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的禅秘要法讲阴德是在哪本书里?

南怀瑾老师讲诸葛亮《诫子书》
【南怀瑾老师警训】
儒家的学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子弟后辈,先学止静的功夫。
所以我几十年提倡诸葛亮的《诫子书》,诸葛亮不是道家,完全是儒家。他一生的学问精神,就是他那一封给儿子的信。他自己在前方,做宰相带兵,对儿子的教育是一封信。我几十年来讲了多少次!你们有谁完全可以背得出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求静是修身,现在打坐就是练习学静。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的学问。
“夫学须静也”,求学问必须要练习静定,学静的功夫。诸葛亮教诫儿子,“才须学也”,人生做人的本事,做生意也好,做官也好,必须要求学问才有才能。他的信、文章都很简单,诸葛亮一辈子那么大的学问,流传千古的只有两篇前后《出师表》。但是大家忘记了,他的信最重要,他这一辈子学问好,事情忙,写信都只有简单明了几句话,其中则有很大的学问。“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才能靠知识学习来的。
“非学无以广才”,各种知识,宗教、哲学、科学、商业、经济、金融、社会教育样样学问要懂,否则你的才能广大不了。
“非静无以成学”,求学问先要学静定,你们也读到了博士,外国留学回来,心境一点都不静,所以学问不大。我讲你们年轻人,其实已经是中年以上,你们这些大教授、大博士,都是我的老学生,我就骂你们了,对外面人我很客气。
现在骂你们这几位老学生“慆慢则不能研精”,注意这一句话,你们几十年懒惰不用功,空话谈得太多,应酬太多,吹牛太大了,懒惰轻慢、我慢,自己认为了不起。“慆慢则不能研精”,注意这个“慆”字、“慢”字,自满了,得少为足,“则不能研精”,没有进步了。
这是我一二十岁背来的,用了一辈子了,“险躁则不能理性”,怎么叫险呢?偷巧,听一点认为都懂了,都是冒险、偷巧来的,心浮气躁,不宁静,修养不够。诸葛亮教儿子,不可犯这个“险”字。躁也是不能理性,明心见性的学问你做不到,心性修养也做不好,不能靠冒险偷巧的,要做大事必须照规矩来,不能蹦蹦跳跳地玩聪明,以为学问多了,这都不对。这个“躁”是足字旁,跳起来、虚浮。他对儿子说的都是严重的教育问题、修养问题。
“年与时驰”,他说年龄跟着时间一下就跑掉了,人就老化了;时间像马一样跑过去,光阴把握不住的。
“意与日去”,我们人生的意气、志气,跟着年龄而老化,年纪大了,勇气没有了。
“遂成枯落”,吩咐儿子好好读书,“遂”就是现在白话“就”,你马上就要老了,像枯叶一样落下去了。
“悲叹穷庐”,老了自己再后悔,“将复何及也”,到那个时候,走投无路。
唐人的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是根据他这个观念来的。我教大学、中央军校、陆军大学时,第一堂课一定要他们背这个,这是中国文化儒家、道家教育的宗旨。我现在还能背出来给你们听,我以为大家叫我老师,你们男女老幼总有一个背得来!想不到全体打零分,很丢人。我的书上多少次提到啊,再背背看,你们都做记录了。
诸葛亮是东汉末期的人,他的文章简单、明了、清楚。最后晋兵司马炎的部队打过来,四川亡了。他的儿子诸葛瞻绝不投降,所以一门忠烈。他的孙子也是跟着父亲自杀的,三代忠孝。当然另外留下旁支的小孩,诸葛亮还是有后人的。他的教育是文武双全。
一百多年来我们国家教育没有目标,请问中国今天负责教育的人,教育目标是什么?政治意识不是教育目标耶!国家民族整个的教育,十三亿人的后代,民族的精神在哪里啊?什么三民主义、什么主义,那只是一个方法论耶。现在教育变成赚钱了,要自己的孩子考名校,这是什么教育啊!
