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中国时遗留搜查第一季下的日本指挥军刀现在值多少钱?

图说日本军刀
图说日本军刀
文·图/沈克尼
  日本军刀,主要是指1934年至1945年间旧日本“皇军”陆、海、空军官和士官佩带的颇具日本传统的指挥刀。
  德川幕府末期,日本陆军采用法国式的训练方法。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日本便改向德国学习军事。明治十八年(1885年),以麦克尔少校为代表的德国军官来日本陆军大学任教,日本陆军的战术和军制从此师从德国,海军则为英国制。不仅如此,连指挥刀也西洋化了。(图1)
  明治天皇和重臣伊藤博文等,戎装时都佩西洋式的指挥刀。至二战之前,军官佩带有樱花纹饰的西洋式指挥刀,更有一种刀柄加长,西洋护格的东、西洋“合璧”的指挥刀(图2),与日本式的军刀并行不悖(图3)。
  日,荒川五郎、栗厚彦三郎等在东京下议院向政府提出复兴日本刀剑的建议案,以提倡日本精神及固有文化,获得一致通过。一个月后,侵占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以第6、第8师团和混成第14、第33旅团等部8万余众,分别向我长城冷口、主峰口、古北口等处进攻,长城抗战爆发。3月11日中国军队第29军第37师大刀队在赵登禹旅长的率领下,乘雪夜迂回至喜峰口日军侧后,摧毁敌炮兵阵地,歼敌服部炮兵大佐(上校)以下步、骑、炮兵3000余人,中国大刀凛凛生威。当时的日本报纸说:“自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以外,而遭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因此,在荒木陆军大臣、柳川陆军次官、山冈军务局长等皇道派头面人物的倡导下,日军遂于1934年废弃华而不实的西洋式指挥刀,军官一律改佩日本式的军刀以谋应对。
 图3 佩刀合影的侵华日本关东军军官、士官。
左1、2持士官军刀,左3持军官刀,左4为东西洋合璧军刀,左5、6持西洋指挥刀()。
  曾有一篇文章说:
  “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日本刀面对中国大刀并不占有优势,大规模白刃战时大刀更显威力。”
  “比较一下这两种刀就会发现:日本刀刀身很窄,但由于采用精钢作为原料,锻造及淬火的工艺十分精良,因而强度很高;刀刃锋利,波浪形的刀纹清晰可见;刀鞘及护手的外形精美,被世界各地的收藏家视为珍品。反观中国大刀,通体由整块钢铁打造,钢质一般;刀身特别是刀头部分较宽,刀尖呈上斜形类似《武经总要》中所描写的“前锐后斜”的宋代手刀;长柄末端有一圆环。虽然大刀无论在钢质,刀刃,工艺及外形上都比不上日本刀,但是大刀是根据实战需要而诞生的,钢质和工艺的要求低使得任何一个农村铁匠都能制造;宽厚的刀身让锋利的日本刀也对它无可奈何;在砍劈时运用自身重量来弥补刀刃的不足,所以在与日本刀的战斗中并不吃亏。”
  日本式军刀采用传统的“阵太刀”即长刀的形式,连刀鞘总长101厘米。军官刀与传统的日本刀相同之处是:刀柄以珠粒细密的白色鲛鱼皮包裹,长26厘米,并用丝带编花缠绕。刀柄近护手处用“竹钉”贯通固定刀身。护格(称“锷”或“镡”)为铜镀金,有镂空和不镂空两种。刀刃近护手处有日本刀特有的铜制夹刃(称“鎺本”)。传统日本刀是完全手工精心锻制(图4),军官刀是机制加手工。
 图4-1 镰仓时代末期,后醍醐天皇之子护良亲王所使用的传统薙刀。
 图4-2 江户时期,石黑政美所作的“赤铜鱼子地”太刀(上)、肋差(下)。
