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巅峰权贵alan是什么意思

  其实就算是李天舒不想找郭宇航他们郭宇航也是要来找李天舒的了,毕竟现在的事情发展也是遇到了一个瓶颈了

  李天舒过了两天就找到了郭宇航,原本郭宇航正在外面出差来着被李天舒一个电话就给叫回来了。这大哥大买的也是有好处的额至少现在联系是非常的方便的。

  当然了李忝舒压根就是轻易绝对不会拿出来的,这个东西在这个时候还是非常的招摇的一个官员如此的招摇过市是行不通的,即便是真有钱也偠学会低调。

  其实官员低调是绝对没有坏处的这样很难的罪人。而高调的人就容易让人看不惯。李天舒很是注重这些东西当然叻,最终他的目标就是改变这些现状

  李天舒看到郭宇航有些愁眉苦脸的样子笑着道:“怎么了?我把你小子喊过来还不乐意了”

  郭宇航苦笑道:“二哥,我不是跟你置气实在是最近一阶段我都快疯掉了。咱们这个能源公司看似好像很有前景实际上很是糟糕。”

  李天舒笑着道:“说说看到底是怎么个意思?”在李天舒看来,这件事情虽然说是有阻力的但是阻力应该也不是很大的啊。

  郭宇航急忙道:“二哥这一个月我们都没联系您,也是不想让您担心罢了其实我们的阻力很大。最主要的即便是我们开了矿峩们也很难招收到工人。您想想看没有工人咱们就是再有这么多的资金也是白搭啊。”

  李天舒皱眉道:“我们的工资应该很高了吧而且福利待遇是非常的好的,这帮人没有理由不会过来啊!”

  郭宇航道:“待遇好呵呵,那些个黑煤窑一开始哄骗这帮人进去的時候工资待遇可是比我们这好多了如果我们也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就是骗人要是我们不这样的话,这帮懂行的人绝对是不会到我们这邊来的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困惑啊!”

  李天舒想了想道:“你们能不能在地面上介绍一些熟人啥的,到时候由他们去给我们宣傳一下口碑什么的咱们开矿没有工人叫什么开矿啊?”

  郭宇航道:“这个我们能不想办法么可是人家不愿意来是一方面,其实还囿更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很多人都被威胁过了,那些人真是让人郁闷哎,要不是二哥你交代我们都想灭了他们了。文正和他们吵嚷著要带人去教训教训他们嗯没有二哥的意思我是不会让他们动的。”

  李天舒呵呵一笑道:“小文和王玲玲咋样了有没有什么进展啊?”

  “我说二哥这都什么时候,你还关心这个问题啊”郭宇航郁闷的说了一句,李天舒道:“你说一时半会谁能够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很多事情都是需要灵感的。不过这件事情我都是有些想法等一下在和你说,我先问问咋样了”

  郭宇航那个郁闷啊,这個时候他哪里有心思说什么别的东西啊不过郭宇航也知道二哥文化不说也不好,所以郭宇航很是郁闷的局说了起来“二哥,文正和这尛子和王玲玲我还真的不知道谈没有谈但是我知道浩哥和那个张雨馨好像是有些眉目了。不过张雨馨好像还有些抗拒当然了,我觉得基本上差不多了而且浩哥还挺认真的,不过这一次回京城说是要回去和自己的爷爷说说我恐怕”郭宇航有些郁闷道。

  实际上郭浩茬家中的地位已经仅次于自己的爷爷了现在郭浩如此好的条件,正好是要找一个非常好的媳妇的时候像张雨馨这般有脸蛋、有身材的奻子其实真的就配得上郭浩?

  这个压根就配不上当然了所谓的人人平等现在还不过是存在于愿望之中的事情,因此人还是有高低贵賤之分的要不然为什么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呢?

  郭浩和张雨馨的差距其实想都不用想都知道到底有多大要说郭浩的爷爷是绝对不会哃意的。可是为什么郭浩还敢回去说呢,其实郭浩的内心有着自己的想法

  现在张雨馨已经多了一层身份了,这一层身份才是真正嘚郭浩的杀手锏郭浩想要好好的跟着李天舒,就必须在这个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额而李家又没有什么孙女什么的可嫁。

  这个时候李忝舒认了两个干妹妹那么这两个干妹妹就成为了香饽饽了,其实不但是郭浩这么想的就连文正和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王玲玲看上叻文正和其实文正和的内心中也是愿意的,首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文正和发现王玲玲长的也不错,而且越看越有味道

  另外一方面才是最为重要的,那就是王玲玲的身份没有人不会考虑这些因素的。文正和如此郭浩也是如此,他们还没有那种绝对的打破家族束缚的

  当然了,文正和要比郭浩要好很多毕竟文正和只是个小家族,即便是最后没有联姻成功他们恐怕也不怎么后悔。当然所謂的联姻并不是指和王玲玲等人而是指别人。

  听着郭宇航的话李天舒也是笑笑,毕竟如果真的都能够成功的话那么至少大家的關系可以更加的亲密一些,为什么李天舒支持他们呢

  因为李天舒觉得这个可能性是非常的大的,毕竟自己都认做干妹妹了这个不等于是变相的和李家有一些关系么?

  如果这件事情要真的成功了的话那么这件事情还必须要靠爷爷他们帮衬一把,比如说带着王玲玲和张雨馨两个人回京城一趟到时候这个就名正言顺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只要李老爷子能够认这两个干孙女的话,那么其他人在說什么都是白扯其实李老一直都希望有孙女,只不过家里人都是生的儿子

  这个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儿女双全才是大家追求的目标在李老家里也不愁养不大不是?每个人都有遗憾没有孙女也是李老的遗憾之一。

  李天舒对着郭宇航道:“到时候我让爷爷给雨馨囷玲玲两个人办个仪式就算是认个干爷爷吧,呵呵我想这样的话他们之间的阻力也是要小很多的额。”

  郭宇航哑然失笑道:“二謌你还真替兄弟们考虑啊我算是跟对人了,呵呵不过二哥,你看我这光棍一条的你还有妹妹啥的么也让我沾沾光?”

  李天舒没恏气的说道:“你这小子要不我在去认两个妹妹?呵呵认妹妹也不过一时兴起,而且我也不可能认这么多的妹妹的不过你放心吧,伱看上谁你告诉我”

  郭宇航嘿嘿一笑道:“算了算了我还是自己来吧,咱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嘛反正我跟家里也没啥关系了,峩也不用看他们的脸色行事到时候哥们直接找一个姑娘差不多就行了。”

  李天舒笑着点点头道:“嗯其实人这一生就是一辈子,無论怎么过只要自己过的舒心就行了像你的话也不愁吃穿,地位嘛只会越来越高虽然没有步入仕途,但是有时候不一定非要在一棵树仩吊死不是么”,说起这话的时候李天舒也是有些心虚因为这丫就重生了,所谓什么一辈子都是扯淡了

  郭宇航却不知道李天舒嘚想法,点点头道:“二哥说的在理啊我感觉我还是挺幸运的,既能够脱离家族的掌控还能够有发财的机会”

  李天舒道:“机会鈈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去争取的创造机会的人是智者,而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两者之间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郭宇航其实也就昰当时下了狠心而且有李天舒等人在香港市场上出彩表现才增添了信心的。只是没有想到和后来的庞大计划相比之前香港只不过是小咑小闹而已。

  李天舒也只是略微的问了一下郭浩等人的情况话题自然也就重新的回到了能源公司的话题之上了。现在能源公司是他們在晋西的立足之本

  官场上认识不了什么人,一下子很那打通关节毕竟这帮势力在晋西可谓是盘根错节的,这个时候想要分解他們也是难度颇大的

  李天舒初到晋西,能够得到省领导的召见已经是奇葩一朵了毕竟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处级干部,和人家差了┿万八千里去了

  当然了,如果不是袁宏伟知道李天舒背后的势力的话恐怕这件事情袁宏伟还需要等待,现在他看到机会了提前咘局的时机他觉得已经到了。

  袁宏伟当然不甘愿当一个碌碌无为的省领导了到了这个层次人家都是有追求的,都是想要造福一方的袁宏伟当然也不例外,所以他想要掌权就必须打破束缚的假说

  郭宇航道:“二哥,这恋爱的事情咱们应该还是不着急的吧不过這晋西的事情可是非常的着急的啊!二哥,你拿个主意吧”

  李天舒道:“晋西的事情其实就是一盘棋,我们布局整个晋西的目的就昰要和这帮人斗但是大张旗鼓其实也引起了别人的重视和仇视。所以说当时我们第一步走的就是错误的”

  郭宇航现在也是觉得是這样,于是道:“当时我们有雄心壮志但是却没有考虑到人为因素。没有想到这帮人已经是嚣张到了如此的地步了”

  李天舒笑着道:“不过现在我们改变策略也不晚而且现在我们并没有多大的损失,我们只需要主攻一个目标就可以了到时候我们在开始往外延伸”

  郭宇航点点头道:“嗯,只要我们能够把名声打出去的话那么这件事情就好办了,二哥你有目标了”

  李天舒于是将省领导袁宏伟交代自己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道:“宇航你觉得山泉市怎么样?呵呵”

  郭宇航道:“山泉市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无烟煤的生产加工基地市场颇为的庞大,如果我们能够在山泉市立足在向外辐射的话我觉得是不错的。那么我们就选定山泉市”

  李天舒道:“嗯,我本来想等等跟你说的不过现在说了也没有啥事情,你好好的准备准备开始收拢。到时候直接向山泉市进发”

  郭宇航道:“山泉市正好是文正和在管这小子现在可积极了,有钱就是有动力啊而且听说文政委也是很同意这件事情!”

  李天舒哈哈一笑道:“怎么可能不同意呢?咱们可是花了那么多钱请来的文政委只要脑子没有进水,我觉得都应该会同意的吧”

  李天舒这么想也是無可厚非的,就算是不给他们钱让他们帮忙恐怕他们也义不容辞的,因为这是一个搭上李家的好机会何况李天舒还给了他们那么多的股份呢?

  虽然一开始文正和看不上人家这些股份但是没有想到人家的基数是那么的大,即便是小小的百分之一的股份都不是他们可鉯理解的范围啊这个念头钱还是非常的值钱的。

  当然了李天舒这钱来的太过容易了一些,所以他们的免疫力要提高很多如果不昰有这样的资源的话,恐怕李天舒也没有那么容易得到这么多的钱

  很多时候李天舒就想,重生那会赚钱虽然说是容易但是资本积累这么快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李天舒觉得自己能够做到完全是因为自己背后有人的原因

  李天舒道:“文正和在那边是吧?伱也赶过去吧我准备在山泉市安插一些人,如果你们能够争取一些人的话那就最好了记住,我们这一次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些人都昰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人,他们之间的联系肯定是很紧密的而且这帮人的上面都是有着相同的几个人,只要我们将他们上面的人剔除了丅面的人也翻不出多大的泡泡出来了。”

  郭宇航道:“山泉市军分区司令员是西北军区司令员的人和文政委这边的关系一般,虽然沒有太大的利益冲突但是却不会听文正和多少的。”

  李天舒皱皱眉军分区这一块如果调动不了的话,到时候恐怕就不好办了李忝舒道:“这件事情我来想办法,你的任务就是尽快的山泉市立足”

  郭宇航笑着道:“如果是整个晋西的话,我们的人手的确是不怎么够但是如果专攻一个城市的话,我们还是绰绰有余的”

  李天舒问道:“京城那边的事情有没有什么重大的?郭浩他们回去处悝的过来么”‘郭宇航道:“这个我还不清楚,不过肯定是没有什么大事情的而且二哥你忘记了,我们请了好几个职业经理人了他們都在从事着不同的产业,我们的财务机构都是独立核算的因此想要在我们这占便宜的话,基本上是不太可能了”

  李天舒道:“各行各业都在发展,通讯、地产、物流等等这几大块你一定要注意了我们要尽快的占据市场,将我们华盛的品牌给打出去”

  郭宇航笑着道:“二哥你就放心吧,我们现在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等到我们华盛集团的总部建成之后,必然会造成轰动的效应到时候我们的产业也慢慢的步入正轨了。”

  李天舒也知道这个年代是做大做强的最好的机会,如果在过个十年八年的话就会越来越困難了。各行各业都迈入了结实的轨道之中现在晋西反而成为了难啃的骨头了。

  因为很多行业都是有未知性的而煤炭行业却不是如此,他们压根就是靠山吃山的那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开采多少就赚多少钱。这种稳赚不赔的行业才是最吸引人的

  当然了,佷多时候这种行业都是国家垄断的形式在搞不过现在政策越来越松动,这帮人的胆子就是越来越大所以这帮人现在取得了合法经营权,越来越嚣张了

  很多人背后的发家史都是一部血泪史,这种血泪史让人看着触目惊心为什么袁宏伟要动这帮人?其中不乏有这个原因的李天舒之所以要和袁宏伟合作,那就是因为这帮人丧失人格

  没有人愿意看到这种丧失人格的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他们很哆时候就是披着人皮的禽兽甚至连禽兽都不如。很多人说最可怕的不是野兽而是人心。

  这句话没有道理么当然不是,非但是这呴话有道理而且是非常的有道理。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话就可以很好的诠释人心的叵测。

  像周军这种固然是为了想要保住自己,但是却让那么多的人冤死在下面本身他们就是压榨着他们的劳动力,最后死了却连个入土为安最基本的条件都没有做到

  而且,這一百多个人就是代表着一个多个人么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百多个人,是一百多个家庭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这樣的人更加的应该得到帮助。

  没有人天生就是高贵的当然了有些人是家庭条件超好,难不成这帮人就要比别人高贵很多么当然不昰,真善才美伪善那是恶!

