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的大小与原始数据有什么关系?

第1篇:数学下册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

一、认认真真选,沉着应战!

1.数学老师对小明在参加高考前的5次数学模拟考试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小明的数学成绩是否稳定,于是老师需要知道小明这5次数学成绩的()

(a)平均数或中位数(b)方差或极差

(c)众数或频率(d)频数或众数

2.数学老师布置10道选择题作为课堂

练习,课代表将全班同学的答题情况

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如图),根据图

表,全班每位同学答对的题数所组成

样本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3.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计算出样本方差为2,可以估计总体方差()

(a)一定大于2(b)约等于2(c)一定等于2(d)与样本方差无关

4.当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其中位数是4,如果这个数集的惟一众数是6,则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的和是()

a.平均数但不是中位数b.平均数也是中位数

c.众数d.中位数但不是平均数

6.下列说法中:①2,3,4,5,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②6,8,6,4,10,10这组数据的众数是;③存在这样一组数据: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是同一数据.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第2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师谈话:这学期以来,大多数同学的作业有了进步。通过课前调查,我们都知道了自己的数学作业得优的次数,谁来说一说自己的作业得过多少次优?

2、指名说一说,师板书,制成统计表。

3、我们已经学过了统计,你能根据这张统计表制成统计图吗?

4、指名说一说怎样完成统计图。

5、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制统计图,统计图的作用可大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

1、刚才的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课件出示横向统计图)。观察思考:这个统计图与我们原来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呢?(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格代表几次?)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见解。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3、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指名说一说,师课件展示统计图。象这样的统计图,我们还可以给它标上数据,便于看得更清楚。)

(1)课件出示例1,观察。

(2)*在书上完成统计图,小组内互相检查。

第3篇:七年级数学数据的代表单元测试题目分享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已知一组数据10,20,80,40,30,90,50,40,50,40,它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能有一个

b.一组数据的众数只能有一个

c.在一组数据中有可能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同一数据

d.在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中,只有众数一定是原数据中的数

3.10名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如下:25,26,26,27,26,30,29,26,28,29,这些成绩的中位数是()

4.一组数据由6个3,8个11,1个12,1个21组成,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5.某青年排球队12名队员年龄情况如下表,则这12名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6、下表是两个商场1至6月份销售“椰树牌天然椰子汁”的情况(单位:箱)

a.*比乙的月平均销售量大b.*比乙的月平均销售量小

c.*比乙的销售稳定d

第4篇: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简单的数据分析》优秀教案

教材第39页例2及相应的练习。

1、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能体会统计的意义。

学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能分析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

1、你知道你的身高和体重吗?

2、比一比你们小组谁最高,谁最重?

1、统计小组内同学的身高、体重,完成统计表。

姓名身高/厘米体重/千克

(1)如果把以上统计表制成纵向统计图,你准备每格表示几厘米?

(2)能不能用最简洁、明白的方法,根据这组数据绘制统计图。

3、出示(每格代表10厘米、5厘米的条形统计图)分析:能不能明显反映数据间的差异?每格代表1厘米、2厘米的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明显反映数据间的差异?哪一种太长?

(1)重点观察:每格代表2厘米、1厘米的条形统计图,要从这张图看出学生身高的差距只要哪些部分?(底下的名字与0,上面的一部分)那中间一部分怎么办?

(2)折叠的部分在图中怎样表示?

(3)出示制好的折叠式统计图:仔细观察,那一部分是折叠的,表示多少?与过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在什么范围?

4、小结:什么时候要用折叠式条形统计图(数据比较大、数据相

第5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数据分析(1)》教学设计

教材第3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1、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作的能力。

1、以前学习过什么样的统计图?

2、使用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1、根据课本38页统计表绘制纵向条形统计图(发给学生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并把38页统计图填涂完整。(提示:在统计图上标明数据。)

2、统计图上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3、通过绘图,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说一说在填涂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4、完成的统计图,说一说统计图上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5、比较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分辨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纵向条形统计图。

(1)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2)拿出第二张空白统计图,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条形,标出数据再分析。

6、你认为应该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

(1)哪几种动物跑得比鸵鸟快?哪几种动物跑得比鸵鸟慢?

(2)如果它们赛跑,谁跑第一,谁跑最后?

