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战坦克用破甲弹世界的HEAT炮弹是高爆反主战坦克用破甲弹炮弹还是破甲弹?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41330|回复: 298
超威大光头葛炮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70积分8740精华2UID帖子金钱14608 威望1
重度脑膜炎患者!
Lv.7, 积分 8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0 积分
UID帖子威望1 多玩草508 草
嗯。。 开了银换金以后重甲坦克的日子更加难过了啊! 在TD都全程金币弹的年代里,裸奔貌似真的已经成为潮流了说!而金币弹用的人多了,自然新的问题也就产生了。就这两个版本论坛里一直就有说什么诸如183金币弹要击穿弱点才会爆高伤、HEAT打某某不掉血、HE击穿了都只有一半伤害之类的问题。于是乎今天笔者趁着有空专门开一篇扫盲帖拯救一下这群不明就里的小伙伴。
& && &言归正传,因为WOT中弹药的特性与现实中的大致相同,所以笔者专门整理了网上的一些资料陈述后、顺带讨论一下根据这些特性引伸出来的一些东西。
---------------------------------------------------------------------------; c* X: L2 d5 f" ?# `% J' s
& & WOT里的几大弹种分别是
APAPCRHEHEATHESH
, [) j0 G+ p6 g# }( q+ D&&a4 X
$ m% a0 \$ |&&Z; _. V% w5 u
& &&&AP ---- Armour-Piercing(穿甲弹)/ I4 D( u) |3 G&&`: L0 Z8 e/ z
& &&&穿甲弹是以炮弹材料的硬度与形状,加上装药在射击时传递的动能,在与坚硬的目标接触时穿透表面而达到破坏的效果。
& &&&早期穿甲弹弹头的外型为简单的尖锥状流线形,但是一段时间以后,能抵抗一般穿甲弹的表面硬化处理技术随之出现(在装甲表面做硬化处理),使得普通AP弹撞击硬化装甲时发生碎裂,压强降低导致侵彻力减弱、以至于达到更好的防御效果。“盾”的革新导致了“矛”的蜕变!被帽穿甲弹应运而生!$ |9 F7 F* Z! z0 g! y
& &&&被帽穿甲弹. U- O1 B: t# q&&u' V' X
& &&&被帽穿甲弹的原理大致与穿甲弹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在穿甲弹的前段包覆一层经过硬化处理的钝头金属包覆物。当撞击经过表面硬化处理过的装甲时,被帽会与装甲的硬化表层同时碎裂,之后处于被帽之后的AP弹芯就能轻松击穿较软的主体装甲了!!但是由于钝头的被帽并非是流线型结构,所以它并不能保证弹头的射击精度,因此为了稳定弹头的弹道,风帽开始出现在弹头前端,这类穿甲弹被称作“风帽被帽穿甲弹”。于二战中开始应用,代表作为虎I坦克所使用的Pzgr.40碳化钨芯被帽穿甲弹。时间进入到二战后期,随着倾斜装甲的出现,各国在这个时期都开始发现所谓的“转正效应”---与尖头的普通穿甲弹想比、钝头的穿甲弹在接触大倾角装甲的时候可以自行修正一部分倾角、使之更接近于垂直的角度入射,从而有更大的几率击穿装甲。二战后期开始出现钝头穿甲弹,代表作为苏联IS-2系列重型坦克配备的BR-471穿甲弹。- ?& s8 e+ H&&|6 t2 X$ }9 R
& &&&WOT中的AP,其实就是被帽穿甲弹。4 h( p2 _9 R" q& e5 [; z
22:02:31 上传
22:02:32 上传
0 R+ @% V2 i3 e9 T1 v' Q
& & AP的特点为以下几点
& & 依靠火药爆炸的动能和炮弹本身的质量和硬度来击穿对方装甲
& & 只有穿透坦克主装甲才具有杀伤力
& & 炮弹出膛后穿甲深度随距离增加而递减- n, P- J3 u2 h/ m5 R
& & 具备一定的转正能力(被帽穿甲弹)
& & &&N1 k% C9 t/ _- {
& &&&APCR ----Armour-Piercing Composite Rigid (硬质弹芯复合穿甲弹/次口径穿甲弹)5 n, t8 t/ K4 V' D2 s" L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重型坦克,钢甲厚度达150~200mm,普通穿甲弹已无能为力。为了击穿这类厚钢甲目标,反坦克火炮增大了口径和初速,并发展了一种装有高密度碳化钨弹芯的次口径穿甲弹。$ T% F2 z* y6 [# @4 T
& & 次口径超速穿甲弹结构与普通穿甲弹有较大区别。按外形可分为线轴型和流线型两种。线轴型质量轻,流线型弹形较好。次口径超速穿甲弹主要由弹芯、弹体、风帽(或被帽)、弹带和曳光管组成。
22:13:32 上传
& & 次口径超速穿甲弹膛内和飞行时弹丸是适于口径的,命中装甲后真正起穿甲作用的是直径小于口径的碳化钨弹芯(或硬质钢芯),其弹丸口径小于炮管。由于碳化钨弹芯密度大、硬度高且直径小,故而提高了穿甲威力。
22:13:33 上传
& & 那么APCR的特点为以下几点
& & 较AP有更好的穿透能力
& & 依旧依靠火药爆炸的动能和炮弹本身的质量和弹体硬度来击穿对方装甲3 b5 n" l& m! Q% I
& & 只有穿透坦克主装甲才具有杀伤力
& & 炮弹出膛后穿甲深度随距离增加而递减
& & 具备一定的转正能力(弹体外层依旧有风帽和被帽) * s# Z4 V6 \: N$ c, J# }' B' A
&&B9 d2 b3 i: L5 i. s
& & 总而言之, 大家可以认为APCR就是强化版的AP。因为它的杀伤机制与AP如出一辙。所以说使用AP或者APCR的时候、近了能大概率击穿的敌人、远了很可能炮炮不穿。
& q" J& v' {+ V&&o
& & 这里需要提一下的就是APCNR(复合非硬芯穿甲弹)当然、WOT里没有这玩意,大家只需要知道有这个东西就够了。
& & 顺便大家需要区分一下的就是APDS(脱壳穿甲弹)&&H7 n) Q$ p$ Q) g2 s3 g: @+ S
