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何 探讨生活处处有哲学的例子中的哲学问题?

2019-12-06 13:55
来源:
哲学诗画
1
问:道德与法律有缺点吗?
答:道德有弹性是活的感性的,法律是条例的死的理性的。两者其实是不同的道路,不能互相混淆。道德之所以为自律,法律之所以为他律,就是为了互相制衡,既是发挥各自的优势又是弥补各自的缺点。
道德是自律,自律就意味着对自己的约束。当道德变成他律,一部分人先成为道德审判者,就会给他人输入道德并非自律而是他律的认知,于是,当所有人都形成这种认知,大家就不再专注于在自己的道上走,而会先专注于反驳那些通过道德审判自己的人。
一个人,如果完全视法律如无睹,视生命如儿戏,那么,法律再完善对这类人也没用。限制或制约他的唯有内在的道德。
2
问: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何在?
答:道德是自律,法律是他律。道德是内求,法律是外求。
但我们现在也经常看见道德变成了他律,比如,很多人喜欢道德绑架,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用小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一旦道德变成他律,那只能说现代社会的道德认知正在下滑,不然为何要通过伪装成他律的道德来敦促自律。
道德绑架不是对错问题,而是认知和践行问题。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法律存在的本身是对在道德上已突破底线的人的约束和制裁。本来,法律本身是为了制约不自律的人,保证每个人正常的在自己的道上走,可是,当法律开始对道德指手画脚,这就意味着,你哪怕是不走都有可能犯法。
3
问:相对中能追求绝对吗?
答:一条道存在后,会自然地排斥其它道,从相对中找绝对,可相对的本身就是在隔绝绝对,妄图在一个限制性的相对中找到一个无限制的绝对,这如何可能?如果你是相对主义者,那无论如何是不会同意绝对主义者的观点的。但如果什么都按照相对主义观点走,其实我们又掉进了绝对主义的盲区。
4
问:我们为何总是向外求,而不是向内求?
答:当心中明白任何事的规律和道,就会按照规律办事,也就是按照老子所说的大道走。当你明白这个世间没有绝对的道,也就是,没有任何一条道是放之天下皆准的,很多道理和道理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明白这个,就自然会接受,每一条道所带来的顺畅和阻碍。
向内求就是明白心中的道,这个道没有限制,没有阻碍。如同一片空地,我们的心以这片空地为出发点,去往四面八方。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更没有方向。任何方向都是方向。也无所谓该与不该,那些应该和不应该都是人定的。当我们的心到达一定境界,就要跳出界限和规则对我们人心和人性造成的束缚。
5
问:人为何会跟自己过不去?
答:从个人而言,若一个人经常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会如何?生病,脾气变坏,身心都受到影响,变得不健康。细胞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国家与地球,地球与星系,星系与宇宙,这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那么,人为什么喜欢跟自己过不去呢?答案是,不知何为是,不知何为不是,不了解自己的所需,最重要的,是不明白自己的心,总是外求而非内求。不能安静的一个人待在屋子里,不能平静的和自己相处。
6
问:世界是什么?
答: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要看你自己的知识和认识水平。如果你的世界像星空和大海一样博大,那你的世界就很大。反之,就如同针尖,装不下任何对人类未来有创造性意义的事物。
人们对世界的解释还跟语言联系紧密。同一个事物,你可以通过各个方面各种角度去诠释,本也无争议可言,但因为语言的局限性,才有了争论,人习惯把自己困在外界的事情上,比如外在的形体和形象。那些只注重于看得见的事物的人,往往会输于那些注重于看不见事物的人。
所谓一花一世界,是指这花在很多人看来仅仅是一朵花,但通过显微镜才发现,组成花的有很多微小物质,它们有动的有静的,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逻辑运行,这就是一个世界。地球也是一个世界,地球中有无数比地球小的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律逻辑运行,共同组成了地球这个世界。
但这里不同的是,花没有自我意识,地球本身没有意识思想,而人有。人区分了大小、冷热、黑白等,定义了宇宙和地球,因此也定义了世界,改变着世界。地球本身和花木不会改变,只有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改变。
7
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答:这个问题由来已久,讨论到最后总会绕到物质和意识上面,即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上。唯物主义没有错,唯心主义也没有错。二者其实是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甚至对抗中发展和进步的。现在比较好的说法是,先有鸡后有蛋,蛋是生机,鸡是生命,是生命繁衍出生机,生机延续着生命。
8
问:如何看待无和有?
答:无是什么?无就是什么都没有!有是什么?有就是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或形式能知道的存在。但这种定义就对吗?不是的,这里定义的无和有,都是一种相对的看法和理解。如果我们透彻理解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我们就会懂得,我们所处的世界,所生活的地球,所能感到的时空观,都是相对的。太阳系相对银河系;银河系相对大星云;大星云相对整个茫茫未知的宇宙。
比如,当人类没有发现空气时,空气就是无,没人知道,而呼吸就是有,因为人们可以感知到。当后来的科学家发现空气的成分时,我们才明白,原来所谓我们理解的无中,有很多我们此前不知道的有。原来空气中的“无”是由氧气和氢气构成的。所以,何为无,何为有?我们现在对无和有的界定或理解,仅仅是发现、意识到和没发现、意识到的区分。
从微观层面,人类发现了中子、质子。现在,科学家又发现了更小的夸克。但是,难道在我们发现之前他们就不存在吗?非也,所谓的无,只是人类限于科技手段,没有发现而已。宇宙中有太多这样的“无”存在着,其中暗物质就是目前科学界所面对的最大的“看不见找不到”难题。
宇宙中的无并不是说什么都没有,而是这些“无”的存在已超过了人类的认知范围,所以才是无。因此,有和无并不是绝对的,是会在某个历史时期相互转化的。有到极致便是无,无到极致便成有。你看,老子的辩证唯物主义又用上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处处有哲学的例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