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少数民族服饰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关于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探讨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人类的语言首先表现为有声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的,可见,口语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正是基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差,从而展开调查并分析原因,进而提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以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国论文网 /9/view-4204687.htm  [关键词]汉语;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能力   一、引言   语言本来就是交流工具,而口语交流是最重要、最普遍的交流方式。因此汉语口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却影响到了他们与主体民族-汉族的交往。 因此,为了增进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为新疆经济建设的主力军,熟练掌握汉语势在必行。 大量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促进听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忽视汉语口语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很多教师不把口语作为教学重点;另一方面,学生也不愿大声练口语(尤其是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因而,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二、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能力的调查   近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依然很差,突出表现在口语交流时,说不出,表不清。我对阿瓦提县第四中学的138位民语言学生进行了口语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学习汉语口语的动机,口语学习的障碍,学校对汉语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口语交流存在的问题,对口语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看法等。调查结果归纳如下:   1、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能力的调查情况。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新疆阿瓦提县第四中学不同年级的少数民族学生,共138位学生。   (2)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口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态度与认识,以及学生在口语学习方面的现状与困惑。该问卷共设7个问题,主要调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及态度水平等口语学习情况。   (3)对调查卷进行分析: 根据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统计:72.4%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多与别人用汉语谈话是最有用的口语训练方式,其次他们认为有用的学习方式为做语法练习;听别人讲汉语和多看汉语书,人数分别占44%、40.9%和58%。98.1%的学生认为学会讲流利的口语非常重要,为应付考试和父母的只有极少数,分别为85%和32%;86%的学生认为口语教师非常重视口语训练,只有5.3%的学生认为老师不重视口语训练; 54.3%的学生认为学口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不敢开口,怕讲错,61.8%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不得法,5.5%的学生觉得学习没兴趣。   通过问卷发现,75.4%的学生希望发音出错时老师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马上予以纠正;也有74.9%的学生愿意讲错时马上被纠正,可见学生学习口语的积极性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汉语口语学习现状的突出表现为:口语学习缺乏趣味和动力、在口语学习过程中希望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与鼓励,希望有更好的口语学习环境与更多的学习方式。2、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高的原因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们的教学模式采用满堂灌“填鸭式”,并认为学生们只要把笔记做好、多做些题就有可能考出好成绩。但我校“小班化”教学难以进行,为了讲求课堂效率,很难做到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都缺乏应有的锻炼。多数口语表达能力不高的学都是在思维到语言的转换阶段和表达阶段出现了阻碍,一些零碎的片断在学生的大脑中难快速准确的变成流利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2)教师的教学方法欠妥。 目前的口语课堂教学基本上教师主宰一切,学生从课本或录音机中吸收语言,并在教师指导下重复这些语言或进行操练,教学活动以教师讲授语法规则、分析课文为中心,28.2%的教师仍用大量的时间讲解语法。学生仅充当教学过程的客体,相互交流很少。这一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锻炼语言交际能力的机会,压抑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心理问题。 一部分学生存在的性格缺陷,如过于内向、羞怯等,也阻碍了他们表达能力的提高。由于自卑,他们容易出现退缩行为,而因为退缩又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得不到锻炼的表达能力又加剧其自卑感,造成恶性循环。   三、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掌握汉语语音语调的方法。 学好汉语,正确的语音、语调至关重要。它就像一个门面,装点着每个汉语学习者的语言形象。语音还和单词的拼写、词义的理解、思想的表达、甚至语法都有紧密的关系。一个人语音、语调不好,不仅自己讲的话别人听不懂,别人讲的话自己往往也听不懂。许多人更因为学习汉语初期没有很好地过语音关,结果越学越不敢开口,最后成了“哑巴汉语”。   (1)个人单练: 个人单独练习汉语语音、语调可采取模仿操练。选定一种有声资料进行模仿,形式不拘,可用录音机和随身听,也可利用电脑、语言复读机、MP3进行反复练习,如跟读、重复、录音、正音等。基础阶段可对着镜子练,注意口形、开口幅度和舌位,宁可夸张一点,不可随便马虎。   (2)双人对练: 找一个同伴进行汉语语音、语调对练,可跟读,也可诵读。这样就有了听众,营造了一个小语言环境,可以马上得到反馈信息,及时矫正自己的语音、语调,同时也增加了练习的乐趣。我校采用了“一对一”民汉师生互帮互学活动效果很好。   (3)群体练习: 学习汉语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完成交际任务。口语表达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体练习是练习语音、语调的高级形式,有助于消除在众人面前羞于开口或难以开口的紧张心理,实现正常发挥。