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允许农村宅基地新政策盖盖4层吗

& 当前位置:中国遵义 -&
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贵州凤冈
日&&来源: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作者:市政府信息中心 张鑫&&
凤冈——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国家级造林绿化百佳县、贵州省十大产茶县之一。古为“黔中乐土”,今誉“锌硒茶乡”。
凤冈县隶属于遵义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长江中上游,乌江北岸,大娄山南麓,地处黔北粮仓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1,至107。56,,北纬27。31,至28。21,,东与德江、思南接壤,南与石阡、余庆毗邻,西界湄潭,北靠正安、务川。县境南北长90.1公里,东西宽42.6公里。行政区域面积18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5万公顷。辖9镇5乡,69个村民委员会、17个居委会。2008年末总人口42.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67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土家族、仡佬族。主要矿藏有煤、铀、铁、铜、锌和重晶石等,森林覆盖率为53.7%。
2002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战略思想指导下,全县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采用“猪—沼—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海拔适宜的高山和丘陵地带,建成了林中有茶,茶中有树,茶林相间的生态茶园17.3万亩,其中投产茶园6万亩,2008年产量2500吨,茶业综合收入3亿元。2004年,凤冈县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授予“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称号。2005年5月,“凤冈锌硒茶”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茶;2006年1月,“凤冈富锌富硒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从2006年以来,凤冈锌硒茶已分别在“中茶杯”、“中绿杯”、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等茶赛(事)活动中胜出,累计获得了17个金奖,5个银奖。“锌、硒、有机”三合一的内在品质,受到了陈宗懋院士、于观亭会长、林治先生、王志远教授等茶学专家的一致好评。随着中央、省、市一系列优惠、鼓励政策的出台,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 凤冈富锌富硒茶势必成为“黔茶出山”的代表。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凤冈县平均海拨720米,地势西高东低,系大娄山脉向武陵山脉的过渡地带。年均温度15.2℃,极端最高气温37.8℃,极端最低气温-7.4℃,无霜期277天,年平均积温5548℃,年日照时数962.4~1349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1139小时,年平均降雨日数180天左右,降水量1257.21mm,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适应各种农作物生长发育。全县地表水资源由315条支流汇集成五大河流,河道总长1229.6公里,地表径流11.7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57亿立方米;现有水利工程设施986处,设计灌溉面积16万亩,占田总面积的70%,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3.2万亩,占57.7%,保灌面积12.5万亩,占54.7%。