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哪里军用马丁靴皮靴

时间:2009年10月1日见证者:杨菁,35岁,重庆市渝中区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首都国庆阅兵三军女兵方队队员。△杨菁在阅兵村训练场上(机场跑道)200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女兵方队首次由陆海空三军组成,378位女兵队员英姿飒爽地走过天安门。整齐的队列、铿锵的步伐、磅礴的气势至今让人印象深刻。重庆姑娘杨菁便是这队伍中的一员。9月25日,杨菁接受了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采访。尽管十年过去,但对于当年那次大阅兵的点点滴滴,杨菁仍记忆犹新。“一次受阅,终身受益!作为一名军人,能接受祖国的检阅,是我一生的荣耀。”杨菁说。△2009年10月1日,女兵方队走过天安门远景。入选成为陆海空三军女兵方队一员今年35岁的杨菁是土生土长的重庆姑娘。1995年9月,从小就有军人梦想的她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现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走上军旅之路。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当时,杨菁是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的一名正连职干部。经过全军范围的严格选拔,杨菁和另一位战友唐甜得到了参加阅兵的机会,以预选领队的身份进入到三军女兵方队。“能参加那次阅兵真的很荣幸。”杨菁说,当时她得知成功入选后,心情非常激动,家人朋友都为她感到自豪。短暂的兴奋后,紧随而来的就是紧张和忐忑。“那一年是女兵方队首次以横跨海陆空三个兵种的形式参加国庆阅兵,堪称中外阅兵史上人数最多、阵容最大的女兵方队,自己绝对不能掉链子。”2009年3月,杨菁正式踏上了阅兵受训之路,开始了为期7个月的封闭式训练。“因为阅兵部队的严格管理和高度保密,我们的手机等通讯设备统一上交,不允许外出或访客来访,所以那7个月封闭式训练的日子里我几乎与外界失联。”△杨菁在方队牌匾前留影严训每天绑着沙袋进行3公里长跑“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比较坚强的人,但刚刚进入三军女兵方队就流了好几次眼泪。”杨菁说,进入方队后,第一次军姿训练就给满怀信心的她迎面泼了一盆凉水。“军姿训练是极限训练,上级对我们的要求是注视一分钟不眨眼,站立三小时不动、四小时不倒,行进中每步必须是75厘米,脚离地25厘米,军姿绝对标准,步幅绝对准确,步速绝对均匀,走向绝对笔直,万千人的行动如同一人。”杨菁说,刚开始训练时,一天下来浑身关节就像散了架一样。“教练指出的问题一大堆,头不正、腰不挺、眼神不好、手型不对……当时真是恨不得找个缝钻进去。”为此,杨菁哭过,但重庆姑娘有股韧劲。那段时间,杨菁想尽各种方式来训练:为了练好动作,她用过绑T型带的办法板来纠正军姿;为了强化体力耐力,她坚持每天绑着沙袋进行3公里长跑;为了练好眼神,她坚持迎着太阳看天空,努力做到1分钟不眨眼……通过这些训练,杨菁不断地向自己的意志力、耐力和体力发起挑战,也不断地突破和超越自身的极限。△女兵方队凌晨在天安门进行联合演练闯关进入阅兵村在飞机跑道上训练两个月的基础训练结束后,按照规定只能有450名队员进入阅兵村。女兵方队在编队上也重新进行了调整,由于杨菁的身材比例与同身高的队员相比,手臂和腿都偏长,而阅兵部队的要求又极为苛刻,哪怕有丝毫的偏差都会影响到排面的整齐度。所以很遗憾,杨菁从预选领队的位置被调整到方队排面中。“得到消息后,我还是有些失落。但转头一想,无论站在哪个位置,肩负的使命和感受的神圣都是同样的,就算是方队中的普通一兵,我也要当全方队最好的兵!”抱着这样的决心和信念,杨菁和战友们进入了北京沙河阅兵村。据介绍,阅兵村是全军13支徒步方队的训练基地,建在一个军用机场上,长长的飞机跑道便是训练场,跑道一侧的草地上搭起的绿色活动板房便是宿舍。“就像闯关一样,搞定第一关,后来还有更难的关卡。”杨菁说,阅兵村的训练强度也更大。“我们这群80后、90后的女兵们,在这里又开始经受新一轮脱胎换骨的磨练。”△杨菁在阅兵村营房前苦练涂上五层防晒霜仍被晒得黝黑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在2009年的大阅兵中,对三军女兵方队队员形象展示也作了重新定位,由以前的“飒爽英姿”改为“英武、靓丽、秀美”。但踏上训练场,女兵们就把“爱美”这事儿完全抛到了脑后。特别是到了夏天,盛夏骄阳,尽管女兵们脸上涂了四五层防晒霜,但毒辣辣的太阳还是把大家晒得黝黑,脸颊两侧帽带留下的V字印迹清晰可见。“一天训练下来,大家身上都留下了一片片汗斑。