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行动计划何时提出

奥巴马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15出台40项减排新政
&&&&来源:&&&&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康涅狄格州新伦敦的美国海岸警卫队学院发表演讲,阐述气候变化的危险性。(自合众国际社)
据《卫报》报道,为在今年年底巴黎峰会召开之前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的步伐,2015年至今,美国白宫已经出台了40项减少碳排放的新举措,平均4天半就出台一项新规,速度令人目眩。
然而,这些措施的效果却打了折扣,一方面美国共和党和工业组织强烈反对,阻碍正常推进;另一方面,环保人士称,奥巴马的有些政策将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如开放北极地区的石油开采和扩大怀俄明州粉河盆地的煤矿开采等,同时,泛太平洋合作伙伴协定也会削弱对全球气候的保护。
但奥巴马还是在气候变化领域创造了一个重要的记录。2013年6月,奥巴马曾在乔治城大学对学生演讲时第一次表明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地球之友”主席艾里希?皮卡(Erich Pica)说:“奥巴马深信他的重要政治遗产之一就是降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碳排放曲线。这届政府做出了一个明确的决策,即不管有无国会支持,奥巴马政府都能完成一些工作,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做出政治上的努力。”
美国“气候和能源解决方案中心”分析称,自2013年至今,针对减少二氧化碳污染计划中制定的75项目标,奥巴马政府已经一一对应地采取了初步措施。该组织鲍勃?波西亚赛普(Bob Perciasepe)说:“这届政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城市、各州和企业都在谈论更有力的气候行动方案,但政府剩余的执政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成所有这些目标的。我们需要联邦政府继续领导气候变化减排和适应行动方案。”
奥巴马政府一直在推动碳减排法规的颁布实施。今年6月,美国环保局就提出了针对重型卡车和18轮货车的减排新规(减少24%的碳排放),并第一次提出将限制飞机和农业的碳排放。5月份,奥巴马在美国海岸警卫队学院毕业典礼上说,忽略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就相当于“玩忽职守”。他说:“气候变化是全球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并对国家安全构成直接的风险,它将影响军队守护国家的方式。美国需要采取行动,而且是立即行动。”
今年3月,奥巴马承诺将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到2025年比2005年减少26-28%的碳排放。同时,内政部制定了第一项针对在公共土地上进行水力压裂开采的规定。美国环保局也将于晚些时候出台石油天然气行业削减甲烷排放的新规定。
奥巴马政府还积极与中国、印度、墨西哥和其他国家合作,争取这些国家更有力的气候变化承诺。日前,中国和美国的官员在华盛顿会面同意将开展城市公交零排放联合行动,并停止海洋塑料污染。
塞拉俱乐部首席游说专家梅琳达?皮尔斯(Melinda Pierce)说:“奥巴马在没有国会支持的情况下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气候变化议程上升至整个联邦政府层面。”
事实上,奥巴马政府提出气候变化议程的时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缓慢的决策过程造成的。但白宫也意识到要在2016年奥巴马离开白宫之前巩固其气候遗产。因此,奥巴马需要帮助引导国际气候谈判朝着在今年年底巴黎峰会上达成一项强力全球协议的方向而努力。
美国总统顾问布莱恩?迪斯(Brian Deese)说:“奥巴马总统已经承诺,他将把这作为与每一个双边合作国家会谈内容中的重要议程。因此我们需要展示在国内的领导能力。”
然而,也有环保人士指责,奥巴马扩大大西洋沿岸石油天然气开采、向石油公司开放北极水域的做法是在削弱其气候遗产,奥巴马促成的一些气候变化措施,如甲烷新规,其法律效力太弱;尽管整个计划值得称赞,但是尚不足以避免危险的气候变化。(森林编译)
(责编:值班编辑、庄红韬)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环保热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南昌市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
【字号 | 大
市发改委、南昌社科院课题组
一、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和意义
(一)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使用带来环境问题,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严峻挑战着人类生存和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严峻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等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强调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消费方式中,最大限度地减少碳的排放,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保护。2007年3月,英国通过的《气候变化法案》(草案)要求到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到2050年才真正建立低碳经济社会。2007年3月,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
为防止传统发展模式导致气候变暖、生态恶化、能源短缺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自1992年签署以来,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接受的全球性条约。为了使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欧盟及其成员国于日正式批准了《京都议定书》。
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京都议定书》的有关规定,中国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2012年以前不需向国际社会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但是这不等于中国不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和责任。
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已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我国政府已经把建设生态文明确定为一项战略任务,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10%的约束性指标,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8年7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日本北海道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上,又再次全面阐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原则及立场,指出“气候变化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内综合解决”。 “中国将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推动‘巴厘路线图’谈判,为促进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作出更大贡献。”
(二)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1.低碳经济是推动南昌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低碳经济将会成为走出金融危机困境、带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战略产业,将会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同时,金融危机将带来一轮产业的洗牌,低碳经济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也顺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律,它将是全球未来市场潜力最大的新兴产业。
发展低碳经济是做大南昌绿色产业集群的助推器。南昌正倾力做优做大一些符合绿色发展潮流的优势产业群,如电动汽车动力模组、环保电动汽车、LED绿色照明等。其中,光伏产业将成为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的一大亮点。南昌发展低碳经济,为这些优势产业集群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更加美好的前景。从长远来看,发展低碳经济为南昌更好地走向世界,筑巢引凤,吸引更多“高产出、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落户,吸引更多的高级技术人才,将有力地推动南昌的发展。
&2.低碳经济是建设“花园城市、绿色南昌”的有效途径
低碳经济可以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的调整,采用高利用效率能源和清洁能源,通过减少碳排放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低碳经济可带来区域能源安全、降低空气污染、增加投资和就业机会等一系列协同效应,为经济、社会增加新的活力,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实现低碳繁荣。
低碳经济符合南昌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必将不断推进“花园城市、绿色南昌”建设,开辟实现绿色南昌发展目标的新途径,真正做到产业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同步提升,既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进程,又有效地保护生态人居环境。
3.低碳经济是南昌引领鄱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的崭新模式
南昌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核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经济规模的大小,还取决于能否切实采取新的发展模式,保护好“一湖清水”。
低碳经济克服了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经济增长方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倡导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工作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区域合理布局,将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这些低碳经济的要义将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建设,在实现南昌经济的跨越的同时,保住绿水青山。无疑,低碳经济将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典型示范。
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重要的技术选择。南昌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开辟一条“绿色通道”,率先走出一条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将成为中国下一次工业革命的示范区、未来中国大规模经济转型的实验地。
4.低碳经济是南昌走向世界展示形象的重要平台
南昌是全国少有的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全年空气优良率达到95.3%,这是我们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引以自豪的城市名片。南昌最有希望成为全国率先构建低碳经济体系的地区。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使南昌更好地走向世界,吸引更多“高产出、高附加值、低能耗”的大集团、大公司、大公司总部等产业落户,吸引更多的高技术人才来南昌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定位“世界光都、中国绿城”,将使南昌生态绿城形象更为清晰化。
低碳经济可以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的“锁定效应”,成为我国从“碳密集发展方式”向“低碳发展方式”转型的窗口,从根本上克服资源环境的压力,走出一条工业化的新路。
