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国的十大元帅是谁谁知道啊?hi

有谁知道中国 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具体点的情况呢?_百度知道
有谁知道中国 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具体点的情况呢?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共和国的骄傲〓十大元帅十大将〓 授衔简介: 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在中南海怀仁堂,毛主席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 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 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 1、元帅——朱德()四川仪陇县人 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 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 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共产党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 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毛主席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建国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委员长,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 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给彭德怀那样定性,被有人说成年老糊涂。“文革”初定林彪为接班人时,他不表赞成,1975年又率先揭发江青,可见心底如明镜。 1976年7月,朱德以90岁高龄去世。毛主席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2、元帅——彭德怀()湖南省湘潭县人 彭德怀,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 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 尽管他军事业绩上有胜有败,但从平江暴动到朝鲜停战, 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战斗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 他的军事造诣并不出色, 但二十多年身经百战的资历足以使他傲视群雄, 位列元帅第二理所当然。 3、元帅——林彪()湖北黄岗县人 林彪,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 但他在十人中的资历倒数第二,位列第三是 由于当时他是十人中除朱德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 林彪原名林育蓉。湖北省黄冈县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五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连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营长、团长,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参加了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于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 一九七三年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一九八一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4、元帅——刘伯承()四川开县人 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 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 白崇禧称他是“共军第一号悍将”, 而毛主席对他则别有看法。 授衔时刘伯承在党内军内已无实权, 位列第四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资历,二是他在军中人望甚高, 三是毛主席不会将他对刘的看法公开化。 5、元帅——贺龙()湖南桑植县人 贺龙,借助南昌暴动总指挥 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 他未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 军事造诣和战绩没有任何出色之处。 他创建红二军团时有很强的封建宗族色彩, 在十年间洪湖苏区仅能自保,谈不上发展。 后人往往将此归罪于夏曦洪湖肃反, 其实鄂豫皖苏区的肃反比洪湖苏区更为严重。 抗战时一二零师是八路军的三个师中力量最弱、战绩最小的, 长期担任预备队的角色。 贺龙解放战争时仅任晋绥军区司令这一兵团级的职务, 建国后任体委主任。 但如仅就表象认为贺龙一无是处也不客观, 授衔时他在军委中位置仅次于彭德怀和林彪, 庐山会议后他更担任了军委第二副主席, 成为毛主席牵制林彪的首要人物, 六五年取消军衔制就出自他的手笔。 6、元帅——陈毅()四川乐至县人 陈毅,一身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 第三野战军三个派系。 他是半路出家从军的文人,军事造诣有限。 抗战以来他指挥的较大战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要依赖粟裕。 但他在军中的资历和地位, 以及他与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历史渊源, 而使得这三个派系的代表人物只能是他,不可能是粟裕。 7、元帅——罗荣桓()湖南衡山县人 罗荣桓,众所周知他是政工元帅, 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 意味着中国军队所特有的中国特色。 在十大元帅中他的资历最浅,二七年入党, 从未担任过战略方面的最高职。 同时他又是十人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8、元帅——徐向前()山西五台县人 徐向前,同贺龙类似, 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分成为元帅。 他的资历仅高于林彪和罗荣桓, 在黄埔一期毕业生中原是不被看好的人物。 他的军事业绩最显著之处是曾指挥过一度是红军中 最强的红四方面军。 但自从指挥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全军覆没后, 再不曾有过值得一提的战绩。 解放战争时他仅任兵团司令, 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攻克了太原。 由于红四方面军这一派系人数众多, 必须在元帅中有代表人物, 曾为总指挥的徐向前就是最佳人选了。 9、元帅——聂荣臻()四川江津县人 聂荣臻,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尽管他曾在黄埔军校任职, 但实际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 他指挥华北野战军同傅作义对峙三年, 没有出色的战绩。 他一生的军事业绩中,凡辉煌之处往往与林彪有关: 红军时期他是红一军团政委; 抗战开始时他担任一一五师副师长; 平津战役又是东野与华野联合作战, 以至于北京军事博物馆的一位创作员曾经说过: “要想写好《聂传》,先得搞好《林传》。” 10、元帅——叶剑英()广东梅县人 叶剑英,没有派系背景,没有实际战绩。 由于在十人中名列最后,容易诱发人们揣测。 实际上,因上述几个因素的制约, 除他之外找不出别人能平衡这个位置了。 确定叶剑英为元帅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 从北伐直到建国,他一直充当着 “中共军方在政坛上的代表”这一角色, 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而在资历方面,他的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和刘伯承。 自云南讲武堂毕业后, 他在粤军中长期担任高级幕僚的职务, 当他协助老蒋率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时, 林彪还没进黄埔的大门呢; 长征中他一度接替刘伯承任红军总参谋长; 解放战争三年,他又任总参谋长直至建国。 在重大历史事件中,他两度扮演了微妙的角色。 二七年七月他向贺龙、叶挺通报朱培德的动态 而直接引发了南昌暴动; 三五年过草地时他的作为又导致了红军的公开分裂。 且不说他在以后的岁月中, 对粉碎“四人帮”和华、邓之争所起的微妙作用了。 至于他本人军事造诣与指挥能力如何,历史没给他机会证明 十大大将 1、大将——粟裕()湖南省会同县人 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 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 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 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 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 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 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 粟裕只能委屈了。 