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白芷防风 白芷能治妇科病吗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历代中医本草
防 〓 风(《本经》)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栽培或野生。主产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内蒙及辽宁等地。原植物喜生于平原、丘陵、多砾的山坡上。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痉、止泻止血。临床用名有防风、炒防风、防风炭。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痹,烦满。
《名医别录》:味辛,无毒,主治肋痛、肋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药性论》:主心腹痛,四肢拘急,行履不得,经脉虚羸,主骨节间疼痛。《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痪,通利五藏,头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虚,能安神定志,匀气脉。
《开宝本草》:味甘、辛,温,无毒。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本草衍义》:防风、黄芪,世多相须而用。王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沉难对,医告术穷。嗣宗曰:饵液不可进。即以黄芪、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
《药类法象》:纯阳,性温,味甘辛。
疗风通用,泻肺实如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之仙药也。误服泻人上焦元气。
《药性赋》:味甘、辛,气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二:以气味能泻肺,以体用通疗诸风。
《汤液本草》:纯阳,性温,味甘辛,无毒。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乃二经之行经药。太阳经本经药。
《珍》云:身,去身半以上风邪;梢,去身半以下风邪。
《心》云:又去湿之仙药也,风能胜湿尔。
《本草》: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胁痛胁风。头面游风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东垣云: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又云:防风乃卒伍卑贱之职,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虽与黄芪相制,乃相畏而相使者也。
《本草》又云:得泽泻、藁本疗风,得当归、芍药、阳起石、禹余粮疗妇人子脏风。杀附子毒,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本草衍义补遗》:防风、黄芪,人之口通乎地,鼻通乎天。口以养阴,鼻以养阳。天主清,故鼻不受有形而受无形为多。地主浊,故口受有形而兼乎无形。王太后病风,不言而脉沉。其事急,若以有形之汤药缓不及事,令投以二物,汤气熏蒸,如雾满室,则口鼻俱受,非智者通神不可回也。
《本草发挥》:洁古云:疗风通用,泻肺实如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又为去湿药之使,风能胜湿故也。误服泻人上焦元气。《主治秘诀》云:味甘,纯阳,手足太阳经之本药。又云:防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
《本草经疏》:防风禀天地之阳气以生,故味甘温。《别录》兼辛而无毒。气厚味薄,升也,阳也。入手阳明,足少阴、厥阴。风药也。治风通用,升发而能散,故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周身骨节疼痹,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下乳,金疮因伤于风内痉。其云主目无所见者,因中风邪,故不见也。烦满者,亦风邪客于胸中,故烦满也。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祛风燥湿故主痹也。发散之药,焉可久服?其曰轻身,亦湿去耳。
《本草蒙筌》:味甘、辛,气温。升也,阳也,无毒。杀乌头大毒,恶藜蔹芫姜。藜芦、白、芫花、干姜。系太阳本经之药,又通行脾胃二经。职居卒伍卑贱之流,听命即行,随引竟至。尽治一身之痛,而为风药中之润剂也。治风通用,散湿亦宜。身去身半以上风邪,梢去身半以下风疾。收滞气面颊,尤泻肺实有余;驱眩晕头颅,更开目盲无见,故云除上焦风邪要药。倘或误服,反泻人上焦元气,为害岂浅浅哉!
