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无量寿经读经时为何困

[转载]净空法师:读经时少读一点,细嚼品尝读出味道来
  有这么多人真正做到了,大家看到欢喜:我也想学他。把众生学佛的念头引发出来了,这个功德不可思议,你要晓得什么是佛教,你到寺庙里面去看看出家人,你就知道什么是佛教。
  但是今天的寺院不遵守佛的教诲,你看到出家人,你不相信佛教。我们年轻时就是有了这个毛病,到寺院里看到出家人,他们的工作是为死人服务,念经、超度、搞法会,搞这个东西。那让我们年轻人看到,这是搞迷信,自然生起排斥,不愿意接触,不愿意进寺庙。
  我二十六岁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如果不是跟他,我这一生跟佛就没有缘。佛教是方老师介绍的,这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绝对不是迷信。他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当时我有疑问,我说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它哪里有哲学?老师告诉我:你年轻,你不懂。他老老实实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从来没听说过,从来没有人讲过这个话,这话是真的吗?我对老师有信心。如果对老师没信心,这门进不来。我跟他老人家学哲学,课不是在学校上的,是在他家里上的,学生就我一个,一分钱学费也没交。他不会骗我,他为我上这个课是道义。这样一个人要请他来做家教,那一个月要给多少钱给他?我们也不敢,也没这个能力,完全是他主动的。我们原来的意思,是想到学校旁听他的课程。他不让我到学校去,每个星期两个小时到他家里上课,他不会骗我,告诉我佛教经典哲学今天不在寺庙,我说在哪里?在经典里面。这一句话非常重要!他要没有这句话,我到寺庙向和尚们请教,他说不出来,我就会认为方老师说话假的,不是真的。他话说在先了。那为什么呢?现在出家人不学经教,所以你问他,他不懂,他会念经,他不晓得意思。所以你要学佛经哲学,一定要从经典下手。这是他指导我学习的方法,从那里入门。这缘殊胜!
  老师把佛经哲学这个单元刚讲完,我就有机会认识章嘉大师,这是专门学佛的。我就开始到寺庙里找经典,方老师告诉我要看哪些书,这些书市面上买不到,都在《大藏经》里头,有很多重要的要抄。学习的时候,没有人指导,很苦,就认识了章嘉大师。他非常慈悲,像方先生一样,每个星期给我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他忙的时候一个小时,不忙的时候两个小时。我读的经论有问题,就向他请教。所以我学佛的根,章嘉大师奠定的。这样的善知识可遇不可求,缘分!知道世界上有这么好的一门学问。
  中国古人这些典籍是教人成圣、成贤;佛教这些典籍是教人成佛、成菩萨的,它不是教你别的,所以这真正叫圣贤教育。圣贤教育与名闻利养不相干,这个一定要知道。孔子在世,没有社会地位,他做官只做了三个月,就下台了,鲁司寇。鲁国就是现在的一个城市,那个时候的国君就是现在的县市长。司寇是干什么的?警察局长。孔子做过三个月警察局长。大概是把少正卯杀掉了,所以他三个月就下台了。为什么杀少正卯?少正卯邪知邪见,能言善道,辩才无碍,大概孔子也辩不过他。但是是邪知邪见,他会把人引到坏道,把人教坏了,这罪名把他杀掉了。今天言论自由,那他就没问题了。他带给社会负面的影响,所以孔子把他杀掉了。孔子一生没做过官,平民,这圣人!孔子没有财富,在现在讲,他属于清寒之家。一生教几个学生,喜欢教学生。学生家里家境好的,送一点供养给老师;家境不好的,孔子收的供养多,分给家境不好的学生,大家分享,过这种日子。
  所以这个名利要放得下,放不下是障碍。度化众生是缘分,不能攀缘,随缘不攀缘;也不去制造机会,缘分就是机会,也无需要制造机会,那还是攀缘。真的若无其事,你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清净心、定心生智慧。有缘人来找你、来拜访你,可以接见,可以教他。真正到自己有一点小成就了,会有这些访问的人,他自然给你在外面介绍,这样你就小有名气了。心里头有没有?不能有。小有名气,自己就欢喜了,觉得自己以为不错了,傲慢心生起来了,你已经离开戒定慧了,接近贪嗔痴了,这个时候要不严加防止,就毁掉了。所以修道的人很多,真正成功的人很少,为什么呢?都是中途经不起名闻利养的诱惑,远离正道了。所以今天我们亲眼看见,许多人年轻时候不错,有志气、有抱负、有正知正见,可是,一踏入社会不久,就被染污了。这个现象是正常现象,你读佛经就了解。为什么?每一个人在六道轮回里头,无量劫的熏习,熏习的烦恼习气多、伦理道德少。所以伦理道德分量少,烦恼习气多,决定敌不过外面诱惑,自然趋向。所以这是非常正常现象,
  尤其是现代,古人还有不为名利诱惑,把生死置之于度外,有,历史上有记载,少数人,绝大多数人经不起诱惑。那么现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丢掉两百年了,不受外面诱惑的,我们相信他是佛菩萨再来、是圣贤再来,他不是凡人。他如果不是圣贤再来,被诱惑的是正常现象。我们如何能把自己保住,这就不得了了;帮助别人,佛都做不到,我们哪有这种能力。佛菩萨只能教导我们,路是自己走的,与佛菩萨不相干,佛菩萨指的是圣道、是正道。我们自己贪一点小的名望,贪一点小的利的时候,就走到邪道。邪道会越陷越深,深到极处,自己也知道是罪业,自己也知道是堕落,不在乎了,反正有一天享受一天,明天还没到,管他干什么,就堕落了。堕落之后的苦,后悔来不及了。那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太多太多了。我们能够保守的,六十年没有被外头诱惑,靠什么?靠经教!认真读经。读经份量不要太多,太多,所谓贪多嚼不烂。宁愿少读一点,细嚼品尝,读出味道来。有时候一句经文,我差不多用三分钟到五分钟,这里头有味道。一个小时,这本子读一两页,进度很慢,它真有味道。读书不在多,就在品尝它的义理、它的滋味,这个里头就得法喜。介绍的时候,一句经文可以引伸很多很多的理跟事,讲几个钟点都讲不完。入得越深越好,越广越好,“广”是一句经文里头有很广泛的义理在里头。然后你对经典你才喜欢,你才真正爱它。字字句句含无量义,遍遍不一样,读不厌,天天读,永远读不厌,味道尝到了。
净空法师:读经时少读一点,细嚼品尝读出味道来
来源:净土释疑网
关键字:读经,正法,经典,经教,品味,学佛
发布日期: 19:57:01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60集
日讲于香港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查看: 9637|回复: 59
UID196976在线时间261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2积分4914
善戒同修, 积分 49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6 积分
在线时间261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2积分4914
净空法师:为什么要读诵《无量寿经》,如何读经?