诸葛亮这一篇短信《诫子书》,是中国儒家教育目标的浓缩,很清楚啊。开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我们国家民族教育的宗旨,教育的方向,教育的目标。先说如何做一个人,再谈事业。诸葛亮的儿子受的是这种教育,战斗打到最后没有办法支撑了,战死为止,绝不投降。这种文武双全忠义之举,就是受这种教育造就的。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
平常人谈到修养的问题,很喜欢引用一句话--“宁静致远,澹泊明志。”这是诸葛亮告诫他儿子如何作学问的一封信里说的,现在先介绍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有人说文人都喜欢留名,其实,岂只文人喜欢把自己的著作留给后人。好名好利,是人心的根本病根,贤者难免。先不谈古人,就拿现在来说,几十年来,不知出版了多少著作,但其中能被我们放在书架上要保留它到二三十年的,又有几本书?尤其现在流行的白话文章,看完就丢,只有三分钟的寿命,因为它缺乏流传的价值。一本著作,能够使人舍不得丢掉,放在书架上,才有流传可能。所以留名是很难的。清代诗人吴梅村说的:“饱食终何用,难全不朽名。”一点不错。
所以古人又有一句名言说:“但在流传不在多”。比如诸葛亮的一生,并不以文章盖世,当然是他的功业盖过了他的文章。而他的文章只有两篇《出师表》,不为文学而文学的写作,却成为千古名著,不但前无古人,也可以说是后无来者,可以永远流传下去。他的文学修养这样高,并没有想成为一个文学家。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事业成功的人,往往才具很高,如用之于文学,一定也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文学家。文章、道德、事功,本难兼备,责人不必太苛。
诸葛亮除了《出师表》外,留下来的都是短简,文体内容精炼得很,一如他处世的简单谨慎,几句话,问题就解决了。看他的传记里,孙权送他东西,他回信不过五六句话,把意思表达得非常清楚,就这么解决了。
这一篇《诫子书》,也充分表达了他的儒家思想的修养。所以后人讲养性修身的道理,老实说都没有跳出诸葛亮的手掌心。后人把诸葛亮这封信上的思想,换上一件衣服,变成儒家的。所以这封信是非常有名的著作。他以这种文字说理,文学的境界非常高,组织非常美妙,都是对仗工整的句子。作诗的时候,春花对秋月,大陆对长空,很容易对,最怕是学术性、思想性的东西,对起来是很难的。结果,诸葛亮把这种思想文学化。后来的八股文也是这样,先把题目标好,所谓破题,就是把主题的思想内涵的重心先表达出来。他教儿子以“静”来做学问,以“俭”修身,俭不只是节省用钱;自己的身体、精神也要保养,简单明了,一切干净利落,就是这个“俭”字。
“非澹泊无以明志”,就是养德方面;“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修身治学方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是求学的道理;心境要宁静才能求学,才能要靠学问培养出来,有天才而没有学问修养,我们在孔子思想里也说过的,“学而不思,思而不学”
的论点,和“才须学也”的道理是一样的。
“非学无以广才”,纵然是天才,如没有学问,也不是伟大的天才。所以有天才,还要有广博的学问。学问哪里来的?求学来的,“非静无以成学”。连贯的层次,连续性的对仗句子。
“慆慢则不能研精”,“慢”也就是“骄傲”的这个“骄”字。讲到这个“骄”字很有意思,我们中国人的修养,力戒骄傲,一点不敢骄傲。而且骄傲两个字是分开用的:没有内容而自以为了不起是骄,有内容而看不起人为傲,后来连起来使用为骄傲。而中国文化的修养,不管有多大的学问、多大权威,一骄傲就失败。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一个人即使有周公的才学,有周公的成就,假使他犯了骄傲,和很吝啬不爱人的毛病,这个人就免谈了。
我们中国人力戒骄傲,现在外国文化一来,“我有了他真值得骄傲”这类的话就非常流行,视骄傲为好事,这是根据外国文字翻译错了,把骄傲当成好事。照中国文化规规矩矩翻译,应该是“欣慰”就对了。这是几十年来翻译过来的东西,将错就错,积非成是,一下子没办法改的地方。但是将来维护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是要想办法的。有许多东西,都要慢慢改,转移这个社会风气才是对的。这是说到慆慢所引出来的。
再回到本文“慆慢则不能研精”,就是自满,慢就是自以为对。主观太强,那么求学问就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为什么用“险躁”?人做事情,都喜欢占便宜走捷径,走捷径的事就会行险侥幸,这是最容易犯的毛病。尤其是年轻人,暴躁、急性子,就不会理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这个地方,有些本子是“志”字,而不是“意”字,大概“意”才对,还是把它改过来。--年龄跟着时间过去了,三十一岁就不是三十岁的讲法,三十二岁也不同于三十一岁了。人的思想跟着年龄在变。“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少年不努力,等到中年后悔,已经没有法子了。
