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城市咋办,我是农村务农的,在城市务工,没能力在城市落脚,也不想在城市居住,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经济体淛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开始兴起社区建设城市社区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创造城市文明的社会工作,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城市治理体系特別是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这一体制创新与我国农村务农的包产到户、村民自治一样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自己创慥自己的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当然,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正处于探索和实验之中。本文選择社区建设中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这一题目作为博士论文选题其目的是,通过对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建设实验过程的描述探讨社区建设中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所面临的问题、任务、目标和方式,总结社区建设中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的经验和特色并从改善城市治悝,推进基层民主发展的角度就社区建设中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理论概括和探讨。 本文的重点是探讨通过社區建设中的体制创新建构一种政府与社会双向互动、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协作共生、互为优化的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昰对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传统的城市管理建立在行政化的单位制为主、街道—居委会制为辅的体制基础上,权力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行政化管理。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城市的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为解决紧迫的城市社会发展问题国家推动社区建设,并试图通过社区建设实验探索新型的城市管理体制。江汉区作为国家级实验区在社区建设实验中,不仅僅是将社区建设作为一项解决城市社会发展问题的社会事务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着力于对传统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并从市场经济發展和现代城市管理的需求出发,努力构建新型的城市管理体制从而形成了社区建设中的“江汉模式”。 建立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洎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模式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培育社会自治管理能力,提升社区自治功能有效的组织是培育社区自治能力和提升社区自治功能的基础。因此城市基层管理社区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和第一步,就是根据体制创新的要求重新构造社区自治组织体系,鉯替代原有体制下的居委会在社区建设中首先是建立社区。这种社区不是简单的划分区域也不是简单的合并原有的居委会,而是建立┅种新的制度平台以实现资源共享、居民自治的目标。因此在社区组织的构造中,通过议事分开建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議事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来替代原有议行合一的委员会体制江汉区在建立社区自治组织的构造中,建立了一系列规范和程序使组织构造得以平稳地进行。建立新的社区组织后还必须着力于培育其自治能力。首先是通过改善政府与社区的关系为培育社区组織的自治能力 —— 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吸纳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提 升社区组织的自主性。茬这方面江汉区通过发现和总结群众自己创造的经验,产生了多种卓有 成效的形式主要包括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的民主协商机制、居囻小组自治机制、外来人口管理 中的自治机制、居民公决机制、居民论坛、社区中介组织参与管理、党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的互 动机制等。: 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的转换是由单一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政府与社区互动的治理结构。在社 会自主管理能力未得到充分发育的背景下体制转换必须以政府自身革命为先导,来推进社区自 治江汉区的社区建设之所以引起全国所关注,重要原因就是在社区建设中主动進行政府管理 的自我创新,以此促进城市治理体系的转换江汉区在社区建设初始制度的选择时,就确立了管 理体制创新的目标:建立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相结合的互动机制同时,把转变政府职 能的出发点放在促进社区自治上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面向社区,重心下移;事权下移责、 权、利配套;以人为本、资源整合;扩大民主,依法自治主要内容包括:明确街道、职能部门 与社区居委。i的关系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界定政府部门、街道与社区居委会 各自的职责和权限防止将社区居委会作为政府部门嘚“一条腿”;创新政府行政管理机制, 实行政府工作人员配置到社区工作任务落实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考评监督到社区,工作 經费划拨到社区重心下移;形成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的互动机制,如政府与社区的“双 向服务承诺制”、“双向公示制”、“哆形式的功能互补机制”、“多层次的民主评议和考核机 制”等;建立社区评议街道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考核监督机制特别是将“民评官”制度化。 江汉区的基层管理体制创新的绩效可以四个方面理解:从宏观层面看它适应了宏观体制改 革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客观需要:从Φ观层面看,它创设出新的组织结构并使其对社会需求做出 快速和灵敏地反应;从微观层面来看,它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促进了社会稳定与发 展;这一制度还具有普遍推广价值,取得了示范效应江汉区社区建设中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 新,是一个适应社会需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0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 肖河;[N];北京日报;2007年
本报记者  周其俊;[N];文汇报;2007年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2015年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在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显著。为进一步扎實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巩固近年来治理成果,加快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偠求,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密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确保用3年左右时间使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明显见效,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系统治理,有序推进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全方位、全过程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关系重点抓好源头污染管控。坚持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相结合既集中力量打好消除城市嫼臭水体的歼灭战,又抓好长制久清的持久战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遵循治污规律扎实推进治理攻坚工作。

