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敬佛院 户户有佛拳观音拳 什么意思

“保利厦门2015秋拍” 妙谛梵音 佛教专题精选
佛兴西方,法流东国,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信仰。&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就是真实的写照。保利厦门2015年秋拍中国古董珍玩及中国书画分别推出&妙谛梵音&、&省过夜焚香&佛教专题,与各位藏家一起感悟佛法之精妙。
649 明晚期(16世纪)释迦牟尼佛
中原 铜镀金
来源:阎锡山旧藏
後由美籍华人收藏
著录:《金色如来:水月轩藏金铜佛像》,文物出版社出版,2013年,图16
82cm. High&
RMB: 4,800,000-6,800,000
本品流传有序,为阎锡山旧藏。阎锡山(日-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有&山西王&之称。
阎锡山自小与佛有缘,据传其母梦游家乡的灵鹫寺,并从寺中把他抱了出来,後来就生下了他。阎锡山相信自己乃是庙中的神灵转世,为拯救万民于水火而降临人间。因此缘由,阎锡山一生敬佛,虽为大将,但每次经过灵鹫寺都要到寺里去烧香拜佛。阎锡山据守山西期间,家中收藏有众多珍宝,其中不乏精美的佛像,拍品即为其中一例。
阎锡山为民国时代著名的抗日将领,今年恰逢抗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得见其旧藏亦是一件幸事。其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晚年在台湾还亲自撰写《与慈航法师论道书》一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释迦牟尼,为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此尊释迦牟尼佛整体造型端庄,法相庄严,工艺精细,品相完美,体量硕大,气势恢宏,是一尊十分难得的明代汉传佛像精品。如此大体量造像显然不是一般民间工匠所为,应当出自大型佛教寺庙的铸佛场所。
708 清乾隆无量寿佛
内地 汉藏风格
铜鎏金 单体浇铸
32cm. High&
RMB:2,200,000-2,800,000
无量寿佛(佛名阿弥陀佛,梵名amitayus),故阿弥陀佛亦称为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惟于密教为五佛中之西方尊,于胎藏界曰无量寿,于金刚界曰阿弥陀。本尊无量寿佛造像,体量高大,金水锃亮,奢华异常,十分难得。其造型规整,无丝毫纰漏,尤其面部刻划更是毕工毕细,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体现了乾隆宫廷造像高超技艺,实为乾隆时期宫廷造像典范之作。
648 清乾隆&铜鎏金文殊菩萨像连银錾八宝莲纹嘎乌
内地 汉藏风格(北京宫廷)
银,铜鎏金
佛高11.5cm. 龛高25.5cm
RMB: 600,000-800,000
&嘎乌&,是藏语音译,即奉置护身佛的盒子。嘎乌内供奉一乾隆铜鎏金文殊菩萨,右手持宝剑,左手结说法印,全跏趺坐于莲台上。头戴五叶花冠,面相端庄,神态慈祥柔和。帔帛及裙褶刻划生动写实,表现出很强的织物质感。宝冠、耳璫、璎珞、钏环及莲瓣雕刻精细,显示出高超的製作工艺。亦是典型的宫廷造像。
(佛龛背面)
52&弘一&楷书&受八關齋戒法&
镜框 水墨纸本
题识:歲次壽星,沙門善夢敬書,時居豐州靈應山中。
钤印:弘一、名字性空
鉴藏印:雲閒閣主鑒藏、所在焚香
出版:《弘師全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第一版,第九卷,P300.