在这种练习中,我校采用了朗读竞赛、歌咏比赛等形式。   2、对话是练口语最有效的方法。 对话是最真实的口语交际行为,对话的目的是交流信息,并不特别在乎对方说话是否符合语法,遣词造句是否得体。对话时,讲话者可以及时获得听者的反馈。从反馈中,及时了解自己讲话的效果,调整自己的讲话方式和策略。在会话中,学习者可以练习各种口语交际策略,最后形成一种下意识的、自发的语言能力。   3、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训练途径。 有效地说话不仅涉及我们使用的词汇,而且包括我们说话的方式、语调、脸部表情、姿势和动作。《沉默的信息》一书的作者梅尔比亚指出:“人们在说话时所表达的内容只有7%有赖于词汇,38%依靠声调,另外55%则是依赖我们脸部表情及身体语言”。因此,要提高说话能力,必须掌握科学的训练途径和方法。   (1)习惯训练: 汉语拼音是学讲普通话的基础和工具,初一新生在这方面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应该在新生入学后头两周进行汉语拼音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要求每个学生会认读、会写声韵母表、字母表,发音要准确,对一些易混淆的音节要进行辨析,拼音规则要求熟练掌握。复习后进行检测,发动优秀的同学帮助达不到要求的同学,一定时间后老师再进行逐个检查过关。这样务使每一个同学都能掌握汉语拼音,为开展说话训练扫除语音知识的障碍打好基础。我们应做一些硬性规定,即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班级发言等一律使用普通话。说不好没关系,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并把这些规定的道理向学生讲清楚,积极营造说汉语的氛围。这样,学生也就慢慢养成了说汉语的习惯。   (2)朗读训练: 朗读,就是运用清晰的普通话语音,有感情有技巧的读书,把视觉形象变作听觉形象、准确、鲜明、生动感人。它的特点是口语化、艺术化和有针对性。朗读要口语化,并不等同于日常说话,因为朗读还要艺术的运用语言技巧,用有声语言再创造书面语言中的艺术形象,使听众得到艺术享受或更加明晰的信息。朗读还要讲针对性,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效果,就要求不同的朗读。经常朗读语言优美的课文,可以丰富词汇,熟悉句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3)复述训练: 复述,就是把读到的或听到的别人的甚至是自己的文字或者语音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整理,重新讲述出来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是一种基本的、用途广泛的表达方式。复述不是背诵,所以不要求一字不差。复述也不是朗诵,不能照本宣科。复述的根本性质是模仿,是对现成材料的重复。要依照又要脱开给定的材料把意思表达出来,这对于培养语感、熟悉语境、积累词汇、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书面表达的条理性都有极大的作用,是听、说、读、写几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活动。复述训练要求较强的阅读、听辨能力,还要求较强的记忆、想象能力。如果我们能在复述训练上下较多功夫,一定能带动以上所述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张锐,朱家压著.《说话训练》[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版   [2] 张玉成.《教师发问技巧》[M].台北心理出版,1988年版   [3] 刘伯奎.《教师口语一表述与训练》[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王群,刘伯奎.《口语交际训练教程》[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论文】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培养及解决策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00.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5页¥3.003页¥3.002页¥1.003页¥1.005页¥3.003页¥3.002页¥3.006页¥3.002页¥1.002页¥1.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培养及解决策略语​言​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交​际​工​具​。​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汉​语​在​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也​日​益​得​到​彰​显​。​由​此​可​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间​交​流​合​作​、​加​强​民​族​团​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是​促​进​学​生​们​提​升​其​“​学​以​致​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社​会​竞​争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常见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结题报告_教学课题研究
教学课题全免费下载
数万套课件、试题、教案、计划总结等全部免费下载。 点击搜索:
《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常见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结题报告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字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0%以上。在世居的13个少数民族中大多数属于阿尔泰语系。如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等。语言不通,就无法沟通和交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团结就更无从谈起。汉语是国内使用频率和范围及信息承载量最广、最高、最大的语言,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国际交往范围的扩大,汉语的影响力和使用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在信息时代,也可以通过学习汉语来掌握大量信息。
我们年级共有学生357名,少数民族学生有 23名,其中维、哈学生平均每班4---5人。在对这些学生的抽样调查中,有多名学生认为在汉语学校中学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口语交际和写话,都希望在这方面得到帮助。在对教师的调查中,也都认为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口语交际和写话能力还有待提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特殊性、差异性。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与用母语学习的学生一样对待。而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对汉语的领悟性较慢,久而久之他们就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望而生畏了。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学生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2、少数民族儿童个性特征发展的特殊性
