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正圆是道教升座什么意思思

道家圆光术的小故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自从笔者写过几篇应用圆光术的博文,许多朋友留言咨询,就想学这个,问笔者多少钱,笔者一律拒绝了。不是笔者不喜欢钱,而是觉得不想这样传授。为了学法术而学法术,这种心态是笔者不想接受的。
道家圆光术的小故事
(这次爬,没坐索道,却收获了如此美丽景观)
自从笔者写过几篇应用圆光术的博文,许多朋友留言咨询,就想学这个,问笔者多少钱,笔者一律拒绝了。不是笔者不喜欢钱,而是觉得不想这样传授。为了学法术而学法术,这种心态是笔者不想接受的。
道法,道法,没有道,哪里有法,即使有法,也是邪法。道从何处来,德也。只想学法术赚钱或是炫耀,终必难成,是故,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这次的泰山学习班呢上,有一位来自四川的小伙子,带着内心的谜团而来,他的父亲从今年开始,突然不回家了,住在工厂的宿舍里,和外边的人有说有笑,可是和家里人不答腔,小伙子在外打拼几年,收入也不错了,本想好好的报答亲情,遇到这个事情,禁不住懵了。他很想问问自己的父亲,到底是什么原因,自己也好改正,可是父亲根本不和他说话。
小伙子说到这里,泪流满面,他想知道父亲的心结在哪里?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父亲如此的冷漠。
笔者让这位小伙子上台起卦:
雷火丰      泽风大过    地火明夷  
用 ▅▅ ▅▅    ▅▅ ▅▅   ▅▅ ▅▅ 
▅▅ ▅▅    ▅▅▅▅▅   ▅▅ ▅▅ 
▅▅▅▅▅  动  ▅▅▅▅▅   ▅▅ ▅▅ 
体 ▅▅▅▅▅    ▅▅▅▅▅   ▅▅▅▅▅ 
▅▅ ▅▅    ▅▅▅▅▅   ▅▅ ▅▅ 
▅▅▅▅▅    ▅▅ ▅▅   ▅▅▅▅▅ 
笔者这样理解,小伙子以前犯过很多的错误,并且是许诺过父亲的事情没办,造成了今日的结局。课堂上,众多有神通的学员也纷纷提取到了信息,有的说是因为小伙子至今没结婚,有的说是因为过去的那个大错,有的说因为村子里的一些流言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写到这里,笔者不能提一提神通,用神通来预测问题、查明因果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神通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第一:每个人的修为高低不同;第二:每个人的缘分不同,第三:使用神通时,情绪的不稳定。这三个方面往往会造成盲人摸象,这就是为何有的人,找了很多有神通的人看问题,结果一个人看的一个样,这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造成的。毕竟,我们都没达到真正的大神通境界,我们现在的能力只是微末之技。因此说,要查清问题的根源往往需要自己站在多个角度,来综合判断。
课堂上的几位学员,可以说是高手了,他们许多是专职做这行的,应该说,他们说的都对,但是最后却又难以确论。笔者从这组卦里,确实也感到了难以突破思维的局限,由是,笔者决定,用圆光术来查查。
小伙子就过来了,站在笔者身边,好奇的同学们也都围了过来,笔者念动符咒,让圆光呈现在掌心中,不一会,小伙子看到了自己的父亲,于是小伙子就一边看,一边说着自己看到的一切。
&我看到父亲了,他在吵我。&(也就是骂他的意思)。
笔者赶紧告诉他,不要和他争辩,说几句软话,让他消消火。
&好了,他开始和我说话了,他责备我,为什么还不结婚?&
笔者赶紧告诉他,答应一定尽快结婚,让他别生气,继续问还有什么问题,他老人家不满意。
&他说,年初他想盖南屋,为什么全家人都反对他。&
直到后来,小伙子看到父亲诉说完之后,在圆光中露出了笑脸,笔者也就收了。既然笑了,也就是说,只有这些问题了。
圆光术最大的长处,是可以对话,探索到心结,当然也可以问病求医,不过笔者试验以来,多数还是因果病。(圆光术探测到了心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上面的卦对应一下,是否能从卦中找到答案。多做马后炮,多练习思维,才能学好八卦。)
这次使用圆光术后,笔者突然想到了,圆光术可以用来解决自闭症儿童的心结。自闭症的儿童,虽然不愿与别人交流,但是往往天资聪慧,有着一定的艺术细胞,他们只是活在了自己内心的世界里,若是用圆光术打开他的内心世界,找到他心结,然后引导他慢慢走出来,融入到生活中,也许是一个最佳方案。
其实,笔者从来没有拿着圆光术当做宝贝,不敢传授,更不会拿着这个嘘头来发财,总有很多人问笔者开课是否传授圆光术,笔者的回答是&&不,只是为了让大家能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而不是过于执着,回想自己开课以来,第一期、第二期、第五期都是传授了圆光术,只可惜没有几个人当回事,总以为这么神秘的东西怎么可能轻易到手呢。