我常常勉励同修,用什么方法达到我们真正修学的目标?读经。这是古老的方法。你念得愈多愈好。修行决定不能违背三学。「三学」就是戒、定、慧。与三学相违背的,决定不是佛法。你读诵这部经,不但三学在其中,三慧、三资粮也在其中。不可思议!我们的身心都不清净,用其他的方法要达到清净,是非常困难的。用这个方法;一般在读诵开始,如果一天能念三部,半年之后就见到效果。有许多同修,我教他这个方法。他去做,过了半年来跟我讲,很有效果。如果念的部数多,效果就更殊胜。所以现在一天念七部、十部或更多的人很多。在本省、在国外、在大陆都有。如果他得不到好处,他怎么肯学? 有许多同修告诉我,大概在五百遍到一千遍,是一个转捩点。过了这一关之后,身心自在、信心清净! 读诵要有耐心,耐心就是六度里的忍辱,可见读诵正是修忍辱。忍之后才有精进。精进之后心定了,就是禅定。定了之后开慧。我们用这个方法,六度齐修。读经的时候,放下万缘,是布施。读经的时候,不起恶念,是持戒。有耐心,一遍一遍的念下去,是忍辱。六度齐修。三学、六度、三慧、三资粮都在其中。还有什么方法比这个方法更殊胜?所以,烦恼重、业障深,运用这个方法,三个月到半年,你的那些烦恼、业障、习气会非常明显的减少。这就是效果,就是你修学功夫得力,你有收获了。由此可知,我们心不清净,有妄想的时候,心烦恼,展开经典读诵。如果读得很熟,能背诵了,不必展开经本。妄想一起来,读经把妄念止住。念几句,或者念几章,念一遍,烦恼、妄想就没有了,就念掉了。这是真修!所以经不是念给佛听的,也不是念给菩萨听的。读经是为自己断除业障、烦恼、习气,恢复自己心地的清净平等觉。目的在此。 我跟同修们在前面说过,现在第一个步骤是做预备功夫。把经念熟,念到能背诵,一个字不会错,这是预备功夫。功夫做成了,经能背得很熟了,然后起修依教奉行,才是真正修行。 「修行」就是要对治恶行、烦恼、习气。怎么对治?每天念经。若一部经还没念完,就打妄想,这一遍就不算,要从头再念起。必须念到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一部经念圆满,一个妄念也没有。这一部经念熟了,只需要半小时。半个钟点里没有一个妄念,功夫是不是成就?给诸位说,只刚刚及格,没什么了不起。你想想看,人家念佛堂里念佛,一支香一个半小时,还会起五、六个妄念,三、五个妄念,那是功夫很好的。你半个小时不起妄念,算什么!所以先求这个,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然后再增加,念二部,念三部。如果能连续念五部、六部、七部都没有一个妄念,你的功夫是真正得力。说老实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稳稳当当,没问题了。要这样干才行!心清净到这样程度,可以不要再读经了,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由此可知,读经的目标是恢复到心地的清净。是要把妄想、烦恼、染着给念掉。目的是这个。 清净心念佛,句句相应,那真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今天佛号不相应,是因为心不清净,所以大家要认真努力去做。烦恼、染污、垢秽,就是无始劫来的习气。只要把这个控制住了,恶行就不会有了,才能真正达到『心净则佛土净』。这是往生的保证。《华严经》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清净心。「一切」,大而言之,十方法界依正庄严,就是一心所显现出来的。就法门来讲,「一」就是持名念佛。念佛法门就包括了所有一切法门。我们在前面也讲过,将来讲到经文还要讨论。你认识了,肯定了。如果自己求生西方,一句佛号,一本《无量寿经》就足够了。年岁大的人,记忆力衰退了,《无量寿经》太长无法受持,就受持小本《阿弥陀经》也是一样的。用小本《阿弥陀经》,像我刚才讲的读诵方法,把烦恼、习气、妄想、执着念掉。这是中年以上记忆衰退,采取小本《弥陀经》。年轻人要用大本。大本效果大,力量大,读诵的时间长。长时间不打妄想难;短时间容易。《弥陀经》背一遍,几分钟不打妄想还容易。《无量寿经》背一遍至少要半个小时,不打妄想很难。调众生就是帮助众生断烦恼。我们净宗所用的方法是读经。
读经的目的在「调伏身心」,不是在求解。读经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戒学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念经的时候,心里一个妄念都不生,诸恶就不作了。不但身不作恶,口不作恶,心里也没有坏念头,心也不作恶。身、 口、意三业都不作恶,「诸恶莫作」就圆修了。经典是佛从「真如本性」中流露出来的,是善中之善,没有比这更善的 。所以读经即是「众善奉行」。戒律具足了。 念经时,一心专注读经,绝不去想经的意思。一心读诵就是「定」。念得清清楚楚,没有念错,没有念漏 ,没念颠倒,这就是「慧」。慧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读经,每天读一 个小时,就修一个小时的戒、定、慧;读两个小时,就修两个小时的戒、定 、慧。「戒、定、慧」同时圆修。所以,读经决定不能求解。一面读,一面想经文是什么意思,那就是世间的读书,戒、定、慧三学都没有了。你若一面念,一面想,就是打妄想。结果,戒没有了,定没有了,慧也没有了。所以,老实去读,千万不要去想意思。当你读时,忽然有意思现前了,不是想来的,那没有关系,这是相应,有悟处。虽然有悟处,也不要理它,还是老实念下去。千万不要以为这个意思很好,赶紧写下来,那又打妄想,又错了 。根本不去理会,就是老老实实一直念。   当然经文愈长愈好。好在那里?修「戒、定、慧」的时间长。但是现代人生活非常忙碌。经典太长了,找不到这么多时间。经典太短,像《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念的时间太短了,不管用,熏修的力量太薄弱。一天只修几分钟的戒、定、慧,很不容易成就。所以,我们选择《无量寿经》, 这部经典长短很适中。要是念得很熟,从头到尾念一遍,只要半个小时。千 万不要以为半个小时不长。每天认真修半个小时的戒、定、慧,离念离相不 打妄想,就很受用。对于工作繁忙的人来说,非常适当。如果你退休了,不需要再去工作,则修行时间愈长愈好。这部经每天可以念十遍,甚至于念十几遍。念三年五载,人心就定了;定了以后就会开悟。《金刚经》上说得很 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就是开悟。到开悟的时候,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通达,一切都通达,一切都明了。 这是诸佛菩萨,祖师 大德教我们一条修行的道路。从读诵下手,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下手的方法很多,譬如禅宗从「参究」下手,或者参话头,或者观心。教下多半用「读诵」。净宗除「读诵」之外,也有不读经的,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也行。密宗用「持咒」。可见得方法虽然很多,目标是相同的。都是把妄想、 执着舍掉,恢复到心地清净,这就是「调众生」。 从今而后,起心动念决定不造恶。我常常提醒同修们,起心动念就是「念佛」,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想 。为什么劝你把本经念熟?念熟了,可以常常想。念不熟,想不起来,想的都是胡思乱想。自己编一个西方极乐世界,是不行的。所以,经要念得愈熟愈好,帮助你忆念,排除一切妄想、执着,真正使你达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感恩随喜您的好文布施!
