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出除了打工还有十个在家最挣钱的工作的赚钱方法吗?

14岁的初中生在暑假期间能不能打工 - 110网免费法律咨询
您的位置:
&& 查看咨询        今日活跃律师: &&&&&&&&&&
该问题已关闭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14岁的初中生在暑假期间能不能打工
安徽-宿州&07-04 08:28&&悬赏 0&&发布者:ask201…… & 回答:(1)
14岁的初中生在暑假期间能不能打工
您也有法律问题? 您可以 发布咨询,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重庆-江北]
203676积分
回复时间:
问题答案可能在这里 →
无锡推荐律师
最佳律师解答
(徐荣康)()&
(朱君秀)()&
(陈铠楷)()&
(郎海华)()&
(李保忠)()&
最新回复律师
人气:705483
人气:1470245
人气:35870
上海 长宁区
人气:99939
人气:156264
人气:1035951 您现在的位置:&&>>&&>>&&>>&中学生在餐厅打工的实践心得正文
中学生在餐厅打工的实践心得
中学生在餐厅打工的实践心得
  我当打工仔的,[|]。和阿姨说好了的,我要去她的西餐厅体验,七点钟必到,我便早早起床做好当服务生的准备。以前我去餐馆吃饭的时候,我有一个不太好的,就是不和服务人员,而今天我作为一名服务生,我想起以前的我便觉得有些羞愧&&今天我要去当服务生了。在家简单地喝了一碗粥,我便和一起来到了一家事先联系好的西餐厅,开始体验服务生的生活。  我今天来打工的地方是xx市小有名气的一家西餐厅。一楼有酒吧和茶吧,在大厅的西北角有一外20平米的地方是音乐演义驻唱的地方,二楼是西餐厅。  餐厅经理根据我的身材给我发了一套服务生的服装,虽然搭配起来觉得是不伦不类,但还是很感兴趣的,既然是服务生嘛,就得去为客人服务,怎样把服务做好这才是真格的。妈妈要我面带,态度要和善,认真服务,《》()。我心里虽然好奇好玩,但必须认真对待。  最开始,餐厅经理认真地给我讲了一些有关服务生的工作事宜及一些要求,我都用心记在心里,我是负责端菜的。刚开始真的有些手忙脚脚乱的,总是手脚不听使唤,一长我就开始腰酸腿疼,而且总觉得客人在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这时我心里就很慌乱,我越想做好手脚就越出乱子,最后没办法我就只好停下来,呆呆地站在一旁人家是怎样服务的。我突然觉得我干活的时候,是累赘,可是当我不干活杵在一旁的时候,我又觉得自己很碍事。这种感觉很烦闷。心情从一刚开始的好奇好玩,到现在情绪的低落。  中午,我心情不好只是淡淡地吃了口饭。  心情却并没有好转。准备下午的工作吧。  我一开始还是站在一旁,看着其他的服务生谈笑风生为客人服务,渐渐地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面带微笑,认真地把盘子碗摆放到位,手脚也渐渐听我的使唤了,为客人上菜,最后我了为客人倒酒等服务生必备的一些知识要领,虽然很辛苦,但心里很是高兴,脸上也露出了甜蜜收获的微笑,通过这次,我觉得我变得成熟了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这时我感到一种,因为我了。
    〖预览〗发布时间:  家长评语1  孩子能健康的成长我们就很高兴了,我们一定会配合老师,让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这学期能够逐渐改掉怕生,能够独立面对新的事物和人,但缺乏在遇到事情不能独立面对,希望老师能和我们一起帮助她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家长评语2  小y变得更加聪明伶俐,富有创造性思维,还自唱自乐,爱好运动,绘画方面有了更大的进步,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近来喜欢到小朋友家玩,锻炼了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希望她在下学期更积极主动大胆参与集体活动,尽快改掉脾气大倔强的缺点。  家长评语3  xxx很喜欢画画,并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一点作为父母我们能欣慰的感觉到,在老师的培养下,哲哲变得懂事了,会主动帮助我们,遵守……【】    〖预览〗发布时间:
一 活动前言:此次活动以土木工程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主要负责单位,由团委其他部门协助,在苏州科技学院江枫校区学生宿舍楼收集废旧饮料瓶、过期书刊杂志、闲置纪念品等,然后进行义卖。本次活动将把义卖搜集来的资金用来作为向敬老院、孤儿院等慈善机构的善款。二 活动流程策划本周日晚上,组织各部门所有参与人员开会培训下周一晚上,青协会员将以两人一组的形式负责大一、大二的班级宣传工作。所有工作人员依据分配的任务到各个宿舍发放宣传单页并给予一定的口头宣传。团委宣传部负责海报的出版,本周六贴出, 校广播台配合宣传本次活动。下周一开始行动,要求各小组记录所收集的宿舍门牌号码及所收集的数量;下周五进行物品的义卖活动……【】    〖预览〗发布时间:
  该同学在校期间遵纪守法;学习勤奋,有钻研精神,专业知识扎实,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知识面较宽;对工作积极,责任心强,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生活节俭,作风正派。该同学在校期间能够遵守校纪校规,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良,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能够积极参加院系举办的各类活动,并多次获奖。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该同学在校期间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刻苦,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兴趣爱好广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个性活法,有亲和力。该同学在校期间能够遵守学校各项规……【】
  推荐专题:
  〔中学生在餐厅打工的实践心得〕
  中学生在餐厅打工的实践心得所属栏目:〖〗〖〗
  “中学生在餐厅打工的实践心得”相关:
  〖〗链接地址:
  心得体会提供的中学生在餐厅打工的实践心得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中学生在餐厅打工的实践心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https://www.unjs.com/
上一篇范文: 下一篇范文:
中学生在餐厅打工的实践心得相关范文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辩论:“中学生打工利与弊”.doc 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辩论:“中学生打工利与弊”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随着社会的变化,市场应大众需求。不断更新流行前线的潮流商品,由于极多数是中学生正值青春期,需要满足他们虚荣心,开始注重起外表中学生消费会越来越多,钱的来源是父母或自己的零用钱,但不能一直持续这种状态;有的贫富差距悬殊,连读书学习都不能够保证,父母在外打拼,希望减轻家庭负担;有的为了增加多一点社会实践经验。那他们会如何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呢? 结果发现大部分中学生选择去打暑期工那到底中学生打暑期工暑期工是利还是弊呢?网上有个调查:共发问卷400张,其中有224位中学生认为打暑期工是有利的,占总数50%;有145位学生认为不适合,占总数36%;选择其他的有29位学生,占7%。这说明多数学生赞成打暑期工。我自己也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地点:桂城 放暑假的中学生会怎痒度过:有的学生整天坐在电脑前,以至染上“网瘾”。工作繁忙的家长们担心孩子们在假期中荒废了学业,或者出安全问题,于是家长们送孩子去上各种辅导班或把孩子锁在家里;有些和同学出去瞎逛,浪费光阴;有些看电视,一天都不休息,疲劳的眼睛视力容易受损;这样的日子是很空虚的。另外,还会有喜人的做法:许多同学还是很勤劳,能够帮爸妈干活,洗碗,擦地,做饭……为爸妈分担一部分的家务;趁机学习为新学期打下基础,或者看书汲取新知识 增值自己。也有人有打暑期工的想法。生活会有什么区别呢?打工的可加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人与人的交际,提高明辨是非道德观念。我的一个亲戚也在暑假打暑期工,她帮她爸爸的厂剪衣服上的线头,剪几百件才赚几角钱,还不包伙食.就是说,一天挣的,还不够吃饭。由此,她懂得了珍惜粮食珍惜粮食,珍惜生活,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也不乱花钱,比以前更懂事。……
中学教师: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我觉得应该尊重孩子,如果他想尝试打工也未尝不可,但不能一哄而上。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我们让孩子去打工的目的。在我看来,应该提倡打工这类活动,因为这类活动可收到多重效果,特别是可以让现在的年轻一代懂得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竞争的残酷性,而这些感悟对于当今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们今后的成长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大学教师:我认为,中学生打工还是利大于弊。中学生最大的任务无非是学习,高考仍是他们必须要过的独木桥。而即便是利用假期打工,也会在时间和精力上使他们的学习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中学生在打工过程中体会到的是劳动的艰辛、赚钱的辛苦和社会竞争的残酷,能够使其从根本上认识到“本事”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其学习态度发生重大转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觉得,用做习题的时间打工对中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把打工的时间拿来做习题。
?假期打工的弊:
2、中学生外出打工很容易上当受骗。我们经常可以从电视或报纸上看到,某某中学学生外出打工,惨遇不法商贩。这些涉世不深的中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低,毫无戒备之心,到最后甚至连如何被骗都不知道,诸如此类的事件早已是屡见不鲜。
3、中学生的思想并未发育完全,缺乏自制能力,有些人认为打工自个儿能挣儿个钱,便随意乱花。中学生一旦进入打工群便非常容易染上坏习惯。时间一长,便会沉迷于这种生活,从而荒废学业,在打工仔中,吸烟酗酒、粗言秽语是家常便饭。有些同学把坏习惯带入校园污染环境。
4、中学生毕竟没有实践经验,社会上非常复杂,他们就有可能掉入种种陷阱,或立场不坚定,没有主见而盲从等等,但我们总不能因噎废食,怕摔跤就不去学走路。在这样的新新时代,青少年是国家的生力军,祖国未来的希望。对于中学生是否应兼职打工,家长和学生自己都应慎重考虑。即使出外打工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锻炼自己,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但我们仍应考虑到打工是否会影响学业,是否会上当受骗,是否会被社会的不良风气所影响……
总之,中学生外出打工,有利亦有弊,中学生应该依自身的条件和能力以及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应兼职工作。以上就是我们所研究的关于中学生假期打工的利与弊。
?假期打工的利:
2、中学生在打工的时候既可以得到报酬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交到新的来自不同阶级的朋友,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并明白冷静容忍的重要。这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极其难能可贵的。中学生们在打工的时候也会深刻体会到适者生存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自然法则,从而激发在日常生活中累计却没有表现出来的潜能。
3、中学生在打工过程中体会到的劳动的艰辛、赚钱的辛苦和社会竞争的残酷,能够使其从根本上认识到“本事”的重要性,明白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使其在学习态度上发生重大转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相信,端正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绝非易事,而其对中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也远远大于把打工的时间拿来做习题。
4、能够增强中学生的动手、交际能力以及集体意识。现实中,许多中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致于高分低能、性格孤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是一套由助人价值
