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学地理、学化学有什么用?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编号新出网证(京)字15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为顺应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迫切需要,探索落实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践路径,积极推进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以下简称“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研究实验的基础上,启动了普通高中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为系统、专业指导普通高中国家级示范区(校)高质量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切实提高建设水平并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202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联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网召开了普通高中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第二期研修班,活动以线上方式开展。普通高中国家级示范区所在省份省级教研部门教研员、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实验区教研员、学科教师也同时有组织地参加了研修活动。

本次研修内容包括通识研修和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等12个学科研修。本次研修通过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平台进行全程直播,在线观看量累计501万人次。

8月19日下午的通识研修由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教学处副处长何成刚主持。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副主任刘月霞以“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让学习真正发生”为题作专题报告。



在专题报告环节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原主任徐淀芳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王月芬分别围绕“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与模型”“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基本要求”“指向深度学习的作业设计与评价”做专题讲座。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姚守梅以“定位·融合·协同·赋能——普通高中深度学习区域推进策略”为题分享区域项目推进策略。





8月20日,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等6个学科的研修同步开展;8月21日,高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等6个学科的研修同步开展。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周曼云主持语文学科研修,各位专家聚焦“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和实践模型、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和策略、新教材对学科和教学的要求等内容开展研修活动。

学科实践指导环节,上海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作题为“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学科深度学习内涵特征与实践模型”的报告。郑教授首先厘清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和深度学习的关系;然后具体阐释了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具体表现;通过语文深度学习的实践模型,解读了真实的情境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和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学习任务要具有适度的挑战性,评价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等问题。


周曼云老师分享了“与研修课程相融合的深度学习推进策略”。周老师强调,深度学习项目推进的目标定位应包含:更新教师教育理念、用好统编教材、提高常态课质量、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促进新课程高水平实施六个方面的内容。在推进策略上,她提出了参照深度学习模型的六要素,设计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5+M+N”研修课程的具体方法。


在学科案例解读环节,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黄玉慧老师分享了“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理论的价值’教学设计反思与改进”的案例。黄老师带领团队对单元学习主题、目标以及实施进行四次反思和改进,生动阐释了语文深度学习怎样触及学生灵魂,如何促进学生思维深化,怎样确定最近发展区等关键问题。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丁鸣老师分享了“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走进作家的艺术世界’”的案例。丁老师结合小说的经典价值,以两个“世界”和两个“走进”作为单元的主题和学习活动,向我们展现了让学生活动起来,让教材文本生动起来,让评价过程互动起来的深耕精研的具体实践。南京第一中学包旭东老师分享了“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的案例。包老师阐释了单元目标,展示了阅读鉴赏、撰写排演手记等学习活动。他具体解读了“我是演员”这一学习情境的设计和作用,提出将问题解决和任务型评价嵌入学习过程的方法。




高中数学学科研修由首都师范大学胡凤娟老师主持。


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作题为“高中数学‘深度学习-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的专题讲座。他立足单元内容选择、单元整体分析、凝练单元学习目标和主题、构建单元教学规划、整体设计单元教学活动和构建单元评价体系六个方面,详细阐释了深度学习和单元教学的关键环节。


西北师范大学吕世虎教授作题为“高中数学‘深度学习-单元教学’实施的策略分析”的专题讲座。基于如何在教学目标制定中突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情境和问题、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连续性和阶段发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等问题,为实施深度学习和单元教学给出指导性建议。


案例研讨环节,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孙秀平老师以“立体几何初步”为主题分享单元教学设计,介绍学生活动设计与单元教学过程的案例,认为教学评价与反思是下阶段的改进重点。北京市第十九中学许琰老师以“平面向量”为主题分享了用单元整体教学实现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探索,着重分享了通过“高考”“课程标准”和日常教学设计单元评价的思路与成果。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李梁老师以“数学建模”为主题分享单元教学设计,展示了如何基于起始课、教师引领的建模课和学生主导的建模实践课的实施步骤,提升学生数学建模素养。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闻岩副院长、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李大永老师和王尚志教授对案例进行点评,三位老师都强调了整体性的单元教学设计对于教学教研的促进意义,需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活动中,促使学习真正的发生。