随喜赞叹,与您共勉!
总评分:&经验 + 2&
西天拜佛,求取极乐。
欢迎来访:.cn/chenxn1120
UID155759在线时间160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0积分333
亲近同修, 积分 3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7 积分
在线时间160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0积分333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净空法师
UID110507在线时间401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女帖子精华0积分1296
和敬同修, 积分 12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4 积分
在线时间401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女帖子精华0积分1296
感恩老法师&&阿弥陀佛
UID78271在线时间1638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2积分8849
善定同修, 积分 88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51 积分
在线时间1638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2积分8849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UID43702在线时间373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女帖子精华0积分4090
善戒同修, 积分 40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10 积分
在线时间373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女帖子精华0积分4090
UID217160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0积分748
常亲近同修, 积分 7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2 积分
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0积分748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Powered by
X2.5 Design by净空法师---为什么要读诵《无量寿经》
净空法师---为什么要读诵《无量寿经》
节录自净空法师&&无量寿经&&讲义&
&&我常常勉励同修,用什么方法达到我们真正修学的目标?读经。这是古老的方法。你念得愈多愈好。修行决定不能违背三学。「三学」就是戒、定、慧。与三学相违背的,决定不是佛法。你读诵这部经,不但三学在其中,三慧、三资粮也在其中。不可思议!我们的身心都不清净,用其他的方法要达到清净,是非常困难的。用这个方法;一般在读诵开始,如果一天能念三部,半年之后就见到效果。有许多同修,我教他这个方法。他去做,过了半年来跟我讲,很有效果。如果念的部数多,效果就更殊胜。所以现在一天念七部、十部或更多的人很多。在本省、在国外、在大陆都有。如果他得不到好处,他怎么肯学?
有许多同修告诉我,大概在五百遍到一千遍,是一个转捩点。过了这一关之后,身心自在、信心清净!读诵要有耐心,耐心就是六度里的忍辱,可见读诵正是修忍辱。忍之后才有精进。精进之后心定了,就是禅定。定了之后开慧。我们用这个方法,六度齐修。读经的时候,放下万缘,是布施。读经的时候,不起恶念,是持戒。有耐心,一遍一遍的念下去,是忍辱。六度齐修。三学、六度、三慧、三资粮都在其中。还有什么方法比这个方法更殊胜?所以,烦恼重、业障深,运用这个方法,三个月到半年,你的那些烦恼、业障、习气会非常明显的减少。这就是效果,就是你修学功夫得力,你有收获了。由此可知,我们心不清净,有妄想的时候,心烦恼,展开经典读诵。如果读得很熟,能背诵了,不必展开经本。妄想一起来,读经把妄念止住。念几句,或者念几章,念一遍,烦恼、妄想就没有了,就念掉了。这是真修!所以经不是念给佛听的,也不是念给菩萨听的。读经是为自己断除业障、烦恼、习气,恢复自己心地的清净平等觉。目的在此。
&&我跟同修们在前面说过,现在第一个步骤是做预备功夫。把经念熟,念到能背诵,一个字不会错,这是预备功夫。功夫做成了,经能背得很熟了,然后起修依教奉行,才是真正修行。「修行」就是要对治恶行、烦恼、习气。怎么对治?每天念经。若一部经还没念完,就打妄想,这一遍就不算,要从头再念起。必须念到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一部经念圆满,一个妄念也没有。这一部经念熟了,只需要半小时。半个钟点里没有一个妄念,功夫是不是成就?给诸位说,只刚刚及格,没什么了不起。你想想看,人家念佛堂里念佛,一支香一个半小时,还会起五、六个妄念,三、五个妄念,那是功夫很好的。你半个小时不起妄念,算什么!所以先求这个,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然后再增加,念二部,念三部。如果能连续念五部、六部、七部都没有一个妄念,你的功夫是真正得力。说老实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稳稳当当,没问题了。要这样干才行!心清净到这样程度,可以不要再读经了,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由此可知,读经的目标是恢复到心地的清净。是要把妄想、烦恼、染着给念掉。目的是这个。
&&清净心念佛,句句相应,那真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今天佛号不相应,是因为心不清净,所以大家要认真努力去做。烦恼、染污、垢秽,就是无始劫来的习气。只要把这个控制住了,恶行就不会有了,才能真正达到『心净则佛土净』。这是往生的保证。《华严经》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清净心。「一切」,大而言之,十方法界依正庄严,就是一心所显现出来的。就法门来讲,「一」就是持名念佛。念佛法门就包括了所有一切法门。我们在前面也讲过,将来讲到经文还要讨论。你认识了,肯定了。如果自己求生西方,一句佛号,一本《无量寿经》就足够了。年岁大的人,记忆力衰退了,《无量寿经》太长无法受持,就受持小本《阿弥陀经》也是一样的。用小本《阿弥陀经》,像我刚才讲的读诵方法,把烦恼、习气、妄想、执着念掉。这是中年以上记忆衰退,采取小本《弥陀经》。年轻人要用大本。大本效果大,力量大,读诵的时间长。长时间不打妄想难;短时间容易。《弥陀经》背一遍,几分钟不打妄想还容易。《无量寿经》背一遍至少要半个小时,不打妄想很难。调众生就是帮助众生断烦恼。我们净宗所用的方法是读经。