各民族儿童的认知发展、思维特征虽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发展规律。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形成了少数民族儿童个性特征(即精力、求知欲、上进心、有恒性、独立性、自尊心、自制力、焦虑性、幸福感和社交性等)的不同。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找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困难的原因,采取有效手段,规范少数民族学生的口头语言,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在口语交流中的语言交际能力。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闯过&语言关&。
四、课题实验内容
(一)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中常见困难的原因分析
&口语交际&是指人们通过口语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在汉语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是由心理障碍、文化障碍、技能障碍这三大障碍造成的。
少数民族学生学龄前生活在母语环境中,入学后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这一方面可以直接受到汉语的系统教育,刺激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尽快实现从母语向汉语过渡。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心理受到严峻的考验,经常体验到学习的失败,师生会时刻指出他们言语中的错误,在课堂中会因为他们朗读和回答问题时,发音和表达的错误,而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他们也常常因为不能把心里想的用言语完整地表达出来而苦恼。同时他们也总是无意识的以汉族同学为镜来鞭策自己,而增加焦虑。
如果经常得到其他同学特别是教师的较低评价,那么这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就会缺乏成就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和畏惧心理。在交际过程中,只要听到别人的评价带有批评的含义,就会丧失练习的兴趣,认为自己的汉语水平差,发音不准确,害怕万一说错了,会受到同学的耻笑或老师的批评,丧失了说话的信心,陷入消极自我评价的恶性循环中。这种自卑和畏惧心理,使他们感到汉语学习太难太累,最终产生惰性心理,不愿多动脑筋,该练的不去练了,该说的不去说了。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不同,所处的地域不同,往往形成各自的文化特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本民族的文化为他们提供了了解世界的前提,文化也使他们通过其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获得一定的价值取向,并培养起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和民族自尊心,文化发展水平也决定着生活于其中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内容和认知发展水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态,会在其语言上打下烙印,并顽强地反映出来。
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汉语学校后,要适应汉族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使用适用于汉族文化的教材。这会由于少数民族儿童知识背景不同、民族感情不同、生活习俗不同而感到学习内容深奥或难以接受。如他们搞不懂为什么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那么多的意思;同一个意思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种文化差异,造成民族学生难以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阻碍着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维语属于阿勒泰语系突厥语种,二者在语音和语法上有很大的区别。少数民族学生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在口语表达中存在以下问题:
1、有的音不易发准
汉语辅音中有zh ch& sh& r四个舌尖后音,学生不易发准。如chī f&n(吃饭)& ch& 发成& q&。zhōng gu&(中国)& zh&发成&j&。
2、读不准声调的调值
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声调,它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有些词的声、韵母完全相同,仅仅由于声调不同,便具有不同的含义。而民族学生的母语中只有句调而没有声调。
如① &我已经通知了全班同学。&& 把这个句子里的&tōng zhī&读成&tǎng &zh&&;&& ②&请你把杯子拿来。& 把这个句子中的&bēi zi&读成&b&i zi&。
(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能力的对策
1、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尊重,赞许和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要注意自己课堂语言的使用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力。对于学生的回答肯定时适当加以赞扬和鼓励,比如说:&好的,非常好!&
&2、培养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老师的品德和威信甚至能决定学生学好一门学科,这就是一种感情迁移的现象。因此通过师生情感达成师生之间的双方理解十分重要。教师要在课堂里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这样他们觉得自己跟老师的关系很好,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这让他们更加努力好好学习,取得的成绩越大就越能提高他们的兴趣,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3、联系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
&& 只有学生能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讨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时,他们才能感觉到语文的实用性,于是,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尽量让语文走进他们的生活。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由浅入深的真实情景,如买东西、问路、打电话、看病、采访、评论、写日志、微博等,借这些情景引导学生使用语文。这样让学生把所学语言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不仅巩固了教学内容,而且还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4、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
