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金铜彩绘佛像铜佛像拍卖成交率有多少

 广州溯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广州越秀区环市东路403号广州国际电子大厦9楼

广州漆金彩绘铜佛像去哪里卖 咨询热线

  用后来史书所称朝代署款。这种错误极为显见,完全是作伪者缺乏起码的历史常识所致。东魏、西魏为北齐、北周所代,是历史事实,但当时的执政者是以正统的受命于天的天子自居的,自称只能是大周,其亡后,史家称其为北周。当时人作器物,怎么能用后来史家所称其所在时代?

  用庙号署款。如有一尊铁观音像,背后竟铸有“大宋真宗年制”。真宗是北宋赵恒死后所尊的庙号,怎么能用庙号来署款呢?前任皇帝死后,尽管新皇帝已执政,但仍然继续使用原来年号,直到来年的大年初一,改用新年号,不可能出现用庙号来代替年号的现象。这种显而易见的谬误,稍有历史常识即可识破。


漆金彩绘铜佛像是怎么鉴定的

本公司多年以来长期大量征集精品漆金彩绘铜佛像,如果您手上有类似藏品需要出手、鉴定欢迎来电咨询(请拨打上方联系方式)!  法国波尔多的BriscadieuBordeaux拍卖行于2016年3月12日隆重献上典藏佛教艺术品专拍,本次拍卖吸引了众多藏家的眼球,关注度极高,尤其是一组“三尊铜鎏金三世佛”更为引人注目,在开拍前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热议,这组佛像在拍卖后半段登场,竞拍一开始,现场藏家、网络隐身买家与场外竞投者便积极出价,场面十分火爆,经过数轮激烈竞投后,拍品终由一位现场神秘亚洲美女古玩商以520万欧元夺得,甚是难得。万众瞩目的“三尊铜鎏金三世佛”终以520万欧元成交,终夺魁全场,为您奉上本场新结果邀您共同赏鉴拍卖。  两晋十六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该时期自公元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远可达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无论从史籍记载还是考古遗物发现,佛像早在东汉即传入我国并有佛像遗留是无可争议的,但正式作为供养礼拜的单尊佛像还应自五胡十六国时代始。十六国是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一时间纷立的小朝廷。从公元304年刘渊称王,一直到439年北魏统一中国为止,前后一百三十五年。

漆金彩绘铜佛像出手,法国西南部城市波尔多12日下午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名亚洲收藏家以629.2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530万元)的价格拍得三尊明代鎏金铜佛造像,刷新同类拍品成交价纪录。根据法国波尔多市布里斯卡迪厄拍卖行发布的消息,拍卖会上的三尊佛造像呈现明朝永乐年间皇家佛造像的主要特征。佛祖盘坐于双层莲花座之上,面相宽平、修眉细目、双眼半眯、耳垂中空。不过,拍卖行指出,根据铭款判断,这三尊佛造像并非出自宫廷造像机构。  与菩萨和佛的双重身份相对应,弥勒的形象也多分为菩萨装和佛装两种形式。按照佛教的说法,现在仍为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之世,弥勒仍为菩萨,如本件即是其一,表现的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宫说法的“交脚弥勒”形象。本件造像体量硕大,工艺精细,造型独特,颇具神韵。菩萨头挽高髻,头发丝丝毕现,戴宝冠,冠中有鎏金小化佛。其面如满月,两颊丰满,双目微闭。菩萨交脚端坐,双手自然下垂抚膝,神情自若,姿态典雅端庄。胸前装饰华美的璎珞,身着天衣,边沿錾刻有精美的花纹,衣褶自然写实表现出衣物轻盈的质感,与同时期青白瓷观音像中的纹饰极为相似,可作为同一时代风貌之参照。手足丰满,将肌肤的质感表现的真实可触。细节处理精致独到,整体比例精当匀称,给人以回味不尽的美感。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宝冠饰有小化佛的弥勒菩萨形象十分少见,类似造型可参见敦煌莫高窟第275窟的交脚弥勒菩萨、第390窟北壁隋代弥勒说法菩萨,其冠中均有化佛出现,云冈石窟也有冠饰化佛的弥勒形象。

