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非转农户口的最新政策政策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通化市东昌区的农民们生活还比较贫困,“农转非”是很多农民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随着村子里外出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好多人都有着农业人口转非农业人口的想法。如今,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们的生活富裕了,很多当初进城打工的村民们又重新回到了农村,争着要把自己的户口变成“非转农”。

  通化市东昌区环通乡官道岭村村民李学忠对记者说,过去大家都知道城里供应大米、白面,吃得好用得好。在那个年代,只要有点关系的都想往城里跑。现在,当初进城工作的农民,有的在城里过得不咋样,看着村里的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想再回来种地。这些人现在经常说的就是,当时如果不出农村,现在在家就有地种,再加上国家免除了农业税,政府每年还要发放各种补贴,日子肯定能过得不错啊。

  “吃上商品粮,进城住楼房,看病有报销,退休有劳保。”这曾经是几亿农民的愿望。如今,在东昌区有城里人主动选择回归农村。有人算了这么一笔账:根据目前的两免一补政策,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相加后,一亩地补偿42.22元;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筹资标准已提高到230元,个人每年只需交30元,就可以享受到新型合作医疗带来的好处,参合农民在乡(镇)医院住院报销达70%,报销封顶线已提高到6万元,困难农民甚至还可以享受大病二次补助的待遇。另外,2010年东昌区被批准成为全省首批国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区,全区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可领取115元的养老金;根据《东昌区离任村干部基本养老补贴实施办法(试行)》,对符合条件的村干部每人每月发放60元―300元的养老补贴,解决了村干部和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此外,为切实解决失地农民养老问题,并根据《东昌区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还切实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

  道岭村党支部书记王青山告诉记者,如今,村子里最大的变化就是村村都通了公路,水泥路已经做到了户户通,小货车可以直接开到屋门口,有些田间地头都修上了水泥便民路。这些变化完全可以见证新农村的新生活。

  以前,村里的房子基本都是土坯房,现在在村子里想找到泥草房都难了,大多数都是砖瓦房。家庭困难的村民,政府帮助进行泥草房改造。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步推进,东昌区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以每户3万元的标准,对445户泥草房进行专项改造,在争取省补助资金的同时,东昌区按照1:1比例进行政府全额配套,改造面积达22250平方米。目前,全区人畜饮水普及率达92%,又投资2400万元,将市区自来水和煤气引入金厂镇。走进东昌区的村民家中,电脑、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据统计,过去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待遇差别达40多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依附在二元化户籍管理制度上的各种利益发生了逆转,从前,非农业户口的利益分配占绝对优势,现在的农业户口也享有了更多的利益。农业人口特别是城郊的农业人口能享受到许多优惠政策和经济待遇。比如土地承包、征地补偿、申请宅基地、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和优惠的计生政策等,所有这些都促成了农村户口热。难怪如今的农民朋友总是乐滋滋地说:“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给我个城市户口我都不换。”(李莹 刘峰 记者 李开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转农户口的最新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