  一般日本刀刀柄与刀刃比例是1:4,军刀刀柄与刀刃比例亦如是,装配制式的刀柄与刀刃比例为1:2.36。刀柄双手持握,劈刺凶狠有力(图5)。笔者比对周玮先生援引仰木弘邦《古刀铭尽大全》所示的十一种不同的日本刀的柄形(与刀刃同铸的柄,非装配后的柄),军刀的柄形是所谓的“平横”形。军刀刃长61.5厘米,与日本刀的刀刃弯曲度大致相同,其弯曲控制在锋尖下5寸(称“物内”),砍劈时以此处力量最大,符合力学原理。日本刀刀背(称“栋”或“脊”)有三种形制,三角、梯形、半圆,军刀采用的是三角形。刃尖(称“帽”或“鋩”)有30种之多,大同小异。依笔者而识,军刀的刃尖与日本刀“烧诘”形近似。
  此外,军刀刀鞘与刀有闭锁装置,刀柄上两侧的丝带下各有三朵并联的樱花铜饰,还有雕花的刀穗环和双面色编织的刀穗。刀穗是日本军刀重要的饰物,丝带内侧的色彩,以金、红、蓝为区分将、佐(校)、尉军阶的标志。平时佩带,亦有将佐把刀穗用两道皮扣扣在军刀长柄之上。刀鞘为金属制,棕色烤漆。军刀刀鞘有与刀带挂钩连接的环,陆军为单环,海、空军为双环。
图5 年间,日军陆军将佐军刀。
图6 年间,日军士官九五式军刀。
  1935年士官也配发军刀,称九五式军刀。刀柄仿照军官军刀刀柄的花纹(如樱花和丝带缠花)用铜或铝压制而成(图6)。刀的闭锁装置如同日本三二式骑兵军刀,为桥式,但不在刀柄一侧,而是在刀柄上部(持握时手掌的虎口处)。此外,士官军刀刀刃有血槽,形制为日本刀中所称的“棒槽”式,即一条血槽由鎺本直贯刃尖。护格、刀穗环无花纹,刀鞘为皮制。士官军刀制作完全为机制,有不少与三八式步枪配用的三十年式刺刀一样印有三环(工厂出品标记)。
  大概是传统日本刀中革卷大刀“鞘用革包坚缝之”的影响,许多下级军官和士官为了保护军刀,用牛皮包住刀鞘,缝制精细。在寒区的士官冬季还将金属的军刀柄套上白布罩。日本军官受日本传统武士道的影响,钟爱自己的军刀,视其为精神象征。军官军刀是自费购置,除刀外装有统一规定外,刀身可自己选配。有些军官出身名门贵胄,将家族所传的名刀装配制式的军刀柄和鞘,带上侵略战场,识者可从刀刃上的花纹和夹刃辨知。如刀柄上刻有“广光”的军刀即是刀主装配制式军刀柄、鞘的日本名刀(图7)。“广光”为古日本武士刀三大名匠师之一冈崎正宗的直系传人,与同流派的秋广、广正、广次的制品虽有高下之分,但风格极相似。
  日本陆军装备的三八式6.5毫米步枪的表尺座后面有象征皇室的菊花图案(菊纹章)。日本军官军刀则饰以樱花,刀柄、护格、闭锁按钮、刀穗环、刀路铜饰、挂环座等处,计有大小31处樱花的纹饰。
  日本有句俗话。“花数樱花,人数武士”,这是日本人传统价值观的体现。樱花被日本人视为国花,甚至在日语中几乎所有美和好都用“樱”来修饰。日本人的樱花情结,主要是对樱花花期短暂,倏开倏落的方式的共鸣。在《百人一首》的和歌集中,纪有则咏樱花说:“春光空明丽,春日何悄寂;愁心醉不成,好花披满地。”花落时,一瞬间树上粉红的樱花全部飘落,仿佛逝去的一切。日本人认为,这如同慷慨捐躯的武士之魂。明治时期会津白虎队那样的死法,被视为武士道的典范。樱花凋谢的情景,是武士理想的归宿,正像当年日本军歌中唱的:“我们像樱花凋落那样为国捐躯。”
 图7 陆军军官刀的分解图。7-1 军刀全图。 7-2、7-3 分解后的制式刀柄、护格。7-4 未装配外柄的日本名刀“广光”。
  在军国主义薰陶之下,军刀成为日本军人的精神支柱。像步兵重视刺杀训练一样,军官从幼年军校开始就注重军刀搏杀的“剑道”训练。从明治时期,日本陆军中央和地方幼年学校(相当初中一二年级)即设有剑道课。据说曾任关东军参谋长,后成为首相的战犯东条英机大将,在幼年学校时热衷剑道,成为军官候补生时,常在激越的《川中岛》、《城山》萨摩琵琶乐曲声中挥刀而舞。剑道训练和竞赛的头盔护具日后也用于日本军队的步枪刺杀训练。这种竹剑、木枪及护具和日式的对刺训练方法,1923年前后冯玉祥将军在北京南苑练兵时,由留日士官生引进到我国的西北军中,因器材的限制,未能全军普及。