最后,李大永老师、天津市教科院沈婕老师、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浦静滢老师和深圳市龙华区教科院殷木森老师分别汇报各地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推进策略,相互交流经验与案例,谋求共同进步。




英语学科研修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英语教研员孙铁玲老师主持,研修活动分“学科实践指导”“学科案例解读”两个环节进行。

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的专题讲座以“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为题,由英语教学现状入手,聚焦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深度学习与高中英语新课标的联系、深度学习的事实路径和案例,与老师们展开交流。在报告中,王蔷教授特别强调了英语学科深度学习的育人功能。


接下来由王蔷教授带领的北京师范大学团队从学生体验角度作题为“深度学习推进机制与学生学习体验”的分享。首先,王蔷教授分享深度学习实践推进机制。葛晓培、蔡铭珂、孙万磊、孙薇薇四位硕博助研结合他们在北京汇文中学、湖北黄冈中学进行的学生学习体验调研工作,分析了深度学习在两所学校的英语课堂上的发生效果,探讨了“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注重知识建构和内化”“引导学生迁移创造”等有利于深度学习发生的环境与条件。





孙铁玲老师分享了英语学科深度学习项目的区域推进策略。孙老师从“坚定改革的信念”“提升有效引领能力”“探索设计针对性强的研修课程”“运用固化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四方面进行阐释,并着重介绍了海淀区在“体验式工作坊研修”“跨学科共研”“‘5+M+N’教师研修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下午的研修以“学科案例解读”形式开展,北京市汇文中学的梁亚平老师和湖北省黄冈中学的方秋萍老师分别分享深度学习的实施案例。



互动答疑环节,就老师们关心的“如何吸引不同学业水平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在深度学习课堂上如何推进落实”“学习理解、应用实践、拓展迁移等学习环节的比重分配”等问题,王蔷教授、梁亚平老师和方秋萍老师进行了坦诚交流,澄清了问题,解决了老师们教学中的困惑。

高中物理学科研修由北京师范大学姚建欣副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李春密教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教研员汤清修老师分别作了题为“深度学习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和“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实践模型”专题讲座,从理论上、实践上进行深度学习项目实施的指导。




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教研员杨鸣华老师围绕“圆周运动”,分享单元教学案例。杨老师从单元核心任务的简介、形成、实施和评价四个维度进行阐述。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崔琰老师作了“学科项目推进策略”的报告。在探索与实践中,海淀区以项目为载体,破解难题,不断探索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途径,助力学科发展。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黎红老师介绍了西城区单元教学设计在区域层次上的推进情况,北京二十中朱宁宁老师展示“电磁感应定律”、北京四中王军老师展示“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周晓东老师展示“磁场”、深圳龙华高中王雪莹老师展示“机械能守恒定律”、青岛三十九中宁文文老师展示“改进拔罐装置——探究气体实验定律”。




崔琰老师、李红老师、汤清修老师、深圳龙华教科院李琳老师、青岛教科院刘琳老师等专家针对几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分别从知识背后的思维逻辑,核心任务的设计,课标、教材的研读,目标、内容与素养的关联,判断教学案例是否属于深度学习的四个判据,课程整体设计思路等角度进行了点评。李春密教授进行了总结。



化学学科研修由北京师范大学胡久华教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陈颖老师主持,聚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化学学科“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与实施,围绕专题讲座、理论解读和案例分析开展研修活动。

专题讲座环节,胡久华教授首先阐释了化学学科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以及指向深度学习的化学教学,进而结合案例阐述了指向深度学习的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路径和策略。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尹博远老师分享了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案例“粗盐精制—基于电离、离子反应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在溶液中存在形态与变化”,然后对如何确立引领性学习主题和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聚焦挑战性学习任务和活动,陈颖老师首先阐述了挑战性学习任务的内涵和特征,然后介绍了大任务统领下的挑战性学习活动、知识逻辑与能力素养发展逻辑融合下的挑战性学习任务,进而分享了挑战性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的经验。