&& 学生具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将竞争机制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生活场景变化成竞赛拼读学词,来一个拼&词语大王&竞赛,猜谜语大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再用积分加以鼓励,效果会更佳。学生乐于参加课堂上适当的竞赛活动,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5、用汉语介绍自己的民族文化。
&& &让少数民族学生用汉语介绍自己本民族特有的节日、风俗等等,可以使少数民族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差异产生兴趣。每逢各种节假日都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简要讲解一些节日的来历、风俗等等。这不仅使学生了解一些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吃饭,穿衣服,婚礼,葬礼,文学,艺术,历史等等,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6、要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否灵活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这方面的知识,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灵活的教学方法数不胜数,但激发民族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1)学生演讲。
&&& 教师可要求在预习新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一篇与自己生活有关的演讲稿,把演讲内容和课文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自觉钻研教材的积极性。
(2)展开想象。
&&& 教师给学生出课文标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可将自己的想象与课文内容结合,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3)进行表演。
&&& 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至三人,内容可由老师规定某篇课文,可自编自演,表演完以后让看的同学和演讲的同学互相即兴提问、回答或辩论,这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4)介绍背景。
&&& 学生对陌生事物很有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给他们介绍故事的文化背景更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同时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还能学到课本以外的相关背景知识。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法还有很多。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找出少数民族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原因,还要注重如何更好地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传授知识。
总而言之,语言学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语文教学过程也是一样的。每一位老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探索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这样才能对提高教学的质量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主编 孙若穷&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 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0& 10
[2] 阿迪里居玛洪& 创新教育与汉语教学& 《中国民族教育》2001& 3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买鲁达·艾克拉木  1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不足之处
  1.1 教材编写及选材的不合理
  语言学习要注重实用,听、说即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不是其他,故教学教材不宜单调,死板或脱离实际生活,这样语言不仅不能用来交流,还会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汉语、维语本就属于不同语言体系,学习起来本就困难,若再脱离实际,学生对汉语的理解会更加困难,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1.2 教学结构不合理
  现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不分轻重,将汉语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教学效率低,语言教学的实用性大大降低。以汉语语法为例,过分重视语法而忽视学生对语言听、说的实践练习,造成许多学生在学习汉语多年后听力及交流方面仍存在大量缺陷。例如:李清照诗句中&凄凄惨惨戚戚&以及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是名词排列, 并无语法迹象。若用语法解释恐怕是很行不通的,但这些句子又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其深远的意境,悠长的韵味,是无法用语法知识破译的。这些都是汉语语言的凝练,是汉语语言意象化的表现,汉语语言注重的是对汉语语意的体会、是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
  1.3 汉语言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绝大部分地区为民族老师教学,新疆也不例外。民族老师精通自己的母语,能把汉语用很确切的用母语解释、讲解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但有些民族老师本身汉语水平有限,对汉语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刻,自然也就不能将原滋原味的汉语讲解给学生了。这样在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中就会存在一些语言文化的缺陷,一些发音的错误。
  1.4 教学方式的不足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应吸收英语教学的教训,不能只做&旱鸭子&,在汉语教学中应注重师生语音的互动。采用课堂汉语为主,母语为辅,要尽量开口说,但一些老师多数都采用母语来解答学生问题,浪费了一个语言互动的机会。
  此外,教学手段及辅助工具应用不当或应用不足,也是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比如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让学生从最新信息中了解掌握汉语的使用场合以及氛围。
  2 改善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具体措施
  2.1 提高师资力量水平
  师资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提高民族老师的汉语水平, 主要通过(1)对在职教师汉语水平的再培训,提高教师汉语水平的实力。(2)开展汉语文化活动,让民族教师更多地了解汉语文化的背景、底蕴,了解汉语文化的意境,增强民族教师的软实力。(3)对于教授汉语语言老师的资格进行严格把关,选用优秀老师。另一方面实施汉语老师援助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让汉语老师作为&外教&给民族学生授课,注重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发音,以及汉语用语的语境选择。此外,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表达方式,要注重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结合、与姿态手势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们&民汉&兼通。讲解内容时要用简洁,条理清晰的书面语言,而在具体事理如描绘景,启发诱导时要用生动、自然的口语表达,以增强感染力。