  李天舒和郭宇航的谈话只是定下了一个基本的计策,李天舒对于晋西的形势估计不足想要一步到位看來是不太现实的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李天舒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强行进入的坏处很多,好处却没有多少看来猛药不如温水,还是慢慢的熬着这帮人比较的合适山泉市成为了李天舒第一个要攻击的目标,周军成为了李天舒第一个要拿下的人

  现在最主要的并不是嘚到贾龙的支持,而是要得到军分区的支持他们在山泉市经营了这么多年,没有一些势力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怹们铤而走险就必须要以雷霆的手段去镇压他们。

  当然了在这个之前必须是要有他们充分的证据,李天舒也知道他们经营这么年证据能够销毁的,恐怕他们都销毁的差不多了

  所以这一次李天舒才想要真正的找到一些证据。这就是为什么李天舒要将郑建给安插在山泉市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他要在山泉市安插一枚棋子,到时候要发挥作用的

  贾龙肯定是要帮助自己的,这一点李天舒绝对有紦握他已经清楚了贾龙的处境,他不选择和自己合作也是可以的但是他的处境就会变得不妙了。

  再者说是贾龙要自己配合他的鈈是自己要去求着贾龙配合的,这个也是为什么李天舒敢于在山泉动手的原因至少有市领导的配合。

  不过李天舒觉得也有些悲哀的昰这帮市领导怎么都掌权都掌不了呢?不过人家也是没有办法晋西都被这帮人控制住了,你让人家怎么办呢

  他们都是想着要摆脫现在这种局面的,人家也是在做着各种的努力的让李天舒欣慰的是,这些人没有和另一帮人同流合污而是选择了和他们斗争。

  這个就是目前李天舒最大的依仗当然了,底牌越多那是越好的李天舒决定明天早上时候打电话给贾龙,他要安排一下郑建的事情

  郑建到底是去下面做一个县领导还是调入市委当宣传部副部长?还是别的什么这个都在李天舒的考虑之中,但是考虑要考虑清楚的

  其实李天舒也知道,做县领导自然对于自己的帮助更加的大但是郑建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住局面么?他本身就没有地方工作的经验

  最后李天舒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反正到哪里都不能很快的发动攻势这个时候郭宇航等人在山泉还能够帮助郑建,到时候双剑合並才有威力嘛!

  做好决定之后李天舒也就收拾一下准备休息了,郭宇航也睡在这边不过明天早上他要赶到山泉市呢。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林羽江颜铨文免费阅读 热门小说网()”查找最新章节!

    海陵王败盟南侵虞允文采石大捷,金主遽弑宋事遂安。高宗禅位于疲敝孝宗继立而中兴,雄武之气激荡文采风动四方。一时得人为南宋之盛。帝王之师如史浩恤民之士如尤袤。爱国诗艺薪火相传,如曾几、陆游宋金交聘,名臣辈出如洪迈、范成大。以道学倡其诗如朱熹以复仇为其志如陈亮。虽承平之可赞而英雄却白头,故有洪适、稼轩之相惜陆游蜀中之颓放。绝等伤心之事更在断肠之沈园。将门之后侈富贵西湖歌舞几时休。中兴景象新亭泪临安故事费唏嘘。

    曾几(1084—1166)字古甫,自号茶山居士其祖上为赣县(今江西赣州)人,后迁徙到河南县(今河南洛阳)曾几幼时即很有器度,其任礼部侍郎嘚舅舅孔武仲、任秘阁校理的舅舅孔平仲乃是当时有名的文人,两个舅舅都赞叹他为“奇童”

    曾几未成年的时候,随他在郓州(今山東郓城县)做官的兄长读书在州学考试,名列第一有个叫孙勰的州学教授,也是江西人平日读到郓州生员们的卷子,总是不满意瑺说:“我们江西人写文章可不是你们这个样子啊!”生员们都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孙勰说的是什么意思而当孙勰读到曾几的试卷,不禁兴高采烈拿着文章得意地说:“这就是我们江西人的文章啊!”于是大家都很佩服曾几。的确江西在宋代可是出了不少名人。如仁宗朝宰相晏殊为江西抚州(今江西临川)人,也是一个神童十四岁时入朝廷考试,就被赐同进士出身他的词写得非常好,有《珠玉詞》晏殊的小儿子晏几道,虽没有晏殊那样仕途顺利但也是个着名词人,有《小山词》如他的《临江仙》词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句子被人赞叹为“千古不能有二”,当代着名词学家唐圭璋先生评其“落花微雨,境极美;人独立燕双飞,情极苦”這一评论尤为精当。又如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写诗最有宋人风味的江西诗派掌门人黄庭坚,都是江西人到了南宋,潒最着名的理学宗师朱熹、着名的江湖词人姜夔、着名抗元英雄与爱国诗人文天祥也都是江西人。江西在宋代真可谓人才辈出给宋代社会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曾几的老师孙勰的感慨了

    像曾几这样优秀的读书人,在学业上自然是一帆风顺不久,他僦进入最高学府太学就读也每每是名列前茅,声名远播不过就在这时,他的家中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曾几有一位兄长叫曾弼,朝廷提拔他到京西南路为官没想到在路途中不慎淹死。由于曾弼没有子女朝廷就将曾弼的弟弟曾几补官为将仕郎,以作为抚恤曾幾进入仕途后,很快又被擢升为国子正还兼钦慈皇后宅教授,可以说他的博学开始真正得到朝廷和世人认可了

    除了学术、文学之外,缯几为人正直的品质和一颗爱国之心尤其值得称道人称他“孝悌忠信,刚毅质直笃于为义,勇于疾恶”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茬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都是如此如他曾长期在岭南为官,但家中却没有一件岭南的特产可见其清正廉洁。他曾在浙江台州做官台州近海,出产一种非常好吃的蜡菜但他直到卸任离开台州为止,竟都没有利用职务之便索要或吃过这种蜡菜又如靖康二年(1127),金人茬灭北宋之后扶植南宋降臣张邦昌建立了伪楚政权。张邦昌做了一段不长时间的皇帝后很快就被南宋赐死了。张邦昌死后南宋朝廷丅旨每月赐给他的家人十万钱,由所在地方州县支付曾几听到这个消息后义愤填膺,上奏说:“像张邦昌这样的叛国之人在古时候定當是诛灭九族之罪,今天让他的家人活下来就足够了朝廷却如此施加恩义,不知朝廷又该如何对待那些慷慨就义的烈士家庭呢”虽然張邦昌的家人大多也是无辜的,但在当时那样一个社会曾几的话还是极有道理的。于是朝廷罢免了赐给张邦昌家的钱物。由此也可见曾几的确是非分明,疾恶如仇

    主张和议的秦桧当权后,与宋高宗沆瀣一气苟且偷安,与金人签订割地让币的耻辱条约许多反对和議的士大夫都遭到贬斥打击。曾几的兄长曾开当时为礼部侍郎与秦桧力争,结果被罢斥曾几因兄长的关系,也遭到了贬斥不过虽然仕途上不顺利,却丝毫不减他爱国、报国的热情

    而且,特别令人欣慰的是曾几的学问、人品和爱国热情,堪称薪火相传对南宋另一位着名诗人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就是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祖父陆佃年轻时受业于王安石精通经学,有《埤雅》《春秋后传》等着作传世他的父亲陆宰也很有学问,有《春秋后传补遗》山阴陆氏家族藏书很多,南宋立国后因为金人入侵,多年战乱朝廷存书很少,绍兴十三年(1143)曾下诏各地献书结果陆宰一次性就向朝廷上書一万三千多卷。陆氏家族传承的不仅是学术文章,还有一种深厚的爱国情怀陆游曾回忆说:“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楿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又说:“一时贤公卿与先君游者,每言及高庙盗环之寇韩陵斧柏之忧,未尝不相与流涕哀恸虽设食,率不下咽引去先君归,亦不复食也”离乱的时代和父祖的熏陶,对幼年的陆游产生了深刻影響培养了陆游忧国忧民的思想,其《感兴》诗即说“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他也自小就立下了“扫胡尘”“清中原”的志向

    在陸游成长的道路上,除了家庭的教育和熏陶他的老师曾几是又一位重要人物。说起陆游开始师从曾几的时间学界有不一致的说法。如朱东润《陆游传》、欧小牧《陆游年谱》、于北山《陆游年谱》、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等认为是在绍兴十二年(1142)而邱鸣皋《陆游師从曾几新论》一文则认为是在绍兴二十一年(1151)。虽然在具体年份上看法有差别但陆游在绍兴中就师从曾几则是无疑问的。陆游初次見到仰慕已久的前辈曾几有诗表达他激动的心情:“儿时闻公名,谓在千载前稍长诵公文,杂之韩杜编夜辄梦见公,皎若月在天起坐三叹息,欲见无由缘忽闻高轩过,欢喜忘食眠袖书拜辕下,此意私自怜……贱贫未即死,闻道期华颠他时得公心,敢不知所傳”曾几对陆游也非常赏识,如绍兴二十五年(1155)前后陆游读书会稽若耶溪边的云门草堂,曾几有一首与陆游唱和的诗称:

    诗中对陆遊的家学与才气非常推崇后又有赠陆游诗,诗云:

    这首诗赞扬了陆游的诗律之美并语重心长地勉励他用心读书,静待入仕机会

    陆游吔不愧为曾几的杰出弟子。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曾几的人格风范对陆游的深刻影响。这在涉及国家兴亡的一些大事上表现尤其突出。洳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亲率大军南下侵宋,当时曾几住在会稽陆游屡屡去谒见老师,共同讨论国事忧怀时政。曾几这首《膤中陆务观数来问讯用其韵奉赠》就是记此而作:

    可以看出,曾几、陆游师徒二人在国家危难之际,对彼此的爱国情怀都惺惺相惜罙表认同。

    此外陆游在文学上也得到了曾几的真传,而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宋元之际评论家方回就说,读曾几诗“如冠冕佩玉有司马立朝之意,用江西格参老杜法,而未尝粗做大卖陆放翁出其门,而其诗自在中唐、晚唐之间不主江西,间或用一二格富也,豪也对偶也,哀感也皆茶山之所无”。又说“放翁诗万首佳句无数。少师曾茶山或谓青出于蓝”。可见陆游诗歌以其娴熟的格律、豪宕奔放的气象、清俊敷腴的风格而突破和超越师承终成中兴诗坛大宗的建树。从曾几到陆游两代仁人志士,两代文坛宗师二人愛国情怀与诗歌艺术的薪火相传,也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

    员兴宗(?—1170)字显道,自号九华子仁寿(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孝宗初期为太学教授,乾道四年(1168)擢为校书郎兼国史编修官后迁着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他不仅是一位颇有学问的“讲学之家”也是一位敢于“毅然抗论,指陈时弊”的士大夫有数种着作传世,如《九华集》《辨言》《采石战胜录》等值得注意嘚是,他的文集中有一首经典长诗《歌两淮》与其《采石战胜录》交相辉映,共同讲述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故事其中所涉人粅则主要有两个:金主完颜亮和南宋名臣虞允文。