《本草乘雅》:四大中风力最胜,执持世界,罅无不入。设人身腠理疏泄,则生气有所不卫,风斯入焉。故欲防御障蔽者,匪通天之生气勿克也。防风黄中通理,鼓水谷之精,以防贼风之来,命名者以此。身本四大合成,以动摇为风,则凡身中宜动处不动,即是风大不及,宜动处太动,即是风大太过。防风甘温辛发,中通濡润,匀而平之。无过不及,此防风功用。卫我用我,匀气以芳。
动摇飘拉,风木之本性也。土失留碍,致风木变眚,亦有风木变眚,致土失留碍者。如风在头则掉眩,在目则瞀盲,在骨节则疼烦。而疼烦、瞀盲、掉眩,正风木动摇飘拉之性耳。风行周身,亦善行数变之用也。臭味甘芳,黄中通理,敦九土之精,以防八风之侮。彼以巽入,我以艮止,在土转而为吐生,在木不得不转为戴土而出矣。
功能敦土德用,以防风木之相乘,设风木已乘土大,宁不戴负地土而出,然则驱风木之外侮,即所以行土大之德用,以土大失体与用,乃致风木之相乘耳。生气通天论,指卫气曰生气,又喻卫气曰阳气,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此寿命之本也。
防风质黄,具中土之色。甘温,专中土之味。盖土德惟馨,芳香充达,拒诸邪臭,故头目身首有风,尚未入藏者,能从中拒撤之。若防己,固为可以自卫,亦并此本身是应防之物。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药性解》:防风,味辛甘,性温,无毒,入肺经。泻肺金,疗诸风,开结气,理目痛。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解附子毒。
按:防风辛走肺,为升阳之剂,故通疗诸风。气之结者肺之疾也,目之痛者,风之患也,宜并主之。东垣云:卑贱之卒,听令而行,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能泻上焦元气,虚者不得概用。今人类犯此弊。
《药鉴》:气温,味甘辛,无毒,气味俱薄,升也,阳也。行周身骨节疼痛之要药也。以气味能泻气,以体用能疗风,何者?盖此剂气温而浮,故能去在表风热,亦能疗肢节拘疼。治风通用,散湿亦宜。能驱眩晕头颅,更开目盲无见。续命汤用之,以除口眼歪斜。通圣散用之,以去周身湿热。与条芩同用,能解大肠之风热。与杏仁同用,能散肺经之风邪。佐甘菊,善清头目之风热。臣羌活,善解巨阳之风寒。昔王太后风病不言而脉沉,其事甚急,若以有形之汤药与服,缓不及事,令以防风黄芪煎汤,熏蒸如雾满室,则口鼻俱受其无形之气,疾斯愈矣。何也?盖人之口通乎地,鼻通乎天,口以养阴,鼻以养阳。天主清,故鼻不受有形,而受无形为多。地主浊,故口受有形,而兼乎无形。
《景岳全书》:味甘辛,气温。升也,阳也。用此者,用其气平散风。虽膀胱脾胃经药,然随诸经之药,各经皆至。气味俱轻,故散风邪,治一身之痛,疗风眼,止冷泪。风能胜湿,故亦去湿,除遍体湿疮。若随实表补气诸药,亦能收汗,升举阳气,止胸风下血崩漏。然此风药中之润剂,亦能走散上焦元气。误服久服,反能伤人。
《本草备要》:宣。发表,去风胜湿。
辛甘微温,升浮为阳。搜肝泻肺,散头目滞气、经络留湿,主上部见血。用之为使,亦能治崩。上焦风邪,头痛目眩,脊痛项强,周身尽痛,太阳经证。膀胱。徐之才曰:得葱白能行周身。又行脾胃二经,为去风胜湿之要药。凡风药皆能胜湿。东垣曰:卒伍卑贱之职,随所引而上,乃风药中润剂。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散目赤疮疡。若血虚痉急,头痛不因风寒;内伤头痛。泄泻不因寒湿,火升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者并禁用。同黄芪、芍药,又能实表止汗;合黄芪、白术,名玉屏风散。固表圣药黄芪,得防风而功益大。取其相畏而相使也。上部用身,下部用梢。畏萆解,恶干姜、白蔹、芫花,杀附子毒。
《本经逢原》:甘辛温,无毒。叉头者令人烦喘,叉尾者发人痼疾。
防风,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兼通足太阳,治风去湿之仙药,以风能胜湿也。其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等病,其性上行,故治上盛风邪,泻肺实喘满,及周身痹痛,四肢挛急,目盲无所见,风眼冷泪,总不出《本经》主治也。防风治一身尽痛,乃卒伍卑贱之职,随所引而至,风药中润剂也。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盖于土中泻木也。凡脊痛项强,不可回顾,腰似折,项似拔者,乃手足太阳证,正当用之。凡疮在胸膈以上者,虽无手足太阳证,亦当用防风,为能散结,去上部风热也。《经验方》治妇人风入胞门,崩中不止,独圣散用一味防风,面糊酒调丸服。然惟血色清稀,而脉浮弦者为宜。如血色浓赤,脉来数者,又属一味子芩丸证,不可混也。惟肺虚有汗喘乏,及气升作呕,火升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者勿服。妇人产后血虚发痉,婴儿泻后脾虚发搐,咸为切禁。