45&60 cm.約2.4平尺
RMB:2,000,000 - 3,000,000
书法是弘一法师毕生的爱好,出家后以佛法论,把佛法运用到书法的创作中去,冲淡朴野,温婉清拔,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晚年之作,愈加谨严、明净、平易、安详。这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文静、老成之后的稚朴,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51&弘一&行書五言
鏡心 水墨紙本
題識:無上慧堅固,功德華莊嚴。大方廣佛華嚴經句,歲次鶉火春仲,晚晴老人。
鈐印:弘一、佛
出版:《弘一.書法墨跡》P42,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4年4月
RMB: 650,000 - 800,000
59 唐人寫妙法蓮華經
手卷 水墨紙本
題簽:唐人寫妙法蓮花經殘本。夢坡室藏
引首:唐人寫經 鈐印:息園所藏
甘肅敦煌縣有鳴沙山,其麓有雷音寺,寺旁石室舊名&莫高窟&,俗名&千佛洞&,四壁皆造像。光緒庚子(1900)有羽士掃除積沙於復壁,破處忽一洞,豁焉。中有石室,小不可居。藏鈔本秘籍及經卷多種,皆唐及五代之物,蓋西夏兵革時保存於此也。石室秘籍大半為英人史泰法、法人伯希和購歸海外,藏於彼國博物館院,所餘經卷,亦皆殘闕。唐人以寫經矜功德,不拘何經,亦不署姓氏。稽其年號,則會昌大中為多。予得此卷《寫妙法蓮華經六卷》,第四、第九至十三,其九卷經文稍殘,餘卷完善,聊堪珍秘。夢坡居士識。 鈐印:烏程周慶雲
釋文:鈐印:息園所藏、七佛龕
著錄:1.《歷代風華》文物出版社,2013年,P146、147 頁。
2.《中國古代書畫圖目》文物出版社,1997年
25.5&957 cm.約 22.0平尺
RMB: 1,800,000 - 2,200,000
(原盒题签、栗山跋文)
58 王震 南無觀世音像
立軸 設色紙本
題識: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癸酉仲春奉佛弟子王震敬寫。
鈐印:王震大利、一亭、一心頃禮
鑒藏印:榮增堪布、嘉穆彥呼圖克圖教導師榮增堪布印
100&46 cm.&約4.1平尺
RMB: 450,000 - 750,000
相关资讯Related
日,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在四季酒店举行。在“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一幅由乾隆宫廷画家绘制的成都将军法什尚阿巴图鲁云骑尉鄂辉像最终拍出了1748万的高价,而这幅精致画像的买家又是上海藏家刘益谦。
针对荷兰收藏家归还“章公六全祖师”肉身坐佛的三个条件,跨国追索律师团首席律师刘洋今天表示:律师团不准备发表任何意见,他们将按既定方案推进,诉讼即将启动。
12月7日,北京保利“中国古代书画夜场”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共推出47件古代书画精品,其中,文徵明《杂咏诗卷》以2800万元起拍,成交价达到8165万元,创个人拍卖新纪录。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拒绝任何形式的摄影、摄像,现在,他们邀请你把眼睛看到的一切,画下来。
北京保利2015秋拍“古籍文献 唐宋遺書 翰墨菁萃 西文經典”专场于北京四季酒店举槌,此前备受关注的9件国家一级文物全部成交,且均为神秘买家通过互联网出价竞得,总成交额达4502.25万元。
北京匡时2015秋季拍卖会以10亿元圆满收槌。“澄道——古代绘画”、“澄道——近现代绘画”、“畅怀——历代书法”三大夜场历经6个小时的鏖战最终斩获5.38亿元。
11月29日上午,杭州吴山书画院举行了“喜迎G20峰会——科学与艺术·院士与书画家作品展暨乙未岁末集”。
随后开槌的“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Speelman秘藏梵像聚珍”,总成交额达到1亿9064万元,其中,十四世纪释迦牟尼以估价待询形式上拍,最终成交价达到1.035亿元。
冯友兰(),河南省唐河县人,著名的哲学家。他不以书法著称,但传世的“三松堂”自题匾额及“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联等笔迹,苍茫奇古,颇有可观。
英国王储传统艺术学院:冀与中国加深合作恭迎观音菩萨成道日,观音为什么称之为观音?什么由来?
我的图书馆
恭迎观音菩萨成道日,观音为什么称之为观音?什么由来?