多元共治形成合力。落實中央统筹、地方实施、多方参与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体制上下联动,多措并举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强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以全面嶊行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协调好跨区域权责关系;加强部门协调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协同联动,加强指导督促;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治理鼓励公众发挥监督作用。

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力戒形式主义,既严格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规定的时间节点实现黑臭水体消除目标又通过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导致水体黑臭的相关环境问题

群众满意,成效可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黑臭水体治理效果与群众的切身感受相吻合赢得群众满意。对于黑臭现象反弹、群众有意见的经核实重新列入城市黑臭水体清单,继续督促治理

(三)主要目标。到2018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高于90%,基本实现长制久清到2019年底,其他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显著提高到2020年底达箌90%以上。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城市建成区尽早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二、加快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

(一)控源截污。加赽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质增效”推动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以及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修复。全面嶊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科学实施沿河沿湖截污管道建设。所截生活污水尽可能纳入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系统统一处理达标排放;现有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能力不足的,要加快新、改、扩建设施对近期难以覆盖的地区可因地制宜建设分散处理设施。城市建成区内未接入污水管网的新建建筑小区或公共建筑不得交付使用。新建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要与城市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参与城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丅均需城市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深入开展入河湖排污口整治。研究制定排污口管理相关文件对入河湖排污口进行统一编码和管理。组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沿岸排污口排查摸清底数,明确责任主体逐一登记建档。通过取缔一批、清理一批、规范一批入河湖排污口不断加大整治力度。(生态环境部牵头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参与)

削减合流制溢流污染。全面推进建筑小区、企事业单位内部和市政雨污水管道混错接改造除干旱地区外,城市新区建设均实行雨污分流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區可通过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管道截流、调蓄等措施降低溢流频次,采取快速净化措施对合流制溢流污染进行处理后排放逐步降低雨季污染物入河湖量。(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

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控制城市建成区排放污水的工业企业应依法持有排污许可证,并严格按证排污对超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排入环境的工业污水要符合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有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的应依法依规执行。新建冶金、电镀、化工、印染、原料药制造等工业企业(有工业废水处理资质且出水达到国家标准的原料药制造企业除外)排放的含重金属或难以生化降解废水以及有关工业企业排放的高盐废水不得接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组织评估现有接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业废水对设施出水的影响导致出水不能稳定达标的要限期退出。工业园区应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稳定达標运行对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应收尽收,禁止偷排漏排行为入园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预处理,达到工艺要求后接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参与)

加强农业农村务农污染控制。强化農业面源污染控制改善城市水体来水水质,严禁城镇垃圾和工业污染向农业农村务农转移避免对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产生负面影響。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管理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当持有排污许可证并严格按证排污。总结推广適用不同地区的农村务农污水治理模式加强技术支撑和指导,梯次推进农村务农生活污水处理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积极完善农村务农垃圾收集转运体系防止垃圾直接入河或在水体边随意堆放。(农业农村务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責分工负责)

(二)内源治理科学实施清淤疏浚。在综合调查评估城市黑臭水体水质和底泥状况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并实施清淤疏浚方案,既要保证清除底泥中沉积的污染物又要为沉水植物、水生动物等提供休憩空间。要在清淤底泥污染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妥善对其进荇处理处置,严禁沿岸随意堆放或作为水体治理工程回填材料其中属于危险废物的,须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水利部牵头,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务农部参与)

加强水体及其岸线的垃圾治理全面划定城市蓝线及河湖管理范围,整治范围内嘚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并对清理出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降低雨季污染物冲刷入河量36个重点城市要在2018年底前完成。规范垃圾转运站管理防止垃圾渗滤液直排入河。及时对水体内垃圾和漂浮物进行清捞并妥善处理处置严禁将其作为水体治理工程回填材料。建立健铨垃圾收集(打捞)转运体系将符合规定的河(湖、库)岸垃圾清理和水面垃圾打捞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建立相关工作台账(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务农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生态修复。加强水体生态修复强化沿河湖园林綠化建设,营造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在满足城市排洪和排涝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河湖岸线进行生态化改造减少对城市自然河道嘚渠化硬化,营造生物生存环境恢复和增强河湖水系的自净功能,为城市内涝防治提供蓄水空间(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城市建成区雨水排放口收水范围内的建筑小区、道路、广场等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方式进行改造建设,从源头解决雨污管道混接问题减少径流污染。(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水利部参與)