聚焦持续性学习评价,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支瑶围绕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要素对持续性学习评价的内涵和特征进行解读,然后分享了如何设计与实施持续性学习评价。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陈争老师分享了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单元教学案例“保护珊瑚礁——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叶斐老师分享了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单元教学案例“认识有机化学反应的思路方法——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陈颖老师从明晰项目定位和方向、基于实践进行深度改进、激发活力促进创新突破等方面介绍了海淀区化学学科“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推进策略。

生物学学科研修由教研网执行总编朱立祥老师主持。


专题讲座环节,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健教授以“生物学科深度学习:内涵特征与教学实践模型”为题,解读深度学习内涵、理论依据和要素。


案例分享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蔡磊老师介绍了“种群及其动态——以探究大熊猫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为例”单元设计。上海市杨浦区高级中学的叶沪凤老师在线分享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单元设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乔文军对以上两个案例作点评。乔老师指出,本质与变式可以体现在概念理解和教学素材、单元作业的关系上;迁移与创造可以体现在不同年级、不同模块学业要求上。



深圳市龙华区深圳艺术高中的安坤鹏老师在线分享了“细胞结构探秘”单元设计。朱立祥老师点评指出,深度学习需要基于学科育人完成高站位的教学,需要基于学生立场设计学习任务,需要体现教师特色、完成创新设计的持续性评价。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毕诗秀老师分享“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单元设计。王健教授点评指出,成功案例的研发是一个“学习—实践—反思—改进”的循环过程,价值引领、跨学科理念的渗透和外显化学生思维至关重要。


区域推进策略分享环节,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田树青和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的李竹青老师发言。


学科沙龙由毕诗秀老师主持,与会专家共同讨论了区域推进、模板使用和考试评价等6个问题。乔文军老师总结指出,深度学习项目的推进是系统工程,需要市、区、校团队协作,是面向2035年教育改革进入新的时期的重要工作。


思想政治学科研修分“学科实践指导”“学科案例解读”两个环节进行。上午的活动由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刘媛老师主持,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陈式华老师和北京师范大学李晓东教授分别做专题讲座。

陈式华老师以“深度学习真实发生的教学策略探索”为题,由深度学习内涵的正确理解入手,聚焦深度学习真实发生,比较了深度学习“/lv/page/topic/576

文:李冉、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一、新高考八省首选科目情况分析

从了解到的信息来看,首选科目数据如下:

(1)辽宁省选物理的最多,达到86.21%;江苏省为61.94%,河北省为57.71%,最少的省市是福建省,51.88%。八省市选物理学生约为59.16%,相比“3+综合”的高考模式(理科综合、文科综合)看,选考物理的人数有所下降。

(2)历史学科湖北省选考最多,达到48.28%;其次是福建省48.12%,与湖南省特别接近。最少的是辽宁省,13.79%,令人惊讶。首选历史占比为40.84%,相比“3+综合”的高考模式(理科综合、文科综合)看,选历史人数有所上升。

二、新高考八省再选科目情况分析

(1)再选,选择生物学科的学生人数最多,江苏省最高,82.16%;辽宁省第二,71.54%;湖南省第三,69.80%。八省市平均为65.33%,这个数据也令人惊讶。毕竟,生物学科需要这么多人才吗?

(2)地理学科选考的人数也相对较多,最多的是江苏省,84.17%,其次是福建省,56.13%;第三是广东省,53.95%。八省市平均为53.57%,这也是一个很令人意外的数据。

(3)政治学科选考人数最少,36.42%。选考政治最多的省市是重庆市,49.59%;第二是河北省,49.58%,而江苏省最少,18.64%。

(4)理科中的化学是最受伤的学科,选考化学最多的是辽宁省,65.04%;其次是湖南省,47.13%;最少的是江苏省,14.83%。令人感叹,江苏省这是怎么啦?