漆金彩绘铜佛像价格,明朝永乐时期所制作的鎏金佛像被视为佛教世界重要的作品,以精致无瑕的铸造技术与丰富的鎏金技巧闻名于世。从佛像的艺术价值来看,明清时期的佛像工艺登峰造极,甚至连现代先进的工艺都不能与之比拟。佛像的历史、艺术以及文物方面的价值也决定了其市场价格的高昂。因此也制约了这种真正收藏宗教类、铜佛造像收藏家的数量。而海外和国内藏家审美的品位也大不相同,前者热衷于高古佛像、汉传佛像,在欧美拍卖市场中,也是北齐、北魏、隋唐时期的佛像占居主流,而国内藏家则热衷于追逐明清佛像,特别是宫廷佛造像。2000年以后,国内佛像收藏才开始启动。2001年香港佳士得拍卖的永乐御制鎏金铜释迦牟尼佛仅以227万港币成交,国内反应冷这一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被统称为十六国。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北魏史学家崔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现代史学家也称两晋十六国。淡;但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品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金铜佛造像艺术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挖掘,明代金铜佛像拍卖价格一路猛涨。

联系方式联系我时,请告知来自搜了网!

微 信: 地 址:环市东路403号广州国际电子大厦9楼

黄龙玉收购相关流程黄龙玉原石价格上涨是因为它美丽、稀少、耐久三大要素:而非简单的以成分来论定其好坏和价值,如翡翠的成分为钠铝硅酸盐、和田玉的成分为钙镁硅酸盐,而硅酸盐却是......

四神青铜镜权威的鉴定机构在哪里4月18日下午,由广州博物馆与武汉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鉴影涵形照面映花——武汉博物馆馆藏铜镜展”在广州博物馆开幕。这是一次为期近三个月的展出,共展......

贞佑通宝可信交易去哪里常平钱除少量光背外,背多有文字和符号及星月纹,有纪官、纪营、纪地、纪监、纪数、纪值,有的纪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甚至把中国的《千字文》也用在其上,有不少还是......

2018年怎么去辨别明末清初玉镯昨日,中国玉雕大师郭海军为记者举例说明,大概十年以前,上好的原料约为1万元/公斤,现在价格已经飞涨到100万元/公斤左右,涨幅实在惊人。3年前,黄金的......

原标题:木雕佛像:一寸斑驳,一份历史

深栽后雕木,精巧夺天工。

据《礼记·曲礼》所载,在商代的王室中已设“六工”,开始有“木工”一词。即“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木工是兼工雕刻的。

  • 汉传造像文化,从汉代开始,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增加对它的了解,可以增强我们汉民族的文化自信。
  • 因保存不易和历史上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传世木造像精品十分稀少,弥足珍贵。经过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尘灰、空气和水分的相互作用,及本身置放环境的变迁,木造像表面形成独一无二的包浆与皮壳,自有一番温存的旧气,古拙的斑驳感,能够直抵人心。
  • 自宋以来,从宫廷到民间,木造像十分盛行。古代,受交通限制,地区之间的交流很少,于是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就产量和艺术水平而言,较有代表性的是京工、山西工、闽工、江浙工和川湘工。
  • 几个主流地区的木造像风格各有特色,千姿百态,很值得细细研究琢磨。这里我们便一一细说。

中国木雕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出现了木雕鱼。秦汉两代木雕工艺日趋成熟,风格表现为拙重、宏伟的阳刚之美。在汉明帝感梦遣西域求佛法之后,过去被认为是“皂隶之事”的雕塑活动,得到了一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名士、文人、僧侣的认可和参与。佛像雕塑改变了中国雕塑史上的格局,一举成为主流。据考证,木雕佛像最早出现在汉代,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东晋名士戴逵曾耗时3年,为会稽山(今浙江绍兴)灵宝寺以整棵树雕成一尊一丈六尺的木无量寿佛像。在中国古典家具,薪火相传的漫长岁月中,每一个口传心授的老师傅,都会教导徒弟们做人做事有板有眼,所做家具必须四平八稳,严丝合缝。