写到这里,让笔者想起来了一些佛禅小故事,其中就是这个道理。人人都敬仰菩萨,敬仰貌相、端坐莲花、全身金光的菩萨,其实当菩萨走到了凡间,与常人无异的时候,无论这个人对人多好,你也不相信他是菩萨了。常怀感恩之心吧,菩萨就在我们身边,愿与大家共勉。
业务介绍以及联系方式,请点击&&业务介绍(这是个文字链接,点击就能打开。)
阅读笔者的新浪博客更多博文,请点击&&.cn/dongyanyixue
易学是船,彼岸就是佛道文化
我尝试着慢慢的靠近彼岸
让那些从菩萨身边失散的人,逐渐明了自己
我想,或许这才是我今生要干的事
寻找失散的亲人
师父、佛、菩萨从来没有放弃我们
一直在慈悲的看着我们。--------------
声明:本人从不参与任何组织,也不会成立任何组织,开课是为了弘扬我们中华的佛道文化、易经文化。大家能够在课堂上写出来自己真实的感受,笔者很是荣幸,同时笔者更大的期望是&&大家走出课堂后,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好自己本分的同时莫要忘记&&坚决拥护祖国统一,坚决拥护中央的领导。有国才有家。
[责任编辑:麻晓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星座官方微信
播放数:42198
播放数:86526
播放数:132668
播放数:47332
48小时点击排行道教中的阳之初起是什么意思
道教中的阳之初起是什么意思
10-01-12 &匿名提问
您好在民间,吕洞宾是一位与观音菩萨、关公一样妇孺皆知、香火占尽的人物,他们合称“三大神明”。唐宋以来,他与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并称为“八洞神仙”。在山西民间信仰中,他是八仙中最著名、民间传说最多的一位。谈到八仙传说,人们不禁会问:吕洞宾究竟是仙,还是人?他的故乡在何处?   吕洞宾,原名吕岩,故乡在河中府永乐镇(今山西芮城县,现芮城县有纪念吕洞宾的道观-永乐宫)。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辈都做过隋唐官吏,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有人说他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士,当过地方官吏。  后来,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和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他的道号为纯阳子。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他死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观”。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吕洞宾信奉的道教在群众中颇为流传,就想利用宗教和吕洞宾的声望巩固自己的统治,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拆毁“吕公观”,大兴土木,修建了“永乐宫”。从修建大殿到绘完几座殿堂的壁画,历时110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  吕洞宾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间长期流传中,却象雪球的滚动一般,故事愈来愈加丰富,成为一个箭垛式的传说人物。民间流传的吕洞宾传说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儒、道、佛三教交融。吕洞宾修习方术,得道成仙,这是道教出世思想。他成仙之后则要“度尽天下众生”,这又体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入世思想。而那长生于人世、乐于施舍的所作所为,又是佛教思想的反映。从吕洞宾传说中可看到山西民间信仰中三教文化融合的印迹。二是不断增加世俗化内容,如吕洞宾时常出现于酒楼、茶馆、饭铺等吃吃喝喝,走后留下仙迹。他放荡形骸,不拘小节,好酒能诗爱女色,所谓“酒色财气吕洞宾”,所谓“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白牡丹为当时名妓),都为人们所熟知,这些世俗生活内容,使吕洞宾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赢得了百姓喜爱。三是与文人传说相结合。