生态系统重水循环的特点有哪些?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36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七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 第二节 几种重要循环的概述 第三节 有毒物质循环 第四节 物质循环与环境问题,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一 物质循环的有关概念 (一)生态系统的生命与元素 1. 基本元素: 1% : C 、 O 、 H 、 N 、 K 2. 大量元素: 0.1-1%: Ca 、 Mg 、 P 、 S 、 Cl 、 Fe 、 Cu 3.

2、物,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系统中,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二 物质循环的模式,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可以用库(pool)和流通(flow)两个概念来加以概括。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实际上是在库与库之间彼此流通的。在单位时间或单位体积的转移量就称为流通量。 影响物质循环速率最重要的因素有:循环元素的性质:即循环速率由循环元素的化学特性和被生物有机体利用的方式不同所致;生物的生长速率:这一因素影响着生物对物质的吸收速度和物质在食物链中的运动速度;有机物分解的速率: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分解者的生存,并使有机体很快分解,迅速将生物体内的物质释放

3、出来,重新进入循环。,三 物质循环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可分为三大类型,即水循环(water cycle),气体型循环(gaseous cycle)和沉积型循环(sedimentary cycle)。 水循环是物质循环的推动力。没有水的循环,也就没有生态系统的功能,生命也将难以维持。 气体循环中物质的主要储存库是大气和海洋,循环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联,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属于这一类的物质有氧、二氧化碳、氮、氯、溴、氟等。气体循环速度比较快,物质来源充沛,不会枯竭。,三 物质循环的类型,主要蓄库与岩石、土壤和水相联系的是沉积型循环,如磷、硫循环。沉积型循环速度比较慢 .这些沉积

4、型循环物质的主要储库在土壤、沉积物和岩石中,而无气体状态,因此这类物质循环的全球性不如气体型循环、循环性能也很不完善。属于沉积型循环的物质有:磷、钙、钾、钠、镁、锰、铁、铜、硅等,其中磷是较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物质,它从岩石中释放出来,最终又沉积在海底,转化为新的岩石。,四 物质循环的特点,物质不灭,循环往复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物质循环的生物富集 生态系统对物质循环有一定调节能力 物质循环中生物的作用 生物不但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也调节着物质在生态系统内的分配。 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第二节 几种重要循环的概述,一:水循环 水循环过程图,水循环特点,1 受太阳能推动

5、2 降水和蒸发形式,总量相等 3 营养物质的搬运作用,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降雨,截留,穿透雨,蒸腾,渗透,地表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二 碳循环,碳循环的途径,全球碳循环,(1)碳循环的形式: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生物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有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碳循环示意图与特点,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三 氮循环,过程图,氮循环的四个重要过程,A,A:固氮作用:途径有三 B 氨化作用:有机氮转为

6、氨和氨化合物 C硝化作用:氨化合物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D反硝化作用:亚硝酸盐转变成大气氮,B,C,D,1,2,3,磷循环,全球硫循环,生态系统的硫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运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第三节 有毒物质循环,有毒有害物质

智慧树知到《海洋的前世今生》章节测试答案
1、本课程教学中不涉及以下哪个学科?
1、下列神话人物中与地球起源无关的是()
2、对太阳系来说,角动量守恒是不必遵守的
3、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宇宙大爆炸始于约140亿年前
B:太阳系形成于约46亿年前
C:地球形成于约30亿年前
D:宇宙目前仍处于膨胀状态
正确答案:地球形成于约30亿年前
4、下列关于地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初始地球平均温度超过1000℃
B:地核厚度约3400千米
C:地幔厚度约3900千米
D: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
正确答案:地幔厚度约3900千米
5、关于地球形成,不是研究方向的是()
D:太阳系角动量分布问题
正确答案:太阳系角动量分布问题
1、下列不属于海水的起源的理论是()
A:水是在宇宙形成之时与星云同在
D:陨石撞击地球带来原始水
正确答案:陨石撞击地球带来原始水
2、下列属于原始海洋的特征的是()
3、海洋盐分来源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原始大气输入
4、下列关于大陆架描述正确的是()
B:深度不超过200米
D:大陆坡与深海平原之间
正确答案:深度不超过200米
5、通过对大洋3000米深处海水中碳-14的测定,下述结论错误的是()
A:大西洋海水年龄最轻,只有几百岁
B:靠近南极的南大洋海水年龄有1000多岁
C:北太平洋海水年龄最为古老,和大西洋可差约2500多岁
D:这是由“大洋传送带”造成的差异
正确答案:北太平洋海水年龄最为古老,和大西洋可差约2500多岁
1、大陆漂移学说是谁提出的?
2、下列陈述不属于大陆解体三个阶段的是()
A:由于北美东岸与欧洲西岸分离,形成了北大西洋
B:沿着北美东岸、非洲西北岸和大西洋中央的岩浆活动,将北美向西北方推移了开来

