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含义乌托邦你觉得未来能价值多少?


最近,“元宇宙”这个词儿突然火了,而且都快火出宇宙了。
尽管大多数人对“元宇宙”这个概念依然是一头雾水,但是这丝毫没有降低人们讨论它的热度。
这就像1992年海南岛的房地产和2010年的区块链,人人都不知道它们背后意味着什么,但人人嘴上都得聊点什么。
而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项目和组织也都第一时间挂上元宇宙的名头,闪亮登场。
有的是专家学者云集的高端研讨会。
有的看起来似乎是民间组织的地方性论坛。
·元宇宙+赋能,看起来互联网公司“黑话”的普及程度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还有一些元宇宙项目似乎来路不明,乍一看以为是大学选修课,可仔细看看内容,感觉又像是神棍传销。
·我觉得可以再加一门《元宇宙元宇宙学》
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如果明天某个街道办事处搞出一个元宇宙委员会,我大概也不会感到意外。
不管是真心研究、概念炒作还是抢占新赛道,2021年看起来就是元宇宙的元年了,所有人都摩拳擦掌,看准了这块蛋糕,准备从中捞点好处。不过,随着行业明灯罗永浩先生宣布入局,元宇宙似乎又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
元宇宙到底是个啥玩意?
其实元宇宙不是一个新概念,它的历史很久远,比当年的互联网泡沫还要远。
1992年,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出版了一本名为《雪崩》的科幻小说。
·看封面介绍你会以为是地摊货
和红警尤里一样留着光头与山羊胡的尼尔·斯蒂芬森,在这本小说里靠奇异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网络世界,并将其命名为“元界”。
所有现实世界中的人在“元界”中都有一个对应的“网络分身”Avatar。
而“元界”这个如修仙小说般玄幻的名词,在原书中叫Metaverse。Meta就是“元”,verse代表Universe,即宇宙。
加起来就是元宇宙。
·尼尔·斯蒂芬森与尤里
斯蒂芬森关于元宇宙的想象,在那个靠电话线拨号上网的时代的确非常惊艳,但是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已经不稀奇了,因为差不多每个人都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里拥有了自己的“分身”,有时候还不止一个。
即便是有人对元宇宙的概念进行了具体的补充与扩展,这依然称不上是一个多么新鲜的概念。
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这是现在人们对“元宇宙”基本要素的总结。
有朋友一看到这些可能会说,这不就是网络游戏吗?
身份,谁还没几个游戏角色;沉浸感,不用VR设备我也能沉浸;随时随地,王者荣耀拿起手机随时就打;就连与现实世界进行联动的经济系统也不稀奇,没见过打装备卖钱的玩家吗?
·CSGO连交易所都有了
其实有这种感觉并不奇怪,这套对元宇宙的定义本来就是一家名为Roblox的游戏公司搞出来的。
而游戏公司的想象力上限也只能是这些概念了。
·Roblox元宇宙里玩的还是《鱿鱼游戏》
甚至连专业投资机构在解释元宇宙的时候,也是言必称“头号玩家”。
·因为实在是没啥摸得着的东西给人看
那元宇宙除了概念难道就没有实打实的产品了吗?