南朝四百八十寺,尽在楼台烟雨中”,诗人杜牧的名句道出了当年佛教隆盛的景象,因此也带动了木雕艺术的发展,并出现了不同的风格类型。而栴檀佛像最广为人知,佛经中关于栴檀瑞像的故事不胜枚举,其中《经律异相》云,“优填王即敕国内诸巧师匠,以牛头栴檀作如来像,举高五尺。”《梁书》中记:梁武帝天监十八年(519年),扶南国(即柬埔寨)从海路遣使送“天竺栴檀瑞像”到金陵。到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自印度求法归来,带回的七尊佛像中,就有三尊是檀木雕刻像。这在当时可谓轰动朝野,图样很快就流布天下。 清代,福建木雕曾出现三个主要的流派:以大坂村艺人陈天赐为代表的大坂村派,擅长雕刻神仙佛像以及动物形象;以象园村柯庆元为代表的象园村派,擅长表现虫草花卉和活动雕刻;以雁塔乡王清清为代表的雁塔派,擅长雕刻图案花纹,还有和漆器相结合的浮雕花鸟作品。 随着佛教思想的传入,人的主体意识在觉醒。唐代雕塑将对外物的征服与内心的刻画相结合,刚柔并济。《释氏要览》中提到“造像梵像,宋齐间皆唇厚鼻隆,目长颐丰,挺然丈夫相。自唐以来,笔工皆端严柔弱……称宫娃如菩萨。”隋唐时期佛教雕塑大量涌现,形制完善,不仅出现了体量巨大的佛像,也有形制小巧的微型佛像,很大程度是由于统治阶层的倡导。即使发生“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在当时虽引起轩然大波,但就其过程而言,都非常短暂。在崇佛日炽的情况下,欲将深入民心的佛教信仰,通过简单的行政命令加以消除,显然收效甚微。

普宁寺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经几次大的变革,造像也经过了引进、吸收、融合、创新几个阶段。至宋代以后,佛教造像的中心向南方转移,题材和风格趋向于世俗化。随着禅宗的盛行,禅宗的“平常心是道”,“担水砍柴,无非妙道”的思想,使佛教神圣、神秘的气息逐渐淡化,取之是接近现实的菩萨,具有趣味的罗汉和祖师的形象增多。由于宋辽连年战争,铜资源贫乏,木雕造像受到推崇。元明清三代由于藏传佛教在内地的流行,藏传佛造像的样式有所影响。其中,建于乾隆时期的河北承德普宁寺大乘阁内供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通高27.21米,它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木雕艺术同其他雕塑艺术一样,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生,人们有了审美,木雕就真正成为了一门艺术。经过一代代匠人的传承和创新,渐渐的形成了各式各样木雕流派,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却无一例外的,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美的诉求。木雕在中国非常发达,这与木料在中国建筑以及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有密切关系。而且木造像的雕刻手法以及对线条细节的表达可以不受铸造工艺的限制,显得格外灵动流畅,不乏精品力作。然而木造像雕刻过程的不可逆性,对工匠的技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木器易于腐朽,在历经岁月磨砺和战乱浩劫之后,能留存至今的早期木雕佛像屈指可数,多数散布在全球各大博物馆。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新疆尼雅寺庙废墟发现一尊汉代木雕立像,被视为我国目前较早的木雕佛像,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 八世纪 唐代木雕 新疆明屋遗址出土 规格:25.7x10.2cm 大英博物馆收藏由于时代、地域文化的差异,在我国产生了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木雕艺术。现保存以明清木雕居多,奇巧、玲珑、华丽、繁缛是这一时期雕塑的总体格调,以工艺性的装饰风格占主导。木雕造像主要划分为五个主流区域,北方以山西工、京工为代表,南方以闽工、江浙工、川湘赣工为代表。

一、山西工:木雕造像发端于山西,皇家寺庙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宋代水月观音多产自此地。山西造像有中国大一统的主体风格,开脸庄重大气,线条简约质朴,刀法刚劲有石刻的味道,形成一种沧桑斑驳之感。如今能见到的多为明代,元或以前的造像存世不多。山西造像以榆木,白杨木为主,部分采用梧桐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风格与山西工接近。

二、京工:典型的宫廷风格,京工造像大致分为汉传和汉藏两大体系。汉传风格融入山西、江浙、福建的工艺特点为一体。而独特的汉藏造像风格,由元代以后的宫廷造像汲取了尼泊尔、西藏、蒙古造像的优美身段,加上汉传造像的内敛、神圣的气质而形成。宫廷对于佛像制式有严格的规定,因此京工造像较为规整,以永乐佛像最具代表性,造像的比例与身躯协调。京工造像开脸庄严肃穆,具有金铜佛的质感,衣褶线条繁复且流畅柔软,艺术造诣和观赏价值颇高。京工木雕以樟木、杉木为主,有少量名贵材料如紫檀,檀香,极少沉香。