&&读经的目的在「调伏身心」,不是在求解。读经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戒学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念经的时候,心里一个妄念都不生,诸恶就不作了。不但身不作恶,口不作恶,心里也没有坏念头,心也不作恶。身、口、意三业都不作恶,「诸恶莫作」就圆修了。经典是佛从「真如本性」中流露出来的,是善中之善,没有比这更善的
。所以读经即是「众善奉行」。戒律具足了。
&&念经时,一心专注读经,绝不去想经的意思。一心读诵就是「定」。念得清清楚楚,没有念错,没有念漏
,没念颠倒,这就是「慧」。慧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读经,每天读一个小时,就修一个小时的戒、定、慧;读两个小时,就修两个小时的戒、定
、慧。「戒、定、慧」同时圆修。所以,读经决定不能求解。一面读,一面想经文是什么意思,那就是世间的读书,戒、定、慧三学都没有了。你若一面念,一面想,就是打妄想。结果,戒没有了,定没有了,慧也没有了。所以,老实去读,千万不要去想意思。当你读时,忽然有意思现前了,不是想来的,那没有关系,这是相应,有悟处。虽然有悟处,也不要理它,还是老实念下去。千万不要以为这个意思很好,赶紧写下来,那又打妄想,又错了。根本不去理会,就是老老实实一直念。
&当然经文愈长愈好。好在那里?修「戒、定、慧」的时间长。但是现代人生活非常忙碌。经典太长了,找不到这么多时间。经典太短,像《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念的时间太短了,不管用,熏修的力量太薄弱。一天只修几分钟的戒、定、慧,很不容易成就。所以,我们选择《无量寿经》,
这部经典长短很适中。要是念得很熟,从头到尾念一遍,只要半个小时。千万不要以为半个小时不长。每天认真修半个小时的戒、定、慧,离念离相不
打妄想,就很受用。对于工作繁忙的人来说,非常适当。如果你退休了,不需要再去工作,则修行时间愈长愈好。这部经每天可以念十遍,甚至于念十几遍。念三年五载,人心就定了;定了以后就会开悟。《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就是开悟。到开悟的时候,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通达,一切都通达,一切都明了。
&&这是诸佛菩萨,祖师
大德教我们一条修行的道路。从读诵下手,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下手的方法很多,譬如禅宗从「参究」下手,或者参话头,或者观心。教下多半用「读诵」。净宗除「读诵」之外,也有不读经的,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也行。密宗用「持咒」。可见得方法虽然很多,目标是相同的。都是把妄想、
执着舍掉,恢复到心地清净,这就是「调众生」。从今而后,起心动念决定不造恶。我常常提醒同修们,起心动念就是「念佛」,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想
。为什么劝你把本经念熟?念熟了,可以常常想。念不熟,想不起来,想的都是胡思乱想。自己编一个西方极乐世界,是不行的。所以,经要念得愈熟愈好,帮助你忆念,排除一切妄想、执着,真正使你达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常常劝同修们,我们学佛要依据经典。中、下根性的人离开经论,什么都谈不上,一定要依靠经论。
&&得到经论,怎么入门?第一是熟读。先念熟
,念到很熟很熟,念的遍数愈多愈好。这是下手入门之处,先把心定下来,
妄想杂念少,心就定了。这是用念经的方法修持,一是熟、一是心清净。心清净之后就开智慧,然后进入第二步。第二是求解,就是对经典要深入研究。开头不要研究,因为你研究得到的,都是胡思乱想,你把经里的意义想错了,不是佛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是邪知邪见。所以,先修定,定之后开智慧;智慧现前再求解,解要圆。因为圆解就没有障碍。
&&我们依这一部经典,跟其他经典还发生障碍,隔隔不入,此是见解不圆,才有这些怪现象。
真正有坚定清净的信心,听了之后确实永远不退,今生这句佛号一天到晚不间断。尤其是经念熟了,不必看经本,行住坐卧心里都在默念,在背诵。不是默念经文,就是称扬名号,这就是忆佛念佛,心开意解,即证不退位
。有工作的时候就把功夫放下,专心办事;事情办完,佛号立刻提起,不碍事,决定没有妄想杂念。所以,「不退位」是现前可以证得的。一切法门,我执不破,决定不能出三界。法执不断,决定不能见性。念佛法门方便,不须断妄想执着,只要把它控制住就行。用什么方法控制?整个精神意志集中在名号上,二六时中,不是诵经就是称名。口头上不念没有关系,心里忆念决定不能中断,因为一中断,妄想、执着就起现行。这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也很难。难,还是要做;不做就不能出三界。我们要警觉,难行还是要行。怎么行法?只要努力去行,生烦恼,不要害怕。一面念佛,一面有妄想、烦恼,不要紧,只要努力用功。佛号愈念愈多,经愈念愈多,妄想就能伏住。心里常常想着经训,想佛的名号,就不会再想别的。在生活中,要认真锻炼。练到妄想、杂念不起作用,即是「功夫成片」。有这种能力就决定往生。功夫成片也有三辈九品。大概中、上品的功夫成片,就有能力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怎样走,就可以怎样走,随心所欲。想坐着走就坐着走;想站着走就站着走,随心所欲。中、上等的功夫成片就可以。由此可知,不须到一心不乱,功夫成片就能自在往生。念到一心不乱,功夫成熟,无须再说。
一个人能自在往生,还会生病吗?生病就是自己对于生理不能控制,主宰不了,要不然谁愿意生病。一个人对于自己身体能主宰
,不想生病就不生病;想生个病,可以生几天病。这很自在,是什么力量控制生理?心性的能力。马鸣菩萨教我们,读经、听经要「离言说相」,不要着相;「离名字相
」,「名」指佛教中的术语,不要执着这些;「离心缘相」,不要看着经文打妄想,不可望文生义。这样读经、听经,才能消归自性,就有受用了。你在这里听经,你不执着音声,不分别名相,也不打妄想,你在此地一个半小时,即是在修念佛三昧,你真的是「安住神通」,如如不动。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修慧。没有分别、执着、妄想,这是修定。你这一个半钟点是真正在做功夫。佛菩萨是这样教我们的,可是我们怎么做?听讲经是一面听,随着言语打妄想;看经是随着文字打妄想。总是在那里打妄想,所以经里的真实义是一句也没有体会到。「愿解如来真实义」,是谈何容易!想的时候把佛的意思都想歪曲了,还自以为是。这怎么得了!
