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在深水区怎么不让他随便乱动

中国航母到底水平如何?白宫给出最客观答案:未来很可怕
图为国产航母
【思远军事第314期】近日,据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正在中国北方地区大连造船厂建造的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17号已经下水,17号航母的舰体也是采用了银灰色涂装,舰体下部吃水部分采用的也是红色防锈漆涂装。中国航母到底水平如何呢?美国白宫给出最客观答案:未来很可怕,但现在仍需打好基础。
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17号的舰岛设计与之前的“辽宁”号航空母舰并不完全相同。虽然17号国产航母与“辽宁”号航母一样都采用了大功率蒸汽轮机的常规动力系统,同样需要在舰岛内设置直通烟道。但是总体上来看,17号国产航母的舰岛外形尺寸已经相比“辽宁”号航母明显缩小了。
图为美国福特级航母
【思远军事第314期】从国外新一代航母的发展趋势来看,并非是舰岛尺寸设计的越大越好。恰恰相反,国外新型航母的舰岛尺寸都是越来越小,甚至分体化设计。比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舰岛就采用了分体式设计,前舰岛主要用于舰队指挥控制,而后舰岛主要用于舰载航空兵的起降管理以及作战指挥等。
航母舰岛尺寸的减小还相对增加了飞行甲板的可用面积,同时在固定翼舰载机起降过程中也会大大改善飞行甲板上的气流场环境,减少侧向紊流对舰载机起降的影响。当然,17号国产航母的舰岛设计并没有完全舍弃“辽宁”号航母舰岛的设计模式,属于在继承后者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
图为辽宁号航母
【思远军事第314期】相比“辽宁”号航母舰岛,17号国产航母的舰岛最大的不同在于可以根据所要配备的中国自主研发的电子设备和指挥控制系统,来对内外结构布局进行全新的设计。而此前,由于“辽宁”号航母的前身“瓦良格”号航母已经建造成型,只能进行部分改进。
从目前17号国产航母的舰岛外观布局设计来看,为了适应中国自主研发的346A型主动相控阵雷达系统,对上部结构布局的改进是最大的。尤其是346A型主动相控阵雷达系统的四面雷达天线呈斜角布局,而完全不是“辽宁”号航母的那种正向布局,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全舰的作战效能。此外,从内部结构设计来看,17号国产航母还把舰队作战指挥系统与航空指挥系统分离,这样也有利于该舰更好地形成作战呢你。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专家释疑中国“深水钻井航母”如何信步南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
当前位置: > 正文
专家释疑中国“深水钻井航母”如何信步南海
  新华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杨维汉、余晓洁)一个45层楼高、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的平台,在10几级台风中,还能稳稳漂浮在海面上钻井。这就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国内百余家单位、5000多人、历时6年共同造就的“深水钻井航母”--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这个“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了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海洋石油工业迄今为止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项。
  平台属于移动式装备,在海上打完一口油井再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打井。这座超深水钻井平台是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对海上钻井平台来说,从水面到海床垂直距离达1500米水深以上的叫超深水。”中国海油深水钻井船工程项目组总经理林瑶生说,“这座平台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钻井深度可达10000米,平台自重超过3万吨;从船底到井架顶高度为137米,相当于45层楼高。”
  中国南海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油气资源70%蕴藏在深水区。但是南海浪高风大,如何保持平台稳定,水下钻井安全,是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难题。
  林瑶生说,我们的超深水钻井平台在海上可以不抛锚也能保持稳定,平台下面有8台全自动推进器来定位和航行,根据海流和风速进行自动定位,能保持在海面上平稳不动。而且钻井作业自动化程度很高。
  “南海夏季台风、冬季季风不断,水下情况也非常复杂,对钻井作业定位精度要求很高。钻井平台的多项技术指标居世界前茅,适用海况、定位模式、定位能力等方面与国际同类平台对比,都属于先进,能抵御南海200年一遇的台风。”中国海油深水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谢彬说。
  深水油气勘探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2006年,中国海油挂帅正式成立项目组。“当时我们面临很多挑战--没有图纸、没有经验、心里没底。”林瑶生说。
  中国海油把它当成重大科研工程项目管理,经过6年艰苦努力,终于在国内首次建成了这个超深水钻井平台。中国海油拥有该型平台自主知识产权。
  2012年5月,超深水钻井平台正式开钻以来,已先后钻井17口。特别是2014年8月,在南海北部深水区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此次发现的陵水17-2气田距海南岛150公里。据测算,这是中国海域自营深水勘探的第一个重大油气发现。中国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
  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哲敏为主任的专家组评价认为,“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极大地带动了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及技术的研制与发展,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责任编辑:苏联为何没有重点发展航母,却把精力都投到水下核潜艇身上
导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格局重新被划分,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超级军事大国。冷战期间更是与美国沉浸在较劲长达半个世纪的军备竞赛中,苏联选择了一套与对手大相径庭的武器装备发展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的出色表现给世界各国留下了深刻印象,苏联更是对这种潜艇海战萌生兴趣,由于德、苏在海军建设方面有着相似的国情(二战期间都没有航母),因此在冷战时期,苏联也借鉴了过去对手的发展模式,将建设海军的重点放在水下。冷战后期,苏联同时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战略导弹核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格局重新被划分,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超级军事大国。冷战期间更是与美国沉浸在较劲长达半个世纪的军备竞赛中,苏联选择了一套与对手大相径庭的武器装备发展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的出色表现给世界各国留下了深刻印象,苏联更是对这种潜艇海战萌生兴趣,由于德、苏在海军建设方面有着相似的国情(二战期间都没有航母),因此在冷战时期,苏联也借鉴了过去对手的发展模式,将建设海军的重点放在水下。冷战后期,苏联同时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战略导弹核潜艇舰队,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攻击核潜艇舰队和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常规潜艇舰队!超过300艘潜艇同时在苏联海军中服役。美苏在攻击核潜艇的发展上截然不同,美国一直将攻击型潜艇作为执行其全球进攻战略的重要力量,主张发展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而苏联攻击型核潜艇的使命则是抗衡美国和北约盟国的航母编队,搜索敌人并保护自己的战略核潜艇。苏联攻击核潜艇分为鱼雷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两大类,前者负责保护己方弹道导弹核潜艇,后者负责以数量众多的高性能反舰导弹攻击西方国家航母编队。此外,苏联还建造了数量众多的常规潜艇。当时的记录就能说明一切,吨位最大的核潜艇是苏联的台风级,航速最快、水下深度最大的潜艇是苏联的阿尔法级攻击型核潜艇,核潜艇保有量最多的是苏联的,潜艇型号最多的是苏联 ,可见当时苏联人对潜艇是多么热爱。台风级战略核潜艇阿尔法级攻击核潜艇在弹道导弹核潜艇建造方面,苏联为了与美国相抗衡,抢时间研制了好几种型号的潜射导弹,形体越来越大,“台风”的服役更将这种趋势推到了极致;而美国研制的艇型相对较少,但每一级艇型较多(仅“俄亥俄”级就达18艘)。美国主张让潜射导弹尺寸去迁就核潜艇。因此,美国的研发模式更符合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也更有利于维修、保障和改装。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