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抱怨,每天仍然与烈日和汗水较量。”杨菁说。高强度的训练下,也难免出现一些小插曲。“记得是6月的一天,异常炎热,训练场地表温度高达56摄氏度,干燥的空气刺痛了鼻孔,当我们方队行进过主席台,接受上级首长审查时,一种咸咸的、热热的东西顺着鼻孔流下来,我来不及思考,下意识地往嘴里吸,丝毫不敢喘气,更不能随意乱动。”杨菁说,在训练场上没有口令就没有动作,无论发生何种情况都必须保持严整的军姿。这是每名受阅队员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受阅部队战斗力的保证。就这样,杨菁一直撑到了审查结束才回过神来摸了摸鼻子,发现刚才流的鼻血已经凝固在了鼻孔里,浸湿在了衣领上。△阅兵进入倒计时准备冲刺96米128步66秒“零误差”进入国庆阅兵100天倒计时后,杨菁和战友们的训练量由过去的每天8小时增加到了11个小时。“在训练场上没有男女之分,训练标准和训练强度都是一样,男兵一步走75厘米,女兵也是75厘米;男兵跑十圈,女兵也是十圈。”杨菁说,因为整个参加受阅的徒步方队、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通过天安门的时间是用秒计算的,谁也没有资格拖延一秒钟。想要走好天安门前的那96米128步66秒,达到最优异成果和最完美效果,平时就必须严扣细训、精益求精,做到“零误差”。为了练好这些看似简单的队列动作,7个月来杨菁踢坏4双皮靴,磨坏7副铁掌,磨烂11双袜子,戴破11双手套,穿破3套训练服,齐步和正步累计行进至少7000公里。△杨菁在阅兵村参加联合指挥部组织的歌咏比赛(中)。较劲腿上出现静脉曲张仍不放弃随着阅兵训练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队员们开始暗自较劲儿。因为国庆当天只能有378名正式受阅队员,其余的队员作为替补。对于经历了几个月艰苦训练的女兵队员们,谁也不愿意轻言放弃。杨菁亦是如此。“记得是8月的一天,我们已经顶着烈日站了三个小时的军姿,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脸上滚落下来。”突然,杨菁的胸口一阵发闷,心跳快得令人恶心想吐,视线变得模糊,耳朵开始轰鸣,身体也随之晃起来。“当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千万不能晕倒。如果今天被替换下场,明天我就可能变为替补,如果国庆上不了场,那将是我终身的遗憾。”杨菁拼命咬牙坚持,任凭虚汗湿透全身,在眼前一片漆黑的情况下,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终于熬过了四小时。由于长时间的站立,她的腿上还出现了轻微的静脉曲张。“虽然这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很影响美观,但我并不后悔,因为那是我曾经拼搏的印记。”杨菁说。△载誉归来受阅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女兵靓丽风采2009年10月1日10时45分,北京长安街。由378名女军人组成的三军女兵方队踏着雄壮的军乐声,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英姿飒爽地走过天安门,惊艳了全世界。“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女兵靓丽风采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既紧张又兴奋。”杨菁说,作为亲历者,每次回忆起那个磅礴壮观的场面都深感震撼。“行进中我一直克制着自己的情绪,确保每一个动作做到最好,阅兵结束后我才发现自己已激动得眼眶湿润。我既为祖国母亲的日益强盛而感到自豪,也为自己能作为阅兵队伍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杨菁说,阅兵展现的是一支军队的军威、一个国家的国威,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一次受阅,终身受益。”杨菁说,虽然那次阅兵已过去十年,但阅兵精神始终影响着她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这将是伴随我一生的印记,激励我不断进取,努力奋斗!”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淳 本组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中国橡胶工业的起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穿布鞋转变为穿解放鞋。