& & 脱壳穿甲弹是传统穿甲弹提升破坏效果的改良型。脱壳穿甲弹将真正会与目标接触的弹头直径缩小,外面以较轻的材质作成套筒包覆,在外观上,与普通穿甲弹接近,直径也相同,能够继续使用原有的火炮。这种穿甲弹的好处是可以使用较大口径的火炮,利用较多的装药提供的能量,集中在比传统穿甲弹小的弹头上,提高整体的穿甲能力,以及减少飞行过程中能量的耗损。脱壳穿甲弹是目前穿甲弹的主要型态。 注意,脱壳穿甲弹是没有尾翼的、这一点需要与APFSDS(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区分开。 前者由线膛炮发射、以自身的旋转保持稳定。后者由滑膛炮发射, 由自身携带的尾翼保持稳定。
& & 而APDS与APCR的区别就是,APCR命中对方装甲时、弹体依旧是完整的。而APDS的弹体在出膛之后、外层套筒会自行脱落,只留下小于火炮口径的一根弹芯射向敌方装甲。$ B6 {! b) m2 H, D$ ]3 k- i# x
& & HE ----&&High-Explosive(高爆弹/半穿甲弹/穿甲高爆弹)8 B' j1 W6 V+ j& y( P
& & 高爆弹是最普通的炮弹,或被称为榴弹,简称“HE”。多为钢质外壳内填装高爆炸药与雷管。炸药被雷管引爆后,炸裂的外壳变成许多高热锐利的弹片以高速四散。弹片是造成伤亡的主要原因。依据目标的不同,高爆弹可以经由雷管的设定来控制引爆高度,例如地表、空中或是在炮弹穿透目标达某一深度后引爆,以达到最大破坏效果。
& & HE的特点为以下几点
& & 有一定的穿甲能力
& & 炮弹有延迟引爆的机制、击穿目标装甲的情况下会在坦克引爆、以炮弹爆炸产生的碎片和震波杀伤成员和部件。如果无法击穿装甲,则在装甲外层引爆、以冲击波作用在装甲表面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z* g+ L& ^# s) s! Z! y
& & HE的杀伤能力与炮弹飞行距离无关: L8 ^" {$ q) R&&\
& & 在未能击穿装甲时、炮弹爆炸的威力取决于目标主装甲与爆炸中心点的距离、该距离与伤害能力成反比" {/ k&&Z# A2 A3 u+ H$ I
8 Z3 L: V7 h( t4 s( |& i
& & 顺带提一句,在WOT中、HE在命中对方装甲的时候、无论是否击穿都会在对方的装甲上留下一个弹孔。所以不要看见有孔就认为击穿了装甲,这其实是幻觉!
$ n7 j&&q7 \, j3 T3 F
& & HEAT ---- High-Explosive Anti-Tank (破甲弹)
& & 或翻译成破甲榴弹,中国大陆通称为破甲弹,或直译为反坦克榴弹。破甲弹使用锥形装药技术达到来破坏装甲的目的。锥形装药对付传统装甲非常有效,不过对于现代的复合装甲与反应装甲却有力不从心之感。距离及初速对破甲弹的影响很小,对距离1000 m与100 m的目标有相同的效果。锥形装药必须在离目标一定的距离引爆才能达到最大穿透效果,此型炮弹前端的引爆探针就是用以确保这距离。射击后,飞出的炮弹接触目标,前方引爆探针触发,雷管引燃金属锥型内衬后方火药,并不是立即产生大规模爆炸,触发0.00006秒后火药引起的化学反应在金属锥型内衬中央熔融成金属喷流,超高速的金属喷流贯穿战车的表面传统装甲,毁灭战车成员,达到瘫痪战车的目的。
22:54:23 上传
& & 说起HEAT,不得不提到的是聚能效应(Gathering Energy Effect): b3 Z' h& x9 x' y9 Z% B( ~
& & 通常称为“门罗效应”,即炸药爆炸后,起爆炸产物在高温高压下基本是沿炸药表面的法线方向向外飞散的。因此,带凹槽的装药在引爆后,在凹槽轴线上会出现一股汇聚的、速度和压强都很高的爆炸产物流,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炸药爆炸释放出来的化学能集中起来。 % O( o! n) e$ c5 }) m
22:57:26 上传
! @3 @0 w5 O3 I" R) B; @4 a
& & 装药从底部引爆后,爆轰波不断向前传播,爆轰的压力冲量使药型罩近似地沿其法线方向依次向轴线塑性流动。药型罩随之依次在轴线上闭合。闭合后前面一部分金属具有很高的轴向速度(高达m/s),成细长杆状,称为金属流或射流。如图所示,在其后边的另一部分金属,速度较低,一般不到1000m/s,直径较粗,称为杵体。破甲弹即是靠这股爆炸产生的金属射流穿透目标装甲,从而起到杀伤内部成员和零件的效果。2 [- U' l5 M2 P" M, l) C1 E" k8 Z* K
22:57:27 上传
- J1 W( g6 F: j/ I# |
23:04:44 上传
) g) _3 `1 b9 _3 ~3 ]
& & HEAT的特点为以下几点7 K# Z- b8 u( s4 c& P' Q
& & 杀伤能力与目标距离无关7 x- S$ L- L% S- m' y
& & 杀伤能力与炮弹动能无关) ^& L' @, e& D# d
& & 杀伤能力与炮弹爆炸时产生的金属射流的动能成正比
& & 炮弹接触装甲表面即会爆炸产生射流、弹体本身没有任何穿透能力
& & 金属射流一旦产生, 其动能衰减的速度非常快。 也就是说,如果AP飞出2000米后穿甲能力衰减一半,那么HEAT可能在金属射流飞行半米后就会丧失绝大部分的动能。
& & 射流不具备转正效应+ ^+ B9 n2 {! Z& d* Q7 l
8 X/ p5 A2 \) |: v- l' i
& & 通过总结,可以解释出一个现象。就是为什么121的AP弹都能击穿E100的侧面裙板,而三炮、268之类穿深奇高的HEAT反而无法击穿的原因。$ D* r' X1 G# z1 V% {: ~
& & 因为HEAT在接触E100的裙板后即爆炸产生金属射流、在跨越裙板到主装甲这一段距离的时候金属射流本身就丧失了绝大部分的动能、再加上击穿前面两者消耗掉的动能。很可能金属射流在没有抵达E100主装甲的时候就已经丧失了全部的动能,结果就是无法击穿。而AP虽然穿深相对低,但是除了击穿裙板和履带外、在跨越这一段距离的时候基本不损失动能。而剩下的动能依然能够击穿主装甲、于是E100掉血。看到这里、之前那些装着HEAT弹照着敌人履带或者间隙装甲打而未穿的小盆友们、你们明白了吗??7 e- n1 H8 W0 D; |, F8 c&&F&&b
& & 所以说,既然上了HEAT,那么就照着对方的实心装甲抽吧。还去瞄履带或者间隙装甲什么的小盆友,那就是在作死!
& & 顺带一提,二战德国的“铁拳”单兵反坦克发射器和“坦克杀手”火箭筒之所以凶残,就是因为采用了聚能装药的弹头。8 V4 H( e6 d
