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2018中国最新宪法全文是谁颁布施行的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宪法》。

  这部宪法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了中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新中国成立五年来的新胜利,反映了中国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它首先把实现国家在过渡时期总任务的具体步骤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序言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议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陈列馆展出的全国人民参与“五四宪法”草案讨论的历史图片

  图为毛泽东致信刘少奇,要求印发宪法草案二读稿,送有关同志阅看。

  新中国颁布的历部宪法

  ●1954年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为我国后来的民主建设与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1975年宪法: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宪法。

  ●1978年宪法: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部宪法。

  ●1982年宪法: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现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并颁布。第四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

  2016年12月4日正式建成开放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下称陈列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泽东主席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在这里写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获得通过。

  陈列馆的展览由序厅、复原陈列和主题陈列三个部分组成,目前共征集到实物、图片、文献等历史资料3000余件。

  沿着石阶走进这栋依山而建的小楼,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生动地展现了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实施宪法的真实历程和光辉业绩。

  陈列馆的“主题陈列”部分是参观的重点之一。共分6个单元,依次是制定“五四宪法”的历史背景、毛泽东主持“西湖稿”起草、全国人民参与大讨论、“人民的宪法”获全票通过、“五四宪法”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全面实施宪法。整体以时间为序,以宪法的制定与实施为脉络。

  记者首先来到制定“五四宪法”的历史背景的展览前,这里向观众介绍了“五四宪法”制定前的制宪探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宪法实践等历史文献和音视频资料。

  毛泽东主持“西湖稿”起草共有两个展室,第1展室展出了“宪法制定工作的启动”历史文献资料。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讲解员介绍,专门为起草宪法而编写的《宪法及选举法资料汇编》也陈列在展柜中,里面包含了各个国家、不同类型宪法的文献资料。《宪法及选举法资料汇编》共5册,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编印,目前5册齐全的情况相当少见。毛主席还亲自制定起草工作计划,列出书单,让北京的领导同志也一起学习讨论。

  第1展室还展出了“五四宪法”起草过程。其中,杭州和北京两地往来的11件电报和信件的手稿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些电报和信件大部分是毛主席从杭州发往北京的,也有刘少奇从北京发往杭州的。仔细观察手稿的落款,有很多时间都是凌晨两点。“当大多数人都已进入梦乡的时候,主席他们还在为宪法的起草工作忙碌着。”讲解员说。

  紧接着,记者来到展示毛泽东主持“西湖稿”起草的第2展室,在展室一侧的恒温恒湿展柜中,展出了毛主席当年在30号楼使用过的珍贵文物,有浴衣、浴巾、毛巾、拖鞋、枕头等,总共12件。

  在展室的另外一侧,展示的是毛主席关于宪法草案的批语。据了解,在宪法的起草过程中,毛主席亲自参加讨论,对草案的每一部分内容反复进行研究和论证,许多条款还是毛主席亲自起草的。这个过程中,主席写了不少批语,但是正式文献记载的只有16条,展柜中展出了这些批语的复制件。

  据陈列馆工作人员介绍,当时宪法起草工作进展得比较顺利。从1954年1月9日制定工作计划到3 月9日提交“四读稿”,宪法起草小组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讨论修改宪法草案提供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稿本。3月17日,毛泽东一行回到北京,立即着手准备召开宪法起草委员会会议讨论宪法草案。

  1.5亿人参加大讨论

  沿着铺着红色地毯的楼梯走上二楼,这里是全国人民参与大讨论、“人民的宪法”获全票通过、“五四宪法”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全面实施宪法四个单元的展室。

  毛主席曾经说过“这个宪法草案所以得人心,是什么理由呢?我看理由之一,就是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这在“全国人民参与大讨论”展室展出的两组数据中得到见证。

  展室一侧的展板上展出了第一组数据,是8000多人和5900多条意见,这主要是领导机关的意见。

  1954年3月23日,毛主席主持召开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代表中共中央提出了宪法草案初稿。“这次会议以后,宪法草案由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中央和地方领导机关、社会各方面代表8000多人进行广泛讨论,提出了5900多条意见。这些意见,被汇编到《宪法草案初稿讨论意见汇辑》中,共25本。”讲解员介绍。

  1954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和《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决议》。

  在另一侧的展板上展出了第二组数据,这是1.5亿人和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是广大群众的意见。

  1954年6月14日宪法草案正式公布后,又经过全国人民历时2个多月的讨论,全国各界共有1.5亿人参加了宪法草案的学习讨论,共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经过宪法起草委员会办公室梳理汇总后,收录在《全国人民讨论宪草意见汇编》中,共十四辑,汇编修改意见总共有16193项。经过全国性大讨论,宪法草案又作了一些重要修改。

  展厅上方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当时全国人民庆祝宪法草案公布和广泛开展宪法草案学习的图片资料。“当时我国不少地方遭遇特大洪灾,各地都在组织抗洪,很多地方是在防洪堤坝上组织民众进行讨论的。洪水冲坏了公路、铁路,讨论意见便用油纸包裹好,通过飞机空运到北京来。”讲解员告诉记者。

  北京国营第一棉纺织厂的工人通过黑板报宣传宪法草案、重庆一零一钢铁厂黄荣昌木工房黄荣昌小组组员们学习和讨论宪法草案、1954年八月号总第45期《漫画》杂志封面刊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书样……浏览大量珍贵的资料和图片,不由深感当时人民群众对新中国宪法的热切期盼。

  除了循环播放视频历史资料的大屏幕,展室里还设有若干触摸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和《全国人民讨论宪草意见汇编》等历史资料的具体内容,可以通过触摸屏查阅。

  “人民的宪法”正式颁布

  1954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就是表决通过宪法。第四单元“‘人民的宪法’获全票通过”全方位还原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的场景。

  在这个展室中,不仅可以看到当年毛主席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当选通知书》《代表当选证书》、毛主席亲笔起草的开幕词手稿、刘少奇同志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英文版和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组讨论宪法草案意见汇编》等文献资料,还可以看到当时对宪法草案进行表决的表决票。

  1954年9月20日下午,周恩来同志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1197张,同意票1197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五四宪法”的制定已经成为历史,但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脚步没有停歇。在“五四宪法”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单元,可以具体了解到现行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情况:现行宪法在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通过,其中确立的许多重要制度和原则,都来源于1954年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的继承、坚持、完善和发展。

  最后记者来到“全面实施宪法”单元。展室上方展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与宪法有关的重要场合的照片。展柜中可以看到现行宪法颁布施行10周年、20周年、30周年有关的领导人讲话单行本、纪念大会邀请函、纪念币、首日封、邮票等。展室右侧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论述。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以立法形式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展室丰富的展览,使人充分感受到宪法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大力弘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党和国家对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陈列馆楼房前设有宪法宣誓墙,可容纳近百人举行宪法宣誓仪式。鲜艳的国旗、庄严的宪法、铿锵有力的誓词,令人倍感庄严和神圣。

  正在这里拍照留念的杭州市民邵岂凡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告诉记者:“陈列馆展出的历史资料非常珍贵、丰富,值得每一个人来观看学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定要维护好宪法的尊严和权威,让宪法精神真正扎根于人们心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中国最新宪法全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