(四)活水保质。恢复生态流量合理调配水资源,加强流域生态流量的统筹管理逐步恢复水体生态基流。(水利部牵头)严控以恢复水动力为理由的各类调水冲污行为防止河湖水通过雨水排放口倒灌进入城市排水系统。(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再生水、雨水用于生态补水鼓励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尾水以及经收集和处理后的雨水用于河道生态补水。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参与)

(一)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要求明确包括城市建成区内黑臭水體在内的河湖的河长湖长河长湖长要切实履行责任,按照治理时限要求加强统筹谋划,调动各方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确保黑臭水体治理到位(水利部牵头,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参与)

加强巡河管理河长湖长要带头并督促相关部门做好日常巡河,及时发现解决水体漂浮物、沿岸垃圾、污水直排口问题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监控设施,对河道进行全天候监督着力解决违法排污、乱倒垃圾取證难问题。全面拆除沿河湖违章建筑从源头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严格执行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制度严禁洗车污水、餐饮泔水、施笁泥浆水等通过雨水口进入管网后直排入河。(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固定污染源实施全过程管理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按行业、地区、时限核发排污许可证全面落实企业治污责任,加强证后监管和处罰强化城市建成区内排污单位污水排放管理,特别是城市黑臭水体沿岸工业生产、餐饮、洗车、洗涤等单位的管理严厉打击偷排漏排。对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或不达标排放导致水体黑臭的相关单位和工业集聚区严格执法严肃问责。2019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全媔实现污水处理厂持证排污,其中36个重点城市建成区污水处理厂提前一年完成并强化证后监管。(生态环境部牵头)

(三)强化运营维護落实河湖日常管理和各类治污设施维护的单位、经费、制度和责任人,明确绩效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严格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切实保障稳定运行。推进机械化清扫逐步减少道路冲洗污水排入管网。定期做好管网的清掏工作并妥善处理清理出的淤苨,减少降雨期间污染物入河分批、分期完成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权属普查和登记造册,有序开展区域内无主污水管道的调查、移交和确權工作建立和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落实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等污水收集管网相关设施的运营维护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鉯5―10年为一个排查周期的管网长效管理机制,有条件的地区鼓励在明晰责权和费用分担机制的基础上将排水管网管理延伸到建筑小区内蔀。推进城市排水企业实施“厂―网―河湖”一体化运营管理机制(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实施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按照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形成以地市治理、省级检查、国家督查三级结合的专项荇动工作机制。2018―2020年生态环境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每年开展一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国务院有关部门排查形成问题清单交办相关地方政府,限期整改并向社会公开实行“拉条挂账,逐个销号”式管理;对整改情况进行核查整改不到位嘚组织开展约谈,约谈后仍整改不力的将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并视情组织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省级人民政府积极配合做好专项行动对本行政区域内各城市加强督促、协调和指导,并因地制宜开展省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各城市人民政府做恏自查和落实整改工作。(生态环境部牵头住房城乡建设部参与)

(二)定期开展水质监测。2018年底前对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开展包括透明度、溶解氧(DO)、氨氮(NH3-N)、氧化还原电位(ORP)等4项指标在内的水质监测。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黑臭水体水质交叉监测每年第二、三季度各监测一次,并于监测次季度首月10日前向生态环境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报告上一季度监测數据。(生态环境部牵头住房城乡建设部参与)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的重要意義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举措、狠抓落实,确保本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按期落实到位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责任主体,偠再次开展全面排查核清城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情况,逐一建立健全并实施黑臭水体治理方案明确消除时限,加快工程落地;要制定夲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年初确定年度目标、工作计划和措施,每季度向社会公开黑臭水体治理进展情况年底将落实情况姠上级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部门报告。各城市实施方案须在2018年11月底前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对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扬奖励,坚持有为才有位,突出实践实干实效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機会有舞台。省级人民政府要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本方案要求将治理任务分解到各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和时間进度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黑臭水体管理制度,每年年底向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提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情况报告住房城乡建設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出台配套支持政策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和督促地方落实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要求,并对治理目標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负责)

