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中国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如此困难

为何大学生就业这么难 代表委员热议“三道门槛”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精彩图片推荐
商务进行时
&&&&&&&&&&&&&&&&&&&&您所在的位置: &
抬头看看外国 低头想想中国大学生就业为啥难?
腾讯教育双周刊约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辛辛苦苦培养一个大学生,无论从家庭还是社会都要付出许多的代价。但是上了大学就能找到一个好的出路吗?从最近几年的大学生情况来看,很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
以2004年每万人拥有的大学生数为例,加拿大为580人,美国为520人,韩国为571人,而我国只有120人;按毛入学率计,1997年欧美等发达国家为61.1%,其中美国、加拿大高达80.7%。我国即使按2004年数字统计,也才刚刚达到19%;与我们同处亚洲的韩国为71.69%,泰国为31.92%。这都充分说明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既然大学生人数不是太多,为什么还会有大学生就业难这种现象呢?
中国:户籍,挡住了去路
中国的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在流动上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因为在大中城市无法落户,仅将来子女的上学就会带来比别人高出几倍的代价,各种管理费、择校费费十二年下来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这无形之中提高了就业成本,更不要说其他的问题了。如果去小城镇就业,那将来子女上学又不能享受优秀的教育资源。而社会保障却极其不完善,例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用人也无法落实,所以尽管有些用人单位给出的聘金并不比其他单位低,可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地去选择这些地方就业。久之,形成了一次性就业的观念。因为户口不能随意流动,又使大学生不愿先去中小城镇,再到大中城市这样选择二次就业。而大城市的用人单位在聘用学生的时候,在同等条件下会选择有户口、住房的当地毕业生。
外国:人才流动的机会多
国外的许多国家根本没有户籍制度,大学生就业并没有户籍、人事等制度的困扰,人才流动的机会就明显多了,况且那些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法律又相对完善,国家又为扶持大学生就业制定了了许多政策。比如,要在加拿大,首先必须要有一个社会保险号码(Social Insurance Number,简称SIN,俗称“工作证”或“工卡”),附带就业记录卡,比起户口迁移方便多了。法国有社会保险的人都有一个唯一的终身社会保险号码,社会保险不仅用于报销医疗费用,还用于退休,失业,工伤等,正式报工的学生(有正式工资单)如果将来留在法国工作都会根据其社会保险号码计算工龄及退休金。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人才的流动,还促进了诚信就业的观念。
相关专题:
  
* 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最新热门评论
图 话 校 园
热 门 推 荐
校 园 周 刊
校园博客周刊
NO.20 戏说红楼梦那点事
    NO.19 2010高考雷人作文
    NO.18 校园里的世界杯
NO.17 80后女生职场生活
NO.16 新三国的被对比时代
NO.15 毕业了还伪装大学生
NO.14 浪漫爱情谁买单
NO.13 走进世博的大学生
NO.12 拿出校园拼客精神
NO.11 现代婆婆与80后儿媳
NO.10 君鹏妈妈喊你上春晚
NO.9 90后的价值立方体
NO.8 戏里戏外 反串人生
NO.7 蚁族城市不相信眼泪
NO.6 爱情与房子一起成长
NO.5 网络文化热点排行榜
NO.4 毕业生晒第一份薪酬
NO.3 谁是谁的招牌
NO.2 拿什么拯救网瘾学生
NO.1 九零后去选秀
NO.84 2009校园极品榜
NO.83 校园暴力KO校
NO.82 装嫩女大学生
NO.81 九零后上大学
NO.80 08奥运关键词
NO.79 非主流生活
NO.78 去香港读大学
NO.77 九零后贱女孩
NO.76 明星高考故事
NO.75 我的彪悍妈妈
NO.74 在韩国当明星
NO.73 表情的秘密
NO.72 愚人节大考验
NO.71 校园爱恨情仇
NO.70 春晚节目单
NO.69 圣诞真情告白
NO.68 大学逃课时代
NO.67 做棵韩式泡菜
NO.66 校园防盗手册
NO.65 一起去旅行
NO.64 经典可以重来
NO.63 开学的新鲜事
NO.62 大片势不可挡
NO.61 芙蓉当道年代
NO.60 不作李莫愁
NO.59 回首再见他
NO.58 毕业爱情
NO.57 母亲节专题
NO.56 粉丝追星事
NO.55 读书与打工
NO.54 校园极品土鳖
NO.53 学校的欠扁事
NO.52 初吻丢在哪里
NO.51 我们的学生会
NO.50 学生们的危机
NO.49 校园突发事件
NO.48 你的偶像是谁
NO.47 青春变奏曲
NO.46 毕业离别
NO.45 2006世界杯
NO.44 校园怪谈
NO.43 快乐食堂传说
NO.42 给青春加油
NO.41 超女谁与争锋
NO.40 我的麻辣老师
NO.39 校园水煮三国
NO.38 麻辣水浒传
NO.37 校园红楼情节
NO.36 乱弹西游记
NO.35 我的留学生活
NO.34 情人节属于我
NO.33 冬季李宇春
NO.32 关注师生恋
NO.31 新年新愿望
NO.30 05校园怪事录
NO.29 校园同性恋
NO.28 把网恋看清楚
NO.27 无间校园暴力
NO.26 80后青春写作
NO.25 9月献给老师
NO.24 我的校草生活
NO.23 漂流的常青树
NO.22 夏日短裙风波