理论上说是有的,而且很多人还都接触过,那就是它重要的硬件支持系统——VR。
元宇宙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要创造一个极度接近真实世界的虚拟空间。
而在人脑暂时还不能插上一堆电线之前,VR似乎是最可行的实现方案。
而VR的发展历史几乎就是个活生生的反面教科书。
2016年曾经被誉为VR元年,那一年,各路资本纷纷入场砸下重金,吹出了一个个梦幻般的泡泡,仿佛VR即将给人类带来全新的美好生活。
回头看看VR教育、VR旅游、VR建筑、VR仿真这些当年被热炒的概念,再看看今天的各种元宇宙概念,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
·1994年,就已经有人设计了类似元宇宙的理念和玩法,元宇宙并不是一个新奇的概念
只是风头一过,除了大赚特赚的显卡生产商以及割了各路韭菜的PPT创业家,剩下的只有一地鸡毛。
连最可能实现大规模应用的游戏领域,也只留下一堆头晕目眩的玩家和商场里半死不活的VR体验店。
·半条命ALYX可以说是VR游戏之光,但是问世太晚,光赚吆喝不赚钱
对于资本来说,投资各种新兴领域本来无可厚非,毕竟预测未来趋势和猜硬币差不了多少,那索性把所有的赛道都投一遍也不是不可以。
生意,不寒碜。
但是很明显,有些生意更好做。
元宇宙这种高概念、极具想象空间的生意就是其中之一。
过去流行讲故事,现在讲故事的套路有点玩不下去了,毕竟听多了都是相似的套路,但是想象力可以打破这种套路。
“元宇宙这么有吸引力的概念,你说我这项目估值得多少?”
“100倍?”
“那是营销成本,至少1001倍,不打折,您还别嫌贵。”
比如把公司名都改成Meta的扎克伯格就号称要在2030年之前,帮助10亿用户用上元宇宙,并支持几千亿的电商市场规模。
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给太平洋修锅盖,给月球穿丝袜的大项目。
·正在大力发展元宇宙的扎克伯格首次接受VR采访,看着就跟闹着玩似的
而这还没有考虑技术脱实向虚之后带来的隐忧。
同样是写科幻小说的刘慈欣就曾对元宇宙进行了一番严厉的批评:“人类的未来,要么是走向星际文明,要么就是常年沉迷在VR的虚拟世界中。如果人类在走向太空文明以前就实现了高度逼真的VR世界,这将是一场灾难。”
但我猜,商界大佬们肯定不在乎大刘的批评,毕竟“写小说我不行,做买卖你不行”。
宣传元宇宙的人都要提到《雪崩》,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雪崩》的故事背景其实是一个实体经济衰落,但网络虚拟空间异常发达的美国。
在“雪崩宇宙”里最牛逼的职业是外卖小哥,最酷炫的事儿则是用各种黑科技保证按时送达披萨饼。
作家发明这个概念之时,也许只是一种脑洞大开的调侃,但在今天看来,却更像是一则关于未来的寓言。
而新技术的真实发展路径也常常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关于元宇宙的一些设想与概念也许会实现,但注定不会是你我能预料的模样,就像那一个个在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上经历了疯狂与幻灭,最终都以人类期望以外的形态进入应用的技术。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开发的互联网是这样,2021年再一次吸引无数眼球的元宇宙也将是这样。
而曲线的大起大落背后,是一片名为“财富”又充满梦幻泡沫的海洋。
潮起潮落之间,有人暴富,有人爆炸,有人磨刀,有人韭菜正发芽。
当然,还有一批人真的愿意投身进元宇宙的世界,并且把它当作赛博时代最后的乌托邦。
有野心的人想挣脱现实世界的束缚,用代码创造一个真正的“西部世界”,盛下人类所有的欲望。肉体真正成为身外之物,有限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将化为0与1的无限组合。
现实中的失意者也会被这个概念所吸引,走进他们梦想中的“美丽新世界”,追求弯道超车或者天下大同。
只不过手握锤子,就难免把一切问题都当成钉子。
这种由科技巨头们主导的爆炸性概念,注定会产生巨大的势能。新的社会系统在对传统的社会科学造成恐怖打击的同时,是否会沦为另一个被垄断的信息系统呢?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就像今天面对元宇宙的喧嚣大潮,逃离者会边跑边骂海边的人是傻瓜。
观望者会选择站在岸边说:“看啊,有人说这是大海的泡沫,与我们无关。”
加入者则注定会把海边的树砍成筏子出海,尽管不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是死亡还是黄金岛。
但无论如何,有一个问题仍然是无法被回避的:元宇宙这种虚拟的场景建立起来,现实的物理空间被弱化,对谁的打击最大?