4 `) s( O( b3 L- `1 s9 t&&y
& & HESH ---- High Explosive Squash Head/High Explosive Plastic&&(碎甲弹/塑性榴弹)
& & 其实都是同一种东西、HESH是英国名,而HEP是美国叫法而已。
& & 从作用原理上讲,碎甲弹是将烈性的塑性(或半塑性)炸药直接贴附在装甲表面爆炸,使炸药能量通过波的形式向装甲板内部传播,即向装甲板内传入高强度冲击(压缩)波,使装甲板背面产生局部崩落。碎甲弹并不穿透装甲,而是利用崩落下来的装甲碎片在坦克内部进行杀伤和破坏作用。
& & 人们早就注意到,当爆破榴弹命中混凝土碉堡时,虽然没有将其击穿,但内壁崩裂出许多碎块,这种破坏效应称为层裂或崩落效应 ,通过静碎甲试验可清楚地看到钢甲的层裂效应。取一块一定厚度的钢板,把一个一定尺寸的圆柱形炸药装药直接贴放于钢板表面,用一个雷管从药柱上端起爆(相当于弹丸垂直命中装甲)。当药柱爆轰后可以看到,钢板上原来放药柱的地方发生了剧烈的塑性变形,形成了一个表面光滑的凹坑(靶前坑),坑口直径一般略大于药柱直径。
& & 除了在炸药与装甲的接触面上出现上述塑性变形外,同时,在装甲的背面与药柱的相对应位置也将产生严重破坏,从装甲上剥落出一大块碟形破片(也有的是数块碎块)。碟片厚度一般约为10~20mm,直径比药柱略大。该破片外表面光滑(即原来的自由表面)内表面非常粗糙。这种破片具有一定的质量和较大的速度,因而具有强大的杀伤和破坏作用。 崩落现象出现后,靶板崩落处中心比两侧深,有较多撕裂锐棱,侧面带有约45?的剪切角。
23:42:52 上传
& & 当碎甲弹弹丸以着速和着角碰击目标时,在弹底引信起爆前,由于惯性作用,弹丸头部受压变形而镦粗,弹体向外膨胀,随后薄壁弹体头部破裂,炸药直接堆积在钢板表面。堆积面积随着角和着速的增大而增大,经过短暂的延期后,弹底引信起爆,从而引爆炸药装药。由于爆轰产物对靶板的强烈冲击压缩,在靶板内引起应力波的传播、反射和迭加,最终形成碟形破片。
& & 当碎甲弹被用来对付由脆性材料构成的目标(如混凝土工事、铸铁靶板等)时,由于材料的抗弯能力差,所以层裂破片不呈碟形,而是一些表面较为平整的碎块。& ~; ?3 N' W! |& V, U; W1 [
& & 碎甲弹除了作为反坦克弹种外,还由于它能装填较多的炸药,弹丸破片具有较大的动能(虽然破片质量较小,但飞行速度高,一般可达1500m/s~2000m/s),所以对敌方有生力量具有较强的杀伤力,故也可作为高爆弹使用。
23:46:11 上传
& O3 R' e. g% X* M- B+ q7 n&&m. N& X7 @
& & HESH的特点为以下几点
& & HESH附着在目标物上就会产生爆炸
& & 与AP、APCR、HEAT、HE截然不同的杀伤机制
& & HESH无法击穿装甲、只会对装甲内壁造成影响
& & 伤害能力与目标距离无关, i/ m1 c1 ~2 H- j& U; E% [
& & 在未能有效崩落对方装甲内壁的时候、HESH跟HE有相同的杀伤机制7 D# t! T5 [&&T0 _$ s
&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WOT中由于需要贯彻“坦克之神”的和谐至上精神,故而将HESH可以忽略大倾角装甲带来的等效特性给和谐掉了。所以在WOT中, HESH表现出来的特性跟HE基本相同、只是在穿深上远高于后者而已。。& o2 J) Z; a) s. u
& & 通过总结,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HESH并不一定要击中对方坦克的弱点才会有高伤、而是只要击中对方装甲的部位厚度小于该HESH的最大崩落厚度,就能造成全额伤害。& & 6 B3 m( h! @1 f, ]# K
& & 而装甲厚度过大、HESH就无法造成崩落效果。这时根据之前的总结、HESH在无法有效崩落对方装甲内壁的时候,会具有跟HE同样的杀伤机制。 那么就可以参考HE未能击穿对方装甲的掉血情况。也就是说只有击穿伤害的一半不到、并且伤害随爆炸中心与主装甲的距离产生衰减、加上HESH的溅射范围又要小于HE。击中对方间隙装甲和裙板之类部位的时候炮弹的弹体就已经爆炸,真正作用在主装甲上的仅仅只是溅射带来的伤害。所以出低伤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 & 看到这里、开183去撸E100裙板、撸-7黑洞装甲各种有洞洞却只掉2 300血的小盆友们, 找到问题的根源了吗???) J: A# X* h- Z8 o9 ^; R9 O4 C3 Z* S0 K
" |% n- z. S: k4 x3 a5 U- I
嗯,回帖才是好习惯。摸头表扬下!
本帖最后由 Arieta 于
03:54 编辑
&那段红字我还是 没看懂。能不能再红色字体哪里加个图说明下&
&我只是想回复,没想点评的&
&单对游戏来说,多余内容太多.标题应该改成&WOT中的弹药在现实中的作用&,也难怪&从不用YY“会提出异议了.&
&看到了吧,认认真真的一篇好文章,大家都该学习的,有人就是怕别人学了,拼命喷别人,没有素质啊,高亮啊!特指“从不用YY”这一类人!!&
&表示下自己的不同观点而已,有些人就是容不下,然后来一句我写得不好,你写一篇试试?这个逻辑真奇葩!&
&这样看来全国球迷都是喷子。国足可以理直气壮的说:“你丫不服下来踢一场试试?怕半场都跑不下来吧?”&
&第一次被人戴上了了喷子的标签,囧。话说我这些不同的评价观点都是在喷么?看来以后我说话要小心了。&
&楼下真是什么都喷啊...人家辛苦码字就换来你一个2b喷&
&在这个游戏里,只要知道自己能撸穿对面用AP,撸不穿用HE就够了,更何况银币买切糕弹的今天?都是虚的!&
&又不是喊你写论文,游戏帖子弄这些虚的干嘛,不如写几个弱点、黑枪点、眼位给新手看。&
分享即美德
你的贴子很不错。推荐一下! O(∩_∩)O.
总评分:&金钱 + 60&
多玩草 + 60&
无济于事的努力与抽不醒的二货队友。
超威大光头葛炮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70积分8740精华2UID帖子金钱14608 威望1
重度脑膜炎患者!
Lv.7, 积分 8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0 积分