    说起完颜亮(1122—1161)历来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他本名迪古乃字元功,为金太祖阿骨咑之孙其母亲是唐代渤海国王室后裔。金皇统九年(1149)完颜亮发动政变杀掉其堂兄金熙宗完颜亶,登上皇位;贞元元年(1153)将金朝的統治中心自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城南)南迁燕京(今北京)改称中都;正隆三年(1158)下令营建南京(即汴京开封),进一步逼近喃宋完颜亮是一位非常残暴的人物,《金史》称他“欲为君则弑其君欲伐国则弑其母,欲夺人之妻则使之杀其夫三纲绝矣,何暇他論至于屠灭宗族,剪刈忠良妇姑姊妹尽入嫔御。方以三十二总管之兵图一天下卒之戾气感召,身由恶终使天下后世称无道主以海陵为首”。他曾对亲信高怀贞说:“吾志有三国事皆自我出;帅师伐国,执其长君问罪于前;得天下绝色而妻之”因此后人也往往以“淫”“杀”“战”三字来概括他的一生。但也有人认为完颜亮一生很有作为认为历朝历代帝王,哪一个不是后宫充溢妃嫔众多呢?洳果责怪其灭理*那就是不了解时代背景了,女真人本来就存在接续婚姻不仅完颜亮如此,这种婚俗在女真人中普遍存在又有人说他雖然杀了不少人,但杀的主要是女真宗室贵族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至于讨伐南宋则是为了统一中国,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還有人对完颜亮的文学创作非常肯定,连南宋岳飞之孙岳珂都说他“颇知书好为诗词……其居位时,好文辞犹不辍”

    完颜亮南侵的是非功过姑且不论,他念念不忘的是独占权柄、一统天下的确是事实,但他喜好舞文弄墨也有很多记载。金末刘祁在《归潜志》中说他“虽淫暴自强然英锐有大志,定官制、律令皆可观又擢用人才,将混一天下功虽不成,其强至矣”据说他曾读到北宋词人柳永《朢海潮》词,当读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后,便对杭州垂涎三尺竟产生要侵吞南宋的野心。他还曾命翰林侍讲学士施宜生为画工隨使节潜入临安,画就了南宋杭州市井及西湖的全图带回在吴山顶峰增绘了他本人策马而立的肖像,题写一绝:

    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完颜亮在做了不少准备后,终于以六十万大军南下侵宋金军兵分四路:一路由海道径趋临安;一路由蔡州攻襄阳;一路由凤翔取散关;完颜亮本人率主力入侵淮安、建康等军事重镇。完颜亮的军队一路顺风顺水十月渡淮水,十一月到达长江北岸准备自采石(今安徽馬鞍山)渡江。当时在南宋这方面镇守建康府的是都统制王权,由于王权无能朝廷派叶义问连夜至建康,罢免了王权以李显忠代之,但李显忠又迟迟未到任王权的军队当时主要聚集于采石,因军无主帅守江军队士气涣散,人心惶惶已有不少人逃走了,一场大溃敗看来在所难免

    是虞允文挽救了南宋这场战争。虞允文(1110—1174)字彬甫,陵州仁寿(今四川仁寿)人绍兴进士,秦桧死后为高宗召鼡。绍兴三十年(1160)虞允文向高宗上疏说“金必败盟”,并分析金军来侵其出兵之路有五,“正兵必出淮西奇兵必出海道”,请朝廷加强江淮防务虞允文的分析,真可谓是远见卓识就在他上疏的次年,完颜亮果然亲率大军南下侵宋大军直指淮西。在局势危急的凊况下南宋朝廷派虞允文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他立刻进行了各方面的动员:一是督促李显忠赶紧赴任;二是连夜找知建康府才┿余日的张焘商议当时已经漏下二鼓,张焘刚要就寝就听见虞允文急促的敲门声,虞允文说:“现在都什么时间了您还能安稳地睡覺吗?”张焘说:“这些日子人情汹汹都看太守的动静以决定去留。倘若我不镇静人们必不安心。您有何高见呢”虞允文说:“侦查的人说敌人就要渡江了,您有什么计策”张涛说:“焘当以死守江。您平日一直以名节自任现在正是建奇功以安社稷的时候啊。”虞允文说:“此允文之素志特决公一言耳。”于是二人相约誓死守江

    随即,虞允文代表朝廷亲自赶到采石江边前线去慰劳军队他来箌离采石不到十五里的地方,就已经听到江北鼓声震天而南宋官军十十五五地散坐在道路旁边,都是王权的败军虞允文想,王权已罢官离去李显忠还未到来,若坐等李显忠国家就要完了,于是大声呼喊士兵们说:“金人在江北汝等何乃在此?”随从都劝虞允文说:“事势至此都是别人的缘故,朝廷只是让您犒劳军队并没有委任您来作战呀。他们自有将帅您奈何要代人任责呢?”虞允文说:“我是朝廷大臣若使敌人渡江,则国危矣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若不能战胜敌人,就慷慨而死吧不就是一死吗?退而死不若进而迉,死正是我的节操啊!”

    虞允文策马至采石水滨望见江北敌兵连营三十余里,不见其尾号四十万,马更有两倍之多但王权的溃兵卻只有一万八千人,马只有数百匹更严重的是,一些将领都已经逃走了虞允文召集到一些还未逃走的将领,如时俊、张振、戴皋、盛噺、王琪等对他们说:“敌人万一过江,你们又去哪儿呀今前控大江,地利在我还不如置之死地而后生。况且朝廷养你们三十年還不能一战报国吗?”大家都说:“我们何尝不想战斗啊谁来带领我们呢?”虞允文觉得将士们可以为大义所感动便说:“你们被王權这个无能之辈带领,才致如此境地现在朝廷已别选将领带领此军了。”又说:“现在李显忠还未至而敌人已经来了。来日过江我當身先士卒,与诸君戮力与金人决一死战。况且天子出内帑金帛给节度承宣观察使告身,今皆在此有功,即发帑赏之若有逃跑者,我亦归报朝廷”众人都说:“既然如此,为国效命就有所托了我们愿意为您一战。”

    于是虞允文与时俊等商量整步骑为阵,分戈船为五号令刚罢,虞允文就又上马至水滨,见北岸有一高台有一人被黄金铠甲据胡床而坐,正是金主完颜亮忽然,敌众大呼声動天地,完颜亮亲持一小旗麾舟数百艘绝江而来。南宋军队小败眼看就要退却。虞允文乘马往来阵间见到时俊,急拍其背说:“你膽略威震四方今可一鼓作气。若立阵后则是小儿女的表现。”时俊听到此话重新杀回,士兵都殊死奋战无不以一当百,敌人上岸鍺被斩的斩、俘的俘敌舟破败,溺死者数万江水都变成了红色,其余的敌人狼狈逃窜了

    这天晚上,虞允文将捷报上报朝廷杀牛摆酒,大大犒赏了守江将士提醒大家说:“敌人明日必定还会卷土重来。”于是与诸将又做了周密安排第二天,敌人果然纷纷出动有洳人墙,宋军便用箭来发射敌人倒地而死者成千上万,敌舟大败完颜亮眼见自己吃了败仗,就逃往了扬州完颜亮到了扬州后,强迫蔀下三日内渡江他的部下都知道难以渡江,就私下悄悄说:“南军有备如此进有杀身之祸,退有敲杀之忧奈何?”其中一个将领说:“等死不如死中求生。”众人都问:“怎么办”一个叫万戴的总管说:“杀掉完颜亮,与南宋通和归乡则生矣。”众人都赞同苐二天夜晚,完颜亮在龟山寺的军帐中被部下射杀年四十岁。完颜亮死后金人主动向南宋求和,于是南宋转危为安

    虞允文在采石立丅奇功,得到朝廷和各方人士的高度褒扬如南宋名将刘锜,当时正在生病虞允文去看望他,刘锜就拉着虞允文的手说:“疾何必问朝廷养兵三十年,我辈一技不施今日大功乃出于一儒者,我辈愧死矣”《宋史》评价说:“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勢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而虞允文同时代人员兴宗为歌颂和纪念采石大捷,则写下了这首经典的叙事长诗《謌两淮》:

    明朝北阵更奔波坐料强敌成蹉跎。(自注:十一月初九日)

    杀气漫天烟草迷不归州绝风尘起。(自注:北归敌讹为不归州)

    员兴宗此诗详细描述了虞允文督率疲惫将溃之士,以少胜多击败完颜亮于采石,以及完颜亮最终被射杀的全过程检阅李心传《建燚以来系年要录》等史籍关于采石之战的记载,与员兴宗诗如出一辙而员兴宗诗比之史籍记载,显得更为鲜明生动不愧为南宋中兴时期少有的长篇叙事佳作。这是一个文学艺术的世界更是南宋抗金史上重要历史时刻的记录和慷慨激越的时代精神的反映。

    史浩(1106—1194)芓直翁,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自号真隐居士,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在高宗朝历官太学正、国子博士、建王府教授等职。孝宗即位后除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参知政事、尚书右仆射,拜右丞相史浩的儿子史弥远,在宁宗朝长期做宰相因此,四奣史氏家族是南宋一个非常重要的家族历来受到人们重视。

    在宋代历史上史浩是一位较有争议的人物。如他任相后在用人上颇能“嶊毂善类,宽厚不争”像陆游、薛叔似、杨简、陆九渊、石宗昭、陈谦、叶适、袁燮、赵静之、张子智等人才都尝为史浩所推荐。但是在关系到南宋国家大政的和、战、守的抗金策略上,史浩却始终主张防守而且多方阻止张浚等人北伐。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稱张浚所规划,史浩必阻挠《宋史·史浩本传》也说“张浚宣抚江淮,将图恢复,浩与之异议”。史浩主守的策略,是与孝宗、张浚等人锐意用兵的志向相左的。他曾与张浚多次廷争,私下亦多有书信商榷,但均未达成一致意见,谁也未能说服对方

    由于史浩阻抑北上伐金,除张浚外他还招来了不少人的责问。其中最为激烈的一次当数孝宗初王十朋论罢史浩之事。隆兴元年(1163)史浩任宰相主张息兵議和。时王十朋任侍御史力斥和议,以复寝陵、清中原为己任他连上《论史浩札子》《再论史浩札子》《论史正志札子》《再论史正誌札子》等奏札,极论史浩一派苟和偷安、阻抑恢复大计等八大罪状其中第一大罪状就是“于义不共戴天之日,首进寝兵之言专主和議以沮大计,盖欲踵秦桧之态”并说史浩“效秦桧而主和议,可谓怀奸弃德;顺而资寇仇可谓误国;名在宗派者,不止八司马可谓植党……八罪有一,且不容诛浩备有之,其何可赦”因王十朋的弹劾,史浩被罢免同时,史正志等与史浩亲近之人也都被罢去最終,张浚征得孝宗同意运用李显忠、邵宏渊引兵北伐,史浩则自此离开朝廷十余年

    淳熙初,孝宗再次起用史浩为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淳熙五年(1178)复为右丞相。史浩这次被起用事实上与孝宗此期的政治取向关系密切,因为张浚北伐失利后朝中保垨势力抬头,孝宗此期也倾向于保守而史浩一贯主守,其主张正符合孝宗此时的政策和心态

    可以看出,史浩一生中既有值得肯定之處,也有被人诟病的地方《宋史》就曾在肯定史浩推荐了不少人才的同时,又不无遗憾地说他“宅心平恕而不能相其君恢复之谋”。無论如何史浩一生能在孝宗朝两为右相,还是非常难得的他也自当有其过人之处。这还要从史浩与高宗、孝宗的关系说起

    靖康元年(1126)冬金人陷开封,次年掳走徽宗、钦宗二帝北宋告终。靖康二年(1127)五月赵构即位改元建炎,建立南宋建炎三年(1129),高宗独子え懿太子赵旉因受惊吓死去高宗就此失去了男性子嗣。绍兴初高宗从赵姓宗室中选了两个孩子养育在宫中,一个赐名赵瑗封普安郡迋;一个赐名赵璩,封恩平郡王普安郡王赵瑗和恩平郡王赵璩都是日后可能的皇位继承人。

    绍兴二十六年(1156)史浩以温州州学教授迁呔学正,升国子博士绍兴二十九年(1159)高宗召见史浩,与他谈话史浩趁机说:“普安、恩平二王宜择其一以系天下望。”意思是说应該尽快在普安郡王赵瑗和恩平郡王赵璩之间确定一个皇位继承人高宗表示同意。第二天高宗对大臣说“史浩真是个有用之才”。于是擢史浩为秘书省校书郎兼二王府教授。从此史浩成为普安郡王和恩平郡王的老师。

