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和硫化钠反应方程式氢氧化铜和硝酸反应吗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希望能帮到大家!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它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任何物质所固有的特性,如氧气这一物质,具有助燃性为其化学性质;同时氧气能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为其化学性质。任何物质就是通过其千差万别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才区别于其它物质;化学性质是物质的相对静止性,化学变化是物质的相对运动性。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应该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性质属于能力的范畴;如蜡烛燃烧是是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变化;这一变化证明蜡烛能燃烧,则是石蜡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化学变化和物理性质两个概念的区别。如灯泡中的钨丝通电时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通过这一变化表现出了金属钨具有能够导电、熔点高、不易熔化的物理性质。人们掌握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就便于对它们进行识别和应用。如可根据铝和铜具有不同颜色和密度而将它们加以识别。又可根据它们都有优良的导电性而把它们做成导线用来传输电流。

  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属性,是变化的内因,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化学变化中才能显出化学性质来。例如,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酒精,就能发生酒精燃烧的化学变化;而酒精的可燃性(化学性质)是通过无数次酒精燃烧现象得出的结论。

  化学性质的判断方法

  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热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热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如人们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各类物质的通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扩展1)

——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在学*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说明: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各异,而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具有稳定性(古代字画 三能长久保存的原因)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 CO:2C+O2点燃2CO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以上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的内容学*吧。

  初中化学酸的知识点精讲

  关于化学中酸的知识内容的学*,下面是老师对此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哦。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除硝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硝酸和金属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生成物也不是氢气。

  3、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除Al2O3、ZnO外)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

  5、酸 + 某些盐 → 新酸 + 新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通过上面对化学中酸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化学知识的复*学*哦。

  化学会考中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下面是对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知识的学*,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考试工作。

  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而溶液是混合物,参加化学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所以应求出参加反应的溶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或求出生成物溶质质量进行计算。

  命题主旨往往以混合物(杂质不参加反应,可能作为生成物列入计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某溶液反应,根据产生的气体(有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或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来确定混合物中该物质的含量,并计算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注意:在化学反应中溶液的质量=反应前所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反应后逸出的气体的质量。

  以上对化学中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化学会考中溶质质量分数详解

  对于化学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学*,同学们需要很好的掌握下面的讲解知识哦。

  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数学表达式:溶质质量分数(ω)

  以上对化学中溶质质量分数知识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化学知识学*哦。

  化学会考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

  同学们对化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是怎样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此知识的'学*吧。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⑤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上面对化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知识的讲解学*,希望给同学们的学*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的更好的吧。

  化学会考知识点之饱和溶液

  下面是对饱和溶液的定义知识的讲解,希望同学们对下面的定义知识能很好的掌握。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以上对化学中饱和溶液知识的内容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内容讲解学*吧。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扩展2)

——《氧气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氧气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氧气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上午好。此次授课内容为教材第二单元课题二中“氧气的化学性质”。结合课堂教学与我课后的思考,在此跟大家交流汇报。

  1.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

  (2)认识氧气能与碳、硫、铁发生化学反应,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通过碳、铁丝、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化学中对比的方法,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体验学*化学的快乐,激发学生学*化学的积极性。

  4.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5.教学难点:(1)理解氧气的助燃性。(2)准确完整地描述实验现象。

  下面我具体来谈一下我对目标的理解。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绪言中提到: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本节中的氧气,就是学生第一次详细认识其性质、变化规律、用途及制法的具体物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使学生体会化学以实验为基础,注重关注反应中的现象与变化前后的物质,同时又会升华实验得出结论,为今后学*其他物质敲开了一扇门。

  (2)认识氧气能与碳、硫、铁发生化学反应,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学*氧气,学生依据生活经验知道氧气能支持燃烧,教材中安排了几种燃烧现象比较明显,包含金属和非金属类型的物质——碳、硫、铁。旨在通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结合分析,认识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因此,教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何看,如何说,如何记就成为本节课需掌握的内容。

  (1)通过碳、铁丝、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初三学生初学化学,学*的驱动力还是主要在“兴趣”上,学生们渴望能最*距离地看化学实验,喜欢追寻化学在生活中的身影,喜欢尽情交流与发言,本节课堂上,有广阔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发挥。对本节课实验现象的观察,不是为了单纯的记录,而是要培养他们的一种*惯,一种能力,引导学生在看到现象后立刻引发“为什么?是什么?”的思考。

  (2)学*化学实验中对比的方法,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方法。从第一单元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开始,对比探究的实验方法已经出现,本节课中,物质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受热燃烧的对比更充分证明了氧气的助燃性,对今后其他物质的研究也打下了基础。从具体的物质燃烧结论来归纳物质的性质是化学学*常用的思想。

  通过分析本节授课内容的特点,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标理念,我运用了“四互动”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提问”,学生“答疑”;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教师“提示”,学生“动手”。教师引导启发,讲授新知,实验演示;学生交流表述,实验探究,思考总结。再辅以多媒体视频等手段,让学生在静也思考,动也思考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任务。