《本草崇原》:防风茎、叶、花、实,兼备五色,其味甘,其质黄,其臭香,禀土运之专精,治周身之风证。盖土气厚,则风可屏,故名防风。风淫于头,则大风头眩痛。申明大风者,乃恶风之风邪,眩痛不已,必至目盲无所见,而防风能治之。又,风邪行于周身,甚至骨节疼痛,而防风亦能治之,久服则土气盛,故轻身。
元人王好古曰:病头痛、肢节痛、一身尽痛,非羌活不能除,乃却乱反正主君药也。李东垣曰:防风治一身尽痛,随所引而至,乃卒伍卑贱之职也。
《本草求真》:[批]散膀胱上焦筋骨风邪,仍为风药通用。
防风专入膀胱,兼入脾胃。味甘微温,虽入足太阳膀胱,以治上焦风邪,头痛目眩,脊痛项强,周身尽痛。之才曰:得葱白能行周身。然亦能入脾胃二经,杲曰:若补胃,非此引用不能行。以为去风除湿。凡风药皆能胜湿。盖此等于卑贱卒伍,任主使唤,能循诸经之药以为追随。故同解毒药,则能除湿扫疮;同补气药,则能取汗升举。或同黄芪、芍药以止,或合黄芪固表为玉屏风散。实为风药润剂,比之二活,则质稍轻,气亦稍平,凡属风药,皆可通用。但血虚痉急,头痛不因风寒,泄泻不因寒湿,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火升发嗽者,则并当知所禁矣。凡表药多有损于脏腑气血。
《得配本草》:畏萆薢。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制黄芪,杀附子毒。
辛、甘,性温。太阳经本药。又入手足太阴、阳明经,又随诸经之药所引而入。治风去湿之要药,此为润剂。散风,治一身尽痛,目赤冷泪,肠风下血;去湿,除四肢瘫痪,遍体湿疮。能解诸药毒。
得白术、牡蛎,治虚风自汗。得黄芪、白芍,止自汗。配白芷、细茶,治偏正头风;配浮小麦,止自汗;配炒黑蒲黄,治崩中下血;配南星末、童便,治破伤风;配白及、柏子仁,等分为末,人乳调,涂小儿解颅。一日一换。佐阳起石、禹余粮,治妇人胞冷。
上部病,用身;下部病,用梢。止汗。麸炒。叉头者,令人发狂;叉尾者,发人痼疾。
元气虚,病不因风湿者禁用。
《本草经解》:防风气温,秉天春和风木之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
肝为风木,其经与督脉会于巅项,大风之邪入肝,则行于阳位,故头眩痛,其主之者,温以散之。
伤风则恶风,恶风,风邪在表之风也;肝开窍于目,目盲无所见,在肝经之风也;风行于周身,在经络之风也;骨节疼痛,在关节而兼湿也,盖有湿则阳气滞而痛也。皆主之者,风气通于肝,防风入肝,甘温风散也。
《神农本草经读》:风伤阳位,则头痛而眩;风伤皮毛,则为恶风之风邪;风气害空窍,则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者,经络之风也;骨节疼痛者,关节之风也;身重者,病风而不能跷捷也。防风之甘温发散,可以统主之。
然温属春和之气,入肝而治风,尤妙在甘以入脾,培土以和木风,其用独神。此理证之《易》象,于剥复二卦,而可悟焉,两土同崩则剥,故大病必顾脾胃,土木无忤则复,故病转必和肝脾,防风驱风之中,大有回生之力。李东垣境曰“卒伍卑贱”之品,真门外汉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甘,温。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风病无不治也。盲目无所见,风在上窍也。风行周身,风在遍体也。骨节疼痛,风在筋骨也。烦满,风在上焦也。久服轻身。风气除则有此效。
凡药之质轻而气盛者,皆属风药,以风即天地之气也。但风之中人,各有经络,而药之受气于天地,亦各有专能,故所治各不同。于形质气味细察而详分之,必有一定之理也。
防风治周身之风,乃风药之统领也。
