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错事,有什么经文能够赎罪的经文有哪些?

一年当中的这个时节,我们特别对救主的赎罪感到欢欣,也更会沉思这件事。这世界或宇宙历来所知的教义中,这教义的确最为崇高、拓展心智、激励人心,为我们的生命带来希望和目的。

那么,什么是耶稣基督的赎罪?就某种意义来说,这指的是一连串的神圣事件,从客西马尼园里开始,延续到十字架上,在救主自坟墓复活之际达到了颠峰。做这件事的动力,是出于超乎我们每个人所能理解的爱。做这件事的人必须清白无罪,具备无限大能来掌控各项元素,甚至掌控死亡,拥有无穷的能力来承受所有罪恶和病痛的苦果,事实上,还要降至万物之下。这就是耶稣基督的使命——这就是祂的赎罪。

那么,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呢?这是为了让我们有机会回到神的面前,变得更像祂,享有完全的喜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克服四个障碍:

  1. 亚当和我们自己的罪所造成的属灵死亡

但是,救主如何能够在不违反公道律法的情况下,做到这件事呢?

假设,有个男子一时之间打算尝试刺激的自由落体,就轻率地决定,要从一架小飞机上跳出去。他这么做了以后,很快就明白这番举动的愚昧。他想要安全着陆,却遭遇重力法则这项障碍。他以惊人的速度摆动手臂,希望飞得起来,却无济于事。他尝试各种姿势,飘浮或滑行,想要减缓下降的速度,但是重力法则却残忍无情。他试图跟这项基本的自然法则求饶:「这是个错误,我以后不会再这么做了。」但是他怎么求情都没有用。重力法则不会同情,也不会破例。但是无意间,男子突然觉得背上有个东西。原来他在飞机上的朋友,察觉到他那一刻的愚昧,就在他要跳出机外之前,把降落伞放在他的背上。他找到开伞索后,拉下。他如释重负,安全地飘浮到地面上。我们可能会问:「这样是不是违反了重力法则?或是在那项法则之下,降落伞发挥效用,让人安全着陆?」

当我们犯罪时,就像那名跳出机外的愚昧男子。无论我们凭自己做了什么事,只能等着在着陆时丧命。我们受制于公道的律法,这项律法就像重力法则一样,严苛无情。救主透过祂的赎罪,慈悲地提供我们一种属灵的降落伞,让我们能因此得救。如果我们对耶稣基督有信心,并且悔改(意思是我们尽本分,拉下开伞索),那么救主的保护力量就会为我们而施展,我们的灵性就能毫发无伤地着陆。

然而,唯有救主克服了阻碍我们灵性进步的四个障碍,这件事才有可能。

1.死亡。祂透过荣耀的复活,克服了死亡。使徒保罗教导:「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2.罪。救主为所有悔改的人,克服了罪和罪恶感。祂使人洁净的力量,就如以赛亚应许的那般深远广阔:「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

有时候,我会遇到难以宽恕自己的美好圣徒,他们没有恶意,却错误地对救主的赎罪大能做了一些限制。他们糊里糊涂地把无限的赎罪变成有限制的赎罪,反正就是不能用在他们特定的罪或弱点。但这是无限的赎罪,因为它可以涵盖每个罪和弱点,以及他人造成的每个虐待或痛苦。

楚门·麦德逊说了这番令人安慰的话:

「如果你们有些人受到欺骗,深信自己已经积重难返……染上罪恶的剧毒,永远不可能再次成为你本可成为的人——那么听我说。

「我见证,你不可能沉沦到耶稣基督的光和无比的智慧,都挽救不了的地步。我见证,只要有丝毫悔改和伸手求援的意愿,祂就在那里。祂不只下降你的处境;祂下降,低于你的处境,『好使祂能在万物之中又穿透万物,成为真理之光。』〔〕」

了解救主的赎罪及其无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对此事的理解会增加,对宽恕自己和他人的渴望也会随之增加。