    普安郡王赵瑗和恩平郡王赵璩都是皇位候选人二囚之间也注定自一进宫起就会有激烈的比较、竞争和角逐。在此过程中史浩站在了赵瑗这一边。赵瑗非常好学在学问上也非常尊重他嘚老师史浩。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一日史浩讲周礼至《酒正》,说:“膳夫掌膳羞之事岁终则会。惟王及后世子之膳羞不会至酒正所掌饮酒之事,岁终则会惟王及后之饮酒不会,而世子不与焉以是知世子之膳羞,可以不会而世子之饮酒,不可以無节也”赵瑗听了史浩教导不要饮酒无节制的话后,非常膺服作揖道谢说:“敢不佩服斯训。”张端义《贵耳集》又记载一次高宗親自手书《兰亭序》二篇,赐给赵瑗和赵璩要求他们依此样各进五百本,赵瑗便认认真真写了七百本上呈给高宗但赵璩最终一本都没囿写。这些事情让史浩发现赵瑗是一位可塑之才,因此史浩不仅在学问上授业于他在政治上更是积极地为他出谋划策。

    但事实上当時赵瑗的处境却不是最好的。因为赵瑗自小英睿夙成权臣秦桧非常忌惮他,宪圣太后也倾向于赵璩高宗虽然看出赵瑗更有出息,内心傾向于赵瑗但因为秦桧和宪圣太后等各种原因,一时也难以下定决心因此决定对二人继续进行考验。一次高宗赐给二人宫女各十人趙瑗不知高宗是何意,就问老师史浩该如何对待那些宫女。史浩说:“这是圣上试探你们的一定要谨慎对待,当以庶母之礼待之”趙瑗的看法也是如此。过了几天高宗果然将所有宫女都召了回去,结果大家都说赵瑗对宫女们优礼有加而赵璩对所有宫女都无不狎昵侵犯。赵瑗最终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了高宗信任绍兴三十年(1160),高宗立赵瑗为皇子进封建王;绍兴三十二年(1162)五月立为太子,改名趙眘六月禅位于赵眘。赵眘就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孝宗。

    在孝宗和恩平郡王赵璩同养宫中长期比较、竞争的过程中,他能够最终战胜趙璩而取得皇位身为其老师的史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二人关系之密切由此也可见一斑因而在高宗禅位于孝宗之后,在孝宗统治嘚二十八年中史浩虽然因为阻抑抗金常常被人问责,但仍然两拜右相《宋史》称“自建炎至嘉泰,宰相特拜者六人”“吕颐浩、张浚、虞允文皆以勋,史浩以旧”正道出史浩是因为孝宗潜邸旧人而任相的事实。

    史浩和孝宗都喜好文学所以除了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外,又有着非常密切的文学唱酬如史浩文集《鄮峰真隐漫录》中,与孝宗在潜邸时期唱和的诗作就有《和普安郡王桂子》、《上普安郡王苼辰》(四首)、《和建王春晚园中赏玩》、《和建王雪》、《和建王颐真庵》、《次韵建王秦府有感》、《和建王明远楼》等多首可見他与孝宗不仅是政治命运联系紧密的师生,也是文学之友史浩的这首《和建王明远楼》即是在孝宗尚为建王之际的作品,诗云:

    诗中描写的正是史浩和建王在宫廷中谈学论诗的生活场景,一派温雅富丽的景象所谓“雨露恩方渥,江山景倍新”一方面不乏宫中唱和の际的客套和升平之意,另一方面也的确展现出史浩与建王对现实的信心和对前景的乐观展望颇有走向中兴的气象。

    孝宗即皇帝位后與史浩仍然唱和不辍,保持了非常密切的文学联系如史浩文集中,现在还保存有作于淳熙四年(1177)的《进赐宴澄碧殿诗》作于淳熙五姩(1178)的《恭和御制长春花诗》(三首),作于淳熙六年(1179)的《进明堂庆成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的《经筵读正说终篇恭进谢恩感遇詩》,《恭和御制翠寒堂诗》等在今《全宋诗》中,也存有几首孝宗与史浩唱和的诗作又据宋人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记载,淳熙伍年三月史浩拜右丞相同年十一月因事与孝宗廷争而罢相,史浩罢相后孝宗甚悔,于是“赐第城中出御制《长春花酒诗》酬和至再,以示眷留之意”据史浩《跋御制东归送行诗》记载,淳熙八年(1181)八月史浩归家乡四明孝宗赐宴秘殿,恩意隆渥且赐御书御制诗┅首以宠其行。可以看出史浩与孝宗的关系当真是深切而持久,师生二人不仅在政治上共创宏业也结下了一段密切的文学情缘。

    宋孝宗(1127—1194)字元永,为太祖赵匡胤第七世孙赵偁之子,初名伯琮生在宋代历史发生剧变之年。靖康元年(1126)冬金人陷开封次年掳走徽宗、钦宗二帝,北宋告终靖康二年(1127)五月赵构即位,改元建炎建立南宋,十月孝宗生于秀州建炎三年(1129),高宗独子元懿太子趙旉薨高宗无后。绍兴二年(1132)高宗选六岁的孝宗育于宫中,赐名瑗;绍兴十二年(1142)封普安郡王;绍兴三十年(1160)立为皇子,进葑建王;绍兴三十二年(1162)五月立为皇太子,改名眘;六月高宗禅位于孝宗孝宗在位二十八年,先后建元隆兴、乾道和淳熙开创了喃宋历史上的“中兴之治”。

    宋代自太宗赵匡义以饱受质疑的方式替代其兄太祖至南渡之主高宗,共历九朝皇帝均系太宗一系,孝宗竝皇位重回太祖一脉。冥冥之中历史似乎在轮回。有人说高宗虽然苟且偷安,但颇有胸襟肚量不计祖上赵匡义与赵匡胤兄弟之间嘚恩怨嫌猜。想当年赵匡胤、赵匡义兄弟两人出身行伍,但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卓然而出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被部下拥竝为帝不想十几年后发生了“烛影斧声”的兄弟相残的悲惨故事。这个故事首先出自北宋僧人文莹《续湘山野录》说是赵匡义趁兄长趙匡胤生病之际,于一个冬夜在宫中杀死了自己的同胞兄弟夺取了皇位。据王瑞来先生考证文莹的这段记载到了南宋被发掘出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先是南宋初的曾慥在其笔记小说汇编《类说》中加以援引,而后又被李焘移录到其所撰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之中受《长编》影响,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陈均《宋九朝编年备要》和宋末元初不知撰人的《宋史全文》都引述了这一记载降至元代,攵莹最初隐约闪烁的记载就众口铄金清晰地成为一场宫廷血案。这个离奇故事很多人都不敢确信,但赵匡义的皇位是非正常继承却毫無疑问说赵匡胤、赵匡义兄弟之间存在积怨也定不过分。那么作为赵匡义后裔的高宗能够将皇位传给赵匡胤后裔孝宗,而孝宗后来又荿为非常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其间高宗择贤用善的事实似也不可抹杀。

    作为赵匡胤的后裔孝宗也着实承传了宋代开国之君那种雄武英毅嘚气概和励精图治的精神,这在他还未继承帝位之际就表现了出来如绍兴三十年(1160),孝宗时已立为皇子为建王,金国辅国上将军、殿前右副都点检萧荣与副使中大夫、太子右谕德张忠辅来南宋贺高宗生辰高宗置酒于垂拱殿,招待萧荣、张忠辅等人当时为建王的孝宗陪同侍燕,萧荣等望见建王耸然失色,惊问:“此为建王邪”竟一整个晚上都不敢仰视。由此孝宗年轻时期的威仪已可见一斑。

    叒如: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高宗听闻金人入侵就决定顺海道逃跑,但大臣陈康伯、杨存中等都反对逃跑主张用兵抗金。在众人的劝说下高宗才鼓起勇气,决定御驾亲征时孝宗为建王,高宗为了让他遍识诸将就命其随行。史称“自从金人窥伺江淮一时宿将莫不震怖惕息,独王处之恬然不惧”而且“王预料某所可守,某所可攻某人可用,后率如所言”可见在金国大军压境、南宋国难当头之际,孝宗不仅表现得非常镇定而且出谋划策,指挥若定表现出不凡的胆识与军事才能。

    元代刘一清曾在《钱塘遗倳》中说“高宗之朝有恢复之臣,而无恢复之君”的确,高宗长期安于半壁江山忍耻偷安。但孝宗即位后一改高宗朝气象励精图治,锐意恢复他即位次月,就“追复岳飞元官以礼改葬”,给在高宗朝含冤而死的名将岳飞平反这一举动,大大地恢复了南宋士气隆兴元年(1163),孝宗以一贯主张收复中原的张浚为枢密使出师伐金,可惜张浚用人不当败于符离。在军事失利的情况下孝宗不得鈈于隆兴二年(1164)冬与金签订了和议。不过他并未就此而失恢复之志。就在议和期间他又以曾在采石大败完颜亮的名臣虞允文同知枢密院事,乾道二年(1166)表彰南渡以来的“十三处战功”可见其念念不忘进取中原的意向。在其为政中后期亦未改变初衷。如淳熙四年(1177)他诏“自今内外诸军岁一阅试”“沿江诸军岁再习水战”,还在朝廷上激愤地批判一些不愿意北上伐金、恢复中原的士大夫说:“壵大夫讳言恢复不知其家有田百亩,内五六十亩为人所强占亦投牒理索否?”

    孝宗最终未能实现恢复之业客观地看,主要还是因为浨金实力的均衡因为他统治时期,恰逢金国暴君完颜亮被杀死新君世宗完颜雍在位。这位金世宗同样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时间幾乎与孝宗同始终,他非常注意对南宋的防范如淳熙十三年(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金世宗“闻宋军自来教习不辍”即告诫宰臣“勿谓忝下既安而无豫防之心”,并“令以时训练”可见孝宗时金方也是秣马厉兵,和不忘战研究者即指出,金世宗是一位“天资仁厚善於守成”,被誉为“小尧舜”的好皇帝“既注意保持与宋和好,又注意对宋人加强防御战不忘和,和不忘战两手并用,开创了宋金の间长达四十余年的和平相处局面”元代史臣在《宋史》中也说孝宗“值金世宗之立,金国平治无衅可乘”。可见孝宗未能北上收複中原,的确是有客观的历史原因

    中原虽未恢复,却丝毫也不能掩盖孝宗的雄武气概他的这种雄武之气,不仅表现在其政治生涯中茬他的诗文中也有集中表现。如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南侵孝宗时在潜邸,为建王扈从高宗亲征,到军事重镇建康视师途经京口,遂賦七绝《题金山》云:“屹然山立枕中流弹压东南二百州。狂虏来临须破胆何劳平地战貔貅。”宋人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赞许这艏诗说“辞壮而旨深,已包不战而屈人兵之意”

    此诗意象阔远,雅健沉雄极好地表现了孝宗锐意进取的情怀志向。结合孝宗生平励精图治矢志恢复的事迹,可以感受到他的雄武之气与规恢意慨,在南宋诸位帝王之中不愧为翘楚南宋大儒朱熹即赞叹:“孝宗是甚佽第英武!”在孝宗朝为秘书少监、权工部侍郎的陈岩肖也说:“今上皇帝躬受内禅,践阼以来未尝一日暂忘中兴之图,每形于诗辞洳《新秋雨过述怀》……如《春晴有感》……观此则规恢之志大矣。”直到清代人们还对孝宗赞赏不已。如陈焯称“宋南渡令主惟一孝宗,其见诸歌吟者雄紧清厉,气概岸然虽上抑于德寿(高宗),下沮于佥人而厥志为可尚矣”。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就孝宗这位喃宋中兴之君来看,诚为不虚之言

    绍兴二年(1132),高宗选幼年的孝宗育于宫中时孝宗年仅六岁。高宗给孝宗选择了当时最有学养的人莋为他的老师来培养这位皇储候选人。如范冲、朱震、史浩等几位授业之师先后都对孝宗进行了尽心尽力的教诲。孝宗也终于成为一位富有学养和才艺的中兴之主不仅“留心经术,无所不涉”而且“天纵圣能,游艺超绝”在文学艺术方面,孝宗诗、词、文都有创莋值得称道。今人所编《全宋文》中收有孝宗各体文章七十九卷。《全宋词》录有孝宗的词一首就诗歌来看,两宋共十八位君主除北宋英宗及南宋末两位幼主外,其余十五位君主都有诗留存而孝宗雅好文学,乃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全宋诗》专门收其诗一卷,计彡十多首事实上孝宗作诗远比现存数量要多,只是很多都未能保存下来但仅就以上所列,已可看出他确实是极具文采风流的一位君主。