县内是典型的喀斯特溶山区、低山丘陵、低山深切割地貌,土壤主要分布为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四个土类,11个亚类、45个土属、113个土种。2004年贵州省理化检测所、贵州师院理化检测中心对凤冈规划区内的土壤和茶叶(茶青和干茶)进行检测:凤冈县土壤中锌含量为95.3 mg/㎏,硒含量为2.5 mg/㎏;茶叶中锌含量为40~100mg/㎏,硒含量为0.25~3.50mg/㎏,且完全来源于茶树对土壤中锌硒的天然吸附。锌元素被称为“生命的火花”,硒元素具有“月亮元素”和“婚姻和谐素”的美誉。全县现有宜茶地土地28.8万亩,其中田10.3万亩、土9.7万亩、退耕还林地1.8万亩;宜茶地海拔在500m~1200m之间,且多为黄壤,土层深达80—200cm,PH值4.5—6.5,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丰富。
二、悠久的产茶历史
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在宋。唐代茶圣陆羽的在他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八之出中记述:“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 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据考证,夷州治所就是今凤冈县绥阳镇。宋代《华阳国志》中“平夷产茶蜜”,乐史《太平寰宇记》“夷州、播州、思州以茶为贡”和清代《梅移随笔》“龙泉产云雾芽茶,色味双绝”中的夷州、思州、龙泉都是指今凤冈一带。
三、茶产业发展的历程
凤冈县种茶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清朝以前的茶场都是官办为主,民间很少有人种茶,近代因为各种原因茶叶生产基本没有发展。1949年前,凤冈没有成片茶园,只有零星茶丛和野生茶树。1958年,县人民政府为解决人民饮用茶叶的供求矛盾,发动群众在水河村开辟茶园,并创办了第一个社办茶场,以此带动全县茶叶生产的发展。凤冈县茶叶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恢复阶段(1949——1981年):解放后,政府对茶叶生产实行统购、统销,我县的茶叶生产才得以恢复,期间共创办了17个茶场,茶园面积发展到了2.3万亩,但布局分散,规模小,单产低,加工设备简陋,工艺简单,产品局限于晒青茶、青毛茶、炒青茶三种。
徘徊阶段(1982——1999年):这一阶段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产、供、销体制发生改变,跑市场与茶园基地建设成了茶人必须面对的问题。1987年成立县茶叶公司,对全县茶叶的开发、生产、加工、销售实行一体化经营管理,茶叶生产得到巩固。采取公司建基地模式,新建茶园12000亩,但因缺乏资金,无力管护等原因,实现保留下来的仅有5000亩,1999年茶园面积为2.89万亩。主要产品有“凤泉雪剑”、“毛峰”、“毛尖”、“富锌富硒绿茶”等名优茶,注册了“仙人岭”、“浪竹”商标,磨练出了一批适应市场发展的茶人。这一时期茶产业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参加了省农业厅和省科委组织的地产茶园改造技术攻关项目,被省里评为“攻关一等奖”,同时凤冈被列入贵州省十大产茶县之一。
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县委、县政府在把握时代性、发展性和深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凤冈的地理、生态条件和土壤富含锌硒元素的特点,审时度势,决定加大茶叶产业发展,提出了打造“西部茶海”,创建“中国西部最大有机茶之乡”的构想,作出了用茶产业来引领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 “高端运作、抢占先机”的发展思路,坚持“差异就是特色”的发展理念,采取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运作方式,坚持“以茶兴县,以茶扬县,以茶富民”的发展战略,2002年11月,凤冈县成立茶叶事业办公室,县政府明确一名副县级领导干部专抓茶叶产业,并成立茶叶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全县茶叶的生产。 