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浦IH智能触控哪种电饭煲好用2L谁用过?


2016-05-18 19:05:40
77点赞
76收藏
71评论
一、一个小米老用户的心声不知不觉,小米已经进入到自己的生活好几年,从小米的主业开始,因习惯了MIUI,陆续用过米1、米3、米4,给家里老人买的红米NOTE,后面为了把自己的电信卡用起来,不得不转投了华为荣耀7(当时荣耀7的双卡双待全网通对比下来是最强的,小米NOTE所谓的全网通弱爆了 );随着小米向百货公司转型,由于青睐于小米产品的高性价比(QIONG),家里小米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如下图来个合影:可能要被喷成NC粉了 ,但我也有很多想喷:米1经常死机、米3可以当暖手宝,米4在闲鱼上出手了,买家还要挑剔屏幕有个坏点,又减了50块为了潜水买的小蚁相机和潜水壳,壳子用了一次按键就坏了(一代壳是塑料按键,很薄,后面的新款换成了不锈钢片),可售后就是不承认是缺陷,也不负责。。。唉一代小米手环的米粒也不知是掉了两个还是三个了。。。小米路由用过1代和2代,硬件还行,也还算稳定,可系统软件实在是小学水平。。。不支持SS,不支持无线桥接。。。但也不得不承认,小米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一个搅局者,每进入一个过去暴利的行业,马上拉低了价格,虽然急速扩张、产品线铺开太广,也带来相应的设计、质量问题,可是也提供了众多性价比高颜值好的产品,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给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这次小米做电饭煲,想必也是争议很大,众测的帖子就很欢乐:有调侃的、有米黑一来就说涂层会滑花的、也有内部人士爆料的其实大家都关注一个问题,小米做的这个电饭锅到底如何?一年多前,托朋友从日本人肉回一台虎牌的IH电饭煲,型号JKT-S10W,现在日亚上56000日元,也算虎牌里价格中端的产品之一,当时花了3500元,国际版使用220V电,日本原装,3L的容量也适合普通家庭使用,一年多使用下来也得到了家里的一致好评,本次测试就用该电饭煲和小米一起做简单对比:二、开箱众测三次,第一次看见“朕值到了”,裹得严严实实,还有泡沫膜。对于众测说明的第一条很赞同,参与众测的值友大多都是普通消费者,并非专业人士,所以本人评测也是以普通消费者日常使用的角度来进行测试,尽量客观中立。打开外包装后,感觉纸箱和小米过去的风格有点不搭,原来是两层纸箱,里面的纸箱就有MIJIA的标志:打开纸箱,最上面有个如何打开上盖清洗的四格简要说明:里面有一个信封装着说明书和两个纸盒装着配件,感觉很精致:说明书如下,比较简单:两个纸盒一个是电源线,一个是两把饭勺:浅的勺子设计得很有特色,把柄中间有垫脚设计,这样放在台面上,就能抬起勺面,避免污染:把配件拿出,里面的电饭煲还有一个手感不错的袋子装着,可以做个不错的购物袋嘛:打开后居然还有一层泡沫纸。。。终于见到今天的主角:米家压力IH电饭煲正面银色的为开盖按键电源接头在侧面:背面是WIFI指示灯,黄色是在寻找,蓝色是已连接上,还有个RESET键,重新连接WIFI配对时使用,想必电饭煲不会死机吧没有设计拎手,如果要移动电饭煲,需要两支手抬住底部凹槽:打开盖子后是小米号称灰铸铁的内胆以及一个量米桶:量米桶是用一个手感不错的袋子装着,做工不错,相比我虎牌的量米桶,要精致得多。满杯米量约150g,常见电饭煲的容量,一杯米,两碗饭,和虎牌的一样。把内胆拿起,第一感觉:厚实,外部有“烈焰 铁釜“的LOGO内部是相对的米和粥的水位线:内胆重量高达1660g,而虎牌的仅820g,就感觉单薄了许多,两者在质感上的区别主要是材质的不同:小米的是7层灰铸铁内胆,采用日本大金 PFA 食用级粉体涂层材料。虎牌的是其传统的“土锅”,为5层远红外特厚内胆,土锅涂层。