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是道家的还是道家和佛家的区别

在多种道经中,例如《元始天尊说十一曜大消灾神咒经》、《上清十一大曜灯仪》等,都有关于利用十一曜进行祈福消灾的方法和仪式的记载。十一曜在道经中一般 称作“十一曜星君”或“十一曜真君”,分别指太阳帝君、太阴元君、木德岁星星君、火德荧惑星君、金德太白星君、水德辰星星君、土德镇星星君、神首罗睺星 君、神尾计都星君、天一紫炁星君和太一月孛星君。收录在《道门定制》卷三中的《罗天大醮仪》列出了“黄箓罗天一千二百分圣位”共一百状,其中的第十七状给出了十一曜真君的全称如下:
日宫太丹炎光郁明太阳帝君
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
东方木德始阳青皇上真道君岁星真君
南方火德丹灵赤皇上真道君荧惑真君
西方金德太素少阴白皇上真道君太白星真君
北方水德太冥阴元黑皇上真道君辰星真君
中央土德祖炁中皇上真道君镇星星君
这里十一曜真君门下的总排序分别为从第一百零五分到一百一十五分。在同书卷三“消灾一百二十分圣位”共十二状的排列中,十一曜真君门下列为第四状,总排序 为第二十四分到三十四分。可见在道教星神体系中,十一曜处在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对于十一曜星神的起源问题,它们是如何又于何时被纳入到道教星神体系中 的,古今学者似乎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说法。
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经籍考”中著录有:“《秤星经》三卷。晁氏曰:不著撰人。以日、月、五星、罗睺、计都、紫气、月孛十一曜,演十二宫 宿度,以推人贵贱、寿夭、休咎,不知其术之所起,或云天竺梵学也。”[3]这里的晁氏即南宋目录学家晁公武。博学如晁公武者对十一曜的起源也是“不知其术 之所起”了,只是说“或云天竺梵学也”,而晁氏的“或云”在后来的学者中几乎被传为定论。
然而,根据笔者的前期研究,十一曜概念的形成固然与随佛教传入的印度天文学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也有中国本土道教学者的创造在内。在本文中笔者愿就这一问题做一较为深入的探讨。


从南宋到元代,道教却采用很多民间法术,特别是正一教为主的诸派统合活动值得瞠目。《道法会元》是最代表这种活动的著作。《道法会元》中被重视的是清微法。但是在书后半有天心法等许多民间系的法术。其中,各种元帅法特别民间法的性格浓厚。

该注意的是,这些法术里的受了佛教影响的部分—譬如,摩利支天等神格,很像陀罗尼的咒文—绝对不是佛教的直接的影响。这种部分是首先在民间法师们采用之后,过了很多时间才影响到道教的。所以不应该简单地说「某是佛教的影响」。哪吒也一样,他本来是佛教神,可是他成为民间神只之后,正式加入了道教的神谱。但是,关於哪吒《道法会元》的记载少之又少,则《道法会元》卷二三○云,

上清马陈朱三灵官秘法 将班

三十三天,金臂圆光,火犀大仙,昊天殿下,九天远捉使者,游奕将军, 封山破洞,威雄上将。

正一灵官都元帅马胜,字德之 正一灵官大元帅陈大年,字辅之

正一灵官副元帅朱僧奇,字梵之 报应飞捉童子军吒唎

感应统摄都太子哪吒....(16)

这个记载包含很多问题。这记载以前的所有的资料之内,把哪吒写成「那吒」,而在这里第一次出现「哪吒」的表记。另外,这法的主帅是马元帅。马元帅是《南游记》中的华光,他也本来是跟佛教有关系的神,后来,他成为温关马赵道教四大元帅之一。《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五的马元帅的项目中,故事、形象等,他和哪吒的共通部分很多。

比方说,生后三天而能战东海龙王,骑风火二轮等等。究竟谁的故事先成立呢?这事难遽结论(17)。不过这故事中已有马元帅「战哪吒」的记载,而且《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里,把哪吒写成「那叱」,是否一种矛盾?这只是所采用的资料不一样而已。另外马元帅的故事有「敌齐天大圣」的记事。这显然表示马元帅的记载受了《西游》故事的影响,至少了解到这个部分成立的时期比较晚(18)。