纪念观音菩萨成道日农历六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成道日。观音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大慈大悲的化身,他本人早已成佛,只是为了安乐成熟众生,倒驾慈航,随缘应世,以三十二应身随处救度受苦众生,而所求皆应。他具备十四种布施众生无所畏惧的无边神力,四种不可思议无作无为的胜妙德用,具足一切无碍神通,广修种种善巧方便,历来在民间广受礼敬供养。“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观音菩萨的信仰千百年来早已广泛流传。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佛教认为,此日念佛、诵经、持咒、放生犹为殊胜,具大功德。观世音菩萨的由来观音为什么称之为观音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传说观世音菩萨的由来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圣众体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萨。关于观音菩萨的身世,在佛经中多有记述。印度佛典所载的观音有好几种,身世各异。记载观音身世资料最多的首推《悲华经》,据此经所说,观音为远古删提岚国转轮圣王无诤念的太子,名叫不眴。长大后和父王一起随宝藏如来出家修行,后来,父王被授记为阿弥陀佛,不眴太子即被授记为“观世音”菩萨,国王第二子名尼摩,被授记为“大势至”菩萨。父子三人合称“西方三圣”。按此说,观音菩萨为阿弥陀佛的儿子。经中记太子曾在佛前发誓:“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诸众生等,若不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宝藏如来当众为不眴太子授记道:“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作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其次是《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按此经所说,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莲花所化生。经中记云:昔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彼国中无有女人。王名威德,于园中入三昧,左右二莲花化生童子,左名宝意,即是观世音;右名宝尚,即是大势至。三是《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音菩萨是远古时期一位名叫“千光王静住如来”的弟子。这位如来为观音菩萨宣讲“广大圆满无碍”的《大悲心陀罗尼》,并以金色手摩他的头顶,说道:“汝当持此心咒,普为当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菩萨发愿之后,就具足千手千眼,同时,十方所有的佛都放光普照其身,从此便成为了观世音菩萨。此经中又说,观音菩萨很早以前就已成佛,名叫“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四是《十一面神咒经》,说观世音菩萨过去世中曾“作大仙人”,“作大居士”。经中说:“我时作大仙人,从佛受得此咒,见十方佛,应时证得无生法忍。”“又,过去殑伽沙劫,有佛名美音香,我身作大居士,于佛受得此咒,便于生死超四万劫。诵持此咒,复得诸佛大悲智藏、一切菩萨解脱法门。”