UID帖子威望1 多玩草508 草
沙发一定要是我的。 顺便召唤山大王。&&&&
本帖最后由 Arieta 于
00:21 编辑
无济于事的努力与抽不醒的二货队友。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70积分6109精华0UID帖子金钱25325 威望-1
Lv.7, 积分 61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91 积分
UID帖子威望-1 多玩草88 草
顶你,这个不错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60积分3782精华0UID帖子金钱27071 威望0
Lv.6, 积分 37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18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60积分3034精华0UID帖子金钱36566 威望0
Lv.6, 积分 30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66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90 草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80积分13411精华0UID帖子金钱18151 威望0
这是一个玩家
Lv.8, 积分 134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658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10 草
哇咔咔。。。顶顶顶顶顶顶。。。
玩家的态度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40积分872精华0UID帖子金钱15132 威望0
Lv.4, 积分 8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8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52 草
..............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60积分4291精华0UID帖子金钱37361 威望0
Lv.6, 积分 42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先回复看一下.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40积分797精华0UID帖子金钱3845 威望0
Lv.4, 积分 7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3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技术神文 学习了~目测要射。。。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40积分848精华0UID帖子金钱910 威望0
Lv.4, 积分 8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2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技术神文~~~~
U Can U up!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80积分18186精华0UID帖子金钱35390 威望0
萌军参谋长~
Lv.8, 积分 181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14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268 草
好评!!!!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40积分541精华0UID帖子金钱2230 威望0
Lv.4, 积分 5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学习了!必须顶!!!!!!!!!!!!!!!
我们是炮兵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60积分3248精华0UID帖子金钱12850 威望0
Lv.6, 积分 32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52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260 草
这个要顶!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50积分1442精华0UID帖子金钱1832 威望0
Lv.5, 积分 14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58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技术贴阿发发疯阿发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70积分5896精华0UID49115帖子金钱20946 威望0
当代欧美主流媒体教会我们:抽你一顿再赔钱那叫敢做敢为
Lv.7, 积分 58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04 积分
UID49115帖子威望0 多玩草50 草
不过游戏里面。。。HE和HESH是一样的。。。HESH在游戏里就是个高穿深的HE
&就结果来说差不多吧, 不过原理上不同。&
马年新春勋章
手机APP马年迎春,马上有钱!