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 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 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 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 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 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世友、谭震林、刘少卿 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 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 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华野司令。 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 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2、大将——徐海东()湖北省黄陂县人 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 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 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 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 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 斯诺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 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 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 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 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 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 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 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 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3、大将——黄克诚() 湖南省永兴县人 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 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 这一点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4、大将——陈赓()湖南省湘乡县人 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 二野参谋长李达是三一年宁都起义才参加红军的, 尽管军事造诣很高,但资历不足以为二野的代表人物。 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 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 贺衷寒去了台湾,陈赓是硕果仅存了。 5、大将——谭政()湖南省湘乡县人 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 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 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 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 6、大将——萧劲光()湖南省长沙人 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 在资历方面,只提一点就够了。 当年江西苏区党内斗争中有一顶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 叫做“萧劲光式的右倾机会主义”。 7、大将——张云逸()广东省文昌县人 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 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 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 在邓小平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 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抗战和解放战争时 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于粟裕。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支队司令; 陈毅任军长,他任副军长; 华野成立,他又先后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 这些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 8、大将——罗瑞卿()四川省南充县人 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 资历也不出众,是有争议的人物。 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 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 毛主席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 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 和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 9、大将——王树声()湖北省麻城县人 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 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 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 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 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 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10、大将——许光达()湖南省长沙市人 许光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 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 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 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 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 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 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 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 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张国焘的路线, 又与此时主持军委的彭德怀水火不容,加上他 当时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 故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 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于, 中国当时在借助苏联建立自己的装甲兵, 为了对等谈判,中国的装甲兵司令应与苏军的军衔相同。 作为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将军衔, 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成了特例。 综合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的每个人的情况来看, 授衔时多种因素都在起着作用,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 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 而是党内军内多年来战争历程和人事变迁的综合平衡。 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尽可以对他们每个人品头论足, 但如果从授衔时的历史环境出发, 相信这二十个人堪称是“最佳组合”了。
十大元帅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十大元帅贺龙将军_百度知道
十大元帅贺龙将军
十大元帅中贺龙是那里人?在哪里病逝的?