走低碳经济之路符合国际潮流,容易得到世界的认可,赢得全球对一个城市的尊重,从而帮助南昌更好地融入全球化。发展低碳经济,也将使南昌抓住全球低碳技术“归零”的机遇,获得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参与世界产业重新洗牌的机会。
5.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能力构成危害。也就是说: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护环境,寻求实现南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沿海经济发达省市相比,南昌经济欠发达,但具有生态环境优势,完全有条件在发展生态经济中大显身手。南昌应该遵循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利用生态环境比较优势,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低碳经济。
二、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经验及启示
近年来,国外许多城市都已开展了以低碳社会和低碳消费理念为基本目标的实践活动。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低碳城市的规划、战略和具体行动方案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1.英国模式——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行动
英国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为推动英国尽快向低碳经济转型,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私营机构——碳信托基金会(Carbon Trust),负责联合企业与公共部门,发展低碳技术,协助各种组织降低碳排放。碳信托基金会与能源节约基金会(EST)联合推动了英国的低碳城市项目(LCCP)。首批3个示范城市(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在LCCP提供的专家和技术支持下制定了全市范围的低碳城市规划。伦敦市也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一系列低碳伦敦的行动计划,特别是2007年颁布的《市长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
2.日本模式——低碳社会行动计划
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日本新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对策,即“福田蓝图”。蓝图指出,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80%。日的内阁会议通过了依据“福田蓝图”制定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提出了数字目标、具体措施以及行动日程。日本低碳社会规划目标比较灵活,考虑了两种情境,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两种模式的思维方式不完全一样,模式A侧重于城市集中地区形成高密度、高科技的社会方式。模式B则侧重将人口、资源分散化,倡导一种轻松、悠闲的生活方式。实现途径中体现各部门共同参与。低碳社会规划重点领域的多元性。低碳社会规划在强调所有部门共同参与原则的同时,在具体实施上有所侧重,尤其以交通、住宅与工作场所,工业、消费行为、林业与农业、土地与城市形态等为低碳转型的重点领域。
3.对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
综合上述国外发展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实施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中国的低碳城市不能完全遵循发达国家的低碳城市模式。
首先,同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低碳经济建设不是后工业化的低碳发展,而是要探索一条工业化过程中的低碳发展模式。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守以下的原则:(1)低碳城市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相反,低碳城市的发展必须要同经济发展相结合,做到双赢。(2)我国的低碳城市发展会包含有国外经验不具备的内容,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其次,“低碳城市”应当包括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发展两个层面。低碳经济主要关注在经济发展中排放最少量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经济产出。这涉及到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强调城市生产活动的低碳化和有助于全球减排的低碳产业发展。低碳社会强调城市日常生活和消费的低碳化,强调从理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以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系统的和谐发展,从国内外经验比较来看,在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轻重关系会存在差别。
第三,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通力合作,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发展低碳城市既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也不可能是完全的政府行为,而是公共治理的三方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的过程。政府在低碳城市的发展中主要起到规划、引导和领导的作用,居民和企业对低碳城市的发展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国内经验及启示
1.保定建设“中国电谷”
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使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国际的普遍重视。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大国,改变当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已成为关乎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保定市打造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中国电谷”。保定市充分发挥和挖掘本地的优势,针对本地的不足采取相关的措施。
当前,“中国电谷”的发展面临原材料和技术的制约,为有效解决这一困境,不仅需要加强与地方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更需要加强与企业之间对技术的联合攻关,以战略合作突破原材料和技术的瓶颈。企业之间相互合作,政府广泛参与并大力支持,为其营造一个以新能源产业具备突出优势的地域为中心,多个地方研究和建设机构为分支的合作竞争并存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体系。
2.上海建设“低碳经济实践区”
“低碳经济”是上海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一项举措。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空间有限,资源有限,在实现四个中心的过程中,同样面临巨大的能源、环境压力;作为沿海城市,也面临着由于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上升的威胁。面对挑战与压力,近年来,上海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坚持以科技引领节能减排等措施来努力实现低碳发展,并取得积极的成效。
目前上海世博园区已为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上海将充分利用临港和崇明的后发优势,建立和完善实现地毯式发展的政策框架,在两地建设若干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区和低碳产业园区等低碳发展综合实践区,带动临港和崇明低碳经济的发展,为上海建设低碳城市探索最佳的发展模式。临港新城、崇明岛等区域开展实现低碳发展的实践和示范,围绕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来努力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以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其途径还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低碳技术开发。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近年来,上海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等综合措施,强制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有步骤地关、停、改了一批小冶金、小钢铁、小建材和小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
在低碳技术开发利用方面,从2005年起,上海市科委设立了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资金,支持节能技术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先后在工业节能、交通节能、建筑节能、新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部署了200多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上海的低碳发展之路奠定了技术基础。
3.珠海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
珠海市“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是有严密的程序的。首先,认清珠海的优势与不足,在此优势之上探讨与展望珠海的低碳发展之路,从而使得珠海的低碳转型能够实现成本最小并且收益最大的目标;其次,围绕珠海未来的低碳前景,探讨在产业、交通、建筑等生产消费的重点领域,如何构建珠海的低碳模式,制订珠海市低碳发展的路线图。
4.杭州打造“低碳产业”和“低碳城市”
杭州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已站在新的起点,在全国率先发展低碳经济打造低碳型城市,有较好的基础与潜力。
杭州市围绕低碳城市建设的内涵,率先在全国打造“低碳产业”和“低碳城市”,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一是调整产业布局。杭州已制订城市规划的布局构架,即一个主城、三个副城、六大组团。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杭州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产业活动,其中第二产业占了很大比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重化工业、提升发展传统产业”,加快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步伐;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劣势企业;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拒绝能源消耗大、附加值低的项目,防止发达国家进行“碳排放”的国际转移,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为主的杭州产业结构,发挥杭州优势,发展网络经济,建成电子商务之都,大大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重,在保持产业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降低对能源消费的依赖。三是调整能源结构。杭州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约占总能源的72%,而优质的清洁能源比重偏低,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压力。杭州积极构建多样、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四是发展生态碳汇。建设“四园(四个近郊森林公园)、多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多廊(滨水绿廊、交通绿廊)”,形成“两圈(内外圈)、两轴(钱塘江、运河)、六条生态带”的生态景观绿地体系。
5.对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