时间: 11:35:29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总结与案例参考(复习用)&&&&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是一套由助人价值、知识和技术体系组成的实务方法引导的专业实践活动,包括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实务。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1、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1)多元因素决定论主要观点:社会问题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通常是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介入方法:助人活动要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政策等多重层面进行。(2)生理-心理-社会视角主要观点:强调从个人与社会两方面来理解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介入方法:首先辨识和评估服务对象有关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情况,然后了解他们的社会状况和处境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影响(3)环境中的人视角主要观点:社会处境论:认识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个人原因论:个体有认知能力,可自主选择生活介入方法:一方面,倡导社会政策的变革;另一方面,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认知,提升社会功能。(4)系统理论主要观点:系统指社会各成员之间的交流,如夫妻、家庭、邻居、医患关系、小组、机构、照顾系统等。系统各组成部分相互交错和影响,环境是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介入方法:强调人与环境交叉互动、相互影响;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注重运用社会的正式和非正式网络资源。(5)优势视角主要观点:评估问题和需要时将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介入方法: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贫穷、歧视、疾病和困难都可成为挑战和机遇;人的成长和转变的能力巨大;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更好为其服务;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2、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综合的理论取向;工作过程的阶段化;工作任务的阶段化;整合的价值观;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有弹性;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3、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改变媒介系统: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系统: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目标系统:为了改变服务对象系统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行动系统:社工的的合作者二、本章的主要内容(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案例1-1:小刚是某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儿童,今年13岁,2004年来该“中心”。小刚的家在云南省一个非常偏僻的农村,家里很穷。他说自己读了2年小学,后来成绩不理想,也就不上了。“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发现,小刚阅读报纸有困难,也不懂拼音,不善表达,很少说话;虽然能与其它孩子和平相处,但比较防备别人;善于算计,很有经济头脑。例如,他每天都会在课外时间外出捡拾废旧瓶子卖了赚钱。小刚在“中心”的表现很好,每天都能获得代表好品行的小红花,这些小红花可以换奖品,但小刚舍不得用它们,总是把它们攒起来。在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要帮助小刚,使他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就不仅需要为小刚个人提供帮助,帮他学习读书识字,同时还需要与小刚的家庭联系,关注和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问题,与家乡的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当&&&&&&&&地的政府及有关部门一起,从不同角度给予小刚和他的家庭以帮助。这样,才能创造一种有利小刚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但是,光有上述工作也还不够,社会工作者还要仔细评估小刚自己和他的家庭的特殊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小刚进行个别辅导,培养他健康的心智,积极向上的品质;同时帮助小刚的父母了解小刚的想法,加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共同想办法解决家庭的困难。上述这些工作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也需要一套工作方法和技巧;既需要微观细致的个人和家庭服务,也需要宏观的政策倡导,即需要多种工作方法和技巧的综合运用。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即是描述了这样一套助人的价值、知识和技巧,意在说明社会工作的助人活动是由一套助人价值、知识和技术体系组成的实务方法引导的专业实践活动,包括了社会工作中的微观实务,也涉及到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实务。1、“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涵义所谓“模式”可以看作是人们对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所进行的总结和归纳,以及将这种总结和归纳所做的理论概括。所以,“模式”是对现象所做的概括和总结,是将现象所具有的共同元素进行提炼和概括后的一种抽象,它能够为行动提供指引。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不断出现的问题,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要素。社会工作的系统观点认为,系统是在各要素之间有规则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有机整体。通过对各种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区分出帮助他们的有效的介入目标和策略,找出帮助每个服务对象和解决各种问题时都包含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步骤。一旦这些解决问题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步骤被从每个个别的工作过程中剥离出来,就可以形成一种可以用于解决所有问题和帮助所有服务对象的“共通的”助人的方法和一般过程。这样,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超越了每个单个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强调一种适用于帮助各种服务对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具有普遍性的工作过程和方法。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即是对“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和方法”的提炼和概括,也意味着适用于帮助各种服务对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社会工作的步骤、过程和方法“是通用的”。故此,我们也将“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所包含的所有社会工作实务的方法和过程称为“通用的”社会工作实务过程和方法,或者通用社会工作过程实务,简称通用过程模式。&&&&&&&&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表明,无论是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个人,还是协助家庭、群体、组织或者社区解决问题,其工作的方法和工作的过程都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程序、并且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连续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有结构、有步骤、彼此连贯、有逻辑联系的整体,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对应着此阶段必须完成的一系列任务。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通用的”,是因为它吸收了各种助人模式所识别出的各种助人过程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因素,包括助人的条件、资源、方法、技巧和过程等,将这些助人的方法和步骤及过程等因素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了一种通用的助人程序。与社会工作的先行者们一样,这个模式认为助人是一个过程,由一系列既定的助人目标和系统化的助人行动所组成。“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代表了对助人过程一般规律的认识,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基本指引。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是一种用来协助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通用工作过程显示和说明了,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而通用过程模式则为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形成系统的助人方法和行动,为社会工作价值、知识和技巧的运用提供了一个框架。2、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是以一套理论为基础的,这些理论既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指导,也为工作过程提供了一套方法和技巧。(1)多元因素决定论多元因素决定论是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看待个人和社会问题的一种角度。在19世纪社会工作发展的初期,社会工作曾经将当时盛行的“科学主义”的意识形态,即将事物间单一的因果论作为解释社会现象的教条。单一因果论认为,任何结果都能找到其唯一的原因。很多人相信这种线性主义的科学范式同样能为现代社会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但是,在这种单一因果论指导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发生效力。例如,从事“家庭友好访问”工作的人曾经认为,一个家庭或者个人的“道德提升”自然会治愈因“道德堕落”而导致的贫穷问题,而社区睦邻工作者则认为,贫民区脏、乱、差的环境是穷人贫穷的原因,因而致力于改变导致贫穷的环境因素,但他们都没有成功扭转和解决广泛存在的经济萧条、文盲和失业问题。&&&&&&&&对社会问题的归因,长期以来不断地在“个人”和“社会制度”这两种原因和解释之间摇摆。由于单一因果论或者从个人方面或者从社会方面看待问题背后的原因,均不能全面准确地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而也就促成了“多元因素决定论”的产生。“多元因素决定论”认为,贫穷以及精神疾病等社会问题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通常是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是以多元因素决定论为理论基础的,“多元”的意思是说,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问题的产生是社会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强调助人活动或者说对服务对象的介入要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政策等多重层面进行。本节开篇所列举的小刚的问题即是对这种多元因素决定论的最好说明。从小刚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小刚流浪的原因是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包括偏远地区的落后、经济不发展、家庭的贫穷、小刚个人的想法和行为等多种原因。(2)“问题”的“心理-社会”视角及解决方法社会工作实务的“心理-社会”方法根植于多元因素决定论,是最接近传统社会工作实践的视角。心理-社会方法强调从社会与个人两方面来理解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从这个视角出发,社会工作首先要辨识和评估服务对象有关“心理”方面的情况(例如:人格、应对压力的策略、智能水平和自我功能);然后要了解他们的社会状况和处境(例如:不幸家史、同辈关系状况和社会参与等)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影响。