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的世界,工作都用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了,失业的人一定很多吧!

机器人 文章
  美媒称,制造业巨头鸿海科技集团(又名富士康)一直依靠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进行iPad和iPhone的批量生产。现在,这个全球高科技代工企业计划用数千台机器人来代替人力操作。此举受到了经济学家,甚至是一贯持批评态度的劳工权益团体的好评,他们表示这将为鸿海集团节省资金,并能缓解工作上的纠纷。
  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3月10日报道,台湾的电子制造业代工商鸿海公司在大陆的工厂雇用了约100万名工人,为世界电子业巨头组装产品。但是该公司CEO郭台铭上个月说,鸿海公司将用大约3年时间使70%的生产线实现自动化。他说
机器人开始在各行业扮演重要角色,机器代人已不是天方夜谭。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最新统计,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总值正在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销售额将达到85亿美元。
  GSM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的缩写,由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制订的一个数字移动通信标准,GSM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的简称。它的空中接口采用时分多址技术。自90年代中期投入商用以来,被全球超过100个国家采用。GSM标准的设备占据当前全球蜂窝移动通信设备市场80%以上。
  基于GSM电流保护系统设计方案
  当用电线路发生过载、短路、缺相、过压、欠压或剩余电
  一、项目情况
  (一)总论
  ⒈项目简介
  项目由来:
  对轮式机器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智能小车的发展历程,其实一个功能完备的轮式机器人,在本质上就是一台智能小车,因此对本文中的出现的智能小车,也代表轮式机器人。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智能小车的发展历史。
  日和1月24日,肩负着人类探测火星使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分别在火星不同区域着陆,并于日和日相继通过所有&考核标准&r
  目前,机器人市场很火,达到供不应求的状态,反观人才,却是“早处于干渴状态了”。
 在2015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展示出了一批真正夺人眼球且极具价值的创新应用,智能家居,虚拟现实,3D打印….,哪个会夺你的眼球?
  美国为了重振制造业,而德国为了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它们都提出了本国的机器人产业战略规划,那么谁更略胜一筹呢?
  “我究竟是什么?”在讲述2035年机器人与人类关系的电影《智能叛变》(I,Robot)中,被警察抓捕的机器人Sonny一脸茫然地问道。
  Sonny的疑问也是现实世界中人类所思考和研究的议题之一。当上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正式推出第一台外形具备人类轮廓的工业用机器人时,机器人的定位更多是“机器”。不过,随着人工智能在近十多年来的迅猛发展
  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全球企业正加大对机器人投入,预计未来10年,全球机器人安装量将以年均10%的速度扩张。
  随着技术逐步发展,机器人安装成本开始下降。目前,点焊机器人成本已经比2005年降低5万美元,预计2025年将继续下降3万美元。机器人带来的劳动力成本削减幅度为22%~23%,当前10%的工作可以完全自动化,预计202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3%。
  目前,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和英国正加大对机器人的投入,韩国、泰国、印尼和中国台湾的企业也在加快进入该领域。机器人取代人工对就业的影响主要
  目前采摘机器人研究重点大多集中在视觉系统对果实目标的识别和定位上,利用摄像头获取果实图片信息,通过复杂的图像信号处理算法,编制程序进行逻辑处理,实现果实判断,发出采摘命令。这种方式机器人具有较好的自动识别的能力,并且能够自动采摘,无需人工操作,是农业机器人最理想的方式,但目前相关技术不够成熟,投入较高。本设计采用人机协作方式,即采用人工判别果实,机器人负责摘取。通过人工现场观察判断,使用无线遥控远程控制机器人动作。这种方式现有技术比较成熟,使得机器人研发周期缩短,造价成本低,虽然不能够完全代替人劳动,
  停止将所有社会问题都归结于技术的发展上面。上述言论是亿万富翁兼风险投资家彼得·泰尔(Peter Thiel)的主张。
  泰尔是PayPal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Facebook的早期投资者之一。关于超级智能机器对美国就业市场构成威胁的言论,他并不认同。
  “人工智能威胁中产阶级就业岗位的说法听上去就像科幻情节。这可能会在100年后发生,也可能永远不会发生,”泰尔于本周二在《经济学人》举办的一次活动上表示。
  他认为,技术的进步将会帮助人们从某些事情中解