三、新高考八省科目组合情况分析

平均最高的是组合是物理、生物、地理,16.26%;

排名第二的是大理,物理、化学、生物,平均为16.25%,看来传统的大理影响仍然很强大;

排名第三的是大文科,政治、历史、地理,占12.76%;

排名第4—12的学科组合分别是:

历史、生物、地理,9.43%;

历史、生物、政治,9.07%;

物理、化学、地理,8.78%;

历史、化学、生物,8.27%;

物理、生物、政治,5.63%;

物理、化学、政治,3.97%;

物理、政治、地理,4.25%;

历史、化学、政治,3.56%;

历史、化学、地理,3.06%。

每个组合占比最高的省份如下:

物化生,最高占比是辽宁省,23.77%;

史政地,最高占比是河北省,18.85%;

物生地,最高占比是江苏省,45.32%;

史生政,最高占比是重庆市,11.99%;

物化地,最高占比是湖南省,11.72%;

史化生,最高占比是湖北省,14.08%;

史生地,最高占比是江苏省,20.76%;

物生政,最高占比是辽宁省,7.73%;

物化政,最高占比是重庆市,6.15%;

物政地,最高占比是湖南省,5.48%;

史化政,最高占比是辽宁省,6.73%;

史化地,最高占比是辽宁省,6.73%。

从相关数据看,学生在首选和再选科目时,都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这使得化学学科受到了较大伤害,而生物、地理学科过度膨胀,对学科和学生的生涯都是不利的。

1、偏理科组合,可选专业范围大。有物理、生物,理科可选专业范围大,且要求地理的专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组合可报考专业比例99%。

2、思考和背诵兼顾,利于时间分配。在平常学习时,物理需要大量刷题,生物重课本知识,地理偏思维理解。有益于考生学习的劳逸结合。

3、两个组合各有所长,颇具实用性。物生地选科中的地理科目注重理解和思维能力、记忆量小。虽然中学地理属于传统文科,但大学地理科目更偏重理科思维,所以物生地选科的理科思维有利于以后进入高校专业学习。

解读:物生地选科组合避开了学习难度较大的化学科目,是物理成绩不错,但不喜欢化学科目考生的首选。另外,选择了生物科目可以选报半数医学类相关专业,为目标报考医学类专业的考生留有余地。

1、学习难度大。选科组合整体偏理科,物生地要求考生的理科思维强。

2、部分专业受到限制,如要求化学的化学、化工、制药类专业和部分高校医学选科不能报考等。

3、据北京选科数据来看,生物、地理选科人数较多,中等考生赋分不占优势。

1、物理成绩不错,理科思维较好

2、有往医科方向深造想法的考生

3、目标理工类专业考生,物理成绩不错,但化学成绩不佳

整体来说,选择物生地的考生是考虑“实力+兴趣”的群体,需要擅长物理学科,会基于学习兴趣和未来专业、职业方向进行选择。

物生地组合专业覆盖率达99%,不能选择的专业基本为历史类、语言类、政治学类专业。除此外,绝大部分专业均可报考。

可选科目列举:大部分理科类专业,医学、生物相关的专业,水利水电、测绘类专业均可选择。

限选科目: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学、外国语言文学等

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交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上至大气圈对流层的顶部,下至岩石圈、水圈、生物圈,是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时间和空间是地理科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尺度,即地理科学研究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变化。

地理学的发展历史悠久,《周易·系辞》中记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这句话也精准地指明了地理学的目的就是“知幽明之故”,探查研究人类所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与神秘现象。

地理科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科学。诞生之初,地理学记载各地风物、神秘现象,奠定了地理学的猎奇性与探究性,后来随着科学与社会的发展,地理科学逐渐分化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同时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探究也逐渐深入,开始涌现出多个学派,形成现代地理学蓬勃发展的局面。

地理科学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这一国家顶层战略就是由地理学家支撑的。目前全球都面临着资源利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而综合地研究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地系统的协调关系与空间结构的地域变化规律及其差异特征,只有地理科学能够做到。这也决定了地理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理科学是一门交叉性十分强的学科,和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计量学乃至心理学等许多学科都有关系。

综合部分高校的情况,地理科学较为典型的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测绘学、地图学、遥感学、地理信息系统、城乡规划、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区域地理、计量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地质学与地貌学、水文学、地貌学、植物学、气象学、土壤学等。师范类院校还开设有地理教学论等师范类课程。

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这是一门企业需求小而政府需求大的专业。地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政府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为主,如地方气象局、测绘局、水务局、地震局、规划局、旅游局等与地理相关的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为人民服务。