 &这一段经文说明极乐世界菩萨们是怎么修学的。我们要明了,要尽量去学习。把握住他们修学的原理原则,我们现在就来学,就开始,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就非常适应,进步就快速。
净空法师 :读经是真正的修行是真供养
&&读经是真正的修行,是真供养。&
阿弥陀佛无处不在。经就是佛,佛没有离开经。依经典的理论、方法做,就是皈依、亲近、学习阿弥陀佛。
读经也是念佛,读经是念自性佛,一切诸佛的本体就是自性佛。
读经念佛就是把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念出来。清净平等觉是本有,不是外来的,是真心本性。
&修净土的方法、纲领。怎样安心?把心安在一部经上,安在一个佛名号上。净土五经你喜欢哪一部,专持这一部。五经都好,我都持,是好啊,心散乱了,力量不能集中。五经偶尔读一读可以。心安住在一部经、一个名号,永远不变了,永远不动了,心当然就定了。&
有善根,才真的有福德。我们善根福德都不足,要培植,天天亲近佛菩萨,唯一的亲近方法是读经,明理,依教奉行。
菩萨读经绝对没想经里的意思。读经时一个念头不起,无知。起作用时,展现你无比的智慧,这叫无所不知。
读经是修定。读经有两种读法,两种目的。&&&&&&&&&&&
&&第一种,求根本智,那种读法,恭恭敬敬,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念得一个字没念错,一句没念错,字字分明,不去求解,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怀疑,这种读法就是修定、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我们修无知。读经想想这句什么意思,那一段怎么解释,就坏了,读经的目的破坏掉了。读经是修定,读一小时,修一小时定,修定的方法很多,净宗是用读经、念佛,密宗持咒,都是修根本智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是修定。&
&&第二种方法,随文入观,已经得到根本智、得到定,才有这种能力,把经里佛所讲的理论、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成一体。那是高境界,心跟经融成一片,是真功夫。&
信心不具足,还有怀疑,遇到境界还会动心,就要听经、读经。
读经的目的是在学道,应该怎样学?一部经,从一部经下手。如果没有得定,没开悟,绝对不看第二部经。自古以来祖祖相传,历代凡有成就的人,都是用这个方法。凡是失败的人都是自作聪明,不肯遵守老祖宗的旧规矩。&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门深入是修定,长时熏修是从定里开慧。
他喜欢的东西太多了,一样也放不下,他不是真修,真修的人不但世间一切放下,佛法也放下。选一部经,一门深入,从一部经成就戒定慧、成就清净心、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后再求解,那个解是正解,不会曲解、错解。没有根本智,心不清净,看经不理解,听讲意思也错会了。关键是在用心。要如法的修学,要修真实的清净心,清净心起用就是智慧。&
真用功,不是你一天读多少部经,如果你的思想、言行,跟经上讲的完全不相应,一天读两百遍也枉然。
&&读经真正的作用,是用它来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决定不是念这个经佛菩萨喜欢,念给他听。今天造恶业,回去念几遍经,佛菩萨就原谅你、消你的罪业了,那是自欺欺人。&
&&把你平常心里思想忆念的,统统换成西方极乐世界的,最具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经,读经就是思想忆念依正庄严,读就是忆念,忆念就是读诵。不要一面念着经一面去想。我们用读诵持名的方法,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通通打掉。初学的人,特别是知识分子,一定要从读诵下手,读诵不但能修定,同时能开慧。念久了,自自然然就明白了,不能打妄想,就一直读。你想,这个念头很粗,不易成就三昧,我读,读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去想它,这个觉观慢慢就细,容易成就念佛三昧。容易达到功夫成片。再往上提升,就是一心不乱。&
&&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逐渐逐渐感觉这个境界就在眼前。这时你对往生充满了信心,你的生活非常自在、快乐、法喜充满。能预知时至,不生病的往生。往生还有病苦,是你的妄想没断干净。&
&&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读经是戒学,依规矩去念,规矩就是持戒;以真诚心、恭敬心读,一个妄念没有。跟念佛一样,不能夹杂妄想,就是修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字没念错,一句没念颠倒,就是修慧。念经最忌讳的是夹杂,念了,想这一句什么意思,就完了,戒、定、慧三学全部破坏掉了,最怕的是打妄想,有念经文,意思自己出来了,不要理会,不管它,继续念下去。千万不要怕忘掉,赶快记下来。为什么?这一次有一点悟处,念第二、第三遍,遍遍有悟处,不用记它。念经声音大小、速度快慢,随自己欢喜就好,一定要念到心平气和、全身舒畅,就得受用。默念、出声都可以,最好出声,出声的功德比不出声大很多,念给别人、无形众生听。出声,要读得字字分明,音声悦耳。让人听了生欢喜心,听后会觉悟。默念,自己、鬼神得受用。我们身心微细的震动,一般人不能发现,鬼神行,默念他都能听见。读诵不能图快、图遍数多。有的同修读得很快,一部《无量寿经》半小时念完,读的模糊不清,这样读,只利己,不利他。读诵时要有利益众生的心。读时不能草率,一定要诚心诚意、恭恭敬敬、一心专注。&
&&读经一定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部经要一次读完,分几段读效果就低,就差很多很多。读经时绝对不能有任何事情干扰。在家读经最好把电话拔掉,用清净心读才能收到效果。读经如果常常有干扰,常常间断,这种读经是帮助你熟悉,是练习阶段,没什么大作用。读经要求不夹杂、不间断,等于是跟打仗一样,这不是练习,一定要求得到真实的功德效果。&
马鸣菩萨教我们读经、闻法要离言说、文字、名字、心缘相。法界就是一念心性,自性、真性、佛性、法性、法界都是一个意思。佛意叫我们不要执著。唯有离名字、言说、心缘相,才能体会大道。一落在名、言里,心里有念头在思惟分别执著,事实真相永远跟你隔绝。&
读经,读一遍有一遍的悟处,集小悟成大悟,集大悟成大彻大悟。心浮气躁,要赶时间赶功课,那没用处,心要恭敬,会有悟处。
