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大学开学焦虑症怎么治失眠了怎么办?

    暑假就要结束,开学季来临。听说过学生有“开学焦虑症”,还没听过家长也焦虑的,这些应对方法快来了解一下!

    “开学焦虑症”是一种情绪障碍、心理障碍,主要是指开学前期,学生存在的一种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不适情况。

    一般来说,“开学焦虑症”往往发生在学生身上,但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也会因为开学而感到焦虑。

    对于家长来说,这种焦虑、紧张的情绪,多源自于对孩子校园生活的担忧,包括孩子的在校生活、学习状态、人际交往等方面。

    家长在开学前会为孩子分班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等班级确认了,又开始焦虑孩子能不能和班级同学友好相处。除此之外,家长们还会担心孩子在新环境难适应、学习跟不上……

    备考学生的家长要焦虑的事情就更多了,孩子学习压力会不会太大,饮食营养能不能跟上,成绩波动起伏等等。

    家长在忙于工作的同时,还要为孩子们操心,双重压力下难免会出现焦虑的症状。其实,不必因此感到慌张,采取正确的方法应对即可。

    1. 保持淡定,切勿慌张。家长应做好精神和物质两手准备,在避免自己陷入焦虑紧张状态的同时,积极引导孩子,要保持轻松愉悦,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2. 加强自我调整,调整作息。除了自己调整作息,还要督促孩子早睡早起,形成有规律的生物钟,并每天抽时间跟孩子一起学习,这可以帮助孩子开学后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3. 积极鼓励孩子跟同学、老师沟通联系,熟悉校园环境,以便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4. 建立一种良好的家庭奖惩机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奖励,同时不过分指责孩子存在的问题,尊重孩子的个体成长规律,因材施教,与孩子多交流,引导化解孩子的困惑和不良情绪。

    5. 避免攀比竞争,对孩子有正确的期望。在开学初始,家长不要一味追求学习成绩,使孩子感到压力巨大,从而产生抵触和恐惧的情绪。而是允许其有适应和转变的过程,积极引导和鼓励。

    6. 情绪没有好和坏,适当的焦虑并非一件坏事,做好应对策略,不让自己长时间陷入焦虑即可。

    7. 亲子之间多多沟通,有助于缓解彼此的压力,家长可以主动向孩子描述学校生活的状态以及可能遇到的情况,在轻松的氛围下聊聊感兴趣的话题,以此增进了解彼此的心理状态。

    8. 如果问题较严重,家长应主动向老师或医师寻求指导,不应选择逃避。

    “开学焦虑症”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应对,别把开学当成“洪水猛兽”,整理好情绪,一起迎接美好的新学期吧!

原标题:警惕开学焦虑症!你家孩子有没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脾气大?

暑假即将过去,学生们又要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了。长沙16岁的小琪,马上踏入高三。最近半个月出现失眠,烦躁,总觉得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也不集中,明明会做的题目老是出错……

眼看着高三就要到来了,妈妈担心小琪的这种状态会影响高考,马上把小琪带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门诊。

儿少心理科马静主任介绍,根据检查结果和对小琪的情况了解,排除了躯体疾病和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小琪可能是因为开学的压力,出现了轻度焦虑发作,给小琪安排了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杨醉文跟小琪咨询时发现,小琪对于即将开学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

小琪就读于长沙某校的实验班,刚入学的时候成绩名列前茅,但一次期中考试失利,使得她对于考试产生了恐惧心理,成绩也因此变得极不稳定。因此,小琪高二的分班时从实验班被调到了普通班。这对于小琪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她觉得自己很失败,对于新班级有诸多不满。加上分到的新班级里没有一个原来班上的同学,小琪感觉到没办法融入这个班级。

她认定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不管是学习或者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暑假就要结束了,新学期的来临让小琪倍感焦虑,她非常排斥去学校。

心理咨询师杨醉文医生说小琪这是“开学焦虑症”的表现。开学焦虑症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

心理治疗师杨醉文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使小琪识别出自己的自动化思维,纠正了小琪的不合理信念,让小琪意识到是压力导致了对考试和开学的焦虑,还告诉小琪妈妈应用了六种方法,解决小琪焦虑情绪。

杨醉文提醒,假期过度放松,不能及时调整自己回到学习状态,是引发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压力大的时候给自己一些放松时间,在相对轻松的假期也要注意监督自己适当地学习,避免神经松弛程度差异太大,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

在家庭环境方面,家长绝对不能慌乱。在关键时刻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靠山,更要有意应营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家长应积极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如倾听孩子的倾诉、与孩子多聊天、尊重孩子的意愿、多鼓励孩子而不能以打击或施压等方式鞭策孩子努力学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一开学就爱生病,是孩子不想上学找借口呢?还是有些就爱赶在开学季里发病?