所以,这个方法也被看作是一种“生理-心理-社会”视角的工作原则。(3)“环境中的人”的实务视角如上所述,人的问题既有个人的原因(如:个人人格、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也有社会处境性的原因(如:由于环境因素而阻碍了对资源的获取),故在认识和对待人的问题上不可将个人与环境相割裂。“环境中的人”的理论视角代表了解释问题的个人原因论和社会处境论两种观点的结合,强调的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一方面,个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于具体的环境,这种看法在于帮助社会工作者认识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而不是简单地将问题产生的原因解释为个人性的;强调从分析个人问题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找出它们与整个宏观社会制度安排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努力倡导社会政策的变革。另一方面,个人又是具&&&&&&&&有认知能力的能动个体,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而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帮助服务对象提升社会功能,通过进行矫正与服务,帮助他们改变认知,从而有一个较好的社会适应。“环境中的人”的视角并没有否认个人对自己行为、问题和社会处境所应负的责任。例如,有些人为自己的抢劫、谋杀罪行找借口,给自己的罪行寻找外部的原因,声称早年或外在的生活处境(悲惨的童年、被虐待、被忽略、贫困的环境等)是自己犯罪的原因。这种人的借口与社会工作“环境中的人”的视角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社会工作也不能接受个人对自己罪行的这种辩护。因为,并不是每一个生活于困难处境中的人都一定会犯罪,当一个人触犯法律、危害他人利益时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环境中的人”的视角并不能成为每个人不必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挡箭牌。(4)系统理论所谓系统理论是关于研究一切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的理论体系。一般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一定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复杂整体,其功能取决于它的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种系统论下,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如下看法:第一,人类社会系统的特点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一个社会系统就是一个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社会组织,系统的每个部分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第二,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系统”,是指社会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如夫妻、家庭、邻居、医患关系、小组、机构、照顾系统等。社会工作系统视角的意义在于,它强调超出服务对象自身问题来评估他们生活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个人问题与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关于系统的新知识,使整合社会和心理现象的概念成为可能,也使社会工作对环境由原先采取的静态观点转向一种动态的观点。在系统视角下,环境是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这个场域里所有的因素(即系统的各个部分)都彼此相互交错和影响。系统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A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强调人与环境是交叉互动、相互影响的,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B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在这种视角下,社会工作者要努力了解个人与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互动的型态和互动的规则,包括文化习俗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样才能提供适合人们需要的帮助。C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满足需要。(5)优势视角优势视角在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强调将他们的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优势视角寻求识别、利用、建立和强化人们已有的优点和能力。它强调人的能力、价值、兴趣、资源、成就和抱负在满足自己需要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第一,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都有他们内在和外在的资源。第二,贫穷、歧视、疾病和困难可能是伤害,但它们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第三,认真地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理想和抱负,因为人的成长和转变的能力是巨大的,常常超出人们的预期。第四,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最好地为他们服务。第五,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3、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所含盖的服务对象范围很广,这些个人和群体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这些不同群体的相互作用,同时也与他们的社会环境相互影响。这种“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彼此依赖的视角构成了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重要概念和实务框架。(1)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有关生态系统理论的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在《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教材中已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架构对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的贡献在于,它界定了社会工作实务活动涉及的三个系统:其一,微观系统:这个系统是指个人系统,包括影响个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子系统。&&&&&&&&其二,中观系统:这个系统是指对个人有影响的小群体,包括家庭、工作群体、和其它社会群体。其三,宏观系统:这一系统是指比家庭更大的群体和系统。影响个人的四个重要的宏观系统是组织、机构、社区和社会文化。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将系统理论的抽象性与社会工作实务的要求和具体的问题联系起来,强调社会工作的实务目标是使个人能够适应环境的要求,环境能够提供满足个人需要的资源或称条件。依据社会生态系的统理论框架,社会工作将其实务焦点放在如下方面:1.促进人们的成长和发展;2.增强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3.消除环境中阻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因素;4.增加社会资源,促使环境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有组织的框架,工作者可以用它来分析不断转化的、瞬息万变的生活与特定环境中的人的相互作用。而且,这个理论框架还有助于把“心理动力”和“行为主义”等传统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概念联结到一起,把与人有关的各种社会工作实务的概念折衷后整合到一起。例如,在小刚的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看到小刚和他的家庭所处的贫困环境,致力于帮助他们发掘资源、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脱离贫困,满足生活需要,从外在环境上营造一个有利小刚成长的环境(行为主义分析);另一方面为小刚提供教育,帮助他学习职业技能,创造和提供发展的机会,通过促进小刚个人的成长来增强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逆力(优势视角和个人动机)。这些工作方法和步骤是建立在对小刚个人需要的分析和满足需要的环境资源的分析基础上的(内外影响力分析)。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下,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把着眼点放在个人社会角色方面的表现、个人是否有效地发挥了其社会功能上。因此,威胁个人发挥角色功能的外在因素、个人与社会中他人的关系问题就成为社会工作实务关注的核心问题。社会工作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分析服务对象的各种社会关系,帮助服务对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源,来消除干扰个人社会功能发挥的因素,使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联系变得更加丰富和更加顺畅。(2)内外影响力范式内外影响力范式融合了系统理论和生态理论的元素,为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提供了一个操作的框架。&&&&&&&&所谓“内部”力量是指个人内在的动机,以及在个人内在动机下产生的行为;而“外部”则是指所有对个人行为施加了影响的外在因素,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内外影响力范式的假设是,人自身及其环境中的各种力量促成了他用某种方式行事,这些力量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其特定的行为。如图1-1所示:&&&&用内外影响力范式分析小刚的社会处境和他问题的产生,社会工作者会发现,小刚的流浪行为一方面是他对自己生活处境认知的结果,他可能希望在家乡以外的地方寻找到生活的落脚点,另一方面,影响他做这种行动选择的则是他和家庭所处的客观外在环境。(3)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的发展都要经过几个普遍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是逐步攀升、成长的。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通用过程模式的社会工作实务要求有系统地、全面地思考个人或者群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找出影响个人或群体的内外因素,进而给予协助,消除影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那些个人和社会因素。在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社会工作对小刚的帮助即要针对他所处的生命阶段,即少年期的需要和需要满足来进行。处在小刚这个阶段的儿童,其需要既有&&&&&&&&生物性的,也有社会性的,包括要有满足身体发育所必须的食物和营养,以及受教育、发展知性、培养品德,完成社会化任务等需要。因此,流浪儿童救助和保护工作首先要通过提供食物和安全的居所满足包括小刚在内的所有流浪儿童的生存需要,同时要为他们提供教育,为年龄大的孩子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满足成长和发展需要,为他们走向社会独立生活做准备。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以流浪儿童所处生命周期的特殊需要为依据的。(二)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每一个专业都有其对社会与个人关注的独特视角,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重视人与系统在其所处社会环境中的互动,不同的社会环境构成了个人与社会系统的处境,影响着人们完成生命任务的状况。这样,社会工作对改善人与社会系统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做的各种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涉及的社会资源便构成了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个人和系统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个人或系统与资源系统的互动;个人或系统的困难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们在其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要完成的生命任务。