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的发明民族,是中华民族从什么时候进入的界碑

> 【答案带解析】(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材料四& 如图
(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4分)
(2)材料二中“八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请举出两例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的战役。(3分)
(3)材料三中毛泽东、朱德号召发动什么战役?其结果怎样?(2分)
(4)材料四所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3分)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2分)
(2)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1分)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写出两例即可)(2分)
(3)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2分)
(4)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
考点分析:
考点1:鸦片战争
& & 第一次鸦片战争:年(意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 启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只要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由于世界。
知识点拓展
一、背景:欧美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清朝封建统治的日趋衰落。
1、P.2根本原因: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迫切要求开拓国外市场。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5 &广州)
3、其它原因:①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白银大量流入中国。②吸食鸦片可以使人上隐,鸦片贸易可以获取暴利。
3、林则徐虎门销烟(——25)
(1)P.3原因: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财政危机;军队战斗力削弱;官吏腐败;百姓家破人亡。
(2)P.3意义:日,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淮安人关天培虎门抗敌)
三、★★P.4结果:清政府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如下(割地、赔款、开五口、协关税)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四、失败的根本原因: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五、★★P.5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转折和变化
变化的方面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主权独立的封建社会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和农民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主要革命任务
推翻封建统治
反封建反侵略
主要经济形式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考点2:戊戌变法
& & 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 & 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 & 影响: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资本主义改良方案,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就一步发展。 &
& & 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康有为等人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知识点拓展
一、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二、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严复)
三、导火线: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四、开始----公车上书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各省在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五、P.33领导力量及其人物、组织和刊物: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强学会;《万国公报》(又名《中外纪闻》)
六、★★P.33高潮:百日维新(1898.6---9)的主要内容
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④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七、P.33结果:1898年9月慈禧发动政变(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杀害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变法运动失败。
八、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变法条件不成熟。(2)其它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帝国主义的阻挠;光绪帝没有实权;袁世凯的叛变;缺乏群众基础等。
九、性质: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 & & & & & &
十、★★戊戌变法的影响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提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②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提出救亡图存口号,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蒙作用,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十一、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它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考点3:人民解放战争
& &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避免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持和斗争下,国共两党于日正式签订了停战协定。中国共产党严格履行这个协定,但国民党对停战毫无诚意,在停战令下达的同时,即密令其军队迅速“抢占战略要点”,不断调动军队向解放区进攻。蒋介石在完成了内战的准备之后,不顾中国人民的和平愿望,一手撕毁了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日,国民党以30万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内战爆发了,全国解放战争由此正式开始。 当时,和平是中国人民心中迫切的需要,但国民党当局却执意发动内战,所以中共决定发动解放战争,解放全中国。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 第一阶段——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
& 第二阶段——战略反攻(1947年7月—1948年9月)
& 第三阶段——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2月)
& 第四阶段——战略追歼(1949年12月—1955年2月)
考点4: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日。
从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当时的巩固措施是:
& ⒈ 全国基本解放:
& ⑴人民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歼灭国民党残余部队:
& ①继续向华南、西南进军,消灭国民党白崇禧、胡宗南等集团。
& ②解放海南岛。
& ③和平方式解放云南、四川、西康地区。
& ⑵在新解放区进行大规模剿匪作战。
& ⑶和平解放西藏:
&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 ①到1950年夏,基本上消灭了在大陆的国民党军队和武装土匪。
& ②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除台湾和一些海岛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 ⒉ 抗美援朝
& ⑴1950年夏,朝鲜内战爆发。
& ⑵美国:
& a.出兵干涉朝鲜内政。
& b.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 c.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 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 ⑷1953年夏,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 ①“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 ②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 ③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一个稳定的和平环境。
& 政治上:
& ⒈ 土地改革运动:
& ⑴原因: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全国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 ⑵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 ⑶土改中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往是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
& ①有利于减少土改运动的阻力。
& ②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 ③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
& ⑷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
& ①土地改革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 ②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
& ③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相关试题推荐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企业不包括(&&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汉阳铁厂   &  D.福州船政局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岳飞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这里指A.契丹的统治者  & B.辽的统治者&&&
C.女真的统治者   D.党项的统治者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的是(&& )
A.武王伐纣  B.齐桓公称霸&&& C. 焚书坑儒    D.八股取士
2012年第30届奥运会即将在英国伦敦举行,这项体育盛会的发源地在
A.埃及&&&&&& B.希腊&&&&&
&&&&C.古巴比伦王国&&&&&