吕洞宾修行出走之前的儒者经历,以及他饮酒、赋诗,追求山林的情趣,更适应了中下层文人口味。在故事流传过程中,附合了许多文人传说因素,使他同时成为失意知识分子的形象的神仙代表。吕洞宾传说的这些特点是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多种文化现象的积淀,使得这类传说的研究意义更为深远。  南宋初人吴曾所撰的《能改斋漫录》卷十八中,记有吕祖自传。据说吕洞宾曾自言:“世言吾飞剑取人头,吾甚晒之。实有三剑,一断无明烦恼,二断无明嗔怒,三断无明贪欲。”[编辑本段]传说故事  吕洞宾“参谒黄龙”  吕洞宾 (798--?)唐代道士,后道教奉为神仙,是“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姓吕,名岩,字洞宾。一说为唐朝宗室,姓李,武则天时屠杀唐室子孙,于是携妻子隐居碧水丹山之间,改为吕姓。因常居岩石之下,故名岩。又常洞栖,故号洞宾。也有传说他是唐朝礼部侍郎吕渭之孙,因感仕途多蹇,转而学道。《宋史·陈抟传》记载吕岩为“关西逸人,有剑术,年百余岁。步履轻捷,顷刻数百里,数来抟斋中”,是位修道有术的高道。《全唐诗》收有他的诗作二百多首。后世道教和民间称其为“剑仙”、“酒仙”、“诗仙”闻名于世。吕洞宾得道成仙之前,曾流落风尘,在长安酒肆中遇钟离权,“黄粱一梦”,于是感悟,求其超度。经过钟离先生生死财色十试,心无所动,于是得受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法。后来又遇火龙真君,传以日月交拜之法。又受火龙真人天遁剑法,自称“一断贪嗔,二断爱欲,三断烦恼”,并发誓尽渡天下众生,方愿上升仙去。民间流传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度铁拐李岳、飞剑斩黄龙等故事,吕仙形象广泛深入民间。妇孺皆知。宋代封吕洞宾为“妙通真人”,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后世又称“吕纯阳”。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后,又被奉为“北五祖”之一,故道教又尊称他为“吕祖”。全国各地广建吕祖祠庙,岁时祭祀,至今香火不断。相传吕祖诞辰为农历四月十四日。道教多于此日设斋醮以志纪念。著述甚丰,如《吕祖全书》、《九真上书》、《孚佑上帝文集》、《孚佑上帝天仙金丹心法》等,然大多为托名之作。  吕祖(吕洞宾)修道过程中曾至庐山之黄龙寺。值诲机禅师升座,祖登擂鼓台听讲。师诘座下何人,吕祖曰:“云水道人。”师曰:“云尽水干何如?”吕祖曰:“旱杀和尚。”师曰:“黄龙出现。”祖曰:“飞剑斩之。”师大笑曰:“咄! 固不可以口舌争也。”因问功夫如何,吕祖曰:“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师指铁禅杖云:“饶经千万劫,终是落空亡。”吕祖豁然大悟,乃留一偈曰:“弃卸飘囊摵碎琴,大丹非独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瞩咐凡流著意寻。(末一句或作‘消尽平生种种心。’)”《仙佛同源》云:“黄龙诲机者,乃商山四皓之一夏黄公所化也。初引钟离祖师见东华帝君王玄甫,继托迹于庐山之黄龙寺,架箭张弓以俟吕真人。其慈悲可谓至矣,其所启发者,止复不少。则吕祖之受益于黄龙,黄龙之传灯于吕祖,使其集大成归神化者,岂浅鲜也哉!”[编辑本段]丹药济人  八仙之中,吕洞宾名声最响。因为他行踪不定,经常在人间济世度人,上到达官贵人,下到乞丐娼妓,都有受过他点化的。据说,当年钟离权多次传授吕洞宾金丹大道,待钟将最秘密高深的道理讲解明白,忽然有两位仙童手捧金简宝符,传达玉帝诏命,委派钟离权为“九天金阙选仙使”,如同凡间科举的主考官了,只是主考仙界,何等荣耀。钟离权拜受诏命已毕,对吕洞宾说:“我马上要升天去了,你好生在世间修行,等到功德圆满。也会如我一样。”洞宾回答说:“我的志向与老师有些不同,必须度尽众生,才肯上升天庭。”所以吕洞宾虽然后来成了高仙,仍然在尘世救济众生。特别是贫穷患病的,洞宾更注意救治。  北宋时,有一年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疟疾流行,有位卖菜的老妈妈,子孙都染上了疟疾。一天,有位道人过来,老妈妈招呼他喝茶,礼数周到,并叹息说:“家中子孙都病,先生能否施治呢?”道士说:“明天早晨等我来。”第二天清晨老妈妈便等在那里,道士给他一个纱袋,包着一丸药,说:“发病时让他拿着这药,病自然会好。一丸可以治疗百人,超过一百人,便没有效验了。”老妈妈照他的话 做,子孙病好之后,又拿来治疔邻居,共治好百人之多。超过百人,药便没有效验。老妈妈将纱袋拆开,里边没有药,只有张纸条,写着“吕洞宾”三个字。  湖北鄂城某镇有—位贫穷的妇女,向来患有风瘫症,每天爬着来到桥上乞讨。一天,遇见一位道士经过,问起她来,贫妇回答说:“丈夫死了,还有位八十岁的婆婆,每天来这儿讨些钱米供养婆婆。”