  日本军刀在侵华战争中沾满中国人民的鲜血。1937年10月侵华日军第10军司令官柳川平助率部攻占南京后,所属的第6、第18、第14师团和国崎支队烧杀最为凶残,中华门、通济门、挹江门、下关等处的屠杀都是第10军所为。柳川在南京大屠杀之后曾丧心病狂地说:“请问日本哪一位将军的军刀上没沾过血,战争还分得清士兵和百姓吗?将军夸宝刀,功在杀人多!大和民族的武威离不开一柄青锋杀人刀!”日,柳州因肝癌病危,死前示意家人取来军刀,双手抱住军刀不肯放开。南京大屠杀另一元凶,时任华中方面军司令官的松井石根中将(后晋升大将)日听到日本战败投降的消息后,斟了一杯“松竹梅”雕花酒,取出天皇御赐的“奉节”军刀,刀出鞘,寒光凛然,他把酒洒在刀上,抱着军刀,痛哭失声。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手提军刀的日本军人在南京的暴行。日,日军第6师团第45联队中队长田中军吉大尉,手挥一把称为“助广”的军刀,在南京挥刀斩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从中华门到水西门,据称“杀遍南京城,斩首300余”。这是我们永远不能遗忘的一笔血债。有一幅著名的历史照片,一个头戴军帽,身穿白衬衫的日本军官,正举刀向跪在地上的中国青年砍杀,此人,就是田中军吉。这个凶犯,终究未逃过中国人民的惩罚。
  另据当时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道:“(十二月五日浅海、光本两特派员发自句容)在攻向南京途中,以‘刀劈百人’为竞赛的片桐部队(日军第16师团)青年军官向井敏明、野田毅两少尉,又是站在最前线奋战,进入句容城。在到达句容之前,向井少尉砍死了八十九人,野田少尉是七十八人,战绩甚为接近。‘刀劈百人’的超纪录向井一○六——一○五野田。”当时报纸有两人手扶军刀在南京拍摄的照片。战后,中国政府将这两个凶犯逮捕归案。
  1945年冬天收缴投降日军武器时,时任国民党第16军22师辎重兵营营长的余鸿成,奉命去河北定县接收日军第一旅团的全部军马。在军马移交完毕后,日军联络官代表旅团长向余鸿成上交了10把军刀,其中有一把在刀刃近护手处的铜制夹刃上刻有“南京之役杀一○七人”的军刀。据其回忆,这把杀死107人的军刀样式明显与其它的刀不同。当时余鸿成深信这把凶刀不吉利,他请一同接收军马的军工兵营李营长将它与其余四把刀带回上交军部。以后它被当时任16军中将副军长的魏炳文(耀斗)留下来收藏,辗转带到了台湾。日本人曾多次出重金收买而遭拒绝,为躲避纠缠,魏将军先后四次搬家。台湾台北索斯比公司估价此刀至少价值l00万美元,魏炳文去世后,1987年由其弟魏炳超、其子魏亮捐献给台北“国军历史文物馆”收藏(图8)。
  魏亮说,这把刀很厉害,一尺厚的马粪纸,一刀下去就能砍透。他小时候拿刀砍树,用力很猛的时候,握刀柄的手打开,手掌上沾满了许多血渣。
  旧日本军官不独在侵略战争中用军刀杀人,在国内的政治斗争中也用军刀行事。1935年,日本军部皇道派与统制派因权力之争,皇道派少壮军官相泽三郎刀劈军务局长永田铁山。1936年日本军队中的皇道派少壮军官发动的二·二六事件中,驻东京的步兵第一、第三联队和近卫步兵第三联队1500名官兵,在安藤大尉的指挥下袭击内阁高官,前首相斋藤实身中47弹,又被军刀砍了几十处。高桥藏相和渡边教育总监都是被枪击伤后,又被人用军刀砍死。
  日本军刀的另一作用是切腹,军官在军校中就有武士道的剖腹程序训练。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中认为,日本人是“耻感文化”,对此日本人也颇认同。1939年号称精锐的日本关东军与苏军激战于诺门坎,关东军惨败。战败的指挥官和交换回来的俘虏深感耻辱,不久便用军刀剖腹或用手枪自杀。这些遵循武士道传统的军人在军籍册上都是以“光荣战死”处理的。因侵华而封男爵、官至关东军司令官的本庄繁大将,在1945年日本投降时切腹。年已七十的本庄繁,自杀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是天皇陛下的侍从武官长………”