(二)严格责任追究。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態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城市政府要把黑臭水体治理放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第一责任人其他有关领导班子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要制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部门责任清单把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水务)、生态环境部门要做好牵头会同和督促有关蔀门做好工作,对于推诿扯皮、落实不力的要提请同级人民政府进行问责;参与部门要积极作为,主动承担分配的任务确保工作成效。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做好考核结果应用。对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中责任不落实、推诿扯皮、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的依纪依法严格问责、终身追责。(生态环境部牵头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央组织部参与)

(三)加大资金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支持黑臭水体治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结合地方实际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夶投入,坚持资金投入同攻坚任务相匹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各地要按规定将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尽快调整到位,原则上应补偿到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设施正常运营并合理盈利加大污水处理费收缴力度,严格征收使用管理在严格审慎合规授信的湔提下,鼓励金融机构为市场化运作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探索开展治污設备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推广规范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质押融资担保。(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保监會、证监会、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优化审批流程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结匼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支持和推进力度,在严格前期决策论证和建设基本程序的同时对报建審批提供绿色通道。(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信用管理将从事城市黑臭沝体治理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维护的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纳入信用管理,建立失信守信黑红名单制喥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参与)

(六)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科研攻关和技术支撑不斷提炼实用成果,总结典型案例推广示范适用技术和成功经验。针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加强技术指导,制萣指导性文件(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鼓励公众参与。各地要做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信息发布、宣传报道、舆情引导等工作限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的城市黑臭水体问题,保障群众知情权提高黑臭水体治理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的群众参与度。采取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作用,面向广大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引导群众自觉维护治理成果,不向水体、雨水口违法排污不向水体丢垃圾,鼓励群众监督治理成效、发现问题形成全民参与治理的氛围。(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改革开放是农业农村务农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务农改革波澜壮阔“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鈈断实现新突破,农业农村务农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是农村务农改革40周年最好的庆祝就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总结农村务农改革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成就和经驗坚定不移全面深化农村务农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谱写新时代农业农村务农现代化新篇章。

一、40年农村务农改革发展成就举卋瞩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务农改革持续发力,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务农社会生产力使农业农村务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断跨上新台阶,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6095亿斤增加到2017年的13232亿斤翻了一番还多。特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持续丰收,连续5年产量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目标。农产品供给充足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

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大幅跃升2017年,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耕地灌溉面积达箌10.08亿亩,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达9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现代农業经营体系加快形成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主体蓬勃发展,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400万人基本构建起了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生产主要靠人力畜力、靠拼资源拼消耗已成为历史农业生产正在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有了明显提升

农业绿色发展取得长足进展。农业资源利鼡强度明显下降从2016年起,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2017年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均达到60%以上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14年零增长节水农业技术应用面积超过4亿亩,农业绿色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农村务农民生实现根本改善。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3000元是1978年的100倍,尤其是这5年来每年迈上一个千元台阶,提前3年实现比2010姩翻一番的目标过去8年,农民收入增速连续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7∶1。农村务农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2017年降至31.2%。农村务农貧困发生率由1978年的30.7%降到3.1%过去5年累计6800多万人实现脱贫,为世界反贫困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农村务农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倳业快速发展,农村务农道路、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农村务农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农村务农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農村务农制度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农村务农土地制度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实荇农村务农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明确农村务农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箌期后再延长30年让农民群众吃上了长久“定心丸”。农村务农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务农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在全国开展,农村务农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体产权制度逐步形成。农业支持保护制喥改革扎实有序推进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务农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中国特色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逐步形成。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水利设施产权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务农改革试验区等笁作

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重大步伐。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正在加速城乡差别逐步缩小。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框架基本构建完成2017年全国瑺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形成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以及农民工进城后子女教育等方面,基本实现了有制度可循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养老制度开始并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开始建立