第6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分享

1、6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在数123中,个位是,十位是,百位是。

3、比最小的两位数大3的数是,比最大的两位数小6的数是

4、与8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我是由2个十我加上30就是90。

多做题有助于同学们及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一年级小学生数学上册测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二、在里填上“>”、“<”或“=”号

三、先写出下列各数,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七十二二十三六*一百五八十九四十三

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对于广大小学生朋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本文为大家提供

第7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数据分析》评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中,付老师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不同的统计图都有其使用条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统计图。和前几册的要求相同,教学时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制作条形统计图,只要他们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就可以了。

1、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教学时付老师放手让学生通过*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学生参与的积极*也较高。

3、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条形统计图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出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这时候,付老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一起动脑,思考解决的方法。最后引出新课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到每种条形统计图都是因为生活、统计的需要而产生的。

4、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5、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如果让学生想后再说怎样制作,只会浪费掉一些时间

第8篇:八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单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01到2005年,我国gdp增长率分别为8.3%,9.1%,10.0%,10.1%,9.9%。经济学家评论说:这五年的年度gdp增长率之间相当平稳。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增长率之间相当平稳”说明这组数据的()较小。

a.标准差b.中位数c.平均数d.众数

2.对*、乙两同学100米短跑进行5次测试,他们的成绩通过计算得;*=乙,s2*=0.025,

a.*短跑成绩比乙好b.乙短跑成绩比*好

c.*比乙短跑成绩稳定d.乙比*短跑成绩稳定

a.众数、中位数b.方差、标准差

c.样本中数据的个数、平均数d.样本中数据的个数、中位数

5.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所求出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

6.一组数据的方差为s2,将该数据每一个数据,都乘2,所得到一组新数据的方差是()

第9篇: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单元的综合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1、在、、、、、中,分式的个数有()

2、下列约分正确的是()

3、如果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2倍,即分式的值()

a、扩大4倍;b、扩大2倍;c、不变;d缩小2倍

6、若关于x的方程无解,则m的值是()

7、能使分式的值为零的所有的值是()

8、已知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9、一份工作,*单独做需a天完成,乙单独做需b天完成,则*乙两人合作一天的工作量是()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24分)

10、当x时,分式有意义;当x时,分式的值为零。

12、如果方程的解是x=5,则a=。

第10篇: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加减法测试题

1.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

2.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再添上()个

4.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有()个,它们的和是()。

1.25+25可以直接相加,是因为两个加数()。

a.分子相同b、分母相同c、都是真分数d、都是最简分数

a.把小数化成分数b、把分数化成小数

c、用加法运算定律直接计算d、用减法运算*质直接计算

4.514与213的和减去它们的差,结果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5.王师傅做一件工作要20天完成,他做了5天,还剩下这件工作的()。

6.某商店八月份利润是415万元,比七月份多78万元,两个月利润共多少万元?正确的算式是()。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

  平方平均数≥算数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引理的正确性较明显,条件A≥0,B≥0可以弱化为A≥0,A+B≥0。

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平均数非常明显的优点之一是,它能够利用所有数据的特征,而且比较好算。

在数学上,平均数是使误差平方和达到最小的统计量,也就是说利用平均数代表数据,可以使二次损失最小。
  因此,平均数在数学中是一个常用的统计量。但是平均数也有不足之处,正是因为它利用了所有数据的信息,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只有在数据分布偏态(不对称)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所以说,如果是正态的话,用哪个统计量都行。
  如果偏态的情况特别严重的话,可以用中位数。

智慧树知到《教育统计学》章节测试答案
1、 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 )
2、 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
3、 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台数、设备价格是( )
答案: 前者是离散变量
4、 对某地区学校教师情况进行研究,统计总体是( )
C.每个学校的全部教师
D.该地区全部学校的全部教师
答案: 该地区全部学校的全部教师
5、 统计的总体性特征表现在( )
A.它是从个体入手,达到对总体的认识
B.它是从总体入手,达到对个体的认识
C.它排除了认识个体现象的必要性
D.它只对总体现象的量进行认识,抛开了对总体现象质的认识
答案: 它是从个体入手,达到对总体的认识
6、 在学生调查中,学生的“身高”是( )
7、 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
8、 你询问了你们班的8位同学在去年的教育统计学成绩,这些成绩的平均数是65分。基于这种信息,你认为全班在去年的教育统计学平均成绩不超过70分。这个例子属于统计学的( )
9、 离散变量的数值包括整数和小数
10、 研究者甲让评定者先挑出最喜欢的课程,然后挑出剩下三门课程中最喜欢的,最后再挑出剩下两门中比较喜欢的。研究者乙让评定者将四门课分别给予1-5的等级评定,其中1表示非常不喜欢,5表示非常喜欢。研究者丙只是让评定者挑出自己最喜欢的那门课。研究者甲、乙、丙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分别是:( )
A.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比数据
B.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类数据
C.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序数据
D.定序数据-定序数据-定类数据
答案: 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类数据
1、 某考生得分为87分,在下列频数分布表中,能够直接判断有多少考生得分比他低的是:
答案: 累积频数分布表
A.所有的竖条应该有相同的宽度