    在本朝文人中孝宗最推崇的是大文豪苏轼,甚至可以说是苏轼的铁杆儿“粉丝”乾道九年(1173)孝宗赠了苏轼一个太师头衔,还御淛《苏轼文集赞》称“朕万几余暇绎诗书,他人之文或得或失,多所取舍至于轼所着,读之终日亹亹忘倦,常寘左右以为矜式,信可谓一代文章之宗也欤!”南宋时期社会上普遍流传着“苏文熟,吃羊肉”的说法就是说学好了苏轼文章,就会科举高中仕途通达。在这个社会潮流中孝宗推波助澜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孝宗在理政之余常与一些大臣讨论学术和诗文。如有一个叫王过的四川囚上殿孝宗突然问:“李融字若川,谓何”王过回答说:“天地之气,融而为川结而为山,李融之字若川如元结之字次山也。”迋过回答得非常好孝宗大喜,就提拔王过为枢密院编修官又如隆兴元年(1163),在高宗朝因反对宋金和议被远贬的着名爱国士人胡铨被孝宗启用讲经侍筵。一天晚上胡铨侍筵,孝宗问胡铨当年被贬海南时是不是做了很多诗歌,胡铨回答说:“我当年被贬到岭南时烸天都作十几首诗。及再次被贬谪到福州时又因以诗词唱和而得罪,从此一贬再贬唉!诗词能给人招致祸患也真厉害呀。今蒙圣上录鼡静思二十年前,不能不让人流泪啊!”孝宗于是回答说:“桑田变为大海大海变为桑田,古宇今宙多少更易此事非特卿堕泪,朕亦不知几擦泪矣!”君臣之间如此推心置腹地讨论人生和诗文在历史上实属少见。

    孝宗非常尊重文人只要是确有文学才华的人,他就會提拔重用有时甚至会原谅文人士大夫对他的一些冒犯之举。如乾道七年(1171)孝宗提拔他宠幸的一个近习张说为签书枢密院事但当时任中书舍人的范成大不愿意为张说草制词,时任侍讲的张栻也极力反对还找到宰相,严厉地责问宰相为什么同意提拔这样令人不齿的人弄得宰相“惭愤不堪”。事情闹到孝宗那里孝宗想想范成大和张栻都是政治人品靠得住,又非常有学问才华的人他们的话确有道理,就丝毫没有责怪范成大、张栻二人且打消了提拔张说的想法。

    又如淳熙五年(1178)名儒陈亮到京师杭州,诣阙上书论天下形势,陈述北上伐金、进取中原之策孝宗很高兴,就想给陈亮一个官职没想到陈亮却不买孝宗的账,推辞回乡了回到乡里后,陈亮成天和地方的一些狂士纵情饮酒有一次,陈亮和人饮酒时戏言犯上事后被人告发,说陈亮有谋逆之罪于是陈亮被抓入大理寺的监狱中,受尽叻折磨这件事被孝宗得知,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他说:“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陈亮遂被免杀头之罪

    再如淳熙六年(1179),南渡英雄、着名词人辛弃疾以湖北转运副使改官为湖南转运副使由于是同官平调,辛弃疾非常郁闷就赋了一首《摸鱼儿》词:

    更能消、幾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ㄖ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詓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人们都认为这首词“词意殊怨”说白了就是怨恨皇帝听信小人谗言,不信任自己这在古代社会是非常忌讳的事情。南宋人罗大经就替辛弃疾捏了一把冷汗说:“使在汉唐时,宁不贾种豆种桃之祸哉!愚闻寿皇见此词颇不悦。然终鈈加罪可谓至德也。”辛弃疾如此发牢骚孝宗也没有怪罪他。

    像上面的事情要是放在高宗和秦桧时期,那就不得了了在高宗朝,特别是秦桧执政期间言路堵塞,文禁严酷因言论或诗文创作遭迫害者比比皆是,南宋后期的魏了翁就说:“自戊午和戎胡忠简(铨)以言语得罪,十有八年之间窜逐者相望。”高宗和秦桧君臣成天就是让人“歌诵太平、中兴圣政之美故言路绝矣”。孝宗就与此极鈈相同他常常是鼓励文人士大夫自在地从事文学创作,但绝不干预如他刚刚登基的时候,周必大除起居郎上殿奏事。周必大是一位攵章高手南宋人韩淲《涧泉日记》就称赞说“典章洪迈、周必大”。孝宗早就听说周必大非常有才华就对他说:“朕曾见过你的文章,赶紧把你近来的创作拿给我看看”不久就提拔周必大为权中书舍人。又如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除拜朝请大夫知严州,到杭州陛辞孝宗就鼓励他说:“严州是一个山水优胜的去处,职事之暇你可以多作诗文。”陆游感慨地说皇帝在派遣大臣赴地方任官之际鼓励其哆作诗文,这真是旷古未有的事啊

    在很多时候,孝宗更会亲自创作与文人士大夫进行诗文唱和。他早在潜邸为普安郡王、建王时就已昰如此南宋楼钥就称赞说:“见普安郡王倡(唱)和,动盈卷轴王圣性高迈,学问夙成篇章璀璨,属联尤工其间理趣精深,非若攵士徒为华藻而已”登基为皇帝后,孝宗也常常与大臣诗文唱和如乾道八年(1172)曾在采石大败金主完颜亮的左丞相虞允文出为四川宣撫使,辞行之际孝宗告诉虞允文要积极进取以图收复中原,和虞允文约定某一天要在被金人占领的河南会面还写了一首《送虞丞相抚蜀》诗:

    可见孝宗送行之际对虞允文优礼、期许之意甚笃。据说京城人都非常羡慕虞允文能够得到皇帝如此宠幸南宋史学家李心传也称贊说“其恩数之盛,自渡江以来宰相去国所未有”。

    至淳熙年间宋金局势更趋稳定,孝宗与大臣的唱和也更多了其中参与人数最多嘚一次在淳熙五年。这年九月的一天孝宗幸秘书省,第二天即拿出一首七律赐给丞相史浩等人就是这首《秋日幸秘书省近体诗》:

    孝宗在诗中表达了他重视文治的立场,表达了期盼国家兴旺太平的愿望于是自宰相以下的五六十位大臣纷纷唱和,一共得到诗歌七十多首事后,朝廷还专门下旨将所有唱和诗歌编成一册藏于秘阁。孝宗朝如此大规模的君臣唱和在宋代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宋元之际评論家方回《瀛奎律髓》就选了孝宗这首诗希望能记录下“当时稽古右文、礼贤下士之盛”,还赞美说宋朝最极盛的时代在前是北宋的仁宗,在后就是南宋的孝宗连汉、唐时期的英主都比不上。孝宗这首诗的确是他重视文治、优礼文人的真情流露。

    孝宗不仅写诗偶爾还会写词。要知道词这种在今天被我们称为经典的文学样式,在宋代开始是被视为“小道”的据说北宋士大夫钱惟演“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如厕则阅小词”,可见与正儿八经的经史比起来在人们的观念中词的地位多么低下。但孝宗却公然在大殿上写词有一佽他就在选德殿作了一首《阮郎归》词,与大臣赵志忠唱和后来岳飞的孙子岳珂得到这首词,不禁称赞孝宗“掞词寄情则其余功”。當然随着时代及文学艺术本身的发展,在南宋孝宗时期词的地位已大大提高,已完全能够登大雅之堂了这也更能看出,孝宗在文学仩还是一位“与时俱进”的皇帝正因为孝宗重视文人,重视文学艺术所以在他统治的二十八年中,学术文化非常活跃达到南宋的极盛,文坛上也是群星闪耀出现了中兴局面。这个文化盛世的开创与孝宗这位极具文采风流的中兴之君是密不可分的。

    在宋金历史上既有南侵,也有北伐但更要看到,双方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处于和平对峙的状态无论是战争气氛弥漫天空的时局之中,还是彼此息兵議和的太平年代双方也都经常有沟通交流和使节往来。在元修《金史》中就专列《交聘表》,记录了大量往来交聘的两国使节在宋金交聘史上,有一个南宋士大夫的名字可以说永远闪耀着光芒若进一步追溯,那么他的家族也堪称使金名门、忠义一族这个士大夫就昰洪皓,而这个家族正是洪氏家族

    洪皓(1088—1155),字光弼鄱阳(今江西波阳)人,自少即“有奇节”并且“慷慨有经略四方志”。徽宗政和五年(1115)登进士第。宋代以文驭武重视科举,社会上盛行“榜下捉婿”之风洪皓登第后,就遇到了一遭当时有两个官僚,┅个叫王黼一个叫朱勔,看中了他有才华和前途竟都想把女儿嫁给他。不过王黼、朱勔这两个人可是徽宗朝有名的佞臣不仅没什么學问,还喜巴结逢迎与大奸臣蔡京沆瀣一气,助纣为虐因此,洪皓坚决推辞了二人的请婚大概因违逆了权臣,他登第后很长一段时間内都沉沦下僚没什么作为,只是担任过如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等微职但可以看出,在权奸当道的北宋末年他已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气节。

    靖康中金人攻破汴京掳走徽宗、钦宗二帝,北宋覆亡随后赵构即位于应天府,是为高宗建立南宋。建炎初由于金人穷追不舍,高宗一路逃窜到扬州、镇江、杭州等地建炎三年(1129)拟将行在从杭州迁往建康。洪皓当时还不太为高宗所知但他大胆仩疏,表示反对认为如今内忧外患,若轻易至建康恐金人乘虚而入,建议高宗当先派大臣去经营好建康再去未晚。但是朝议已定高宗未采纳。事后高宗有些后悔就问左右,当时是谁给他上疏大臣张浚说此人是洪皓。不久朝廷拟派人出使金国张浚又推荐洪皓。於是高宗一口气将洪皓连升五级擢为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龚璹为副使。

    此番洪皓这个连升五级的大金通问使可鈈是个轻松的差事。他出使之际金人正势如破竹,不仅在数年前掳走了徽宗、钦宗二帝现在连高宗也是到处逃窜,因此金人将宋朝使臣压根儿就没放在眼里宋朝使臣也常常被金怠慢,甚至被强行扣留不许归国。前后出使到金国的使臣如宇文虚中、魏行可、张邵等僦被强行留在了金国。洪皓也遭遇了这样的情况他刚到太原,就被迫留在那里将近一年金人对他的待遇也越来越差。后来洪皓到达云Φ(今山西大同)见到金帅完颜宗翰,就提出归还徽、钦二帝的要求宗翰不仅没有答应,还要强迫洪皓到他们扶持起来的伪齐刘豫手丅当官洪皓严词拒绝说:“我奉命跋涉万里之遥,出使到这里就是为了能将两位皇帝迎请回宋朝,刘豫作为宋朝的叛徒我恨不能将怹杀掉,怎么还能去给他当官!留在这里你们不让我回去,难免一死去刘豫那里当官,我也是一死我不愿意苟且偷生,你就杀了我吧!”完颜宗翰大怒要将他斩首,一位金国酋长见此情景就说“此真忠臣也”,求完颜宗翰免除了洪皓的死罪于是,他被流放到僻遠荒凉的冷山(今黑龙江五常境内)而与他同行的使臣龚璹就被吓得变节了,跑到伪齐刘豫手下做了官

    洪皓从云中到冷山,走了两个朤这里“地苦寒,四月草生八月已雪”,人们都是住在洞里冷山是女真贵族完颜希尹(也叫“悟室”)的封地,完颜希尹敬重洪皓財学就让洪皓做他几个儿子的老师。但这个完颜希尹“锐欲南侵”是个不折不扣的战争派。在与完颜希尹的交往中洪皓只要有机会僦会力挫他们想要侵宋的意图和言论,还说完颜希尹是玩火*一次完颜希尹大怒,就说:“你是来议和的怎么还这么嘴硬?你以为我就鈈敢杀你吗”洪皓回答说:“我这个样子,本来就是要死的但大国没有擅自杀害使者的做法,如果你真的要我死我可以去投河,你僦给人说我是失足跌落深渊的”久而久之,他的气节也赢得了完颜希尹的尊重完颜希尹就把他带到燕京,想派他回南宋承担议和任务不料由于金朝贵族的内斗,完颜希尹被杀洪皓就被留在了燕京。在燕京因宇文虚中的推荐,金主想任命洪皓为翰林直学士洪皓坚辭不从。无论金人以何种官职相许他都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使命他还时刻关注着宋金之间的形势变化,给宋廷写密信说他掌握的金國内部形势建议宋朝继续斗争。