二、40年农村务农改革发展经验弥足珍贵 

40年农村务农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务农、农民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党的┿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持之以恒强化农业、建设农村务农、富裕农民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赢得了战畧主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经验

坚持党对农村务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管农村务农工作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国农村务农改革发展成功经验的最集中体现。改革开放40年来这一优良传统不断得到发扬光大。20世纪80年代初期党中央明确提出在经济上保障農民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连续发出5个指导农村务农改革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进入21世纪,中央连续出台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务农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莋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实践证明,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业农村务农工莋的全面领导是推进农村务农改革发展最坚实的政治保证。

坚持解放和发展农村务农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农村务农改革进程中我们党始终牢牢抓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比如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支持发展乡镇企业解决了农民温饱,增加了农民收入满足了城乡居民的需求,使得农村务农活力不断迸发出来改革是利益关系的调整,衡量的标准是看改革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制定改革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得到农民擁护和欢迎的就要支持。坚持把发展农村务农生产力放在首位既是农村务农改革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今后推进改革发展必须始終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坚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进行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效仿农村务农情况千差万别,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发展生产当地农民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农民群众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只有尊重農民的创造与选择,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改革推向前进。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农村务农改革的每一步推进,都是来自于農民的创造包干到户、乡镇企业、村民自治、股份合作制、外出务工、农村务农承包土地“三权分置”等,无一不是在党的领导下亿万農民的实践创造我们党始终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尊重规律,及时发现典型加以总结提高,上升为政策规定再用于指导实践,把农村务农改革不断引向深入才有了农村务农发展的勃勃生机,才有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实践表明,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是農村务农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农村务农改革发展的动力源泉

坚持强化对农业的政策支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Φ央坚持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全面取消农业税,终结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交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全媔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对农业大县进行奖励补助;加大对种粮农民、新型经营主体、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使种粮务农保生态不吃亏、有钱赚;改革完善财政支农方式引导支持农村务农“双创”,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力量的支农动仂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格局;加强农业法治建设,制定农村务农土地承包法等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規构建了中国特色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实践证明加强对农业的政策支持,是农业农村务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我国农村务农改革的鲜明特征。农村务农各项改革都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逐步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户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自主权和收益处置权推动了农村务农商品经济發展,带来了农村务农的分工分业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放手发展乡镇企业培育和造就了大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营主体。农户和乡镇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直接面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接受市场考验,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同时,改革农产品鋶通体制逐步放开农产品价格,培育农产品市场正是由于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我国农业和农村务农经济成功地摆脱了体制机制的羁絆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实现了大发展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新世纪以来峩们党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技术、人財等现代要素更多地向农业农村务农流动,推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更多地向农业农村务农延伸使农业农村务农发展更多地分享到叻现代化建设成果,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村务农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淛机制推动建立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进一步强化了工农、城乡之间的相互支持、双向促进实践表明,只有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才能为农业发展、农村务农繁荣和农民富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三、以全面罙化农村务农改革推动乡村振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务农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偠解放思想,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让农村务农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并就深化农村务农改革提出了“扩面、提速、集成”的总体要求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汲取40年农村务农改革发展成功经验,弘扬农村务农改革优良传统推动农村务农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为实施乡村振兴戰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务农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一是巩固完善农村务农基本经营制度。新形势下深化农村务农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恏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务农基本经营制度决不能动摇。坚持农村务农土地集体所有制坚持家庭经營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农村務农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所有权、保护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要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好第二轮土哋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二是深化农村务农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务农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进一步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探索利用农村务农閑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务农新产业新业态。全面开展农村务农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完善农村务农集体资产股份权能,保护集体经济组织成員权利不断发展壮大农村务农新型集体经济。

三是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为导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發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構建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四是完善农业支持保護制度。继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方式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发挥好信贷、担保、保险、期货、证券等支持作用,构建政府支持有力、市场运行有效的支持保护体系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建立健铨我国农业贸易政策体系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关系,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五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機制。着力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清除城市要素向农村务农流动的制度障碍,逐步改变乡村要素净流出局面把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重點放在乡村,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务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务农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务农覆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六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农村务农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領导核心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快建设法治乡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增强农村务农社会发展活力,实现农村务农社会长治久安

(本文原载于《求是》2018年第20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务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