2005年,凤冈县委、县人民政府出台了《鼓励支持干部职工、城镇居民和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参与生猪、茶叶产业建设实施细则》。2006年中共凤冈县委第七次党代会和凤冈县第十四次人代会提出了“强茶、壮烟、兴畜、稳粮、重特”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确立了茶叶产业作为建设生态农业的首选产业和支柱地位。2007年县人民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调整茶叶产业发展政策的意见》,决定在五年之内连续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扶持茶叶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和品牌打造等方面。2008年1月,中共凤冈县委十届五次全会通过《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12年,实现茶园面积25万亩,确保到2015年,全县投产茶园达到20万亩,以带动和辐射发展,把凤冈县建设成为优质绿茶出口县和全国名优绿茶基地县,实现“以茶富民、以茶兴县”目标。2008年县人民政府又出台了《关于2008年度茶叶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意见》,决定整合资金2000万元以上,用于茶业发展。茶产业作为凤冈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现代农业的抓手,良好的发展态势深受国家、省、市的高度关注,2007年被列为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凤冈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值得永远铭记的数字】:2004年全县建茶园3951亩;2005年全县建茶园13288亩;2006年全县建茶园24465亩;2007年全县建茶园58939亩;2008年全县建茶园31618亩。
四、茶叶种植规模及现状
全县按照“猪—沼—茶”循环生态建园模式,以永安镇田坝村、崇新村,新建乡官田村,土溪镇石坝村,绥阳镇金鸡村,龙泉镇柏梓村,何坝乡水河村、凌云村,进化镇临江村,蜂岩镇巡检村10个专业村为核心辐射发展。截止2009年,凤冈县茶园总面积达17.3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3.04万亩,投产茶园6万亩,有机茶园8728.5亩。
【茶树品种分布】
县内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主要浙江中小叶种、福鼎大白茶群体种、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131和黄观音等。
凤冈县茶树品种分布
面积(亩)
面积(亩)
福鼎大白茶
浙江中小叶种
福鼎大白茶群体种
名山白毫131
【有机茶园分布】
凤冈县现有有机茶园8728.5亩,其中有机转换认证茶园5881.5亩,主要分布在永安镇境内。2008年有机茶产量580吨,产值980万元。
凤冈县有机茶基地分布情况表
&&&&& &&&&&&&&&&&&&&&&&&&&&&&&&&&&&&&&&&&&&&&&&&&&&&&&&&单位:亩
有机转换认证
有机转换认证
有机转换认证
【茶园的运营模式】
&凤冈县茶园的运营模式可分为五种,一是示范茶园:机关干部响应政府发展绿色产业的号召,领办示范茶园,以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富裕,面积多在100亩左右,全县有61名机关干部建有示范茶园,总面积16600余亩;二是独资建园建厂:个体工商户或企业大规模租用农民土地建园、建厂,自创品牌,产供销一体,生产原料主要取材于自己的基地,附带收购茶农的茶青,面积多在500亩以上,全县有嘉禾茶业、凤林经贸、天绿茶业、仙人岭等10家企业,茶园总面积17500余亩;三是工厂加示范基地:投资商或企业建茶叶加工厂,并租用农民土地建示范茶园,自创品牌,主要从事茶叶营销,一般基地面积都较小,生产主要以收购茶农的茶青来实现,县内有黔风公司、春秋公司、浪竹茶业、魅力黔茶等企业;四是农民建园,农民以自己或租用别人的土地种植茶园,特点是:单户面积小,面积总量大,主要销售茶青。五是企业(大户)与农民合资建园,特点是:企业(大户)负责茶园建设的前期投入和产品的销售,农民负责提供土地和管理,产生的利润按比率分成。