IH的加热盘分为两层,上面一圈为不锈钢材质:整机有四处温馨提示,细节做得很到位:内盖各部件很方便拆开清洗:打开内盖,可见内部的压力球阀和上方的破泡器:如下图所示,可以把破泡器拉出清洗,包括大的密封条,但切记千万不要动小的密封圈,小的拉出就根本无法再安装还原,而且该卡口是用胶水粘牢的 ,我拆下后好不容易才重新搞好。论坛上也有同样惨的人。。。在清洗完后,破泡器对准上盖的蒸汽口就可以安装:虎牌的上盖也是可拆卸式的结构,两者均方便清洗,但对比细节,小米的做工更胜一筹:两台电饭煲外表均为塑料,虎牌的远看像不锈钢拉丝面板,略显高档,米家的设计风格者较简洁。整个开箱给我一种惊喜的感觉:不愧是号称IH电饭煲发明人的日本设计师,日系简约的设计风格,颜值较高,代工厂家伊立浦也是电饭煲界的“四大”虎牌、象印、东芝和松下的代工厂商,各配件材质优良,做工不错,包装仔细,初步让人觉得米家电饭煲是较有诚意和用心的产品。三、使用测试1、APP软件小米的智能家庭是我常用软件,直接打开很顺利就进行了连接,按提示进行了固件升级。。。电饭煲主页上,显示的信息有推荐的菜谱、常用的四种模式、其他的自选模式,电饭煲现在的状态,以及设置页面:设置上开盖响铃、报警等,个人感觉很方便,这些功能在我的虎牌上都是没有的。2、面板显示与操作控制面板也是较简洁的风格,仅五个按键:预约、开始、选择/取消、时、分选择/取消:可选择常用的精煮、快煮、煮粥、保温和自选五种模式选择预约的时候,可按时、分调整预约时间。在选定模式后会显示烹饪剩余时间,待机状态下显示时钟时间。开始按键外还有一圈表盘呼吸灯,显示烹饪剩余时间。米家电饭煲的LED显示风格,与小米体重秤的较相近,但存在一个问题,强光直射下很难看清,选择其他醒目的颜色是否会更好些?相比,虎牌有一块很大的液晶屏,显示则更直观一些:其次在直接操作上,虎牌可选择的模式较多,操控较方便。而米家的仅有精煮、快煮、煮粥、保温和自选五种模式选择,在自选上又可扩展蒸煮、热饮、酸奶、蛋糕等多种模式,但都需要通过APP,将需要的模式设为自选项,并进行推送,才可直接操控。所以两台电饭煲操控上设计各不同,虎牌的直接操控更为方便,无WIFI连接功能,而米家的更注重简洁的面板和远程控制,功能均需要通过APP来扩展,两者也算各有利弊吧。3、几种常用模式测试A、蒸煮模式热个菜或冷饭,蒸个香肠、肉饼,最常用的功能了,该模式下,功率最大,实测300ml水在3分钟内就能烧开。遗憾的是米家的电饭煲并没有配备蒸屉,虎牌的自带一个就很实用,唯一缺点是略浅。B、酸奶模式选择该模式,可进入食谱,有具体需要的食材和步骤介绍,做法和酸奶机的一致:按步骤先在蒸煮模式下,将内胆和工具消毒五分钟,然后冷却倒入牛奶和酵母搅拌均匀,启动酸奶模式,12小时后就可以了,冷藏味更佳,最后成品还不错。C、轻乳酪模式按食谱要求准备材料,按步骤操作:成品较紧缩,做了两次都差不多:底部有面糊,用水泡一久后,很好清洗,并不粘锅:冷藏一夜,味道还是挺不错的D、煮粥模式煮粥常用的有四种模式,不同时长,对应不同的口感,加上预约,第二天一早起床就好,还可以随时通过APP查看烹饪情况:泡了一晚的五谷杂粮,4小时烹饪,口感确实挺极“极致绵滑”除此之外在APP的食谱里还有55种以上,较为丰富,选定后就可以直接操作烹饪:4、米饭烹饪测试A、扫码识米种看介绍,米家电饭煲在设计上更专注于米饭的烹饪,小米官网上介绍已收集了2000多种米的加热方案,采用不同的智能温度曲线,实现不同米种配不同煮法,在京东上买了三种销量较大的大米:柴火大院 五常有机大米、福临门 东北优质香米、福临门 泰玉香高级进口茉莉香米,家里还有一种五常稻花香。通过扫码,识别了柴火大院 五常有机大米和福临门 东北优质香米,未识别福临门 泰玉香高级进口茉莉香米和五常稻花香,未识别的可以拍照、输入品牌信息等登记保存,后来我删除后重新扫码,都可以直接识别,估计第一次保存就已经上传到了小米的服务器。除此之外,对于没有条码或品牌的米种,还内设了八种常见的米种:B、米饭精煮不同于虎牌,米家的精煮模式在选择了米种后,还可以选择口感:软、中、硬分别对应着:松软可口、香糯适口和劲道Q弹,还可以自定义口感。