虽然我们可能相信基督具有使人洁净的力量,却常想到这个问题:「我怎么知道我的罪已经获得宽恕?」如果我们感受到圣灵,那么这就是在见证我们已经获得宽恕,或是成为洁净的过程正在进行。亨利·艾宁会长教导:「如果你感受到圣灵的影响力,你可以把它当作赎罪在你生活中运作的证据。」

有些人曾问道:「如果我得到宽恕了,为什么我还有罪恶感?」也许是神的慈悲让罪的记忆,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一项警告、一种属灵的「禁止号志」,让我们在面临其他诱惑时大声疾呼:「不要走上那条路,你知道它会带来怎样的痛苦。」就这个意义来说,这是保护,而非惩罚。

那么,有没有可能记得自己的罪,但是没有罪恶感呢?

阿尔玛即使悔改多年,仍记得他的罪。但是当他向耶稣呼求怜悯时,他说:「〔我〕不再记得我的痛苦了,是的,不再受罪的记忆折磨了。」

他怎么可能想起自己的罪,却没有痛苦或罪恶感呢?因为当我们悔改,就是「从神而生」。如经文上说的,我们成了基督里「新的人」。如今我们可以完全诚实地说:「我不再是犯下过去那些罪行的人,我已经焕然一新,改头换面。」

3.折磨和软弱。阿尔玛预言,基督「必到各处去,受尽各种痛苦、折磨、试探。」为什么?为了「使祂的心肠能因肉身而满怀慈悲,这样祂才能……了解如何依照祂人民的软弱来救助他们。」

祂是怎么做这件事的呢?祂有时候移除折磨,有时候使我们能坚强地持守,有时候赐给我们永恒的眼光,更加了解这一切都是短暂的。约瑟·斯密被监禁在利伯地监狱受苦约两个月后,终于呼喊道:「神啊,您在哪里?」神并没有立刻解除他的重担,而是回答说:「我的孩子,愿你的灵魂平安;你的逆境和你的苦难不过是片刻;然后,如果你好好持守,神必提升你到高处。」

约瑟如今明白,这项痛苦的经验,在永恒的光谱上只是一个小点。随着视野扩展,他从同一座牢房写信给圣徒,说道:「最亲爱的弟兄们,让我们高高兴兴地做一切我们能力范围内的事;然后愿我们以最大的确信站住,看神的救恩。」由于救主的赎罪,我们可以拥有永恒的眼光,看见考验的意义,怀着获救的希望。

4.弱点和不完美。由于救主的赎罪,祂具有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这力量有时候称作恩典,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弱点和不完美,在我们追求变得更像祂的过程中协助我们。

摩罗乃如此教导:「是的,归向基督,在祂里面成为完全,……使你们能借着祂的恩典在基督里成为完全。」看来我们至少有两个管道或方法,能运用那些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来淬链我们,甚至使我们成为完全。

第一,拯救的教仪。经文告诉我们:「在圣职的各项教仪中,都显示了神性的能力。」有时候,我们可能将教仪视为检核清单,超升的必要条件,但实际上,每项教仪都能发挥神性能力,帮助我们变得更像基督。例如:

  • 当你受洗并接受圣灵的恩赐时,就走进了通往永生的道路。

  • 当我们接受圣灵的恩赐,我们的心智会获得启发,内心受到软化,因此更能像祂那样去思考和感受。

  • 当我们接受夫妻印证,就有权获得来自神的恩赐,继承「宝座、国度、公国、能力」。

要获取这些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第二个管道是属灵的恩赐。由于基督的赎罪,我们有资格接受圣灵的恩赐,以及伴随而来的各种属灵恩赐。这些恩赐是神性的特质;因此,每当我们获得一项属灵的恩赐,就会变得更像神。这就毋庸置疑,为何许多经文都告诉我们要寻求这些恩赐。

乔治·肯农会长教导:「没有人可以说:『唉,我本性就是如此,没有办法。』他没有理由这么说,因为神已经应许会赐予恩赐来根除〔我们的弱点〕。……我们当中若有人不完全,我们的责任就是要祈求获得会使我们变得完全的恩赐。」