提问者采纳
贺龙(),湖南桑植人,日,在北京301医院(解放军总医院)被迫害致死。日凌晨4时,贺龙和薛明被送到北京西山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除了贺龙、薛明以及看守他们的警卫战士以外,什么人也看不到。这年夏天,天热少雨。一连45天每天只给贺龙、薛明一小壶饮用水。水不够用,他们只好在下雨天,把水盆、脸盆甚至水杯都拿到门前去接雨水。一次雨下得大些,贺龙、薛明抬着盛满雨水的盆子往回走,脚下一滑,贺龙摔倒了,扭伤了腰。剧烈的疼痛使他靠在椅子上18天不能活动,连大便也解不出。薛明急中生智,用备用氧气袋上的橡皮管给贺龙灌肠,什么办法都用了,总算使贺龙的便秘有了缓解。 从天气转凉那一天起,贺龙就盼望周恩来派人来接他。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也不见有人来。贺龙感到了形势的严峻。贺龙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坏。疲乏、心慌、头昏、脉搏极不规律,睡眠不好……这对他本来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身体屡屡发出危险信号。薛明只好给中央办公厅写信,请求治疗。 贺龙病倒了,患的是脑缺血失语症。被送到医院后,接诊医生遵照林彪、江青的“医疗为专案服务”的方针,诬蔑贺龙得的是“诈病”,并且在病历上写上“要知道,右派是从反面教育我们的人”,“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等毛主席语录。贺龙在医院住了几天,遭到了种种刁难,病未治愈,就让出院了。 日贺龙医生又不给治,薛明只好自己嘴里含了肥皂水,用氧气袋上的橡皮管作导管,给贺龙灌肠。结果薛明的嘴也被肥皂水烧坏了。贺龙被立案审查特别是公开点名批判以后,林彪、江青一伙用更加卑鄙的手段加紧对贺龙的迫害和摧残。首先调换驻地,加强监视。贺龙和薛明原来住在山上,看管人员借口住房暖气破裂,无法修理,要他们搬家。贺龙坚决不同意,对薛明说:“这个房子是总理安排我们住的,我住着放心,如果换一个地方,那就要出鬼了。”他几经交涉都不行。有一天夜里,他们已经睡下,看管人员突然要他们搬到山下去住。在这里,贺龙和薛明无论是在室外散步,或去厕所,一举一动,都在看管人员的视线之内。贺龙顿时明白了,这次让他们搬家,为的是好监视他们的活动。同时,对贺龙在生活上摧残,医疗上进行限制和拖延。贺龙患糖尿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这种病虽然不能彻底根除,但并非绝症,只要注意饮食营养,药物控制,精神愉快,病情可以逐步好转或得到控制。林彪、江青一伙则针对他患病的特点,用杀人不见血的卑劣手段,在贺龙的生活与医疗上捣鬼。在生活上,贺龙的伙食本来就很差,搬到山下后就更差了。两个圆形的小饭盒,一个盛浅浅的一点饭,一个盛菜,通常是见不到一点油花的清水煮白菜、糠萝卜,或者是像甘蔗皮一样咬不动的老豆角。饭菜不仅数量少,质量尤其差,营养缺乏,使贺龙的糖尿病失去了控制,饥饿难忍。为此,薛明千方百计地到厨房拿了些白菜和盐,放在盆里做腌泡菜,后来,白菜拿不到了,就在园子里找野菜给他充饥,但终究无法解决贺龙的营养不足问题,眼看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虚弱,脚气感染越来越严重,步履艰难,连上厕所也走不动了。贺龙早看清林彪一伙的险恶居心,愤怒地说:“他们硬是想把我拖死,杀人不见血……”由于贺龙身体太虚弱了,感到疲乏、心慌、头昏、失眠、心律失常……1968年3月下旬终于病倒了,患了脑缺血失语症,被送进了北京卫戍区某医院。遵照林彪、江青一伙关于“医疗为专案服务”的方针,接诊医生不仅把贺龙当做敌人,而且完全违背了“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这一医务人员应遵循的基本准则,非但不给贺龙认真看病,反而诬蔑说:“此人狡猾,不能排除‘诈病’可能。”并在病历上写道:“要知道,右派是从反面教育我们的人”,“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他在医嘱这一栏内写了“请经治医生主宰”几个字。在一次化验时,贺龙不慎将小便倒在瓶子外边,被一个护士骂得狗血喷头。由于医护人员的敌视,以及种种刁难,贺龙一肚子的气,病还没有好,就出院了。