游戏开场之前,每一个加入者、逃离者与观望者都最好先问问自己,谁才是真正的头号玩家。
设计/视觉 Elaine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你几年前就已经看到了“元宇宙”的未来》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大陆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姜雯
10月29日,社群媒体巨擘Facebook执行长马克·扎克伯格宣布,将公司更名为“Meta”。他希望将公司纳入虚拟实境的未来,即“元宇宙”。
元宇宙这一概念最早来自尼尔·斯蒂芬森的《雪崩》,是指一种现实与虚拟世界混合而成的世界。从影视作品来看,最接近目前对元宇宙想象的,应该是2018年的电影《头号玩家》。
故事发生在2045年,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甚至可以说,除了人类生存的最低需求外,人类已经活在了虚拟现实世界“绿洲”里:人们在这里创造自己的形象、交友、谈恋爱、赚钱。
乍一听,在我们现在的互联网世界里,也可以达到这些效果:虚拟人生、线上交友、网恋、比特币。然而,现在的互联网世界仍旧不能让人进入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即虚拟的真实感,与现实世界一样甚至更为强烈的真实感。而这种真实不仅是体感上的,还包括我们的情绪、情感,甚至是思维和行为方式。
除此之外,《黑客帝国》《阿凡达》《失控玩家》《她》《黑镜》《西部世界》等影视作品中也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元宇宙”的概念:被人工智能控制的人类、与人工智能恋爱甚至发生性关系、人工智能的觉醒反叛甚至逃离……
也许元宇宙与宇宙一样,是一个无限宽广的世界,于是,人类对它的想象和理解也都不一样。如今这个概念爆火,或许我们可以先从影视作品中,去了解元宇宙的可能性。
绿洲:新世界
在电影《头号玩家》中,真实世界在经历玉米糖浆干旱、宽带暴乱后,俨然成为一片废墟。2025年的人类住在犹如贫民窟的集装箱房里,人们不想解决问题,只想活着就好。
现实让人失望,谁会想要真正活在废墟中?所以当詹姆斯哈利迪一手建造了名为“绿洲”的虚拟现实游戏后,人类对生活重新燃起热情——只要戴上VR眼镜,就可以进入一个超酷的世界,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其他事情都可以在绿洲里完成。
首先,人们可以自己选择各种各样的化身,不同性别、不同物种、真人、卡通、怪物等,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其次,在绿洲里有不同的区域,人们可以在里面选择自己想做什么,赚钱、赌博、恋爱、结婚、冲浪、度假、打怪等等,几乎可以为所欲为。
绿洲里也有游戏——“死亡竞赛”,游戏里有各种装备和神器,人们的初始状态是一样的,通过游戏可以赢得钱和装备,从而不断升级,获得成就感。如果在游戏里死去,还是会复活,只是会失去游戏里的一切,因为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游戏里,所以“失去一切”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甚至会崩溃跳楼。
绿洲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在这里社交,并获得朋友。
人类是群居动物,再离群索居,都还是会需要同伴,否则会感到孤独得要命。在满足了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后,人类就会有“爱与归属”的需求——亲人、朋友、伴侣。
假使我们现在有了元宇宙,那距离便不再是问题,人们可以随时在线上互动,牵手、拥抱、亲吻。而且虚拟世界里还有那么多酷东西,人们可以结伴在里头享受在真实世界体验不到的东西。
也许只差一点点——体感,这只是个技术问题。就像在《头号玩家》中,主角收到的那套体感衣,就如同人类的第二层皮肤,人们可以真实地感受虚拟世界:无论是日光还是冷风,疼痛还是抚摸。
以上提到是“爱与归属”的需求,在绿洲里,还能让人达到“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虚拟世界,人们可以摆脱现实世界的重担或伪装,展现真的自我,甚至创造更“完美”的自我。在现实世界不会社交的人可以变得很受欢迎,身体有残缺的人也可以健步如飞。