五是《不空羂索咒心经》,说观音菩萨为过去“胜观”世界“世主王如来”的弟子,经云:“往昔九十一劫,有世界名胜观,佛号世主王如来。我从佛受此咒心,教化无量百千子,令趣菩提,以是功德,获十亿三摩地,不空妙智为上首。”六是《楞严经》,说观音菩萨原为过去世中一个名叫“观世音”如来的弟子。经云:“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七是《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此经疑为后世伪作,但其中所载观音身世的一个故事也广为流行。依据此经故事,观世音和大势至是“早离””和“远离”二兄弟,这两兄弟亲母早逝,后受继母所害,被骗到一个孤岛,兄弟双双饿死,早离由自己饱受生活折磨,历经磨难,而发愿救助一切受苦众生,最后成为观世音菩萨。从以上大量佛经典籍所载,可知在佛教各菩萨中,观世音菩萨是一位十分重要的菩萨,有史可稽,并非无据,不可稽考。以上记载观音身世的几部佛经所说的观世音菩萨都是男菩萨,是大乘佛教菩萨中的男菩萨。佛经所说观世音的特点都比较明确,虽然姓名不同,但都一致,如《悲华经》所说,这位菩萨发誓要做的就是免除众生苦恼,救护“无依无舍”的“忧愁孤穷”,所以,大乘佛教中的观音菩萨主要就是一位救苦救难的“度一切苦厄”的慈悲菩萨,这和后世的观音菩萨是一致的,和中国的观音菩萨是一致的。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大约是魏晋时期,观音菩萨是随着魏晋时期净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净土宗的信仰是称名念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中国民众接受印度的佛菩萨却又并非全部照搬,而是意造为中国菩萨。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印度的观音形象逐渐发生重大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观音入主中国初期,观音还是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中国早期观音造像,例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的木雕,观音都是以男子汉形象出现,鼻下唇上尊绘胡须。后来,特别是唐宋以后,观音完全变为女菩萨,而且是非常秀美妩媚的女菩萨。随着观音菩萨来到我国,也就生化了观音菩萨源于中国的身世。这就是广泛流传的观音为妙善公主说。印度的男观音变成了西域兴林国妙庄王的三公主。这种女观音身世说,最早见于宋代朱弁《曲洧旧闻》。其后,宋末元初的管道升著《观世音菩萨传略》成为完整的传记。以此为蓝本,还陆续出现了《香山宝卷》、《南海观音全传》、《观音得道》等一大批观音故事书。这些观音故事的广泛流传,深入人心,致使中国化的女观音菩萨,完全取代了印度佛典中的“正宗”的男观音菩萨。一个观音菩萨在印度、在中国有着以上互不相同的多种身世,特别是最后由男观音变成了女观音。然而,对这样多种殊异的说法应如何看待呢。以佛之理不难理解,佛和菩萨皆无生无死,亦无性别,可根据不同需要变现各种化身。《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就具体说,观世音菩萨能显现各种化身去说法救度众生。如有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去救度;如有众生应以罗汉身得度,他就现罗汉身去说法。观音菩萨还能随时以国王身、宰官身、男身、女身、居士、长者、比丘、比丘尼等等种种不同身去说法救度。观音菩萨既然可以随意变化,那么,她以不同身世出现,由男菩萨变为女菩萨都是可以的、正常的。