道人听后,便将棕拂麈—头递过去,说:“拉着拂麈起身试试看。”妇人牵着拂麈,果然站了起来。又说:“你且试着跟我走。”妇人跟着走了几步,瘫病竟全部消失,恢复了行走能力,忙拜谢说:“先生住在哪里?我们可以登门道谢。”道士说:“我住在某人家的楼上。”妇人回到家,婆婆十分惊异。问起缘故,知道遇上好人。第二天.找到那家人楼上,并没有道士,—抬头,见到吕洞宾画像,与昨天碰到的道人—模—样,才知是吕洞宾救治。  吕洞宾类似的故事极多。不过,遇到假正经的市侩,他也会给他们一些教训。有位富商,十分仰慕吕洞宾,朝夕焚香礼拜祷告,很是虔诚,供品也洁净。一天吕洞宾变做—个贫穷的道人,拿件旧袍子,到富商当铺中质当,富商拿袍子—捏,发现袖中有金钗一枝,心卜暗暗欢喜,以为道人准定不知道有这值钱东西,便不声张,收进袍子,稍给了几个钱。道人走后,富商拿出金钗来,却见附着一张纸,题着几行字:“今日忆,明日忆,忆得我来不相识,钗子留得作香钱,从今与你不交易。”这钗子权当还你供我的香火钱,大家扯平,从此之后再不和你来往了。商人见条,知道—念之差,与神仙当面错过,后悔不迭。但已没有用了。[编辑本段]吕岩《谷神歌》  我有一腹空谷虚,言之道有又还无。言之无兮不可舍,  言之有兮不可居。谷兮谷兮太玄妙,神兮神兮真大道。  保之守之不死名,修之炼之仙人号。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本不远离,  身还不见。炼之功若成,自然凡骨变。  谷神不死玄牝门,  出入绵绵道若存。修炼还须夜半子,河车般载上昆仑。  龙又吟,虎又啸,风云际会黄婆叫。火中姹女正含娇,  回观水底婴儿俏。婴儿姹女见黄婆,儿女相逢两意和。  金殿玉堂门十二,金翁木母正来过。重门过后牢关锁,  点检斗牛先下火。进火消阴始一阳,千岁仙桃初结果。  曲江东岸金乌飞,西岸清光玉兔辉。乌兔走归峰顶上,  炉中姹女脱青衣。脱却青衣露素体,婴儿领入重帏里。  十月情浓产一男,说道长生永不死。劝君炼,劝君修,  谷神不死此中求。此中悟取玄微处,与君白日登瀛洲。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为什么道教的宫殿都要称为道观,这个观是什么意思 ?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道教的宫殿都要称为道观,这个观是什么意思 ?
咱们一般把佛教的宫殿称为“佛寺”,而道教的宫殿称为“道观”,这看起来好像挺顺理成章的,可今天小君想问问大家:“为啥道教的宫殿要称为道观,而不是道寺或者道宫呢?”傻眼了吧,咱们叫了千百年的“道观”二字其实是有很多说道的。那么,这个“观”字是啥意思,为什么要用在道教身上呢?“观”在最早的时候指的是宫阙两旁的望楼(如下图),它是一种楼阁式建筑。因为道教有 “仙人好楼居”之说,因此,在最早的时候,很多道士们都会修这种所谓的“观”来“观星望气”,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感悟天地万物之大道。在《释名》里对于“观”是这么解释的:“观者,于上观望也”。也就是说这种样子的建筑相当于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道观”是啥时候有的呢?关于最早的“道观”在哪里?说法非常多。比如有传说最早的道观名“草楼观”,是一个叫尹喜的人建的:2500年前,周朝有一个“门宫”叫尹喜,他自己建了个“草楼观”观测天象,突然有一天他看见远方扑腾腾的冒着紫气,便预言一定有圣人会路过他的草楼观。果不其然,没过多久,突然有一老者骑着青牛来到他这观前,于是尹“仙人”便请这位老者走上草楼观,还请老人给他留下了个“纪念品”,即一本老人即兴创作的书——《道德经》,相信大家看到这,已经知道这位老者是谁了吧,对,就是老子。不过这只是个传说,关于这“观”,其实最早来源于汉武帝,据《史记·封禅书》里记载:“汉武帝令在长安建蜚廉桂观、甘泉建益延寿观等”。而自汉武帝后,道教就一直用“观”来称呼自己修炼、做法事的场所,毕竟这也是皇帝亲赐过的名儿嘛!南北朝时,道教的观又被称为“馆”,北周武帝后来又改馆为观。唐以后,宫、观 并称。《大洞玉经》有华阳之宫、会方之宫、万华之 宫、玉映之宫等。《灵书经》有洞灵之观、九灵之观 等。——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不过最后小君还想补充一种关于“道观”的说法,有一部分学者认为,道观的得名和古人的书写顺序有关:古人的书写方式一般是由右自左,所以“道观”其实应为“观道”,道教嘛,其不论分多少宗多少派,最核心的就是一个“道”,这是本源,因此,用心观这个“道”的地方理应被称为“道观”。
馆藏&6895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发鼓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