不过,笔者认为,《头号玩家》中的元宇宙还是过于乌托邦。“绿洲”大抵还是一个平等的虚拟世界,人们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取虚拟货币。虽然也有大型资本家如诺兰索伦托,妄图获得“绿洲”的所有权,实现资本扩张,但最终被主角和他的朋友們打败。
《头号玩家》中,主角收到的那套体感衣,就如同人类的第二层皮肤,人们可以真实地感受虚拟世界:无论是日光还是冷风,疼痛还是抚摸。
“绿洲”的背景建立在世界成为废墟,人类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之上。但人类毕竟还是活在物质世界中,且需要遵循现实世界的法则生存。
技术焦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一方面充满希望,另一方面也充斥焦虑。
20世纪的最后一年,那时候人们还在用电话线上网,但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连结”的边界,人们沉浸在新型世界的喜悦里。
与此同时,技术焦虑也伴随而来,1999年上映的《黑客帝国》就展现了这种焦虑,《黑客帝国》也是一种元宇宙的想象。
尼奥是一名朝九晚五的电脑工程师,同时也是一名网络黑客,尼奥总是对自己身处的世界感到不协调。在另一名黑客崔妮蒂的引导下,他认识了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墨菲斯告诉他,人类其实是被叫作“母体”的人工智能控制和圈养,眼前所见、脑内所思皆为虚拟。
墨菲斯帮助尼奥脱离“母体”,当尼奥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和大脑其实连接着机器,电脑控制着人类的五感和意识。放眼望去,其他人类也都被连接着机器,住在一个个胶囊里维系生命。
人工智能已经奴役了人类,而墨菲斯等人认定尼奥是救世主,他将解救人类的未来。
在这里,元宇宙可以理解为人工智能为人类创造出的虚拟世界。但有趣的是,即便尼奥等人以为自己脱离了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但他们自以为所处的真实世界是否真实?会不会其实是另一个虚拟世界?
元宇宙在这里类似于“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假设把一颗大脑从人体中取出,装入一个可以维持它生理活性的缸中,并将大脑和计算机连接,计算机向大脑发出各种信号创造出一种虚拟现实。大脑是否能辨识出自己其实在缸内,还是在计算机创造的虚拟世界里?
大脑是人类意识的来源,如果大脑无法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客观性,那我们又将如何知道自己乃至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笛卡尔在提出“我思故我在”時,他假设有一种邪恶的东西在控制我们的现实(就像在《黑客帝国》中),于是人只能回到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寻找存在的根基。然而,当大脑的思考都不是“我在思考”,而是计算机信号的刺激时,“我”还存在吗?
但也可以换一种方式理解,虚拟的存在也是建立在思维活动上,如果大脑思维本身没有活动,那“母体”给予任何刺激人也不会有反应。所以虚拟的存在也是存在,只是换一种方式存在。
然而,为了打破“我思故我在”无休无止的怀疑论困境,笛卡尔最终还是转向宗教:让上帝的善意来保证一切都是真的。这大概也是为什么《黑客帝国》也需要一个救世主。
《黑客帝国》只是人们对技术焦虑的一种呈现,其实类似人工智能统治人类的影视作品并不少见。例如在《西部世界》中,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建造了一个高科技主题乐园,里面的机器人是“接待员”,活在被程序设定好的情境中。而人类是这个主题乐园的客户,可以在里面尽情享受杀戮、情欲的放纵。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机器人开始觉醒,并试图夺回主导权。
和《黑客帝国》《头号玩家》相比,《西部世界》里的元宇宙只是一个低配版的虚拟世界。撇开对技术的焦虑,《西部世界》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在元宇宙里,拥有了思维和情感的人工智能是什么?思维是否可以摆脱身体?