C:在南美与北美互相远离的同时,墨西哥湾开始形成
D:由于东非、南极洲和马达加斯加边界的火山喷发,使陆块向不同方向运动,西印度洋得以形成
3、下列关于五大洋形成错误的是()
A:太平洋壳从初期到形成,可追溯到大概两亿年前
B:大西洋与北冰洋贯通是在,7000万年前
C:南大洋全球包围的构造是南美洲和南极洲在板块构造作用下断开时形成
D:距今约在1.8亿年前,海底扩张创造了新印度洋的洋壳
4、围剿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不包括()
A:把大陆漂移说建立在地壳均衡说的基础之上是错误的。
B:历史上某个时期美洲大陆和欧亚大陆之间存在基本连接的大陆
C:地球表面太阳引潮力也不能引起地壳飘移
D:传说大西洋上曾存在名叫亚特兰提斯的大陆,如今已沉入海底
5、大陆漂移学说认为漂移的驱动力是()
1、岩石按成因可分成()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石灰岩、火山岩、片麻岩
C:侵入岩、喷出岩、砂岩
D: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
2、地球磁极曾经倒转过
3、世界上活火山主要分布在()
D:亚洲、非洲、欧洲南部
4、下列不属于海岭的描述错误的是()
A:岩石年龄裂缝两侧最小,越向外越大
B:是由地下岩浆上升固结而成
C:与陆地上的山脉相同,有很多褶皱
D:在洋中脊处热流值高,从洋中脊脊部向两侧呈有规律地降低
5、下列哪个不属于板块构造学说存在的缺点()
A:认为大陆岩石圈不是刚性的
B:认为板块是水平运动
D:关于软流圈或地幔对流
1、地球有史以来,有三次重要的大冰期,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三大冰期的是()
B:石灰纪-二叠纪大冰期
2、下列物质能用来保存动植物不腐形成化石的有几种()①树脂②水③焦油沥青④火山灰⑤冰⑥福尔马林⑦沉积岩
3、冰川的运动包括哪两部分()
A: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
B:内部的运动和外部的滑动
C:表面的滑动和底部的滑动
D:内部的运动和表面的滑动
4、不属于冰臼的特征的是()

5、喜马拉雅山脉高度开始缓慢下降()
1、不符合热泉附近的环境是()
2、下面描述与繁殖在地下 5千米深处的微生物无关的是()
A:够在温度高达 120℃的环境里存活
B:靠氢气和硫的获得能量
C:能在地表生物圈完全隔离的环境中存活
D:能够在压力为地表 50倍的环境里存活
3、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斯坦利·米勒设计了一套玻璃仪器装置来模拟原始大气产生有机物,装置内原有的气体不包括()
4、在陨石中发现氨基酸,支持了那种生命起源学说()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
B:热泉说认为生命的起源可能与热泉生态系统有关
C:冰箱说认为生命是在大气中的冰晶里形成的
D:生命起源于地下深处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地下深处
1、水的性质,错误的是()
B:仅次于空气的最活跃物质
D:水可以吸收紫外线来保护生命
2、下列水生生物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A:三叶虫—鱼类—笔石—蕨类和原始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蕨类和原始裸子植物—笔石
C:三叶虫—笔石—鱼类—蕨类和原始裸子植物
D:三叶虫—笔石—蕨类和原始裸子植物—鱼类
3、最早鱼类的肺“鱼鳔”出现在什么时候()
4、地球能出现生物的外部原因不包括()
5、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进化速度最快的是()
1、总鳍鱼对于研究鱼类如何进化到两栖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2、总鳍鱼的生活环境()
C:150米左右的海域
D:550米左右的海域
3、水生植物登陆的时间是()