观音为什么称之为观音观音,全称“观世音”,是梵文Avalokites' Vara的意译,又译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观音声”等,别称救世菩萨、莲花手菩萨、圆通大士等。“观世音”意思就是,世间一切遇难众生只要一心称念该菩萨名号,菩萨就会及时观其音声而前来相救。《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众生遇到种种灾难苦恼,只要发声呼救,观世音菩萨就寻声解救。声音不用听而是去“观”,此属于佛家所说的“六根互用”。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及其功能。“根”为“能生”之义,如眼根能识色,耳根能听音,鼻根能嗅香,舌根能尝味,身根有所触等。一般凡人,各根各司其职。但佛家神通妙用,六根却可以互用,即六根中任何一根都能替代其他诸根的作用。释迦牟尼佛在六根互用上就达到了极高极圆满的境界。《涅槃经》称:“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知法,一根现尔,余根亦然。”观音菩萨也同样具有这种神通,即以目观尘世苦难众生的呼救声,而前往解救。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拯救一切苦难众生,故全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因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大悲”,沿用至今。“观音”又名“观自在”,见唐玄奘所译《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自在”的含义,一是表示具有大智慧,能够完全“自在”地洞察世界,达到事理无碍的境界;二是表示大慈悲,观音菩萨能够应机赴感、寻声救苦,从心所欲,无所不能,了无障碍。在民间,将菩萨和众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以“观音”菩萨最为流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传说已成正果的佛和菩萨本无生无死,亦无性别,可根据不同需要变现各种化身。《悲华经》所云,观音菩萨出世以来便发誓要免除众生苦恼,救护“无依无舍”的“忧愁孤穷”。故观世音菩萨则可显现各种化身去说法救度众生。如有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去救度;如有众生应以罗汉身得度,他就现罗汉身去说法,如下传说亦可佐证之。一、送子观音从前,在福建与江西的界山上有座小道观,道观里住着一个道士。这个道士炼了一粒不死丹,吃了以后可以长生不老。但是还缺一百颗小儿心做药引。于是,他盗来了一百个男孩,统统关在暗房里,准备剖膛取心做药引。时夜,观音菩萨在泉州造好洛阳桥回普陀山,路过那座道观,忽然听见众多小儿的哭喊声,不觉心头一沉,展慧眼一看,见道观里烛光惨淡,踊桌上放着一粒丹丸,一个道士正磨刀霍霍,百来个小儿哭成一团。观音心里顿悟,于是将丹丸弹出屋外,道士慌忙去捡,不料,不死丹一触即滚,突然一阵清风,将不死丹吹得无影无踪。道士悔悔恼恼,回到暗室一看,一百个小孩也不见了。当时,这里的州官已年过四十,膝下尚无子女,老百姓皆骂他“贪赃枉法,断子绝孙”,无疑是个贪官。观音正想治治他,便悄悄地将一百个小儿安放在州府衙门。一日,,忽见衙役匆匆来报,说大堂上有一百个小儿,不知从何处来的。夫妻俩一看,果然有一百个小儿挨个儿恬然入睡。于是二个想出一条诡计:张榜告示,凡有扶儿者,可到衙门来认领,每个小儿交十两雪花银。次日清晨,衙役匆匆来报说:“老爷,布告给人改了!”州官问道:“谁改的?怎么改的?”衙役回答说:“改成这么四句:‘救来百个小儿,养在州府衙门,传言失儿父母,赶快前去认领。’却不知是谁改和。”