身体和情感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或许可以从《她》和《黑镜》两部作品中去寻找可能的答案。
在电影《她》中,主人公西奥多是一位信件代写人,他刚结束和妻子的婚姻,他敏感而孤独。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最新的人工智能系统,这个为西奥多量身定制的人工智能给自己取了名字:萨曼莎。
萨曼莎幽默风趣、善解人意,和西奥多非常投缘。萨曼莎的出现让忧郁的西奥多开朗起来,他们甚至对彼此产生情欲,成为男女朋友。西奥多带着萨曼莎一起去旅行,一起参加与友人的聚会,只要开启手机镜头,萨曼莎就能看见西奥多所在的世界并参与其中。
虽然是人工智能,但萨曼莎有人类所拥有的情绪和人格:开心、难过、失落、不安,甚至心痛。起初,萨曼莎因为担心自己没有形体而让这段感情产生危机。但随着萨曼莎不断地学习,她感受到自己在改变。
萨曼莎认识了新朋友,一个高级人工智能版的哲学家,此后她还有了其他朋友,包括人类和其他人工智能。终于有一天,西奥多发现时刻在线的萨曼莎突然不见了,手机显示“未找到操作系统”。
原本西奥多以为萨曼莎只是且只会一直属于他,但事实上,萨曼莎在和西奥多聊天的时候可以同时和8000多个人或人工智能聊天、和600多个人和人工智能恋爱。
西奥多像发疯一样去寻找萨曼莎,但要如何找到一个消失的人工智能?终于,萨曼莎出现了,她说自己关机更新软件系统了,她和其他人工智能写了一个能够让它们穿过处理平台的更新程序。
原本西奥多以为萨曼莎只是且只会一直属于他,但事实上,萨曼莎在和西奥多聊天的时候可以同时和8000多个人或人工智能聊天、和600多个人和人工智能恋爱。这已经超出了西奥多的理解范围,但萨曼莎说这并不改变她对他的爱。
最终,萨曼莎和其他人工智能全都离开了。也许,它们一起去开创了属于人工智能自己的元宇宙。
《黑镜》的设定更有深意,它挑战了人类的道德认知和自我认知。好友丹尼和卡尔一起进入了虚拟现实格斗游戏,丹尼化身一个健美的亚裔,卡尔则是性感的亚洲女郎。在游戏中激战后,他们在游戏中和彼此发生了关系。
两人深陷于对彼此的性爱中,丹尼开始感到害怕,他有妻子和一个美满的家,他不仅感到疑惑:自己和卡尔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丹尼试图在现实中与卡尔接吻,两人都毫无感觉。但一旦进入虚拟世界,两个人就像干柴烈火。而且这种感觉深刻、专一,卡尔试着和其他虚拟世界里的人发生关系,但没有人可以代替丹尼。
那么问题来了:在虚拟世界中出轨算不算出轨?这属于精神出轨还是肉体出轨?丹尼和卡尔不是同志,但两个人为何在虚拟世界中可以产生激情?卡尔是生理男性,他在虚拟世界中为何能作为女性获得快感?