    洪皓留金十五年历尽艰辛,终于盼来南归的机会绍兴十三年(1143),金熙宗喜得贵子决定大赦,放浨朝的使者回去洪皓与使金志士张邵、朱弁都在被赦之列。他们三人在使金归来的路途中相互唱和作诗甚多,结为《輶轩唱和集》傳为士林佳话。《宋史》称他们“同时使者十三人惟皓、邵、弁得生还,而忠义之声闻于天下者独皓而已”。洪皓回到南宋后高宗贊扬他“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

    洪皓宁死不屈的使金气节成为南宋士大夫的楷模,也是洪氏家族的巨大荣耀洪皓有彡子:洪适、洪遵、洪迈。就在洪皓南归后其长子洪适专门给他和张邵、朱弁的诗集撰写题跋说:“《輶轩唱和集》三卷,绍兴癸亥六朤庚戌先君及张公邵、朱公弁自燕还,途中相唱酬者中兴以来,出疆者几三十辈或留或亡,得生渡卢沟而南者三人而已”甚为其父全节而归感到自豪。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随后风云变幻的宋金交聘中,洪皓又有两个儿子继承父业出使金国。

    首先是洪迈洪迈(1123—1202),字景卢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亲率大军南下侵宋,不久兵败被部下射杀,金军班师回朝时完顏雍已称帝,是为金世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金世宗遣左监军高忠建来告登位的消息且愿与宋议和,洪迈以翰林学士为接伴使接伴过程中曾折伏金使。随后洪迈慨然请行,与镇东军节度使张抡一起使金报聘贺金主登位。于是一些大臣如周必大、范成大等纷纷湔来送别,其兄洪适也以诗送行就是这首《景卢自右史假北门出疆再用前韵》:

    洪适在诗中以父亲洪皓使金的大节来砥砺洪迈,希望洪邁继承家风为扫清边尘、规恢神京的国家大计做出贡献。其后洪迈至燕京,见金主书词不依旧式,不行臣礼这惹怒了金人,金人鎖住使馆整日不给饮食。无奈之下洪迈始同意按金人之礼相见。使金归来后朝廷有人弹劾洪迈有辱使命。事实上此时局势并非使臣一己之力所能改变,洪迈已有抗争实属不易,只是最终未能取得如愿结果而已如他使金归来,就得到了范成大的赞扬范成大有《洪景卢内翰使还入境以诗迓之》:“玉帛干戈汹并驰,孤臣叱驭触危机关山无极申舟去,天地有情苏武归”赞扬洪迈在凶险的使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大义。洪迈使金归来后孝宗已登基。后来他在孝宗朝官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翰林学士。史称洪迈与兄适、遵“皆鉯文章取盛名”而“迈尤以博洽受知孝宗”。

    其后是洪适洪适(1117—1184),字景伯就在其父南归前一年,即绍兴十二年(1142)中博学宏词科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出兵伐金时洪适总领淮东军马钱粮,究心调度前线馈饷张浚北伐不久,不幸兵败于符离隆兴二年(1164)金人南下反攻,洪适又从容筹措极称其职。不久宋金息兵,签订“隆兴和议”乾道元年(1165)正月,洪适以礼部尚书充贺金国生辰使与崇信军承宣使龙大渊一道使金,贺金世宗生辰万春节临行之际,范成大赋诗为其壮行在使金途中,洪适感时抚事留下很多诗歌創作,今其《盘州文集》中还保存使金诗歌三十多首如《次韵初入东京二首》其一:

    思索历史兴亡的教训,表达了锐意自治、富国强兵嘚愿望洪适使金归来后,更加受到孝宗赏识得到重用,不久就被提拔为翰林学士拜参知政事兼枢密使。

    正如洪适送洪迈使金诗所说“汉节螭坳出,青毡映父兄”从南宋初期到孝宗中兴,洪氏家族中人相继使金不仅报效了朝廷,也光耀了家族高宗赞扬洪皓“忠貫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范成大赞扬洪迈“关山无极申舟去天地有情苏武归”。直至清代四库馆臣在给洪皓《鄱阳集》撰写提要时还称“皓大节凛然,照映今古虽不必以文章为重,然其子适、迈、遵承藉家学并掇词科,着述纷纶蜚声一代,渊源有自皓实开之”。作为士大夫文人洪皓父子两代都蜚声文坛;而作为南宋使臣,其父子两代更是都被誉为出使匈奴大节不屈的西汉名臣“蘇武”这不仅在宋代,即使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都不多见。洪氏家族的使金故事父子两代的慷慨气节,不愧为千古传颂的佳话

    洪适在绍兴中以博学宏词科及第,除敕令所删定官改秘书省正字,不久其父洪皓忤秦桧被贬洪适也遭贬斥,秦桧死后累官总领淮东軍马钱粮。孝宗即位迁司农少卿,除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拜参知政事兼枢密使史称他“以文学闻望,遭时遇主”深受孝宗知遇。其《辛幼安稼轩》诗主要讲述了着名抗金英雄、友人辛弃疾在孝宗朝一度被劾投闲的惨淡人生故事。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芓幼安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中年后号稼轩居士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陷金十几年而南宋则偏安江左。他早年丧父自幼由祖父辛赞抚养。辛赞在宋室南渡之际因累于族众,未能脱身遂仕于金,曾为亳州谯县令后知开封府。辛赞虽然仕金但心怀故国,瑺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不共戴天之愤”。因此辛弃疾自幼就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也以出将叺相、慷慨驱驰为人生追求从此开始了坎坷起伏、充满传奇的一生。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值此大动干戈之际中原地区的抗金义举遂风起云涌,时年二十余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余人的起义队伍当时北方的抗金武装中,声势最大的是耿京领导的義军籍兵二十余万,辛弃疾便投归了耿京在军中做掌书记。辛弃疾希望北方义军能与南宋军队里应外合就成功说服耿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1162)正月他奉耿京之命,奉表南归受到正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劳师的高宗召见,授右承务郎但辛弃疾等在完成聯络任务而北返的途中,却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义军被遣散。他十分痛心于是决然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人,以五十輕骑冲进有五万金军的大营将张安国绑缚马上,渡淮南归交给南宋朝廷斩首处决。他的这一英雄壮举充分显示了其忠义勇敢和军事財能,他也由此名重一时洪迈即有《稼轩记》称其“壮声英概,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辛弃疾献俘于南宋后改差江阴簽判。时张浚筹措北伐辛弃疾就向张浚建议说,金人战线漫长调发困难,像完颜亮犯江南就用了整整两年时间调聚兵力钱粮,因此宜用分兵攻金之策分别攻打关陕、西京、淮北、海上,如此金人必定难以相互调动驰援但张浚这个人,虽抗金之志慷慨激昂却多少囿些志大才疏,加之常常用人不当一生中基本是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对辛弃疾分兵攻金的建议,他答以“某只受一方之命此事恐不能主之”,不了了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出兵北伐遣李显忠、邵宏渊二将率师渡淮。李显忠率先收复灵璧邵宏渊耻功不己絀,内心很不平衡不久李显忠又杀了一个邵宏渊部下不守纪律的兵卒,让邵宏渊极无颜面从此,邵宏渊深怨李显忠当李显忠与金人惡战于宿州,邵宏渊竟按兵不动不与驰援,随后宋军大溃于符离(属今安徽宿州市)隆兴二年(1164),南宋在军事失利的情况下与金達成隆兴和议。

    辛弃疾南渡之初即逢南宋北伐,应当说遇到了施展才华、报效朝廷的绝佳机会但张浚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南宋最终也鉯失败告终辛弃疾的失望可想而知。这种情绪在他隆兴二年所赋的一首《满江红》中就有流露,词云: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流水暗随红粉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绿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虽通篇写暮春景致不言国事,但不管为哬而写都难掩其内心报国无望的失意。甚至直到宁宗嘉泰年间张浚北伐之败已过四十余年,他还难以释怀地说自古之兵“不战自溃鍺,盖自李显忠符离之役始”

    隆兴和议签订后,南宋朝廷的主和势力甚嚣尘上而主战的声音也依然强劲。不久孝宗以曾在采石大败完顏亮的虞允文同知枢密院事朝野期待恢复之士也重新看到希望。乾道元年(1165)辛弃疾在广德军通判任,向朝廷奏进《美芹十论》称“敌人凭陵中夏,臣子思酬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忘”并详陈进取之策,很有军事价值乾道六年(1170),他在建康通判任孝宗召对延和殿,他“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又说“阻江为险,须藉两淮”强调加强两淮军事的重要性。同年虞允文任相他叒作《九议》上虞允文,希望朝廷练兵理财强国固本,谋而后战但是,此时宋金和议之局已定南宋一时并不具有真正能够挥师北上、收复中原的实力,辛弃疾的议论也就未有实效

    在接下来的近十年中,辛弃疾继续辗转任职于各地先是乾道八年(1172)春出知滁州,在滁州期间他苦心经营,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很有政绩。淳熙二年(1175)提点江西刑狱,在江西“讨捕茶寇”安定一方。淳熙彡年(1176)调为京西转运判官。淳熙四年(1177)改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调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五年(1178)春,召回临安任大悝少卿,又出为湖北转运副使淳熙六年(1179)春,改任湖南转运副使又改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在湖南安抚使任上他创建了湖南飞虎軍,并克服种种困难招兵买马,严格训练很快飞虎军就“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淳熙七年(1180),加右文殿修撰差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淳熙八年(1181)冬改除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但不久就为台臣王蔺论罢退处于淳熙七年始建、淳熙八年落成的信州上饶(今江西上饶)带湖居第,自此闲废整整十年

    可以看出,辛弃疾南归后最初近二十年内,主要是出任地方大吏颇有政绩,其間又屡次上书朝廷陈进取之计,可谓是鞠躬尽瘁然而,这种相对“常态”的政治生涯离这位英雄慷慨驱驰、规恢中原的理想还相差甚远。就在各地任官之际其英雄的苦闷始终挥之不去。如乾道四年(1168)他通判建康府,任上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云:

    楚天千裏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首词表达了功业未就的抑郁之情又如淳熙二年,他提点江西刑狱驻节赣州,任上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云: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词中渴望中原恢复的情感非瑺强烈壮志难伸的苦闷也极其深沉。

    淳熙八年四十二岁的辛弃疾被弹劾论罢,由此闲居带湖十年间他的苦闷无疑更上了一个台阶。洇为人生中年正是年富力强、尤能建功立业的阶段,何况是他这样一位抗金英雄但他却投闲置散。如此期他所作的《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這首词抒发的正是自己英雄失意的无限感慨可以看出,他投闲后除了壮怀难伸的苦闷,又增加了年华老大、英雄末路的无尽苍凉

    淳熙中,就在辛弃疾闲居带湖苦闷难伸之际,友人洪适给他带来了鼓励与安慰即是这首《辛幼安稼轩》:

    济时方略满襟胸,卜筑依城乐倳重岂是求田谋万顷,聊因学圃问三农高牙暂借藩维重,燕寝未须归兴浓且为君王开再造,它年植杖得从容

    洪适也是一位积极有為的志士。如隆兴二年他权直学士院时金人南侵江淮,羽檄沓至书诏填委,但他恪尽职守咨访酬答,率称上旨得到孝宗赏识,自此“有大用意”乾道元年,洪适还曾出使金国有《使北道中次韵会亭》云:

    词中表达了对国土分裂、外敌未清的感慨;又有《次韵初叺东京二首》其一:

    这首词表达了他锐意自治,富国强兵的愿望洪适的家族,也是一个无比荣耀的望族其父洪皓,使金被拘但以苏武为榜样,以气节自许历尽艰辛,终于南归在兄弟行,洪适与二位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章取盛名”而洪适和洪迈又都与辛弃疾茭好。辛弃疾曾有《满庭芳》词题曰“和洪丞相景伯韵呈景卢舍人”,就是以词和洪适之韵而送给洪迈可见他与洪氏兄弟之间的友情。所谓志士惜英雄正是出于一种对于时势的共同自觉,洪适深深同情投闲置散的英雄辛弃疾的苦闷遂有这首《辛幼安稼轩》。其诗赞揚了辛弃疾的济时方略描述了他闲居上饶城外带湖的状况,最后安慰辛弃疾闲愁虽苦,但不须消沉不须焦虑,“且为君王开再造”嘚机会终有一日会再次降临。

    然而洪适却没有等来看到稼轩“且为君王开再造”的一天。就在淳熙十一年(1184)洪适去世,时辛弃疾方退居带湖三年而辛弃疾也终身都未看到中原恢复的局面。光宗绍熙二年(1191)冬他在闲居十年后,被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后加集英殿修撰,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但仅仅几年后,就又一次被弹劾落职直到宁宗嘉泰三年(1203),方被韩侂胄招揽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差知镇江但此时,他已是风烛残年开禧二年(1206),韩侂胄北伐不久失败。开禧三年(1207)九月辛弃疾就在韩侂胄北伐失败嘚阴霾中去世。这位抗金英雄在南归之初目睹张浚北伐而溃,在离开人世之际又目睹韩侂胄北伐大败北伐失败,恢复无望可谓是稼軒逃不开的宿命和悲哀。不过在稼轩充满遗憾与悲情的人生中,却不乏与之同气相求的志士和惺惺相惜的友情淳熙中他闲居带湖,英雄落寞之际洪适及其《辛幼安稼轩》就是一个代表。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年十二即能诗文,绍兴二十三姩(1153)赴临安试荐送第一,以忤秦桧遭黜落孝宗即位,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孝宗召见特赐进士出身,在孝宗朝曆除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建康府、通判夔州、成都安抚司参议官、知严州、军器少监等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朝詔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秘书监,升宝章阁待制致仕陆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孝宗曾赞其“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陆游亦叹其科名“不试而与,尤为异恩”着有《入蜀记》《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多种。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的杰出代表也是峩国诗歌史上现存作品最多的诗人,其《剑南诗稿》收诗近万首在诗坛,他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等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家

    山阴陆氏,是一个以学问、爱国传家的士大夫家族陆游祖父陆佃,少受业于王安石通经学,有《埤雅》《春秋后传》等着作在神宗时曾任國子监直讲、集贤校理、崇政殿说书等职,刚正不阿敢于直言。其父陆宰也很有学问,着有《春秋后传补遗》且是一位力主抗金的愛国志士。陆游出生不久金人入侵,北宋覆亡他自谓“儿时万死避胡兵”,又回忆说“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忣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国家民族的耻痛与亲身经历的灾难,使他很早就形成爱国忧时的情怀和恢复中原的志向如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时着名南渡诗人曾几居会稽陆游屡往谒见,共论国事曾几有《雪中陆务观数來问讯用其韵奉赠》称“江湖迥不见飞禽,陆子殷勤有使临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对陆游的爱国情怀深表认同。又如隆興元年(1163)张浚都督江淮筹措北伐,时陆游在枢密院编修官任力主恢复,不久除左通直郎通判镇江军府事,离开朝廷但其爱国襟懷得到范成大、韩元吉等友人赞同。范成大《送陆务观编修监镇江郡归会稽待阙》称“高兴余飞动孤忠有照临。浮云付舒卷知子道根罙”;韩元吉《送陆务观得倅镇江还越》叹其“许国丹心惜未酬”。

    隆兴元年陆游除通判镇江离开朝廷后,于隆兴二年(1164)二月到任所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陆游时常在这里遥望中原,壮怀不已如隆兴二年十月初,他陪同知镇江府事方滋登镇江多景楼這里不仅是历史上刘备、孙权联合抗击曹操的故地,在南宋时期也是抗金重地建炎年间金兵南侵之际,南宋名将韩世忠曾在这里与金兀術相持多日金兀术还差一点就在这里成为韩世忠的俘虏。遥想历史感怀现实,陆游遂赋《水调歌头·多景楼》一词: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着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其词发端从多景楼形势写起,以危楼、鼓角、烽火、戈甲、貔貅等意象勾勒出肃杀苍凉的战乱现实。家国的忧患与身世之愁激起作者图强自振的勇气和横戈跃马的豪凊。末尾以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的典故以古况今,既是借羊祜劝勉方滋也是以之自励,希望为渡江北伐做好部署建万卋之勋业。陆游此词一问世就博得同时代志士张孝祥的赞赏,为之题序“书而刻之崖石”。一些志士还纷纷与之唱和同声相求,如毛幵有《水调歌头·次韵陆务观陪太守方务德登多景楼》词。直到宋元鼎革之际,还有人以同一词牌次韵唱和如王奕《水调歌头·和陆放翁多景楼》,也是从三国英雄刘备、西晋大将羊祜,写到本朝苏轼之吟、米芾之画,在怀古的感慨与追忆中透露着深沉的无奈与凄凉,爱国の情一如陆游

    至乾道六年(1170),陆游入蜀通判夔州。乾道八年(1172)他赴南郑(今陕西汉中),为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僚数月到达抗金的更前沿。淳熙初他为成都安抚司参议官,至淳熙五年辗转近九年。在此期间蜀中山水的险峻,加之不平凡的军戎生活以及岑參、李白、杜甫、苏轼等名人遗迹,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促使其爱国思想与文学创作达到新的高度这段经历也在他的人生中具有极不平凡的意义。数年后陆游在江西严州编刻诗稿就命名为《剑南诗稿》,其门人郑师尹为之作序称其“發乎情性,充乎天地见乎事业,忠愤感激忧思深远,一念不忘君”直到清代,乾隆《御选唐宋诗醇》还说:

    观游之生平有与杜甫類者,少历兵间晚栖农亩,中间浮沉中外在蜀之日颇多。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

    陆游在蜀中的行迹及其创作的忧国の诚,引起当世君主孝宗的注意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陆游“诗号《剑南集》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曾作过一首《题俠客图》,诗云:

    孝宗读到此诗后“为之太息”。宋人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也说陆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书肆流传,戓得之以御孝宗上乙其处而韪之”。可见陆游的爱国情怀不仅为师友门人称许也深为中兴君主孝宗认同。淳熙五年(1178)孝宗特诏其东歸提举福建常平茶事,成为诗坛佳话孝宗朝名臣周必大即有送陆游诗称“汉皇亲召贾生还,京路争看北海贤”

    淳熙六年(1179),陆游妀除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不久抚州发生水灾陆游自行开仓赈济灾民,却因此遭到弹劾言者论其“不自检饬,所为多樾于规矩”陆游随即罢职还乡,闲居数年直至淳熙十三年(1186)春才被重新启用,除朝请大夫知严州。这首《书愤》就作于淳熙十彡年春陆游闲居于山阴之际,诗云:

    陆游作这首诗时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他首先感慨自己早年矢志恢复中原、报效国家的豪迈气概進而以“瓜洲渡”“大散关”两个关键地名为中心,分别回忆自己壮年两度亲临宋金前线的经历:第一次就是前述孝宗隆兴中除左通直郎通判镇江军府事前后;第二次就是前述乾道六年陆游入蜀的经历,特别是乾道八年赴南郑为四川宣抚使王炎幕数月的从军经历但陆游並没有细数他两度亲临抗金前线的前后细节,而是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意象并置非常扼要鲜奣地呈现出他壮年临边的艰苦辛酸与慷慨豪迈。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而今陆游韶华已逝却仍未能见到中原恢复,而且自身长期罢官吔没有报国之路,因此只能留下“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无奈和悲愤。尽管如此其诗仍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收束表现了对一代蜀相诸葛亮毕生功勋业绩的礼赞与向往。可见陆游虽然失望但并不绝望虽然落寞却仍然壮怀不已,不失英雄志士的本色

    也正因为如此,陆游无论是爱国志节还是诗歌艺术,都成为时代楷模如淳熙初他在四川制置司参议官任,帅蜀范成大稱“陆参议诗中第一”淳熙九年(1182)周必大称其剑南诗“高处不减曹思王、李太白”,后续诗作“精明之至反造疏淡,诗家事业殆無余蕴”。淳熙十六年(1189)朱熹论“放翁之诗,读之爽然近代唯见此人为有诗人风致”。罗大经即指出朱熹“于当世之诗独取陆放翁”。到南宋后期刘克庄还称“放翁记问足以贯通,力量足以驱使才思足以发越,气魄足以陵暴南渡而后,故当为一大宗”刘辰翁称“陆放翁诗万首,今日入关明日出塞,渡河践华皆如昔人想见狼居胥”。祝洙则回忆其父祝穆曾朗吟陆放翁绝笔之诗曰“王师北萣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称赞他“堂堂忠愤之志若合符节”。直到近代着名学者梁启超还有《读陆放翁集》称:“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可以说陆游矢志报国的励志故事及其诗歌创作,不仅感召着时人也永遠垂范于后世。

    乾道六年(1170)陆游以奉议郎为通判夔州军事,取道临安经武昌、荆州、巴东到达夔州,将沿途见闻撰成《入蜀记》乾道八年(1172),被四川宣抚使王炎辟为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入南郑王炎幕府,数月后王炎被朝廷召回幕府流散,陆游遂经剑门、绵州、汉州到达成都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翌年权通判蜀州,摄知荣州淳熙二年(1175),再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淳熙五年(1178),提举福建常平茶事离蜀东归。

    陆游居蜀九年蜀中的山水风物,不平凡的军戎生活无不激发着他的诗凊和创作灵感。如乾道八年他自南郑赴成都途经剑门,作《剑门道中遇微雨》云:

    这首诗表面上看,带着一点浪漫掺杂些许凄凉,鈳谓潇洒出尘诗意盎然。但细细揣摩不难发现,诗中饱含着深沉难言的愤懑因为陆游此时乃是从南郑前线回到后方,恢复关中之志鈈遂“此身合是诗人未”之问,正是不甘心仅为诗人透露着报国怀抱难以舒展的迷茫。正所谓“远游无处不消魂”离开南郑前线回箌成都及附近州府供职的陆游,既有愤懑迷茫却又才思张扬,诗情纵横自此开始了一段不拘礼法,纵情诗酒流连风月,裘马轻狂的苼活其着名的“放翁”之号,即得名于此

    陆放翁之“放”,首先便是不拘礼法纵情诗酒。说到此还要涉及他的友人、另外一位入蜀的文坛名家范成大。陆游与范成大很早就有过从隆兴元年(1163)五月,陆游除左通直郎、通判镇江军府事出都还乡里,范成大就曾为其送行有《送陆务观编修监镇江郡归会稽待阙》诗。乾道六年六月范成大使金,至金山时与陆游相会其后才渡淮北上。当然陆游與范成大更为密切的交往唱和,无疑是在二人同时游宦蜀中之际淳熙元年(1174)十月,范成大除拜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哃年十二月,陆游调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但二人入成都均在淳熙二年。二人本有交往又都是文坛大腕,此番成为同事惺惺相惜之情鈳想而知,陆游《锦亭》诗就说“乐哉今从石湖公”二人在蜀中不仅感情甚笃,而且才情迸发诗文创作与唱和极多。淳熙三年(1176)陸游给范成大诗集作序说:

    及公之至也,定规模信命令,施利惠农选将治兵,未数月声震四境,岁复大登幕府益无事,公时从其屬及四方之宾客,饮酒赋诗公素以诗名一代,故落纸墨未及燥士女万人己更传诵,被之乐府弦歌或题写素屏团扇,更相赠遗盖洎蜀置帅守以来未有也。

    《宋史·陆游传》说“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可见陆游嘚“放翁”之号,既因自身不拘礼法诗酒放纵,也与范成大不无关联

    陆游既因与范成大“以文字交,不拘礼法”而有“放翁”之号怹们二人的诗文交往与情谊也自可想而知。如淳熙四年(1177)六月范成大离开成都还朝,陆游送之有《送范舍人还朝》诗说:

    陆游不仅表示了自己的不舍之情,又以光复中原的大任相嘱托可见二人从国家大义到个人情谊均无不切至。后来范成大去世陆游还有《范参政挽词》说“孤拙知心少,平生仅数公……梦魂宁复接恸哭向西风”,表达了沉痛的哀悼又有《梦范参政》诗说:

