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要求所有公民要爱国守法尊重社会公德这是公民的什么

宪法应该规定公民的爱国义务。在现代法治社会里,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政治、法律联系是由宪法规定的。宪法的首要法律功能就是国家与公民个人之间的法律契约。基于宪法,国家以及国家机关负有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义务。与此同时,公民也必须要向自己国籍所在的国家履行必要的法律义务。也就是说,公民也要履行宪法上所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在当今社会,没有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允许只享有基本权利而可以不履行基本义务的公民个体的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五十五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 爱国是公民的道德规范和法律义务。道德规范就是调整个体利益和祖国利益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软性的要求,靠规范、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

  • 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等。

  • 宪法要求所有公民都要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这个公民是什么义务?这个公民就是必须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

  • 公民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项: 1、人身与人格权; 2、监督权;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5、宗教信仰自由; 6、受教育权利; 7、劳动权利,包括劳动者休息

  • 根据《宪法》第二章的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 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 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权利; 4、提出请愿的权利:批评权、建议权

  • 我国宪法第二章规定,公民享有下列基本权利: (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

  • 如果说权力是国家机关拥有的,公民享有权利,而不是权力。权利具有平等性,权力则具有单方性和不平等性。在权力制衡的情况下,权力由于互相牵制,可能会出现某种平衡,但不会平等。 从宪法和法律意义上来说,所有的

  •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1954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一个重大贡献是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确定了中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部门法的母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为了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它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国家安全与社会主义社会稳定,保护公民个人的人

  • 宪法宣誓在我国2018年写入宪法。2018年2月24日,第10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宪法第27条增加了一款,这个条款就是宪法宣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在国家拥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我国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爱国守法,尊重社会公德,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公德就是公民道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