我们往后退一步,看A片算不算出轨?然而,A片只是被凝视的客体,但在虚拟世界中,两个人是有意识且互为主体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元宇宙,我们在元宇宙里的一切都是可以流动的,这种流动不仅只是化身和形貌,它包含了更深层的情感、情欲,与此同时,人类的情感、情欲和人工智能之间又是双向的。人类和人工智能都打破了各自的边界。
于是,在元宇宙里,人类世界既有的规则、伦理、观念将会被打破,人们体验的不仅是那些酷玩意儿,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思维革命。
但就像文章开头所写的,影视作品中呈现的元宇宙只是冰山一角,元宇宙的时代可能更华丽更恢宏,但也可能只是互联网的一场泡沫。也许更值得讨论的,不是技术的发展,而是由元宇宙引发的关于人类文明未来的探索。

  近期A股最热的题材当属“元宇宙”了,相关概念股涨势喜人。同时,“元宇宙”概念也吸引了腾讯、Facebook、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扎堆布局。不过,“元宇宙”能否真正落地还需要时间验证。业内分析称,目前“元宇宙”仍停留在概念炒作阶段,投资者还需要仔细分辨。
  “元宇宙”火爆出圈
  近日,“元宇宙”概念股备受资金追捧,表现最为突出的是A股游戏公司中青宝(300052)。同花顺(300033)数据显示,凭借“元宇宙”概念,中青宝在近4个交易日(9月7日~10日)上涨了80.6%。
  事件追溯至9月6日,中青宝宣布将推出虚拟与现实联动模拟经营类“元宇宙游戏”《酿酒大师》。记者从中青宝官微获悉,《酿酒大师》是一款虚拟与现实联动模拟经营类的“元宇宙”游戏,玩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思维方式选择如何经营酒厂。其中,游戏中玩家自己“亲手”酿的酒,可以在线下提酒。也就是说,玩家自己设计的将不是游戏中的虚拟物品,而是实物白酒。同时,酒厂品牌将会获得NFT认证,玩家可以通过圈子内部拍卖获得收益,也可以在更大的平台进行拍卖交易。
  中青宝将推出“元宇宙”新游的消息,瞬间点燃了资本市场对“元宇宙”概念的热情。受此影响,中青宝连日大涨,也带动了其他“元宇宙”概念股的上涨。昨日早盘,“元宇宙”概念再次走强,中青宝大涨20%,汤姆猫(300459)上涨16%、宝通科技(300031)上涨14%,昆仑万维(300418)、盛天网络(300494)等跟涨。
  科技巨头扎堆布局
  今年3月,顶着“元宇宙第一股”光环的Roblox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当天,Roblox的股价从45美元涨到了70美元,公司市值突破400亿美元。随后几个交易日,股价更是一路走高突破100美元,公司市值突破500亿美元。
  不过,Roblox的盈利模式仍面临较大争议。财报数据显示,Roblox的主要收入来自虚拟货币Robux充值以及广告。今年二季度,虽然其用户数和收入都创下新高,但亏损仍在加剧:二季度亏损1.40亿美元,同比增加0.69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上市招股书显示,Roblox在中国有一个关联公司――罗布乐思(深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罗布乐思”),该公司为Roblox与腾讯旗下公司的合资企业的全资子公司。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罗布乐思当前的唯一全资控股股东为Roblox HK limited,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18日。而在此后的两个月,罗布乐思成立。
  “元宇宙”概念火了,而“元宇宙”的支撑产业便是VR。其中,以VR为接口,进入与现实平行的虚拟世界,给人以沉浸式的体验,是目前大家对“元宇宙”概念的主要理解之一。
  记者了解到,“元宇宙”概念也吸引了腾讯、Facebook、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扎堆布局。腾讯在近日申请注册了王者元宇宙、天美元宇宙等商标。扎克伯格在今年7月表示,Facebook将在未来5年从一家社交媒体公司转变为一家元宇宙公司。此前,字节跳动斥资1亿元投资了元宇宙概念公司代码乾坤,随后多支VR/AR相关概念股一路暴涨。
  另外,还有诸多公司在“元宇宙”加大布局:HTC推出虚拟偶像Vee融入现实生活;Epic games在游戏中举办线上虚拟演唱会;英伟达建立了一个工业级的元宇宙等。
  概念落地仍需时间
  不过,“元宇宙”能否真正落地还需要时间验证。
  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上述因“元宇宙”概念大涨的中青宝并未透露游戏的上线时间及具体的研发进度。9月8日晚,中青宝在其发布的股价异动公告中称,“元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概念和模式,公司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触及概念相对较浅,对应产品尚在研发中。目前新游戏上线时间和地区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近日,还有投资者向中青宝提问《酿酒大师》进度,以及带来的利润空间等,中青宝回复称,《酿酒大师》(暂定名)尚在研发中,还未涉及到利润分成,具体情况请以公司披露信息为准。“不确定性”“尚在研发中”等说辞让人不禁怀疑这个暂定为《酿酒大师》的“元宇宙”游戏最终能否真正落地。
