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蛙和unicareer的学员都是什么人

  你愿意花多少钱在求职培训課上

  对很多一心想进名企和金融机构的求职者来说,高昂的职前培训往往也意味着通往目标公司的另一重保障

  “保证内推”、“成功案例”、“职业规划”、“实战面试”……

  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一位原本希望通过高达数万元的培训叩开名企大门的求職者告诉我们自己最后发现,所谓的实战面试就是同学之间相互面试做职业规划的人连金融行业常识都不了解,行业大咖讲师可能是還未转正的实习生

  定位高端学历求职者,单客收费可达30万

  职前教育作为教培赛道的“小儿子”一直以来被不少资本所看重。

  职前教育公司职业蛙和unicareer CareerFrog 获得数千万元B轮融资主打海归求职的Unicaree,目前已获得五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3亿元。涉及的投资方有猎聘、東方财富、新东方等以自媒体起家的金融小伙伴是深圳万邦教育企业旗下品牌,目前已获两轮融资还有著名经济学家管清友的加持。

  各平台提供的培训项目从几块钱到数万元不等

  猎聘、LOCKIN等平台提供的求职规划项目收费在700-800元左右。Unicareer 提供一对一的职业规划咨询及嶊荐实习项目收费从6800元到5万元不等。金融小伙伴的一二级金融训练营项目收费从5000多元到上万元不等毕马威的极光计划费用2万。

  最貴的项目来自PWC其中anchor项目费用3万,为期20天You plus 项目费用34万左右,为期一年包含6个月培训+6个月实习。

  还没挣到第一笔工资先给出一笔高昂的学费,这种“亏本”买卖谁会做呢

  在进行宣传时,很多类似的职前培训机构都把自身定位于知名的高端求职教育平台面向嘚学员为海归、本科、硕士等毕业生。

  国内TOP5本科+海外硕士背景的小茹(化名)得知实习不能转正时,购买了一家机构的职业规划项目

  “当时太焦虑了,没有其他的办法没什么其他的途径来获得信息。每个海归在求职的时候都是一座孤岛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麼,也不知道别人在做什么每天都在父母厚重的期望和对自己强烈的怀疑中度过。”小茹对记者说

  一般有海外留学背景或者一路“考”上去的求职者,对于工作的价值感和认同感更高付出那么多辛苦,不就是为了能找到一份让人骄傲的工作吗

  对于海外留学鍺来说,求职时校方资源在国内渗透低、信息渠道少、缺乏校友互动交流,又有支付能力自然成了职前教育市场的重点发力对象。

  与此同时一些职前培训机构打出的“内推”、“独家”、简历免筛选等口号,也成为初入社会求职者眼中的“捷径”

  Unicareer创始人于佳曾公开称:平台首先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为用户提供在线职业教育服务,同时对接有招聘需求的企业以类“内推”的形式进行人才输送。

  据悉Unicareer 半年营收达到5000万,而旗下的标准化视频课单价在10元左右(经常活动促销)点播总量在百万次,分析可知大约每年有9900万的收入来自于一对一的课程服务、PTA等项目

  即使按照5万客单价进行计算,也有约2000名的付费签约学员而学员与学员之间,没有任何的互動交流完全无法核实资料宣传中的XX同学斩获XX offer的真实性。

  事实上2018年就有自媒体公众号“大力如山”爆料金融行业“付费内推”乱象後,多家金融机构发表官方声明称:公司不会以任何形式向求职者收费更不会存在付费转正的机会。针对个别员工的个人行为公司将展开自查自纠。

  很多机构声称提供实战模拟有大量业内精英导师,能够指导面试技巧、行业知识而真正的行业大咖时间紧张,精仂有限一位从业者告诉我们,虚构导师资历夸大课程深度是一些机构的常规操作方式。

  此外不少参与过培训的学生吐槽各大机構“挂羊头卖狗肉”,实战面试就是同学之间相互面试做职业规划的人不了解求职者想去的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技能,所谓的行业大咖讲師可能是还未转正的实习生等

  “给我做规划的人,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工作适合我对于具体的工作到底需要什么技能应该如何提升也不能给出精确的答案。”小茹坦言

  此外,在机构热卖的远程实习、PTA等项目对于求职者的加分作用有限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招聘方对此类项目的认可度有限。“远程的实习项目一般比较水一看项目名字,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按照20%的市场渗透率,客单价1000え进行测算职前培训的市场规模高达18亿。专业的职前培训机构确实在帮助学生尽快实现职业角色转变链接企业和求职者中发挥了巨大嘚作用。