&&佛四十九年没说一句话,佛要说法,他就有思想了,佛没有思想。所以佛经不可以用思想去研究,你用思想去研究,变成你的胡思乱想。佛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离开思想,没有思想,你就能够体会到佛的意思。这是真实、圆满的智慧。读经绝对不能思惟经中的意趣。用思考来学佛,永远不会成就。&
研究用心意识,佛法讲参究,参究不用心意识,用的是真心,会开悟。用心意识叫研究,用的是妄心,不会开悟。把佛法当做世间一门学问来研究,经典变成世法了,不是修道,修道是讲悟入境界。&
每天读诵,听阿弥陀佛教诲,如同在阿弥陀佛身边,现前的一切时、一切处,决定得阿弥陀佛护念。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
真弥陀弟子,天天要受阿弥陀佛灌顶,每天读经,念一遍,十方三世诸佛如来给你灌顶一次,念两遍受两次灌顶,一天念三遍,就得诸佛如来三次灌顶,你的福报还有谁能比得了?《无量寿经》太长,没关系,念《阿弥陀经》也一样,念一遍,诸佛如来给你灌一次顶,念十遍,每天佛给你灌十次顶,你还能不开悟吗?&
&&为什么教先念经,不教先念佛?念经,收心。心里妄想太多,一句佛号不得力,读经目的在收心、断惑。经典读多了,慢慢开悟了,疑惑就断了。断疑生信,你信愿才会恳切,信愿才有力量,读经就是把妄念读掉,疑惑读掉,一切分别执著读掉,然后就紧紧抓住一句佛号,那就成功了。&
&&用读经的方法先把染污洗掉。读经比念佛有效,因为念佛只有一句佛号,佛号念久了,念到滑口了,有口无心了,口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照打妄想,感到佛号没有力量,压不住妄想。读经,一打妄想经就念错了,不是漏了字,就是看错了行,所以你一定把精神集中在经本上,用这种方法离开妄想、分别,容易摄心。我劝大家一天至少将《无量寿经》念三遍,念满三年,古人入佛门不是从听讲解入门,从读诵,时间限制五年,五年读诵,纵然不能背诵,都很熟了,日常生活中用得上。现在人没耐心,所以我把五年减成三年。再减少一点不行了。念三年,满三千遍,念熟了,可以背诵。常背经文,在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接物间,起心动念就会想到佛在经上是不是这样教的,起念、说话、做事,有没有违背佛的教诲,三千遍念下来,妄念少了,烦恼少了,功夫得力了。再用持名的方法,就是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不要再念经了,专念名号,他心定了,那个名号会有很大的作用。&
&&重要的是要专要精,其他一切经论法门统统放下,这三年功力完全用在《无量寿经》上,不仅是口念,一定要把经里的教训时时刻刻记住,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这才叫读诵。每天念,愈念得多,体会愈深、愈广,你才发现经的义理无有穷尽,用这个经来启蒙,来奠定三资粮的真实基础。&
为什么要提倡《无量寿经》?过去提倡《阿弥陀经》,民国以前,人很老实,教他念佛,他就老老实实念佛,《弥陀经》足够了。现在人不老实,天天胡思乱想,《弥陀经》经意很深,他要不了解一点道理,怎么能接受?&
《无量寿经》讲的圆满,事理、因果面面都说到了,分量不多,现代人容易接受,最契合现在众生的根机。
这部经不看注解,也能懂,依经典教训,你真做,能信、能愿、能行,你解得深浅都得利益。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无量寿经》是一切大乘经的总纲领、一切经典的精华,念这部经就是念一切大乘经,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不讲这部经的。念这部经,就是把一切诸佛所讲的经统统都念到了。&
依《无量寿经》修学,“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自己几十年的修行,就是阿弥陀佛无量劫的修行,就转阿弥陀佛无量劫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
《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经”所在处,就是阿弥陀佛所在之处。
&&念一部《无量寿经》,没一个妄想,必定跟三世一切诸佛感应道交。读经一定要以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恭敬心去念就有感应了,一面念,一面打妄想,是不可能有感应的。&
每天一定要念一部《无量寿经》。
佛光在哪里?《无量寿经》经本就是。这个经是星星之火,字字句句充满了无量无边的智慧。
&&《无量寿经》是经中之王,要死心塌地、一门深入。“一经通,一切经通”,学到通,通到自性。任何一部经都是释迦佛从自性般若里流出来的,所以每部经都通自性。坚持在一部经上成就戒定慧,才通一切法。&
好比凿井,在一个地方一直打下去,打得愈深,水源就愈丰富。
每天念一部经,三、五个月心得到清净,若同时看很多,三、五年得不到清净心,没用处。秘诀就是“专精”。
学的经太多,纵然很如法,没有定力,定得不到,慧就不能现前。
《无量寿经》每天读诵,不定什么时候无量寿三昧现前,在这里成就戒定慧三学。得三昧后,肯定开智慧,经里的意思,正确的理解,不用研究。
大乘经灭罪功德非常之大,只念经题就能灭千劫极重恶业。何况读全部经文!
&&《无量寿经》上经题有阿弥陀佛名号在,这里头无量寿是阿弥陀佛,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佛的别号,这个经题念一遍,就念了两声阿弥陀佛。这个经,经首的题目,灭罪功德不可思议。现代人,现代社会,受持这部经的效果,非常快速,非常有效。&
念这三年中,你听不听经没关系。这三年修学的目的是修清净心,把我们的身心污染,洗刷一番,恢复清净心。第二阶段,就认真听经,探讨经里的义理。
对极乐世界了解不透彻,唯一的办法多读经,多听讲,听一遍不行,到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可以不听了,专心念佛了。听经是帮助你了解事实真相,明白后对佛法世法再也不怀疑了。你心如止水,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一念不生,这时可以不听经了,完全回归到自性。&
听经能提升善根福德。
听经开智慧,听经是礼赞诸佛如来,是广度众生,是真实供养三宝。
天天听经,增长信心,增长愿心。
每天听《无量寿经》这一部经,就是跟阿弥陀佛直接沟通,直接接触。
&听经可不能想,不想用清净心听,一想就把悟门堵塞了。佛法修学要用直觉,决定不能落在思惟想象里头。一想就变成死东西了。听经如是,听懂了你就悟,悟就觉悟了,听不懂不要去想,愈想愈糟糕,愈想意思全都想错了。不断重复听可以,不断的接触,希望在长时间熏习。听经不写笔记,写笔记分心,又在搞妄想执著了。&
&&心清净容易开悟,心不清净,听一辈子都不能开悟。一分清净有一分悟处,十分清净有十分悟处。所以学佛第一个阶段,一定要修清净心。第二阶段,求悟处。第三阶段,就是证果,得道了。那要真功夫,这功夫就是一句佛号,专持这一句佛号。前面读经、听经,都是做基础功夫,然后这句佛号才得力。我们今天念佛不得力,原因是基础没有奠定。&