州官发火道:“蠢货,你不会将布告揭回来的呀!”衙役嗫嚅道:“揭了,就是揭不下来!”这时,又有一个衙役来报:“老爷不好了,有个青年女子,领着许许多多男女,将一百个小儿全都认领走了!”州官猛地跳下床来,跺脚喝道:“快将她抓起来!”衙役哭丧着脸说:“那女子说了,老爷若要抓她,可上南海普陀!”州官夫妇一听,大吃一惊,心里想道:这个青年女子,莫非是观音菩萨变的?夫妻俩越想越怕,一个躺着,一个立着,身子像筛糠一样抖了起来,一直抖个不停,直到死去。观音送子的消息不胫而走,于是,不但失儿者重新得子,就连不能生儿育的夫妇也顶礼膜拜、作揖叩首向观音菩萨“求子”了。二、鱼篮观音有一天,观音菩萨晨起,薄衣赤足在林中削竹,忽大圣至,见菩萨此状,大惑不解,刚欲问其故,菩萨头也没回便曰:“悟空,你来了。”大圣刚要秉事,菩萨曰:“慢着,且在外面等候。”悟空走出林外,侍从善财、龙女、诸路山神都来探问悟空进山缘由。原来孙悟空和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路过通天河,唐僧被那里的妖怪捉去关在石匣之中,性命难保。悟空不知妖怪底细,难以降伏,特来求菩萨指教。正说着,观音手里提着一样东西,快步走出林来。大家仔细一瞧,啊,原来菩萨忙了半天就为手里这只竹篮!“悟空还说什么,快快随我去救唐僧要紧!”悟空赶紧告别众神,随光臂赤脚的观音驾云腾空而去。不一刻,来到通天河上,八戒、沙僧上前叩见菩萨。但见观音站在高处,解下一根束腰的丝绦,丝绦的一头牵在手中,另一头拴住篮子,“卟嗵”一声,将篮子丢进河里。然后,踏着去头,拉着丝绦,将沉入河中的篮子慢慢往上游方向牵引,一边口中念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这样念了七遍之后,猛地提起篮子,只见一条金光铮亮、摇尾鼓鳃的大鱼在竹篮里挣扎。八戒问道:“菩萨,妖怪呢?”观音指指篮子里的金鱼说:“这不就是么,它是我养在莲花池里的一条金鱼,因它每日浮头听经,得了道行,将一枝未开的莲花运练成一柄九瓣铜锤,成了它的武器,乘大海涨大潮之机,逃出莲池来到通天河兴妖作怪。我本不知此事,今朝起来在池边扶栏看花,不见金鱼前来参拜,掐指一算才知闯了祸,故而不及梳洗,就去削篾打篮,等着你一起来降妖。”菩萨接着说:“妖怪已除,赶紧去搭救石匣中的师父。说罢一道霞光离去。这时,通天河周围的百姓都赶来瞻仰观音的丰采,其中有会画画的,把观音当时的形象画了下来。这画像留传后世,被人们叫作鱼篮观音。三、赤脚观音普陀山原是个蛇岛,观音大士斗败蛇王、赶走蛇子蛇孙后,找到了一个山洞,要在这里落脚居住。土地菩萨闻讯赶来帮忙,凿石担土;百鸟飞来协助,叼走蜈蚣百脚。山洞整修好了,真是个清静所在!后人称它为观音洞。观音为了整修这个山洞,忙得浑身泥灰,她趁着夜色,到百步沙外的海水里去洗个澡。洗着洗着,不觉兴致大发,仰游起来。这一游非同小可!惊得四大金刚关了南天门,东海龙王封了水晶宫,满天星斗闭上了眼睛,月亮姑娘躲进厚云层。观音也猛然觉得不妥,此事若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又要到西天佛祖那里去告状。于是急忙跳上百步沙,抓起一把沙子向洛迦山撒去,顿时山头变了形状。后来,玉皇大帝果然派遣太白金星来查问此事,观音指着洛迦山笑道:“弄错了吧?”太白金星举目一看,洛迦山酷像一尊:“卧水观音”,说了声“惭愧”,匆匆复命去了。且说观音回到山洞,觉得身上不适,便想找个僻静的地方,用淡水冲洗一下。她走出山洞,来到磐陀石,看见附近有只大石盆,满盆清水飘出阵阵香气。这只石盆,本是瑶池白玉盆,因为被织女星产子用过,王母娘娘嫌其不干净,才将它丢出天庭,跌落在此。盆里的清水,是潜伏在山背上的青蛇精偷偷准备的。原来这条青蛇修炼千年,已成人形,为了讨好观音大士,超度自己升天成龙,故吐出精华,化作一盆清水。观音急于冲洗,顾不得细看,便解衣宽带,脱鞋褪袜,坐进石盆洗了起来。稍顷,只见黄大洋海水发黄,千万个浪头向普陀山汹涌而来,观音一看,知道是东海鳌鱼作怪,便轻轻一挥玉臂,挂起漫天烟云水气,将鳌鱼拦在莲花洋外。