而人们需要依靠社会系统得到物质、情绪与精神资源,获取服务与机会实现愿望与满足需要,来完成生命任务。能够协助人们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系统有下列两类:A非正式(或自然)的资源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非正式资源系统能够提供物质与精神的帮助,如情感支持,建议、信息;同时还能提供具体的服务和资源,如帮助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临时性的帮助,如借予钱财等。非正式资源系统还常常帮助个人获取和使用正式的社会资源。B正式的资源系统正式资源也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群团组织,包括工作单位、各种专业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等。这些组织致力于提升人们的福利和权利,通过直接提供资源帮助其成员与各种社会系统打交道。例如,工会组织为会员提供娱乐、社交活动,也为会员的利益与雇主打交道,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农村妇联组织为农村妇女提供各种生产技能培训,组织她们学习科技知识和新技术,发挥她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这些都是农村妇女发展的资源。&&&&&&&&另一种是社会性资源,它们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生活与活动建立起来的、满足人们短期或特别需要的机构,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持系统,包括学校、医院、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派出所等。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多地与各种社会性资源系统联结起来,获得长期或暂时的帮助。以上两种资源系统组成了人们完成生命任务与履行社会角色的非正式和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也构成了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处境。如上所述,在考查一种社会情境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关注的是人们所面对的生命任务,以及能促使人们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与条件,这些资源帮助人们实现价值、愿望并减轻痛苦与压力。这是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最重要的要素。只有先认定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情境、分析服务对象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状况,才能决定提供哪些帮助。例如,一个25岁的男青年,患有精神病,刚出院。社会工作者在分析他的社会处境时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从医院回到社区,此时他所面对的生命任务是什么?“精神病患者”这个标签对他有什么影响?他有家吗?有工作吗?家庭和工作单位接受他吗?他是否有来自家庭和其它非正式资源网络的支持?在帮助他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非正式助人者的任务是什么?他们准备怎样提供和能够提供哪些帮助?社区有哪些正式或社会资源系统能够提供这些所需要的帮助?弄清楚上述问题才能决定提供哪些协助,怎样提供协助。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社会工作对问题产生根源的认识,不是简单地归结于个人,而是认为,人之所以产生问题,根源在于人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互动。通用过程模式关注的不是“谁”有问题,而是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怎样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了人们在完成生命任务过程中对问题的处理。假设,在居民区设立了一个社区医务室,可是很少有居民来看病。那么,问题是出在居民不愿意使用它呢,还是因为医务室并不适合这个社区居民的需要?如果是因为居民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医务室,那就需要通过居委会来做宣传工作;如果是一些老人因为行动不便不能到医务室来,那就要考虑送医上门。其它影响居民对医务室态度的原因可能还有:以前他们在医务室就医时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或者是因为医务室设立时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而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等。可见,通用过程模式首先关注居民与医务室这两个系统的互动过程,然后是致力于加强两个系统的连结。一般来说,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关系有三种类型:人在资源系统中的互动,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和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这三种互动已超出了简单的“人和&&&&&&&&资源系统”这样的二分法观点,而是关注到互动各系统之间连结的性质以及人与他们的各种资源系统之间的关系。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通用过程模式对个人与社会问题关系的关注意在指出,个人问题不但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相关,而且与社会公共问题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社会的公共问题是以个人问题为基础的。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之间的这种相互关联性使得许多个人性问题不可能由个人或家庭解决,不解决社会问题,个人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因此,社会工作不仅要为有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服务和资源,而且要研究个人问题对形成社会问题的影响。将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社会问题对个人的影响反映和演绎出来是社会工作的责任。例如,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转换,一些个人在医疗、就业方面发生了困难,特别是当身患重病时,由于治疗费用高,个人无力承担,在就医与个人生活上都有可能发生巨大困难。其中一些人是依靠社会公众捐款解决就医困难。对这些人来说,无钱就医是他们个人的问题,但是,社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新的医疗保障制度来保障全体人民的健康却是个社会问题。为那些低收入的急难症患者募集善款,充其量只能是解决了某个个人的问题,并不能解决所有有需要的人的问题。必须从建立新的医疗保障制度入手,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社会问题”,个人问题才能得到解决。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个案研究来阐明这些个人就医困难问题与医疗社会保障问题之间的关系,使政府与社会公众关注此类问题,倡导在社会政策层面上根本解决问题。综上所述,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基本框架包括了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下社会情境中三个互相关联的方面:(1)人所面对的生命任务及能保证其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与条件;(2)人与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资源系统内部的互动与系统之间的互动;(3)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三)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不同于将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分割为个人、家庭、小组、社区的传统实务方法,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看作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实务过程是一个有弹性的、各阶段有时交叉重叠的、持续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程序。1、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社会工作助人关系的建立是一个过程。社会工作帮助个人和社会系统提升社会功能,解决或预防问题的产生,需要经过一个操作实施的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改变的目的。(1)助人关系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个过程。首先,社会工作者为改变系统中的要素之一,只是协助人们改变现状的媒介体,而社会工作者要能有效地协助服务对象改变,就要在与服务对象接触过程中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专业助人关系。社会工作的助人关系被看作是达致目标的基石与灵魂。因为,通过助人关系工作者才能与服务对象讨论如何处理困难和解决问题,改变态度和行为,才能在过程中逐渐产生改变的作用,达到助人的目的。(2)改变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过程不是一种突变,而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服务对象逐步形成自我改变意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促使服务对象系统在自我觉悟、自我引导和自我行动中教育自己和改变自己。因此改变同时是一个内部的过程。改变必须从系统内部开始,服务对象有了改变的动机,工作者才能与其一道去发现与分析问题,进而学习改变,达到改变的目标。(3)改变必须是一种主动与自发的过程。改变是一种具有高度的自动性与自发性的行为。如果服务对象不是发自内心主动要求改变,而是被动地接受工作者为其处理困难与解决问题的安排,这种改变就只能是一种表面的改变,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必须启发与促进服务对象内心的动机与愿望,使改变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这样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过程。2、运用综合方法通用过程模式在理论取向上采取综合的立场,从各种知识和方法中选取最好和最适当的加以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经过了实践检验,确实可信。3、工作过程阶段化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划分为逻辑上前后相连的几个阶段:例如,介入是在有了计划和签订服务协议之后进行的行动。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区分为不同阶段并不意味着助人过程是截然分开的、各自独立的。相反,分解划分的主要目的在于,显示助人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阶段可以交叉和重叠。&&&&&&&&4、工作任务阶段化。在通用过程模式中,助人的每一阶段对服务对象都是重要的,都有与之相联系的具体任务,工作者完成每一项任务也都需要专门的技巧。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不好,会影响到完成下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整合的价值观,通用过程模式整合了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服务对象的参与;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接纳。强调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对服务对象负责;服务对象参与持续的、定期的评估和总结。整合的社会工作价值有助于工作者专业责任的履行。(四)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通用的过程模式假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面对面接触,服务对象参与所有工作阶段。多样的工作场所决定了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同。例1:在青少年服务中心或居委会的社区工作中,工作者要先评估社区的需要然后才策划工作方案,再接着寻求社区居民的直接参与,即先有评估后有建立关系和接案的工作。