NO.21 纪念抗战胜利
NO.20 我的爱情童话
NO.19 五月之恋
NO.18 音乐青春期
NO.17 校园星一派
NO.16 校园整人事件
NO.15 在QQ上偷望你
NO.14 我把青春献给
NO.13 酷极七彩校园
NO.12 浪漫情人节
NO.11 我是女生
NO.10 最接近我的人
NO.09 免费圣诞乐园
NO.08 校园时尚一族
NO.07 爱情无关结果
NO.06 教育遭遇早恋
NO.05 文体精华特刊
NO.04 青春写作
NO.03 开心暑假
NO.02 毕业动情骊歌
NO.01 创刊号
青 春 期 教 育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那么难呢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那么难呢
点评:虽然本科生=“金饭碗”的等式不复存在,大学生毕业以后就业困难,但是是金子总会发亮的。这里小编和大家分享了几个造成就业难的因素,相信如果大家提升自我,克服其一,便能发光取得理想工作啦^.^遥想10年以前,本科生就代表着金饭碗,出来就会有好工作,然而10年后的今天,各大高校的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危机!大家知道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是多少吗? 114万人; 然而去年,2015年,其毕业人数已达749万人!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成几何形加倍,所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造成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吧。首当其冲的,就应该是最开始提到的,毕业生人口基数大。近十几年来,中国重视教育发展,扩展教育资源,使得更多的学子受益。早在改革开放以前,高等教育极其不发达,入学比例小于千分之二,教育普及程度及其低。然而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中央及其重视教育发展,直至2000年,已初具规模。200年以后,教育发展更是超过了世界平均发展水平。国家重视教育,所以我们当代人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能够进入高等教育的学子也更多了。所以造成了毕业人口数增多。第二,经济危机遗留的影响。由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更加复杂,恢复更加困难,相较而言,中国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小于发达国家,并且经济危机之后,中央政府出台各种政策,国内经济发展相对繁荣。但是发达国家的恢复和国内就业问题有什么关系呢?对进出口贸易顺差有着极大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国是出口大国,如果国外对中国制造的商品需求减少了,那么自然而然的,国内生产总值便会减少,需要的劳动力也就减少了。第三,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例如,由于中国近几年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对于经济类专业的毕业生较大,有不少的学生都选择经济管理这一方面的专业。虽然对于这一专业的人数需求有所增加,相对的此类毕业生也大幅度的增加,并且后者增加幅度大于前者。所以大家在选专业的时候要慎重。更多校园事儿,关注佰渡校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发现泰安不知道的美,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城事
作者最新文章郎咸平:中国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
我的图书馆
郎咸平:中国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
郎咸平(资料图)
  提要:在整条产业链“6+1”的模式里,“1”是什么?“1”是制造,是血淋淋的制造业;还有“6”,“6”就是从产品设计到终端零售这6大软环节,在“6+1”的模式中,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6”而不是“1”。
  那么,国际产业链战争和大学生就业有什么关系?我想大多数人答不上来。那么,我告诉所有读者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大学扩招这么多大学生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想的呢?当初我们国家大学生的比例严重低于欧美,所以我们就误以为,培养更多的大学生之后,我们的经济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哪里想过这个问题:美国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大学生?而中国培育出这么多优秀大学生为什么失业?难道是我们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够?难道是我们的同学不够用功?难道是我们同学专业不对口?
  我刚才讲的几句话都是媒体所给出的解释。这些解释都是错误的。事实上,既不是我们中国学生不用功,也不是我们专业不对口。首先,我想谈一谈专业不对口,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特别可笑!我在美国不少的顶尖大学执教过,也在世界其他地方教过不少课,我教了这么多的学校,从来没见过哪个学校是专业对口的。既然美国的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我们中国的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有什么错呢?