在西山,贺龙的医疗原由北京卫戍区警卫一师某营营部的一位姓沈的医生负责。他对贺龙生活上比较关心,有时悄悄地给买点常备药品和日常生活用的东西,在医疗上也比较认真和用心。但后来被调走了,换了一个新的“医生”。1968年底,黄永胜专门把“贺龙专案组”的3个副组长找去,对他们说:中央决定,对一些重要审查对象的吃药问题要加以控制,不能叫他们自己保存药物随便吃。因为有的已出了问题。随后他问道:“听说贺龙那里还有不少药?”“有一些常备的药。”有一位副组长答道。“你们要管理控制一下,不然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中央决定给他派一名医生或护士,专门管他吃药问题,把他的药收管起来。你们回去写个报告送来我们批。” 黄永胜向他们布置。这3个副组长奉命写了个报告,黄永胜批给北京军区。北京军区立即从天津某医院调了个姓王“医生”来,这是经过6次“政审”,精心挑选来的。其实他是神经科的一个男护士,根本不懂得贺龙所患的糖尿病和高血压。很显然,他的任务不是要照顾护理贺龙,而是按照黄永胜的旨意,要把贺龙原来的一些常备药“收管起来”,要从医疗上加紧对贺龙的控制与迫害。在王护士到北京报到的当天,专案组姓芦的副组长就找他谈话,向他强调说:要站稳立场,提高警惕,划清界线,收缴并控制贺龙的药品。果然,这位“政治上可靠”,忠于林副统帅的“医生”一来,立即以“组织决定,检查你们自己存放的药物是否变质”为名,把贺龙从家中带去的治疗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和神经衰弱等药品37种共三千多片(粒)全部收走,一粒不剩,甚至把检查糖尿病的试剂也都拿走。随后,他减少、调换和中断使用一些重要药品,使贺龙连每天3片必需的最普通的降糖药也无法保证,每次服药都要在他监视下服用。而且在贺龙逝世前的半年多时间里,竟连一次血糖也未给检查。日,“贺龙专案组”竟然向“医生”下达了这样的指示:“尽量用现有的药物,维持现在的水平就行,也不要像对待好人那样”对待贺龙。这时,贺龙已被摧残得形容消瘦,身体虚弱得不成样子。“专案组”的这个指示,非常明确:不能把贺龙当好人,所以也不能对他用好药。无情的事实果真被贺龙猜到了:林彪、江青一伙心狠手辣,毒如蛇蝎。他们就是要用杀人不见血的手段,硬是把贺龙拖死。有一天,这“医生”送来的药胶囊已经破裂,胶囊的外壳还留有手指印,显然已做了手脚。因此,薛明对贺龙说:“这药不能吃,弄成这种样子,谁知道里面装的什么东西!”便退了回去。“要小心,他们是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的。”贺龙赞成薛明的机警。由于这位王“医生”忠实地执行林彪一伙和专案组的旨意,贺龙的医疗条件越来越差,加之精神上的折磨,生活上的摧残,他的糖尿病迅速恶化,1969年5月上旬,连续摔倒了7次。薛明敏锐地觉察到,这很可能是糖尿病恶化的征兆,多次提出检查贺龙的血糖和尿糖。而那位“医生”遵照林彪一伙关于“不能像对待好人那样”对待贺龙的旨意,始终没有同意。6月8日晨,贺龙刚听完新闻联播,就连续呕吐了3次,呼吸急促,浑身无力。薛明以前曾听保健医生讲过糖尿病人的保健知识,因此,她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糖尿病酸中毒的反映,心急如焚,马上向监护人员反映,要求医生进行救治。但那位“医生”到中午12时才从外面回来。薛明立即找他讲述贺龙的病情。这天上午,“贺龙专案组”正在开会,接到警卫一师黄参谋关于贺龙病情加重的报告,副组长芦某带了两个人坐车来到西山。警卫连干部和那位“医生”向他们汇报说:贺龙最近一段时间心情比较烦躁,精神状态和饮食都不好,有时心率跳动急速,病情加重……听完报告,芦某说:“要随时掌握病情变化,及时报告。黄参谋,通知让卫戍区医院派医生来会诊,把病情搞准。会诊结果立即报告专案组。”他交待完毕,就走了。就这样,拖到下午3时,“医生”才来给贺龙打了一针“止吐针”,但没能止住吐。薛明一连催促了5次,都被借故拖延。下午5时,贺龙血压下降,上腹部剧烈疼痛,病情更加严重,警卫连向“专案组”报告:“贺龙病重。”这时,专案组的芦某同另一个副组长正在办公室打扑克。接到报告后,有人提出:“报告总理吧!”芦说:“不用,我们要个车先去看看。”4个小时后,医院的两个医生才到。从贺龙早晨发病,已整整拖了13个小时。薛明赶紧向他们介绍贺龙的病情,请求立即进行抢救。这时,芦某等专案组人员已来到西山,两名医生请示他们之后,没有给贺龙作血糖、尿糖检查,却给他输了糖尿病病人不能随便使用的高渗葡萄糖。