五、多元的茶叶产品
凤冈县甚产富锌富硒名优绿茶,兼有部分的乌龙茶和其他茶类。名优茶分为:扁形茶、毛峰、毛尖;大宗茶分为:炒青、烘青、珠茶、边茶。因其价位合理,锌硒同聚,有机品质,深得消费者喜爱。
【名优茶】
扁形茶:又名翠片、翠芽。主要取材于福鼎系列、龙井系列、名山系列。原料:独芽、1芽1叶初展、1芽1叶、1芽1~2叶初展。外形扁平直,色泽翠绿或谷黄色,汤色翠绿或黄绿,香气以栗香为主,滋味醇和甘甜,叶底完整。加工的基本工艺:鲜叶—→萎凋—→杀青—→摊凉—→揉捻—→做型—→炒干—→成品。
毛峰:县内主要生产的是遵义毛峰(分有毫型和无毫型)。主要取材于福鼎系列、龙井系列、名山系列。原料:独芽、1芽1叶初展、1芽1叶、1芽1~2叶初展。外形紧结有峰苗,色泽翠绿、绿色或银亮,汤色翠绿或黄绿,香气以栗香为主,滋味醇和甘甜,叶底完整。加工的基本工艺:鲜叶—→萎凋—→杀青—→摊凉—→揉捻—→做型—→烘干—→成品。
毛尖:主要取材于福鼎系列、龙井系列、名山系列。原料:独芽、1芽1叶初展、1芽1叶、1芽1~2叶初展。外形紧结卷曲(分有毫型和无毫型),色泽翠绿、绿色、银亮,汤色翠绿或黄绿,香气以栗香为主,滋味醇和甘甜,叶底完整。加工的基本工艺:鲜叶—→萎凋—→杀青—→摊凉—→揉捻—→做型—→烘(炒)干—→成品。
绿宝石:主要取材于福鼎系列、龙井系列、名山系列。原料1芽2~3叶。外形卷曲成团,颗粒状,比珠茶略松,色泽墨绿色,汤色绿黄明亮,香气栗香浓郁,滋味香醇厚重,叶底翠绿完整。加工的基本工艺:鲜叶—→萎凋—→杀青—→摊凉—→揉捻—→做型—→烘(炒)干—→成品。
锌硒乌龙茶:主要取材于福云6号、金观音、黄观音。原料1芽4~5叶。外形卷曲乌,色泽黄绿,汤色金黄明亮,香气兰花香、浓烈、长久,滋味醇厚,耐冲泡,叶底完整。加工的基本工艺:鲜叶—→萎凋—→摇青—→杀青—→摊凉—→包揉—→解块—→复揉—→做型—→烘干—→成品。
香茶:主要分为一至三级茶。取材福鼎大白茶,原料1芽1叶、1芽2叶初展。外形紧结成条,色泽翠绿或黄绿,汤色翠绿明亮、绿色,香气栗香长久,滋味醇和甘甜、耐泡,叶底完整。特点是冲泡2小时以上条索不散。加工的基本工艺:鲜叶—→杀青—→揉捻—→炒干—→提香—→成品。
【大宗茶】
炒青:主要分为“高绿”、一至三级茶。“高绿”取材福鼎系列品种,原料1芽2、3叶。外形紧结卷曲,色泽翠绿,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栗香长久,滋味醇和甘甜,叶底完整。加工的基本工艺:鲜叶—→杀青—→揉捻—→炒干—→成品。
烘青:主要分为一至三级茶。主要取材于福鼎系列品种,原料1芽2、3叶。外形卷曲或直条,色泽翠绿,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栗香长久,滋味醇和甘甜,叶底完整。加工的基本工艺:鲜叶—→杀青—→揉捻—→烘干—→成品。外型较炒青粗松,香气不如炒青。
珠茶:主要分为一至三级茶。主要取材于福鼎系列、浙江中小叶种、福鼎大白茶群体种,原料1芽4、5叶。外形圆珠型,色泽墨绿色或褐色,汤色黄绿,香气清香,滋味醇厚。加工的基本工艺:鲜叶—→杀青—→揉捻—→做型—→炒干—→成品。
边茶:主要利用秋末修剪的枝叶加工而成,原料1芽4、5叶。主要销售到桐梓茶厂和重庆茶厂。初制工艺是:鲜叶—→杀青—→炒干—→成品—→压制—→打包。主要为青海、西藏的藏民提供砖茶的原料。
六、实力雄厚的茶叶企业
目前,县内有大型现代化茶叶加工企业6家,骨干企业(加工厂)9家,年加工生产能力5000吨。
1、国家级龙头企业--贵州凤冈黔风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贵州凤冈黔风有机茶业有限公司,位于遵义市凤冈县黔风生态茶园,始建于2005年,是一家以现代生态文明为核心,倡导健康生活理念,集有机茶叶基地建设、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开发企业。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占地37亩,有清洁化、全电能、环保型国际标准化茶叶生产流水线两条,可以日加工鲜叶10000公斤,名优茶年生产能力80万公斤。公司采用远红外杀青、红外提香及冷藏保鲜等国际先进茶叶生产技术。拥有自己的质量检测中心,配备了国内先进的检测仪器,能快速检测农残、茶多酚、咖啡因及其它茶叶常规项目的检测分析。主要产品为“春江花月夜”系列品牌名优茶。