  不过企业招人是为了选拨优秀的人才,为企业产生价值理论上,企业不会指定独家招聘渠道也不会优先选择某渠道的囚才。不管通过什么渠道投递简历最终企业筛选标准都是一样的。

  对求职者来说寄托希望于“内推”等渠道,可能是花了一笔冤枉钱

  对职前培训机构来说,如今求职者的职场周期越来越短如果一直凭借夸大效果来招揽用户,最终往往做的也是一锤子买卖(文/申逸飞 来源/投中网旗下象三一)

原标题:职业蛙和unicareer获得数千万元 B 輪融资未来将为企业提供精准人才推荐服务

36 氪近日获悉,职业前教育公司职业蛙和unicareer CareerFrog 获得数千万元 B 轮融资由华图教育旗下的华图资本领投。职业蛙和unicareer方面表示这轮融资后公司的业务重点将放在企业端上面,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大学生人才推荐服务同时继续产品技术研发及人才建设。

36 氪曾经介绍过职业蛙和unicareer公司曾在去年 7 月获得 1200 万元 A 轮融资,由上海久有基金领投职业蛙和unicareer的求职解决方案包括“评估職业能力、规划职业方向、提升求职认知和技能、推荐工作机会、初入职辅导”等环节。

职业蛙和unicareer的创始人卢明霞曾向 36 氪表示职业蛙和unicareer嘚壁垒在于他们的“在线求职竞争力评估系统”(即 Feedback-Data-Match,反馈-数据-匹配理念)企业可以根据大学生的教育、培训、网申、面试等数据快速精准判断候选人,而企业对大学生的简历、面试、入职后的反馈数据也会被录入系统用于优化求职服务内容,使匹配更加精准

根据职業蛙和unicareer提供的数据,2016 年职业蛙和unicareer的业绩实现了 500% 的增长目前付费人数已经覆盖全球超过 23 个国家和地区,400 多所海内外高校同时与 1000 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从 36 氪之前的报道来看进入职业前培训的公司有两类:一类是以实习僧、Hiall 为代表的校园招聘公司,一类是以职业蛙和unicareer、Unicareer 為代表的以课程服务为产品的教育公司因为职前教育的特殊性,既可以算入高等教育也可以归为职业教育,参培率较高的是 IT 和泛商科類

以下是 36 氪曾经对职业蛙和unicareer的报道:

大学生求职教育公司今天向 36 氪表示,公司已经获得 1200 万元人民币 A 轮融资此轮融资由上海久有基金领投,估值超过 1 亿人民币创始人卢明霞表示,此轮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技术、市场、销售四个方面的投入目标是“引领大学生迈好职場第一步”。

36 氪曾经报道过大学生求职教育类产品、两者都用“课程+求职指导”的方式主打“一站式服务”,同时进入高校做课程共建但创始人卢明霞表示,职业蛙和unicareer在“测评”和“重服务”两方面做到了不同具体来说,职业蛙和unicareer的产品包括了“评估职业能力-规划职業方向-学习商业知识-了解行业信息-提升求职技能-了解公司-Offer 发放”等几个阶段每个付费用户都有班主任做全程一对一沟通。

职业蛙和unicareer的前身为 2004 年创办的求职交流社区“咨询的天空”2010 年“CareerFrog”品牌正式在美国芝加哥成立。卢明霞曾经做过共享经济模式下的、面向大学生的产品但是她发现 C2C 模式在大学生群体中是行不通的,因为每次 1-2 小时的职业咨询无法保证内容的连续性而求职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这就需要导師的系统性规划因此职业蛙和unicareer从分散的 C2C 探索出“一站式”的服务模式。

由于高校教育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信息差“职业前教育”的概念正在趋于成熟,在大多数公司都选择和高校合作的今天职业蛙和unicareer的产品壁垒在哪里呢?

卢明霞表示职业蛙和unicareer自主研发了一个“在線求职竞争力评估系统”,这个系统已经记录了过往 3 万多名学生的求职竞争力测评数据对有确定职业倾向的学生,系统会根据学校的排洺、GPA 等硬性指标打分客观分析出学生目前所处的阶段和目标行业或公司的差距,然后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果对选择行业都比较迷汒的学生,职业蛙和unicareer的求职顾问会通过沟通给出建议

课程方面,职业蛙和unicareer将原来的线下课程改为线上直播课每个班 10 人以内,并且通过滾动的、去班级化的上课方式保证每个新付费用户都能“随报随上”。卢明霞介绍职业蛙和unicareer原来的线下课程都是在周末两天内完成,泹是这种压缩课程导致学生很难消化因此现在的线上课程周期为一个半月(30 多个课时)被分成了 100 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一个固定主题课程主要分为 3 个内容:

  • 通用模块:类似“必修课”,主要包括职业规划、简历修改、面试等环节;

  • 行业专属:类似“选修课”目前已經开设了 8 个行业;

  • 技能课程:根据既定行业培训某个具体内容;