4、如今,总鳍鱼生活区域在哪里()
5、下面关于总鳍鱼描述错误的是()
2、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甚至人类,他们胚胎时期都有的一个阶段:头部都出现特有的鳃裂,这说明()
A:这几类动物的祖先都有尾巴
B:陆生的脊椎动物都是从水生脊椎动物进化来的
C:这几类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或极为相似的祖先
3、不同品种的鸟在岛上能找到适于栖息的不同生态环境,这种适应性最好的证明是()
4、自然条件就是生物进化中所必须有的“选择者”
5、以下关于“海猿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类说具有的性行为以及出汗等生理现象,这与灵长类和水中生物相似
B:所有的灵长类动物身体体表都有浓密的皮毛,人和水兽没有体毛
C:灵长类动物都没有皮下脂肪,而人类却有皮下脂肪,和水兽相似
D:人类在控制天内盐分平衡的生理机制上同陆生哺乳动物大相径庭
1、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迁徙者是()
3、最早被发现将死者埋葬在墓穴中,或者直接埋在洞穴中的人类是()
4、下列有关原始人图腾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始人通常将依照由于的动物或植物作为本团体的图腾
B:通过树立种种偶像,模仿动物奔跑、跳跃的舞蹈,可是各种动物大量繁殖
C:他们往往将动物壁画作于洞口处,认为可以得到某种魔力
D:动物图画往往相互重叠,混乱不清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澳洲现在所有的高等哺乳类动物,都是近百年来殖民者从别的大陆上带过来的
B:澳洲是现代哺乳类动物的博物馆
D:澳洲土生土长的动物群中包含灵长类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 —200米的浅水域叫做大陆坡
D:大洋盆地占海洋中面积大约67%
2、徒手下潜最深世界纪录为()

3、以下几种单人潜水方式,哪种可使潜水员潜到的深度最深()
4、下列关于深海挑战者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具备有赛车和鱼雷的高级性能
C: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记录
D:下潜速度可达到每分钟150米
5、下列不属于深海探测器的是()
1、不属于加拉帕戈斯群岛被称为“最后的伊甸园”的原因是()
A:拥有壮观的火山地貌
B:所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C:有独特而完整的生态系统
2、“挑战者号”的海底探测颠覆了万物生长靠太阳这一说法
3、不属于黑烟囱的特点是()
4、黑烟囱周围的生物有()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深海细菌依靠玄武岩生存
C:地球内部热量相当于核裂变,是一种“暗”能量
D:硫细菌把地球内部能量吸出来制造有机物,再养别的生物
1、在海洋中,99%的太阳能会在()以上被吸收
2、下面关于海表面温度分布描述错误的是()
A:由热赤道向南北极,水温渐次降低
B:大洋表层的等温线大部海域有和纬向平行的趋势
C:在亚热带至温带海域,东部水温高于西部
D:南半球由于南极绕极流的存在,各大洋东西两侧的水温,没有北半球那样显著的差异
3、下面关于海洋深层温度分布描述错误的是()
A:海表面温度的带状特征已不复存在
B:海洋环流对水温分布的影响表现得更明显
C:水温的经向梯度增大
D:近底层的水温分布低于零度,主要是受南极底层水团的影响所致
4、准确测量古气温采用的方法是()。
5、全球海洋最热的区域()
A:热带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东部
B:热带东太平洋及热带西大西洋

1、下列不属于海水运动的形式的是()
2、下列区域是潮汐类型为全日潮的是()
3、世界海洋最大潮差出现在哪()
4、不属于风浪的大小决定因素的是
1、金星和火星体积大小与轨道位置与地球相近,故可以用其表面状态来解释今日的地球()
2、不属于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丰富多样的生命的原因是()
B:和太阳不近不远的距离
C:恰到好处的地月组合
3、地球为生命诞生和反演提供的最佳条件有()
A:地球表面多样而又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
B:具有生命所需的特殊大气层
4、在各圈层物质和能量交换中,生物圈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1、关于大洋表层盐度分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太平洋表层盐度平均值居四大洋之首
B: 亚热带海域,蒸发降水差呈明显的高值带状分布
C:在赤道海域表层盐度呈低值带状分布
D:靠近极地海域盐度值较低
2、属于海洋中的痕量元素的是()
3、海水的组成是会改变的。
4、下面不属于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是()
D: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
5、就在海水中的存在状态而言,有机物可分为三类,不包括下列哪项()
1、海洋动物不包括()
2、关于海洋细菌生活习性错误的是()
3、养殖海洋生物的基础研究不包括()