“春江花月夜•明前翠芽”曾在2007年10月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名优绿茶评比中荣获金奖,同年,被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评为“贵州省名优绿茶”,在08年北京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2、省级龙头企业--凤冈县仙人岭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公司始建于1993年,现为省级龙头企业,遵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凤冈县十佳民营企业,是集有机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产品以高档有机绿茶为原料精制而成,畅销省内外,市场前景广阔,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厂房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有先进的名优茶、大宗茶生产加工成套设备,年产有机茶200余吨,产“仙人岭”牌永安翠芽、毛尖、毛峰和春绿等系列产品,被誉为“天绿神品”、“贵州绿宝”、“神茶”。现有员工近100人,中专及以上文化65人,设基地、生产、质检、财务、营销等10个部门,拥有固定资产上千万,年产值1250余万元,实现利税70万。2007年荣获贵州省优秀茶叶企业称号;2008年仙人岭生产的“龙剑春笋”荣获湖南高峰论坛金奖,“锌硒绿茶”获北京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仙竹”获第九届广州茶文化博览会金奖。
3、贵州凤冈春秋茶业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07年,位于凤冈县田坝村,企业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公司占地10287平方米(15.4亩),公司以“绿宝石”、“雀舌报春”、“香叶”和“春秋毛尖”系列名优绿茶为主,公司主打产品“绿宝石”为公司自主开发、注册,并完全拥有知识产权的全国唯一以一芽二叶及一芽三叶茶青为原料加工的名优绿茶产品,2006年曾荣获第三界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雀舌报春”荣获2007年第四届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2007年“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最高奖特等奖以及贵州省“十大名茶”称号等荣誉;“春秋毛尖”获得“中茶杯”名茶评比一等奖。其它如“春秋香叶”、春秋“高香绿茶”等也获得了“贵州名优绿茶”称号。春秋公司茶叶多年来在省内外市场广受消费者欢迎,是贵州第一家入住北京马连道茶城的企业。
4、凤冈县浪竹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18日,厂房、基地位于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是凤冈县具有规模的骨干企业,该公司拥有三个茶叶加工厂,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其中龙江一厂、二厂是国家环保总局认证的有机茶叶加工厂),有机茶叶面积1600亩。公司年产高、中、低档锌硒绿茶200多吨(其中名优茶占40%左右),产值在3000多万元。公司生产的“浪竹”牌系列:龙江春芽(锌硒香绿)、翠芽、毛峰、毛尖、观音一枝香等近10余个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省内外各大城市。该公司生产的浪竹牌“锌硒绿茶”获得北京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和第九届广州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金奖。
