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沉迷游戏?

低头玩手机看小说玩游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公交站台,在地铁口,各种排队,人行道上,“低头一族”随处可见。

游戏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大家的生活。

曾经有新闻报道说网友坐过一边玩游戏一边开车的出租车,司机不仅在开车过程中熟练的操纵两台手机玩完三款游戏,还能和网友愉快的交谈,虽然最终是安全的到达了目的地,网友对于这次的坐车经历也是胆战心惊,更哭笑不得是正当小编以为这个新闻只是网络上的一个段子时,现实生活狠狠的给了我一巴掌。

早上,在班车上,发现旁边小车上的女司机左手拿着平板靠在方向盘上,津津有味的玩着斗地主,这还不是在等红灯的区域,而是在正常行驶的道路上。抢地主!怂,抢不过,您大,您先走! 不仅心大,而且钱多吗?但,可知道生命只有一条?

WIFI成为拜年后第一句话

一个人如果没有食物最多能活7天,没有水最多能活3天。没有wifi你最多能活几天?两万个网友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快的是一天都没有,最慢的还能苟延残喘到第三天,如果第三天也没有wifi。。。

当然也有机智的朋友,自己制作强大的随声WIFI,至于WIFI效果嘛,看起来还是不错的,信号满格哟。

如今在新年拜年之际,除了会给长辈们送上各种祝福语外,接下来就是一句必定会有,阿姨/姑妈/伯伯/舅舅,有WIFI吗?WIFI密码是多少?有之,则精神百倍,无之,则垂头丧气,心不在焉。一只脚已经站在了门外,随时准备跑路。什么?还有没有收红包?红包不存在的,都是出来工作的人了,不外发红包就很好了,还想去收红包!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心疼广东的朋友

手机成为随身必备的物品

自从手机变成了自己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后,自己的被窝也变了一个样,以往熄灯之后,直接用被子罩住全身,被子是软的,罩住之后,里面的空间并不大,特别是棉被,压缩的空间就更小了,隔个3-5分钟就要打开被子偷偷的透口气,接着又继续努力奋斗。现在有了新的方式——放个小凳子支撑,获得了大空间,省力。熬夜是经常的,奋斗到天亮是正常的。我们也知道常常维持一个姿势玩手机对身体不好,但是,知道归知道,我控几不住我寄几啊!

沉迷于手游无法自拔,一分钟不上闷得慌,前段时间就有报道一位王者荣耀的女玩家每天都拿着手机玩游戏忙得连饭都吃不上,坚定地声称自己绝不背叛队友,结果玩着玩着发现自己的眼睛突然就看不见了,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用眼过度,右眼失明,无光感。然而,因为一时贪玩游戏而可能导致眼睛永久性的失明,值得吗?

沉迷手“游”的不仅仅只有年轻人

今年过年回家,路过小区附近非常有名的一条麻将街,发现街上不少的麻将馆都关了门,原以为是新年的政策,被大力度打击。知道回到了家中,才知道,麻将馆已经换另一种生存的方式,更加的自由快速。

以往的麻将馆都是靠老板娘通过手机联系牌友或者牌友自己聚集,一旦出现牌友不在附近或者天气冷不想出来时,牌局都会散场,收费则是通过上午场,下午场和晚场等几个时间段收费。而如今,麻将馆的老板娘已经开始用微信经营“麻将馆”,建立一个微信群,把常常打牌的人拉进来,在手机上的棋牌软件上建立一个房间,在微信群里面发布房间号,有时间又想打牌的人输入房间号即可以进入“游戏”,每次牌局分为10-12局不等,打完一圈之后,房间会统计各个“玩家”所获得分数,“玩家”在微信群用红包转账进行结算,积分最高的玩家需要支付本次的“房间费”,一圈游戏下来半个小时,老板娘就可以从中获得3-5元的房间费用。相比于以前传统的台子数量的限制,一个4张桌子的小型麻将馆一天打三轮收入在500左右,现在使用了微信,在手机上打牌。没有了位置的限制,不用跑到烟雾云绕的麻将馆,只要微信群有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上桌,半个小时之内,老板娘开个七八桌不会是问题,一天之内,半个小时还是很容易挤出来的,于是,我们回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往常不太玩手机的长辈们也纷纷手机不离手,玩起了他们喜欢玩的“游戏”。他们手机上至少会安装一至两个棋牌游戏软件,他们会在某一个游戏中没有“队友”时,迅速的转换到另外的一个“游戏”里,转换之灵活,犹如我们在游戏的大小号切换。