在给贺龙输液时,医生大声说:“病人昏迷了!”其实,这时贺龙神志很清醒,待医生走出房间后,他对薛明说:“要小心,他们要害死我!”薛明对给贺龙输葡萄糖很担心,要求医生谨慎用药,对病人进行检查。他们取了尿样,送到丰台检验所进行化验。后半夜,化验结果出来了,只见医生在小声嘀咕什么,原来,他们并不是检查病人尿糖高低,而是企图给贺龙加上“畏罪自杀”的罪名。9日零时5分,已确诊贺龙是酸中毒之后,仍不用治糖尿病的特效药胰岛素,尽快控制病情的恶化,而是继续输葡萄糖,这一夜整整输了2000CC。这就是他们遵照林彪、江青一伙所说的“医疗要为专案服务”旨意,对贺龙进行有害无益的反治疗,致使贺龙病情急剧恶化。这两个医生怕病人死在自己手中,零时40分后,不得不打电话请示送解放军总医院(即301医院)抢救。5时30分,301医院派医生、护士带救护车来到西山。他们对病人做了检查后,又向医院请示,直到7时许,医院才同意送去。当决定将贺龙送往301医院时,他的神志依然很清醒,明确表示不愿意去。他说:“我没有昏迷,我不能去住院,那个医院不是我住的地方!”贺龙知道,那是林彪亲信邱会作等人控制的地方,他去那里等于羊入虎口。但医生声称这是“组织决定,非去不可!”坚持把贺龙送院。随后,有人拿进一副担架,大家就七手八脚地把贺龙抬上担架。这时贺龙微微睁开眼睛,用深情的目光看着薛明,点了点头。谁知这对革命伴侣此次握别,便成了永诀。救护车开出西山时,芦某等专案组人员的吉普一直跟在后面保持50米的距离。到玉泉山东南角公路上时,救护车停了下来给贺龙输氧抢救。8点多钟送到301医院14病区,这是一个普遍外科病区。就在贺龙住院的前6天,他的亲密战友、人民解放军十名大将之一的许光达,惨死在这个病区病房厕所的马桶上。在贺龙进院之前,林彪亲信邱会作就向医院布置:“如果专案组找医院,叫我们派医生,不要派主任,派一般医生就可以了。”医院的领导坚决遵照邱会作的指令办事,既没有做抢救的准备,也没有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到现场去会诊。8时55分,贺龙住进医院,到10时25分才开始治疗。10时55分,贺龙血压下降到70/40,11时30分,主治医生提出组织有经验的专家会诊抢救。但医院的头头不允许对治糖尿病酸中毒有直接关系的代谢科专家参加会诊。他不管病情多么危急,病人的死活,竟决定将会诊时间放到两小时后的13时30分进行。 更令人气愤的是,会诊时不让专家去见病人,不让他们知道病人是贺龙,只允许专家们同病人“背靠背”地根据“病情汇报,化验和X光片讨论”。就在会诊后1个半小时,即日15时零9分,这位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中外闻名、人民敬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含冤与世长辞。从他神志清醒地住进医院到逝世,只有短暂的6小时零9分钟。得到贺龙已经去世的消息,“贺龙专案组”大部分人员赶到301医院,就在病房外面的过道上,“二办”办公室主任秦某和“贺龙专案组”的3个副组长经过商议后决定,给“中央专案审查小组”写报告,请示如何处理贺龙后事;派人去西山接薛明及找他们的子女来向遗体告别。专案组派人把薛明接到301医院后,一个穿白大褂的医生向她讲述贺龙住院检查的经过。她记得,医生对她说,贺龙的血糖1700,下午3时零9分死亡。也就是说,从贺龙住进医院到死亡,才6个小时;血糖1700,比平时高出十几倍。薛明不明白,“进了这样治疗和抢救条件完善,有那么多国内外知名的医生,为什么仅仅6个小时便造成死亡?”“恰恰这6个小时正是他们没允许我在贺龙同志的身边,我也没听说他们给用过什么抢救的药品。”301医院医生讲完以后,专案人员让薛明等着,他们还要去接贺鹏飞等子女来,一同去看贺龙的遗体。就这样,一代元帅被迫死在解放军总医院。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贺龙(),湖南桑植人,遭林彪、“四人帮”诬陷,被迫害致死。日,在北京301医院(解放军总医院),死因是贺龙因患糖尿病,在死前被错误的打了对于糖尿病人不宜随便使用的高渗葡萄糖,贺龙含冤而死。
贺龙(),湖南桑植人,日,在北京301医院(解放军总医院)被迫害致死。
湖南桑植人
问度娘。。。兄弟玩粉丝团
十大元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十大元帅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