  有消息称,三星已经组建了一个新的实验室,致力于研究无人机、机器人、3D打印和虚拟现实。虽然这一团队隶属三星移动事业分部,但工作是独立的。实验室目前正基于三星已有的产品,在智能扫地机器人以及同Oculus Rift合作的Gear VR头盔等方面进行研究。
  三星还透露:
  基于团队的重要性,成员将拥有更多的权力和独立性,因为团队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在近期开发出设备,而是给三星制造提供解决方案,这个团队将探索科技如何帮助未来人们的日常生活。
  所以这一团队瞄准的是三星的未来。这一决定也是三星物联网
  摘要:根据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的第7代任务以及现场的比赛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单纯依靠机载设备的任务实现方法,完成了该方法的硬件电路设计以及平台搭建、软件算法的设计与调试,并进行了对地面机器人的跟踪实验。该方法硬件平台由STM32微控制器、威盛P910 X86嵌入式工控机、悟空飞控系统以及外围传感器组成。软件在机器人操作系统框架下编写,主要包括定位模块、目标识别与追踪控制模块、高度控制模块、障碍规避模块和驱赶策略模块。
  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 (International Aerial Ro
&&&&&&&&&&
  人口红利消失、用工成本上升,劳动人口供给减少以及政策的大力扶持是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三大因素。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应用市场,同时,中国机器人市场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全球市场。
  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指日可待,但遗憾的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较晚,受相关技术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影响,中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基本被以ABB、库卡、发那科和安川四大巨头为主的国外机器人品牌占据着,国产机器人品牌仅占约8%的市场份额。控制器作为工业机器人最为核心的零部件之一,必将受惠工业机器人
  当骁龙芯片已经占据了移动市场上绝大多数高端智能手机后,高通正在试图把旗下 的骁龙芯片推向新的平台和领域。在今年 CES 上,高通推出了一款搭载骁龙 SoC 的飞行机器人&&Snapdragon Cargo,通过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机器人上两对不同焦距的摄像头可以探测景深,从而让 Cargo 感知它们所处的环境,实现在飞行中自动躲避障碍物的功能。
  &我们比较前沿的研究部门认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应该是下一代工业发展浪潮的一个必然趋势。&高通中国区研发总监
  3D打印刚制造完噱头,6D打印又登场,究其两则之有何不同?还要从二则的结构说起。
机器人介绍
机器人目录
机器人概述篇
机器人的组成
机器人发展史
机器人分类篇
机器人品种篇
人类与机器人
电影——《我,机器人》
北京奥运会曾经使用过的机器人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日本最新机器人
美国战斗机械狗研制成功 网上引发轰动
搜索引擎术语
艾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 机器人概述篇
机器人的组成
机器人发展史
机器人分类篇
机器人品种篇
人类与机器人
机器人电路
机器人相关帖子
机器人资料下载
机器人视频
Copyright (C)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京公网安备73问题补充&&
但完全取代人工,只有人工才能完成或更有价值,人还是主导机器人发展是趋势,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有很多工艺或产品,而且
Nuan_dong &3-13 19:19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好,毕竟是。机器人能做的事情,不需要动脑筋缺乏创造性的所以人类的工作还是非常重要的
宁静致远EEI&3-13 19:15
第一。有很多东西都极致难用机器完成。再者说了。工作被机器人代替了。人还可以去生产机器啊~
RoKuZero&3-13 19:14
不一定,人还是有人的好处,但是如果人工智能到一定程度的话,国家也会限制机器的,无论怎样,人都是受益者!
eeeeneeeeneeeen1996&3-13 19:16
我们的世界科技在一直进步,很久以后,说不定机器都会代替人工,但以后东西也不会那么贵了,共创和谐社会嘛。
幻之彩6&3-13 19:18
机器永远无法代替人,因为机器没有灵魂
__165__&3-13 19:17
猜你感兴趣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当前分类 : & &2025年机器人或许是你失业的主要原因
2025年机器人或许是你失业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是一名科技爱好者,那么就会发现各大科技网站每过几个月就会有最新的机器人新闻,这说明该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或许你会为此高兴不已,因为你......