元宝专属一阶勋章。已绝版
需要金钱:1100
Powered by
手机盒子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反装甲弹药的发展史:装甲车辆的“克星”
来源:环球网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穿甲瞬间。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坦克投入战场 开始,兵器设计师们一直致力于开发各种有效的反装甲武器。在反装甲武器的发展史 中,反坦克枪、反坦克炮、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反坦克导弹等先后出场,上演了一幕幕“甲-弹”争风的活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更多关注武器,而忘记了一个重要的配角--反装甲弹药 。不少初入门的军事爱好者对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等弹种的原理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在本文中,笔者试图根据技术发展的轨迹,介绍上述三种反装甲弹药的发展史。
  长盛不衰--穿甲弹
  在各种反装甲弹药中,穿甲弹无疑是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反装甲弹药。它的原理说起来很简单,就和普通的枪弹一样,利用弹丸的动能破坏目标。其特殊的弹头结构加上特别大的动能,使它有能力击穿装甲钢板。
  在穿甲弹家族中,最早出现的是尖头穿甲弹。其弹头是由淬过火的钢材制作而成的,头部呈尖型,利用巨大的动能撞击目标造成穿透。为了提高击穿装甲的杀伤后效,不少型号在弹丸底部设有一个小的空腔,内部装少量炸药,可以在击穿装甲后爆炸杀伤车内成员(见图1)。这种穿甲弹使用了较长时间,但在使用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它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当击中倾斜的装甲时,弹头非常容易发生跳弹和弹头破碎的现象。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使用者和设计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们发明了它的进化版本--钝头穿甲弹。这种穿甲弹头部不再是尖锐的,而是平钝的形状,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发生跳弹。因为弹头变成了钝形,增加了飞行中的空气阻力,所以设计师在其头部增加了一个轻金属制作的尖头风帽,可以在飞行中减小空气阻力。当击中目标后,风帽粉碎,不会影响弹头正常穿甲。
  但是,钝头穿甲弹防止跳弹的性能仍旧不理想,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继续改进,研制出了新一代弹药--被帽穿甲弹。该弹的弹头前有一个由韧性好的合金制作的“帽子”,当炮弹击中目标时,被帽可以让弹头“粘”在弹着点上防止发生跳弹。被帽在撞击装甲并破损的同时,也给装甲表面造成一定的损坏,有利于完整的尖形弹体继续穿甲。在被帽前面也有一个减小阻力的风帽,因此该弹也被称为风帽被帽穿甲弹。这种穿甲弹对付有倾斜角的装甲、特别是经过表面硬化处理的装甲效果较好,所以从二战到战后初期一直是反坦克火炮的主用弹种。
  面对穿甲弹性能的不断提高,作为“盾”的一方--坦克的装甲--也变得越来越厚。在二战初期,各国的主力坦克都是轻型坦克,正面装甲厚度很少有超过25毫米的,而到了二战后期,作为战场主力的中型坦克首上装甲厚度普遍超过了60毫米,而重型坦克的装甲厚度更是惊人,德国“虎王”重型坦克、苏联的IS-2重型坦克前装甲厚度都达到了100毫米以上,而“菲迪南”坦克歼击车的前装甲厚度更是达到了空前的200毫米。面对不断增厚的坦克装甲,传统结构的穿甲弹要提高穿甲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大动能,这就需要更大的口径、更大的初速&&这样一来,反坦克火炮的体积也变得愈加庞大。显然,这种直线思维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有没有别的方式能提高弹丸的初速和动能呢?设计师们在弹丸的结构上动起了脑筋。他们用轻金属外壳包裹一个相对较细,但是用硬质合金比如碳化钨制作的弹芯,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穿甲弹--高速穿甲弹。这种弹药内部没有炸药,纯粹靠动能摧毁目标。因为弹体除了弹芯外都用轻金属制作,所以在同等口径、同等发射药量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更高的初速。例如德国“虎”式重型坦克的88毫米L56炮配用的88毫米Pzgr40高速穿甲弹,弹头重4.9公斤,初速达到了930米/秒,而同口径的Pzgr39被帽穿甲弹初速只有733米/秒。更高的初速意味着击中目标时的动能也更大,穿甲能力也更强。同样拿“虎” 式坦克的穿甲弹举例:Pzgr39被帽穿甲弹在500米距离上对30°倾斜均制装甲的穿深为110毫米,而同样距离上Pzgr40高速穿甲弹则达到了156毫米。但是这种高速穿甲弹也有缺点,为了追求高初速,不得不尽可能降低弹丸质量,这样弹丸虽然在近距离拥有很大的穿甲深度,但距离一远,风偏和速度衰减的情况要比弹丸更重的传统穿甲弹更加严重。所以高速穿甲弹的射击精度和穿深随着射击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变差。