  军刀也用于奖励。日,时任华北方面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大将召见策动国民党庞炳勋部降日的田中彻雄少尉,不仅颁发了军功状,还赠与他一柄特地从国内寄来的军刀。
  日本军官重视军刀还有一例。1973年菲律宾的卢邦岛发现了两个旧日本军人。菲律宾警察赶到时,日本军人立即举枪射击,对射中一名日本军人被击毙,另一名逃入密林中。后经查明,被击毙的是一等兵小冢金七,身边扔着保养良好的三八式步枪;跑掉的是少尉小野田宽郎。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奉命潜伏(自称是没有接到命令),竟在异国的山野中秘密地生存了28年。逃走的小野田少尉直到昔日上司亲自来找他,才肯离开。他要将保存良好的军刀亲自交给天皇。
  这里要着重提出的是所谓“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的军刀。冈村宁次在日记中写道:“(1945年)11月8日 今天将各自所持军刀、手枪及望远镜集中交给中国方面。”他又注“据说我交出的军刀,后来何应钦将他赠送给美国MBA运动(1938年在美国组织的和平运动,总部设在瑞士)的创始人李普曼博士,该博士作为和平象征用以装饰自己的住宅。然而,长谷川峻国会议员却说他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看到刻着我名字的军刀。这是中共虚假宣传之一例。”
  事实上,主持受降任务的国民党何应钦上将拿到冈村宁次的军刀之后,专做了一个红木盒盛放军刀,盒盖上刻“日本投降代表冈村宁次大将呈缴自佩战刀一柄谨呈委员长蒋 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于南京”的字样,立即送与蒋介石。1949年蒋介石仓皇逃走时未及带走,此刀连盒为我军所获。早年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的何应钦自然懂得冈村宁次军刀的意义,这样重要的战利品他怎敢送人,何况是外国人。
  1945年中日双方在研究日军投降问题时,十分重视军刀问题。冈村宁次在9月2日向何应钦提出《有关停战协定之请示事项》,共五条。其中第一条第二款要求“请允许指挥官携带刀剑返回日本”立遭我国拒绝,除此之外各条照准。曾有这样一件事,在遣返回国的日本战俘船上,一个大佐仍像往日一样向一群士兵发号施令,一个士兵发现这个军官没有带象征指挥权的军刀,就问:“长官,你的军刀呢?”军官羞愧而去。
  日,何应钦派参谋王武上校会晤侵华日军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少将时,当今井武夫问及9月9日投降签字仪式时,冈村宁次是携带军刀入场,然后向中方呈交,还是不带军刀入场。王武答复采取不带刀入场的形式。这样,就少了一个极有历史意义的场景。当时的新闻媒体和舒宗侨先生的《抗日战争画史》都没有在投降仪式上呈缴军刀的报道。笔者注意到同年9月2日在美国密苏里战列舰上,以重光葵为首前来参加投降仪式的日军将领也未带军刀。是中国方面参照盟军的成例?亦或是何应钦将军对日的宽仁之心?不得而知。
  抗日战争中,除正面战场外,我八路军、新四军亦大量缴获侵华日军的指挥刀。1945年2月,新四军4师骑兵团奉命护送两名美国飞行员,经过7天艰难行程,分手时,飞行员史密特、瓦特执意向骑兵一大队政委徐春阳(后晋升为中将)索要纪念品,徐政委把两把缴获的日本军刀送给了他们,作为两位美国飞行员在中国参战的纪念。许多日本军刀为我军高级将领作为战利品珍藏。许世友上将去世后,留下了当年缴获的十多把日本军刀。这是将军以及中国军队抗日战争功勋的历史见证。
庚辰年十二月朔、物头三浦长云辑录家里有把看日战争是的日本军刀,现在值多是钱?_百度知道
家里有把看日战争是的日本军刀,现在值多是钱?