B:海水养殖生物病害研究
4、地球生物学研究不包括()
A:传统古生物学与生命科学的联合与突破
B:地球生物学和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的联合
C:形态学与分子水平的结合
D:海洋生物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
5、通常将海洋生物划分为海洋细菌、海洋真菌、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四类。
1、以下不属于海底固结岩中的矿产的是( )
2、海水石油勘探的重点区域不包括()
D:大陆碰撞产生的边缘地带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海洋油气地球物理勘探中辅助勘探的是()
4、下面属于海洋矿产资源的是()①砂矿②花岗岩③天然气水合物④多金属结核⑤硫矿⑥重晶石⑦热液矿产
5、下面不属于海洋石油开采技术的是()
B:海洋数控成像测井技术
C:海洋油气田化探新技术
1、在海洋生态系统内,碳元素主要存在形式()
2、全球净初级生产力在沿地球纬度分布上的特点不包括()
A:太平洋、大西洋的南北半球的亚热带附近海域,都是初级生产力的低值区
B:印度洋全部水域都是低值区
C:太平洋、大西洋的南北半球的亚寒带的附近海域,都是初级生产力的高值区,南半球比北半球更明显
D:近岸都是初级生产力高值区
3、下面不是碳循环被破坏后造成的结果的是()
C:改变动植物的基因图谱
4、下面不属于海水的作用的是()
A:维持海洋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
B: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C:能产生大量氧气,占每年产生氧气总量50%
D:能够为陆地生态系统补充大量的淡水
5、下面关于环流描述错误的是()
A: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南、北两半部都为反气旋式环流,且环流的东、西两侧对称
B:在赤道海域,南、北两半部的环流之间夹着赤道逆流
C:印度洋北部是比较典型的季风流,冬、夏季流向往往是相反的
D:在南半球的西风带海域,海流可连续贯通

我们建造了数量惊人的大坝,全球范围内的大坝总数高达80万座。目前还有数千座的水电站大坝正在建造或正在规划中,拉丁美洲和亚洲地区正在掀起兴筑坝的热潮。

水坝可以提供清洁能源,这对依赖于化石燃料的我们来说是一大福音,此外它还给我们提供了饮用水和灌溉水。例如,美国的胡佛水坝每年大约产生40亿千瓦时的电力——足够服务130万人——并且蓄水量高达到348.5万立方米。但这些好处没有一项对河流或者周围的生态系统有利。

一、水坝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1.水坝建设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

流域的自然水循环是指流域内的降雨落至地面,产生向地下的渗透以及地表径流,陆续汇入河湖流入内陆湖或大海;同时通过地面和水面蒸发,以及植物叶面蒸腾,又形成云层和降雨的不断循环过程(图1)。

周而复始的水循环,给流域源源不断地带来水资源,加上太阳辐射的热量,在水、土、热的环境下形成了流域特有的生态系统。在流域内建设的水利工程都是通过调配水资源,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来达到兴利的目的。但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变化必然导致流域生态系统的变化,水多了的地方会变,水少了的地方也会变。结果都是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一些原有栖息环境中生存的特有物种濒危或消失。

人工化的水循环,是不健康的水循环,主要表现在:

(一)河流节点化。由于在河道上大量修建水库,河流的连续性、河床的连续性、河流生态的连续性被破坏,原来在河床中流动的水变成了储存在水库中的静止的水,河道干涸。天然的河流变成糖葫芦一样,由干涸的河道将一个个水库串起来,这对河流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二)流域水循环短路化。在自然条件下的多雨季节,流域内的水循环是比较缓慢的,降雨的大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地表径流进入农田、湿地和洼地,慢慢地汇入河道,注入大海。由于水循环过程缓慢,流域的大部分得到径流的补充,生态系统需水自然得到保障,而且河流中的基流持续时间比较长,不容易发生断流。