5、贵州寸心草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贵州寸心草有机茶业有限公司是2007年在凤冈县委、县政府的牵头下,通过强强联合组建的大型茶业集团公司,是一家集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为一体的茶叶龙头企业。目前公司下设一个管理总部、一个营销总部、一个现代物流中心和五个大型茶叶加工厂,公司拥有固定资产6740多万元,拥有优质茶园4600多亩,辐射管理茶园3万多亩;5个加工分厂现有生产厂房15300多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达1600多吨,产品主要是“寸心草”牌锌硒翠芽、锌硒雀舌、锌硒毛尖、锌硒毛峰、锌硒乌龙茶、锌硒有机茶,产品销售覆盖贵州、四川、湖南、浙江、江苏、山东、黑龙江、新疆、内蒙古及北京、上海、重庆等10多个省市,是贵州省最大的茶叶生产企业。寸心草牌“锌硒贡芽”和“锌硒毛峰”在第九届广州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金奖。
6、贵州嘉和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是由贵州省凤冈县嘉和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2006年9月出资成立的,注册资本200万元,相关资产达2000多万元。公司下设:综合部、市场营销部、生产技术部、财务审计部、基地管理部、研发中心,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的综合性企业,拥有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28人。并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及国家多家知名茶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发展合作关系,公司在凤冈县水河村、新建居两个茶叶专业村,拥有自营茶叶基地4000余亩,以及两间茶叶精制加工厂。其产品主要出口非洲。
七、茶叶销售的主要模式
凤冈县茶叶的经营销售主要以连锁店、直销店、茶楼为载体,各厂家均在县城设有窗口。经统计,县内直销店2008年年销售额共计600余万元,2009年预计销售额为700余万元。另外,各生产厂家在贵州、重庆、北京、上海、广东、江浙等各大省市均设有茶叶销售连锁店。“春江花月夜”、“春秋”、“仙人岭”、“浪竹”、“寸心草”等茶叶品牌逐渐深入人心,其产品相继进入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外交部等多个中直机关,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300余家酒店、宾馆。
县内有夷洲老茶馆、万佛缘茶楼、静怡轩茶楼等茶楼20余家,月经营额均在8万元以上。其中,夷洲老茶馆保存着我县不同发展时期的茶叶历史文物、文献,是我县的“茶文化博物馆”。各大茶楼格调优雅、设施全备、处处洋溢着文化的气息,在2006年的全国“百佳茶馆”评选活动中,万佛缘茶楼以其文化优势和服务优势荣获殊荣。
凤冈县主要茶叶加工企业名单
凤冈黔风有机茶业公司
春江花月夜
凤冈县仙人岭有机茶业公司
龙剑春笋、锌硒翠芽、仙竹
凤冈春秋茶业有限公司
雀舌报春、绿宝石
凤冈浪竹有机茶业公司
龙江春芽、龙江毛峰、龙江翠芽、锌硒香绿、锌硒绿茶
贵州寸心草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锌硒贡尖、锌硒贡芽、锌硒翠芽、锌硒毛峰、凤鸣灵叶
贵州嘉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凤冈县锌硒乌龙茶厂
凤冈玛瑙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茶海春芽、绿井
凤冈县凤林经贸有限公司
野鹿盖雀舌、毛峰、高绿、春茗、旗枪
凤冈魅力黔茶有限公司
田坝、魅力
田坝独芽、嘎嘎香
凤冈芳智茶业公司
凤冈县露芽春茶厂
茗露飘香、黔珍珠
贵州省凤冈县神仙茶厂
凤冈锌硒绿茶、毛峰
凤冈田坝茗茶厂
凤冈县永安镇芸馨有机茶厂
永安翠芽、永安毛峰
八、2008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孙德礼
孙德礼,凤冈县仙人岭锌硒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近二十年来,孙德礼在凤冈这片土地上编织出了土地变金子的故事,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田坝村发展茶园面积达两万余亩,经过国家认证的有机茶基地达六千余亩。而今,这里的1000多户农户户均种茶5亩以上,茶农户均种茶收入上万元,人均增收5000余元,实现了茶农致富,财税增收。他还在“送温暖、献爱心”和公益事业活动中捐款捐物15万余元。他率先成为当地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他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奖章、全国绿化小康户、贵州省劳模,年年被县林业局评为护林大户,多次受到县里、镇里的表彰和奖励。