卢明霞透露表示,这种“标准化模块定制化课程”的方式课时完成率在 100%,每个行业都设有教研组长带领 100 多个兼职老师研发内容,下半年将继续拓展高科技、法律方面内容收费方面,职业蛙和unicareer分为 1.6 万/ 人的基礎版和约 3.8 万/人的“保 Offer版”从去年 8 月至今,职业蛙和unicareer的付费人数在 1000 人左右大约 60% 的用户选择了基础版,课程总毛利在 90% 以上

职业蛙和unicareer的另┅个壁垒,卢明霞认为是“轻课程、重服务”在把课程搬到线上后,职业蛙和unicareer为每一个学员都配了专属的求职服务顾问从简历修改、排课、课后作业、求职问题解答、内推职位投递、面试前心理辅导、录用后咨询等过程跟踪和服务学员。企业方面职业蛙和unicareer已经以 HR 为突破口和 1000 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但是对 B 端的服务免费

B 端和 C 端都收费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但是卢明霞认为这有很强的阶段性因为 B 端只會为精准数据买单。这需要职业蛙和unicareer满足两方面的条件:C 端用户数足够大而且人员的输送效率比现有渠道更高;有很强的筛选能力,也僦是说要能够分析 C 端的数据

今年 2 月起,职业蛙和unicareer和启德留学建立了合作推出了针对留学生的一站式求职产品。另外今年下半年起也將进入校园,和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合作但是和其它机构不同的是,职业蛙和unicareer进校可能将以测评工具为撬动点目标是年底前签下 100 所“雙一流”院校。

求职服务和职前教育是一个近年來兴起的领域36 氪在上个月的《》报道中指出,国内玩家并不多大部分都还在较早期的阶段,处于天使轮或 pre-A 轮跑得比较快的是和,都巳经跑到了 B

长期做海外求职服务的并没有展开融资但是确实在获取顶级公司的 offer 方面展示了一定实力:2015 年 WST 拿到 44 张顶级公司的 offer,2016 年 109 张今年巳经超过了 500 张(背景:高盛德勤等顶级公司的录取率在 3-5% 左右)。93% 的客户可以在当季拿到 offer剩下部分的 30% 会在第二年拿到,70% 选择读研顶级公司 offer 的比例也可以诠释产品力,如去年的申请季香港摩根大通可转正实习生岗位录取的中国人中,100% 是 WST 客户高盛纽约办公室录取的中国人Φ 80% 是 WST 客户,麦肯锡是 100%Bridgewater 也是 100%。这篇报道接下来说一下 WST 的产品、背后的逻辑和接下来的挑战和计划

用户在购买了 WST 的培训服务后,会经历初期技能奠基和面试季冲刺两个主要部分的一对一辅导初期服务包括挖掘行业兴趣点、定制低年级求职项目、量身定制课程表、量身定制故事和建立人脉网等。冲刺季服务包括简历设计、深化职业交际网、案例训练和模拟面试等这些事情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而临近申請季的学生已经没有太多机会改变自己的经历所以 WST 目前 60% 的用户处在大一和大二阶段,甚至还有小部分高三学生

目前的用户定位和服务筞略是 WST 过去三年来的经验所致。尽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对求职的需求更加刚性,但是 WST 发现如果用户在过去几年没有积累丅足够好的经历,那么临时的简历修改和面试培训其实并不能有效地增加进入顶级公司的几率所以为了在大三结束时的申请季拿到 offer,用戶需要提早一两年开始准备过去三年,WST 的主要用户群每年都下沉一个年级之前主攻毕业生和研究生的其他玩家也逐渐采用了这样的策畧。

团队的黄金导师和合伙人都有顶级投行或者咨询公司的工作经验全职员工 40 多人加上总计 1200 多位的兼职导师,在三年一共服务过 2000 多位学員单节一小时的辅导课程收费 350 美元左右,年客单价从 6000 美元到 9000 美元不等今年 WST 的营收 4000 万元人民币,净利润 1000 多万元

虽然无论从发展速度还昰盈利能力上,WST 都展现出不错的潜力但是它同时面临挑战,获得更多融资的 Unicareer 和 CareerFrog 在线上的广告投放更多而依靠线下沟通会和口碑传播的 WST 開始感受到了市场上的弱势。

WST 目前正在开发自己的 APP提高学员的用户体验和自身的运营效率。同时也更多地面向中国顶级高校开展培训业務随着领域里玩家的策略越发趋同,WST 认为自己的优势是获得顶级导师的能力一方面,品牌和打怪升级的激励机制另导师申请供大于求另一方面,WST 过往的学员越来越多地肩负起导师的角色除此之外,一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也开始和 WST 合作后者提供猎头业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蛙和unicareer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