如果你是一名科技爱好者,那么就会发现各大科技网站每过几个月就会有最新的机器人新闻,这说明该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或许你会为此高兴不已,因为你期待未来可以有一名机器人助手,帮你清洁家居和辅助工作,但是今天的这个新闻或许会让你非常不爽,那就是到了2025年,机器人的大量兴起可能会让你失业。
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48%的专家认为在2025年的时候,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对就业产生巨大影响。这项调查是由皮尤研究中心发起的,他们询问了各行各业里的1896名专家关于2025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对改变人们工作方式的看法,和如此造成的经济和就业影响。有超过48%的专家认为,未来智能机器人将取代大部分蓝领和白领的工作,造成这部分人失去就业机会,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因此不断增大,最后就会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塌。而另外52%的专业则认为,智能机器人取代技术工人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为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将会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结构,一些全新的行业将会创造出全新的就业机会。就像我们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一样,每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都是大量的就业机会。
但是持有这两种观点的人都表示了一个担忧,那就是原本必须依靠学习才能得到的技能,未来机器人却可以直接“上岗”。这其中就包括不少的技术工人,他们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还不如机器人的几个程序,导致他们的价值体系迅速垮塌,从而生活质量下降。而与此相关的行业也将受到巨大的冲击,比如教育培训。因为智能机器人的出现让制造企业根本不需要过多的储备这一类的人才,当需要扩大的时候只需要购入智能机器人就可以了,所以不再会有人去这些教育培训机构学习。
到底智能机器人的上岗是好还是坏呢?基本所有的专家都会持肯定态度,认为智能机器人的上岗肯定会促进社会更大的发展,但在过渡期的时候,国家和企业也应该关注到这部分因为技术变革而失去价值的人群,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技术转型,然后在新的岗位上工作。其中有一位专家的话让笔者印象深刻,他说:“智能机器人是未来必须要走的路,就像你现在提出推土机取代了人工,造成失业这样的观点一样可笑。”的确如此,智能机器人未来必然会取代一部分最基础的工作,比如收银、焊接和采矿等等。但这个时候人们将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就像每一次的工业革命一样,从而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更多更具有科技含量的技术。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情况,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将改变人类社会,但这个改变一定是积极意义的。虽然在开始的时候会遇到法律不全面、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智能机器人会让“失业”的你过得更加轻松。(科幻星系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并注明出处
科幻星系官方微信公众号:kehuanxx
当汽车的价格一降再降之后,它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
当大家都在羡慕土豪们购买了一架又一架的私人飞机,可以......
在工业时代,我们已经快要看不到天然的东西了,我们也开......
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变大,出现白头发的人群越来越多,而......当前机器人技术发展迅猛,势必会将人类能做的事情挤兑到某些行业:诸如金融/服务等领域,而这些领域的精英化是如此的严重,有两种人会在将来拥有优势:高智商人群(金融政治)与服务(食色性也,你懂的),而剩下的非精英人群(这些人的数量才是绝大多数,题目中的99%只是随便的比喻),势必会沦为失业者/无产者,本人的推论,求分析。===================补充: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因为穷苦人是最容易生存下去的,欲求值没那么高。想想我们祖辈的生活环境,以后再苦,能有以前战争年代、饥荒年代苦吗?那个时候不是一样生存下来了。现在说生存问题,主要是担心在失去了好工作之后,舒适的生活如何维持,其实还没到要担心生存的地步。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也不是能吃苦的人,那就没办法了。其实现在啃老一族就有这种特征的。另外,机器人替代的主要还是制造业的人力,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作,服务业还是无法使用机器来代替的。至于说使用机器人的成本问题,这个不太好计算,短期内投入比较大,长期的限制条件挺多,不好讲。
肯定不会有这么多人失业。在经济学中,工资等于以劳动边际产量价值衡量的生产力,故若劳动者的期望工资大于为企业创造的边际价值,他就会失业,反之不会。下表说明了生产力与实际工资之间的密切关系。上表只是说明工资与生产力的关系,并没反映失业率,失业率后面会谈及。1.
经济衰退是个伪命题,因为它只是暂时的,经济衰退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在每个经济周期内,经济都会周而复始地出现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实际上,随着生产力和经济学的发展,从长期来看,经济形势肯定会是曲折上升的。2.