  幼儿园、小学――开学了就闹肚子

  刚开学,张先生家的孩子就嚷嚷着肚子疼,“一开始还以为他是不想去幼儿园,装病,后来还出现了腹泻等情况,就赶紧带他来医院了。”“门诊中很多小朋友都有类似情况,大多是消化系统感染。”北京东方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吴力群主任介绍,开学季恰是夏秋换季,瓜果丰富,加之早晚温差大,如果孩子贪食生冷,或夜间睡眠腹部受寒,则易出现腹痛、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脾常不足”,相对成人来说,更易出现脾胃病证。吴力群主任建议,对于那些平时食欲差、挑食、厌食,或体弱容易反复生病,或体重、身高增长缓慢的孩子,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中医院,运用中药或小儿推拿等方法调理脾胃。

  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等医院的儿科在小儿脾胃调理上,都做得不错,有需要的家长可带孩子去调理。

  另外,吴力群教授还强调,刚开学,孩子心理上紧张、对新环境不适应等情绪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脾胃功能。家长们应多注意孩子情绪上的变化。毕竟,休息了一个暑假去上学,时间节律改变,膳食结构也会不同,孩子会有抵触情绪也是正常的。

  手足口病五岁以下儿童发病多

  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溃疡,当心了,这可能是手足口病。

  “一般,手足口病很少出现重症病例,病程1周左右,且少见后遗症。但是咽喉部疱疹疼痛,会影响进食,并可出现发热、头晕、头疼、咳嗽、流涕等症状,家长要积极做好预防和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同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防止出现持续高热、肌阵挛、剧烈咳嗽等重症表现。”吴力群提醒,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在秋冬季节多见,开学后学校、幼儿园等集体环境可出现小流行。

  吴力群提醒,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打手足口病疫苗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另外,在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孩子们的玩具、餐具、便器等要定期消毒。同时学校还应该做好晨检,发现孩子的手心、舌头出现红色疱疹,要高度重视,及时送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感染科、北京儿童医院感染科、呼吸科,首都儿科研究所呼吸内科,广东省妇幼保健医院儿科,这些医院在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方面的治疗水平都是全国领先,有需要的家长可前去咨询。

  吴力群还提醒,家有患儿,就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初高中――课业压力大胃疼也爱凑热闹“胃疼!”初中生、高中生,虽说年纪不大,却常常在学校里犯上胃病,总爱说自己胃疼。

  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门诊副主任医师李博解释,我们的胃是个情绪器官,很多中学生因为开学后学习紧张、压力大,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常常在学校里胃疼,犯胃病,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有的孩子还会恶心呕吐、拉肚子。

  对刚开学的孩子,家长要给予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去适应,避免压力陡然增加。同时,9月份,这个季节天气变化会比较快,降温幅度也比较大,抵抗力不是很好的孩子很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建议家长注意在这个季节里,在家做食物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帮助孩子调理好脾胃功能。

  平时多吃一些健脾易消化的食物,建议多喝一些营养粥,帮孩子增强脾胃的“抗压能力”。

  如果出现腹泻,一定要注意补充营养,避免因为抵抗力持续下降造成合并感染,风寒型腹泻(大便稀薄,有泡沫,色淡,臭气少,伴有肠鸣腹痛等症状)的学生可服生姜红糖水,以达到温中散寒的作用。而湿热型腹泻(大便急迫而不爽,水泄色黄,或夹脓血,大便臭秽,腹痛肠鸣,口苦喜饮,小便短黄等症状)的学生可服用藕粉,达到清热利湿的作用。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胃肠功能紊乱,还是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专科医生们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免受身体折磨,还避免耽误学习。

  胃肠功能紊乱建议挂医院消化科的专家号,全国实力较强的医院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上海瑞金医院消化科等。

  开学焦虑期一两周能缓过来

  和大人们周一上班焦虑一样,在不少孩子眼里,开学日同样让人心神不宁。近日就有媒体报道,一个初中生一个月不出门,听到“开学”就发脾气。中日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王彦玲介绍,开学的头两个星期孩子最容易焦虑。

