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队长机器人编程证书有哪些课程是否有国际认证?

目录机器人编程学习主要分几个阶段?适合多大年龄孩子学?1、启蒙阶段,3~6岁2、基础阶段,5~8岁3、进阶阶段 ,7~10岁4、高阶阶段,8~18岁女孩子有必要学机器人编程吗?孩子到底多大年龄开始学机器人编程合适?学机器人还用学数学思维课吗?初中开始学还来得及吗?此处高能:机器人培训机构有哪些坑?问:机器人编程学习主要分几个阶段?适合多大年龄孩子学?四老师:首先说,年龄是一个动态的参考指标。举个栗子:我们一般建议3岁可以开始学,跟着节奏走,5~6岁可以学到机械动能甚至初级编程的课程。有的孩子8~9岁了,之前没学过,现在过来学,机械动能的课也必须要学,因为这个是基础跳不过去。所以下面给出的年龄只是一个参考范围。正常来说,机器人学习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一、启蒙阶段,3~6岁这个阶段开始学习比较合适,主要有几点原因:1. 手脑发育协调性已经比较好了,具备了足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2. 有一定自律性,可以坐下来了,有初步的学习能力。3. 时间上有选择的机会,如果学习一段时间孩子不喜欢或者不适合,及时停止也没什么影响。这个阶段学什么?这个阶段学的是大颗粒的机械基础课程,对应乐高体系的教具编号是(9656),也就是俗称的“大颗粒”。这个阶段,是把未来精密复杂的零件放大、精简到最基础的机械机构。以浣熊机器人为例,会学到以下几方面知识(不同机构侧重点可能不同):数学:两位数以内的数字、加减乘除;三角形、四边形的特性;对称、中心、大小、对比等关系。物理:会涉及到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知识,比如浮力、弹力、惯性、摩擦力等,这个阶段物理知识点要求孩子理解现象,不要求掌握定理。工程:会学到齿轮加速机构、减速机构、蜗轮箱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双摇杆机构、冠状齿轮机构等机械结构,通过学习孩子会掌握这些机构的原理和特性,并会组装使用。大人都没听明白,孩子能学会吗?四老师:说的跟钢琴、奥数、英语大人能听明白似的,不过这是低龄初学家长的普遍顾虑。为什么同样不懂,但是学钢琴、奥数就没有这种疑惑呢?因为那些东西孩子学起来辛苦,很多时候我们把“辛苦”=学习。看到学机器人的孩子那么快乐,有的家长就觉得心里不踏实,属于受虐心理。其实大人也不是听不明白,只是随着年龄增长,求知欲降低了。斗地主也挺复杂的,学的时候咋立刻就有求知欲了呢。二、基础阶段,5~8岁上一个阶段主要是为这个阶段做准备的,从机械结构来讲,上一个阶段是把复杂机械拆解到最基础结构,用大颗粒教具,便于让孩子学习。那么这个阶段,就开始学习小颗粒、精密复杂的综合结构了,而且开始出现马达了。这个阶段对应乐高体系的教具编号是(9686),也就是俗称的“小颗粒”。如果上个阶段课程注重搭建,这个阶段会更侧重实验。会教孩子在相同条件下做参数变化去对比分析实验,并自己得出实验结果。这个阶段学什么?这个不同机构差别很大,有的机构重搭建,而四老师始终认为模型搭建必须服务于知识学习,不能为了搭建而搭建,让模型喧宾夺主。所以这个阶段学习内容我还是以浣熊机器人举例,家长需要在报班时候多咨询对比。物理:浣熊机器人在这个阶段会把初中力学全部知识点、经典定理的实验融入课程之中。这个阶段对孩子知识掌握要求就比上一层级高了,上个阶段要求理解物理现象,这个阶段要求孩子掌握定理。工程:这个阶段机械结构会逐渐复杂起来,所以,会在这个阶段开始教孩子学会绘制流程图,通过流程图去规划出模型结构,这是在这个阶段要解锁的一个新技能。三、进阶阶段 ,7~10岁在前个两阶段,机械方面的技能孩子基本已经掌握,从现在开始进入可编程的机器人课程了。课程也变成上半节学模型搭建,下半节学习编程了。老师不会再在机械结构原理上花太多时间讲解,因为要把时间留给编程。从这个阶段开始,孩子有比赛可以参加了,前两阶段是木有比赛可以参加的。这个阶段学什么?这个阶段对应乐高机器人体系是WEDO2.0,使用的是WEDO2的硬件教具和WEDO编程工具。WEDO编程工具和前面说过的Scratch一样,都是图形化编程软件,同样都是麻省理工团队开发的,可以简单理解为WEDO是Scratch的删减版。所以我们浣熊机器人会把这个阶段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WEDO编程;第二部分,教具不变,编程工具升级为Scratch,把编程机构的Scratch课程在这个阶段嫁接进来。当然,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具备一定研发能力,否则做不到,所以目前并不是所有机构都这么设置课程的。伪代码的学习:前面说过,在这个阶段,我们会教孩子学习如何写伪代码。重复一遍什么是伪代码:就是用“人话”描写出你想让程序员实现的功能,项目经理跟程序员就靠这个沟通。注意,这个也不是所有机构都会教,因为它教起来和学起来都比做模型要难。四、高阶阶段,8~18岁高阶阶段使用的乐高套件是EV3,这是一套“无所不能”的套件,是少儿机器人体系中最高阶段了,可以说前面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能掌握它。