目前开设地理科学专业的高校,以师范院校为主,所以中学教师也是重要的就业方向之一。高中地理教师与初中地理教师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方向,重点师范院校的毕业生颇为抢手。

大家都知道,地理在高中阶段属于文科科目,有些同学在文理分科时,因为喜欢学地理而选择了文科。有的同学希望大学也能学习与地理相关的专业,可是到了填志愿时发现,很多与地理相关的专业都只招理科生,不招文科生,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看一下与地理相关的专业有哪些: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与地理相关的专业分布在理学、工学、农学和管理学这四大类学科中,其中理学和工学的专业占据大多数,这两大类学科都是理科学科。

为什么高中时地理属于文科,到了大学就以理工科为主了呢?

1.大学地理和高中地理内容和方向上有差别

高中地理中涉及的自然地理知识主要以地理现象的基础概念和原理规律为主,学生只需熟记、理解,建立一个地理学习的基础框架,为之后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基础即可。所以,无论是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安排,还是高考试卷的考查重点,都是以地理问题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为主线,同学们主要用文科的思维方法学习地理,因而,高中地理才被归入文科范畴。但是大学地理则是对地理各个领域知识的细分和深入学习研究,自然地理更是囊括了大部分领域,而理学和工学的几乎所有专业都属于自然地理范畴。

2.地理相关专业的学习需要理科知识

在大学中,以自然地理为主的地理相关专业的学习需要运用大量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中的知识,基础研究也需要很多数理模型和物化实验手段作为支持,文科生高中掌握的知识基础与这些需要不衔接,思维方式也很不同,学习起来相当困难,因此很多专业干脆不接收文科生。

文科生就不能报考地理相关专业了吗?

不是,地理科学类专业也招收文科生。这类学科包括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四个专业,其中,除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只招收理科生,其余三个专业在有些高校中会采取文理兼收的模式招收文科考生。

1.并不是所有开设这些专业的学校都文理兼收,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类就只招收理科生。

2.文科生报考地理科学专业大多是师范方向,招生院校虽然也有像西南大学这类的综合性大学,但更多地是师范类院校,且地方性普通师范院校居多。

3.即使这些专业招收文科生,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文科生要克服很多学习困难,例如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编程能力,文科生报考这些专业要有思想准备,做好吃苦的打算。

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这是一门企业需求小而政府需求大的专业。地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政府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为主,如地方气象局、测绘局、水务局、地震局、规划局、旅游局等与地理相关的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为人民服务。

目前开设地理科学专业的高校,以师范院校为主,所以中学教师也是重要的就业方向之一。高中地理教师与初中地理教师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方向,重点师范院校的毕业生颇为抢手。

地理科学类专业就业前景

1.教师行业——从事中小学地理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文科生学习的地理科学类专业,大多数都是师范方向,因而从事教学工作是很多毕业生的首选。在传统高考中,文科考生只能报34%的专业(类),但是新高考改革后,因为地理亦文亦理的特性,选考地理的考生可报60.9%的专业(类),很多考生也会把地理作为首要的备选科目,再加上目前中学地理教师资源也相对紧缺,未来需求量大,因而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

2.编辑——在地图出版社从事地图的绘制、编辑工作

3.公务员——在国土规划局、环境保护局、气象局等政府单位工作

4.其他职业——除了公务员,也可以进入测绘、水利、房地产、土地开发等行业从事测绘、勘察工作以及其他相关工作。

5.考研:地理科学类专业一般可以报考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气象学、地质地貌等相关专业,也可以选择跨专业报考,文科生则可以首选人文地理学。数学在考研中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文科生普遍数学较弱,如果不想考数学,就可以报考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等,就可以不用考数学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等规划产业正在成为新兴的产业。近年来,随着人口向城市快速集中,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与管理服务水平却难以适应,未能同步提升。一些城市出现的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事故灾害等问题,对城市治理能力形成新的挑战。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逐渐体现,城市规划作为一个产业逐渐壮大。

同样,我国旅游业目前正爆发式发展,2015年国内旅游规模达4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4,195.10亿元,入境旅游收入1,136.5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及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这也导致了旅游规划产业蓬勃发展,除了学院派、政府派的规划企业,万达等大企业也纷纷成立旅游规划公司,为旅游规划产业带来新的活力。