  这个价格差距很大。  收藏刀具的人讲究很多,刀是不是名家制作,刀装是不是完整,品相如何等。  日本军队西化之后,部队统一装备的指挥刀,刀柄较短,仪式作用比较强。部分军官将家传的武士打刀去掉刀装带上战场作为自己的指挥刀,因为有传承来历,刀的质量比较好,在收藏界比较受欢迎。名品可能几十万。  最一般的士官指挥刀被称为“铁棒”质量一般,数量较大,品相好的也就几千元。  日本刀使用低温炼钢工艺,硫含量小,细腻锋利,但要经常擦拭以免锈蚀。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脑袋被驴踢了吗?是个中国人的话找个火炉化掉,省的你扔了后在祸害别人
提问者评价
进口的刚才!在国内的炉怕难熔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日本军刀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作为中国人应该把它给炼了,他们会把它放在靖国神社的,那就卖给鬼子吧那是日本鬼子在中国罪行累累的鉴证,应该很值钱,你知道了吗,如果想卖钱
小日本的东西赶快把它扔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女人邦,女人帮帮忙
女人邦,微信公众号【ladyband_com】
女人邦,手机版
用手机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或者直接输入 "",
即可访问女人邦,手机版
好看不中用,中国一战打得日本全军换军刀
我们知道,日本的军刀是臭名昭著的杀人武器,曾经屠杀过许多手无寸铁的百姓。
曾经在南京大屠杀中使用的日军刀被收缴很多年后,只要用力握刀柄,就会渗出血丝。
它的样子一般是这样的:
从外形看上,它比较像日本的传统武士刀,称之为94式,
我们知道,日本的军刀是臭名昭著的杀人武器,曾经屠杀过许多手无寸铁的百姓。曾经在南京大屠杀中使用的日军刀被收缴很多年后,只要用力握刀柄,就会渗出血丝。它的样子一般是这样的:从外形看上,它比较像日本的传统武士刀,称之为94式,但其实,日本军刀的样子一开始并不是如此,而是这样的大家应该可以看出,这种刀有明显的西方特色。称之为32式。在1934年时,日本人全面将这种32式军刀淘汰,转而采用像日本武士刀的94式。为什么呢?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被我国军队的大刀打怕了。我们先讲一下日本为什么一开始选用32式军刀。日本人在明治时期开始搞维新,全面西化,军队也向西方学习。一开始是学习法国,但普法战争一战,法国战败,日本觉得还是德国牛,就向德国学习。总而言之,日本的军事基本是学德法的,海军学的英国,其指挥刀也是照样画葫芦学的西方。这种刀看上去样子还行,但在实战中,就被中国军队的大刀狠狠教训了一番。当时是1933年,日本自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北之后,野心变得极大,开始向关内进犯。在1933年,进攻山海关,我军进行反击,长城抗战就此开始打响。在长城战役之中,有一个重要关口叫喜峰口,我军跟日军曾经在此进行过激战。当时奉命前往喜峰口驻守的是第二十九军,军长是宋哲元。出发之前,宋哲元写下:“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誓言。接到命令,二十九军跑步前进,仅用大半天,就从一百里之外的遵化跑到了喜峰口。刚抵达就发现日军先头部队已占领长城制高点,当时正好天黑。二十九军就偷偷摸到山口,采用白刃战的方式奇袭得手。接下来,又打退了日军五百人的进攻,在交战中,我方伤亡也很大。这主要原因是日军的装备比较先进,打阵地战,我方比较吃亏。经过商议,二十九军决定发挥所长,采用夜袭白刃战的方式。这里介绍一下二十九军。二十九军原本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在中原大战结束后,冯玉祥战败,西北军的一部分军队整编成这个二十九军。因为是战败之师,所以成了没人管的军队。军费无着,全军穷困潦倒,士兵的军衣烂的烂,破的破,跟乞丐一般。全军的武器也十分落后。当时参加长城抗战的军队三十多万,中央军的装备当然最好,二十九军最差。全军只有十门炮,重机枪不过百挺,步枪还是落后的三八式。好在,二十九军有一个特点,全军人手一把镔铁大刀。中国大刀的传统是非常渊远流长的。也早就跟日本武士刀较量过,在明朝时候,砍刀队就碰上过日本倭寇。当时面对精工打造的日本武士刀,中国大刀毫不落下风。