河流的干、支流大量修建堤防,下游修建大型排洪减河。遭遇暴雨时,山区的汇流直接进入河道,平原地区的涝水也由泵站大量排入河道,河道变成了洪水的高速公路,直接快速入海。这样,本来水资源匮乏的流域,在洪水季节水资源却很快地注入大海,流域的水循环周期缩短,形成短路。

(三)洪泛区水循环与河流绝缘化。对人类社会来说洪水不受欢迎,但是对生态系统来说,洪水又是不可缺少的过程。洪水为广大的洪泛区带来水资源、营养盐、肥沃的泥土、多样的物种、饵料等,洪水还可以冲洗河道和土地的污染。干旱饥渴的土地,在洪水过后的若干年内都会显现旺盛的生机。可以说,洪水是维持生态系统,特别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过程。

现代社会大量兴建高标准的防洪工程体系,河流不再泛滥。在除掉洪水对人类社会威胁的同时,也切断了洪水对洪泛区的生态培育过程。洪泛区的水循环过程逐渐与河流的水循环分离、绝缘化。洪泛区的生态系统得不到洪水的滋润,只能靠本地降雨来维持,必然逐步退化。

上述水循环的变化,加上人类的各种开发活动,如城市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堤防建设等,将一个完整的流域切割成一个个孤立的空间,鱼类、两栖动物、水鸟、陆生小动物、大型动物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无法自由地迁徙。生态系统的孤立化,使得动物的捕食、饮水、繁殖、迁徙受阻,影响到食物链和基因的遗传,也是造成物种退化和灭绝的原因之一。

2.大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大坝建设除了改变流域的水循环之外,还会引起很多具体的生态环境变化,甚至诱发多种灾害。

(一)可能诱发地震。大型水库建成蓄水之后,由于巨大的水压力施加于库区岩基,加之水压入岩隙降低了岩石界面的摩檫力,可能导致基础岩体结构变动诱发地震,有些库区蓄水后频繁地发生地震,造成周边居民恐慌。现在新建大坝越来越高,应当警惕诱发更高级别的地震。

(二)库区山体滑坡及涌浪。同样的道理,库区周边山体的下部被水库水体浸泡之后,也会使浸水岩体界面间的摩檫力降低,加之库区周边局部降雨频率增加,产生山体坍塌和滑坡的事故增多。这不仅会破坏山体植被,当滑坡体量巨大时,会产生类似海啸的巨大涌浪,有的浪高可达十余米,威胁库区航船安全,冲毁对岸的村庄,甚至威胁大坝的安全。

(三) 库区水生态系统演替。水库建成后,原有河流形态消失,转变为深水人工湖泊。水体流速减小,水深较大的水库底层水温常年较低。原有的河流生态系统很难适应这种变化,大部分河流原生物种消失,逐步演替为外来种为主的湖泊生态系统。其结果是河流有价值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普遍存在的物种增加。

(四)库区水质变化。流动的水体可以通过水面向水体赋氧,水中溶解氧含量较高,水体自净能力高,流水不腐。形成水库之后,水体长期接近静止状态,加上周边流入水库的污染物长期累积,库区水质不断恶化,甚至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水华增多(图2)。这种现象实际也是库区生态失衡的结果。

(五)库区水体温度成层。在冬季水库表层水温降低,达到4℃时水体密度最大,沉入库区底部。春季以后,气温不断升高,表层水体温度也不断升高,密度减少,在水体流动较少的条件下往往形成水温上高下低的温度分层现象,使底部水温常年较低。如果电站的进水口及农业取水口位置较低,就会放出低温水。用于农业灌溉会减产,河道水温降低还会影响鱼类产卵,降低渔获量。

(六)水库长期浑浊。进入春季,水温尚低而气温逐渐升高,这时如果流域产生较大的降雨,在水土流失区浑浊的径流进入库区,由于地面流入的水温高于库区水温,这些浑浊径流会悬浮在库区水面,长期不能下沉。其后果是浑浊水体遮挡了阳光,影响水生植物和鱼类的生长,也影响库区景观和水质。

