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学,那前面的实习还算吗

咪蒙:我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
我的图书馆
咪蒙:我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
(lost7 作品)“我最后悔的事,就是大二才休学。”我的实习生休学了。她叫陈小鲜,读大二,专业是国际航运管理,当初是被调剂的。每一个专业被调剂的学生,都一定能明白,学不喜欢的专业,有多痛苦。那是一种被大学上了的感觉。上课的时候,她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认真听课,但是老师的课实在太无聊了,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她发现一整节课下来,自己连书都没有翻开过,也没有动笔,当时就觉得这个状态特别可怕。更可怕的是,她周围很多人,都跟她一样,不喜欢这个专业。大一的时候,大家都迷茫过,愤怒过,抗争过,几个月下来,就习以为常了。他们才18岁、19岁,就成了大学里的老油条。为了混学分,为了混毕业,去课堂上,玩自拍,玩王者荣耀,追热播剧,补觉,逛淘宝……中国很多大学生的日常,用一部美剧就可以诠释了,那就是《行尸走肉》吧。&那时候,陈小鲜也在这样混着。她说有一天,看了我公号上的文章,《为什么有些人11岁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反思自己,为什么到了20岁,还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决定不再原地迷茫了。她开始去实习、做兼职,想找到自己喜欢什么。她做过摄影师、家教、模特,也做过新媒体实习生,最后发现,自己还是最喜欢写作。因为除了新媒体的工作,她其他任何事,都没有做满一个月。确定了这一点,她就想来我们公司。她花了一周的时间去写简历,花了很长时间准备面试,拿到offer的那一天,她就去办休学了。她给父母打电话,说自己不想继续上学,不想继续混日子了,说着说着就哭了。&她来北京,这是她第一次搭飞机,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独自生活。我问她,后悔吗。她说,后悔。我应该大一就休学的,现在大二才来,还是浪费了一年。别人也问她,你不会留恋大学能给你的很多东西吗?比如课堂、友谊、大学恋情、社团经历之类的。她说,那些东西跟我的梦想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坦白说,我觉得她很牛逼。她是97年的,才20岁。这么年轻就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么年轻就知道自己不要什么。这么年轻就敢于追逐自己想要的,敢于不要自己不要的。太特么酷炫了。&另一个实习生受了她的鼓舞,来找我,说,老板,我也想休学。换了以前,我会说,你都快大四了,再凑活一年,把文凭拿了呗。但是现在,我说不出“凑活一年”这种屁话了。我改变想法了。我说,好,你休学吧,我支持你。我跟朋友说起这事,朋友惊了,骂我,你怎么这么乱来呢?胡乱影响别人的人生,你疯了吗。我没疯。&我甚至想大声说出来,我特么羡慕敢休学的人!首先,现在大学的很多课,太没营养了,浪费时间,也浪费生命。很多老师上课,是极不走心的。实习生说,有的老师忘了带教案,直接在讲台上百度了一个课件,现场照着念了一节课,也是real耿直,都懒得掩饰自己的敷衍了。有的老师,教材还是三十年前的,五十年前的——让你瞬间穿越到过去呢。最扯的是,教职业规划和就业辅导的老师,很多都是毕业了就直接留校的,根本没有真正的就业经验,他们讲的所谓的“就业技巧”,搞不好是从《10招包你就业》之类的书上借鉴过来的吧。问题是,不是老师不想走心,而是整个评判体系不支持他走心。对于老师来说,决定他们前途的,是发表学术论文。课讲得再好,一点卵用都没有。这就导致,大学教育和职场需求高度脱节,很多专业的课程,既不能教知识和技能,也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多的学生,每个月有30多天不想上课。18-22岁,他们浪费了整整4年。休学也许是节省时间、珍惜生命的一种方式。&其次,人生最难的就是找到自己喜欢的,如果你找到了,就去做,不用管什么狗屁的世俗标准。我们中国人,很少有人知道自己要什么。如果你已经明白了自己要什么,放心,你已经打败了99.99%的同龄人。接下来,专心去做这件事就好了。如果上大学,直接影响到你追求自己想要的,那就休学。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一个活动,摩拜单车CEO胡玮炜说了一句话:中国人都在做那些一定会成功的事,我想做那些可能会失败的事。这句话挺牛逼的。就像刘瑜评价《月亮和六便士》,全世界都在追逐梦想,查尔斯在追逐他的厄运。这便是查尔斯的伟大之处。我们最需要具备的,学校和家长都没有教我们的,反而是敢于搞砸一件事的勇气吧。&第三,互联网时代,那些野生的人才,往往才是最有爆发力的。我看过一个数据,30-40%的职业可能会在20年内会消失。我们真的不要以过去的经验,去决定人生的样子。我写过,北大教授就说,未来不是要找一份工作,而是要发明一份工作。大学真的是最能刺激我们发明的地方吗?恰恰相反,很多没有被大学驯化过的人,反而有一种野蛮生长的强大力量。比如《吐槽大会》的池子,95年的,没有上过大学,脱口秀说得超棒,我们全公司都喜欢他;比如我们公司的邹丹丹,没有上过大学,在编剧方面,天赋超强。&当然,我有底气支持实习生休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我敢保证,在我们公司,比在大学,能学到100倍以上的东西。我们这里的进步,是以小时为单位来计算的。在这里,自我更新的速度太快了。每天都充满了未知,充满了不确定性,你不进步,就会有巨大的恐惧。同时,极大的压力会让你学会自律。这都是大学没法教给你的。我也完全不同意,外面总是鼓吹什么95后是垮掉的一代,不爱学习了。放屁。我们公司每次的培训,大家都饥渴死了,恨不得凑到老师眼前去听,恨不得把老师绑架了。找到你自己喜欢干的事并为之奋斗,这比大学燃多了好吗。也许有人说,咪蒙,你鼓吹休学,这不就是读书无用论吗?恰恰相反,离开大学,不等于停止读书。我没有教大家不学习,反而我正是提倡,不要依赖于单一的大学教育,可以考虑更多的可能性,可以采用更丰富的方式来学习。为了学习,你休学吧。本文编辑:老艺实习生:张花花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Please turn JavaScript on and reload the page.我为什么不支持实习生休学,你的大学真的不值钱吗?