  但是,当高速穿甲弹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技术瓶颈又一次出现了--为了进一步提高初速,要么继续减轻弹丸质量,但这样精度和穿深随距离衰减的问题会更加严重;要么增大弹丸口径,增加火炮药室容积,但这样一来火炮的结构又会庞大,而且在弹丸飞行过程中,外面的轻金属外壳就是没有意义的“死重”,增大口径显然会进一步增加“死重”,反而会降低初速。这种技术上的矛盾到了二战末期被英国人解决了。他们在著名的17磅反坦克炮上使用了一种新弹药--次口径脱壳穿甲弹。这种穿甲弹可以认为是在高速穿甲弹的基础上去掉了风帽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它也有一个轻质的“外壳”,但这个外壳并不是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都和弹芯结合在一起,而是在飞出炮口后就自动飞散脱落,只留下尖细的弹芯在空气中飞行。这样一来,弹丸可以获得很高的初速,而且空气中受到的阻力也大大减小,“死重”也不存在了。因此,次口径脱壳穿甲弹一度成为了穿甲威力最大的穿甲弹而倍受青睐。
  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很快,军队对线膛炮发射的次口径脱壳穿甲弹性能也变得不满意了,希望有威力更大、穿甲能力更强的穿甲弹出现。这里又要说到技术瓶颈了--为了有更大的穿深,就要有更大的比动能,而这需要弹芯有更大的密度,更长的弹芯长度。可是飞行中的炮弹会高速旋转,如果弹芯很长,那么在旋转时由于芯体的弹性就会发生抖动,这会严重地影响弹丸的射击精度。所以,如果不脱离线膛炮的思维定势,弹芯的长度就无法继续增加。设计师们认为:如果不让弹芯旋转,采用滑膛炮不就可以了吗?至于弹丸在空中飞行的稳定问题,可以用尾翼来解决。这导致了威力更大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出现。这种穿甲弹的弹芯长度更大,当弹丸飞出炮口后,弹托立即飞散,只留下又细又长如同飞镖一样的弹芯在空气中飞行,击中目标时的比动能也相当大。为了提高穿甲能力,弹芯大多采用钨合金或者贫铀合金制造。这种结构的穿甲弹对装甲的穿透能力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西方国家装备的12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上对均质钢装甲的穿深大多达到了800毫米级别,这是过去的穿甲弹所无法企及的。由于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性能超群,不少线膛武器也开始使用,不过为了防止膛线让弹芯旋转起来,这种穿甲弹的弹托上有一圈活动的弹带,就像轴承一样,可以让炮弹通过膛线时不旋转。现在40毫米、35毫米的自动火炮上大多配有这种弹药。
  在反装甲弹药发展史上,虽然其他类型的反装甲弹药比如破甲弹一度对穿甲弹的地位形成冲击,但是随着复合装甲与反应装甲的出现,破甲弹的作用被严重削弱了,而复合装甲与反应装甲对穿甲弹的防护作用要比对破甲弹小,因此穿甲弹仍然是反装甲弹药的绝对主力,并且这种地位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依然会保持下去。
  红极一时--破甲弹
  比起穿甲弹,破甲弹的历史要短暂得多,破甲弹出现在战场上已经是二战时候的事情了。要讲明白破甲弹的原理就得从“门罗效应”讲起。门罗是美国人,1888年他在一次炸药爆破试验中发现,一个实心的炸药柱放在钢板上引爆,只能将钢板表面炸一个小坑;而如果将一个有锥形空腔的药柱锥形开口朝下放在钢板上引爆,却能在钢板上结结实实地炸个洞。这种锥形装药形成的聚能爆破效应就被称为“门罗效应”。在当时,还没有人认识到这种效应的军事价值(因为坦克还没有发明出来)。到了1930年,一名叫伍德的人发现,如果在这个锥形空腔内镶上一个形状一样的金属罩,可以大幅度增强破甲能力。也就是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各国的军事家逐渐认识到“门罗效应”在军事上的巨大潜力,开始尝试设计空心装药结构的反坦克弹药。
  破甲弹药的基本原理是这样的:当炸药爆炸时,锥形的空腔可以汇聚炸药爆破的冲击力,而在爆炸的同时,贴在空腔内部的由金属制作的药型罩也会在汇聚起来的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凝聚成一股温度极高、速度极大的金属射流,沿着圆锥轴线方向高速喷出。这股力量冲击到装甲钢板上,就象用高压水枪冲泥巴一样,立即冲出一个洞来。金属射流冲破装甲后,可以在车内飞溅,对车内人员进行二次杀伤,或者引爆弹药和油料造成坦克殉爆。除了金属射流,炸药爆炸产生的高压气体冲进装甲车辆 内也会形成超压,将对乘员形成杀伤。比起传统的穿甲弹,破甲弹药有这样几个好处:一是破甲威力和射击距离没有关系,不存在射击距离越远威力越小的情况;二是不依赖武器初速,用低初速的武器发射也不影响破甲能力。这样一来,火箭筒、无后坐力炮、枪榴弹等武器都具有与坦克较量的能力,而且由于这些武器重量较轻,可以下放给更小的步兵单位甚至单兵使用,使步兵也可以和坦克交战。另外,一些身管较短、初速较低的火炮比如榴弹炮、步兵炮等在配备了破甲弹后,也可以对付坦克。似乎在很短的时间内,反坦克的手段一下子多了起来。也就在这个时期,大批运用破甲弹原理的反坦克武器出现在战场上,比如美国M9“巴组卡”火箭筒、德国“铁拳”以及苏联RPG-43反坦克手雷。