  再想想,本科教育的特点是什么,本科教育的特点就是专业不对口。为什么呢,因为本科阶段是通才教育而不是专科教育。什么叫通才教育?也就是说美国大学生和我们大学生一样,要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哲学……这些学问跟就业的关系都不大,这就是通才教育的本质。
  那么请读者继续思考,产业链跟我们大学生就业难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有着重大而直接的关系。在整条产业链“6+1”的模式里,“1”是什么?“1”是制造,是血淋淋的制造业;还有“6”,“6”就是从产品设计到终端零售这6大软环节,在“6+1”的模式中,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6”而不是“1”。举个例子来讲,在工厂里,从董事长到大门口的保安,可能不需要一个大学生。为什么?因为生产制造环节没有必要雇用大学生。那么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产业链里面6大软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订单处理、物流运输、批发经营、终端零售。
  那么,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我们是一个以“1”为主而不是一个以“6”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个产业结构本身造成了大学生的失业问题。我国的产业现状不足以支持这么高的大学生比例,这就是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那么为什么美国需要这么多的大学生呢?因为美国所掌握的就是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的6个环节。它要通过大学生的通才教育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但是有一点是我们一直忽略的,那就是我们甚至不理解国际产业的分工当中我们国家是处于何种的劣势地位。
  所谓劣势,就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它产生了诸多的后遗症,读者应该已经完全感受到了。就比如我们很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不得不考研究生,研究生考过了又失业了,再考博士生。所以,博士生要做本科生的事,你不觉得是很大的人才浪费吗?
  ---------------------------------------------------------------
  【热评回顾】
  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到底什么叫做改革开放?”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也想找到一个适当的场合来陈述我的想法。我在《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一书中,以一个学者的身份来谈一谈我心目中的改革开放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思维。
  有很多人说我是“反改革”,说我忽略了邓小平先生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道理,像这一类的批评,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这类批评对我来讲,已经是司空见惯。我要请各位思考一下,你认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成功的吗?我们回头看一看,邓小平说过一句话:“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各位注意到没有,当时讲这句话的时候,全国老百姓是一致支持的。当时在社会主义的环境里,竟然能够喊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什么条件呢?我想把这个条件重新定义清楚,我不希望在这个基本问题上面,我们学术界或者企业界再有任何争论,以及任何的怀疑。它的条件就是,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其他人不能变得更贫穷,这就是原则。也就是邓小平所说的“走向共同富裕”。
  今天你们可能会怀疑,这个制度有效率吗?一个注重公平,一个以公平为基本原则的制度(包括美国和欧洲)是有效率的吗?我告诉各位,我不想谈论它是不是有效率,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你把公平放弃了的话,马克思的预言就会成为真实。这不是我个人的理解,这是西方这么多伟大的经济学家和伟大的政府政策制定人一致的结论。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对它理解有多少?这种马克思主义化的资本主义,我们对它又了解多少?今天你翻开资本主义精神的代表著作——比如微观经济学,会发现效率改进的先决条件(帕累托改进)竟然是以公平为基础。什么是以公平为主呢?就是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但其他的人不能更贫穷。
  这不就是社会主义化的资本主义吗?这个思维不正是邓小平所提出来的吗?但是各位请注意,邓小平讲可以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然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他讲话的场合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平性是不允许任何人挑战的。所以,在每一个人不能变得更加贫穷的情况之下,邓小平提出来我们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结果得到全国老百姓的一致支持。他这个理念不但符合马克思主义,同时也符合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这个伟大的思维,才应该主导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但是现在,我们走到了什么地步呢?基尼系数从当时改革开放的接近于零到现在的0.5,你们觉得我们的改革开放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吗?你们觉得我们的改革开放符合邓小平的理念吗?你们又觉得我们的改革开放符合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的资本主义吗?我绝对不能接受这种导致一部分人富起来而由其他人负担社会成本的改革。我在这里再次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并把我国在这二十几年来的改革开放一条一条列出来,做一个评论。
  谈谈我们的教育改革。我对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总讲了这么一句话,我说:“各位来宾,你们记不记得,二十多年前你考上清华、北大的那个情景。你当然记得。你的父母含着眼泪把你送到火车站。他们买不起硬卧车票,给你买一张硬座的站票,让你站到北京上清华大学。你毕业了,功成名就之后,把你的父母接到大城市居住,而你就开始搞教育产业化的改革了,你断送了当初和你一样贫穷的农村子弟唯一脱贫致富的机会,因为学费提高的结果是他们再也念不起大学了,你怎么忍心啊?”