南昌是我国中部欠发达城市,但具有生态环境优势。这几年,南昌根据自己的优势和条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高度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绿色崛起之路。这为发展低碳经济形成了难得的优势。南昌应向上述城市学习,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充分发挥和挖掘本地的优势,并针对本地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
(1)坚定信心,开创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局面。
从以上各个城市发展低碳经济说明在中国可以发展两个类型的低碳经济区:一个经济繁荣的低碳经济区,另一个是欠发达的低碳经济区。保定“中国电谷”的建设和上海将充分利用临港和崇明的后发优势,建立低碳发展综合实践区,发展低碳经济属于后者。南昌是个欠发达的城市,但发展低碳经济已经具备一些条件:首先,山水都城南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绿色环保理念已经在英雄城百姓心中扎根;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的另一大优势是,没有包袱,阻力小。由于工业化起步晚,南昌的经济模式和工业体系尚未完全定型和成熟。南昌的“欠发达”从某种程度上说并非劣势,而是发展低碳经济最大的优势。经济发达省份由于前期大规模的工业化,向低碳经济转型必然需要淘汰、限制传统高耗能产业的发展,这必然面临着巨大的“阵痛”。而南昌发展低碳经济,即可轻装上阵。成本低、人力资源丰富,则是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的后发潜力。
(2)采取多种措施,克服能源瓶颈。
以能源结构调整推进低碳经济能源开发深度和能源利用效率问题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长期困扰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南昌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常规能源都十分贫乏,水能资源可开发的水较少,开发难度大,工程造价高。能源消费量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能源生产量的增长速度,使得消费量与生产量的距离越来越大。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们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控制高耗能行业的发展。根据目前南昌产业结构比值,需要在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三产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同时要控制工业部门的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南昌应抓住当前沿海发达地区制造业正向中部内陆地区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逐步缩小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下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依靠技术进步,降低产品单耗。就南昌目前能源消费状况看,耗能高的重工业仍然是能源消费的重头,它们是为制造业提供原材料的工业,这些原材料工业不能不发展,单纯依靠调整结构降低这些高能耗工业的比重和发展速度,所取得的结构节能量是有限的。而应该主要通过加快技术进步,来降低高能耗工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来降低高能耗工业的产值能耗,这些直接节能量的潜力是很大的。
强化节能措施,提高全民节能意识。一是要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展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及颁布的实施细则,使节能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二是抓好重点行业节约。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企业的节约。促进钢铁、有色、化工、能源等行业发展循环经济。钢铁行业重点是提高铁矿资源利用效率、能源循环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和固体废弃物利用率,改进生产模式。能源领域重点是积极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合理增加火电,有序开发水电,努力推进风电和核电,加快实施天然气入赣工程,积极推进鄱阳湖油气勘探工作。三是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新建建筑要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推行空调、冰箱等产品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管理,扩大节能产品认证,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
抓好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重点抓好资源开采、废物产生和资源再生环节的综合利用。一是提高资源开采环节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搞好统筹规划,对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实行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利用。二是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冶金、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建材、造纸、印染、皮革等行业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重,要重点加强管理,提高“三废”综合利用率。抓好建材行业和建筑工程综合利用工作,进一步扩大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综合利用规模。三是提高废弃资源再生利用水平。要加强政策研究,完善管理制度,引导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着力提高拆解和再资源化技术水平,积极培育废弃物再生利用、再资源化产业,实现生产活动循环化、生态化。
(3)创新政策制度,营造减排环境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是政策制度的创新。南昌应建立适合本地情况的支持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营造减排环境,为低碳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首先,利用税收政策刺激和引导全社会节能减排。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可以在促进低碳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合理的税收政策,是引导和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税收通过作用于产品价格、对能源的需求及消费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通过税收激励政策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产生积极作用。
其次,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相应的资金保障机制。一是加大财政节能降耗减排投入力度,逐步提高环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二是加大技术创新投人力度,加大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保障体系。加大投入时,着力做好四件事:一是注重支持能源产业和能耗低、效益高的产业发展,推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重点行业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节能管理的能力建设。二是完善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及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逐步加大对清洁生产、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开发等项目的支持力度。三是研究建立废旧家电回收基金。四是建立“谁节能减排、谁受益”的机制,对节能减排的项目提供低息贷款、资金担保或直接补贴。
再次,建立起干部新考核任用体系---绿色GDP。从制度上改变过去官员升迁只看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偏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政收入考核评价体系,使财政收入的增长建立在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而不是靠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实现。把节能减排纳入综合考核评价,强化环境成本的观念,杜绝不计环境代价发展经济的倾向。
三、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与探索价值
(一)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现状
国内外城市发展史反复证明,绿色是城市的生命,生态就是城市的竞争力。从南昌近几年的发展轨迹来看,南昌生态建设方面主要在以下方面得到了改善与提高:发展目标更加清晰。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昌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建设。政策主导进行了调整。目前的政策主要以从集中可控到节能减排,再到快速工业化治理的政策主线。招商门槛有所提高。近年来,南昌市抬高“绿色门槛”,明确要求所有建设项目的能耗、物耗、污染排放水平都必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一律不能上。创建实践活动日益翻新。南昌一直将生态立市、生态发展作为南昌发展的根本原则,用低碳的发展模式来指导城市的发展。努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与山水绿色都城相呼应的独特魅力城市。
(二)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的探索价值
南昌发展低碳经济是对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修正。南昌正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之中,以传统发展模式为主导的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资源压力和气候压力。作为欠发达地区,由于内部需求和外部驱动的因素,南昌探索经济低碳发展具有巨大潜力。
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南昌的发展最终也为当地人的发展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增强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而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正好为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基础,因此,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符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四、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构想
(一)南昌发展低碳经济转换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南昌发展低碳经济须解决两大疑虑
(1)发展低碳经济会不会限制自身经济的发展?据业内人士分析: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低碳经济并不一定成本很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很大一部分潜力是负成本的,并不需要成本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行为转变和政策障碍;面对资源、能源的瓶颈约束,发展低碳经济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不会制约自身经济的发展,相反,延迟低碳行动,将带来更大的成本损失。
(2)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现在是不是最好时机?在目前全球经济受到经济危机冲击的时候,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危机,转危为机,走出困境的一个新的经济引擎。发展低碳经济,是新一轮经济竞争的制高点,谁能抢占先机,谁就会在新一轮竞争中领先一步,谁就将主宰可持续发展的潮流,也将是未来市场的最大赢家,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