前面那个转魔方的机器人,就是EV3套件设计开发的,而且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课程。EV3制作的探月项目这个阶段编程会学习EV3编程软件和Pthon编程软件。在乐高体系里所有有价值、有含金量的比赛都使用这个套件来参加和完成。问:女孩子有必要学机器人编程吗?四老师:我有两个娃,老大是女孩,老二是男孩,说实话,作为孩子爸,我不太爱回答这个问题。问这种问题的家长,抱着一种天然的偏见:总觉得这种动手的活动,肯定是女孩子不擅长的。我从事教育这么多年,机构的孩子成千上万,坦白说,真没发现男生比女生学习机器人编程更有什么优势;相反,女孩却能体现出细心、耐心、坐得住的优势,给老师们惊喜的往往是女生。我们教过的“学霸”就是一个小女孩,来的时候不到5岁,讲解机械原理和物理知识,老师都是一个大写的“服”字。我们有她5岁时候讲钟表擒纵机构的视频,奉为传奇。这种例子实在太多,我的山友群里有位家长,女儿六年级喜欢做木工,有次在群里发女儿做木工的照片,居然是在复原达芬奇手稿上的飞行器,把我都羡慕得不行。这个就是达芬奇手稿上的飞行器又想起个故事:四老师有个十分敬佩的朋友,老大是女儿,去年考的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班上13个学生,9个女生。所以,家长不要因为自己的“经验”耽误女儿们,给娃创造一个尝试的机会,至少将来不至于遗憾。补充一句:我之所以敬佩那位朋友,除了他培养一个了不起的女儿,还有一个原因:老二是在女儿上大学那年出生的,啥都没耽误。什么叫人生赢家?这就是!问:孩子到底多大年龄开始学机器人编程合适?四老师:我认为3~6岁开始学习是最佳阶段。抛开机构招生话术不谈,这个年龄段开始学习有两个理由:1.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事情,机器人编程也是如此,在中学阶段取得好成绩的孩子,无一例外不是“童子功”。2. 试错成本低,换句话说,如果学了之后觉得自己孩子并不适合在这方面发展,放弃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孩子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如果在小学下半段甚至初中再去尝试,时间成本是很高的。问:学机器人还用学数学思维课吗?如果问教数学思维的,肯定告诉你需要学;如果问教机器人的,肯定说不用学。我也是教机器人的,我的意见也是基本没必要,机器人早期课程和数学思维启蒙课程重叠很多。数数、排列、对称、组合、分解、对比等,都包含其中,且乐高教具更直观,孩子也喜欢。问:初中开始学还来得及吗?坦白说,初中再学已经有点晚了,机器人编程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综合性学科,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如果是从小学习,初中阶段已经是打比赛出成绩的阶段了,坚持到初中还在学习的孩子,文化课特别是理科,一般都是已经很厉害的了。相反,如果零基础,从初中开始,虽然初中生学习接受能力强了很多,但是家长们不要忽略时间分配问题,特别是初二下学期、初三,准备中考是最核心任务,占用时间去从头学可能会影响到别的学科。如果是确实喜欢,在初中上半阶段,且文化课成绩不错的孩子,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可以直接从机械动能课程学起。问:机器人培训机构有哪些坑?作为业内人士,说这个话题会让同行觉得四老师不讲武德,但是四老师始终认为一个教育机构,始终应该把“育人”放在首位。再说,现在的家长们哪个不是见多识广、久经沙场,任课程顾问口吐莲花,我自坐怀不乱的?,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能走得更远。举个栗子:刚报完班的家长一般会问:我们是不是需要买套教具回家自己练一下?机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他们是不是讲武德。标准内训话术:哎呀,宝宝妈妈,不用的,孩子交给我们就好了,完全没必要回去练的。真实情况:这么说的机构,基本上是对孩子回家把上课学的模型重建一遍没有太大信心。四老师总结了几个培训机构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供家长参考:1. 没有明确的阶段性成长规划。不同孩子、同一个孩子不同年龄段,都应该有不同的方法,至少要让家长清楚每个阶段孩子学的是什么,这样将来才能验收结果。以我们浣熊机器人为例,一个教学阶段结束,会给每个孩子制订下一阶段成长规划,甚至可能会建议家长退课。2. 教师把重点放在展示环节。培训机构下课都有展示环节,孩子讲解自己作品,这个业内属于叫:教学外化。有的机构老师把课堂重点放在“教学外化”上,用半节课时间反复教孩子下课怎么说,而不关心孩子学习质量。3. 教学结果无法量化。没有前面说的成长规划,自然不可能有可量化的教学成果。学了什么?学会没有?应该有一套系统和方法验收,并作好外化给家长清楚的看到。