现在碰上洋不洋土不土的日本指挥刀,当然是有优势的。于是,二十九军出动四个团的兵力,背上大刀,在凌晨发动突袭,结果许多日兵还在睡梦中就被砍死。就算醒来过的,也正好撞上二十九军大刀,日兵连刀带人被砍翻。这一战,就消灭敌人近千,缴获坦克11辆,装甲车6辆,大炮18门,机枪36挺,飞机一架,比全军原有的装备还要多!可以说,这次装备落后的西北军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军威!更重要的是举国士气大震。报纸连篇刊登二十九军的英勇壮举,作曲家麦新写下了热血沸腾的《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日本人在此战中闻风丧胆。在之前,因为日军轻轻松松就占了东三省,对中国军队十分轻视,所以警备松懈,晚上都是脱了衣服睡觉的。被二十九军大刀一砍,终于知道中国军队不可轻视了,个个都穿着衣服抱着枪戴着钢盔睡觉,有的甚至还自制铁护圈,保护。当年的朝日新闻发文:“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这个时候,日本人觉得自己的军刀是个花架子了,好看不好中。又寻思着回到传统日本武士刀的路子上。当时,日本人搞明治维新,变类似中国食客制度的武士制为义务征兵制,这样武士就没有工作了。武士没工作,又带着刀四处晃,不利于社会治安。所以又下达了“禁刀令”,没有军职的不准带刀。于是,民间的武士刀要么藏起来,要么被收缴了。但现在日本军方又需要重提武士道精神来为日本侵略进行思想宣传,这个武士刀就是一个象征。喜峰口一战,中国大刀再显神威,日本的花架子根本不是对手。于是,日军决定照着武士刀的样子全面换刀。当然,这个新式军刀只是看起来像武士刀,其制作方法以及工艺都远不如传统武士刀。日本战败,这些军刀全部上缴,这里面,又有一些是传统武士刀,算是传家宝吧。当时很多日本人说,要是必须缴刀的话,我们就切腹自杀。我方回应:切腹自便,刀留下。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扩展阅读:
的相关资讯:
两周内免登录
还没有女人邦账号?The requested URL '/event/changsha//.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浏阳老人收藏战犯军刀 保存日军侵华罪证|日本|日本人_凤凰资讯
浏阳老人收藏战犯军刀 保存日军侵华罪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位老人收藏了一把抗战时期缴获而来的日本军官战刀,有日本人高价求购,但他不为所动,只为把这一罪证代代相传;一位老人通过10余年寻访,搜集日军侵犯浏阳,人民自发反抗的资料,整理出一本书以传后世。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让后代忘记日军侵华的历史。
原标题:浏阳老人收藏战犯军刀 保存日军侵华罪证(浏阳老人收藏的战犯军刀) 红网专题:不能忘却的记忆 湖南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红网浏阳站9月6日讯(分站记者 袁村平)纪念的方式有很多种,对日军侵略中国的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浏阳两位老人选择了不一样的铭记方式。一位老人收藏了一把抗战时期缴获而来的日本军官战刀,有日本人高价求购,但他不为所动,只为把这一罪证代代相传;一位老人通过10余年寻访,搜集日军侵犯浏阳,人民自发反抗的资料,整理出一本书以传后世。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让后代忘记日军侵华的历史。65岁的郭骑,一直收藏着一把军刀。这是一把制作非常讲究的日本军刀:刀柄用鳄鱼皮包裹,上刻“天皇”二字,背面一颗太阳,重达2.1公斤。这也是一把记载日本侵华历史的军刀。十几年前,日本战犯后代前来搜集先辈落在中国的物件,看到郭骑收藏的军刀想买走,被断然拒绝。“多少钱我也不卖,这是罪证,要不忘历史!”郭骑说。制作讲究,刀柄刻着“天皇”二字“这把战刀是我以前在广西当兵时,一个参加抗战的老干部送给我的。”9月3日,永安镇永和村人郭骑拿出一把日本军刀说。年过六旬的郭骑是革命烈士的后代,青年入伍,大部分时光都在广西度过,现居长沙。虽居住地几经变动,但他一直把刀收藏在身边。“刀柄一面刻着'天皇'两个字,另一面刻着一个太阳,只有天皇亲自授予的刀才会这样。”