元明的通俗文学中,哪吒完全是个天上界勇猛的神将,则明代《西游记杂剧》中说,

〈那叱领卒子上云〉....某乃毘沙天王第三子那叱是也。见做八百亿万统鬼兵都元帅。奉玉帝敕父王命,追捕盗仙衣仙酒妖魔。....我著你见我那三头六臂的本事。....(19)

正末扮那吒引众上云〉小圣那吒神是也。为因小生降十大魔君。....为降众多妖魔,加小圣八百八十一万天兵降妖大元帅。手下有副元帅野马贯支茄、首将是药师大圣,统领天兵。....那吒神怒从心上起,可早变化了神威,显著那三头六臂,六般兵器。....(20)

这个形象跟《西游记》《南游记》等明代小说中的形象差不多一样。大概在明初,「天界神将,玉帝配下大元帅」等哪吒的地位已经确立了。这也许表示在民间信仰上哪吒的位置,但是,恐怕在明代道教之中,哪吒的地位还不那 高。所以现在也哪吒仍是在民间被重视的神明。

那 ,在明代哪吒完全变成道教系的神明吗?根据笔者的了解,哪吒明末也仍然保留佛教神的性格。很多元明杂剧中,哪吒用凶猛的形容,例如,

...则你这无端第子恰便似恶那吒。《酷寒亭》(21)

....天也恰便似个追人魂黑脸那吒。《盆儿鬼》(22)

....只为你那门神户尉一似狼那吒将巨斧频频掏。《盆儿鬼》(23)

....也难奈何俺那六臂那吒般很柳青。《紫云庭》(24)

不过,有些杂剧里说哪吒是个佛教神将。

....问甚 恶菩萨,狼那吒,金刚答话。我直著释迦佛也整理不下。....《昊天塔》(25)

则称哪吒是菩萨、金刚一类的神佛。更明显地记载在明代的《那吒三变》杂剧中,则云,

....〈阿难云〉理会的,善胜童子,世尊呼唤。〈正末扮善胜童子上云〉吾神乃善胜童子是也。千百亿化身,实乃那吒三太子,世尊见吾威猛,自从皈依佛道,化身童子,在如来莲座下听经。....(26)

在这里称哪吒是个如来殿前的善胜童子,奇怪的是,这文章有好像哪吒本来不是佛教神,而后来「归依」佛教的味儿。笔者推测,恐怕这时已经哪吒是天界神将之中有名的存在,所以勉强写这样(27)。

不过,好像明代在寺院里仍然祭祀哪吒,则《平妖传》第三十回云,

转身到佛殿上,见塑著一尊六神佛,三个头一似三座青山,六只臂膊一似六条峻岭,托著六件法宝。温殿直道,寺内不塑佛像,却为何塑哪吒太子?长老道,哪吒太子是不动尊王佛,以善恶化人。....(28)

这里称哪吒为「不动尊王」,令人相当好奇。但是从一般人来看,这时代在佛殿上没有佛像而有哪吒像的情况,就属於让人觉得奇怪的事情。对明代的一般人来说,好像「明王佛」的存在也成为不会了解的事,则《斩鬼传》自序云,

余曩不解明王佛为何如,但见其三头六臂,身缠毒蛇,怪状奇形,不敢正视。问老僧曰,此何神也?老僧曰,佛也,非神也。余不禁嗤然笑曰,世间岂有如是之佛乎哉。吾闻佛以慈为本意。....老僧曰,....即三头六臂者亦佛也。(29)

这序写作的年代不明白,大概在明末清初。则有些人以为,有三头六臂的佛像不是佛菩萨,而是神明。这种看法相当有意思。恐怕,哪吒太子也在这样潮流之中,渐渐地被认为道教系的神格。后来《封神演义》在民间非常流行,民间信仰也受了强烈的影响,到头来哪吒完全成为道教神将。

可是明代还有别的记录,就是有关「外道」的记载,则《识余》卷一云,

....幽州建镇国寺,....妖僧时杀人祭而食,手持人指骨节数珠。此妖僧乃西蕃人,传西蕃邪法。....岁岁四月佛诞日,二月那吒太子诞日,....贮杀童男童女血。....(30)