今天,我接着上一篇的分析,为大家继续盘点“国际性”机器人赛事的真真假假。按惯例,在分析竞赛之前,我还是给出以下的评估标准供大家参考。各竞赛的“国际性”星值,都是从这几个客观维度出发,不代表任何的官方评价,仅为家长和老师进行比赛背景的梳理。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议,欢迎留言交流。维度一:看有没有国际官网,且国际官网的主办组织是可考证的国际性组织;维度二:看有多少大洲或主要国家有举办或参与这个赛事;维度三:看国际赛的赞助方,或者联合发起方是否有知名的企业或组织。越是国际性赛事,越是有知名企业赞助,这在国外是一种惯例,就是大企业会以公益性的支出赞助青少年教育相关的项目;维度四:看历史和全球参与人数规模,有些比赛历史悠久,多年积累,成为全球青少年参与人数越来越多的赛事,有些举办时间很短,就需要多方面分析下。01WRO世界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英文名:World Robot Olympiad中文名:世界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国际性指数:★★★★(国内主办方是乐高教育曾经在中国的授权代理商,虽然国内影响较大,但是国际性规模不够,影响力弱,且不属于国际奥赛体系)国际官网:https://wro-association.org/home作为WRO大赛的主办方,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协会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它的使命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STEM教育中的机器人技术。对于WRO竞赛而言,该组织的目标是将全世界的青少年聚集在一起,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8-19岁的青少年,WRO的竞赛项目分为4种,分别是常规项目、创新项目、足球项目和未来工程师项目。每一个赛季,常规和创新项目的挑战主题,都是和主持最终决赛的国家一起确定的;足球和未来工程师项目的挑战,则是由WRO社区的专家讨论决定。对于6-10岁的孩子们,WRO推出了WeDo挑战赛,以一些有趣的形式向他们介绍机器人大赛的内容,也让它们有机会提前接触机器人设计等内容。不过,这个挑战赛不属于WRO大赛的范畴。这里有一个问题。在WRO竞赛的名称中,包含有“国际奥林匹克”的字眼,那么它是否属于国际奥赛体系呢?在教学领域,所谓的“国际奥赛”并不是“奥林匹克运动会”,而是供全世界各地中小学生参加的学科知识竞赛。目前,共有13个被国际广泛公认的奥赛。来源:维基百科由此可见,奥赛都是独立运营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奥赛组织,所以一个竞赛是否属于所谓的“国际奥赛体系”,主要还是取决于国际的公认度。像WRO这样的带有“奥林匹克”的机器人赛事,目前是没有进入国际普遍公认的奥赛体系的。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官网国内比赛官网:http://wro.semia.com/国内官网关于比赛规则、项目的介绍基本相同。其中明确提到,WRO世界青少年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是由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在2004年发起成立的。之后,它在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都举办过赛事,在欧洲、北美等地区举办的次数较少。我们也能看到,在官网的域名中还出现了semia(西觅亚)的名字。在国内,西觅亚曾经是乐高教育在中国举办竞赛和科创活动的独家合作伙伴,但在2019年它和乐高教育停止了合作。此前,FLL在中国区的赛事也是西觅亚引进和组织的。西觅亚公司成立于2000年,比WRO大赛的诞生时间整整早了4年。而且在它的官网上,跳转的链接是semia,所以西觅亚是WRO在国内的主办方,甚至就是WRO国际赛的重要合作伙伴。所以,WRO在国内称的上是历史悠久的比赛了。比赛参与国家及规模:从2004年开始,WRO每年都会在不同的国家举办赛事,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16届。每年,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其中,共有超过2万支队伍加入到了这项机器人赛事中。据国际官网介绍,时至今日,共有来自70余个国家的7万多名7-25岁的青少年,参加了WRO国际机器人大赛。来自世界各国的参赛团队,都有竞争WRO决赛的权利。 竞赛历史:2004年,WRO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组委会正式成立,决定每年由不同的国家主办,并确定不同的主题。同年,第一届赛事由新加坡主办,共有12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比赛主题为“运动中的机器人”。