2.南昌发展低碳经济需理清两个概念
(1)南昌发展低碳经济对外是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低碳经济作贡献。南昌作为中国低碳技术的重要提供者和低碳产品的主要制造商,通过大力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LED光电产业为主导的“降碳产业”的发展,为全球二氧化碳的减排作出贡献。
(2)南昌发展低碳经济对内是相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低排放。南昌通过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保持能源的低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低排放。至2020年和传统发展模式相比,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40%~60%,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
3.南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1)有指导思想。南昌发展低碳经济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抓手,以打造“绿色城运”为动力,真正把南昌市打造成生态园林绿色城市。
(2)有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是:用三年时间,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1.55%,让四季有花,常年皆绿,成为南昌独特的城市生态名片,到2010年基本建成生态园林城市。
(3)有具体行动。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491万南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建设“花园城市、绿色南昌”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主要表现为:一是绿地面积大幅增加。二是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三是市民绿色观念得到强化。
(4)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南昌经济基础较为雄厚,发展空间较为充足。南昌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土地优势。科教人才资源基础坚实、国际交流渠道畅通也是南昌的重要优势。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南昌产业结构低碳特征明显。南昌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三高”产业,就是低碳经济的特征。南昌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发展绿色GDP,对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竞争能力无疑是一条重要路径,是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
(5)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南昌为了充分利用和保持生态环境优势,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正在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6)有较畅通的国际交流渠道。南昌已形成海、陆、空构成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昌北国际机场正在向二线城市枢纽机场挺进,以南昌为中心的"米"字形高等级公路干线网已经建成,铁路开始形成网络化,白水湖国际集装箱码头的1000吨级货轮可以直达上海港,进出境方便,有着对外交流、合作的不可替代优势。
综上所述,南昌发展低碳经济有明确指导思想、有奋斗目标、有实践经验、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以及畅通的国际交流渠道,作为欠发达城市在发展低碳经济时转换发展模式,是切实可行性的。
(二)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分析
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是有成本的。从我市目前的节能减排工作来看,在就业压力和税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存在难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的中小企业的关停并转受地方利益的保护。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和企业仍我行我素,争先恐后上项目,特别是重化工项目,对国家的相关规定置之不理。此外,启动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电力项目采用IGCC、超临技术和超超临界技术的大机组都需要大量的投资。具体而言,发展低碳经济给南昌带来以下几项成本。
1.项目准入门槛抬高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利用低碳能源、使用低碳技术和生产低碳产品。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城市”后,进入示范城市内工业项目将受到一定的限制,或者对项目的技术、产品要求会有所提高,尤其是以碳化石为原料的能源项目、化工项目等。理论上说,发展低碳经济与我市发展制造业并不矛盾,可以通过引进具有处理碳排放先进技术水平的项目进入。但是实际上难以做到,一是在区域经济竞争激烈的当今,重大项目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争得项目就是争得发展的机遇;二是制造业本身需要大量的电力能源,在现行以煤电为主的前提下,增加电量就是增加碳的排放。
2.企业生产成本增加
示范城市内企业,必须要对其生产工艺、技术或产品性能进行改造,这样,势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比如,按照国家现行政策对烟气必须进行脱硫处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目前我国采用的脱硫技术是采用石灰石/石灰—石膏脱硫工艺,在脱硫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向大气排放。按照“低碳经济示范城市”的要求,必须对脱硫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采用碳收集技术将其固化下来,减少对大气中的排放。采取的碳收集技术目前我国还不成熟,成本昂贵。因此,企业在为脱硫处理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减排费用将大大增加。如果不进行二氧化碳的减排,将失去示范城市的意义。
3.国际义务责任加大
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城市”的直接意义就意味着参与国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目前,南昌的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繁重,减排工作中化学需氧量(COD)所涉及的城市污水处理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污水处理厂,此项工作仍待完善。如果设立示范城市,将增加二氧化碳的减排国际义务,责任将极其重大。
4.能源结构压力倍增
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城市”,必须寻找可再生能源或者清洁高效低碳能源来替代部分碳化石燃料的能源供应。目前全国能源供应紧张,南昌发展的能源前景亦不容乐观。鉴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政策手段,南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水平不高,清洁能源还无法达到替代碳化石燃料的能源供应的水平,因此,改变能源结构,寻找更多的清洁能源来满足南昌发展的需要,困难重重。
但是,我们同时必须看到,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也是有收益的。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的生态效益是显而易见的,提高能源效率可以降低能源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建设低碳经济特区将为低碳产业创造发展机遇,带来气候友善的投资环境,低碳行业、产品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低碳技术研发形成新的增长点。不仅会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也一定会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形成“政策洼地”,吸引国内外的资金、人才和技术。
(三)南昌发展低碳经济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1.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
&(1)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
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锁定南昌低碳发展模式,使低碳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初步成为国家低碳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和低碳产业的重要集聚地,成为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低碳发展的试点示范城市。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低碳产业体系,养成低碳消费方式,提高低碳管理效率,把南昌建设成为中国绿城、世界光都。到2020年,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30%以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控制在 3.5 吨以内。
(2)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南昌低碳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目标评价体系,发展低碳经济的数量评价与目标体系仍需进一步探索、完善。我们可以考虑借用以下八个评价指标体系:(1)工业方面:环保产品、环保材料、产品和原料的回收情况;节能灯、节能机械设备发展情况;节能管理提高能源效率情况;(2)居住方面:高效的供热、制冷系统使用情况;使用各种节能家用电器数量;住房通风、采暖设计数量或比重;使用太阳能、自然采暖、通风系统的比例;符合国家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数量;(3)公共建筑方面: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应采用国家的标准体系,并且向绿色建筑标准靠拢;(4)交通方面: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来提高车辆能源使用效率以及达到的效果;(5)发电方面: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增加情况;能源转化效率高低;增收传统能源CO2排放税的执行情况;(6)农业:种植方式、畜禽养殖方式的改进是否减少了沼气排放;人工化肥的使用是否减少,C2O排放入大气的量是否减少;采用免耕法是否增加土壤固碳;(7)森林:退耕还林,复垦、保护现有森林的情况及效果;燃烧木材供能是否减少;(8)垃圾:生活垃圾减少程度;人们的生活习惯是否改变;回收分类垃圾情况及效果;垃圾填埋产生的沼气、沼废供能发电的情况及效果;(9)水资源利用: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节约情况。
五、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目标
(一)基本目标——打造世界光都、中国绿城
1.调整产业布局
南昌已制订城市规划的布局构架,南昌市中心城由昌南城、昌北城构成,周边为昌东组团、莲塘组团、望城组团、湾里组团、乐化组团。拟通过实施生态优先、自主创新、大项目带动和城区工业企业搬迁等举措,在工业园区形成集聚发展,制定生态型的城镇发展规划,优化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形态。同时按照产业集群构建城市分区功能,完善布局结构。加快工业向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集中,推动高新科技园区、开发区、产业园区整合发展。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废旧工业建筑,建设一批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创意产业园和劳动密集型都市工业园,形成低碳产业群。
2.优化产业结构