  2.2 教学结构的改善
  汉语语言博大精深,语法结构复杂多变,字形相近,相似者甚多,教与学都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教与学都要抓重点,而不是全部灌输,对于音节一定要一次性通过,即第一次教授时就要求学生准确发音,一旦一次发音不准,以后就很难纠正,这是因为学习具有惯性式&原始记忆&第一次错,一旦形成惯性想改都改不了;对于语法,不宜讲过多,过繁,讲的太多反而会扰乱学生对语法的记忆,以前掌握的都可能变的模糊不清。语法教授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把日常生活中及写作中常用语法知识讲通即可,也就是语言知识的讲授一定要精要好懂, 让学生学后有实际用处;对于字形相近者采用区别法即找出不同点,通过比较字形的不同来加以记忆。此外,教学结构的考核也是需要改革的一个重点&教考分离&的考核制度对老师及学生的考核力度都有加强,充分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使得考核结果能够切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结合考核成绩对教学考核成绩好的老师给予奖励, 对考核结果不好的或对于学生缺乏责任的老师要给以处罚,这样有奖有罚才能提高教师间的竞争,使老师们更积极有效的投身到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事业中去。
  2.3 使用新颖的教学方式
  在教材选材合理的基础上, 再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将最现实、最实用的汉语生活语言带到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学以致用的能力。由于汉语语言方式灵活,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语言环境性,不同场合、环境都可能造成语意的变化。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在多媒体信息中如身临其境般的亲自体验汉语言的应用。例如:充分利用语言学习资源,在新疆地区汉族人数几乎占半,这给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新疆的不少学校都是汉民同校、同宿,所以同学之间可以很方便地交流,以促进民族同学汉语言水平的提高, 因此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可以尽可能的采用民汉同宿、同习,促进民汉学生的语言交流,以实践来提高民族同学的汉语水平。
  2.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汉语语言学习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识性、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学习者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仅要求他们掌握大量的知识信息, 还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以便利用这些技能自主学习,为适应这个&终身学习型社会&打下基础。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点就是培养其阅读习惯及写作习惯,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及技巧,在惯性阅读中让学生逐渐摸清汉语语言的规律, 这些都是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此外,还要大力倡导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汉语语言的学习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延伸,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学空间,使得他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 如何将上述措施实施到位
  上述所讲几个方面的措施追根究底都与汉文化密不可分,所有具体措施的实施也离不开对汉文化的熟悉掌握。
  3.1 要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有兴趣学下去
  这首先需要老师对汉文化的熟悉了解。在汉语里,不同的语序往往代表不同的结构、意义。如&人好&(主谓短语),&好人&(偏正短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人们往往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安排语序,如&怕辣不&这三个词有以下三种语序:&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巧换语序又表达了各自不同的意义,真可谓变换语序,妙趣横生,课堂气氛也就随之而来了。
  3.2 传授学生汉文化知识让他们深刻理解语言内涵
  向学生传授汉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比如:著名散文学家朱自清在其散文《背影》中之所以把父子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是因为借用了扬州特定的&买橘&这一习惯,扬州人把&走运&也说成&走局&,由于&局&与&橘&谐音,所以给朋友送行时,送橘也就是希望别人走运。朱自清的父亲失业赋闲,在老母病逝的惨淡境遇中,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临别买橘,除了关心儿子路上口渴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希望儿子走运。如果我们不了解&买橘&这一特定文化习俗,那么我们对朱自清的父亲给儿子买橘这件事只能理解到表层。可见,在汉语的运用中,汉文化始终在起作用。
  3.3 创造语境,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践的平台
  在汉语教学中,一是要创设语言环境,二是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在创造语言环境时,也要注意这两方面的结合。如:给学生安排任务,结合购物、问询、采访、调查等日常话题进行对话,让他们尽可能多的去交流、去表达。例如:&某某不是吃干饭的&如按字面上意思理解与真正内涵并不一致, 而放到其具体语境中学生们就很容易理解。
  以上各个方面都与教师素质及对汉语文化背景的认识有密切关系,学习语言最基础的是学习文化背景,尤其是汉语这样一门历史悠久的文化,其底韵内涵之深,其概括力,语言弹性,包容性之大更增加了其学习上的难度,因此对相应,教师及其相应教学措施的要求也比较高,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有一套扎实系统的汉语理论知识, 同时汉语语言的实践性也必须结合起来各种教学手段表现出来,这是汉语语言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样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才会取得最佳效果。(编辑:李鹏臻)[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热点理论新闻
推荐理论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歌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