自动识别了所在位置和海拔:所以采用同一种米,每次一杯,按刻度放水,口感分别设置软、中、硬进行测试:结果:从照片上好像看不出太大区别,但口感上确确实实的不同,可以明显区分,符合预期。C、极速煮除了常用的精煮(1小时)、快煮(40分钟)、还有香甜煮(75分钟)和极速煮(30分钟),同样以一杯,按刻度放水,进行极速煮测试:底部水分过多,米饭总体很软,口感太糯,只能说仅能应急,刚刚煮熟。过去也在虎牌上试过,感觉是夹生的。。。所以,要想好口感,还得是慢慢的精煮。D、虎牌和米家精煮对比采用同种泰国香米,均为精煮模式,各一杯米,按刻度放水,进行精煮测试:虎牌的开盖后,米饭成型较规整,完全就一平面,四周和中间米饭均较为一致,可见受热很均匀:米家的最外圈略为发散,四周和中间米饭也较为一致在口感上,由于虎牌精煮不能选择口感,硬度偏中间,香糯适口也很有劲道;米家的口感选择为松软可口,水份略大些,也偏软一些。如下图,左边的虎牌,米饭呈粒粒饱满状,米家的要粘一些,但仔细品尝,口感都各有千秋,吃不出太大的差别,慢慢嚼,均有回甘。E、涂层测试在电饭煲里,内胆涂层也是重要的一项,大家都关心,粘不粘锅?耐用不耐用?下面分别是虎牌和米家在开锅不久后的情况:冷却清空后,均有饭粒粘存,但都很容易清洗:对于内胆,过去在使用虎牌过程中也一直很注意,从来仅用很柔软的毛巾擦洗,绝对不用钢丝球,用勺子时也注意不刮伤内壁,但悲伤的是,使用一年后,虎牌的内胆涂层已经出现几处了脱落,底部也有很多细微的刮痕:米家在使用这几天后,同样也出现了很细微的痕迹,有可能是勺子,也有可能是毛巾上偶尔有硬物造成,对于此,我持乐观态度,视为正常的使用痕迹,专门查过,现在不管哪家,用的涂层是安全的,脱落了也不怕。有一个不足之处,煮饭时,蒸气口有可能会有米浆溢出,由于蒸气口在顶层平面的设计,注定会从后面流到桌面,而虎牌的蒸气口是在一个凹槽里,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F、耗电测试待机功率3.3W,最大功率1092W,符合设计值,精煮一次米饭,耗电0.113度电。四、结论和建议对于电饭煲的测试,一开始计划了很多如何做好本评测,比如两个电饭锅煮好饭后,请家人测试口感,哪个最好,但实际上,个人喜好不同,结果并不具有代表性。看了几篇值友的晒单,也都较为简单,所以本评测注重从使用和功能上给大家来介绍。优点:颜值高,配置高(IH压力加热是高端电饭煲的配置),做工也不错,功能齐全,远程控制方便。不仅仅适合是年轻人的第一台电饭煲,3L的容量,最大5杯米(10小碗饭),也是普通家庭不错的选择。建议:1、说明书可以备注,不要把小的密封条拆出来,易拆难装。消泡器上有个“请取出清洁”的图示,看着就像把小的密封条拿出来。。。很容易误拆。2、可以考虑多增加一个蒸屉。3、LCD显示上是否可以考虑其他更醒目的一些颜色,或自己可控选择颜色?4、在操控上,除了常用几种模式外,建议自选能多增加一些模式,例如自选变成三项,手机选择自己的常用模式后进行推送,如自选1是蒸煮、自选2是热饭、自选3是酸奶等,否则每更改一个自选模式均要手机操作,略麻烦。一二百的电饭煲和上千的IH电饭煲煮饭有没有区别?肯定有,只是做米饭,米也很关键,甚至是水,但同种米,不同锅,口感上差距不会有那么大,选择更好的电饭煲,是对生活品质的一种追求。其次还有一些煮饭的技巧,也是在张大妈这学习的,有值友说煮好饭后,开锅搅拌一下,再焖15分钟,口感就更好,当然煮饭前,多泡一下米,也是不错的。相比我3500元的虎牌,我并不觉得日本原产的比999元米家的强3.5倍,在两者的对比测试下,并没有太大的明显差别。如果问999元的米家电饭煲值不值?我的回答是值。谢谢大家!
本文商品由什么值得买提供,并邀请用户撰写评测报告。更多新奇好物请关注众测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种电饭煲好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