  但是在实战中,科学家们发现破甲弹药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效果显著,多数时候实际破甲威力和理论值相差甚大。例如,在二战中德军给24倍口径75毫米炮配发了破甲弹,按照理论值,破甲威力能达到近200毫米深度,足以对付大部分装甲车辆。但是在实战中,其破甲能力远没有那么高。除了身管火炮发射的破甲弹,火箭筒、枪榴弹等武器也有同样的问题。这让科学家们好一阵苦恼,一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直到战后,问题的症结才被发现。原来,造成破甲弹实际威力与理论值相差甚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火炮发射的破甲弹因为膛线的作用在飞行过程中始终高速旋转,在击中目标弹药爆炸时,弹体自身高速旋转带来的离心力使金属射流分散了,威力自然就下降了许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使用滑膛炮发射,不让炮弹旋转就可以了。这也是战后滑膛炮兴盛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个因素就是前文讲到过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使用)。另一个原因是,破甲弹虽然有很高的理论破甲值,但这需要破甲弹的金属射流达到一个汇聚最佳距离,叫做炸高,只有在这个距离上才可以得到截面积最小、密度最大的金属射流,相应的破甲威力也就最大。如果距离过近,射流还没有汇聚到最密集的程度,破甲威力就大打折扣;如果距离过远,射流可能断裂,同样影响破甲效果。这就要求引信在达到最佳炸高时精确地“一触即发”。在二战时期,破甲弹还是采用传统的机械引信,这种引信由于本身技术的限制哪怕做得再灵敏也无法达到理想的瞬发性能,而且如果做得太灵敏了对平时的储存和勤务操作而言都是危险,因此,破甲威力一直受到限制。到了战后,一种新型引信的出现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这就是压电引信。压电引信的原理是在弹体头部装一块压电陶瓷,这种陶瓷在足够力度的撞击下能产生一个电压近万伏的脉冲电流,靠脉冲电流来引爆雷管。它既有足够的反应速度,又有比较高的阈值,保证没有足够的撞击力就不会击发。在解决了弹体旋转和引信的问题后,破甲弹一时大放异彩,凭借巨大的破甲深度(相对于当时的穿甲弹而言)一度兴起了一场反坦克武器的革命,似乎一夜之间,传统的穿甲弹就要被破甲弹取代了。而且,大量新型反坦克武器比如RPG-7火箭筒、AT-3反坦克导弹、“陶”式反坦克导弹&&相继出现,这些反坦克武器家族的新成员比“老大哥”反坦克炮轻巧灵便,威力惊人,可以方便地隐藏在战场隐蔽处随时给坦克致命一击。这种变革不但冲击着身管火炮和穿甲弹在反坦克武器中的地位,连坦克的地位都被动摇了,一时间“坦克无用论”、“反坦克武器万能论”喧嚣尘上。
  但好景不长,很快坦克找到了对付破甲弹的办法--反应式装甲和间隙装甲。前者由许多个装了钝感炸药的小盒子组成,挂满坦克表面。当破甲弹弹头击中它爆炸的时候,小盒子里的炸药也一同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可以将金属射流冲散偏转,保护主装甲;后者则是将金属空腔结构体或者金属栅栏固定在主装甲外,当被破甲弹击中后,让破甲弹离开主装甲一定间隙引爆,利用空腔结构或者空气吸收金属射流能量,减弱金属射流对主装甲的冲击。两种方式价格低廉,但效果明显。而且随后,坦克主装甲的技术也发展了,新型的复合装甲代替了原本的均质钢装甲,它利用质地不同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多层叠合,抗弹能力大大提高,在它面前,破甲弹的威力更是大打折扣。也就在这时期,已经“进化”到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穿甲弹穿深显著提高,原本对破甲弹的劣势迅速追平。更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反应式装甲、间隙装甲还是复合装甲,对抗穿甲弹的效果都不如对抗破甲弹那么明显,相反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却是目前对付复合装甲效果最好的弹种。因此,破甲弹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又黯淡了下来,身管武器的反装甲弹药依旧以穿甲弹为主。
  但是破甲弹也在“进化”,首先为了对付间隙装甲和反应式装甲,出现了串联破甲战斗部。这种战斗部是在主装药结构前再装上一个小的锥形装药战斗部,当弹药击中装甲时,前面的小战斗部爆炸,虽然其能量会被间隙装甲吸收消耗,或者被反应式装甲的爆炸分散抵消,但是为后面的主装药开辟了道路,后面的主装药因为没有阻拦,能够不受干扰地直接破坏坦克主装甲。这种战斗部被广泛地用在了反坦克导弹和反坦克火箭筒上。例如中国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和PF89反坦克火箭筒,其反坦克弹药都是这种串联战斗部结构。
  除了串联战斗部外,破甲弹也在朝另外的方向发展。人们发现虽然破甲弹已经“威风不在”,对付主战坦克力不从心,但对付轻型装甲车辆和各种工事还是完全能够胜任的。这些目标如果也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射击,将会出现严重的动能过剩,而且因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不会爆炸,对这些目标造成的破坏太小,而这个时候破甲弹的新变种--多用途破甲弹就有用武之地了。这种弹药保留了破甲弹的锥型装药结构,但适当加大了装药量和破片数量,对目标的爆破效果和对人员的杀伤效果大增,有的还在战斗部周围加装了燃烧颗粒,能在爆炸的同时纵火,起到一弹多能的作用。因为这种弹药用途广泛,所以被当作攻坚武器大量使用,让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成为多面手。同时,主战坦克也装备了这种弹药,用来对付轻装甲目标、工事和其他无防护的软目标,在西方国家主战坦克上,多用途弹甚至完全代替了传统的杀伤爆破榴弹。