2006年和2007年,WRO分别由中国大陆和中国台北地区主办,主题分别是“保护地球环境”和“文明安全与保障”。之后的十多年间,WRO在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加拿大等地都举办过竞赛,比赛主题多种多样,比如“智慧城市”、“世界性遗产”等等。2010年,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协会已经在新加坡会计和公司监管局(ACRA),正式注册为实体法人。赞助企业及组织:除了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委员会(IROC),乐高教育(LEGO Education)和瞻博网络(Juniper Network)都是WRO大赛的合作伙伴。后者是一家来自美国的开发网络安全产品的公司,它为WRO提供技术支持。此外,Matrix机器人、Cogmation机器人等知名科技企业品牌,也都属于WRO大赛的合作伙伴。我们看到,西觅亚也出现在了合作伙伴的名单中。至此,结合上文的推测,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西觅亚作为乐高教育曾经在中国的独家授权伙伴,不仅是WRO的协办方,也是赞助方之一。总的来说,WRO虽然在国内影响较大,但要说到国际影响力,一来它并不属于国际奥赛体系,只是用了“奥林匹克”这个名称;二来它也没有达到相应的国际性规模,赛事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在欧美等国举办的次数极少。02IRO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英文名:International Robot Olympiad中文名: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国际性指数:★★★(国际影响力较弱,不属于国际奥赛体系)国际官网:https://www.iroc.org/很有趣的是,这个比赛的名称与WRO只有一个单词的差别。翻译成中文后,二者的意思也差不多,都是自称为“奥林匹克”的机器人大赛。那么,IRO是否属于国际奥赛体系呢?据官网介绍,IRO的宗旨是全力普及科学技术,并培养未来的科技人才,锻炼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沟通技巧和创造力。与WRO不同的一点是,IRO更注重于对“机器人文化”的普及,使得机器人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有益的帮助。按照不同的年龄段,IRO大赛分为初级活动和挑战活动两个层次。所有参赛者都必须使用自制的机器人和其他配件设计作品,且在比赛中将不能对所带工具进行调整。每一年的IRO比赛规则都会有少许调整,但竞赛项目大体是不变的。项目包含有:机器人种植挑战,节能挑战,巡线竞速挑战等。相应地,每一年IRO的比赛主题也不一样。2020年的主题是“未来的交通”,而本年度(2021)的主题将是“社交机器人”,总之都是与实际生活有密切关联的。不过它和WRO一样,目前并没有进入国际普遍公认的奥赛体系。国内比赛官网:http://www.irochina.com/国内官网上对比赛内容的介绍更详细了一些。IRO项目主要分为竞赛类和创意类两种,前者要求参赛者通过编写程序的方式来解决特定的问题,后者要求参赛者针对指定的主题,自由设计机器人模型。除此之外,官网上还有着面向参赛者的IRO大赛课程。不过有趣的是,点击进入之后,跳转到的却是“爱友博机器人”的课程界面。根据ICP备案号和天眼查的信息,“爱友博”的主要业务是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然而,网站中涉及到的教学课程,除了Scratch、Python这些“老生常谈”,居然还有英语教学项目。这不禁就要问了,它们与历届IRO的比赛主题有着多大的关联?参赛者真的可以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理解IRO大赛的比赛主旨吗?比赛参与国家及规模:迄今为止,参加IRO大赛的国家已经有31个会员国,共有超过10万人的青少年(6-18岁)加入。从历届举办IRO大赛的国家来看,参与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中国、菲律宾、日本等东亚地区。所以相比WRO来说,IRO涉及的区域范围更小。竞赛历史:1998年,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ROC)创立了IRO大赛,并于1999年在韩国成功举办第一届赛事。据官网称,它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导下,举办的首个国际性机器人大赛。之后的20多年间,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这场赛事中,除了举办过历届赛事的东亚国家,还包括美国、埃及、丹麦、德国等国家。在国际官网上,可以跳转到任意一个会员国家的比赛官网。