地理科学专业中的城乡规划、旅游地理、城市地理等多个方向都与上述规划产业对口,正逐渐成为就业的热点。

部分本科生会选择考研,目前可供选择的招生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南京湖泊所等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

硕士毕业生可进入优秀的规划公司、重点高中等门槛较高的单位入职,或继续考博后进入高校进行科研工作。

150余所高校开设本专业

中国的近代地理学是由竺可桢先生引入的,属于中国较早开展的一批近现代学科,因此在重点高校中均有开设。阳光高考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157所本科高校开设地理科学专业。其中安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是国家特色专业设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地理科学专业以师范类院校为主,其他高校中多开设城乡规划、旅游规划等相近专业。

在最新公布的“双一流”名单中,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地理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文科”还是“理科”?

以前,地理科学专业只招收理科生,文科生不能报考地理专业。近年来逐渐放开规定,开始招收文科生。但是如果你是因为高中地理成绩还不错而想报考地理科学专业的文科生,还请慎重选择,因为它与你想象的颇有差距。

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是最基本的地理理论与地理常识,是对初中所学过的地理知识的螺旋上升,这会给人一种地理科学专业是高中地理的螺旋上升的假象。实际上,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涉及跨度较大,如数学方面就要学习高等数学和概率论、线性代数,这是文科生所面临的不小挑战,第一门专业课地球概论中的天体系统与历法计算也足以让文科生吃点苦头。虽然根据阳光高考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地理科学专业的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录取比例为五五开,但是文科生在报考时要做好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费些力的准备。

与地理科学相近的专业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都是地理科学类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四者同源。其中地理科学所涵盖的范围最广,其他三个专业的内容在地理科学中都要学习,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则分别是对地理科学中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细化,对相应专业的研究更为深化,各有侧重。

地质学也是常常与地理学混淆的学科。两者有所交叉,但是存在较大差别。地质学研究的是地球的固体硬壳——地壳或岩石圈,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而地理科学也有地质地貌相关的研究内容,但是研究深度远不及地质学。

地球物理学与地理科学存在较大差别。它是通过定量的物理方法,如地震弹性波、重力、地磁、地电、地热和放射能等,来研究地球以及寻找地球内部矿藏资源的。地球物理学主要是通过物理学的方法和原理来探索地球空间的结构、组成、形成和演化等。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是地质学与化学、物理学相结合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同样,地球化学与地理科学中的土壤学、环境学有所交叉,但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新高考该选考哪些科目?

和传统高考相比,浙江和上海已经实行了新高考,考生们在专业选择方面就有了更多的自主性,看看2018年北京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在浙招生的选考科目要求,想学地理相关专业的浙沪考生们,你们知道该选考哪些科目了吗?

北京大学部分选考科目要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部分选考科目要求

今天为大家梳理一下地理学院校排名

此处的排名是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整理而来

所涉及的都是一级学科。

在地理学(0705)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所,本次参评29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6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地理学为A+,华东师范大学的地理学为A。中科院系统的地理学没有参与评级。在双非高校中,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都是B+,超过了很多211的师范类院校。是我们报考的首选,同时也要谨防扎堆报考带来的不良后果。

比较热门的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在第四次学科评估的结果都不算好,仅为B,但是由于是211或者地理位置的因素,再加上近年来师范院校的热门,导致学校的报考率居高不下,也加大了报考的难度。

新高考地理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学科,从教学内容来看,地理必修与选修的内容 与19类专业产生了直接的联系,但是这些专业中大多数专业的 选科要求是物理。

本文统计了2020年在京招生选考科目要求目录后,发现只有不到10类专业明确提出了选考地理。不少教育功利主义者也发现了这个痛点,开始劝告学生谨慎选择这个“性价比很低”的科目。

相比于选考地理对高考成绩以及可报考专业的影响,地理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具有更高的价值。如果学生想进入 天文、地理、环境保护、城乡规划、资源开采等领域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在相关领域快速成长,那么高中阶段应该选择地理来夯实基础。