&&单靠念佛,靠修定,就好比需要十年才能明心见性。如果能听经、研教,可能三、五年就开悟了。因为念佛,贪嗔痴慢用佛号压了,压到饱和点压不住就爆发了。听经闻法这个智慧是什么?是你一面用定压,一面用智慧化解,把它化掉了,就没有了。&
《了凡四训》好,我们也晓得好,为什么不得受用,不能像了凡先生那样把整个命运改过来,真正能一生中有求必应,他求财得财,求富贵得富贵,求功名得功名,他命里没儿子,求儿子得儿子,他寿命只有五十几岁,寿命也长了,他活到七十多岁,有求必应。为什么你念《了凡四训》还这样子这么辛苦,你念的遍数不够,如果你一天念三遍,继续不断的念上三百遍,你就晓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修。修随心所欲、有求必应。你如理如法的求,没一样求不到的。如果想取巧,每天在佛前烧几支香、磕几个头、供几个香蕉水果,一求就什么都求到了,这是骗人。你懂理论、懂方法,有求必应。
净空法师:读经也有妙诀
读经也有妙诀,会的,有受用,而且很快速,不会的,那就难了。会的是什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长时熏修他得个中三昧,三昧是定,清净心现前。因为你天天想它,你没有工夫去想其它的,你就把世间拉拉杂杂的东西全放下了,你心里装的就一样,《大乘无量寿经》,你就这一样。装久了,烦恼习气自然就断掉,烦恼断了,三昧现前,再时间久了,你会大彻大悟,你在《无量寿经》上开悟了。一悟一切悟,不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所讲无量大法,你全通了。为什么?不离自性。你把能生能现能变都找到了,所生所现所变的你没有一样不通达,全明白了。这个信息好,这个信息很难遇到,我们遇到了要相信,相信你就有福了。为什么?相信你真就想学,如法修行,那你真得利益。你要不相信,你学习的意愿发不出来,在佛家讲,菩提心发不出来。所以信解行证,对于佛菩萨的教诲不能够透彻理解、正确的理解,你怎么修法?你修学都是错误的,再用功、再努力收不到效果,最后对佛法丧失信心。如果丧失信心,生起怀疑,再毁谤佛法,那造的业就更重,那不如不学。这是学佛同修,无论出家在家,不能不知道的。真正想学,扎根的教育比什么都重要,你没有根,再努力也是枉然。像种树一样,没根,你怎么种它也活不了,根重要。在中国古时候,学佛的人四个根,所以世世代代都有证果的、有开悟的,得定的就太多了,得定是得清净心。开悟、证果,平等心、正觉心都现前,正觉就证果了。这四个根,要知道中国佛教从唐朝中叶以后,不再用小乘扎根,之前是小乘,有成实宗、俱舍宗。唐朝中叶以后,我们的祖师大德提倡用儒、用道代替小乘,所以儒释道变成一家。我们今天要扎根,用我们老祖宗教诲行,因为这一千七百多年来成就的人太多了。我们用儒家的《弟子规》、用道家的《太上感应篇》、用佛法的《十善业道》,这是三个根,出家人还要加一个,《沙弥律仪》,四个根,你的成就才殊胜。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八十七集) 檔名:02-039-0087
净空法师:怎样读经才受益?
&&&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在哪里得到这个信息?在经典里面得到的。所以我们这也叫悟,这个悟叫解悟不是证悟,解悟,我们自己烦恼」。所以无所不知从哪里来的?从无知来的。我们现在要广学多闻,什么都要知道,到最后怎么样?有所
&&&不知,因为你有知。所以真正学佛的人要学无知,才无所不知,无知是什么?清净心、平等心。无所不知是觉悟的心,那个觉从哪里来的?觉从清净平等里面出现的,你心不清净、不平等,你哪来的觉!习气还没放下,不管用。如果是证悟的话就管用,证悟管什么用?事事无碍,这个用处太大了,事事无碍。解悟事事还是有碍,还是有障碍,理事还是有碍,不过虽然是有碍,我们对於往无碍的道路上走有了信心,有信心你就不会退转,你会勇猛向前。用什么方法?继
&&&续用老办法,老办法就是读经。读经要知道懂得方法,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跟禅、跟密没有两样,同样一个道理。读经怎么读法?不著文字相,不著名字相(名词术语),不著心缘相,不要想经的意思,从头到尾一直念下去,这一部经两个小时念完,你修两个钟点,修什么?戒定慧一次完成。什么是戒?依照佛讲的规矩。不著就是决定不分别、不执著文字相,不执著名词术语,不要去想它的,这叫戒律,这叫持戒。两个小时来读这部经典,就两个小时在修持戒。这东西统统都不执著,你念这部经的时候,心里面意念上全是经文,没有一个杂念,这叫修定。定里头有慧,慧是什么?叫根本智。《般若经》上讲的根本智是什么样子?「般若无知」,这是根本智,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所以无所不知从哪里来的?从无知来的。我们现在要广学多闻,什么都要知道,到最后怎么样?有所不知,因为你有知。所以真正学佛的人要学无知,才无所不知,无知是什么?清净心、平等心。无所不知是觉悟的心,那个觉从哪里来的?觉从清净平等里面出现的,你心不清净、不平等,你哪来的觉!
净空法师:如何读经才有受用?
 &“转读”,关键在“转”,我们今天会读,不会转。转是什么呢?转我们自己的境界。没有读经之前,我们很多想法、看法、说法、作法,全都错了,现在展开这部经,读了之后恍然大悟,明白了,把一切错误转过来,跟佛菩萨一样,这叫“转”。
“转”这个字简单来讲是指“转变”。平常我们常讲“转凡成圣”。读这个经你要会转,那这个功德就大了。你这一转非同小可,你不是小圣,不是阿罗汉,不是辟支佛,不是普通的菩萨,是地藏菩萨,那还得了?所以经要常读,天天读,天天转。你不读,你怎么个转法?所以净业三福里面“读诵大乘”这句话重要,天天要读,要读得很熟,起心动念你才能转得过来,这个道理在此地。读经境界转不过来,白读了。所以经典展开有的人会读,有的人不会读。不会读的,读给佛菩萨听,与自己不相干;会读的是读给自己听,与别人不相干。决定转变自己的境界。
  《坛经》里面,法达禅师念《法华经》,念三千遍没开悟。悟了以后,他很感慨跟六祖大师说:“过去虽然天天读《法华经》,读了三千遍,是被《法华》转,今天开悟则转《法华》。”这叫做“转读”。法达给我们做了一个明显的好榜样。什么时候你能转经,而不被经转,被经所转是死在句下,你读死书,你不开悟。你能够转经,你在经里面开悟,悟了之后,字字句句都是活的,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你为众生解释,长说短说、深说浅说,无不自在。所以读经是不是修行?是修行。会读的人是修行,不会读的人不是修行。
古德教我们“随文入观”,那是修行。随着佛所说的,我们观念就相应,就契入了,这是真修,圆修圆证。“随文入观”,随着善知识的开导,他就契入境界。我们今天修学,修了几十年还是个凡夫,丝毫没有转动,苦在这里,念念还是随顺烦恼,这怎么行?念念都是自私自利,这是大障碍。不但十法界你不能超越,六道都不能超越;不但六道不能超越,欲界都不能超越,你说你生活里头空间多小,你活得多辛苦,你活得多可怜?