  什么叫教育改革?这是最为荒谬的一种改革。市场化就是通过价格机能,使得供需平衡。你怎么能够把市场化的概念引入到教育里面呢?教育本身就是精英取向的供需不平衡的制度,你把市场化的概念引入教育制度里面来干什么呢?要搞供需平衡吗?到最后你要花更高的学费才能进大学。我们没有政府大规模的贷款制度来补贴穷人,如果你进行市场化,其结果是让很多的农村青年不是因为成绩不好念不起大学,而是因为没有钱念不起大学。配套的制度和措施是教育改革的先决条件。我们没有这种配套措施,你怎么敢随便把市场化的概念放在教育改革里面呢?这又是一个改革成本由全社会最为贫穷的人来承担的荒谬改革。
  我们再来看看医疗改革!当一个急诊的病人送到医院去的时候,部分的医院第一句话不是“你哪里不舒服呀?”而是“你有没有保证金呀?”如果你没有,你就在走廊里等死吧!我们可能见怪不怪,可是我告诉你,在香港任何一家医院,病人看急诊是免费的。各位知道香港老百姓为什么愿意出这笔钱吗?因为这是对人性、对弱势群体最起码的关怀。我们这里有吗?我还要告诉各位同学,你到美国看病是什么情况。美国的法律规定,必须先给你治病,治完病之后再向你收钱,如果钱不够,可以分期付款。这是对于弱者的关怀与情怀!可是我们今天有吗?当然我承认政府在这方面也在努力做好,例如我们第18次调低药品的费用。但是问题不在这里,是在一个没有法治化的游戏规则之下,你控制不住收费的标准,尤其是控制不住民营医院的收费标准。
  在美国,看病的保险不是每一个美国人都有的。在美国相当多的穷人是没有保险的。保险需要一年几千美元。综观美国、欧洲、亚洲,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医疗改革是成功的。既然医疗改革是这么的艰难,医疗改革的问题是这么的多,我们怎么敢这么轻意把市场化的概念强加在医改上呢!这种改革还不如不改,因为你太不了解国际大势了,你把市场化看得太神圣了。最后我们发现,很多民营企业家打着医改市场化的招牌大赚利润,而成本却由社会上的病人来承担,这又是一个改革利益属于少数人,而改革成本由社会大众承担的错误改革。
  这就是我们的医疗改革。那么我们其他的改革呢?比如说“股改”。什么叫做“股改”,我们到底清不清楚“股改”的概念?让我们回头看一下英国这个“邪恶的帝国主义”怎么做“股改”的!英国有很多的国营企业,所以在撒切尔夫人时代进行了“股改”。但是“股改”有股改的原则,这种改革都是和国企改革相对应的,那就是经营好的国有企业进行“股改”,而经营不好的国有企业不能进行“股改”。因为“股改”本身牵扯到英国中央政府的背书。只要政府把坏的公司推出,股民赔了钱之后就会骂英国政府。中央政府怎么敢对老百姓言而失信,怎么敢在老百姓的心目之中失去其信用形象呢?因此,只有把好公司进行“股改”,希望老百姓可以赚钱。而现在我们的“股改”,是好好坏坏的公司全部进行“股改”!最后的代价就是我们的政府将信用一起赔了进去。
  最后我只问监管单位三句话,第一,你敢不敢保证在“股改”前不大量收购流通股?你不敢保证。第二,你敢不敢保证不敢篡改选票,不敢贿赂选民?你也不敢保证。我们已经知道的贿选事件,曾经在上海被大规模报道。第三,你敢不敢保证,推出法人股之后,不会制造假消息,在高位套现离场,坑害股民?最后,监管单位什么都不能保证!而在什么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之下进行“股改”,甚至把坏公司都一起进行“股改”,这就是对政府信用的破坏,也是对股民的再一次掠夺!是让全体的股民一起跟着受罪,承担着改革的成本。这种“股改”能够成功吗?“股改”失败之后怎么办?就算了吗?谁负责呢?在今天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我们这种简单地引用一些国外的先进概念而创造的政策,必须要检讨。
  我们今天太喜欢使用资本主义表面简单肤浅的现象进行改革,而不实事求是地深究各种改革的本质问题,这才是改革的最大危机之所在。当然,还有很多改革都值得我们批评和关注,包括农业改革、房改、金融改革、银行改革,其共同的结果就是改革由少数既得利益者独享改革成果,而改革成本由全社会负担。(国际财经时报)
馆藏&4204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就业困难人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