赞助企业及规模:和WRO一样,IRO除了有IROC作为主办方之外,还拥有很多国际合作伙伴,而且数量更多,分布于全球各地。比如有:墨西哥的Fernando Ramos,来自希腊的BDOSN,来自新加坡的Jasper Loong等等。这些品牌都专注于机器人设计与应用。合作伙伴之一:以色列理工学院国内的IRO竞赛的赞助企业除了上述的“爱友博”,还有“百星机器人”、中国科学院等知名企业和学术机构。不过从国内官网上的大赛课程设置来看,IRO在部分地区有着与厂商品牌合作的可能,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公平度较高的赛事。而且,从举办过IRO的国家所处的区域来看,该大赛也远远没有达到“国际性赛事”的级别,所以从多方面考虑,也只能给三星了。03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英文名:Robot Soccer World Cup中文名:机器人足球世界杯国际性指数:★★★★☆(实打实的国际性赛事,但专业性较强,普及度较弱)国际官网:https://www.robocup.org/这是一个设计运动型机器人的比赛项目。其官网首页的头图,描绘的是一群机器人在足球场“踢球”的场景。在这个设想提出之前,机器人已经在很多领域展示了自己的独特能力。例如,IBM深蓝在国际象棋比赛中击败了人类冠军,第一个自主机器人系统Sojourner部署在火星表面。1992年,一些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决定发起一场机器人竞赛,并将其临时命名为机器人J联赛。这之后的一个月内,该竞赛获得了来自社会人士的热烈反响,于是他们将其作为一个国际联合项目继续拓展,并将该项目更名为机器人世界杯计划,RoboCup就此出现。RoboCup竞赛的重点就是足球比赛,其研究目标涉及动态对抗环境中的机器人。在比赛中,所有机器人都可以完全自主地发挥作用,独立地做出决策,并以通信的方式完成团队合作。此外,RoboCup还设置了用于搜救场景和后勤场景的机器人项目,以及机器人杯工程赛和少年机器人大赛。国内比赛官网:http://robocup.drct-caa.org.cn/Robocup在国内没有独立的官方网站。在“中国自动化学会”网站上,它是与“中国机器人大赛”合并在一起的。从2016年开始,原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中国公开赛中的RoboCup比赛项目,才和RoboCup青少年比赛项目合并在一起,正式开启了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从这个网站的内容上看,它主要是沿袭了国际赛事的一些项目,没有更多的创新。而且每年参赛的人数也不多,平均下来大约2000左右的人次。受国内硬件条件的限制,参加足球实物比赛的队伍非常有限,参加仿真类的比赛(编写代码为主)队伍偏多。比赛参与国际及规模:根据2015年的数据,参加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比赛的国家共有35个左右,包括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巴西、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韩国、瑞典、意大利、伊朗等国。其中,大学组参赛队176支队伍1152人,青少年组参赛队173支队伍984人;加上论坛嘉宾、参展人员、学生家长,人数达3200人左右。在中国举办RoboCup的第一年(即2016年),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所学校和机构的300支队伍,1500余名人员参赛。总的看来,参加该竞赛的人数规模是偏小的。竞赛历史:1992年,Alan Mackworth教授提出“机器人踢足球”的设想,并发表关于机器人足球项目的一系列论文。同年10月,一组日本研究人员在东京召开人工智能大挑战研讨会,评估使用机器人踢球的可行性。之后在1993年,他们正式发起了机器人世界杯计划。1996年,在大板举行的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国际会议上,8支队伍参加了模拟联赛,并为中型联赛演示了真实的机器人场景。1997年,首届官方RoboCup比赛和会议成功举办,超过40个国际团队参加了该活动(真实和模拟场景相互结合),共计5000人次。从1997年至今,RoboCup跨越了世界各地,分别在新加坡、墨西哥、莱比锡等地举办过竞赛,在中国苏州和合肥也有过两届赛事,涉及到的区域范围还是比较广的。赞助企业及规模:RoboCup的全球赞助商有:SoftBank(软银集团),MathWorks(数学工程)、Festo(费斯托)、J.P.Morgan(摩根大通)。这几家公司都是在软件技术、信息开发等领域,非常著名的机构,与该大赛的性质基本相符。另外,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会议是RoboCup大赛唯一的全球合作伙伴。该组织注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官网上也包含了许多关于机器人技术的信息资源。