九、古老丰富的茶文化
凤冈饮茶历史源远流长,茶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通过几千年的吃茶、品茶、论茶,不断推动着凤冈茶文化的前进。
1、茶具与茶艺
凤冈茶具可谓古朴奇异,且历史久远。就目前发现的历史遗物,都可观至800年前之宋朝遗风,而明、清留存下来的茶具可说是五花八门,仅举几例简述於下:
土陶茶壶,实物可观至宋朝。绥阳镇村民挖宅基地挖出了一件土陶茶壶,其茶壶高约30厘米、直径25厘米、偏心小口,水桶扁型提把,壶身上有古朴典雅的人面鱼身图、还有两条鸭嘴龙,据有关专家初定为宋代茶壶。类似的茶壶又在琊川、何坝等地先后被发现。
土陶茶叶罐,实物可观至明代或更早些。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天桥的漆坪、花坪的彰教坝、琊川的大都等地,先后在仡佬生基坟(当地称苗坟)中出土的土陶罐,其罐中还存有五谷杂粮及茶叶的残渣。其中一苗坟碑文刻“万历元年”字样。此类陶罐多为酱褐色或瓦灰色,高30公分左右,罐底直径10多公分,腰部直径近20公分左右,罐口直径10公分左右,盖有宝塔形、屋顶形,罐身陶塑鱼龙、人面等图案。
木制多功能茶几,实物可观至明末清初。近年在乌江沿岸的老寨子,发现了仡佬族多功能保温茶几(茶架),其高150厘米、宽60厘米、厚50厘米,茶几由可旋转的木茶桶、锡茶壶、装茶叶的抽屉、放茶杯(碗)的木架以及木雕装饰等构成,整个茶几外观浑然一件艺术品,而功能则集盛茶、陈盏、保温、方便倒茶等功能于一身。此类茶几早在民国时期就不再使用和制作了,凤冈仅保留的几件均为明清时期的物品。
清代锡茶壶、民国铜茶罐更是随处可寻。凤冈的木制茶椅、茶凳、茶桌、茶柜、茶台不但数量可观,而且做工也很考究。在这些木制茶具上,可寻找到农耕文化的各类代表作品,如福禄寿喜、三阳开泰、渔樵耕读等木雕图案,亦可欣赏到古人精湛的制作工艺。
随着凤冈茶产业的发展,我县形成了一套特色凤冈锌硒茶艺表演程序:1、介绍凤冈锌硒茶;2、洗杯(冰心去凡尘);3、凉汤(玉壶养太和);4、投茶(清宫迎佳人);5、润茶(甘露润莲心);6、冲水(凤凰三点头);7、观茶(碧玉沉清江);8、敬茶(观音捧玉瓶);9、赏茶(春波展玉叶);10、闻香(慧心悟茶香);11、品茶(淡中品至味); 12、谢茶(自斟乐无穷)。
2007年12月18日我县成立了凤冈锌硒茶乡艺术团,已分别在云南普洱第四届中国民族茶艺茶道大赛、贵州“甲秀杯”茶艺之星大赛获铜奖和金奖。为我县的茶叶文化推介做出了一定得贡献。
茶之为饮始见于神农时期,茶叶饮用的方式因各地的风俗而各异,中国饮用茶叶的方式可谓形态万千,在凤冈民间,茶叶还可药用,在偏远山区,小病用茶疗比比皆有。据访,明清时期,凤冈原本有不少载入茶疗药方的医藉典册,近年在民间偶又发现了一些当地编著的传统医书,其中大多载入有茶疗神方。
如:民国初年重刊的《太极洞经验神方》中,用茶入药的就有近30 个。此《神方》是由凤冈当地名医张鸿发、甘沛然捡点昔人经验神方336条编著而成,所治之症包涵了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及诸多疑难杂症。在过去,习称十里无医为绝地的凤冈山区,有此神奇药方,无疑是一方民众的福音,而有此方便就地取材的茶疗神方,更是百姓健康的福中之福。还有清代凤冈《回春堂》手抄本《医疗神方》中,亦载有数十条以茶为药的良方。
凤冈县的茶饮历史、茶饮文化更为古老,而且历经时间的冲刷各种茶饮方式仍然保留完整。它应该是我国茶叶文化的一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凤冈茶饮,首推“火铺疙蔸砂罐茶”,就是在仡佬民居的屋子里,用一半边铺成一个能座十人左右的小楼台,中间用石砌一火炕,烧起疙蔸火,把茶叶放入砂罐内,先近火烤出焦香味,再注水猛火煨,将茶煨至浓酽才饮,越酽越好。一般是中老年人闲来无事,拿着大烟杆,抽着叶子烟,端着土茶罐,喝着浓酽茶,邀约左邻右舍“吹壳子”。这种火铺茶提神特利害小孩是不能喝的,怕喝了睡不着觉。
其次,凤冈人待客还有烧茶或涨茶,也有用茶膏冲茶,泡茶则是老茶馆的专用语。百姓泡茶,一是婚礼专门称的几道茶食组合,二是当温瓶问世后才有用开水泡茶之说。
婚丧嫁取,兴居寿庆过事务,茶是先行之物,厚重之神品。 凤冈土著先民,早就自成套系茶俗茶礼。如在婚俗中,说亲、定亲、接亲称为吃茶、拿茶、下茶。媒人促合一对新人,要经过三回九转,跑烂几双新布鞋,传递头道茶、二道茶、三道茶……直至拜堂成亲。