南昌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产业活动,其中第二产业占了很大比例。2007年南昌市工业企业二氧化碳产生量为2136.43万吨,占江西省排放量的比例为10.2%。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重化工业、提升发展传统产业”,加快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步伐;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劣势企业;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拒绝能源消耗大、附加值低的项目,防止发达国家进行“碳排放”的国际转移,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大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重,在保持产业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降低对能源消费的依赖。
3.调整能源结构
南昌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约占总能源的98%,而优质的清洁能源比重偏低,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压力。南昌应积极构建多样、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一是重点发展以利用洁净煤技术为基础的电力工业,加大水力发电的应用,进一步开发利用风力发电;二是利用西气东输,积极推广使用天然气,提高天然气在工业能源和居民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三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南昌地区全年日照数为小时,有太阳能光伏能源产业基础,应加快开发太阳能、光电和光热技术;四是要增加浅层地能的应用,浅层地能用于制冷供暖,比一般的空调系统节约能耗30%左右。充分利用南昌市地下水异常丰富的特点,应用水源热泵技术逐步代替现有空调系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此外,要积极推广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技术、秸秆气化技术和新型液体燃料技术等。
4.发展生态碳汇
建设“一轴,一环,一链,八区,九廊”,形成“一个核心——市区(5区);四个片区——四县(周边);通道干线——绕城高速圈、国道、省道、铁路沿线;水网——赣江3支,鄱阳湖、军山湖、青岚湖、金溪湖、瑶湖、象湖等水体;平原农田林网”的城乡大绿化的基本布局。保护好利用好南昌丰富的植物碳库和土壤碳库,作为打造低碳城市的宝贵资源财富。
(二)基本布局
1.打造四大生态示范区
(1)生态住宅、现代服务示范区
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红谷滩新区
红谷滩新区由红谷滩中心区、凤凰洲、红角洲、九龙湖四大片区组成,区域面积78余平方公里。红谷滩新区将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发展传统服务业为辅,中心区将建成以行政办公和居住为主,金融、商务为一体的城市新型中心区;凤凰洲片区定位为以居住为主的城市生活新区;红角洲片区定位为教学、科研、创意文化、旅游、体育和高级商住区。新区的规划定位和产业布局具有发展低碳经济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低碳经济示范项目和产业布局。江西慧谷-红谷创意产业园:该项目为江西首个创意产业园项目,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角洲C2-04地块,将打造成“六个基地”及“三个平台”,即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软件开发基地、动漫产业基地、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创意人才培训基地、创意企业孵化基地以及网络信息平台、对外交流平台、研发设计平台,实现集动漫、设计、IT、研发、教育、文化、产品展示于一体的创新型产业基地。
生态住宅示范区——扬子洲
作为南昌市的最后一块“处女地”,母亲河赣江中的一块绿色明珠——扬子洲,具有得天独厚的低碳经济发展条件。扬子洲不仅具有比较好的区位优势,而且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
扬子洲的发展方向:一是发展低碳农业,建设全国知名的以河口原生态湿地、平原森林、田园风光为主体的森林花园岛。二是打造全国低碳经济先行示范性区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产业升级、生态文化培育、生态居住高档的生态居住岛。三是建成全国知名的假日休闲、运动娱乐、疗养培训、会议会展为主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岛。四是打造全国先导型的以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分部办公服务、科技研发、国际教育、咨询论坛以及专业组织布点的科技研创岛。
扬子洲三大产业定位:第一产业——打造生态型现代农业。推进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进行生态化改造,同时引入新的农业管理和生产方式,进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力争成为我省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生态农业生产示范区、技术研创区和农业观光区,南昌市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第二产业——打造清洁型先进制造业。扬子洲第二产业的发展,同样必须贯彻“生态化”原则,定位于形成全国领先的清洁生产与生态工业技术应用研发示范区,成为扬子洲本地经济发展与就业的重要支撑。第三产业——扬子洲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推进服务南昌、面向华中地区的以旅游度假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房地产业为主导的新型第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高新区
“低碳”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的又一个新的要求。其中,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效是重点,南昌高新区将在未来几年着力建设以下低碳经济示范项目。
第一,南昌并网光伏电站项目。实现从高耗能产业向低碳经济跨越是当今社会促进经济发达与社会进步必由之路,也是南昌高新区建设低碳经济先行示范区的必由之路。根据江西省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年),到2012年,将光伏产业发展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内拥有一流的生产规模、一流的工艺技术、一流的劳动效率、一流的骨干企业,在南昌建设以太阳能电池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将南昌高新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提升到2000兆瓦以上,重点支持赛维BEST、赛维LDK等企业做强做大,从而打造“生产-使用”完整光伏产业链。
第二,依托LED产业发展LED应用项目。LED由于节能、色彩艳丽、可动态控制,加之长寿命,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亮化美化的主力军,根据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紫阳大道是南昌市三环十一射中重要的放射性主干道,紫阳大道向西通过艾溪湖经北京路可直达八一广场,紫阳大道是出入南昌市的重要主干道,是南昌市的东大门,是省城第一路。紫阳大道LED路灯景观照明工程对于南昌高新区建设低碳经济先行示范区,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广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具有良好示范性作用。
第三,总部经济带项目。建设高新区总部经济带项目,以昌东大道为重点进行总体功能布局。集聚项目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包装、汽车、机电设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和物流的集团总部建设为主,以房地产、会展、国际商务、金融、文化、信息通讯、商贸、中介为辅。以高新区昌东高校园区周边为发展中心,全面建设高新区总部经济带项目。
(3)生态园林示范区——湾里区
湾里区是全省重点林业县(区)之一,全区森林面积1285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2%以上,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环境条件优越,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区位生态优势,把城区建设成为南昌市的后花园、南昌市西部居住和文化教育基地、以休闲度假旅游娱乐为特色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发展城市低碳经济的生态园林示范区。
(4)亲水旅游示范区——进贤军山湖
军山湖位于进贤县北部,有32万亩的开阔水面,有国家Ⅱ类优良水质,是开发亲水运动休闲的理想场所。以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依托,把军山湖景区打造成以休闲度假为重点,集休闲度假、运动娱乐、生态环保于一体,参与性强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
军山湖清水大闸蟹是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志的名牌产品。把军山湖周边乡镇设计“红色坡顶,灰绿墙面”的风格,打造军湖清水,休闲蟹乡田园风光,构建 “一核二点三环五区六质” 的生态旅游总体空间构架,建成“生态旅游带动生态农业、生态水产;生态农业、生态水产促进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综合性生态型产业,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打造四大战略产业
(1)光伏产业
打造光伏产业链
光伏产业是利用太阳能电池直接把光能转换为电能的环保型能源产业,也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光明产业、朝阳产业。我市光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南昌光伏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近几年来,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持续高速发展,随着晶湛科技、江西赛维、江西晶大、上海卡姆丹克、通用太阳能等一批企业的落户,南昌已基本形成了以薄膜太阳能电池为核心,包括高纯硅原材料提炼、硅片生产、导电玻璃和光伏产业系统集成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产业定位:南昌年将投资672亿元打造光伏产业基地。到2011年,全市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使光伏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和重要支柱产业;到2013年,全市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0亿元,使南昌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世界光都。
产业发展方向:根据国内外光伏产业市场、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和省内光伏产业科技方面的不足和发展需求,南昌光伏产业应围绕薄膜太阳能电池特大项目,不断向上、下游延伸光伏产业链,最终形成具备研发高纯硅原材料提炼、硅片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导电玻璃和光伏产业系统集成为一体的链条完整、相互分工、优势互补的光伏产业集群。
南昌光伏产业园将打造硅片、电池、导电玻璃和电池延伸产业四个基地。至2013年,光伏产业园拟累计投资672亿元,形成太阳能硅片生产能力1.6亿片、太阳能电池3000兆瓦、太阳能导电玻璃1亿片和太阳能延伸产业项目的相应产能,实现销售收入1447亿元、利润230亿元、上交税收46亿元、出口创汇992.6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15000人左右。
建设光伏产业示范项目——“世界光都”
近期南昌高新区与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南昌高新区投资建设光伏产业研发中心、光伏产业集成系统、太阳能电池等项目达成合作协议。此项目是为我国建设光伏电站提供核心技术和设备的,有别于其他光伏产业项目,具有战略意义,将为南昌成为世界光都提供战略支撑。到2011年,力争三年内在南昌国家高新区内形成以赛维BEST为龙头的较为完整成熟的光伏产业链,实现年销售收入达约1000亿元。到2013年,区内的产业链上的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光伏产业年销售收入跃上1500亿台阶,最终,把南昌光伏产业园打造成一个技术水平高、产业规模大、配套能力强、区域特色明显,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都具有竞争力的光伏产业基地。
光伏电站建设:利用赛维公司在太阳能多晶硅料和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上的优势及江西省成熟的光伏产业链,采用国际领先的光伏电站建站方案和技术,在江西南昌建成100MWp并网光伏电站。