D.罗马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_百度知道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提问者采纳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二是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后.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三是革命任务的变化,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是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界碑”是指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的分界线,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均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鸦片战争点评:材料考查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侧重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内容的理解上。《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与西方殖民者所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许多重大影响,除了割地赔款直接的政治经济侵略之外还有“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司法主权的破坏等,高考经常关注“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相关内容的考查。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2009年3月山东省淄博市一模15题)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C.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D.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4届四川省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8分)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图一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图二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三&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外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这场战争…… 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五&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榖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主体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2分)
(2)分别指出图一、图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2分)
(3)材料三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表现。(4分)
(5)在材料五中,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1分)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试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说明理由。(6分)
(6)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1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湖南省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新疆乌鲁木齐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三&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外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这场战争…… 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五&&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榖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主体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1分)
(2)分别指出图6、图7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2分)
(3)材料三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表现。(3分)
(5)在材料五中,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的用意是什么?请对上述祝词进行简要评价。并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5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社会在炮火的逼迫下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写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
②“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指葡萄牙人首次来到中国
③“界碑”是指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近代最初一步”是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带解析】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是(
)A.雅克萨之战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试题分析:1514年葡萄牙人首次来到中国南部海滨,325年之后的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以武力方式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
考点分析:
考点1:鸦片战争
& & 第一次鸦片战争:年(意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 启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只要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由于世界。
知识点拓展
一、背景:欧美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清朝封建统治的日趋衰落。
1、P.2根本原因: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迫切要求开拓国外市场。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5 &广州)
3、其它原因:①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白银大量流入中国。②吸食鸦片可以使人上隐,鸦片贸易可以获取暴利。
3、林则徐虎门销烟(——25)
(1)P.3原因: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财政危机;军队战斗力削弱;官吏腐败;百姓家破人亡。
(2)P.3意义:日,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淮安人关天培虎门抗敌)
三、★★P.4结果:清政府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如下(割地、赔款、开五口、协关税)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四、失败的根本原因: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五、★★P.5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转折和变化
变化的方面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主权独立的封建社会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和农民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主要革命任务
推翻封建统治
反封建反侵略
主要经济形式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是南京下关静海寺内悬挂的警世钟,其警世意义缘自170年前在此地订立《南京条约》。出自该条约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割台湾给日本C.赔款白银4.5亿两
D.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某城市有一座雕塑,其主题是“怒折烟枪”,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该城市是(
D.虎门 
一位历史学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古代的改革,是人类智慧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使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请回答下列有关改革的问题。(1)齐桓公任用谁为相,积极改革内政?(2)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3)北魏孝文帝迁都后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请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发明创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进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相传,发明了耒耜等农具的是谁?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什么? (2)改进了造纸术的是谁?他使用的造纸原料有哪些?造纸术的发明有何意义?(3)总结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方法的是谁?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叫什么?(4)谁发明了水排? 
材料一:确切地讲,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化,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原地区与西域月氏、龟慈、安息等地商贸往来频繁而逐渐流传于中原大地的。无论是西汉哀帝元寿元年的“伊存授经”之记载,还是广泛流传的东汉明帝永平十年“白马驮经”之美谈,都反映了佛教初传中国的情形。注重史料考证的史学家可以认为这些仅属传说之列,传说虽可掺糅不实之言,但事出有因则可断言。对于佛教初传中国的诸多传说当都作如是观。——《佛教两千余年来对我国社会文化影响漫谈》材料二:第四届海峡两岸(威海)道教文化研讨会于~7日在文登市举行。此次研讨会邀请了台湾省道教会理事长陈绿星、台湾正宗全真道教会理事长巫平仁、台湾省道教会执行长刘弄潮等38位道教界人士到会。——华夏经纬网请回答:(1)材料中提到的“丝绸之路的开通”是由谁来完成的?丝绸之路从哪里出发?最后到达了哪里?(2)材料一中对佛教传说与史实的论述,你认为是否正确?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以判断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什么地区? (3)材料二中的“道教”兴起于何时?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什么?“台湾”在三国时称作什么?(4)佛教和道教对我国哪一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明民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