郭骑介绍,这是日军高级用的战刀。记者仔细观察,这把刀长近1米,刀鞘和刀身都已开始生锈显出褐色,往日的光亮不再。战刀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刀柄上有一圆形按钮,按一下才能取出刀身。按钮旁刻着“天皇”二字。“这把刀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的刀柄,不是低级士官的军刀使用铜丝包的,而是用鳄鱼皮。为什么这样设计?在我看来,是因为使用的时候手不容易打滑!”侵略中国的军刀,岂能还给日本人“我不能忘记日本人杀害了我的祖先。”郭骑加重语气说,“有人问我一直留着这把刀干什么,我当然要留,这是抗日老英雄给我的,是日本人侵略中国、杀害中国人的罪证!”留刀,为的是记住这段历史。郭骑说,就在两个月前,还有人找到他,出高价钱想买走这把刀,但是他不愿意。“有些日本战犯的后代也想买走这把刀。因为这是天皇授予的刀,对日本人来说代表了至高的荣耀和尊严。”郭骑介绍,十几年前,日军战犯的后代来浏想要回这把战刀,但是他坚决不给。“有的日本企业家开价90余万美元,但是多少钱我也不卖,这是罪证,要不忘国耻!”郭骑说。“现在日本人居然不承认侵犯中国,真是不可思议。”郭骑说,他要把这战刀子子孙孙传下去,要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郭骑为化名)相关链接战犯供罪用军刀残杀中国人7月3日开始,中央档案馆开始公布45名日本战犯的侵华罪行自供,每天公布一人,分45天完成。7月16日公布的日本战犯是住冈义一,1940年2月中旬,在摩天岭东南某村,“袭击转移中的八路军医院,在民房中逮捕病员5名”,对其中两名拷打后,“我亲自用日本刀将其斩杀。”7月30日公布的是战犯今吉均的笔供,其称在1932年11月上旬,在昌图车站附近,命令日本警察“用日本刀将1名中国农民斩首”;1935年8月,参加日军肃清珠河县治安行动,在某村庄逮捕1名中国青年,“在大豆地里将他斩首了”;后在某村又逮捕5名青年,先后全部将其用军刀杀死。抗战纪念退休教师著书控诉日军罪行“70多年前,日寇侵犯浏阳,永安靠近长沙,是日寇盘踞时间最长的地方,日军在永安犯下的罪行太多了。”昨日,谈及编写《永安记忆》的初衷,今年72岁的永安镇退休教师刘谷君介绍。《永安记忆》,以刘谷君为组织者的永安镇知识分子经10余年抢救性调查寻访编写而成,前两部分为《国耻家仇》、《浒水怒涛》,是浏阳永安人民的一部血泪史,近日将公开出版发行。“那些亲历者正在慢慢离开世人,再不收集这些历史就晚了。”刘谷君说,他们遍访永安80岁左右的老人,记录下他们的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件件史实。书成后,刘谷君印发了一些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结号:关爱抗战老兵在行动“没有他们,哪有我们今天。”“这位老兵是镇头的,离我家不远。”9月3日,民革浏阳市工委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老兵肖像展在梅花小区人民路小学旁举行,展览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希望通过这个方式,让更多的人记住抗战老兵,关怀抗战老兵。”民革浏阳市工委副主委吴海宁说。展览架上,展出了湖南四大会战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同时还有民革浏阳市工委寻访到的28位抗战老兵的大幅肖像,并对他们的抗战事迹进行了说明和讲解。9月3日,浏阳论坛不打牌俱乐部成员们则来到古港镇王子基、周绍耿、张启招三个抗战老兵家中,听他们讲述那段峥嵘岁月,并给他们送去牛奶、月饼等礼物。记者从浏阳慈善会了解到,“长沙市幸存抗战老兵关怀计划”会向抗战老兵提供每人每月800元,每年抗战胜利日每人另加400元、每人每年10000元的生活援助金,并为他们定期提供专业化陪伴服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988045
播放数:1015542
播放数:224600
播放数:222616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遗留搜查2 电视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