解放鞋也就成为我军的主力鞋,一穿就是50多年。近日,一双样式美观时尚的黑色“小跑鞋”正式列装配发部队,至此,陪伴了武警半个世纪的解放军胶鞋,见证了武警部队发展壮大的“解放胶鞋”即将“光荣退役”。  据悉,新式跑鞋采用5项先进制作工艺和1项专利打造,借鉴李宁、多威、金猴和探路者等多个运动、户外品牌设计理念,更加符合人体结构,更能满足官兵跑、跳、攀登等训练和作战需求。  下面,小编就带你回首过去,那些年,我们穿过的那些鞋:  一、粗布鞋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的全面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力量物资供应困难,其军鞋多为农村妇女手工生产的粗布鞋。三大战役结束后,解放军还缴获了不少国军的军需工厂。解放军开始大量生产统一式样的军服和军鞋,其中一批实用的胶底鞋也生产出来。  二、解放鞋  到了1949年初,解放军正式制定军服的标准,其中包括有八一军徽的著名军帽,由于是解放战争期间的产物,该帽名字叫做解放帽。那么最初的那批胶底鞋,也被成为解放鞋,这个名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三、军用大头皮靴  由于解放鞋一样采用纯棉材料制作鞋面、鞋里,不结实,战士们经常是“一年穿破五六双解放鞋”。但军用大头皮靴却以结实耐用,威力最大著称,“曾经有句玩笑话,穿大头皮鞋能踢死一头牛”。不过,大头皮鞋和解放鞋一样透气、透湿性差,容易滋生细菌,有异味。棉帆布本身虽然透气,但解放鞋在合布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整个布面都涂胶的工艺设计。  四、02式士兵皮鞋  1997年,解放军驻港部队进驻香港时,为了与世界接轨,研制了新型军靴。据介绍,直到2006年,新型02式士兵皮鞋作为正装鞋开始全军大规模配发为止,解放鞋仍然是中国步兵在所有场合下的通用鞋。  五、99式低腰作训鞋  中越战争之后,中国军事高层随即开始军事改革,老式的解放鞋自然也在淘汰的行列中。为了增强新型作训鞋耐磨性,他们研制出新型应用化学纤维材料;为了解决新型作训鞋抗菌防臭,他们在织物中加入抗菌防臭剂。为了减轻鞋的重量,他们研制出短纤维增强型发泡橡胶新材料,并采用世界先进制鞋新工艺,使新型作训鞋既舒适又美观。1999年,凝集高新技术结晶的99式低腰作训鞋问世后,2004年正式淘汰解放鞋。  六、97式作战靴  上世纪90年代,为适应未来作战需要,同时满足正在组建的驻港部队需要,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研制发展了我军大部队使用的作战靴系列,其中97式作战靴于2001年通过了鉴定。该靴采用防水牛皮和阻燃防水帆布构成,鞋底采用模压工艺,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此外,在鞋底的夹层还配有芳纶纤维防刺层,具有抗穿刺能力。  七、03式作战靴  在97式作战靴的基础上,我国又研制出03式作战靴,但该作战靴并未大量装备,仅少量装备过特种部队、维和部队等特殊部队,03式配用的缓冲鞋垫含橡胶缓冲层,鞋底都有凯夫拉防穿刺层,有一定的防穿刺能力,而防穿刺这个性能对于军靴而言是非常重要的。03作战靴是我军首次采用快速系带的军靴,采用单密度压模结构,减震效果较差,此外,03式作战靴的鞋带孔使用亮金色,不利于隐蔽,在后来的07作战靴中得以改进,同样采用皮膛底,穿着感觉干爽,不闷热。  八、07式作战靴  2007年八月一日,随着07军服的下发,07作战靴也进入了战士们的装备库。07作战靴采用了双密度设计,具有很好的减震性,采用头层牛皮制作,也显得更加高档威武。内衬布采用全新材质,不磨脚,脚没有出汗的感觉或者很少出汗。采用了快速系带系统,更加方便穿着。  九、07式作训鞋  07式作训鞋是目前我军装备的主力作训鞋,这种鞋子设计时候考虑旅游鞋,运动鞋和传统解放鞋的特点,特别增强了对脚踝和脚背的保护。虽然底厚,但是由于新式的设计,该鞋抓地力强于传统解放鞋,运动性能更强。该鞋采用抗菌剂,防脚臭和防细菌感染能力也更强。他的穿着更舒适。  十、07式武警作战鞋  2013年5月,武警部队专门成立新式作训鞋科研课题组,借鉴了多个运动、户外品牌设计理念,广泛采用国际领先制作工艺,经过数十次科学实验,在新型作训鞋在多个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据介绍,为增强作训鞋的耐磨性,新式作训鞋采用的双密度鞋底,既保留老式作训鞋橡胶外底耐磨防滑的优点,又采用EVA发泡材料和高弹鞋垫,增强运动缓冲性和舒适感,有效加强对脚踝、脚掌等部位的防护作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用马丁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