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苯是原子?

1、苯分子中的碳原子是SP2杂化,每个碳原子形成三个SP2杂化轨道,其中一个与氢原子成σ键,另外两个与相邻碳原子也成σ键,每个碳原子剩余一个P轨道,6个碳原子的这个P轨道共同形成一个大π键。因此苯与其他不饱和烃相自比,稳定性较好。

2、这个结构能很好的解释苯分子的空间构型特点,如6个C—C键的键长相等,键角都是120°等。所以,苯的结构简式中B式比A式更科学准确,但由于习惯,A式也可以使用。苯环出现取代基后,大π键受到影响,电子云分布变成不再均匀,苯的稳定性下降。

1.什么是烃的衍生物?

【答案】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如乙醇可看成是乙烷分子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衍生物。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如乙醇中的羟基、一氯甲烷中的氯原子分别是乙醇和一氯甲烷的官能团。

2. 乙醇与乙烷、水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乙醇分子结构中有几种共价键?

【答案】乙醇分子可看做是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或者是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被乙基取代所形成的。乙醇分子中有C—H、C—C、C—O、O—H 4种共价键。

3.如何除去乙醇中的水?

【答案】除去乙醇中的水需加生石灰吸水,然后蒸馏。

4.乙醇能否作萃取碘水中碘的萃取剂?

【答案】不能。因为乙醇与H2O以任意比互溶,无法分液。

5.(1) 若乙醇的结构式是

,则乙醇与钠发生反应时生成的氢气与乙醇的消耗量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有几种情况?若乙醇的结构式是

,则乙醇与钠发生反应时生成的氢气与乙醇的消耗量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有几种情况?

可知,该物质中有3种氢原子,个数比为321,即与羟基碳原子相连的碳上的三个氢原子为一种,羟基碳上的两个氢原子是一种,羟基氢是一种,若与钠反应,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乙醇的物质的量之比有3种情况,①只有羟基氢原子反应,为12;②只有烃基上的氢原子反应,为52;③所有氢原子均可反应,为31。由

可知,该物质中的氢原子只有一种,若能与钠反应,则被钠置换生成的氢气与消耗乙醇的物质的量之比只有一种,为3∶1。

6.如何证明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

【答案】根据1 mol乙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0.5 mol氢气,即可证明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其他活泼金属,如钾、钙、镁等也能够把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取代出来,如2CH3CH2OH+Mg→(CH3CH2O)2Mg+H2↑。乙醇钠属于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在水中易电离。

7.在实验室中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乙醇与钠反应时,钠是浮在乙醇表面还是沉于试管底部? 乙醇与水相比,谁与钠反应更剧烈?说明什么问题? 乙醇与钠反应,乙醇分子中断裂的是什么键?

答案: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CH2OH+2Na→2CH3CH2ONa+H2↑。乙醇与钠反应时,钠沉在试管底部;乙醇与水相比,水与钠反应更剧烈,说明水分子中—OH上的氢原子比乙醇分子中—OH上的氢原子更活泼;钠与乙醇反应的实质是羟基氢原子被置换,乙醇分子中断裂O—H键。

8.根据乙醇的性质,如何鉴别乙醇和苯?

答案:加水,与水互溶的是乙醇,分层的是苯;加入金属钠,能与钠反应放出H2的是乙醇,反之是苯;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乙醇,反之是苯。

9.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有无还原反应发生?

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乙醇催化氧化的实质是脱去连接在羟基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与羟基上的氢原子,这两个氢原子与氧原子结合形成H2O。乙醇催化氧化的同时,氧气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有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仍是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

10.取一支大试管,倒入约3 mL乙醇,将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灼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观察到铜丝有何变化?闻到什么气味?结合乙醇催化氧化时化学键断裂情况分析,什么样的醇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乙醇具有还原性,能被CuO氧化,也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或重铬酸钾溶液、三氧化铬溶液等强氧化剂氧化。螺旋状的插入乙醇中,可观察到铜丝由黑色变成红色,并闻到试管中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由乙醇和乙醛的结构式可知,乙醇发生催化氧化时断裂的是C—H键和O—H键。醇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11.乙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显酸性,二是能发生酯化反应。请从结构上分析,乙酸为什么会具有如此的化学性质?

答案: 乙酸具有如此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具有羧基这个官能团。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乙酸的主要断键方式有:

12.乙酸、碳酸、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顺序是怎样的

答案:乙酸、碳酸、水、乙醇的分子组成中,均含有羟基氢,它们有相似的性质,如易溶于水、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等。但由于与羟基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不同,它们也呈现不同的性质,其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顺序为乙酸>碳酸>水>乙醇。

13.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有机物原子团是什么?反应时各物质的量有什么规律?能与NaHCO3和Na2CO3反应生成CO2的有机物原子团是什么?反应时各物质的量有什么规律?

14.液态烷烃、苯、溴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中,易溶于水的有哪些?密度比水大的有哪些?

答案:易溶于水的只有乙醇和乙酸;密度比水大的只有溴苯。

15.对比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如何鉴别乙醇和乙酸两种液体?

答案:闻气味:有特殊香味的是乙醇,有刺激性气味的是乙酸;石蕊试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乙酸;碳酸钠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是乙酸。

16.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 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 浓硫酸和2 mL 乙酸。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后用酒精灯缓慢加热。该过程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 导管末端不能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其目的是什么?浓硫酸起什么作用?饱和Na2CO3溶液又起什么作用?加入药品时,不先加浓H2SO4,然后再加乙醇、乙酸的目的是什么?装置中导气管较长的目的是什么?分离生成的产物,通常在什么仪器中进行?