例2:在某些危机情况下,例如发现儿童有可能被虐待时,工作者首先要保护儿童,将其带离危险的环境,即进行直接的介入。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助人过程还会在某一阶段被简化,例如,在接案后就结案,或者将服务对象转介给另一机构。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各阶段有先后顺序并不等于必须完成一个阶段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在助人过程没有结束前,哪一个阶段都不会真正结束。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理解是一个随时间不断入的过程,问题本身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工作时发现新问题,修正原来计划。助人过程不是直线式的,完成一项工作后要回过头来看看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否需要再进一步进行跟进。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通用过程模式是一张地图,为工作者的工作方向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引导;不等于全部真实立体的助人场景;工作者要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来弥补抽象模式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正工作的方法,调整工作的过程。(五)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社会工作的过程就是要运用以上各种要素,并对其进行组合、调适,发挥和调动它们的潜力,增强其社会功能,从而达到发亮人与系统的目标。&&&&&&&&1、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四个基本系统”。平克斯和米纳汉将上述各种要素组合概况为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四个基本系统”。指出:社会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者运用各种知识与资源,与各要素系统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工作达到工作目标的改变过程。平克斯和米纳汉将之称为“改变的努力(或变迁努力)”通用过程模式采用系统理论,将社会工作的服务系统看作是由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改变的目标和为达到改变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组成的,称为“四个基本系统”:(1)改变媒介系统(2)服务对象系统(3)目标系统(4)行动系统社会工作者要根据人与系统在其环境中的互动状况决定他的工作目标,确认工作中所要涉及到的人和系统及其相互关系。“四个基本系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实务工作的参考架构。2、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1)改变媒介系统所谓“改变媒介”是指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改变媒介各级党组织充的任务在于促进个人完成生命任务及系统应对问题能力的提高,促进服务对象与资源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计划变迁的目标。改变媒介系统具体的指涉在很多情况下,担任改变媒介角色的不只是社会工作者,通常由与服务对象有关的、具有不同专长的助人者组成一个“改变媒介系统”,社会工作者仅仅是担当主要责任的“主要改变媒介”,这个团队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工作,达到助人改变的目标。在改变媒介系统所做的变迁努力中,社会工作者与系统中的其他专业人士形成一个行动团队共同工作。在这个团队中,社会工作者是担当主要责任的“主要改变媒介”。例如,少年管教所的教官是越轨少年的主要改变媒介,在教育越轨少年的工作中他要同时与学校的老师、街道派出所的民警、街道干部及居民委员会主任一同工作,促进越轨青少年的转化,并协调不同部门的工作。可以看出,改变媒介系统既是服务对象改变的媒介,又是改变努力的主要行动者,是专业的助人者。(2)服务对象系统&&&&&&&&服务对象系统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服务对象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服和对象带有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层次的需求大多数服务对象在求助以前,通常都有过自己努力去解决问题的经历,当他们以个人能力无法解问题时,可能首先是求助于自己的自然助人网络,也就是使用非正式的资源系统解决自己的问题与满足需要,如亲戚、朋友、邻里等。走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可能是在他经过一段不成功的尝试后所作的最后选择。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服务对象有以下类型:自己主动求助的邻居、熟人、朋友介绍的其他机构转介来的有关司法机构要求的一般来说,当服务对象前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并已经使用社会工作服务时,即成为“现有服务对象。”当服务对象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社会工作的服务,或者是妨碍他人或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服务对象。”例如,一位母亲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因为她对教育孩子感到困惑,她的孩子在性格、学习方面有问题。这位求助母亲即是“潜在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与潜在服务对象建立联系,使其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的意义。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辨别服务对象的类型,弄清楚服务对象是如何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并努力使“潜在服务对象”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的意义,努力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实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专业关系的建立,以及在助人过程中与服务对象的互动都与服务对象的类型有关。(3)目标系统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即是“目标系统”。由于服务对象系统需要的满足与问题的解决经常与其所处的环境系统有关,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在确认了服务对象系统后,社会工作者的任务通常是要与服务对象系统一起确定目标系统,即为达到改变服务对象和其社会环境所要被改变与被影响的系统。&&&&&&&&例如,一个新建的居民小区环境卫生恶劣,垃圾成堆,污水遍地。街道干部(变迁努力的改变媒介)、居委会主任与社区居民(服务对象系统)共同商讨解决社区的环境卫生问题。首先,找出目标系统:房管部门、市政、环境卫生部门及社区居民。然后改变媒介与服务对象一起或代表服务对象与目标体系互动或直接介入。在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改变媒介)要注意目标系统并不一定总是支持改变的,有时也可能会不愿改变。这就需要运用一些工作策略去对目标系统施以影响,如可以要求人大代表向市政环境卫生部门施加影响,制订有关的环境卫生条例,或者通过新闻媒介报道社区的环境卫生状况以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从以上所举例子可以看出:服务对象系统并不一定就是目标系统。一般来说,目标系统大于服务系统,而且具有时效性,随问题的发展而变化。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有时还可能是交叉的。例如上述社区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例子,社区居民就既是服务对象系统也是目标系统,作为目标系统就是要改变居民的卫生习惯与行为。此外,目标系统之一——环境卫生部门就是与服务对象系统分离的。当社区居民与政府有关部门接触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如不懂如何表达、没有自信心等。这时,社会工作者需要给他们以鼓励并帮助他们准备资料,练习表达方式等。在这些活动中,社会工作者把居民看作是另一目标系统,工作目标不只是帮助他们解决环境卫生问题,而且目标在于增加他们的自我价值观,增加信心与凝聚力,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生活,这对他们学会应付其他问题会很有帮助。在这个例子中,也可以看出,目标系统是有时效性的。在母亲为孩子求助的例子中,母亲在因为孩子的问题求助后即成为服务对象系统,孩子成为潜在的服务对象。为达到帮助母亲的目的,就要与孩子一起工作,解决孩子的问题,这时孩子就成为母亲(服务对象系统)的目标系统;为了帮助与改变孩子(服务对象系统),工作者要改变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时母亲又成为目标系统。在这个例子中,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就是交叉的。(4)行动系统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实现改变目标的人。为了实现与服务对象的契约,帮助服务对象达到改变的目标,社会工作者要进行各种努力,调动各种资源。他不是孤立地进行这些改变的努力,而是同与服务对象有关的人&&&&&&&&与系统一起工作,形成一个行动系统。可以说他们是社会工作者的同盟军,是与社会工作者一起进行改变努力的系统。如前述个案中为改善社区环境而采取行动的人大代表、新闻媒介的记者等就都是行动系统,是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影响目标的系统。在一个问题情境中,改变媒介可以与一个行动系统工作,也可以与几个行动系统工作以完成不同的改变任务,实现不同的目标。如在改善社区环境卫生的例子中,为寻求改变,社会工作者在工作的不同阶段与不同的行动系统工作,每一个子系统都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一个行动子系统可以作有关研究、收集资料的工作,另一个子系统负责与有关政府部门、新闻单位的联络,在这些活动中,社会工作者是与行动系统一起工作的。此外,在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也要善于将有助于服务对象改变的人员组成新的行动系统,去影响服务对象。当存在多个行动系统时,要注意协调各行动系统的工作步调。如在帮助军休人员的工作中,要注意协调街道社区、活动中心、社保机构等行动系统的工作。同时,要随时研究、评估行动系统是否有效运作。当行动系统不能发挥作用时,应及时诊断其原因,并调整行动系统。以上四个基本系统为社会工作者的助人活动提供了工作的介入蓝图。社会工作者要懂得:在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中这四个基本系统不断地互动,从而达到助人的目标。作为改变媒介的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对象改变的重要人物,而对于各系统的分析与运用是达到助人目标的重要工具。小结:本章从整合与通才社会工作实务观出发,介绍了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取向和理论基础、应用范围和特点。从系统和生态理论视角出发,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模式区分了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所涉及的四个基本系统,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框架,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模式强调这些系统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相互影响,以及服务对象与他们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是一个整合的工作取向,使用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它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基本的助人知识、技巧和程序。&&&&&&&&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概括了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阶段或步骤。(一)接案社会工作助人活动都是以“接案”为开端的。接案要掌握的内&&&&容: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接案应注意的事项。(二)预估预估是在正式展开服务之前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及处境进行评价&&&&的过程。预估要掌握的内容:预估的目的和任务;预估的基本步骤。(三)计划计划是为下一步的介人行动服务的,也是介人行动的蓝图。计&&&&划要掌握的内容:服务计划的构成;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四)介入介入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与技巧协助服务对象&&&&系统达到服务计划目标的过程。