看诸葛亮这篇《诫子书》,同他作人的风格一样,什么东西都简单明了。这道理用于为政,就是孔子所说的“简”;用以持身,就是本文所说的“俭”。但是文学的修养,只是学问的一种附庸,这是作学问要特别注意的。由历史文化谈到诸葛亮的学养,到此告一段落。
&《论语别裁》
-----------------------------------------
我的建议,读国学院,要懂诸葛亮的《诫子书》,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这是千古读书人的铭言。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他告诉儿子,先学会宁静,宁静不是单指打坐时思想的宁静,而是你心境要随时可以宁静,欲望减轻了。第二是“俭”,这个“俭”好像省钱的俭,同样的一个寓意,简化,脑子情绪不要复杂,一切都要简化,抓到要点。尤其这个时代,事情那么多,大家都忙昏了头,都在拼命,精神问题越来越多,要好好学习“俭”和“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求学问的道理,先要把自己的思想情绪学会淡化,甘于寂寞,甘于淡泊,要安静。你天天要去玩,欲望太多,卡拉OK呀,交男朋友啊,交女朋友啊,耽误很多时间的。求学是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学问要宁静。“才须学也”,才能是靠学问培养的。“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诸葛亮一辈子写的信都是几句,很简单,所以诸葛亮的一生只有两篇大文章哦,就是万古流传的《(前、后)出师表》。他文学水平非常高,写的信简单扼要,有时候只三句话,包含了很多。
“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慆慢”,傲慢,“慆”,自己得少为足,有一点点懂就认为了不起了,然后傲慢,看不起别人了,这样求学没有用啊,不能研精,不能深入了。“险躁”,心里蹦蹦跳跳的,情绪很乱,则不能理性,不能养静。这句话讲做学问。
然后下面告诫儿子的话,“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年龄一年一年长大了,时间溜走了,时间像车子一样,跑过去很快很快。“意与日去”,我们的意志、思想随着年龄大了会懒,堕落,勇气没有了。这八个字非常重要!
他告诫“遂成枯落,悲叹穷庐,将复何及也”。他说如果你犯了这个毛病,一天偷懒,以上的告诫你做不到,随着年岁老大,“遂成枯落”,永远就是这个程度了!年纪大了才后悔,“悲叹穷庐”,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有屁的用啊!“将复何及也”,那个时候都来不及啦!
这是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一封信,简单明了,一辈子都适用。所以诸葛亮的一生,你看虽然帮助刘备建立一个国家,当宰相,他始终是“澹泊宁静”四个字,是他的学问修养。他死了以后,现在是万古一人,大家都想学他。他的学问是宁静来的,所以知识分子要学他。
《国学与中国文化》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养女儿是积大阴德_南怀瑾国学教育-爱微帮
&& &&& 养女儿是积大阴德
  《朱子治家格言》让我们人人知因果,也同时每一家人,都知道怎么来教育下一代。懂得教育了,每一个家庭都会出圣贤人。   而教育孩子,教女儿比教儿子更重要!为什么?因为所有的人才都是妈妈教出来的。妈妈要从小,父母就把她教好,以后她就是贤妻、又是贤母。所以教女子,把女儿教好才能让天下太平。所以诸位家长,您生女儿的请举手。这些都是来救天下苍生的,他们把女儿教好,很多圣贤人就出来了。   所以教女儿要有职业道德,一定要把她教好。我曾经听有人在那里抱怨,哎呀,我这个女儿,老大不小了,脾气这么大,赶快把她嫁出去,不然每天把我气死了。这个态度是没有职业道德,是吧?怎么女儿脾气大,赶快把她嫁出去,不是不能够设身处地,都是嫁祸于人,这不对了,搞得人家鸡犬不宁,这是损阴德的。一个人嫁女儿嫁出去,把人家的家族兴旺起来,这个父母积的阴德最大,所以养女儿是积大阴德。   所以现在不是急着把女儿嫁出去,应该是先要把女儿教好,教好了才能够把她嫁出去,这样才厚道。大家怎么变得这么严肃?这个是应该有的一种存心,要设身处地、要有恕道。   虽然现在说是这么说了,真正遇到的时候,不一定提得起来。比方有两个老人,在那里聊天的时候,其中一个老人就说了:「哎呀,我的命很不好,新进门那个媳妇,什么好东西都往她家里拿,我真是歹命!」