技术变革可能出现两种相反的情况:劳动力节约型和劳动力增加型。而问题中只关注了劳动力节约型,忽略了劳动力增加型。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机器第一次开始大规模替代人类生产,就一直有劳动力要被机器完全取代的说法,可直到今天,工资一直在上升,就业率也一直在上升,说明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在此不考虑。资料表明,在1960年到2009年间,一个典型美国劳动者的每小时产量上升了183%,为什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劳动力增加型的技术进步:科学家和工程师不断找到更新更好的做事情的方法,这对劳动市场市场的意义是深远的。技术进步通常提高了劳动的边际产量,这又会增加对劳动需求,使劳动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因为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每个企业购买其在均衡工资时的最优劳动量,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的策略永远是:企业给员工发出的工资等于员工的边际产量的价值,一旦工资调整到劳动的供给等于需求时,工资必定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这里简化模型,假设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是不变的,即劳动者是工资的价格接受者,下图为边际产量的价值如何取决于企业雇佣的工人数量的。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边际产量价值曲线向下倾斜。当劳动力增加型技术变革产生时,曲线向右平移,在与工资水平线的交点处达到新的均衡,此时需要的劳动力的数量是大于之前的,而工资依然保持不变。这一切完全是劳动力增加型的技术变革的功劳: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尽管工资(已对通货膨胀因素进行了调整)增加了150%,企业劳动需求量增加了87%。图形和相关数据均来自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当然,这里没有讨论劳动力节约型带来的技术变革,即生产上机器对人的替代。这个取代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但绝对没有99%这么夸张,因为劳动力节约型与增加型的技术变革会互相制衡,即使未来劳动力节约型的技术变革占了上风,最多只可能像全球化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制造业对美国制造业造成的冲击那样,顶多只会有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人失业而已。3.生产要素包括三个方面:劳动、土地、资本。这三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互替代性,特别是劳动与资本,所以生产要素只是三者不同比例的组合,而这组合取决于三者成本的动态变化。比如说,我办了个工厂,我可以多增加些工人,少买些机器;或者多买些机器来少雇些工人。当资本(机器)的需求越来越大时,资本(机器)的边际成本就会上升;而随着解雇工人越来越多,劳动(工人)的边际成本在下降。到了这时,劳动(工人)与资本(机器)的比例将不再变化,达到一个平衡,直到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改变或者机器的再一次技术进步。但是在下一个平衡时,依然是这样不同比例的组合,只不过平衡点变了,但永远机器达不到99%,因为那时工人的边际成本将极低,机器的边际成本将极高,理性的企业家都会增加工人的数量。4.这里用比较优势对这种可能的失业进行分析。比较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你说到了《三体2》中【技术爆炸】的问题,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由于【技术爆炸】的存在,以前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完美预测技术飞速发展后未来的情况。如果要用过往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技术爆炸】的问题,我能想到的最类似的应该是,当一个封闭市场的国家进入国际市场的情况。当机器取代部分工人时,可以看作市场开放后本国(如美国)工人的劳动被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别国工厂(如中国)工人所取代,从而造成了短期的失业。但是别忘了,引入国际贸易后,最大的好处是本国劳动者可以生产更具比较优势的产品(你可以将全球的所有产业看作一大型流水线),大家都做自己相对来说更擅长的工作,这样资源就更合理分配了,效率也更高了,比如说原来被取代的纺织工人变成了钢铁工人,因为美国与中国相比在钢铁生产上更具比较优势(这只是随便一个假设,不一定符合事实),这样以全球所有行业为一个整体,反倒增加了全球的经济总福利。