尽管在不少人眼中,游戏并非什么好东西,更何况是像棋牌一类的含赌博性质的游戏,长辈们不可能不知道赌博的危害,可他们却又偏偏沉迷于其中,这是为何?

在赌博的人群中,小部分的人会抱着像赢点外快的心态去,还有一部分则是步入中老年没有了其他谋生手段,也没有养老金保险等,虽然知道赌博不可靠,但是为了那万分之一的赢得机会,也会去尝试一下,人人都有侥幸心理,更何况赌博赢得概率还不会低于万分之一,也不相信自己会一直输,万一财神附体呢?这谁也说不定,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投入进去。剩下的大部分人则是因为在生活中没有让其感兴趣,可以依托的事情,比如子女不在家,在家也是在做自己的事情,玩手机,玩电脑,相互之间没有什么交流,家里就像是一个吃饭聚集地,到点来吃饭,吃完就各干各的事情。这种现象在过年期间更加明显,不少地方的拜年慢慢变化成过过场,去拜年也只是相当于换一个地方玩手机打牌而已。

人是群居动物,又是孤独感极强的动物。

大家都知道过陪伴的意义。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更或是生活中,我们都有着很强烈的孤独感,希望有人在身边,哪怕仅仅只是静静的待在身边,不说话(不要问小编静静是谁!),也可以获得极大的完全感。

陪伴不是一句话,而是行动

在家打游戏赚钱是真的吗?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答案是肯定的。在现在这个年代,越来越多年轻人沉迷玩游戏,而且他们不仅仅把玩游戏当作是日常娱乐,而是把玩游戏当作赚钱的工作。

玩游戏不花钱反而会赚钱,对于很多人来说,貌似是一件新鲜的事情,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平常事情了,对于职业的游戏玩家来说,一个月赚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也不是痴人说梦。

那么现在玩什么游戏可以赚钱呢?说到玩游戏赚钱,玩LOL,DOTA这些比较受大家欢迎的游戏,赚大钱的可能性就会更高,当然这需要你拥有超高的技术,可以打职业更好。

对于打游戏,很多年老的人都不理解,不时疑问在家打游戏赚钱是真的吗?其实现在电子竞技行业发展瞬速,做一个职业的游戏玩家,甚至比很多白领赚得要多,当然需要你刻苦的训练。

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游戏体验。(手机截图)

近期,一款休闲小游戏“羊了个羊”爆火全网,自9月13日开始,连续数日霸榜热搜。该游戏玩法并不复杂,但通关难度却极高,由此也引发不少争议。在桂林人的微信朋友圈里,这款游戏也十分火爆,不少网友一边吐槽游戏太难玩,一边又表示“非常上头”。

这款游戏为什么让人“又爱又恨”?又该如何避免沉迷游戏呢?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游戏爆火的背后与当今年轻人碎片化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大家在放松的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沉迷游戏。

有人为“羊了个羊”抓狂

据了解,“羊了个羊”类似于“消消乐”的玩法,玩家需要点击上方卡牌,被选中的卡牌会下移到底部的木框中,框内最多可以储存7张卡牌,当有3张相同的卡牌同置于框内时,则可达成消除。

该游戏第一关非常简单,随意点击都能过关,但第二关就突然变成“地狱难度”,通过率号称不到0.1%。如果玩家通过第二关,就可以加入地区的“羊群”,省/地级市之间会进行排名。

