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从哪一年开始实施的

原标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十年磨一剑

?与其他法律不同的是,采取了“先地方、后中央”的立法思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一部行政法,主要规范行政部门的行为

“非遗保护的立法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主任朱兵说。限于我国立法程序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内容的广泛性,加之当时人们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认识不足,第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作出了巨大努力,一方面推动云南省率先出台地方性法规,一方面在国家层面展开立法调研。

2000年11月,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立法工作座谈会”在云南召开,拉开了地方立法工作的大幕。之后,云南、贵州、福建、广西、宁夏等省区分别出台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在此基础上,2002年8月,原文化部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报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建议稿)》。“当时还未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后来统一的名称来自于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一位曾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过程的专家说。

在此之后,第十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并将该草案名称调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2009年,去掉“保护”二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得以确定。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包含的一些问题涉及其他法律法规,因此在法律界定时,也曾经做出衔接性规定。比如其中知识产权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一部行政法,主要规范行政部门的行为,而知识产权属于民事范畴,不是这部法律所能完全涵盖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非常复杂,特别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创权属关系不是很明确,这些问题相当复杂,学术界对此也有不同看法。

我国非遗保护历程要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要早得多。“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现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开始,我国逐渐建立了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推出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后,名录前加上了‘代表性’,体现出人们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认识得到提升。”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王晨阳说。十年立法路漫漫,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丰富了我国法律体系,在文化立法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杜洁芳

“迪庆非遗”公众号自运营以来就开设了“非遗法制宣传 |《非遗法》解读(系列)”专栏2016年12月至今已推送了36期,欢迎阅读回顾往期推文,了解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欢迎广大媒体及个人转载分享!

版权声明:如需公开转载“迪庆非遗”公众号文章,请注明出处!任何组织及个人不得将文章中的文字、图片用于出版、发行及其它任何形式的商业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解读》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定义及范围】、第三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与措施】、第四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第五条【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第六条【政府的责任】、第七条【工作主管部门】、第八条【人民政府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第九条【全民参与原则】、第十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表彰和奖励】、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第十一条【政府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和第十二条【调查方法和要求】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解读》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第二条【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及范围】、第三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与措施】、第四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第五条【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第六条【政府的责任】、第七条【工作主管部门】、第八条【人民政府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第九条【全民参与原则】、第十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表彰和奖励】、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第十一条【政府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和第十二条【调查方法和要求】等等。

第三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与措施】

第四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

第五条【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

第七条【工作主管部门】

第八条【人民政府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

第九条【全民参与原则】

第十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第十一条【政府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第十二条【调查方法和要求】

第十三条【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信息】

第十四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调查的要求】

第十五条【境外组织和个人在我国境内进行调查的要求】

第十七条【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十八条【建立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

第十九条【推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要求】

第二十条【建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要求】

第二十一条【可以同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要求】

第二十二条【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程序及评审原则】

第二十四条【批准、公布程序】

第二十五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第二十六条【专项保护规划】

第二十七条【专项保护规划的监督和检查】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第二十九条【代表性传承人的条件及评审程序】

第三十条【政府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代表性传承人的义务及退出机制】

第三十二条【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开始实施,这对..”主要考查你对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 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和表现形式:(1)含义: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提示: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它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它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和智慧的集中展示,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

    传统文化中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同时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中国最新宪法全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