老人寿庆或是百年归西,茶礼是不可少的。待客用茶,寿庆礼节中,晚辈要向长辈敬茶。丧葬中,用茶及五谷作陪葬之物。在家礼家规中,给老人、长辈递烟敬茶是衡量孝道与否的体现。
凤冈吃油茶的历史在350年左右,在凤冈,无论什么时候走进谁家,热情的主人都会端出热腾腾的油茶来招待你。凤冈人喝油茶,不是把油茶当着休闲食品,偶尔喝喝玩的,而是每日必喝。不仅每日喝,而且还是一日三餐,餐餐必喝,“三天不喝油茶汤,做起事来心发慌”,油茶被人们称为“干劲汤”。凤冈油茶制作程序为:备料、打茶糕、熬油茶、敬客、吃茶、谢茶等六道程序。
在凤冈地域,春节的花灯有采茶,春倌说春要说茶,茶馆评书先说茶。凤冈的山歌有采茶歌,要从正月唱到腊月,从采茶唱到制茶,从卖茶唱到喝茶,从茶礼唱到茶俗,只要是茶的内容一概点到。 &如:
正月采茶是新年,借奴金簪点茶园。点得茶园十二亩,当官写字慢交钱。二月采茶茶发芽,姐妹双双去采茶。姐采多来妹采少,采多采少转回家。……
七月采茶茶叶稀,姐在房中坐高机。织得绫罗与绸缎,与郎织件采茶衣。八月采茶茶花黄,风吹茶花满地香。大姐采来给二姐,早茶没有晚茶香。……
冬月采茶冬月冬,十担茶子九担空。十担茶子空九担,采茶娘子枉费工。腊月采茶空一年,背包打起讨茶钱。你把茶钱交与我,今年去了等来年。……
凤冈茶诗经典的有中华山《梅花诗》、王荣槐茶诗《诗清都为饮茶多》,其他民间有关的茶诗亦不在少数。此且举两首于后。中华山《梅花诗》:湘竹架厨通泉径,烹茶煮水三足崎。万古徽猷高过石,梅花千树岁寒时。
&&& 清咸丰年间,永安回龙进士王荣槐为避“白号军”之扰,而营居安子屯六年,写下了上百首叙事、抒情、描景的诗作。此首诗以茶为题,列出了蒙顶石花茶、大观龙团凤胼茶、绿昌明蜀茶等几个品种,还道出了作者饮茶清神的体会和茶的健体功能。王荣槐《诗清都为饮茶多》:滔滔清绝咏如何,都为茶能咀嚼多。诗觅源头烹活水,饮酣蒙顶泻悬河。仙灵通已尘心洗,昏滞雪将俗艳磨。神到毫巅高吐嘱,香回舌本爽吟哦。津津趣永词俱润,习习风生气倍和。凤饼龙团腴尽燕,金科玉律妙成呵。饭餐欲少身偏健,酒吸忧伤兴易魔。惟有昌明真益我,赐叨茎露畅赓歌。
林治先生在贵州《茶周刊》上撰写了一篇题为“江山代有名茶出,各领风骚数十年”的文章, 文章评价凤冈锌硒茶为:中国第一保健茶。
5、茶事活动
2004年10月,我县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授予“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称号;2005年贵州首届茶文化节在我县成功举办,在茶文化节上凤冈锌硒茶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茶;2007年3月31日,我县成功举办了中国西部茶海遵义首届春茶开采节;2008年3月21日至24日,成功举办“中国西部茶海之心生态文学论坛”,叶兆岩、麦家、于坚等知名作家参加;2009年4月25日至26日 “中国绿茶专家论坛暨茶海之心旅游节”在凤冈举行。
6、茶历史文物&&
&&&& 凤冈境内与茶内容相关的艺术品,目前发现的有木雕和石雕等。如金绥阳镇金鸡村一民居上,木雕有《骑马敬茶图》。太极洞的石刻中,有一幅《驿站饮茶图》。上述作品均有百年以上历史,不但具艺术观赏价值,更有饮茶文化的浓厚蕴味。
&&&&在太极洞的石雕《驿站饮茶图》中,古驿道旁一座茶亭,茶亭两侧有花卉美化,亭中茶桌上放有茶壶、茶碗,有二人对座桌边,举杯端碗饮茶。桌边园凳上,放置装茶叶的园形器物,有盖盖着。大茶盘中的茶壶似有热气蒸腾。亭外一人,右手高抬,象是招呼来客,左手曲肘,端着果品茶食。上方横刻“一院有花春画永”。整幅画面生动和谐,茶味甚浓,展现了凤冈古驿道上驿站茶的文化。在凤冈民间还发现了一幅清代木刻茶神图:其茶神为面容慈祥的男人头像,两边雕刻有片片茶叶相互连绵,工艺流畅,有相当的艺术价值。
&&&(题图:古夷州老茶馆明、清茶具展示)
清·王荣槐茶诗
清代凤冈仡佬族茶神木刻印版
清光绪年间凤冈茶馆唱本木印版
凤冈仡佬族鸭嘴龙老茶壶
绥阳镇金鸡民居木雕《骑马敬茶图》
凤冈仡佬族多功能茶几
【】【】【】【】
关于更多&&的新闻
主办:遵义市人民政府 承办: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遵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人民路343号 邮政编码:563003 
北京海通金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宅基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