塞维项目建设:第一,江西赛维LDK-BP公司硅料、硅片、电池片与电池模组项目。第二,江西赛维BEST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太阳电池模组项目。第三,江西赛维BEST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GW电池片项目。第四,年产2亿片导电玻璃项目。2012年-2013年达到设计产能,年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10亿元,利税42亿元,出口180亿元,上交税收10.5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600人。
(2)LED产业
打造LED产业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正孕育着照明领域的一场革命。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光电子产业的发展。鉴于半导体照明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双重特点,符合我市市情,我市向科技部积极申报了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并于日,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为我国首批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之一。
产业基础:南昌基地已初步形成以LED支架为配套产业的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规模由2002年销售收入8亿元增长到2007年销售收入45亿元,由原来的几家半导体照明企业发展到几十家。
产业定位:巩固和扩展现有的在外延材料、芯片等方面的研发和生产优势,着力开展硅衬底外延材料、衬底剥离技术、表面粗化技术、大尺寸芯片研发和器件封装应用,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重点开展半导体照明共性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光电子产品的检测及标准制定工作。面向社会开放,服务于基地内的光电子企业及科研机构,协调及促进基地内光电子产业及技术的发展。
产业发展方向:主要以半导体照明用高性能荧光粉、高性能铜基散热材料、照明灯具各种配件及其它辅助材料为主要发展方向。产业基地建设以重点企业为核心,努力引进和不断做强做大核心企业,带动众多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建设LED产业示范项目
主干道照明示范工程:改造象湖公园、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主要景区、红角州沿江路、机场路等主要干道照明工程,全部安装太阳能LED路灯。示范住宅小区工程:积极推广面向低碳化的社区规划手段、建筑技术和社区管理方式。2010年前,开展低碳化社区试点,进行示范方案设计。2015年前,低碳化社区建设规模力争达到现有社区的50%以上。到2020年,总结经验,制定标准,全面推广。示范写字楼工程:加快对政府办公大楼和商业写字楼低碳化运行改造,更换节能灯、安装太阳能照明系统、推广电子政务、控制夜间照明、控制空调使用,建立办公大楼能源需求与使用管理系统。到2020年,市区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和设施太阳能产品应用比例基本达到100%,市区既有公共及民用建筑基本实现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改造,把南昌市建设成为“国家太阳能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城市”。
(3)服务外包产业
&服务外包发展现状。近年来南昌市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到2006年底,全市专门从事软件及信息服务的企业超过230家,从业人员5100余人,年总产值约30.16亿元,其中出口创汇3715万美元。信息技术产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8家,列入国家重点软件企业5家,入选全国软件企业100强的企业3家。
服务外包发展规划。基本定位:“一基地二中心”,争取成为对日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中部外包中心和大连、上海、深圳服务外包承接中心。总体目标:举全市之力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务,将服务外包产业列入省支柱产业,并逐步发展成为南昌市第一支柱产业。目标产业:业务流程外包(BPO):重点开展跨国公司呼叫服务、后台支持、本地技术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以及国际金融、保险、通信、服务、制造等领域的外包业务转移,并促进技术层次由低端向高端发展;信息技术外包(ITO):大力开展行业与企业应用软件的开发与服务外包、重点发展工业控制、医疗电子、程控交换机、移动通信终端、数控机床、家用电器等领域嵌入式软件开发与服务;服务外包人才教育与培训:与各类国际知名教育培训机构密切合作,面向国际化培养服务外包人才。人才目标:至2010年,南昌市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软件及信息服务等专业在校生数达到10万人,年毕业生人数达到3万人,职业技术培训每年人数达到3万人次。企业目标:培育1家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培育2-3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培育5-10家员工2000人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通过CMMI3以上评估的企业8-10家,形成30个知名软件品牌。目标市场:强化对日、韩等国市场的开拓,积极发展欧美市场。
(4)特色旅游产业
紧紧围绕“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总体目标定位,重点发展以梅岭风景区为纽带,包括新建、安义、湾里的西部乡村生态人文综合区;以军山湖为代表,包括南昌县、新建县和进贤县部分区域的东部水上风情区;以厚田沙漠为典型,为沿温厚高速分布的南部特色区;以象山森林公园和南矶山湿地为特色的北部生态休闲区;以城区八一品牌、滕王阁、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等为标志的中心文化区;深入开发八一红色旅游、大湖亲水旅游、都市文化旅游等主题旅游产品,重点旅游景区要高起点、高品位地规划和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力争2012年将八一起义纪念馆、滕王阁、天香园、南昌宝葫芦农庄打造成5A景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梅岭、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绳金塔、小平小道、安义古村群、厚田沙漠景区等打造成4A景区。
(三)具体安排
1.实施低碳产业行动
&(1)做强三大低碳产业链。光伏产业链。围绕薄膜太阳能电池特大项目,不断向上、下游延伸光伏产业链,形成具备研发高纯硅原材料提炼、硅片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导电玻璃和光伏产业系统集成为一体的链条完整、相互分工、优势互补的光伏产业集群——世界光都。LED产业链。支持晶能光电建立国家级技术标准,建立国家级工程中心;支持LED产业项目争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重点企业为龙头,以优势领域为基础,以集群化、规模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让LED产业不断壮大,从而把南昌打造成一个技术水平高、产业规模大、配套能力强、区域特色明显,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都具有竞争力的LED产业基地。服务外包产业链。充分利用“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这一平台,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形成“一基地二中心”。
(2)做优五大低碳产业群。第一,新能源环保电动汽车产业群。以上海瑞华和江铃汽车合作的环保电动汽车,南昌凯马百路佳的新能源动力客车,昌大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电动汽车动力模组为基础,将南昌市打造成华南地区新能源电动汽车中心,并迅速向周围省市乃至全国辐射。第二,绿色家电产业群。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支持奥克斯、齐洛瓦、东元、海立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以海立空调压缩机为代表的节能家电。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战略实施,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三,环保设备产业群。延伸发展新型储能材料、电力电子与电力自动化设备、输变电设备和高效节能设备六大产业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在电力电子及电力设备产业中培植一批产业层次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第四,新型建材产业群。依托骨干企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档次,大力开发附加值高的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第五,民用航空产业群。以大飞机项目为牵引,以航空城建设为平台,通过大力引进大飞机项目以及航空相关产业,用5年至8年的时间开发建设,使之真正成为一个航空产业突出,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功能齐全、配套合理、环境优雅、经济繁荣、城区社会和谐的新型现代化卫星城市。
2.实施低碳能源计划
(1)提升现有能源转化效能。按照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有关政策,关停高能耗、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在新昌电厂积极采用目前世界先进的超超临界机组,利用高效静电除尘器、高效烟气脱硫、脱硝装置、低氮燃烧装置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措施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小发电厂“退城进郊、增产减污”,改善南昌市环境质量,为南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能源保障。
(2)推广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利用:南昌市范围内新建和改建民用建筑要积极采用太阳能光热、光伏与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沼气工程推广:推进沼气一池三改,使农户实现室内亮化、庭院绿化、环境美化、生活污水无害化、生活质量高效化、节本增效、加快小康进程发展清洁能源。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实现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综合治理与控制。重点加大集约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和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城乡清洁综合治理行动。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结合农林生物质气化(炭化)集中供气,利用多余生物质燃气进行发电,燃气发电机组并入电网运行,所发电力由电网企业收购。
(3)改善现有能源供给结构。以天然气为突破口实现能源优质化战略,实施天然气进昌工程。天然气是煤炭替代能源的主要选择。天然气进昌后,要不断拓宽天然气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城市燃气逐步拓展到天然气厂、化工、燃气空调以及分布式功能系统等领域。争取核电站能并网发电。在彭泽核电项目建成后,积极引入核电替代点。改进能源应用。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副产煤气及蒸汽余热发电、沼气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及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使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下降。
(4)推行节能降耗。重点抓好30家重点能耗企业节能目标和节能监察;抓好淘汰改造300台工艺落后、效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用能设备;抓好30个房屋建筑工地节能示范工程,抓好新建建筑的建筑节能工作,抓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示范工作;抓好30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绿色照明的推广;抓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小蓝开发区等三个节能示范园区的建设。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要下降20%,到2008年底,全市万元GDP能耗已下降13.75%,“十一五”前三年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已完成“十一五”规划要求的68.75%,超额完成进度目标18.75个百分点。今后两年GDP能耗还要下降6.25%。