所以,无论从比赛项目,还是赞助商的性质来看,RoboCup都是实打实的国际性机器人赛事。美中不足的是,该竞赛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面向的是也是高年龄段的中小学生(12-19岁),这一点提高了参赛门槛,使得目前的参赛人数规模始终偏低。04Robofest世界机器人锦标赛英文名:Word Robofest中文名:世界机器人锦标赛国际性指数:★★★☆(项目繁杂缺少重点,对机器人领域聚焦不够)国际官网:https://www.robofest.net/index.phpRobofest大赛由密歇根州绍斯菲尔德的劳伦斯科技大学(LTU)主办,它鼓励学生(4-12年级)独立设计和制作机器人,并在竞赛的同时学习STEM和计算机科学原理。在其官网上,竞赛只是项目之一,它还包含有线上课程、营地活动、教育会议等等。大赛主要以团队形式开展,团队比赛分为初中(5-8年级)、高中(9-12年级)和大学几个级别。每个团队最多由5名成员组成。比赛项目大致包括8个类别,如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艺术,未知任务挑战,视觉中心挑战赛等。具体可见下图。国内比赛官网:http://robofest.cn/国内官网将Robofest界定为“有趣而严肃的机器人比赛”。对于比赛的具体项目,该网站也描述的更清楚一些。其中包括常规赛(高尔夫和保龄球)、创意赛、相扑赛、艺术竞演等等。同时,还有专门面向教育者设计的相扑赛和常规赛的教程资料。从内容上看,国内官网明确聚焦了国际比赛中的一些具体内容,也没有更多的创新。从2015年至今,我国已经举办了6届Robofest赛事。比赛参与国际及规模:自1999年以来,已有29,000多名学生参加了Robofest比赛,他们来自美国、巴西、加拿大、中国,哥伦比亚等国家和地区。自2015年以来,ROBOFEST在中国参赛人数超过5000人,覆盖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就目前情况而言,该大赛的覆盖人群数量中规中矩,还有着一定的上升空间。竞赛历史:1999年,劳伦斯科技大学正式启动Robofest比赛,之后在2005年,Robofest成为了该大学的注册商标。成立之初,它的使命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激发年轻人对STEM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趣;第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创造性思维和沟通能力;第三,为他们做好高等教育和技术职业选择上的准备。劳伦特斯大学其实从比赛的使命和内容来看,Robofest有些类似于FLL竞赛,不同之处在于FLL将机器人限制为乐高系列,而Robofest则允许学生使用任何的机器人系统。从这一点来说,它的竞赛氛围还要更自由开放一些。今年的Robofest已经发布了通用规则,第一轮预选赛正在进行中。预计8-10月,在线世界冠军赛即将启动。赞助企业及规模:在不同的时间段,Robofest拥有不同的赞助商。1999-2002年,赞助商是LTU和密歇根州的蓝十字蓝盾(BCBSM);2003-2008年,赞助商涉及的领域很杂,其中包括乐高教育、IEEE、DENSO等品牌;2009-2011年,赞助商为TARDEC;2012年至今,赞助商稳定为DENSO。Robofest的竞赛项目也非常繁杂,很难让人抓到重点,这一点和RoboCup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二者都是由学术机构发起的竞赛,不过我还是认为RoboCup更纯粹一些。所以二者相互一对比,Robofest的国际含金量是要稍差的。05WER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英文名:World Educational Robot Contest中文名: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国际性指数:★★(国内机构主办赛事,国际性极度缺乏)国际官网:http://www.wergame.org/最后给大家盘点的一个赛事,是由世界教育机器人学会组织的竞赛。据官网介绍,这是一场教育机器人行业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面向3-18岁的青少年。WER的核心观点是培养科技人才,提高科技素养,其主要理念来自于建立SITA教育方法论的门德尔松教授,和尹为民博士。和大多数竞赛一样,WER鼓励团队合作,每个团队由2-3个队员组成。比赛任务分为两大部分,预设项目任务占总成绩的40%,任务相对困难,但参赛者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现场项目任务占总成绩的60%,分简单、中等、困难等级别,参赛者需要在赛场上分析和制定计划,并独立编写程序。具体项目主要分为教育机器人竞赛项目和教育机器人研究项目,包含:飞行教育机器人,水下教育机器人,人形教育机器人等。国内比赛官网:http://wer.abilix.com/国内官网和国际官网的内容几乎完全相似,没有更多的独立内容。