《本经疏证》:易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素问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先哲曰,非辛无以至天,非苦无以至地。防风独活气味俱薄,性浮以升,而防风先辛后甘,辛胜于甘,故其为义本于辛以上升,乃合甘而还中土,以畅其散发之用。独活先苦次辛,苦多辛少,辛后有甘,故其为义本于苦以入阴,变为辛以上行,得甘之助而气乃畅。故防风自上达于周身,独活则自下达于周身矣。夫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是在上之病,在上之病,其治奕降,升则一往不返矣,贲豚痫厔,女子疝瘕,是在下之病在下之病,其治应升,降则顺流而下矣。惟防风具升之体,得降之用,独活具降之体,得升之用,所谓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是以独活能达气于水中,而散阴之结,防风能畅气于火中,而散阳之结,上行极而下,下行极而上,斯阴阳得交,愈后无余患也。虽然,风行周身,骨节疼痛,及百节痛风,非特风病,亦必兼湿,兹二味者,固亦能兼治湿欤?盖风非湿不生,湿非风不化,譬之长夏郁蒸,旋起大风,郁蒸者本由风而成,大风者亦由郁蒸而起,故独活能治风,然其所治之风,是湿化风,本于阴者也,防风亦能治湿,然其所治之湿是风化湿,本于阳者也。独活散湿以化风,然时与防风合奏散风之功,防风祛风以行湿,然时与独活协为除湿之助,若仅以谓风能胜湿,风能燥湿者,亦浅之乎二味之治矣。金疮痛者,经脉以血去而涩,四肢挛者,经脉以湿酿而拘。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夫营行脉中,每患于湿,以为血病,血病则邪气恶血住留,住留则伤经络,经络伤则不能行血气,营阴阳,故患为诸痹,甚者且不得濡筋骨,利关节,致骨节酸痛,机关不得屈伸,且拘挛矣,其脊痛项强,不可回显,似折,项似拔,又皆由湿以化风,盖真阳不畅,水郁即湿生,湿郁又能化风,独活畅水中之阳,以杜湿之根,防风通阳中之阴,即除湿以绝风之源,此所以无间久新之百节痛风,及骨节痛烦满由于风行周身者,均可分析治之矣。独活畅阴以达阳,防风散阳以畜阴,畅阴以达阳者,俾阳出阴中以上际,其升之机藉于肝;散阳以畜阴者,俾阳依阴中以下蟠,其降之机举在肺,故曰金木者生成之终始,是独活之用在肝,防风之用在肺,不可胥于是见耶!
在上之气上主之,在下之气下主之,独卫气出于下焦,而偏为肺所主,此其间则有故,而独活防风功能因可得其概矣。盖卫气者非他,乃水谷入胃,既已致其精微,淫于五脏矣。其粗者更顺流下抵小肠,济泌别汁,分入大肠膀胱。复有气出于外而上行,其气最悍又最疾,倾刻周遍一身。营卫生会篇,既以酒之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喻其质矣,其俄顷头面手足偏身尽赤,独不可喻其剽悍滑疾耶?是气有所留住,则随地皆著为疾。卫气失常篇,黄帝曰,卫气之留于腹中,蓄积不行,菀积不行,菀蕴不得常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伯高曰,其气积于胸者,上取之,积于腹者,下取之,今之贲豚痫 ,女子疝瘕,非积于下者耶?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非积于上者耶?风塞所击金疮泄其一处诸处护卫皆疏也,浚其源,使来者自盛,则护卫仍密矣。故其功系之独活,风行周身,骨节疼痛烦满,诸处缘有阻,非一处之病也,若更浚其源,使来者益甚,不更虑其阻亦益甚耶?故必导其流使之畅行无阂,其功不得不属防风矣,更核之金匮要略侯氏黑散桂枝芍药知母汤薯蓣丸竹叶汤之用防风,千金三黄汤之用独活,其义不益可明哉!曰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曰支节疼痛,身体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曰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曰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其病皆弛,其本皆虚,虚者宜益,弛者宜张,宜益宜张,则有合乎防风辛甘之阳;曰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曰不欲饮食,其病颇急,其本不虚,不虚而急者宜追逐击散之,则有合乎独活之苦辛自阴及阳矣。大率独活气峻,防风气缓,缓者比于补益,峻者比于攻伐,补剂多自下及上,防风者偏自上而至下,是以得为补剂之,独活者偏自下而上,是以专为攻剂之佐,体相似而用不同,职此故耳。