  昙花一现--碎甲弹
  在前些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黄宏、巩汉林主演的小品《装修》大家一定还记得。“黄大锤”高喊着“80!80!”奋力挥锤的时候,墙壁虽然还没砸穿,但反面肯定是砖屑崩裂,碎片纷纷落下了。这种现象叫做“崩裂效应”。而这里要提到的碎甲弹就是利用这种效应打击装甲目标的。
  碎甲弹的出现非常晚,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由英国人发明。它的基本原理是当撞击到目标装甲时,刚度较低的弹体迅速变形,紧贴在装甲表面,内部的塑性炸药随即爆炸,产生巨大的爆轰冲击波,利用前面提过的“崩裂效应”将目标装甲的内层震裂,产生碎片在车体内四散飞溅,起到杀伤人员和破坏装备的作用。因此,碎甲弹的结构也和其他弹药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为了增加炸药在装甲上的堆积,需要增加弹体内腔容积以装填更多的炸药,碎甲弹的弹头很短,圆柱部很长,作为定心部,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所以弹体形状像个氧气瓶;为了使弹体容易变形,弹头部分壁厚较薄,有的仅为1.5~2.5毫米,但头部到尾部壁厚逐渐增加,以便于安装弹带,且适当增加弹尾部质量以增强前冲动能,有利于着靶时炸药的堆积;因为要让弹头变形,弹体外壳采用较软的钢制造。
  碎甲弹内部装填的是猛度较高、感度较低的塑性炸药。主要原因是击中目标时冲击动能非常大,弹体头部的炸药会承受巨大的冲击、挤压和摩擦,如果炸药感度过高,很可能引起弹药早炸。因此有些碎甲弹的弹头锥形部分装填的是感度极低、威力较小的弹性炸药,用它来抗击冲击,弹体中部才装填用来碎甲的塑性炸药。碎甲弹一般采用机械式惯性引信,它能自动调节起爆时间。当弹丸在不同距离上击中目标时,弹丸着速不同,距离近则着速大,炸药堆积时间短,反之则着速小,炸药堆积时间长。由于机械惯性引信有一段短延期时间,可以保证炸药堆积,它的起爆时间取决于撞针的前冲速度,而撞针前冲速度又取决于着靶速度,因此,机械惯性引信能自动调节起爆时间。
  比起反装甲弹药的前辈们,碎甲弹有许多独特的优点,比如后效大、威力大、对初速要求较低、不会跳弹等。过去,有倾角的装甲可以让穿甲弹和破甲弹发生跳弹,但是这却对碎甲弹无效,因为碎甲弹弹体比较软,可以粘滞在倾斜装甲表面,而且当碎甲弹命中倾斜装甲时,因为倾角的关系在单位面积上堆积的炸药会比命中垂直装甲时来得多,爆轰的效果更强烈,对装甲的破坏作用更大。而且比起穿甲弹和破甲弹,碎甲弹的成本较低。所以在当时,碎甲弹作为反装甲弹药一度非常流行。
  可是没多久,英国于1976年研制了世界上第一种复合装甲--乔巴姆装甲。这种装甲由装甲钢板和陶瓷材料叠压在一起组成,抗弹能力大大超过了传统钢装甲。因为其优势巨大,很快各国新型主战坦克的炮塔正面装甲和车体首上装甲都变成了复合装甲。当碎甲弹击中复合装甲后,虽然爆轰波能够震碎表面钢板的内层,但是由于有陶瓷材料的阻挡,碎片无法飞进车体内部,特别是复合装甲的最内层一般是用韧性较好的钢板制作的,不但不会被爆炸的冲击波震碎,还会阻挡残余的碎片。随着复合装甲的大量普及,碎甲弹的优点很快变得没有意义了,所以迅速从反装甲弹药家族中淡出。
  有意思的是,由于碎甲弹是英国人发明的,英国人对其青睐有加,当其他国家纷纷淘汰碎甲弹的时候,英国迟迟不舍得放弃,依旧顽固地使用碎甲弹作为主战坦克的弹药。英国人的想法是,虽然碎甲弹对付现代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已经是不行了,但是坦克的侧面装甲依旧使用传统钢装甲,而且厚度不大,用碎甲弹射击坦克的侧面还是有效的。另外,碎甲弹炸药装填系数大,爆炸威力大,可以作为多用途弹药代替爆破榴弹和破甲弹,射击各种轻型装甲车辆、非装甲目标和各种工事建筑物等仍然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因此,在英国的“挑战者”I/II型主战坦克上,依旧配备有碎甲弹。
  不过,由于滑膛炮在威力、可维护性方面的巨大优势,固执的英国人也不得不考虑使用滑膛炮代替传统的线膛坦克炮。但是碎甲弹是和线膛炮配套的,一旦主战坦克改用滑膛炮,英国人将不得不放弃青睐已久的碎甲弹,这令英国人非常为难。经过了数年的思想斗争,在几年前,保守的英国人终于松了口,将“挑战者”坦克的主炮换成了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产120滑膛炮。至此,英国主战坦克使用碎甲弹的历史终于结束。
  结束语
  坦克出现至今已近百年,“甲-弹”之争在陆战战场上也持续了近百年。在这场旷日持久、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争端中,无论作为甲一方还是弹一方,都在技术上互相促进、互相斗争,所以反装甲弹药才能从当年的实心钢弹头演变成今天的各种高性能弹药。我们可以预计,在未来的战场上,只要装甲车辆还在继续发展,反装甲弹药的发展也不会停止。“甲-弹”之争仍将继续下去!
(责任编辑:张宇)
原标题:反装甲弹药的发展史:装甲车辆的“克星”
&&&&&&</div
军事热点推荐
在解放战争中,他毙俘国民党将官64名…[]
军事历史精品
社区热帖推荐
有些动作别轻易尝试……[]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eatfs炮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