B.每个类别的频率标示在竖轴上
C.各个竖条之间应该不留空隙
D.条形图用于反映定性数据或分类数据
答案: 所有的竖条应该有相同的宽度,每个类别的频率标示在竖轴上,条形图用于反映定性数据或分类数据
3、 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出现的频数被称为
4、 从累积频数分布表上可知某个数值以下或以上的数据的频数
5、 适用于描述连续型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6、 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的统计分析图是
7、 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统计图是
8、 累加曲线的形状大概有以下几种
答案: 正偏态分布,负偏态分布,正态分布
9、 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10、 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相关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1、下列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是( )
3、 当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D.众数等于最大的数值
4、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
5、 计算学习速度常用的方法有( )。
6、 现有一组数据,它们是4,4,5,3,5,5,2。这列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全距是
7、 一组数据:3,6,2,7,3,2,4,8,6,5.要描述这组数据的特征,受极端数据值影响的统计量是

8、 在一组正态分布的数据中,去掉两端极值后,一定不会受到影响的统计值是
9、 一组数据的分布曲线呈双峰状态,据此可以推测该组数据中可能有两个
10、 中位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
1、 比较同一团体不同属性特质观测值的离散程度,恰当的统计指标是:
2、 下列几组数据中,标准差最大的一组是:
3、 有一组数据:2,3,4,5,6,7,8。该组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是5和2。如果给这组数据的每个数都加上3,再乘以2,那么可以得到一组新数据。其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4、 标志变异指标中,由总体中两个极端数值大小决定的是( )
5、 如果一份测验的整体难度偏难,则测验总分的分布呈( )。
6、 在差异量数中性能最好的一个统计量是( )。
7、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组数据每个观测值都加上一个相同的常数c,其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
B.一组数据每个观测值都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相同常数c,其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
C.一组数据每个观测值都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相同常数c,再加上一个常数d,其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c。
D.标准差的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相同。
8、 下面关于标准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属于绝对差异量,可用于计算差异系数。
B.可用来计算标准分数。
C.标准差受抽样变动影响大。
D.可用于删除异常值。
9、某次英语考试的标准差为5.1分,考虑到这次考试的题目太难,评分时给每位应试者都加了10分,加分后成绩的标准差是( )。
10、 某次高考分数呈正态分布,以此为基础可以( )。
A.计算考生的标准分数

C.确定某一分数界限内考生比例
D.知道计划录取人数后确定录取分数线
1、 下列关于相关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介于-1.00和+1.00之间
B.相关系数的+、-号只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不表示大小
C.相关系数等于+1.00时表示完全正相关,等于-1.00时表示完全负相关
D.相关系数的取值的大小表示相关的强弱程度
E:相关系数等于0时表示两个变量完全独立
2、 当所有条件都相同时,下面能够表明变量间相关程度较强的相关系数是( )。
3、 散点图呈现圆形或近似圆形时,两变量的相关是()。
4、现有9名面试官对26名求职者的面试过程做等级评定,为了了解这9名面试官的评价一致性程度,最适应的统计方法是求
5、AB两变量线性相关,变量A为符合正态分布的等距变量,变量B也符合正态分布且被认为划分为两个类别,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应采用
6、 假设两变量线性相关,两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但不呈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7、 假设两变量线性相关,两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关系时应采用
8、 r=-0.60的两变量与r=0.60的两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是
9、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10、 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及关系紧密程度的简单又直观的方法是
1、 下列关于正态曲线模型,正确的是()
A.曲线以平均数为对称轴
B.Y值越大,p值越大
C.曲线与X轴区域面积为1
D.曲线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形状
2、 下列统计分布中,不受样本容量变化影响的是()
3、 掷骰子游戏中,一个骰子掷6次,问3次6点向上的概率是()
4、 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时,其样本均值的分布是()。
5、 在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正负1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曲线总面积的( )。
6、 下列关于t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
B.随着n的大小而变化的一条曲线
C.自由度较小,t分布是均匀分布
D.自由度较大,t分布越接近标准正态分布
7、 二项试验满足的条件有( )。
A.任何一个实验恰好有两个结果
B.共有n次实验,并且n是预先给定的任一整数
C.每次实验可以不独立
D.每次实验之间无相互影响
8、有10道是非题,要从统计上(95%的把握)判断一个被试并非因猜测因素答对,他至少应正确回答的题目数是( )。
9、 在一次试验中,若事件B的发生不受事件A的影响,则称A、B事件为( )。
10、 下列随机试验中,概率测度遵循古典概型的是( )。
A.观察一家超市某日的营业额
B.掷两个骰子,记录它们各自出现的点数
C.随机抽5个学生来回答某个问题,观察回答正确的学生人数
D.观察一射击选手射靶10 次的中靶次数
1、 当样本容量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
A.随着显著性水平α的增大而增大
B.随着显著性水平α的增大而减小
C.与显著性水平α的大小无关
D.与显著性水平α的平方根成正比
2、 使用T分布估计总体均值时,要求( )。
A.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
C.总体为非正态分布但方差已知
D.正态总体但方差未知,且为小样本
3、 用从总体抽取的一个样本统计量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量称为( )。
4、 置信区间1-α表达的是置信区间的( )。
5、 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其均值为10,标准差为5,则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为( )。