(七)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如果水库蓄水前清库不彻底,留有大量树木和生活垃圾,蓄水后在厌氧条件下腐烂,会产生有害的温室气体。有的研究报告指出其排放量很大,这一结论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八)阻断河流鱼类通道。河流中鱼类和虾蟹等在产卵、觅食和生命的一些阶段需要在河流中上下移动,大坝建成后阻断了水生动物的通道,威胁到他们的生存。现有的鱼道和其它过鱼设施还不能有效保障鱼类等的必要移动,造成某些物种濒危甚至消失。下游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饵料多来自上游,水库建成后这些饵料很多沉积在水库里,使下游鱼类因缺少食物而减产。

(九)下游断流。河流上游大量修建大坝,蓄水以满足发电、供水、灌溉等用水需求,在蓄水期下泄水量很少,常造成河道断流。海河流域各河下游河段基本常年干涸,在城市段多修建橡胶坝形成水面,维系河流景观。由于缺少水源,大多用中水作为景观用水,水质较差,河流生态系统彻底破坏。

(十)下游河床的冲刷和粗化。河流修建大坝后,上游来水挟带的泥沙多沉积在水库之中。发电下泄的水流是落淤后的清水,具有较强的冲刷能力,往往造成下游河床的冲深下切,或造成下游堤防的淘刷,危机堤防安全。同时,大坝下游较细颗粒的河床质被冲走之后,留下大颗粒的河床质,呈现河床粗化现象。河床质的空隙是水中昆虫的栖息地,河床粗化影响水中昆虫的生息,它们是某些鱼类的饵料,因此河床粗化也会影响到河流生态系统。

(十一) 下游河湖关系改变。我国的长江下游连通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这些湖泊既是洪水季节分纳长江洪水之处,在枯水季节也需要长江来水的补充,河湖的生态系统也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三峡大坝建成之后,由于下游河床下切,枯水季节长江水位下降数米,洞庭湖和鄱阳湖从长江补水困难,湖泊萎缩乃至干涸的事件增多。2013 年以来几乎连年出现接近干涸的状态,湖底变草场(图3)。

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阿斯旺大坝拦截大量水流,使得下游水量减少,从而使得本来就干旱的埃及气候更加干燥。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阿斯旺大坝拦截大量河流泥沙,使得下游泥沙减少,从而三角洲面积萎缩。尼罗河下游的河床也遭受严重侵蚀,导致尼罗河三角州的海岸线不断后退。

下游河流水位降低,尤其是枯水期时,河口位置海水倒灌,出现咸潮,使得水质下降。

大坝的建成使得下游丧失了大量富有养料的泥沙沃土,影响农业发展;下游海水倒灌,使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的土地开始盐碱化,肥力丧失。

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极大地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原先富有营养的泥沙沃土沿着尼罗河冲进地中海,养活了在尼罗河入海处产卵的沙丁鱼。如今沙丁鱼已经绝迹了。同时阻碍鱼类的活动,尤其影响洄流鱼类的正常产卵与繁衍。

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阿斯旺大坝修建的前期,在古迹和移民迁建的投资达15亿埃镑,超过水电站的投资。

在阿斯旺库区有着不少的古埃及文物,特别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阿布·辛贝勒神庙。由于这些古迹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瑰宝,埃及政府极为重视,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国家的赞助,对这些古迹进行了迁移或保护。

三、地理试题中的拆除大坝

1.哥伦比亚河流域面积虽仅占美国幅员面积的7% ,但水能资源却占据美国全国水能资源的35%。美国哥伦比亚河流域梯级水电开发,非常重视科学合理及前瞻性。特别是他们在哥伦比亚的每条主要支流上都修建了库容较大的龙头水库,而在龙头水库下游则修建的是径流式水库。下图中已拆除的4座大坝的去留在全美国上下曾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法院裁决大坝所有者美国陆军工程师团改造大坝以保护濒危鲑鱼的洄游路线。这4座坝成为美国迄今争议拆除的最大水坝。不过这一拆坝计划至今仍处于争议之中。

(1)大古力水库为著名的龙头水库,分析与径流式水库相比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6分)

(2)分析近些年来美国拆除大坝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6分)

(3)概括美国近几十年来大坝拆除的主要特点。(6分)