老师将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有关联的19类专业进行整理,具体专业的选科要求以教育部门公布的文件为准。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社会学类专业(社会学专业)

研究范围:阐释人类行为与文明进程,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人口、经济、社会的变迁及规律。例如:青少年犯罪问题、农村人口迁移问题、经济制度问题、生物研究中的道德问题等

主干学科: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相关学科:心理学、民族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伦理学、统计学等。

专业方向: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女性学、社工学、民俗学、犯罪学、老年学

对应课程:社区研究、人口社会学、人口学、环境社会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国家机关,科学教研单位,新闻出版机构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

可选专业1、民族学类专业

研究范围:研究民族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文献资料和比较研究,弄清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家庭婚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等

主干学科:民族学、人口学。相关学科:历史学、政治学、考古学、宗教学、语言学

专业方向: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与法制、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等

对应课程:经济、文化与发展、生态人类学、文化遗产与保护

推荐院校: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国家机关、科学教研单位、文博单位、社会团体等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可选专业1、教育学类专业(科学教育专业)

主干学科:心理学、生理学、哲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社会学、管理学等

专业方向:科学教育、科技传播

对应课程:地球概论、环境科学

推荐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中小学、宣传出版等部门、科技站、科技教育基地

可选专业1、天文学类专业

研究范围:研究宇宙及其中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形成、结构与演化

主干学科:天文学、物理学、数学

对应课程:普通天文学,太阳系起源、太阳内部结构、天体、恒星演化等专业知识

推荐院校: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天文台,气象局,天文研究所,宣传、媒体、出版等部门

注:选科要求以物理为主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人眼的延伸—遥感(RS)

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

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研究范围: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及发展变化。从各种角度对地质、地表形态等地理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研究地域与人们生活的关联

专业方向:自然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位置论

对应课程:普通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地图学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地质局、国土规划局、水文水利厅、研究所

研究范围:基于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探索地球本体及日地空间的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形成和演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主干学科:地理学、物理学

专业方向: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与技术

对应课程:普通地质学、地球系统科学概论

推荐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地质局、国土规划局、水文水利厅、气象局、研究所

注:选科要求以物理为主

研究范围:利用各种测量仪器、传感器及其组合系统获取地球和其他实体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制作各种地形图、专题图,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主干学科:数学、物理学、计算机技术

专业方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导航与位置服务、矿山与地下测量、海洋测绘

对应课程:地图制图学基础、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方法

推荐院校:武汉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国土资源、能源、交通、城市规划等测绘相关部门,房地产公司

注:选科要求以物理为主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可选专业1、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研究范围: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如城市土地规划和管理

专业方向:经济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旅游地理学

对应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土地资源管理学、区域规划、经济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国土管理部门、建设部门、研究机构

2、建筑类专业(城乡规划专业)

研究范围:研究城乡发展政策、城乡规划理论、城乡建设管理等社会性问题

主干学科:城市规划设计、建筑学

专业方向: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城乡规划管理

对应课程:城市与城镇化、城乡生态与环境、城乡经济与产业、城乡人口与社会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建筑规划设计公司、房地产企业、规划开发咨询机构

可选专业1、大气科学类专业(大气科学专业)

研究范围:研究大气的结构、组成、物理现象、化学反应、运动规律和大气的各种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

主干学科: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天气学、气候学、大气化学、大气环境学等

专业方向:大气探测、气候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应用气象学

对应课程:大气科学概论、动力气象、天气学原理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气象局、气象研究所、空管局

注:选科要求以物理为主

1、大气科学类专业(应用气象学专业)

研究范围:将大气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充分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

主干学科: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天气学、气候学、大气化学、农学、生物学等

对应课程:大气科学概论、动力气象、天气学原理、遥感原理及应用、大气污染气象学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气象局、环保部门、民航国防部门

注:选科要求以物理为主

研究范围: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海洋自然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军事活动

主干学科:海洋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专业方向: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军事海洋学

对应课程:卫星海洋遥感、海洋与大气、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地质资源

推荐院校: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国家海洋局及其所属单位、海军相关部门、研究机构