总而言之,救主的赎罪赐生命代替死亡,「赐华冠……代替灰尘」,赐医治代替创伤,赐完全代替弱点。这份天上的解药,专治这世界的各项障碍和困难。

救主在祂尘世生活的最后一周,说过:「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因为救主完成了赎罪,只要我们遵守神的诫命,无论外力、事件或他人——无论罪恶、死亡或离婚——都不能阻挠我们达成超升。有了这项知识,我们就可以放心且全然肯定地向前迈进,确信我们在追求这个神圣目标时,有神同在。

我见证,救主的赎罪不但无远弗届,而且遍及万民,不只让我们能回到神的面前,还让我们有能力变得像祂一样,那就是基督赎罪最崇高的目标。我满怀感恩并坚定地为此事作证,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看完某一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朝圣者的自我赎罪之旅《冈仁波齐》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6年之前的这个季节,我一个人去了青海西宁的塔尔寺,是我的朝圣之旅。

  喇嘛们念诵经文的声音,轰隆作响,如同天启。在一座大殿的门口,我看见一字排开磕长头的信众。石头地面被他们套在双手上的木块,磨出了光滑又深刻的痕迹。10万个长头,一下一下……我真的很难想象,他们在用什么样的毅力去坚持这件事。我也有点不懂,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到今天,其实我也不太懂。但是,我好像也在慢慢懂得,生命中很多事情,或许也就根本不需要知道“原因”。只要它,摆在了你的面前,好好去做,就是了。

  片中,扎扎的父亲,一直在追问:“老天是不是有时候不公平?我的爷爷什么坏事没做过,我的父亲也没做过坏事,我也没做过坏事,为什么这些事发生在我身上?”他无法理解,本来欢欢喜喜盖房子,为什么会发生那件意外,导致两个工人死去两个工人受伤。为了赔偿伤亡者的家属,他欠下了20多万元的债务,有些一蹶不振,赋闲在家。他的生命,在出发朝圣之前,是卡住了的。他在这条路上,其实一只在追问因果,追问命运。

  “为什么?!”是人探索自己的起点。

  就如同,书写这件事,我一早就知道,就是我在纸上追问我的命运,追问何为因何为果。我是在纸上,做一趟灵魂的朝圣。

  曾经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一直一直在写,到底你获得了什么?我回答说:好像在纸上磕长头,一个字一个字地修行,在过程中,似乎慢慢把自己写明白了。明白了一切有因有果,明白了为什么那时候活成那样。懂得了过去,于是,我就知道,接下来该如何活。这在纸上行过的每一步,都是修行。生命中的每一刻,也都是修行。去做就是了,去活就是了,尽心尽力就是了。

  拿写文章这件事说,当你想写的时候就写。你当它是一种生命的召唤也好,是过日子的本分也好,想写的时候,就好好写呗。我的.健身私教,常常对我喊话“动念合一,动念合一,动念合一”。我心想,这不就是禅修了嘛,这不就是临在了嘛。

  磕长头的朝圣之旅,或许也是这样:意义并不在远方,而是在动念合一的每一个当下。

  片中的朝圣队伍走到某个村庄,遇到一位老爷爷。老爷爷不断叮咛,走的步子不要太多了,你诵什么经就怎么走,喇嘛告诉你走几步就走几步。磕头的时候,额头一定要碰到地面,碰不到地的,不算。心要诚,心要装下众生的平安健康。每一步都算数,所以,每一步都要用心去走。你有朝圣的目的地,但它又不在远方的拉萨或刚仁波齐。它就在你每一步每一步的路上。真正的朝圣,是在去远方的路上,回到自己心里面的家。你要朝拜的圣殿或神山,就在你心尖尖上伫立。每时每刻,它都在,须臾不曾远离。

【朝圣者的自我赎罪之旅《冈仁波齐》观后感】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藏经赎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