她在那里流眼泪。另外一个老太太说:「哎呀,别伤心了、别伤心了。」拍拍她的背,安慰她。结果这个老太太就问对方:「老朋友,妳最近好不好?」「我最近很好,我女儿嫁出去以后,什么好东西都往家里拿。」所以自己遇到了,就会觉得歹命,但是假如东西是往自己家里拿,那还是觉得好,没有替亲家考虑。所以老祖先留给我们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非常重要。   不只把女儿教好,子女教好了,他走到哪里,给人欢喜、给人智慧;孩子没教好,走到哪都给人添乱,给社会国家添乱。所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每个身为父母的人应尽的本分,这样才能问心无愧。?欢迎.转.发可能您一个小小的分.享动作,就可能照亮无数人的命运!欢迎与南老师结缘,关注国学教育感悟人生,从点滴做起↓南怀瑾↓
点击展开全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张志欣先生:南怀瑾老师的风采--学佛网
&张志欣先生:南怀瑾老师的风采
发布:清净乃空&[
&]&& 日期: 12:19:00&&
南怀瑾老师与本文作者的合影
八十年代末,南怀瑾老师的书开始在大陆流行起来。那时,他的书在大陆没有正版,全是盗版。这类清谈佛、道、儒经典著作和中国历史的书,立刻吸引了我。当时也不知道南怀瑾何许人也,书上也没有他的照片和简介。
我看的第一本南著是《金刚经说什么》。不能自夸我读书的品位有多高,但是任何书我只要翻上几页即知作者是不是高人。这种修炼可能源于我的童年时代,那时我就是一个手不释卷的孩子,因为课外书读得多,我还得过市教育局发给我们学校唯一的一枚读书奖章。
别看我书读得多,但有些著名的作家我却谈不来。有许多次,人家问我觉得张爱玲、琼瑶、金庸如何?我只能坦白地说我没资格谈论他们,因为也试着读过这些人的著作,可就是读不下去,实在是不对我的胃口。
有的人的书,我会先喜欢后厌倦的,比如北美作家阿瑟?黑利。我第一次读他的小说《汽车城》后,意识到读这个作家的书,等于不用出国,就能去全面了解资本主义世界的方方面面。于是我把他写的小说全买到了手,如《钱商》、《大饭店》、《航空港》、《电网》、《政府危机》等等,事实证明,看完了这些书你就等于去西方生活了几年,明白了那里的人和事。通过我后来在欧洲留学时对西方社会的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
黑利有一点过人之处,就是他对生活的观察之细是很少有人能企及的。比如,他在《航空港》那本书里描写了一种“牢骚人”,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那种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对什么都有意见,一点也不阳光,活得非常累的那种人。黑利不仅把这种人的表现写得活灵活现,而且把这种人的心理成因也揭示得淋漓之至。
但是,当我读到第三本黑利的书时,发现了他组织文章有一种不变的套路、固定的模式,从那以后,我读他的书就感到有些厌倦,再没有当初那种兴致勃勃的状态了。
南怀瑾的书对我的胃口。读完《金刚经说什么》,我立刻跑遍北京所有的书店、书摊,尽可能把南怀瑾的书都买到,接着又读完了他的《易经杂说》、《论语别裁》、《历史的经验》、《老子他说》、《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等等。
后来我发现,能始终以如饥似渴、认真投入的状态去读南书的人,不止我一个。北京战功赫赫的徐警官、军界的刘将军都是尽读南书的人。我们三个一见面,说南书、谈南书,交流心得体会,成了我们之间多少年都不变的话题。
南怀瑾的书何以有这么大的魅力?
孔子有句话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初读南书的人,第一个感觉往往就像孔子讲的这样。听南老讲事,时不时就会让你茅塞顿开、脑灯泡大亮一下。你会不断地感叹:噢,原来要这样去看世界!啊呀,原来要这样去看人生!我以前怎么就那么愚蠢呢?
比如,南老师认为,任何一个成系统的宗教、理论、学说都有它能够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有它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说,我们可以把佛教看成是百货商店,它能满足你买衣取暖,买鞋走路,买电视机看节目的需求,你就是什么也不买,进去逛逛,只为看看琳琅满目的商品,饱个眼福也可以。道教呢?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医院,这个医院什么病都能治。一个人有病了,一个家庭有病了,一个社会有病了,到了这家医院,就能查出你的病根,并对症下药治好你的病。儒教呢?相当于粮食店,你八个小时不吃饭试试?所以,你离开了粮食店,能活得下去吗?