  “学生在假期里比较放松,上学后就容易出现失眠、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等问题”。王彦玲认为,假期的放松状态和开学后紧张的学习氛围相差很大,一般来说,过一两个星期慢慢地就能适应了。

  但也有一些孩子,适应开学会比较困难。比如,有学生在开学前的一周都没好好睡过觉,总要被噩梦惊醒,梦到新学校摸底考试,别人已经交卷了,自己三分之一都没做完。也因此,在一些儿童心理门诊,在开学后甚至会迎来一次就诊的小。

  对于开学前出现各种奇怪症状的孩子,家长们一定得小心,尽早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生那里做咨询、检查。由医生来判断,孩子是暂时的不适应,还是已经患上了焦虑症,需要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

  王彦玲指出,初高中的孩子本身对自己就有一些期待和要求,而家长们的期望在无形中给了孩子压力,特别是初升高、高三以及对自己期望值高的孩子压力比较大,在开学时,容易出现失眠、焦虑等情况。如果只是正常水平范围内的焦虑症状,通过学习和生活的调整就可以解决,但如果焦虑症状比较严重,或者持续时间较长,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

  目前,很多医院都设有心理咨询科,比如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咨询科、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咨询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理咨询专科等,这些科室在精神卫生治疗领域实力雄厚,同时在这里进行心理咨询的费用要比其他私立的心理咨询机构要低很多。

  大学――刚上大学皮肤就变差要防过敏

  季节交替再加上开学季,很多同学都会出现皮肤问题,尤其是要到外地上学的大学生因为水土不服、内分泌失调、干燥等原因会造成皮肤过敏等问题。

  空军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田燕提醒,秋天到来后,空气开始变得干燥,加之早晚温差大,天气逐渐变冷,皮肤毛孔收缩,皮肤表面的皮脂腺与汗腺分泌减少,从而使得皮肤表面很容易丧失水分,由于皮肤外层因失水缺油老化,提早脱落,皮肤变薄,变得粗糙,对外界环境变得敏感。

  同时,初入大学的学子将面临第一关挑战――军训。秋天的太阳虽然比夏天温柔很多,但紫外线依然强烈,同时清爽的秋风会增加水分的流失,明显增加皮肤的光老化,使面部过敏,饱受刺激,所以秋天防晒工作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在出现皮肤不适后,要注意多补充水分,不要用太热的水洗脸,以避免刺激皮肤,更不能用香皂,其中的碱会加重皮肤过敏症状。要用温和的洗面奶洗脸,不涂任何护肤品,可用手指在脸上轻柔按摩,使面部肌肉放松,促进血液正常流通,也会加速皮肤过敏的痊愈。

  晚上回到宿舍可以尝试敷保湿面膜,最好在正规医院购买专业的医用保湿面膜,避免过敏等情况。如果情况很严重,建议还是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国内在皮肤病的治疗领域有很多王牌科室,比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等,有需要的大学生可以去咨询看诊。

  进食障碍者多有减肥经历

  绝大多数进食障碍患者都有“减肥”的经历,以青少年和年轻人为主,很多都是在校大学生。很多人因为减肥减出了很多问题,脱发、骨质疏松、抵抗力差,甚至出现闭经、血压低、心率低。

  进食障碍患者都可能有进食后的清除行为,比如催吐或者服用泻药,主要是因为既想得到大快朵颐的幸福感,又极度害怕自己长胖。判断是否是进食障碍有一个标准,以我们熟知的BMI身高体重指数为例,当BMI低于15时,按照的标准就可以诊断为重度进食障碍。BMI低于15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相当于一个身高160厘米的女性,体重只有70多斤。

  有进食障碍的患者不仅会过度消瘦,长期的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还会导致抑郁或焦虑。王彦玲提醒,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这部分患者需要综合干预,在解决营养不良导致的躯体症状的同时,还需要脱瘾治疗,通过心理治疗让他们放弃对“瘦”的病态追求。不过,只要积极接受正规治疗,还是有很不错的治疗效果。

  目前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有一个专病门诊――进食障碍门诊,它是北京首个专门为进食障碍患者开设的门诊,在全国也较为领先,门诊会采用综合干预,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等方法让患者摆脱进食障碍。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学失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