《本草新编》:防风,味甘、辛,气温,升也,阳也。无毒。系太阳本经之药,又通行脾、胃二经。古人曾分上、中、下以疗病,其实,治风则一。盖随所用而听令,从各引经之药,无所不达,治一身之痛,疗半身之风,散上下之湿,祛阴阳之火,皆能取效。但散而不收,攻而不补,可暂时少用以成功,而不可轻年频用以助虚耳。
或问通圣散,专恃防风以散风邪,可常用乎?曰:此方暂服尚不可,乌可常哉。盖防风散人真气,即以之散风邪,亦未可专恃也。
或问防风得黄芪,则不散邪而辅正,是防风亦可补之物,先生何谓攻而不补乎?夫黄芪得防风,而其功更大,未闻防风得黄芪,而其功更神。然则防风仍是攻而不补,非攻而亦补之物也。近人皆以防风为散风神药,毋论外感与非外感俱用之,乃服而不效也。
或疑所用之不多也,更加分两,以致散尽真气,不可哂乎?殊不知防风宜于无风之时,同黄芪用之,可以杜邪风之不入于皮毛,非风邪已入而可用之物也。古人名一物,必在深意,顾名而可悟矣。
《本草分经》:辛、甘,微温。搜肝泻肺,散头目滞气、经络留湿,主上焦风邪、膀胱经症。又为脾胃引经、去风胜湿之药。同葱白用能行周身。
【现代药理研究】
1. 防风有镇静和抗惊厥作用。
2. 防风有解热和镇痛作用。
3. 防风有抗菌、抗病毒作用。防风煎剂对各种球菌及产黄青霉杂色曲霉等均有抑制作用。防风煎剂还对哥伦比亚SK病毒和羊毛样小芽苞癣菌有抑制作用。用鸡胚试验,防风水煎液有抑制流感病毒A3的作用。
4. 防风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5. 防风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小鼠灌服防风4天,有增强腹腔巨嗜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6. 防风有抗凝血作用。防风正丁醇萃取物有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作用。
来自:传播中医书馆 > 《历代中医本草》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1:56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赵东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推拿科好评科室妇科疾病中药调理学习资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妇科疾病中药调理学习资料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专家你好!下面有个药方是什么作用? 苍术、白芷、防风...
专家你好!下面有个药方是什么作用? 苍术...
专家你好!下面有个药方是什么作用? 苍术、白芷、防风、桂枝、辛夷。各九克。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687
病情分析: 只有这些嘛 还有其他的药物嘛 不是什么方子 都是去去风寒感冒的 通鼻腔的 发汗的 止痒的意见建议:这些药的效果还蛮好的 煎熬时间不要太久了一般煎开了就可以服用 这类是这样的
问桂枝、炒白扁豆、薏以仁、党参、黄芪、猪苓、麸炒苍术、防风...
职称:医师
专长:梅毒、淋病、尖锐湿疣
&&已帮助用户:55374
指导意见:中药的作用比较复杂,即便是配伍相同,只要调节一下剂量,就可以改变治疗的用途,所以很难根据药物的种类来判断治疗的疾患
问端午驱蚊中药方 花椒、艾叶、烟叶、雄黄、薄荷、桉叶 柏壳、白芷、 大料、藿香、甘草、、肉桂、苍术 佩兰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男科,皮肤过敏、湿疹等
&&已帮助用户:23565
你好,上述药物相对改善比较安全的,有心脏病与小孩子都是可以用的,不要太担心
问黄芪白芷防风辛夷花苍耳能一起喝吗
职称:医师
专长:胃炎、胃溃疡
&&已帮助用户:113543
指导意见:这是不可以的,要根据你的情况在 医生指导下服用
药 物为好的,注意用量,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同时也是要注意观察身体的症状。.