动了邪念的鳌鱼不肯罢休,张开大口,喷吐万丈水箭,射向支帘。观音震怒,伸脚在石盆口沿一踢,飞出一块石片,不偏不倚打在鳌鱼嘴唇上。鳌鱼大叫一声,负痛狂逃。一旁躺藏的青蛇忍俊不住笑出声来。观音暗一惊循声看去,才晓得附近还潜伏着青蛇精。观音大怒,顺手拿起一只鞋子掷了过去,把青蛇的左眼打瞎了。青蛇掩面忍痛,也不逃走,只是伤心地抽泣着。观音问道:“孽障,为何还不离去?”青蛇哽咽着将原委说了一遍。观音这才知道错怪了他,动了慈悲之心,拾起另一只鞋子,抛向莲花洋,变成一只西方船,超青蛇上天去了。观音洗好澡,穿上衣服,才发现两只鞋子都没有了,便坐在磐陀石上发愁。继而一想:“普陀山既是佛国净地,赤脚而行无可非议!”想罢,“唰”的一声跳下磐陀石,赤脚走回观音洞。从此以后,“赤脚观音”就叫开了,塑出来的观凌晨佛像也总是赤着脚的。四、不肯去观音相传唐咸通年间,有为名叫慧锷的日本和尚来到中国,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朝拜了许多古刹,和五台山的方丈成了莫逆之交。有一天,慧锷在大殿后院,见到有尊檀香木雕成的观音佛像。那佛像神态安详,鬓发眉毛均极细腻,栩栩如生。慧锷站在观音佛像前,看了又看,赞了又赞,连方丈来叫他吃饭都没听见。方丈见状,便问道:“法师认为这尊观音佛像雕得如何?”慧锷连连称赞道:“好,好!我这么大岁数了,还是第一次见道哩!这佛像刻功细巧,把观音大士的神态都雕了出来。真是一尊活的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啊!”方丈见他喜爱,便笑眯眯地说道:“如若法师欢喜,就送你供奉吧!”慧锷听了,慌忙合十顶礼。他接过观音佛像,喜不自胜,打算回日本去建寺供养,让日本众生都来朝拜。离开五台山,又游九华山,最后从五台山下来,从灵江口扬帆回国。这天,慧锷遂尊请檀香木雕成的观音佛像过洋赴日本。可船到普陀山洋面,突然刮起了大风,刮得船东倒西歪,直打转转。慧锷没法,只好把船驶进普陀山的一个山岙里,抛锚落帆,等大风平息后再走。次日,惠锷扬帆启航,可是船刚驶出山岙,洋面上突然升起了一团灰白色的烟雾,不断阻碍船行。惠锷只好再次回到了普陀山的洋面上,把船驶进山岙里,抛锚落帆,等烟雾消散了再走。三日,晴空万里,光芒四射,霞光万道,惠锷走进船舱,抬头一看,但见彩云中间,有幢巍峨绚丽的彩色牌楼,仙女往还,珠光宝色,耀人眼目。惠锷遂起船东进,可没驶多远,帆船突然停滞不前。他低头一看,只见海上飘来一朵朵铁莲花,帆船被团团围在中间。惠锷大惊,乃跪于观音佛像面前祈告说:“如若日本众生无缘见佛,我定遵照大士所指方向,另建寺院,供养我佛。”话音未落,忽听得“轰隆”一声,从海底钻出一头铁牛。铁牛边往前游,边吞嚼铁莲。须臾间洋面上就出现了一条航道,正好能够通过一条帆船。帆船随铁牛后面,沿此航道前进。不久,又听“轰隆”一声响,铁牛沉入海底,铁莲也不见踪影。帆船又回到了普陀山的一个山岙里。惠锷心想,既然观音菩萨不愿去日本,就在这里造座寺院,让观音菩萨定居在普陀山吧!没多久庵堂造好,佛像供就,惠锷等人朝暮参拜。从此,这尊檀香木雕成的观音佛像就留在普陀山上。那座小庵堂,就尊为不肯去观音院。五、千手观音古时候,有个妙庄国,国王叫妙庄王。他有三个女儿,大公主爱打扮,天天浓妆艳抹,穿红戴绿;二公主一天到晚轻歌曼舞,吃喝玩乐;三公主却穿布衣,吃素食,在房里读诗文。妙庄王年老了,他想,这王位传给谁呢?大公主、二公主整天花天酒地,不知进取,三公主贤淑方正,人又生的聪明,比较合适。故妙庄王拿定主义,要给三公主招个上门女婿,尽早成家立业。一天,妙庄王对三公主道:“儿呀,宰相的大公子才学过人,可配我儿,我想叫老太师去做媒,如何?”三公主听了眼中含泪,只是摇头。过了数日,妙庄王又说:“儿呀,当今的新科状元才学出众,这桩婚事你愿意吗?”三公主听了又摇摇头。不几天,妙庄王又来了:“儿呀,这回你一定满意了,为父给你找的这个驸马郎是当朝首富,他家有一座金山,一座银山----”不待妙庄王说完,三公主把头摇得波浪鼓似的:“父王,女儿不愿。