介入要掌握的内容:介入的分类;选择介人行动的原则。(五)评估评估是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察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评估要掌握的内容:评估的目的;评估的方法;评估注意事项。(六)结案结案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根据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所采取的行动。结案要掌握的内容:结案的主要内容;结案的主要任务;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二、本章的主要内容1、接案(1)接案阶段社工的主要任务: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主动求助、他人转介、社工主动接触的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自愿性和非自愿性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向社工求助是大多数人的最后选择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2)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第一、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第二、面谈:主动介绍自己、沟通、倾听第三、收集资料:个人和环境、客观和主观、正面和负面第四、初步预估&&&&&&&&第五、建立专业关系: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第六、决定工作进程:结案、转介、预估第七、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书面、口头(3)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社工与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社工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社会文化因素?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4)接案应注意的事项?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2、预估?目的: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成因、使问题延续的因素、积极因素,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任务: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与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系统状况(1)预估的基本步骤第一、收集资料:内容:个人资料、环境资料;方法:询问、咨询、观察、家访、利用已有资料第二、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和问题方法:排列次序、发现、识别、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第三、认定问题内容:问题是什么?问题发生的原因?问题所处的情境和系统?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状况?第四、撰写预估报告&&&&&&&&(2)预估的主要方法?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家庭结构图?社会生态系统图?社会网络分析3、计划(1)服务计划的构成:?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目的与目标:长期和短期?介入策略:直接或间接;微观、中观或宏观?协同工作的合作者:家庭、朋友、邻居、同辈、团体、社区?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资源连接者或直接服务提供者?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4、介入?特点:①有计划、有目的;②干预是核心;③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④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分类:①直接介入;②间接介入?原则:①以人为本;②个别化;③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④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⑤瞄准服务目标;⑥考虑经济效益(1)直接介入行动及策略?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进行危机介入?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调解行动?运用影响力(2)间接介入行动及策略?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协同和联结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制定计划创新资源改变环境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间接&&&&&&&&5、评估?目的和作用?类型:①过程评估:回答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②结果评估:检视介入的结果、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③补充:③目标定位评估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基线测量?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介入影响的测量6、结案结案的类型:①目标实现的结案;②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的结案;③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④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社会工作实务模拟练习题第一部分案例分析题A1.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小张开展工作,小张准备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2、上述案例中,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什么?3、针对这些困境,小张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4、通过以上分析,请归纳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答(A1).1、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3、小张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1)小张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6)对于虐待问题,小张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前面的张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关内容)(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3)精神问题的解决;(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包括情感支持网络;(5)老年人特殊问题的处理,如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丧亲问题等。&&&&A2.材料Ⅰ: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社会救助就是体现这一规定的具体制度。材料Ⅱ:新华网报道,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首都实施10年来,北京市先后9次提高低保标准,目前已由23.2万城乡居民被纳入保障范围。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吴文彦在7日召开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总结表彰大会”上说,10年来,北京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城乡低保制度日臻完善。经过9次调整,保障标准已经从1996年的月人均170元提高到现在的人均310元。2002年,北京市城乡困难群众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全面覆盖。2004年,北京对城市低保对象实行了分类救助制度,提高了救助系数。今年分类救助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三无”人员、重残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得到更多的救助,并分别建立了城市、农村低保标准调整机制。材料Ⅲ据人民网报道,日以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出现两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此次雨雪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导致安徽、河南、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新疆等9省市遭遇雪灾,部分地区受灾严重,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给灾区交通造成极大困难,部分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路线一度中断,部分地区供电、供暖、供水等基础设施受损。据统计,此次雪灾已造成248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人,紧急转移安置15.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36.6千公顷;倒塌房屋2.2万间,损坏房屋8.5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1.1亿元。民政部对此次雨雪天气过程高度重视,及时与中国气象局和地方民政部门沟通,了解灾害发展,收集灾情信息;针对湖北灾情,于1月21日16时紧急启动&&&&&&&&四级救灾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黄冈灾区,查看灾情和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安排情况,协助地方开展抗灾救灾工作。问题1、结合上述三个材料,社会救助主要是指什么?包括哪些领域?2、针对材料,请分析自然灾害救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A2).1、社会救助是在社会成员由于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的领域主要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救助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2、材料Ⅲ主要反映的是民政部门进行的自然灾害救助,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灾害应急救助。它主要是指应急救援、受灾群众转移安置、救灾资金与物资拨付等方面的工作,它也包括社会秩序维护和受灾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2)灾后社区恢复重建。它是灾害救助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与基本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能源、交通和设施建设等,最终恢复社区正常的生活和经济秩序。(3)社区救灾。它是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社会预防灾害能力和减少灾害的损失至关重要;在社区减灾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和专业减灾机构开展社区灾害风险分析,减灾宣传和知识普及及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3.材料Ⅰ:在我国城市地区,失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4050”失业现象尚未清除的同时,“2030”失业现象又成为社会热点。而且,由于这批年轻、没有成家等原因,他们的失业对社会的损害应该比其他人更大。A小区这样的问题,特别突出,“4050”和“2030”失业人员共计50多人。材料Ⅱ:&&&&&&&&地震发生后,许多居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对外联络中断。由于居民对灾害缺乏心理、物质和能力准备,他们对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保障基本的生活和安全成为社区各方的共同利益所在。