注:选科要求以物理为主,或在物化生中任选其一

研究范围: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例如船舶设计制造、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海上潮汐电站、水下声学技术

主干学科:数学、物理学

专业方向:船舶工程、海洋工程、海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对应课程:海洋工程环境、海洋石油开发、海洋探测与调查

推荐院校: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天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船舶公司、能源公司、海洋仪器/装备公司、海洋工程公司、研究机构

注:选科要求以物理为主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人眼的延伸—遥感(RS)

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

可选专业1、地质学类专业(地质学专业)

研究范围: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固体地球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历史

主干学科: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

专业方向:化学地球动力学、地球生物学、能源地质学、全球变化、行星地质学、资源地质学、地质灾害和防治

对应课程:地球科学概论、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GIS和遥感技术

推荐院校: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资源能源勘探部门、水利水电建设部门、国防和地质灾害监测机构

注:选科要求多为物理和化学中任选其一

2、地质学类专业(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研究范围:通过地球物化探测技术和遥感技术获得固体地球的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可视化技术等开展地学海量数据分析、融合与时空建模等,使人们突破时空的限制,精准地探索有关地球的复杂特征和演变规律

主干学科: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

专业方向: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对应课程:地球科学概论、构造地质学、地史学、地图与测量学、GIS原理与应用、遥感

推荐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国土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预防相关部门、矿业企业、研究机构

注:选科要求多为物理和化学中任选其一

3、地质学类专业(古生物学专业)

研究范围:主要研究地球生命起源与演化及其历史、古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古生物分布与生态、古生物与古气候、古地理及板块构造运动等自然环境及其变迁、生物成矿等

主干学科:地质学、生物学

专业方向:古生物系统学、古生态学、演化古生物学、古藻类学、古动物学、古植物学

对应课程: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GIS和遥感技术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河北地质大学、沈阳师范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自然博物馆、自然保护区及地质公园、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地质勘查单位

注:选科要求多为物理和化学中任选其一

研究范围:采取各种人工措施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减轻和免除水灾害,并利用水资源,适应人类生存、满足人类发展需要

主干学科:物理学、水文学

专业方向: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务工程

对应课程:普通地质学、地貌学、GIS和遥感应用、水资源利用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河海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国土资源、水利、环保等部门,水文工程勘察设计院,电力设计工程单位

注:选科要求以物理为主

研究范围: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地质问题,例如煤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石油勘探等

主干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

专业方向: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对应课程: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岩石学、遥感地质、地球圈层结构与演化

推荐院校: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能源公司、工程设计研究院、工程勘察院、地质勘探公司

注:选科要求以物理为主

研究范围: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即如何将矿产资源从地壳中经济合理而又安全地开采出来并进行有效加工和利用,例如煤炭开采和加工、海底石油开采和加工、“西气东输”等

主干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矿物学

专业方向: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资源工程

推荐院校: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矿务局、工程建设公司、采矿公司、矿物勘探公司

注:选科要求以物理为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选专业1、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研究范围:研究环境演化规律、揭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索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和方法

主干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生态学、环境学、地质学

专业方向: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环保设备工程、资源环境科学、水质科学与技术

对应课程:环境学导论、环境地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工程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环保部门、环科院、环境监测站

注:选科要求以物理为主

2、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专业

研究范围:研究环境演化规律、揭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索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和方法

主干学科:数学、生态学、物理学、环境学、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等

专业方向:农业资源与环境、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对应课程:地质地貌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导论、荒漠化防治工程学、生态旅游导论

推荐院校: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政府土地规划管理部门、自然保护区、林业局

研究范围: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

主干学科:林学、生物学、植物保护

专业方向:林学、园林、森林保护

对应课程:森林保护学、林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推荐院校: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园林公司,种苗公司,林业站,研究机构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可选专业1、交通运输类专业

研究范围:研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

专业方向: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飞行技术、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救助与打捞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对应课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运输发展历史

推荐院校: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政府发展规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交通工程公司

注:选科要求以物理为主

可选专业1、旅游管理类专业

研究范围:研究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会展服务与管理等业务领域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

专业方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对应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规划与开发

推荐院校: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浙江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规划策划机构

*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历史地理推荐专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