三、闽工:福建的造像之风盛行,流派甚多,其中较闻名的两个流派是沙县工艺与永春工艺,又以沙县工最为出彩。闽工造像种类多样,题材甚广,以观音造型的创作最多。闽工造像开脸端庄雅致,衣纹流畅,姿态生动,刀工细腻而不繁。艺术造诣极高,兼具南方的精细与北方的神韵,并且漆质用料极为讲究。常见的漆线雕花边工艺也是一大特点,多以各种花卉图案和卷草纹形式呈现。闽工木雕以樟木,石榴木,龙眼木,梧桐木为主,有少量名贵材料如楠木,红豆杉,黄杨木等,广东的风格与闽工接近。

四、江浙工:宋以后江浙地区经济富饶,人才辈出,工艺精湛历来有名。明清时期的江浙地区佛教尤其兴盛,至今寺庙里仍保留不少老造像,如杭州灵隐寺,苏州西园寺。韦驮题材是江浙工的代表作,雄姿俊美极富亲和力。江浙工造像多以立像表现,开脸恬美静谧、脸庞丰满圆润。雕刻细致规整,衣纹线条有层次感,异常华丽。注重皮壳打磨,漆质用料上乘。江浙工木雕以黄杨木、樟木、杉木、檀香为主。宫廷的汉传造像师有来自江浙地区的,所以京工的部分汉传造像与江浙工颇有几分相似。

五、川湘赣工:川湘赣工指四川、湖南、江西的造像,题材多样,种类丰富,产量较高。但工艺水平稍显参差不齐,自成一派系。当地民间百姓多有供奉,因而选材贴近生活,富有民俗趣味。川湘赣工造像开脸较为瘦尖,讲究轮廓线条,细部处理较略。外部施漆金。川湘赣工木雕以樟木、杉木为主。

近年来,金铜佛造像天价频现,深受市场关注,木雕佛像也开始进入收藏家的视野。中国古代佛像在国际市场出现时间较早,已发展为交易成熟的市场。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木雕佛像就是海外艺术品市场中重要的流通对象。

一件木器佛像的肌理和质感主要通过木料品种来体现,雕刻佛像应用的木料材质,至少有黄杨、龙眼、黄花梨、鸡刺、紫檀、沉香、檀香、果核(橄榄)等。其中以浙江东阳木雕、浙江乐清的黄杨木雕、福建的龙眼木雕、广东潮州的金漆木雕最为著名,被称之为“中国的四大名雕”。此外尚有曲阜楷木雕、南京仿古木雕、苏州红木雕、剑川云木雕、上海白木雕、永陵桦木雕、泉州彩木雕,宁波朱金朩雕等。

宋元时期的木雕彩塑目连尊者坐像据了解,2006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尊高160厘米的金代彩绘木雕佛像以74.4万美元成交。2012年,在巴黎佳士得,一件高175厘米的13世纪木雕观音菩萨坐像,估价20万欧元至30万欧元,最终以902.5万欧元成交。2013年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纽约苏富比上拍一件宋元时期的木雕彩塑目连尊者坐像,最终被美国费城博物馆以90.5万美元竞得,成交价超过最低估价5倍多。

宁波朱金木雕主要应用于民间日用陈设以及佛像、人物雕像和家具装饰。朱金木雕中,家具装饰特别是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轿,更具地方特色,表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气派,故有“万工轿”“千工床”之誉。受到海外木雕佛像行情的影响,最近几年内地及港台地区的拍卖公司也推出木雕佛像,屡创佳绩。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艺海观涛:坂本五郎珍藏中国艺术”专场中,一件唐代夹纻干漆佛头像最终以4044万港元成交,成为当年国内木雕佛像最高成交价。2015年北京保利春拍,一件明代永乐时期官造木胎金髹药师如来佛坐像以402.5万元成交。2016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一件宋代木雕菩萨坐像以668万港元成交。然而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目前木雕佛像的价格仍处于洼地,未来的升值空间非常大。

由于诸多历史原因,不少保存完整的古代大型木雕佛像都散落在海外各地。特别是唐宋时期的木雕佛像,国内仅少数几家博物馆有少量收藏如:国家博物馆藏宋代木雕观音像、上海博物馆藏宋代木雕观音坐像等作品。唐宋时期的木雕佛像今大多流失海外,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珍品,主要分布于美国、欧洲、日本,为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木雕佛像历久弥香,等待着与具有远见卓识的收藏家倾心相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铜彩绘佛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