接着,南老问,如果一个人要买家具,他跑到医院、粮店,能解决他的问题吗?同样,一个人病了,能去逛百货商店吗?到粮店买米也同样治不好他的病呀。
南老就是用这么浅显的道理,告诉我们,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任何理论、学说都有它能够解决某些问题的钥匙,但是,这个钥匙不是万能的。有的问题,要靠另外的钥匙去打开。
南书之所以让人读了就放不下,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知识含量大。他不仅对佛学、道学、儒学精通至极,而且对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诗歌文学深谙精微。无论他给我们解释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还是讲解像说车轱辘话一样的佛家偈语,都说得明明白白,并且随手拈来古今典故、人文世相加以辅证。因此,读南书对求知欲望较高的人来说,有种征人解渴、学人解惑的感觉。
南老的大部分著作,都是把他平时讲课的录音,经过整理后编辑成书的,因此,深入浅出,口语化很强,让人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无论学历高低者都能接受他的讲话态度,并听得懂他在说什么。这一点,是个功夫。我们可以找来许多宗教大师或宗教学者讲解《金刚经》的文章,跟南老的《金刚经说什么》比较一下,即可看出,谁说得更能让人明白这部佛家经典之著了。
南师立论真实,不造虚假之词,不犯逻辑学上的“大前提错误”,并且一贯主张要说真话,像南老这样的学者,在中国是不多的。看南老的书,他没少给人出主意,但大前提是:人,一定要先做个好人,然后再去做智者。接着,他会告诉你,为什么要当一个好人?怎样才能当一个好人?继而,他才详解人生智慧的般若修道。--他有他的教学逻辑,所以,我们可以把他看作是民师和帝师。
2008年4月15日,在下把读过的《金刚经说什么》递给南师看,他当即留下笔迹,居然称我为弟,实际上老人家比我父母的岁数都大!
“南老师,我的酒龄有几十年了。如果一餐饭喝好几种酒,只能由高度酒向低度酒过渡去喝,这是好酒之人的共识。所以,南老师,现在不能喝白酒了。下次我来,您老记着让我喝白酒就行了。”
“好好好,我记着,我记着!”南老师说。
此时,我已经吃得差不多了,觉得该是跟南老好好聊聊天的时候了。
正好,南老师问我:“你是蒙古族,怎么却姓张呢?”
我告诉南老师我的父辈属于蒙古喀喇沁部,此部过去的地盘在现在的内蒙古赤峰东、辽宁西那一带,现在还留下了两个喀喇沁王爷府。这块地盘是成吉思汗给他的大功臣者勒蔑的封地。者勒蔑是成吉思汗儿时的伙伴,也是辅佐成吉思汗打下天下的第一大谋士。后来,明朝把元朝军队赶到北漠,留在者勒蔑原封地的后人,怕汉人来了灭族,就赶紧改汉姓。者勒蔑的“者”,其发音不是最接近汉姓的“张”吗?于是,我的祖先们就都姓张了。
南老说,其实明朝建国的276年中,始终也没有灭掉蒙古人建立的国家政权。在明帝国的北面和西面,除了蒙古人以前就建立的察钦汗国外,又建立了北元、鞑靼、瓦拉三个国家,并始终跟明朝对峙着,期间,还俘虏过明朝皇帝。直到清朝实行满蒙和亲,两家人成了一家人,蒙古人才承认自己跟清朝是一国人了,不再另立政权。
在此之前读南师的书时,我就注意到南老师专门谈到过蒙古人。他说从南北朝之后,一些少数民族建立过的国家、如北魏、清等,都会被汉文化同化。唯独这个蒙古族挺奇特的,轰轰烈烈地打进来,又悄悄地退走,其文化没有被同化,到现在仍然保留着自己的面貌。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因为话题进入了蒙古人的历史,这正是我非常熟悉的领域,于是便和南老师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
我讲了不识字的成吉思汗是如何创建蒙古文字的过程,讲了蒙古军队怎样用唱长调的方法去传递信息和通信联络,怎样驯养海东青去侦察敌情,以及怎样用“湖潮攻势”去打垮敌阵。南老师虽是博学大师,但对不知道的事情就直截了当地说他不知道。他非常感兴趣地问我:“你能详细地给我们讲讲那个‘湖潮攻势’吗?”