我为什么不支持实习生休学,你的大学真的不值钱吗?
幼儿园一号
前几天咪蒙发了一篇《我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我们对“要不要为了热爱的工作,而放弃学业”展开了讨论。大学有很多诟病的地方,不管是制度也好,教的内容也好,都存在着骂声。于是咪蒙提出一个观点:“休学去实习,是为了学到真正的东西。”而出乎意料的是,一番讨论过后,这一次我们几个人,态度是一致的。我不会劝人成为一名赌徒。我讨厌赌。因为我从出生到现在,我的家庭似乎都被“赌”这个字牵着鼻子走。还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那个还算富裕的家庭,因为父亲的孤注一掷,直接让全家人过上了负债的日子。我记得,在孤注一掷前的很多个晚上,我都能听到父亲和母亲在客厅的争吵。我妈说:“风险太大了,再想想行不行。”我爸坚定地说:“不,赌一把,输了我也认。”四年级的我不懂天塌了是什么概念,我只知道那段时间充满了争吵和互相厌恶。我的枕头被我在半夜不知道哭湿了几回。十几年过去了,我家终于从负债两字爬出来,我也从半夜偷偷哭泣的男孩长成大人。年初的时候我爸生病,他主动跟我谈起那一次的“孤注一掷”。“你不后悔吗?”我问。“我不后悔,但再来一次,我不会那么自私。”他坐在轮椅上说。我爸用了“自私”两个字来形容那一次的决定,这说明了他比谁都清楚,那样的决定其实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一辈子,也会影响身边那些亲密的人的一辈子。“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是我从《奇葩说》里听回来的。所以当咪蒙劝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实习生休学时,我是反对的。因为大部分人的大学学费,都不是由自己出的。所以休学这个决定,不能单纯由不付钱的我们下结论,我们应该跟付钱的人(大多时候是我们的家人)讨论,告诉他们,自己为什么觉得大学文凭没有用,为什么在此时此刻休学会比拖下去要好。因为成人世界跟学校不一样,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都不是判断题。你想要在某个领域好好发展,不可能只剩下休学这个选项。你完完全全可以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用各种巧妙的办法省去那些没有必要的课程和作业,实在是躲不过的,就跟上司请个假,跟他说你得应付课业。如果你能保证,你仍然能够搞定原本该完成的任务,我相信大部分的上司都愿意理解你。所以不休学,也完全有可能达到我们的目的。这世上有许多路可以通往我们向往的世界。孤注一掷,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这三个词语的确很吸引人,但你永远无法忽略藏在它背后的赌性。别当赌徒,那一点都不酷,甚至会影响到我们所爱的人。要成为一名活下来的聪明人,这样我们才能够拥有给予别人幸福的机会。所以,别冲动,别被煽动。自由是需要练习的我反对为一份热爱的工作而休学的原因很简单——我们需要一个契机,去学习如何与自由相处。我们这代人拥有更多的自由,但最关键的是,我们不懂得如何使用这份自由。看看我们这群大学生就知道了。明明有机会选择更有意思的生活,但最后多数人却把自由花在了,逃课打机玩乐,刷成就似的刷美食、美妆。唯一的追求竟然就只剩爱情。说真的,就像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学习一样,毕业后最重要的也不是工作,是生活质量。一段只懂得吃饭睡觉工作的生活,不是我们想要的。而我之所以支持上大学,是因为它给了我们足够长的时间,足够低的试错成本,去学习如何掌握自己的自由。所以庆幸吧,庆幸我们能有这糜烂的四年作为缓冲期、学习期,去挣脱那十二年机器般的学习模式,去学习如何享受自己的自由。我们如此艰难地活着,绝不只是为了一份所谓的热情的工作而已。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幼儿园一号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成功不是击败别人,而是改变自己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