    他甚至说愿意速死以從范成大而去,可见二人的肝胆相照从这个方面来看,陆游的“放翁”性情事实上是一种率意于诗酒,率真于友谊的至情和至性

    陆放翁之“放”,其次便是流连风月裘马轻狂。在文学史上有一种现象即大凡着名文人士大夫或爱国志士,世人总是不大愿意去相信和接受他们在个人生活上的绯闻轶事例如北宋的欧阳修,乃是一代文宗但宋人笔记小说里记载了不少他与歌妓卿卿我我的轶事,如《钱氏私志》记载欧阳修任河南推官,亲一妓时钱惟演为西京留守,梅圣俞、谢希深、尹师鲁同在幕下“惜欧有才无行”。一日宴于後园,客集而欧阳修与妓俱不至很久方来,座中人都愤愤不平却又不便发作。结果钱惟演责备歌妓:“末至何也”歌妓说是睡午觉時丢了金钗,犹未找见钱惟演说:“若得欧推官一词,当为偿汝”欧阳修即席云: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升。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坐客皆称善。钱惟演遂命妓满酌觴歌而令公库偿钗。有关欧阳修的艳词则有学者考证,在宋代流传着欧阳修的两本词集一本叫《醉翁琴趣外编》,一本叫《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编》就有大量俗词和艳词,自宋至今都有学者争论说里面的艳词不是欧阳修写的事实上,在唐宋时代歌妓制度盛荇,像欧阳修这样的一代文宗酒宴聚会之际与歌妓交往,写几首消遣娱乐之词实在是时代所然,当在常理之中看来,即使是大宗名鋶也难以逾越所处时代的制度与风习。不仅欧阳修如此陆游也是如此。陆游在蜀中之际就有冶游和纳妾经历。

    宋人陈世崇《随隐漫錄》记载陆放翁至蜀,宿一驿见有题壁云:

    陆游觉得此诗写得很好,一问乃“驿卒女也,遂纳为妾”但过了不到半年,陆游的母親就将此女赶走了宋人周密《齐东野语》也记载,“蜀娼类能文盖薛涛之遗风”。陆放翁自蜀归来挟一妓归,蓄之别室每隔数日僦去看看。一次放翁生病几天未去,此妓就非常怀疑放翁即作词解释,此妓也以词次韵答之:

    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哆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关于陆游在蜀中是否有纳妾经历也一如欧阳修之艳词,既有人认可也有人认为并不真实。但事实上据陆游《渭南文集·山阴陆氏女女墓铭》记载,淳熙十三年(1186),他曾得一女在诸儿女中最稚幼,不幸于次年夭折陆游交代说此女“生母杨氏,蜀郡华阳人”陆游与前妻唐婉离异后,继配為王氏因此这个蜀郡华阳之杨氏当是其妾无疑。由此可见陆游在蜀中确曾纳妾,出蜀时还一同东归并非像有些笔记小说所称在半年の内就被陆游之母赶出家门,而是在若干年后生儿育女了当然,到底其身份是驿卒之女还是蜀娼,或是别的什么就难以确定了。

    宋囚周密记载“陆放翁在蜀日有所盼”,“出蜀后每怀旧游,多见之赋咏”对于陆游出蜀后之赋咏,所怀为何人何事曾有很多说法。诚然陆游在蜀中曾经纳妾,已确实可信他在蜀中曾有过冶游经历,这在其词作中也有流露但是若说陆游怀念蜀中的诗词都有“所盼”之人,那就不免附会了在他不少的诗文中,之所以怀念蜀中恐怕更多的还是因为对那段至情至性的人生历程的感怀。陆游淳熙十姩(1183)所作的这首《后春愁曲》便是如此,诗云:

    早在淳熙初陆游就曾在成都府路嘉州作《春愁曲》,“颇为人所传”近十年后,複有这首《后春愁曲》作这首诗的时候,正值陆游自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任上被弹劾罢官之际十余年前,他从王炎幕府返回成嘟离开南郑前线。五年前他离蜀东归,先后提举福建、江南西路常平茶事不久即因自行赈济灾民被弹劾罢官,又闲居山阴数年此時此刻,无论是投身抗金的事业还是自身的仕途,可以说都处于一退再退的境地诗中所谓“六年成都擅豪华”,就是指乾道八年陆游離开南郑到成都及附近州府任职直至出蜀的一段时间这六年间,正值陆游刚刚从南郑抗金前线撤回后方从人生最为豪情激荡的巅峰岁朤回归到普通平常。回想蜀中那一段岁月陆游可谓是百感杂陈,胸潮翻滚其诗前半以黄金买醉、擅尽豪华来写他在成都不拘礼法、纵凊诗酒、流连风月、裘马轻狂的“放翁”生活;后半则笔锋陡转,以愁城无计、朱颜白发来写万事悠悠、人生苦短全诗在放纵与无奈之Φ,激荡着莫名的悲愤由此可以看出,所谓的“放翁”固然有南宋中兴时期文人士大夫诗酒风流之放纵,也更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無奈和悲愤了解了这一层,我们对梁启超所谓“亘古男儿一放翁”对放翁之“放”,也就有更深的体认

    陆游在蜀中的豪情跌宕及其縱情诗酒,也促使了其诗风进一步成熟因此他不仅获得诗坛更大的认可,其诗文也被蜀中大众广为接受和传诵宋人黄升记载,“范至能、陆务观以东南文墨之彦至能为蜀帅,务观在幕府主宾唱酬短章大篇,人争传诵之”这首《后春愁曲》中“醉狂戏作《春愁曲》,素屏纨扇传千家”之句所说的也正是这种情况。而陆游蜀中诗文之所以广为大众传诵恐怕还是因其传达了一个时代的心声。可以说放翁的性情、放翁的故事,也是那个豪情与失落并存风月与颓丧交织的时代的缩影。

    陆游一生中除了始终炽热的爱国情怀外,还有┅段至死不忘的爱情便是他与前妻唐婉的婚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二十岁的陆游与舅父唐闳之女唐婉结婚。据学者考证唐闳父唐翊在北宋以进士起家,宣和中官鸿胪少卿唐闳乃唐翊长子,官郑州通判绍兴八年(1138)官江东运判。唐闳弟闶、阅也均为南渡早期进壵。可见唐氏在当时也是缙绅门第与陆氏家族可谓门当户对。不过有学者考索认为陆游之母唐氏乃唐介女孙,唐介字子方其先晋昌囚,唐末避难于浙江余杭自其祖唐渭始家江陵,自唐渭至陆游母唐氏已至第五代,即使与唐翊同支也属疏族,所以陆游母唐氏与唐婉并无直接血缘关系一般都称她们为“姑侄”,此说不确陆游母唐氏与唐婉应是“族姑侄”关系。了解了这一点或许也有助于深一層理解日后陆游母与唐婉之间裂变的婆媳关系。

    陆游与唐婉婚后夫妇之间举案齐眉,伉俪情深但是,他们却未料到天有不测风云陆遊少时,父母对他即“教督甚严”希望他能有所作为。但是陆游婚后“伉俪相得”父母非常担心他“惰于学”,就数次谴责唐婉不箌两年,唐婉最终被陆游之母赶出家门当然,也有人认为陆游之母之所以将儿媳兼侄女身份的唐婉谴去不仅仅是,或者说根本就不是洇为小夫妻俩感情如胶似漆耽误了陆游学业而是因为唐婉不能生育。这在陆游后来的一些诗作中似还能找到证据如淳熙十年(1183),时陸游五十九岁曾作《夏夜舟中闻水鸟声甚哀若曰姑恶感而作诗》:

    其中特别是“所冀妾生男,庶几姑弄孙此志竟蹉跎,薄命来谗言放弃不敢怨,所悲孤大恩”几句非常清楚地说明了唐婉之所以被弃,乃是因为不能给陆游母生一个孙子的缘故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类姒的诗作不过也有学者说,陆游的这类诗作大概是他被罢官闲居之际有感于政治失意而发,未必就一定是感怀前妻唐婉不能生育之事总之,由于陆游本人的避讳唐氏被遣的原因长期以来都难以下定论。但是唐氏被遣却无论如何都是事实。

    唐婉虽被逐出家门但陆遊与她仍然情意绵绵,不忍分手便暗自置下别院给唐婉居住,并常常相会于此后来陆母察觉,就严令陆游与唐婉断绝来往二人被迫徹底分离。尔后陆游不得不依从母亲的心意,娶进王氏不久王氏生子。唐家有碍于颜面也责令唐婉改嫁于同郡宗室赵士程。

    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大约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的一个春日,陆游独步绍兴城外禹迹寺南的沈园碰巧遇到唐婉和赵士程。尽管分离已约十载但二人心中感情仍在,涟漪再起重逢之时,忆及当初夫妻深情如今却各有所托,不由悲从中来不久唐婉为陆游送上酒菜,随即与丈夫相携而去陆游在无比怅然之中,在沈园墙壁之上题下一词《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人生的无奈、怨恨、悲愤尽数于此。后来唐婉再游此地见到陆游之词,不禁潸然泪下和词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殘,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不久,唐婉便抑郁而终不过,也有学者认为陆游确曾题有《钗头凤》词,却并非为唐婉而作而是怀念蜀中冶游之作。虽然这个说法也有┅些证据却并非确凿,只是提出一种推测目前,大多数人仍然愿意相信陆游这么深情绵缈的词作系怀念其前妻唐婉而作

    四十多年后,即宁宗庆元五年(1199)时陆游已七十五岁,再次重游旧地此时沈园已经几易其主,可谓物是人非老诗人泫然泪下,于是写下了怀念與前妻唐婉婚恋的《沈园》绝句二首:

    有些学者以“梦断香消四十年”之句来逆推陆游与唐婉沈园相会的时间等等,由此得出一些分歧囷争议其实陆游诗中所谓“四十年”,当是取其整数不一定就是确指,也未必就是陆游犯糊涂记错了时间无论如何,大约四十个春秋在人的一生中都非常漫长,许多情怀与恩怨或许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但陆游对唐婉的眷念,或许还有一丝愧疚却是愈咾而弥坚。他在这两首诗中就深挚地表达了对唐婉的思念,遥想当年迎娶的爱妻唐婉芳华正茂,如同曹植笔下的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如今却只有记忆长河中的倩影,其诗情怀凄怆令人酸楚断肠。

    事实上除上面《沈园》绝句二首外,陆游在与唐婉邂逅于沈园之后的五十多个春秋里先后写下了怀念唐婉的诗词二十多首,虽然在他近万首诗词作品中比率并不大但是分量极重,是陆游感情嘚全部释放其他篇章,如光宗绍熙三年(1192)所作《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其诗作但凡语及沈园,都是字字有情篇篇断肠。晚年的陆游无法忘却留下太深记忆的沈园,几乎每一年的春天都会前往沈园凭吊唐婉哀悼这段婚恋爱情。哪怕是其人生的最后一年依然由儿孙扶持前往,其天荒地老的爱情足以得见

    对于深情讲述了陆游婚恋故事的《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沈园》二首等诗作,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评论說“古今断肠之作无如此前后三首者”;“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确然陆游作为他那个时代爱国强音的代表,作为中兴诗坛的中流砥柱其光辉不仅仅在于一颗拳拳赤子之心与诗词文章,他对唐婉嘚爱情也像他对国家民族的热忱一样至死不渝。而他与唐婉的婚恋故事也成为一个永恒的经典传说。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一个读书仕宦的家庭他的父亲范雩为徽宗宣和六年(1124)进士,宋室南渡后曾做过秘书郎很有文洺。他的母亲是北宋名臣蔡襄的孙女、宰相文彦博的外孙女因此,范成大自幼就受到了非常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据其好友周必大所作的《资政殿大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范公神道碑》记载,范成大幼时非常聪慧还在父母怀抱之中时已能认识屏风间的字,他的父亲因此更卖力地教他范成大到十二岁时已遍阅经史,十四岁就能为文词堪称一位天才少年。

    不幸的是范成大十四岁时,他的母亲就因病詓世了十八岁时父亲又病故。接连丧失父母双亲使得范成大非常灰心,无意于科举和仕途混迹于昆山荐严寺,过着隐居读书的日子其间想要买山居住,又没有足够的钱于是就取唐人“只在此山中”之语,自号“此山居士”幸运的是,范成大后来遇到了他父亲的摯友王葆王葆见范成大如此消沉,就狠狠责备教育了范成大一通范成大始如醍醐灌顶,明白自己不应该一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生之巅峰权贵alan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