3.推行低碳社会行动
(1)按照低碳理念规划城市。倡导土地使用功能的混合,大力推广节地集约发展模式。推行绿色城市基础设施,在交通、供水、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诸方面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和经济激励政策。积极开展生态城市的国际合作和老城区“生态化改造”。
&(2)推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大力发展节能型建筑,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要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对未达标准的不予验收和准许上市销售。在项目设计、施工中,使用节能型用能系统和材料,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落实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积极推广应用冰蓄冷、太阳能空调与热水及地源热泵、绿色照明等用能技术和产品。积极推动现有建筑节能改造,制定用能系统运行节能和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制度。尤其是对能耗特别高的公共建筑,要限期进行节能改造。同时,积极推动工业建筑和农村建筑节能。建立财政补贴制度,直接补助节能达60%以上的高等级绿色建筑、鼓励在建筑中大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和促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鼓励优先采用遮阳、隔热、自然通风等低成本节能技术措施应用于改造,积极培育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机制,推广节能改造的成功模式。具备条件的低层、多层住宅,应安装与建筑一体的太阳能系统。建设单位、设计、图审、施工、监理、监督等单位严格执行《公共和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和《太阳能设计导则》。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规程》、《导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3)创建低碳城市交通模式。低碳交通是人均能耗和排放均较低的交通发展方式,包括公共交通和采用低排放交通工具等。大力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合理配置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发展铁路、水运等节能型运输方式,积极发展轨道交通。引导运输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展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在城市交通方面保留和扩展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大力发展包括地铁、快速交通、公交专用道、普通公交等,以“快、准、廉、优”为目标来优化公交出行方式,减少交通的碳排放和城市空气污染。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实施南昌快速公交线改造,积极发展清洁能源的新型汽车,启动能源交通替代战略,大力推广技术成熟、配套设施完备的液化石油气(LPG)和压缩天然气(GNG)公交车。对使用期满的老旧汽车、船舶、农用车等,严格依规予以淘汰。
(4)积极增加碳汇能力。努力建设成国家森林城市、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碳汇监测和评价技术,重点建设好十大生态工程:绿色通道工程、村镇绿化美化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平原林业工程(平原农田林网与林农复合经营工程)、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工程。
&(5)抓好农村节能工作。加大力度淘汰落后农业机械,积极推广先进的机械化农业技术。第一,推广农村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技术。在推广沼气和秸秆气化技术的同时,提高农村太阳能和风能等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多种清洁能源共同发展。第二,继续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第三,大力实施沃土工程。第四,发展“三品”农业。“三品”即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四)对策建议
1.鼓励低碳消费生活模式
低碳消费是文明的消费。作为一种经济模式,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节能型城市并不是低碳城市,低碳消费式城市对低碳经济进程更为关键。”(1)倡导低碳消费模式。(2)引导低碳出行。以“低碳生活”的价值理念引导人们出行方式,避免面子消费、身份消费。(3)坚持政府低碳化运作。政府部门自身要低碳化运作,减少公务用车数量,改大排量轿车为小排量轿车甚至采用环保清洁能源,减少纸张的使用率,实现“无纸化”、“网络化”办公,率先使用节能减排型设备和办公用品,尽可能将办公大楼建设或改造成节能型建筑,制定和实施政府机构能耗使用定额标准和用能支出标准,实施政府内部日常管理的节能细则,制定政府节能采购产品目录,推行政府节能采购。(4)消除碳足迹。消除碳足迹就是每个人为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来买单。鼓励市民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减缓气候变暖作出贡献。消除碳足迹,要以倡导绿色生活为准则。绿色生活方式是绿色理念的延续,是生态文明的根基。
2.大力发展低碳技术
(1)发展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开发。开发能源的低碳应用(如热泵技术、热电联产技术、区域能源技术、分布式能源技术以及最新的Qxy-fuel技术等)和无碳应用(如燃料电池技术、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等)等技术。
(2)开发环保能源供应技术。重点是太阳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发展绿色汽车产业、LED照明技术、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加强水能、核能、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支持在农村和条件适宜地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沼气工程、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液体燃料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生物质资源和农村新能源利用示范。
(3)发展重点行业新型减排技术。电力行业减排技术——开发超临界常规煤粉燃烧机组、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一体化煤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一体化煤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垃圾发电技术。
(4)碳汇增加技术。
林业碳汇技术,林业碳汇的发展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开展造林增汇活动,包括造林、再造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建立农林复合系统等措施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碳)增加森林碳贮量;二是保护和维持森林碳库。三是碳替代措施。以耐用木质林产品替代能源密集型材料,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四是基于各种不同的森林经营技术体系,维持与提高森林固碳效益的多目标可持续经营。
农林废弃物气化技术。支持农林废弃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推动新农村建设。重点支持以下三种农林废气物气化技术开发。生物质成型燃料:以农作物秸秆、林木枝桠材、农林产品加工剩余物等生物质为原料,生产颗粒状、棒状和块状等致密成型燃料,主要用于为农村和小城镇居民提供炊事、取暖等生活燃料,多余产品可向市场出售。通过示范项目建设,完善生物质成型技术,建立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商业化经营模式。畜禽养殖场沼气发电:以大型畜禽养殖场的沼气为燃料进行发电利用,完善畜禽养殖场环境治理工程,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提高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养殖场沼气发电站并入电网运行,所发电力首先满足自身用电需要,多余电力向电网企业出售。生物质气化(炭化)发电:结合农林生物质气化(炭化)集中供气,利用多余生物质燃气进行发电,充分利用农林废弃生物质资源,提高生物质气化(炭化)项目的经济效益。示范项目要采用高效清洁的生物质气化技术,燃气发电机组并入电网运行,所发电力由电网企业收购。
城市碳汇集成技术。建立南昌市垃圾、养殖排放及二氧化碳多元化能源转化系统,形成相应的系统集成工艺流程与示范装置,开发城市垃圾生物质组分拆分、混合气化和微藻光合作用捕获二氧化碳等集成技术。
(5)加强农村节能减排技术集成和示范。第一,推广农村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技术。在推广沼气和秸秆气化技术的同时,提高农村太阳能和风能等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多种清洁能源共同发展。第二,继续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能有效补偿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质地,促进养分平衡,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施用水平和化肥利用率。第三,大力实施沃土工程。以中低产田耕地质量建设为重点,加强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积造设施建设,减少化肥使用量,改良土壤,配套水肥耦合设备,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协调土壤水、肥、气因子,提升耕地基础地力,增强农田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第四,发展“三品”农业。“三品”即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在“三品”生产过程中,按照有关标准严格控制或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生态农业技术。
3.加强与各方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减排活动,加强区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1)成立专业机构。成立低碳专业研究机构和研究低碳为主的进修学院。培养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内容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市场为基础,以实践为标准,加强学院与企业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更好地培养出实用的低碳专业人才,以便更好地与外界交流与合作。(2)加强区际合作。加强部门、地区间的合作,吸引各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参与。在国内建立各省(市、区)际之间的“碳源—碳汇”交易市场;建立国内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之间的碳交易市场。充分利用各种区域合作平台,加强同周边省市、长江沿线、沿海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合作机制,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促进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资产配置方式的转变。(3)加强国际交流。成立南昌低碳经济协会。实施中英、中美等低碳合作项目,加强与国际相关组织、先进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低碳理论探讨,总结和汲取经验和教训。开展清洁煤、碳捕集和封存、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等气候友好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探索“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等低碳管理机制在南昌实施的可行性,以便择机在南昌试点推行,加快发展南昌低碳经济。