女儿甘愿侍奉父王一世,终生不嫁”。妙庄王听三公主说终身不嫁,立即气得脸发青,跳起来喝道:“大胆畜生,你敢违抗父王的旨意!老实告诉你,今日这桩婚事,不管你愿还是不愿,一定得办!今日定亲,明日行聘,后天就成婚!”第二天一早,新驸马家吹吹打打来送聘礼,黄金白银、珍珠玛瑙源源不断地用车子运进宫来。妙庄王看了乐得什么似的,忙吩咐身边宫娥,请出三公主来看看,跟这样富贵人家结亲,有多体面,多荣耀!宫娥奉命去了,不一会儿就慌慌张张地跑来:“启禀陛下,不好了!三公主失踪了!”妙庄王闻报也慌了神,顿足道:“来人呀,快给我去找三公主!”刹时间,王宫里乱了营,宫女、太监奔来窜去到处搜寻。妙庄王又派人外出各处寻找,历经半年,才在舟山桃花岛的白雀寺里找到了。三公主已出家当了尼姑,法名妙善。妙庄王派大臣去劝说三公主,要她回心转意,还俗回宫。谁知三公主心坚如铁,毫不动摇。妙庄王劝说不成,便用重金买通白雀寺的当家师姑,要师姑虐待三公主,逼她还俗。那师姑得了银子,黑了良心,千方百计折磨三公主。每日天不亮就叫她起床干活,直到夜里三星出齐,方准她回房做功课,稍有怠慢就鞭抽棍打,不给饭吃。可怜三公主自幼生长在王宫内,哪吃过这般苦,只见身体一天天消瘦下来,面容一天天憔悴。但她还是咬紧牙关坚持,在苦难中煎熬过日子。这一年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桃花岛上遍地白雪覆盖,无法打到柴草。可是三公主知道,不背柴草回去,师姑肯定不会放过她,她冒着寒风在雪地上爬呀爬,寻找柴草。渐渐地,手脚冻麻木了,没有一丝力气,一头栽倒在山沟里...。.朦胧间,她的耳边响起“哗哗”的水声,山下有人撑着船过来了。不一会,船靠了岸,一个白须白发的老翁走上山来。那老翁走到三公主身边,掏出一颗明晃晃的珠子,放在她唇间。“咕噜”一声,珠子吞进嘴了顺着喉咙滑下肚去。说也奇怪,珠子一落肚,三公主顿时神清气爽,浑身舒畅。三公主一骨碌爬了起来,在老翁的指点下,登上小船,顺着潮流来到桃花岛东边的一个山头。三公主就在那座荒山上结茅为蓬,与鸟兽做伴,念经修行。这样过了几年,三公主的行踪终于又被妙庄王得知。这一次他御驾亲征,带领人马开赴东海大洋,将三公主安身的小岛团团围住。妙庄王带着人登岸搜山。谁知山上蛇虫百脚一齐出洞,见人就咬。搜山的人连滚带爬逃了回来。妙庄王气得七窍生烟,命人用硫磺、硝石点火烧山。火仗风势,山上成了一片火海。猛见火海里升起一团红光,三公主身穿白袍,脚踏莲台,隐现在红光里,徐徐飘向岛对面的一个礁洞。妙庄王枉费心计,只好收兵回宫。妙庄王回宫没几日,忽然奇痒难熬,浑身长出一颗颗无头脓疮。防遍名医,用尽良药,全然无效。妙庄王躺在床上等着死神降临。忽然,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叫唤:“妙庄王,要想活命,快去南海普陀求你女儿!”妙庄王听清了,赶快命人准备车船去求三公主。妙庄王来到礁洞前哀声呼叫:“女儿呀,快来救救父王吧!女儿呀,快来救救父王吧!”突然,洞里透出一道亮光,只见三公主端坐莲台,向妙庄王合十稽首道:“父王不必心焦,只须将女儿手臂拿去作药引,父病即可痊愈。”说着,“咔嚓”一声,折断手臂,抛在妙庄王面前。妙庄王接过女儿手臂,又愧又悔又担心,只怕女儿失去手臂落下残疾。正犹豫间,忽见洞中金光耀眼,三公主两胁之下突然长出无数条手臂。妙庄王看得呆了,欣喜道:“我女修成正果,得道成佛了!”原来此时,三公主已位登三宝,成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她修行得道的荒山就是洛迦山,后来现身的礁洞就是普陀山梵音洞。因她断臂后抽出手臂无数,故又称作千手观音。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敬之印观音造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