6、已知某科测验成绩的分布为正态,其标准差为5,从这个总体中抽取n=16的样本,算得样本均值为81,样本标准差为16,问该科测验的真实分数是( )。
7、为了检查教学情况,某区级领导从所属学校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回答一个问卷,最后计算得均值为80,标准差为7,问该区教学的真实情况是( )。
8、 区间估计依据的原理是( )。
9、某地区的写字楼月租金的标准差为80元,要估计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希望的允许误差为25元,应抽取的样本量是( )。
10、 一个好的估计量应具备的特点是( )。
A.充分性,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
B.充分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C.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D.充分性,必要性,无偏性,有效性
A.是在原假设不真实的条件下发生的
B.是在原假设真是的条件下发生的
C.决定于原假设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
D.原假设与实际值之间差距越大,犯β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大
2、 拒绝域的边界值称为( )。
3、 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的区别包括( )。
B.建立假设的形式不同
4、 单尾Z检验中,α确定为0.01时,其统计决策的临界值为( )。
5、 拒绝域的大小与事先选定的( )。
C.置信水平有一定关系
D.显著性水平有一定关系
6、医学上测定,正常人的血色素应该是每100毫升13克。某学校进行抽查,37名学生血色素均值为12.1(克/100毫升),标准差为1.5(克/100毫升),试问该校学生的血色素值是否显著低于正常值( )。
7、对于两个总体方差比双侧检验,计算检验统计量时,通常是用较大的样本方差除以较小的样本方差,这样做是为了保证( )。
A.拒绝域总是在抽样分布的左侧

B.拒绝域总是在抽样分布的两侧
C.拒绝域总是在抽样分布的右侧
D.拒绝域总是在抽样分布的中间
8、12名被试作为实验组,经过训练后测量深度知觉,结果误差的均值为4cm,标准差为2cm;另外12名被试作为控制组不参加任何训练,测量结果误差的均值为6.5cm,标准差为2.5cm。试问两总体方差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
9、12名被试作为实验组,经过训练后测量深度知觉,结果误差的均值为4cm,标准差为2cm;另外12名被试作为控制组不参加任何训练,测量结果误差的均值为6.5cm,标准差为2.5cm。试问训练是否明显减小了深度知觉的误差( )。
10、 研究人员要检验20对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在15周岁智力测验分数差异,最恰当的检验方式( )。
A.两配对样本的T检验
B.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
C.样本与总体均值的T检验
1、 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对某品牌手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计为()。
2、 在教育学科的调查研究中,通常不可避免的误差有()。
3、某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别为50,38,42人,若用方差分析方法检验某次考试平均分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那么组间自由度为( )。
4、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适用于( )。
A.三个及其以上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C.三个及其以上配对样本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D.两个样本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5、 某研究选取容量均为5的三个独立样本,进行方差分析,其总自由度为()。
6、 在方差分析中,拒绝原假设H0:μ1=μ2=μ3,则意味着( )。
A.μ1,μ2,μ3的两两组合都不相等
B.μ1,μ2,μ3的两两组合中至少有一对不等
C.μ1,μ2,μ3的两两组合都相等
D.μ1,μ2,μ3的两两组合中至少有一对相等
7、 在方差分析中,衡量不同水平下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称为( )。
8、 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条件有( )
D.各个总体的方差一致
9、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n1=7,n2=6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方差分析表如下,表中“A”单元格和“B”单元格内的结果分别是( )
10、在下面方差分析表中,A、B、C、D、E这5个单元格内的数据分别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