从福利经济学上分析,当一个国家开放市场后,无论某个行业是进口还是出口,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都是提升的,因为供求曲线总是朝着均衡点移动,更接近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个上图很容易分析,这里就不上图了)。如果是出口的行业(产品本国原先的价格低于国际价格),生产者剩余是增加的,而消费者剩余是减少的,但生产者剩余的提升高于消费者剩余的减少,所以总剩余增加。如果是进口行业(产品本国原先的价格高于国际价格),生产者剩余是减少的,消费者剩余是增加的,而消费者剩余高于生产者剩余,所以总剩余也是增加的。至于机器替代劳动力这点,类似于市场开放后进口的行业,即生产者剩余减少,转嫁于劳动力上,解雇了工人。但是首先这降低了生产成本(如第3点中分析的,资本替代了劳动,肯定是资本的成本更低),产品的价格将更便宜,收益的是消费者,消费者需求可能增加,因此产量反而有可能扩大,均衡点向右移,消费者剩余将增加,消费者剩余增加的量将大于工人被解雇那部分损失量。其次,那部分工人是不是就真的失业了呢?不,他们可以寻找更有比较优势的工作,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假设机器对工人的替代是渐进性的,工人的学习能力在与机器的发展赛跑,如果机器在一夜之间就将工人完全取代,那还真就没辙了。而且别忘了,被解雇的工人本身就是消费者,由于市面上产品由于成本降低,售价也降低了,工人在短时失去了工资的同时,也会收获一定的利益。5.任何经济问题都应从供求(生产者与消费者)两方面考虑,如果真有99%的人失业,那么这99%的人消费能力从何而来,此时将需求不足,那岂不是导致了生产过剩,这样的经济还不崩溃?——当然经济崩溃并不是不可能,事实上市场随时有可能崩溃,这也是绝对自由主义的弊端,但每当这时,国家的宏观调控就开始发挥作用,任何一个理性的政府都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市场崩溃,必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来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而在市场失灵时,尤其需要政府的作为,当然,政府的政策不一定有效,即这种崩溃还是有可能发生的,但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政府的存在,市场还不会走向崩溃。——可参考福特主义,当年福特主动提高员工工资,从生产者的角度扩大员工的福利看似与自己的利益相矛盾,实则最后会使整个社会收益,包括自己。
很多工种在普遍意义上早已消亡,比如马车夫、打字员、电话转接员(不是现在客服),至少在打字机和电话刚出来的时候,能当打字员和电话转接员算得上是令人羡慕的工作;现在很多工种正在消失或即将消失,比如速记,语音识别很快能让速记员下岗;更远一点的是出租车司机,Google自动汽车很明显会引发这个趋势;还有富士康的工人,郭台铭说造100万个机器人不是说着玩儿的,一旦机器人大规模应用,至少会让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失业吧?何况还有连带效应,其它工厂的跟进,会带来更多人的失业。本质上,当今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一百年前二百年前,如果看雷·库兹韦尔的计算就可以明白,从地球上开始有原始汤开始,技术进化的速度是指数级,只是以前由于增长太慢,需要用“世纪”为单位衡量,所以大家看不出来。就技术迭代而言,如今“十年”就翻一番(事实上,库兹韦尔计算的结果是九年),也就是说技术在以摩尔定律的拉马克式进化,而人类只能以达尔文式的速度进行生物进化。——技术进化的速度远远超过生物进化,人类跟不上了。这是目前面临的困境。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总结起来就几条:学习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任何时候都要学习。放弃“稳定”的想法,稳定一定导致落后。一百年前练就一门打马蹄铁然后过一辈子的生活方式已经不适用。发掘利基市场。技术进步的好处是诞生了无数个利基市场。iPhone出来以前,有多少个人开发者能体面生存呢?社交媒体出现以前,以微博为例,何时能有三五个人就能开一家营销公司为大品牌服务呢(这里不谈他们做得“好”或“坏”,是否令人反感,谈的是他们在市场上获得了承认)?科技博客的成本之低,虽然找三五杆枪就可以弄一个。有sense且足够努力的话,在目前的环境下能活得不错。你还可以搬到南方小镇上去在新鲜空气下工作,而不必非得呆在北京。让机器离不开你。未来机器是更高一级的智能,人类要不被淘汰,最好的方式是与机器携手共进(协同进化),让互相都离不开对方是最好的策略。目前的人类很大程度上已经是半机器人:纳米机器人、心脏起搏器、假肢、助听器这些进入人体的设备很好理解,但其实大家已经离不开智能手机了。用上iPhone的人恐怕很难再离开iPhone——它成为了你身体/精神的一部分。最后,还是要努力学习,努力适应。别害怕机器抢走你的工作,学习如何善用机器为你工作。p.s. 关于《与机器赛跑》我写了一篇文章发在彭博商业周刊,表达了类似的意思,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