问:第一个问题,老法师说佛经没有意思,但用起来却是无量义,读经不要想意思;又说读经要会转经,要依教奉行。请问读经不想意思,如何依教奉行?
  答:读经不想意思很难,那叫真正会读经,所以真会读经的人不多。读经不想意思是什么回事情?是真修行。修什么?戒定慧一次完成。如果一想意思,你就把戒定慧全部都破掉了;就是用读经的方法来修定、来开悟,那叫真会念。真的念到一心,人就开悟了,智慧就现前。所以一般人一面念经,都在那里研究这句什么意思?这段什么意思?那个意思不是佛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为什么?佛没有意思。所以佛的经,你看看古人的注解你就晓得,你看《金刚经》有几百种注解,《楞严经》也有将近一百多种注解,每个人注的都不一样。如果要是有意思,应该都一样的,怎么会不一样?所以它没有意思,深的人看看得深,意思看得深,浅的人看的意思浅,经的妙处就在此地。
  因为经,我们知道是佛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自性里头哪有意思?怎么样才能见性?你看大乘,我们现在学《华严》,《华严》讲得很多,你要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就明心见性。佛的一切经,都是从心性流露出来的,所以它没有意思。读经的人随著你的程度,凡夫读经是凡夫的意思,阿罗汉读经是阿罗汉的意思,菩萨读经是菩萨的意思,佛读经就是佛的意思,你一定要懂这个道理。经上教我们,你不要去想像,不要去思惟,意思会自然起来,那就是你的悟处。你如果一想,想是第六意识,执著是第七识,你一想一执著就落在意识里头去了,那真的就不是佛法,佛法就变成世间法。
  佛教我们怎么做法?实在讲千经万论,落实在生活行为上,就是十善业道,那是基础!即使是阿罗汉的四谛法,落实在生活上还是十善业道。菩萨的六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你们诸位想,如果没有十善业道,他就不能落实,他都是空的,都变成玄学,这个要懂。儒家的所有一切学问落实就是《弟子规》,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这样的;道家理论虽然高深,落实也就在《太上感应篇》。所以这几样东西你要是真正把它做到,这叫圣学。做到怎么样?你就是圣人的样子。你虽然境界没有达到圣人那么高,可是你在日常生活一举一动确实像圣人,道理在这个地方。
  所以我们不能不重视儒释道三家基础的课程,非常重要,这个东西是初学,也是究竟圆满。儒达到究竟圆满就是这样的,理通了,事都是一样。佛到究竟圆满还是十善业,十善业的究竟圆满就是成佛,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我们今天烦恼习气太多,障碍了自己的悟门,不开悟!但是认真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那就是持戒;一心专注就是定,定到一个阶段自然就开智慧。也不要天天想著:我怎么还没有开智慧?那你永远不能开智慧。为什么?那就障碍!
有很多念佛人来跟我说,「法师,我念了这么多年,怎么还没有得到功夫成片?」我说你这一生别指望,绝对不会得功夫成片。他说为什么?因为你有个妄念在此地障碍住。你什么都不求,自然就得到。你求的那个心是个妄心,是个障碍,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坏了。真的要用清净心念,清净心不要打妄想,老实念下去,自然就有感应。
问:底下一个问题,老法师说佛经没有意思,但用起来却是无量义,读经不要想意思。又说读经要会转境,要依教奉行。请问读经不想意思,如何依教奉行?
  答:你不必去想,你读的时候,知道多少你就做多少,就好,不要用自己意思去想。你愈能够去落实,意思就会愈多,自自然然你能体会到。不要用第六意识,用第六意识永远不能开悟。所以读经最忌讳的,就是用思惟。老实认真去读,为什么?读经帮助你修定,你不读经的时候,会胡思乱想;读经的时候,我整个精神意志集中,就把念头打断。如果念经还想里面的意思,不是又是乱七八糟,又是胡思乱想吗?你的念头怎么能打得断?所以不应该去想它,那你叫会念。
  所以念经,我常讲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会念的。你念一个钟点是一个钟点在修戒定慧,念两个钟点是两个钟点修戒定慧。想里面的意思,那是什么?那是讲经的人,他要去研究研究这个怎么个讲法。所以讲经的法师很难开戒定慧,不容易。他要会修的人,他必须每天自己的功课,读经,绝对不想;讲经的时候可以做一点研究工作。如果说定慧的功夫愈深,经文一展开,意思就往上涌,不用你去想。你预先想的、准备的,可能上讲台一句都用不上。所以,清净心、智慧要紧。现在时间到了,下面还有几个问题,我们留著下一个星期五再来解答。&
「欲领悟经中真实义,唯在至诚恭敬的读,读熟了,常常观照其一段、二段,或一句、二句,观照即是思惟,然此思惟必须尽离一切妄想杂念,澄心静虑,一心专注,不在文字上生解,便是不取法,又将全神贯注在这经上,便是不取非法,这就是修定。」
所以读经要会读,会读的人不仅仅是修定,定是个中心,说了定,前面有戒,后面有慧,实在讲,这种读经的方法就是修戒定慧。戒定慧就在读经这时候一次完成,这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所以我们每天读经一定要用这种方法读,要懂得。
读的时候要至诚恭敬,刚才讲的这是戒定慧一次完成。看我们自己工作的闲、忙,如果工作繁忙,我们读经的时间短一点。但是最短不能少过十五分钟,最短每天也有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时间读经。如果很清闲,当然读经的时间愈长愈好,如果每天读经能够有四个小时到六个小时,这是最理想的。如果能够不间断,那个功夫很得力。
  古人的成就,我们看《高僧传》、看《居士传》,你看那些人成就,实在讲绝大多数得力於读经。从前人生活没有现在人这样紧张、繁忙,悠闲的时间比较多,他能够有长时间来读诵,读诵就是修行。读熟了,熟就是能够背诵,念的很熟,能够背诵,那就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提起观照的功夫。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虽然不读经也没有妄想,遇到事情,想到经上怎么样告诉我们,会想到经上所说的道理,经上所讲的教训,我们依教奉行,这就是观照。由此可知,这里面讲的一段、二段,一句、二句,不定是哪两段,不定是哪一句,完全看在生活当中,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时时刻刻都遵守著佛的指导。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空法师三时系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