B小区就是这些人居住的地方。材料Ⅲ:C小区属于城市中旧房改造的小区,居民主要由城市中低收入者和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由于小区建筑年代比较早,各方面设施也比较便宜,所以,房租价格较低,是外来人口选择租住的主要原因。该小区经常发生歧视外来务工人员的事件。前不久,小区有位姓李的中年妇女找到居委会,要求其邻居不要把房屋租给外来工,理由是外来工素质差、不讲卫生,还有偷盗现象。居委会主任经过长时间耐心开导,也没有什么作用。据这位主任说,歧视外来工的事件在他们小区经常发生,做了很多本地人的工作,也没有什么效果,他自己也没有办法了。问题1、针对三个材料提到的A、B、C社区,在这三个社区从事社区工作,应采用什么模式?解释该模式。2、通过以上分析,请您从目标、策略与技术、社会工作者角色等方面来比较三种社区工作模式。答(A3).1、材料Ⅰ、Ⅱ、Ⅲ分别代表的是社区计划(策划)模式、社区发展模式和社区行动模式。2、社区发展模式,也叫地区发展模式,社区转变可经由地方社区人群广泛参与来获得,这种模式试图让来自各层面的人(包括弱势群体和权利机构)一起识别和解决问题。这种模式主要强调的主题是民主程序、达成一致的方式、自愿合作、发展自主领导的自我帮助。在这种模式中,社区实践者的角色包括使能者、催化剂、协调者等。社会计划模式:社区计划模式强调问题解决程序,它假定:社区转变需要受过高级训练和拥有高级技巧的计划专家,他们能指导复杂的变化程序,专家的角色是识别和解决社会问题。专家和计划人员一般受雇于权利部门。由于社会计划人员受权利机构的雇用,他们容易服务于权力部门的利益,因此,集合社区资源和促成激进改革一般不被该模式所强调。在这种模式中,计划人员的角色包括收集事实、分析数据、项目设计、实施项目和促进项目。&&&&&&&&社会行动模式:社会行动模式假定存在着一部分弱势群体,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也需要同社会其他群体联合起来向权力机器施加压力以增加利益自愿或者维护社会正义。社会行动模式需求制度或政策的根本改变,它的目标是重新分配权力和资源。在这种模式中,社区实践者的角色包括倡导者、鼓励者、活动者、经纪人和谈判专家等。2、三种社区工作模式比较表:社区工作三种模式比较模式比较项目社区发展模式社会计划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目标&&&&过程目标:社区能力的整合和发挥。任务目标:解决实质的社区问题。有时为过程目标,有时为任务目标。所关系的问题社区的冷漠和疏离。&&&&实质的社会问题,如老人照顾问题、住宅问题、缺乏设施等问题。弱势群体遭受不公平、不公正待遇。策略和技术策略:引导社区居民关心、参与社区问题和需求;技术:沟通、讨论等取得意见的一致性的技术。策略:了解问题事实并提出理性的解决方法;技术:事实发现与分析技术。策略:将议题具体化,然后组织民众采取集体行动;技术:质问、直接行动、谈判等冲突技巧。社会工作者角色变革的媒介案主的范围和角色角色:参与者。角色:消费者和接收者角色:雇主或选民。A4.张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洁工作,一天,她在四楼擦玻璃窗,不慎坠楼,从此失去双腿。超市给了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丈夫对张女士很关系,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家里孩子一个8岁,一个10岁,都能者社区团体专家倡导者与行动者群体组织&&&&正式组织或机构&&&&范围:地理社区与功能社区;范围:地理社区与功能社区;范围:地理社区与功能社区;&&&&&&&&很懂事,上学前后都会照顾妈妈。张女士觉得自己是负担。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问题1、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张女士的情况加以评估。2、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你打算采取何种介入模式帮助张女士?答(A4).1、运通优势视角评估可以看四个方面,即环境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缺失。从案例看,张女士的家庭关系较为亲密,两个孩子与丈夫都很关系她,邻居与她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会关照她。而她自己上半身功能完好,头脑也无损,并且自身是一个勤恳的人。这些是她个人与环境的优势。从缺失看,环境层面是丈夫工作忙,两个孩子年幼,张女士平时缺乏照料;个人层面是张女士自己悲观、消极。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张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战胜自我。2、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张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由于张女士目前自认没用,是个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来激发张女士的改变动机,鼓励她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P239-242)&&&&A5.林某于1992年入伍,其间因公致残,《革命伤残军人证》证明林某为三等乙级残疾(套改后为八级),在市民政局换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里同样写着三等乙级残疾。1995年林某退伍后回乡,由县民政局负责安排在县棉织厂工作,并签了为期三年的合同。日,县棉织厂发出通知,称林某的劳动合同至日到期,要他办理终止合同手续。2001年9月,因县棉织厂改制,林某领了一笔自谋职业安置费后,不仅再也没有享受过伤残军人应享受的待遇,而且也没有得到企业主管部门的妥善安置。当林某到县棉织厂原主管劳动部门反应情况时却得到了这样的解释——“妥善安置”并非一定要安排一个新的工作。按照县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伤残职工在办理终止合同时,除了安&&&&&&&&置费外还可以领到一笔伤残补助金;但有个前提,是否伤残及等级得由劳动部门加以鉴定,部队及民政部门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不能作为凭证。问题1、上述案例中,林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对于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答(A5).1、上述案例中,林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林某的《革命伤残军人证》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和县里的有关规定不符,因此,退伍后的林某并没有得到“妥善安置”。2、针对林某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至少采取一下策略:(1)对林某的整个情况进行评估;(2)提供相关政策信息咨询,尤其是伤残军人安置的政策,包括国家和地方政策;(3)协助林某与相关部门进行积极沟通,争取林某《革命伤残军人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4)为林某争取伤残军人的生活福利待遇,并追回因为没有续签合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5)调动各方面资源,提供整个过程的法律援助。&&&&A6小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被要求来见社会工作者。从四年级开始,他的成绩就一直处于下游水平。他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老师和同学都觉得他“太安静,有些孤僻”。他连续几个寒暑假都参加学习辅导班,但是仍旧没有提高成绩。老师告诉小明的父母,如果他的学习再不改善,很可能没法升级。在社会工作者与小明谈话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学习问题描述得很简单:“都是因为老师,他们整天冲着我叫喊,让我怎么好好学习?我告诉语文老师没有完成预习时,她就说我太偷懒,太笨。如果他们都认为我是哑巴,怎么能够指望我学到东西?”在进一步深谈后,小明用一种沉静、闷闷不乐的声音概括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像我这样的脑子不用指望有什么出息了,我思维慢,老师也无能为力。只要想起学校我就心惊胆战,我还怕自己会在课堂上说出什么愚蠢的话来让人笑话我。”&&&&&&&&社会工作者单纯会见了小明的父母,对于为什么儿子在学校表现不好的问题,他们很快就补充了自己的观点。母亲承认,当她听到小明说不想去学校或者不会做家庭作业的时候,她感到非常愤怒并大声责骂他;不过她并不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问题。可以看得出来,父母对小明都很生气。1、在上述案例中,小明主要面临的困境由哪些?2、针对小明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答A61、上述案例中,小明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其个人、家庭和学校系统中反映出来:(1)如何改善小明自卑、缺乏自信、孤僻的心理状态,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2)如何提高小明的学习成绩;(3)如何改善小明与父母缺乏沟通的现状,避免母亲对他学业不好的过度责骂;(4)如何改善小明在校与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2、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介入策略:(1)社会工作者为小明进行情绪疏导,鼓励他自我肯定、自我认同,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在儿童中晚期阶段,儿童需要培养自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儿童乐于勤奋学习以及参与学习上的竞争,所以鼓励与认可很重要。(2)社会工作者为小明安排志愿者定期为其辅导课业,有针对性制定辅导计划,尽可能改善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3)社会工作者与小明的父母进行沟通,教导其家庭养育技能及亲自沟通技巧。目的在于让他们多倾听小明的需要,了解小明的想法,而非一味以责骂的方式责备孩子不努力学习。要求小明的父母能够多花时间陪伴小明,帮助解决小明学习上的难题。(4)社会工作者为小明安排学习社交技巧的小组或社区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小组与他人相处,为他在学校与同学友好相处做好准备。(5)社会工作者与小明的老师进行沟通。一方面,让老师能够以正面、积极的教育方式对待小明,避免对学生以侮辱性词汇形容,如“你太笨”等;另一方面,争取老师对小明朋友的支持,鼓励小明与同学交往,同时也在学生面前肯定小明的进步与努力。&&&&&&&&A7.材料Ⅰ我国目前共有667个城市,149个市辖区,5904个街道,11.5万个居委会,17.2万个居民小组。在这个范围内,配备社区服务设施的大概有13万个,机构性的服务中心有5505个,便民利民点大概有26万多个,专职的服务人员36万多人,兼职服务人员57万多人,志愿者队伍大约540万人。材料Ⅱ21世纪新型社区建设的问题新型社区,概括来说,就是生活便利、管理有序、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社区。在工作中,第一是要注意体现以人为本这个原则,围绕居民的服务,围绕居民的需求去开展工作。第二是资源共享,共组共建。要共同建设、资源共享才能提高我们利用资源的效率。各个部门的参与应该是建设性的,而不是争权性的,人民做事而不是争权。第三是管理有序。一定要有一套比较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规范。第四是扩大民主,居民自治。从事社区建设工作,不管哪个部门,都不要把我们的社区压住,不要什么事都包办代替,要多听居民的意见,要让他们在社区建设中充分享受到、体会到他们享有的民主权利,让他们的意识、愿望能得到充分的实现。第五个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要一哄而起,工作要逐步推进,因为只有逐步推进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问题从材料Ⅰ、Ⅱ中不难发现,中国社区不丹数量庞大,而且发展速度快;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新型社区纷纷涌现,社区建设的内容正发生着变化。这就给社区社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社会工作的内容就显得更为重要。试阐述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加以举例说明。答(A7)社区社会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社区服务,包括福利性服务和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经营性服务,前者如孤老残幼的照顾,后者如一般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2)社区卫生,包括社区医疗,如门诊咨询、设置家庭病床、出诊与转诊、体健等;社区预防,如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监控、疫苗接种等;社区保健如优生优育、老幼保健、妇女保健等;社区康复,如智障人士和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工作;社区健康教育以及社区公共卫生;等等。&&&&&&&&(3)社区治安,包括法制教育、矛盾调解、治安防范、秩序维持、事故预防和处理等。(4)社区教育,包括文化科学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生活教育、生命健康教育、民主思想教育、时事政治教育以及爱国教育等。