问谷精草·蔓荆子白芷·防风·辛夷·蝉蜕·...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内科、消化内科
&&已帮助用户:247938
你好!经期可以服用的药物,不会影响月经的
问白芷,辛夷,细辛,苍耳子,防风,薄荷,黄芩,甘草,丹参
职称:医师
专长:肾结石,早泄,椎间盘突出
&&已帮助用户:184705
指导意见:你好,因为不知您的症状以及病情程度,病情程度的差异用药的剂量就不同。单独一个方子,不可以判断的。建议咨询你的经治医生。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祝健康。
问请帮我看一下这个药方,党参,法半夏,黄芪,射干,炒白术,炒薏仁,防风,桔梗,制苍术片,厚朴,陈皮,
职称:医师
专长:宫颈糜烂,多囊卵巢综合征,细菌性阴道炎
&&已帮助用户:52654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描述的这个药方不含攻下、致泻成分,患者口服后出现大便稀的表现(大便次数正常)可能和胃肠消化不良有关,可以积极就医调整用药。平时多休息,合理膳食营养,注意防寒保暖。意见建议: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就医复诊,根据情况调整方剂。多休息,注意饮食卫生,祝早日康复!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可以局部分泌物,做精液检查,也可以做局部B超检查,可以做出诊断
目前考虑是包皮龟头炎可能性比较大,需要做包皮手术,并抗炎治疗
包皮手术后水肿是正常的建议注意卫生,用小瓦数灯泡烤一烤减轻水肿
从您所表现的症状看,属于早泄,您到医院就诊,才能得到科学诊断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
评价成功!白芷祛风解表,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痛
别名:香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泽芬、芳香、白臣、兴安白芷、香棒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胃经。
适用体质:痰湿体质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
可解表,散寒,止痛,止带,通鼻窍,祛风燥湿,消肿拔脓;用于头痛、牙痛、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肢瘙痒等症。
1、散风、祛寒、燥湿和止痛
白芷含有当归素、白当归素、氧化前胡素、珊瑚菜素及一种类当归酸的有机酸等成分,有散风、祛寒、燥湿和止痛的作用。
2、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现代药理研究,具有解热、镇痛、抗炎、解痉、抗癌作用,能兴奋中枢神经、升高血压作用,抗病原体作用和光敏作用等。
临床上选方可用于治疗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腰麻后头痛,各型白带、肝硬化腹水和银屑病等。
可治头痛、鼻塞、牙痛、寒湿腹痛、女子寒湿滞下病,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鼻炎、阴道炎、肠炎等疾病。
白芷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白芷含有呋喃香豆素、白当归素、白芷醚等成分,主要含挥发油,并含多种香豆素类成分如欧前胡素、白当归素等,另含白芷毒素、花椒毒素、甾醇、硬脂酸等。
血虚头痛、体质偏热者慎服。
气虚血热、阴虚阳抗者禁服。
白芷日常用法
日常食用剂量:3~8克,水煎服,也可以外用,研末敷于患处。
白芷研末调敷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如牙痛时可取白芷100克,冰片2克,浸泡于75% 的医用酒精中,加盖密封10天左右,用干棉球蘸药液置疼痛处,即可止痛。
2、祛斑美白
白芷可与白僵蚕、白附子、菟丝子等共研细末调成面膜敷面,可收到柔面增白之效,用白芷、玉竹、川芎、防风等研成细粉,用食醋调成稀膏。可治疗鍵褐斑。
当归、白芷各等分。将当归、白芷研成细末。每服6克,米汤送服。
4、滋补肝肾
白芷、黄芪各12克,当归、枸杞子各8克,大枣4枚(去核),鲤鱼1条,生姜5克。鲤鱼处理干净,放入锅中与上述中药一起煲汤。
1.急、慢性鼻炎及鼻窦炎
以白芷20g为主,配伍苍耳、黄芩各12g,辛夷15g,藁本、野菊花、川芎、杏仁、升麻、防风、桂枝各10g,细辛、甘草各5g。按制药工艺制成口服液,每支10ml。每次10ml,每日2次,口服;儿童酌减,1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相隔1~2日。杨仲臣共治疗200例患者,痊愈87例,好转102例,无效11例。
2.寻常痤疮
& 以白芷10~15g为主,配以苦参、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各10g,枇杷叶25g,黄芩9g,牡丹皮15g,丹参、白花蛇舌草各30g。属脓疱型者,加金银花、当归;属囊肿型、结节型者,加炮穿山甲。每日1剂,水煎服,15日为1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张丹以自拟玉容汤共治疗120例患者,痊愈86例,显效34例。