【答案】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存在化学平衡,也属于取代反应。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 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该过程中可观察到饱和Na2CO3溶液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导管末端不能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其目的是防止液体发生倒吸;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主要是作催化剂、吸水剂;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乙酸钠;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溶液分层。吸收液不能用NaOH代替Na2CO3,因为NaOH溶液碱性很强,会使乙酸乙酯水解;加入药品时,不先加浓H2SO4,然后再加乙醇、乙酸的目的是防止液体飞溅,通常加入药品的顺序是乙醇→浓硫酸→乙酸(使浓硫酸得到稀释),且体积之比为3∶2∶2;装置中导气管较长的目的是导气兼冷凝,便于乙酸乙酯的收集;分离生成的产物,通常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17.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为何不同?

【答案】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是浓H 2SO4,除催化作用外,还具有吸水的作用,以提高CH 3COOH C 2H5OH 的转化率;酯的水解反应用到的催化剂是稀H 2SO4NaOH 溶液,NaOH 可以中和酯水解生成的CH 3COOH ,以提高酯的水解率。酯化反应和酯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都是可逆反应,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不完全,所以化学方程式中用“”;在碱性条件下,由于生成的酸与碱反应,促使酯完全水解,所以化学方程式中用“→”,水解反应也是取代反应。

18.是否所有糖类的通式都符合Cn(H2O)m?是否符合通式Cn(H2O)m的物质都是糖类?

【答案】有些糖类物质在分子组成上不符合Cn(H2O)m通式,如鼠李糖的化学式为C6H12O5,脱氧核糖的化学式为C5H10O4等;符合通式Cn(H2O)m的物质不一定是糖类,如甲醛(HCHO)、乙酸(CH3COOH)等均可写为Cn(H2O)m形式。

19.丧失体内自我调节血糖水平的人会得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怎样通过实验检验一个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答案】把NaOH和CuSO4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若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该人患有糖尿病。

20.糖类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何要注明糖类的名称?

【答案】糖类存在同分异构体,同一化学式可能表示不同的物质,所以为了加以区别,一般在分子式下面标上糖类名称,防止混淆。

21.将淀粉在稀硫酸中加热使其水解,然后在水解液中直接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悬浊液,能否检验出葡萄糖?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而淀粉的水解液呈酸性,若检验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应先加碱将溶液调至碱性,再加Cu(OH)2悬浊液。

22.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银氨溶液反应,表现了葡萄糖中哪种官能团的性质?是不是所有的糖类物质都能与上述两溶液反应?

【答案】醛基;不是,例如蔗糖、淀粉等就不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银氨溶液反应。

23.淀粉和纤维素均为纯净物吗?怎样检验溶液中有淀粉的存在?

【答案】淀粉和纤维素分子的通式均为(C6H10O5)n,但两者的n值不确定,所以二者均为混合物;利用淀粉遇I2变蓝的性质可以检验淀粉的存在。

24.怎样证明淀粉已水解完全,应如何进行操作?

【答案】向淀粉水解液中先加入NaOH溶液,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有银镜出现,然后向淀粉水解液中滴加碘水,若溶液不变色,则可证明淀粉水解完全。

25.油脂有什么结构特点?

【答案】油脂可用通式表示:

其中R1、R2、R3代表烃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6.油脂主要有什么化学性质?

【答案】油脂具有酯的性质,能发生水解反应,另外,若还含有碳碳双键等不饱和键,则还具有不饱和烃的性质,如能使溴水退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反应等。

属于油脂吗?乙酸乙酯与油脂属于同系物吗?

【答案】不属于油脂,原因是该物质是甘油和乙酸形成的酯,而乙酸不属于高级脂肪酸。油脂是甘油与高级脂肪酸形成的三元酯,不是乙酸乙酯的同系物。

28.油脂的状态与油脂的分子结构有何关系?

【答案】当油脂的分子结构中碳链上含有碳碳双键时,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当油脂的分子结构中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

29.人们经常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炊具上的油污,其原理是什么?

【答案】炊具上的油污一般是油脂,它属于酯类物质,不溶于水,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纯碱水溶液呈碱性,并且温度越高,碱性越强,因此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炊具上的油污效果更好。

30.植物油、动物油、矿物油有哪些区别?

【答案】植物油和动物油都是油脂,属于酯类物质,植物油中还含有碳碳双键;矿物油属于烃类。

31.蛋白质盐析和变性的条件是什么?实质是什么?其过程具有什么特征?

【答案】蛋白质盐析需要轻金属盐或铵盐的浓溶液,实质是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属物理变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蛋白质变性需要加热、酸、碱、强氧化剂、重金属盐、有机物等,实质是使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化,属化学变化,其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32.在生产和生活中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分别有何用途?

【答案】在生产和生活中通常利用蛋白质的盐析提纯蛋白质,利用蛋白质的变性进行杀菌、消毒。

33.如何用简单的方法鉴别纺织品是棉制品还是羊毛制品?

【答案】棉制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羊毛制品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可用灼烧法来鉴别,燃烧后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制品。

34.使用浓硝酸时不慎溅到皮肤上,皮肤会有什么变化?

【答案】皮肤变黄色;原因是浓硝酸可以与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

35.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其水解的最终产物是什么?反应中酶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其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反应中酶的作用是催化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苯是由分子构成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