(5)社区救助,包括物质救助和精神支持,如最低生活保障、帮困难居民申请,发放物资等。(PP.392—403)&&&&A8.假设你是一名学校社会工作者,你所在学校有一批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他们分处各个不同的班级。你发现,这些学生对自身的家境与身份较敏感,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针对学校中这批特殊群体,你打算如何开展工作?答(A8).针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1)情感支持。可以通过个案会谈给予情绪支持,通过适当的感情介入与情感支持,帮助这些学生宣泄情绪,增加自信。(2)发展支持系统。可以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把这些有相似家庭背景的孩子组成一个互助小组,让他们互相支持,互相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利用小组资源,帮助他们看到自身和家庭的资源,形成社会支持系统。(3)挖掘社会资源。运用社区资源协助家长解决子女照顾问题,缓解经济问题。针对有需要的学生,社会工作者可以主动与相关社会机构、民政部门或有关团体联系,以帮助他们的家庭。(4)开发学生潜能。办法祝他们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下,发现自己的优势,看到家庭困难是挑战也是机遇,以激发这些学生生命的动力。(P.363)第二部分:方案设计题B1你所在的社区有许多外来务工者子女,他们白天在学校学习,回家后就没有人看管照顾,平时的课余生活也比较单一。请针对这些外来务工者子女,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答题要点:(一)问题的陈述及分析外来务工者子女遇到的问题包括课余生活比较单一、没有入辅学习、缺乏和父母的交流等。&&&&&&&&(二)方案设计根据上述外来务工者子女的需求,设计出社区服务方案,其中包括:1、方案目标:丰富外来务工者子女的课余生活,使其拥有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2.方案实施策略:(1)增加孩子与父母的交流,提高家庭系统的支持作用;(2)定期组织外出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城市的变化;(3)联系社区志愿者队伍,定期为孩子们提供学习辅导;(4)利用社区其他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服务(如,安排晚托班、提供膳食等)。3.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4.方案评估:包括外来务工者子女和家长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B2:假如你是一名社区社会工作者,你所工作的城市社区里有许多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他们往往结伴“泡”网吧,针对这些中学生的行为,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答题要点:(一)问题的陈述及分析沉迷网络的中学生会面临学业、家庭关系、个人升学、身心健康等一系列问题。(二)方案设计根据上述中学生的行为,设计出社区服务方案,其中包括:1、方案目标:协助网瘾青少年消除网瘾,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其处理家庭关系,使其拥有健康、安全、充实的社区生活环境。2、方案实施策略:(1)为中学生提供戒除网瘾的治疗;(2)充分利用社区活动室及社区学校的资源,为这些中学生提供活动场所;(3)组织这些中学生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区服务,从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4)成立志愿者团队,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课业辅导。&&&&&&&&3.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4.方案评估:包括中学生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第一节一、儿童的年龄界定(一)儿童的年龄划分儿童社会工作对儿童的年龄界定:0-14岁(二)儿童概念的涵义儿童这一概念显示了一个人的特别发展阶段。儿童时期是人发生巨大转折的关键时期和最佳时期。儿童是一个受保护的概念。(三)儿童的特点(非重点)1.基础性:儿童是社会的根基;儿童期是人一生的奠基期。2.发展性:快速生长期;质变的突出期。3.未来性:作为社会人的衡量标志都不具有。二、儿童的需要(重点)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的需要——第一需要2、获得健康照顾的需要——基本条件3、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物质、精神——社会化4、满足学习的需要——学习是儿童的主导活动5、满足休闲和娱乐的需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6、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各种能力7、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关键任务8、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社会的责任三、儿童的问题(一)环境对于儿童的伤害贫穷问题、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伤害儿童营养问题、童工现象(二)儿童发展障碍学习压力和智力发展障碍代际冲突带来的儿童发展障碍同伴交往中的困惑儿童社会工作概述&&&&&&&&道德发展中的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特殊环境中的儿童问题四、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儿童社会工作,是指以全体儿童为工作对象,在有关儿童发展理论指引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解决儿童问题、满足儿童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二)对儿童社会工作的不同层次的理解狭义理解广义理解五、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一)儿童社会工作是一个科学的专业体系从对象、根本目的和方法三个方面来理解(二)儿童社会工作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1、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2、促进社会安全与发展的功能(三)儿童社会工作具备坚实的社会基础,恪守专业的价值伦理。1、儿童福利及儿童福利政策(坚实的社会基础)2、科学进步的儿童观(伦理基础)3、专业价值价值原则:尊重主体、接纳、自决、个别化、正面引导、一致性(四)儿童社会工作依赖科学的儿童发展理论(重点)1、生物学方面的理论生理性发展是儿童期其他发展的起因和源头。重视生物性力量对儿童个体成长发展的影响。2、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对儿童知觉、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发展规律的解释。掌握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熟练运用社会工作技巧的基础。3、社会学方面的理论儿童的成长发展与社会结构性因素,如家庭、社区、组织等关系重大。&&&&&&&&第二节一、宏观的儿童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二)促进对儿童的养育(三)推动儿童教育事业(四)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环境(五)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六)开展儿童家庭服务(七)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八)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二、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重点)(一)对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的救助支持性服务;保护性服务;补充性服务;替代性服务(二)对孤儿、弃儿的救助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收养服务(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三)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康复、教育、社会化(四)对行为偏差儿童的矫治社会化辅助、心理辅导、环境建设(五)对青春前期儿童的辅导及时、正确的辅助与引导第三节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一般意义上的儿童社会工作方法(一)儿童个案工作方法(重点)1、目标:满足儿童需求;提供社会资源2、特点:A.艺术化、多样化的方式B.科学化、技术化的方法C.强调助人自助D.过程的系统性E.具有扩展性&&&&&&&&3、形式:个别谈话、咨询服务(二)儿童小组工作1、定义:儿童团体,团体活动2、功能:满足朋辈交往的需求;提供好的教育环境。3、要素与特点:四个要素4、重视非正式的儿童团体:同学,玩伴(三)儿童社区社会工作1、定义:2、内涵:第一,是一种工作模式第二,是一种综合社会建设模式第三,是一种理念:自助、互助、自决和儿童权利观念。&&&&3、介入手段:直接物质建设;非物质、教育性服务;介入急需解决的问题、突发事件;动员、组织社区内综合服务力量;建设社区相关舆论;发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力量。二、儿童社会工作几个特殊整合模式(一)家庭支持与寄养、收养1、家庭支持性服务:家庭补助;父母效能训练;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家务服务家庭服务机构及儿童辅导机构是儿童家庭服务的主要支持性机构。2、家庭寄养(1)寄养的类型(2)寄养的条件(3)寄养家庭的工作过程(五个步骤)(4)安置过程的内容(5)结案的三种结果3、收养(1)收养的类型亲属收养非亲属收养:机构安置、独立安置(2)收养家庭的条件,同时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3)收养程序:申请-审查及会谈-家庭访视-配对-试养安置-正式收养-&&&&&&&&结案-追踪等(二)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建设1、儿童福利机构的种类家庭模式福利院团体模式福利院2、儿童福利机构安置过程安置前准备阶段安置期间安置结束(三)对儿童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的辅导1、少年法庭里的儿童社会工作通过建立专门审查少年犯罪的案件的少年法庭,帮助犯罪儿童得到教育和指导。2、为轻微犯罪的少年儿童提供的教育机构中的儿童社会工作。为少管所、工读学校的儿童提供新的社会气氛、充足的营养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帮助其重返社会。3、社区服务中的儿童服务干预社区闲散儿童,帮助其脱离原有的生活轨道。一、案例分析题答题要求:应试人员需对提供的案例背景材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按要求作答。案例一小马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年前和弟弟来到某大城市同父母一起生活。当时,小马在家乡正准备升小学五年级。到城市后,父母为小马兄弟找到一家学校。但是,小马仅上课一周就表示不愿意去学校,整天在家闷闷不乐。在父母的一再追问下,他才道出,这是因为他完全听不懂上课的内容,尤其是英语课;也没有同学和他一起玩,这让他感到非常孤立,他也不懂得如何和身边的同学相处。在小马父母的求助下,你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被要求为小马提供服务。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小马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2、针对小马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答题要点1、小马面临的困境有:(1)如何改善近期闷闷不乐、缺乏自信、孤独的感受;(2)如何尽快适应某大城市学校的教材和课程;(3)如何改善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习和他人主动交往。2、社工的主要介入策略:(1)为小马提供情绪疏导和支持,以帮助他调整心情和建立初步自信;(2)为小马提供课业辅导,社工可以运用志愿者资源,定期为小马提供课业辅导,尤其是英语课程的辅导;(3)协助小马学习人际沟通技巧,为他尝试与同学接触做好准备;(4)走访小马学校的老师,以期老师能够为小马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小马适应学校生活以及重树自信心。案例二花花,小学二年级学生,出身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对她的要求和期望都很高。花花考试如果没得前三名,父母就会罚她闭门思过;妈妈还经常拿同事的孩子和花花比,这让花花感到很不耐烦。自尊心很强的花花下定决心期末考试一定要考个第一名给父母瞧瞧。但是,在数学期末考试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个在家最挣钱的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