同时,这款游戏设置了3个可以供玩家使用的道具,分别是移走3个卡牌、悔一步和重新洗牌,每轮游戏每种道具只能使用1次,玩家挑战失败也有一次复活的机会。不过,要获得每种道具和复活时,都需要玩家观看广告或者进行分享。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桂林市民和网友,不少人表示,原本是抱着“轻松愉快”的心态去玩的,结果不知不觉就会被莫名的“胜负欲”给占据,导致自己有些难以自拔。

“起初朋友告诉我很难通关时,我还有点轻视态度,觉得不就是一款消消乐吗,结果玩了几十次之后才发现,是我错了。”市民方先生告诉记者,从这款游戏火爆开始,他玩了有上百次,每次都是三个道具加复活轮流使用,但就是没有通关第二关。“这几天每天玩到半夜,做梦都是在玩这个游戏。”

市民邓女士说:“本来我已经开始了考证复习计划,但是这几天每天下班以后,就是想玩这个游戏,本来想着玩2盘再复习,不知不觉就玩了20盘。”

“都怪这该死的胜负欲,看朋友都过不了,自己总想着成为第一个过关的人,而且看着广西地区排行那么靠后,又想着帮忙冲一冲排名。”市民刘女士说,每次看到胜利在望,点开发现下面还有一层,就又有了再玩一次的冲动。

当然,在爆火的同时,这款游戏也出现了“骗玩家看广告”“原本就是死局,过关只能靠运气”等质疑声。

桂林一位“游戏迷”周先生表示,他看了网上视频,玩家要碰到能过关的设定,加上正确的顺序才能通关。“我曾经也玩到了接近通关的一步,但发现有的卡牌根本凑不出三个的,我就放弃了。”

“碎片化游戏”更吃香?

近年来,类似“羊了个羊”这样利用碎片化时间来玩的小游戏频频成为爆款,例如“跳一跳”“合成大西瓜”“召唤神龙”都曾是朋友圈中的“顶流”。

这些小游戏大多以小程序为载体,具备无需下载、即点即玩、体验轻便等特点。根据腾讯官方近期发布的《2022微信小游戏增长白皮书》显示,微信小游戏开发者数量已达到10万+,月流水千万级游戏款数同比+50%。

“推送的都是一些十分简单的游戏,但一般在广告的演示中,明明很简单的关卡,演示就是过不去,这就会激起我的斗志,比如最近我就玩了一款通过划线拯救狗不被蜜蜂叮的游戏,要玩更多关卡也是要看广告。”黎先生说。

市民陆先生则表示,以前自己玩的都是大型手游,需要每天做日常任务,但是这类小游戏随时都能玩,所以现在也迷上了小游戏,花的钱其实也比大型手游少很多。

专家:游戏虽解压 请勿沉迷它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无数网友对这类游戏又爱又恨?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贤成毅认为,小游戏的爆火与当今年轻人碎片化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网络时代,大家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们的时间、信息、专注力都在被迅速“消磨”。进入了更注重短、平、快的信息收集模式,已经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去了解或上手一些内容复杂的游戏了。

他表示,像“羊了个羊”这类小游戏,正是顺应了大众的心理需求,操作简单、耗时较短、即时反馈强的特点,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兴娱乐方式,也成了他们释放压力的渠道。然而,在游戏过程中,玩家们的胜负欲却占据了主要内心世界。越是难以通关,越能激发玩家的胜负欲。殊不知这种“上头成瘾”是加大精神内耗,影响年轻人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

桂林一家心理咨询工作室的心理咨询师邓日良认为,玩游戏陷入“不通关不罢休”的执念中,会让年轻人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假设一直不通关,容易带来挫败感;为了通关,需要消耗更长的时间、精力,比如熬夜等,对身心带来极大的危害。有可能影响工作、影响夫妻感情、影响学习等等。

贤成毅表示,游戏虽解压,请勿沉迷它。在这场消耗精力与时间的战斗里,年轻人更应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丰富更多的兴趣爱好,比如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可以多做运动,放松身体;或者看电影、阅读书籍等。这样的生活方式才有利于保持我们的身心健康。

记者林扬 见习记者韦彦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沉迷于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