后面详细地说明杀人祭鬼的风俗。这种可怕的习惯在湖北、湖南、四川等地方特别流行。可是这里所说的是从西域来的风俗。在这种佛教一派里也哪吒相当被重视,就包含很多问题,但是关於这件事没有追求的材料。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这里说哪吒太子的生日是二月,现在在台湾,「太子爷」的诞日是农历九月九日。恐怕本来的生日在二月,后世的诞节由於「重阳」附会而已。

三,闹东海、莲华化身—哪吒的变迁(三)

明代小说中哪吒活跃的,除了《封神演义》之外,就有《西游记》。《西游记》里,孙悟空闹天宫时,哪吒跟悟空打仗,而玄奘取经时,他帮助师徒们治妖。《西游》的哪吒的打扮跟《封神》有些不同,可是明代一般的哪吒却是《西游》那样的。则第四回云,

....我乃托塔天王三太子哪吒是也。今奉玉帝钦差,至此捉你。....那哪吒奋怒,大喝一声,叫,变。即变做三头六臂,恶狠狠手持著六般兵器,乃斩妖剑、砍妖刀、缚妖杵、绣球儿、火轮儿,丫丫叉叉,搏面来打。

这个形象后来为《封神》的形象所取代,所以现在庙里看得见的是,有火尖枪、乾坤圈、混天绫三种宝贝,骑风火二轮的《封神》的打扮。但是元明代通俗文学中,《西游》的形象为标准。

该注意的是,《西游记》第八十三回有哪吒出身故事。则,

说不了,天王轮过刀来,望行者劈头就砍。早有那三太子赶上前,将斩妖剑架住,叫道,父王息怒。天王大惊失色。噫,父见子以剑架刀,就当喝退,怎 返大惊失色。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条子。天王知道,恐生后难,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还了父精母血,

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此也。

到这里,哪吒的故事几乎完成,李天王的宝塔也变成为了伏哪吒如来赐的工具。很多学者指摘,这个故事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那叱太子」之项有密切的关系(31)。则《大全》卷七记载,

那叱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因世间多魔王,玉帝命临凡,以故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长子军叱,次木叱,帅三胎。那叱生五日化身浴於东海,脚踏水晶殿,翻身直上宝塔宫,龙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战。帅时七日,即能战,杀九龙。老龙无奈何而哀帝,帅知之,截战於天门之下,而龙死焉。不意时上帝坛,

手搭如来弓箭,射死石记娘娘之子,而石记举兵。帅取父坛降魔杵,西战而戮之。父以石记为诸魔之领袖,怒其杀之惹诸魔之兵也。帅遂割肉刻还父,而抱真灵求全於世尊之侧。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为骨,藕为肉,系为胫,叶为衣而生之。

帅之灵通广大,变化无穷,故灵山会上以为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玉帝即封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天帅之领袖,永镇天门也。(32)

这两种资料跟《封神演义》第十二回到第十四回虽然共通部分很多,但是不同的地方也不少。究竟哪个记载是最早的?笔者想,三种记录各有根据。可是《封神演义》的作者一定看到《西游记》。还有《大全》的记录有最早的味儿。以下,比较三种资料来加以分析(33)。

《封神》第十二回说,陈塘关总兵李靖有三个孩子,就是金吒、木吒、哪吒。而第三子哪吒在母胎三年六个月,从肉球出产,是乾元山弟子灵珠子的投胎,生时已有乾坤圈、混天绫两种宝贝。关於从肉球出生的事,《西游》《大全》都没有,因为这事来自殷元帅的故事,这事在后节再论。关於李天王和两个儿子的事也后面要探讨。

封神云,哪吒七岁时去海边洗澡惹出事来。《西游》说这是哪吒生后仅三天的事,《大全》说生后五天的事。如果不是神明的话,当然生后几天的孩子不能做这种事。可以判断《西游》《大全》都属於神话,而《封神》改写成有「现实性」的话。所以《封神》说,闹水晶宫也不是哪吒的本领而是为了他的两种宝贝的威力。

天门外打龙之事,《封神》《大全》都有,而《西游》没有。但是,《大全》的记载更厉害,终於杀了龙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家和佛家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