3.乳头皲裂
& 白芷10g,研为极细末,每日4次,涂搽患处。王丽霞等共治疗50例患者,全部获愈,疗程最长3日,最短1日。
白芷30~60g,甘草15~30g;亦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味。每日1剂,水煎服。张思勤共治疗40例患者(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疗效颇佳。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如白芷剂量低于30g,则会影响疗效。
5.外伤性皮炎&
白芷适量,研为极细末,经高压灭菌后装瓶备用。用时,先将伤口按常规消毒,再以白芷粉均匀薄涂一层即可。俞建梅等共治疗76例患者,均用药1次后痊愈。
6.肌内注射硬结症&
白芷末20g,食醋25~30ml。将白芷末用食醋调成糊,以不流液为度,直接涂于硬结部位20~30分钟,每日2?~次;也可根据患者皮肤反应的程度决定时间长短和次数多少。周海英等共治疗76例患者,1周内硬结消失48例,2周硬结消失24例,无效4例。
7.跟骨骨刺&
先洗净足跟部,取白芷散(白芷、白芥子、川芎,按3:1:1比例取药研末)适量,以食醋调成膏,外敷于患处,面积约一元硬币大小,外以伤湿止痛膏覆盖,每隔3日换药1次。共治疗32例患者,治愈31例,无效1例。
8.血栓性脉管炎&
冯跃松分两组作对比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取白芷末50g,加熬开的原食醋20ml,调成糊,涂抹于纱布上,外敷肿痛处,每次30~60分钟,每日2次;并取山莨菪碱(654-2)10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1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对照组32例患者,均采用消炎镇痛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使用10日,肿痛消失,皮肤温度、色泽基本复常,无分泌物)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
9.慢性咽炎&
ZG1-Ⅰ型直抗感应机,将主电极6cm&10cm 的衬垫蒸热,洒上混合液(以白芷、川芎、威灵仙各60g,水煎3次,取液500ml,加陈醋适量制成),置于颈前,接阴极,沙袋固定;辅电极8cm&12cm衬垫置于颈后,接阳极,电流密度0.05~0.1mA/cm2。患者颈部有轻度刺痒感,咽部有金属味及药味。每次20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相隔7日,共用2个疗程。沈鲁宁共治疗200例患者,痊愈106例,显效90例,好转4例。
10.黄褐斑、痤疮、扁平疣等&
治以《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之玉容散:绿豆粉90g,白菊花、白附子、白芷各30g,食盐15g,冰片1.5g。上为细末,用清水调匀外搽,代肥皂洗面,外搽10分钟后洗去。具有祛风利湿,消斑润肤的功用。
11.多种皮肤病&
白芷的祛斑、止痒、除臭等作用可用于多种皮肤病症,如癣症、湿疹、口疮、外伤皮损、乳头皲裂、烧烫伤及蛇虫咬、蜇伤等。白芷能健美肌肤,使皮肤润泽,配蒲公英对黑头粉刺有松动作用,对角质层有软化作用;白芷配伍王不留行可用治头皮屑过多。据统计,在我国化妆品界,50%的祛斑类化妆品组方中皆含有白芷。白芷可制成脚气露、防晒露,利用其制成的白芷洗发香波、洗发膏等化妆品可防治头癣、头皮屑等疾病。
12、治头痛及眼睛痛
白芷20克,乌头5克。将白芷和乌头研成细末,每服10克,茶调服。患眼睛痛者,先含水,再将药液滴入鼻中,其效更速。
13、治鼻渊
白芷、辛夷、防风各4克,苍耳子5.1克,川芎2.5克,细辛35克,甘草1.5克。水煎,去渣,连服4剂,不拘时服。
白芷药用部位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的干燥根。
白芷选购保存
以独支、条形粗壮、体重、质硬、粉性足、香气浓烈者为佳。
须密封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出,以防潮。
关注微信:乡间郎中随时随地咨询老中医
同功效中草药
:可止痛,解毒,解热,行气,杀虫,散瘀血,祛风湿,坚筋骨,疏风...
:气虚阳衰者少用。
:可解毒消肿,消炎生肌,清热利湿,疏风解表,活血散瘀;用于感冒...
:单味勿久服。
:可散寒,温中,止呕,止咳,止泻,止血,解毒,温肺定喘,利水消...
:肺热燥咳、胃热呕吐、阴虚内阴、寿疮等症者忌服。高血压患者不宜...
相关中药方剂
:清热解毒,明目退翳。
:方用楮实子、薄荷、黄莲、菊花清热解毒;蝉蜕、蛇蜕散风明目,配...
:补宫止血。
:方中白芍滋阴补血;白芷温散寒湿;鹿角霜补肾助阳,收敛止血;茯...
:疏风消肿,活血祛寒。
:主要用于治疗疮形不高,痛而不甚,微热微红,介于阴阳之间的半阴...
Copyright (C)2016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芪防风白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