那么,这两个网站究竟是谁先谁后,谁在翻译谁的内容呢?这点也不难推测,无论是哪个网站,在介绍合作伙伴的界面下方,都写着:“获得更多信息,请联系WER中国组委会”。这就基本说明,WER主要是由中国组织发起的竞赛。再看到国内官网的域名,出现了“abilix”,这正是WER的合作伙伴“能力风暴”。这是国内的一家教育机器人品牌公司,由此可以推测出,这又是一个教具厂商主办的比赛,而且比赛中使用的器材也都是被限定好的。而且在2016年,WER还曾是第16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机器人项目之一。这就说明,“能力风暴”的教学机器人是体制内学校往年采购较多的教具,进校销售做的不错,所以需要比赛出口。虽然这是行业内部人士都了解的,但要说国际性的话,差距还是很大的。比赛参与国际及规模:据官网介绍,每一年都有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00万名参赛者参加WER竞赛。而我们也可以从历届比赛的区域,进一步证实上述的判断。2013年-2014年,也就是比赛举办的前两年,WER的各赛事都是在中国地区举办的。2015年之后,WER开始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区(如温哥华、洛杉矶、悉尼等地)开设赛区,但最终的世界锦标赛仍然都安排在中国城市。竞赛历史:WER的前身是全球教育机器人比赛。1994年,教育机器人学的创始人Jake Mendelssohn教授,创办了全球最早的教育机器人大赛,全球家用机器人灭火比赛。随后在2000年,同是教育机器人学创始人之一的浑为民博士,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机器人竞赛,即“能力风暴杯”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并很快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比赛项目最多的赛事之一。同时,他也创建了教育机器人学的理论体系。2012年,恽为民博士和Jake Mendelssohn教授发起并建立了世界教育机器人学会,并于2013年创办了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WER)。而且,该竞赛还采用了他们创立的SITA教育理论,革除了早期教育机器人竞赛的弊端。赞助企业及规模:如前所述,“能力风暴”是WER的唯一官方赞助商。它是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旗下的教育机器人品牌公司,始创于1996年。综上,无论从竞赛的起源,还是从竞赛所处的地域来看,WER在国内实际上是教具厂商“能力风暴”发起和推动的赛事。虽然它也和Jake Mendelssohn教授发起并建立了世界教育机器人学会,但是学会本身也是为了推动赛事的,在机器人教育领域还未见其他的影响力。另外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WER除了借助国内原本的进校销售渠道,学校需要有比赛出口支撑外,发展并不好。而国际性指数就更不用说了,真正要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大赛,路途还非常远,所以国际性指数两星。至此,当前的大多数“国际性”机器人赛事,就全部盘点结束了。综合这三篇文章介绍的有“国际”名号的赛事,我们已经看到它们之间的明显差异。现在总结如下:1. 五星(真正全球规模的赛事):VEX(VRC及VIQC)机器人竞赛First联盟系列机器人竞赛(FLL、FTC、FRC)2. 四星半(纯正国际性赛事,历史悠久,只是规模略显不足或者相对专业而参与门槛高):全球教育机器人大会-Botball机器人竞赛及Junior Botball挑战RoboRave国际机器人大赛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3. 三星-四星(离真正的国际影响力还有差距,覆盖的国家和人数规模不够)WRC世界机器人大赛Robotex国际机器人竞赛WRO世界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IRO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Robofest世界机器人锦标赛4. 二星及以下(国内机构或者厂商举办的比赛,冠以“国际”之名,但未真正形成国际规模):RA国际机器人大赛WER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觉得本篇文章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或者还想知道哪个比赛是不是真“国际”的,欢迎大家与我交流。关注耐撕BaBa,我们会继续为您带来更多的深度解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器人编程证书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