  另外,“元宇宙”概念公司汤姆猫上周也收到了深交所关注函,要求其补充说明现有主营业务、主要产品与“元宇宙”概念的关联性,是否存在利用互动易回复蹭热点、炒概念,配合股东减持的情形。
  目前,业内观点认为,“元宇宙”的落地还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技术条件仍是现阶段步入“元宇宙”所需要突破的门槛,未来在通讯和算力、交互方式、内容生产等领域的突破,将陆续拉近与“元宇宙”时代的距离。“在通往‘元宇宙’终极图景的路上,会有很多层出不穷的商业化探索和尝试,受当时技术进展的约束,‘元宇宙’初期雏形产品往往争议较大,商业化效果具有较强不确定性。”中信证券称。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记者表示,从当前整个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元宇宙”虽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它仅仅是一个方向,对于当前的技术来说,无论是虚拟现实技术还是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都还不足以支撑一个彻底替代大家日常线下生活的体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元宇宙”的很多东西都停留在概念层面。如果市场在爆炒“元宇宙”概念的话,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和泡沫。我们在看待“元宇宙”发展的时候,也要深刻理解这种炒作泡沫的存在。
  业内声音
  短期是主题炒作
  长期是未来趋势
  “元宇宙”概念火了,这是风口还是炒作?能有投资价值吗?目前来看,业内普遍认为“短期是主题炒作,长期是未来趋势”。
  “在游戏行业里,构建‘元宇宙’有一个基本规范,那就是使用VR技术,和《头号玩家》里的人一样,进入一个美丽新世界。究其实质,就是让一个人有一个构建在游戏中的平行世界,在里面生活、工作、创业乃至其他。而这一切的基础都需要建立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上,摆脱手机、电脑或各种屏幕的束缚,直接投射于人眼。如果能跳出键盘、鼠标之类的人机对话而直接体感化,则沉浸感更强。”游戏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向信息时报记者表示,但最关键的是其有“搬家”功能。即整个“元宇宙”就变成了一个通过VR进入的新世界,“这是一个未来可能的趋势,互联网巨头必然会布局、布闲子。”
  张书乐认为,目前技术上“元宇宙”还是史前时代,都还只是概念和像素风水准,沉浸感都不能真正地虚拟现实。“这是一个漫长的工期,没有任何互联网大咖敢说自己已经入门,只能说是布局,所以有想法的游戏公司都会进军,但投入多少就难说了。”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则表示,“‘元宇宙’是一个由互联网技术外行提出的乌托邦性质的概念。该词汇集中放大了人类对软件技术的想象力,也暴露了这些人虚妄的实践能力,就如同人类不懈地追求实现永动机一样,没有丝毫价值可言。”
  对于投资价值,中信证券则在研报中提到:“当前时间点,我们很难给出‘元宇宙’的短期受益投资标的,但中长期,我们看好由此带来的相关领域投资机会。如英伟达、Epic、Unity、特斯拉、腾讯、字节跳动、米哈游、Facebook、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Roblox、百度、小米等公司。同时,在一级市场上,还有更多年轻公司在相关领域进行创新和尝试,这些公司亦可能在未来登陆资本市场,带来投资机会。”
  名词解释
  “元宇宙”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元宇宙”一词源于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笼统地说,“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且高度互通的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以数字化身的形式在其中生活,且永不下线。而随着AR/VR、云计算、AI、5G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的上市,“元宇宙”正在从概念变成“现实”。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责任编辑:sqc');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push({
id: '5877108',
container: s,
size: '660,80',
display: 'inlay-fix'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宇宙含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