4.提供必要政策保障
(1)提供制度保障
根据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已有政策文件中需要进行调整的,尽快予以修订;主动向企业提供涉及低碳产业的经济形势和国家、省、市政策的解读,充分听取企业呼声,研究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新措施。尽快成立包括政策制定、技术研发、低碳产业和市场拓展等在内的专门机构,建立既符合国际社会的公认标准,又能体现我市实际的碳排放评估体系,对我市主要经济活动、土地利用、能源利用等提出具体的标准范围与区域标准,并积极开展碳排放交易工作。
建立和完善以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低碳经济统计、监测、评价和考核体系。建立更完善的能源消费和碳减排统计数据库,将目前统计考评体系之外的大量中小企业及农村地区纳入进来;健全低碳化政策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将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和污染物减排作为指标,纳入到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分析评价和提拔任用的考核体系中,并建立责任制和问责制,加大正向激励的力度,调动基层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设立节能警察。建立节能监察机构,对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机构的用能行为进行监察。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污染控制、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严格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强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积极争取国家继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光伏产业等新能源发展规划,并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发展领域,给予低碳排放方面的补偿支持;根据国家出台的规划,制定南昌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优惠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保证光伏产业等绿色能源价格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2)提供财税优惠
首先,安排市级财政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低碳发展的专项资金8000万元,用于支持低碳工程建设和技术研究工作。专项资金实行专项管理、滚动使用,主要用于支持优先项目建设、贷款担保贴息、关键技术攻关、人才引进和培训、新产品开发等。其次,争取国家扶持。支持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向国家申报节约和替代石油专项,争取国家节能改造财政奖励资金支持。支持硅料、硅片和太阳能电池项目向国家申报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专项。对符合条件的光伏企业优先给予高新技术企业待遇,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再次,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对低碳产业企业引进生产和研发所需的设备,按国家规定减免关税。最后,实行收费减免。对低碳产业行政事业服务性收费,包括环保监测专业服务费、压力容器管道安装检验费、土地交易服务费、房产登记测量费、建设部门上级管理费等21项统一按不超过最低收费标准的20%收取。
(3)提供资金支持
积极利用我市工业投资、技术改造项目专项资金,工业债权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及各类专项资助奖励等资金,为扶持低碳项目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第一,提供贷款担保。政府协调信用担保机构优先为光伏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第二,支持上市融资。政府促进企业上市政策优先向光伏企业倾斜,帮助光伏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在资产重组、优化配置、财务管理、辅导上市等方面提供协调服务,帮助企业做好资本市场及有关机构的沟通衔接,扶持企业在海内外市场特别是境内市场发行上市。第三,政府出资支持。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前景广阔的重点光伏产业项目,经项目投资方申请,政府同意后可通过一定渠道出资帮助其进行项目前期建设,待项目产生效益后,政府在约定期限内分期或一次性收回资金,且不计息、不分红。第四,对列入市级“阳光屋顶”计划项目,按照每瓦实际建设成本的50%左右(15元-20元/W)给予资助,以后每年递减5个百分点;第五,争取商业银行对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并给予贷款优惠利率,对列入市级计划的个人住宅建筑应用项目给予担保贷款,并由市财政给予5年全额贴息补助,其他应用项目给予2年50%贴息补助;第六,实施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补助。第七,组建南昌市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基金的模式为,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政府参与,初期规模20亿元,视产业发展可逐步放大到50亿-100亿元。第八,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对并网光伏发电项目,财政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对于光伏发电关键技术产业化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主要通过贴息和补助的方式给予支持。
(4)提供机制保障
创新建立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市场准入的体制机制;建立区域内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的市场机制;建立部门之间的协同监管、信息共享和河流、湖泊等污染综合防治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污染防治监控体系;建立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和投融资机制;把能源结构的调整与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相结合,采用低碳技术、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限制和淘汰高碳产业和产品,发展低碳产业和产品。进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营运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南昌城市圈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打造以南昌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 “一小时经济圈”,今后还可适当扩展到“三小时经济圈”。
(5)提供组织及服务保障
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发改、财政、规划、经贸、商贸、环保、农业、林业、园林、科技、建设、交通、公安、教育、人事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南昌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设在市发改委,发改委主任兼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领导、协调、推进全市低碳发展工作和示范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政府由管理、审批型向服务、监管型转变,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继续加快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积极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和各类专业信息网站发布信息或建立交流平台,形成畅通的信息渠道。将单位GDP能耗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建立地方、企业节能减排责任制,逐级进行考核。倡导南昌建设“长珠闽碳市场信息服务平台”
六、南昌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期待
(一)引发对“减碳经济”体系的思考
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火电减排方面,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来自电力行业,而在全世界所有的火电厂中,煤电就占了72%。火电减排需要发展清洁煤技术IGCC和CCS,在输配电环节采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和无功补偿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动力电池材料,其中我们最看好动力电池材料的投资机会。 建筑节能方面,建筑节能包括节能门窗,门窗是能耗最大的,占50%;外墙保温材料,外墙保温占30%;节能灯具和家电,灯具及家电占了20%。循环经济包括了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再生资源回收。在现实矿产资源开发生产活动中,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与发达国家50%的矿产资源总回收利用率相比,我国仅为30%。全国可回收而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50-400亿元,每年约有200-300亿元的再生资源流失浪费。节能设备中,垃圾综合利用能创造2500亿元的效益。1立方米的瓦斯可以发出3.2-3.3度电,如果我国瓦斯抽放量达到42亿立方米并被全部利用,可以发126亿度电,相当于增加570亿吨标准煤,可缓解能源紧张局势,同时,还可减排6750万吨二氧化碳。
(二)为欠发达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南昌作为欠发达城市,首先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将为国内其他欠发达城市走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如发展低碳经济对产业结构的要求,对产业布局、城市规划、消费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发展城市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理念的树立;地方政府为支持当地发展低碳经济需出台的政策、行政法规、管理制度等;南昌发展低碳经济具体行动方面的实践经验;发展低碳经济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经验借鉴。&
总之,低碳经济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的具体路径和必由之路。毋庸讳言,低碳经济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巨大挑战,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低碳经济却为人类社会提供了通过国际合作,共建低碳经济、创建和谐世界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推行低碳理念,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把低碳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之中,与南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花园城市、绿色南昌”的战略决策是高度一致的。正在崛起、开放奋进的南昌必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广阔天地,将为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课题组组长:柳& 华 &谢奉军&& 成员:卢小祁& 王新宁 &杨美蓉& 张敏& 熊新辉& 陈洁)
主办: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1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新府路118号市政府大楼北三楼
版权所有: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赣洪备 2-4-3-2002065 技术支持:思创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请用或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