我环顾周围,发现旁边桌子上有一堆不知干什么用的小木块,就拿过来做道具,在桌子上摆开了成吉思汗常常使用的一种战阵,把那个著名的“湖潮攻势”讲明白了。讲的时候,南老师和客人们一直在兴致勃勃地听着。
我讲完以后,南老师赞叹地说:“这个战法真有意思,真有智慧!谢谢你,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 南老师说,成吉思汗是大英雄。在他称汗以前,北方的草原地区,部落战争不断,社会结构很不稳定,人民生活得很苦,他给搞统一以后,结束了这种局面。
我说:对。所以我们蒙古族人民很怀念他。他死后,到现在800年了,一代一代的蒙古人都在真诚地祭祀他。800年啊!他陵前的长明灯就从来没有灭过。汉朝的开国皇帝姓刘,可到现在,还有几个姓刘的人祭祀他?宋朝开国皇帝姓赵,同样,也没见几个姓赵的祭祀他。满族也一样,早就不祭祀他们的大英雄努尔哈赤了。
在南老师的饭桌上,我俩就这么说着聊着,一看表,居然四个小时过去了!我怕过多占用南老师的时间,提出告辞,因为已跟上海的朋友说好,我今天必须返回上海。南老师正跟我聊在兴头上,他想挽留我,让我住几天再走。
我说南老师啊,您肯搭功夫跟我说这么长时间话,已经是我的三生福报了,我已经满足得不知说什么好了!我答应了朋友一定回去,不能让他们等我啊。
南老师说:“那好,我就不留你了,希望你以后常来看我,我跟你可有说不完的话呢!”说完,南老师问客人们:“你们今天听了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还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大家都高兴地说,暂时没有了,希望以后还能见到我。
我忽然想起了两件事要问南老师,于是说道:“我还有两件事,想在离开前问问您,行吗?” 南老师说:“好呀好呀,你尽管问吧。”
我说:“一件事是大陆上流传的关于您的一个传说。另一件事,是我想核对一下您是否对大陆记者讲过的一段话。
“那个传说是这样讲的:说蒋介石先生去世后,蒋经国先生到您府上向您讨教国策,您站在家门口不让蒋先生进家。经国先生问您:为什么不能进家谈话?您回答说:到我家,我是主,您是客,主人好意思说客人不爱听的话吗?经国先生说:那就请先生到我那里去谈。您说:那也不妥,因为到了总统府,您成了君,我成了臣,有些话也不便直说。于是,经国先生就让军警封路,司机离开,您俩就在他的总统专车里谈了几个小时。
“谈的什么,谁都不知道。但是,事后人们看到,蒋经国先生治台的大政方针完全不同于乃父了。最后的结果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走向了繁荣,在经济上起飞了。我想问南老师:这个传说,是真实的吗?”
南老师听完了哈哈大笑,说:“这是民间的杜撰,我哪有那么大的架子呀?你们不要信杜撰出来的事情。”接着,他问我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我说:“第二件事情是我在一个材料上看到的,对您有一个采访报道。那时,您第一次到大陆来,记者们问您:南先生,您认为中国的前途在哪里?您回答了四句话:要共产主义的前途,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市场,和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您是讲过这样的话吗?” 南老师又是一次哈哈大笑,他说:“那时访问我的记者很多,问了很多问题,我也都做了回答。我没看到过这个报道,你看到的,可能是记者自己做的归纳吧?”
最后,南老师应我的请求,在我读旧了的那几本南著的扉页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接着,又送了我几本新著,同时在上面签上了名字。然后,他对他的秘书说:“你把今天我们俩照的照片,和我那套新的选集都给他寄到北京去。书太多、太沉,他不方便带回去。”
老人家坚持要把我送出大门,我只好双手执师之手,跟他一起走出门外。 临上车前,我再一次向老师深深地鞠了一大躬!
车离开南府时,老师和他的客人们始终站在门口,向我挥着手,直到我从他们的视线内消失。
回上海的路上,雨停了。天空上繁星点点,让人觉得苍穹高阔,宇宙深远!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猜你还对这些相关资料感兴趣(全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用心去做,随缘结果。学佛网,您身边的网络学佛修行道场,我们时时刻刻就在您的身边!
学佛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怀瑾老师秘书马宏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