(4)四座大坝遭到拆除至今仍存在巨大争议,试从赞成者和反对者任选一种观点说明理由。(6分)

答案:(1)大古力水电站库容量大,控制了上游大部分水量,可在汛期发挥防洪作用;通过库容调节作用,可保证下游径流式水库枯水期的电力供应。(6分)

(2)部分水电站修建时间较长,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水电站修建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破坏;部分水电站已经和当初建设初期初衷完全脱离。(6分)

(3)大坝拆除数量呈显著增长趋势;拆除大坝的平均高度较低,以中小型水坝为主。(6分)

(4)赞成者:大坝堵塞了自由流动的河流系统,阻碍了濒危鲑鱼的洄游路线;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威胁濒危生物的生存。(6分)

反对者:四座大坝规模较大,在灌溉、航运、供水、发电、防洪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经济利益,拆除大坝对大坝库区及下游地区的能源供应和供水等方面产生了较大不利影响。(6分)

2.(2016福建第一次质检)哥伦比亚河口近海地区盛产鲑鱼。鲑鱼每年9月至次年2月在河流上游砂砾底质的浅水区产卵,孵化于淡水中的幼鱼在次年春季游入海洋。哥伦比亚河流域曾修建了大量的水库以及帮助鲑鱼洄游的鱼梯。水库建成后,幼鱼到达河口近海地区的时间延后,数量减少。

(1)分析建坝后幼鱼到达河口时间延迟的原因。(5分)

(2)为了增加鲑鱼的种群数量,有人提出拆除大坝。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1)水库蓄水,库区及上游流速变慢,幼鱼向下游漂游的速度减慢(3分);大坝拦阻,幼鱼出库困难(2分)。

(2)赞同。拆除大坝有利于鲑鱼的洄游(2分);恢复鲑鱼的生长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促使鲑鱼种群数量增加(2分)。

不赞同。拆除大坝造成新的环境破坏,重新恢复生态环境时间长(2分);采取其他措施(如建设鱼梯等洄游通道、增加鱼苗投放、异地建立保护区、模拟创造人工生态环境)同样可以达到保护鲑鱼的目的(2分)。

哥伦比亚河流域为鲑鱼、北美西鲱等5种溯河产卵的鱼类提供栖息地,这些鱼类在淡水河及其支流中产卵,幼鱼在河水中生长1—2年后降河出海并在海中成熟,然后成鱼再返回出生地产卵,如此循环往复。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哥伦比亚河大规模开发水电,流域内鱼类数量大幅度减少。

下图甲为哥伦比亚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斯波坎气温降水图,图丙为水电大坝及坝侧敷设的连接大坝上、下的流水回廊图。

(1)说明哥伦比亚河及斯内克河鱼类数量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4分)

(2)推测图丙所示侧坝敷设的流水回廊对鱼类的作用。(6分)

【答案】(1)水电工程建设破坏洄游性鱼类的产卵场地,截断了洄游性鱼类洄游产卵路径,使鱼类数量大幅度减少。

(2)通过流水回廊连接大坝上、下游,构成鱼类洄游通道;回廊内水流速度较慢,有利于鱼类沿回廊上行洄游,保护鱼类洄游繁殖。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伯尔尼山的罗讷冰川,经日内瓦湖后进入法国境内。干流以里昂和阿堆尼翁为齐,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洪水发生在夏季,中游洪水发生在春季,下游洪水发生在秋季。罗讷河生活着大量的鲑鱼(溯河洄游鱼类),两岸约有200万人,农业发达。自20世纪50年代起,法国采用低坝进行多级开发;20世纪90年代,法国政府因能源政策调整和环保理念变化,终止使用该河流上的电站,使这些电站和低坝“退役”并逐步被拆除。

请你推测法国政府拆坝的可能原因。(8分)

【答案】泥沙淤积,大坝的综合效益下降;废弃旧坝威胁当地和大坝下游人员和财产安全;为鲑鱼溯河洄游提供条件,保护鲑鱼的生存环境,保护河流的生态系统;法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核能增加),导致水电比重下降;环保理念变化,罗讷河的整治逐渐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为中心。(每点3分,任答3点得8分)

广州中学地理组整理自中国生态文明、祁连山地理、百度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