  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①情景导入②解答困惑③总结提炼。具体来说明一下。

  环节一:情景导入。本节课的几位主角---氧气,木炭,硫、铁,小木条。教材中设计这几种物质,考虑到它们可以代表金属与非金属两大类别,但这是初三的学生所不了解的。我就冥思苦想如何能找到生活中很熟悉的情景能将几种物质串联起来,于是我想到了烧烤,用于做燃料的木炭,串羊肉的铁钎子,偶然发生的意外硫磺皂,再配以大家喜欢看的“爸爸去哪儿的”背景素材,在课的开始就设下了几个疑团,让学生通过观看短片,自己把这几个疑问提出来,我及时把它们记录在副板书的位置上。这样做既在课的开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将本节课的情景主线“解决女孩在烧烤中遇到的困惑”这条主线牵了出来。

  环节二:解决困惑,氧气的化学性质显现。如果说碳、硫、铁三种物质是串联在一起的小灯泡的话,那氧气就是连接其中的导线。

  首先,解答第一个困惑:木炭不好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说出可以快速点燃木炭的方法,他们的答案有:用扇子扇、多鼓入氧气,还有诸如加固态酒精、汽油等答案。在肯定学生的想法之后,我顺势总结:给木炭更多的氧气,就能使其快速燃烧。再温馨提示了实验的注意事项之后,小组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老师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组内合作交流,对看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实验结束后,请一组同学汇报现象。表观现象描述完毕,我指出木炭燃烧是其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变化,那生成的新物质是什么?如何检验?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每一组学生经过商量琢磨,开始用手中现有的试剂进行实验,最后请一位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变浑浊的石灰水。在此环节中,每位同学都感觉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落实了目标中“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铁丝与硫燃烧的`实验略显复杂,故均为教师演示实验。

  在解答困惑二:铁能燃烧么?这个问题时,我采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在空气中试图去引燃螺旋状的铁丝,学生看的很清楚,铁丝并未燃烧,那我立刻导出疑问:铁丝在空气中看来不能燃烧,那可以试试将铁丝放入。。。学生立刻迁移想到:氧气中。紧接着完成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火星四射的剧烈现象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请学生描述现象,走*学生,让他们观察变短的铁丝末端悬挂的黑色小球,将生成物四氧化三铁引出并做简单介绍:四氧化三铁受高温融化,易掉落于瓶底。为学生讨论下一个问题打开思路。集气瓶底部水或细沙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其实在铁丝燃烧的试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不止这一个,之所以我设置该问题的原因是:一,水或细沙与生成物四氧化三铁有关,强调产物;二,传达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进行化学实验要严谨,需要考虑周全,保护好仪器,节约药品,获得最好的实验效果,

  解答困惑三:跌入火中的硫磺皂。硫燃烧的实验装置我略作改进,用加热的玻璃棒引燃硫粉,并用小气球将装置密闭。老师演示后请学生对比说出现象,虽然这个实验中学生并未闻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但我感觉这种设计渗透了环保意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真谛。实验中我请坐在后面的一位同学和老师共同完成实验,体现师生互助与公**等。

  在解答三个困惑的过程中,一直在展示实验,传达给学生“实验是进行化学学*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物质性质研究的重要方法”,落实了目标中的(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通过边看边记,学生应该对现象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三组实验进行完毕,引导学生思考:氧气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什么?立刻有学生回答:带火星的小木条。因为时间关系,教师演示该操作,将氧气的检验方法呈现出来。

  环节三:总结提炼。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对氧气的亲*感又多了一些,更直观地认识到了氧气的助燃性,但有一个提升的问题还没有落实:结合刚才看到的对比实验,回答为什么相同的物质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会有所不同?启发学生思考该问题,最终得出“氧气含量”是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一个原因,就此体会了氧气相对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来说,化学性质较活泼。落实了目标(2)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从抽象的氧气的助燃性到具体的实验现象,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应该有了初步的会迁移,会归纳的化学思维。

  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

  1、情景的选择比较贴*生活,情景中问题的提出也比较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水*。

  2.本节课实验占主体地位,课前大量的实验准备,能让学生做的尽量交给他们,教师演示尽量清晰明了。

  1、情景中的硫磺皂略显突兀。

  2.硫燃烧实验装置中,空气中硫的燃烧现象极不明显,需要后期进一步改进。

  3.课堂上一些问题的设置不太明朗,引导性不够。比如请同学们想办法来检验木炭燃烧的产物,某些学生有些茫然,不知道该如何操作。

  经过钻研教材及目标,精心备课,请教其他老师听寻意见和建议,再到以最佳的状态上好每一节课,课下反思得失,我感觉自己收获颇丰,今后对教学的思考会更加深刻。“讲台亮于舞台”,作为教师,把最精华,最精彩的课堂交给学生是我们一直的追求。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扩展3)

——中考化学碱的化学性质方程式

中考化学碱的化学性质方程式

  漫长的学*生涯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考化学碱的.化学性质方程式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酸的化学性质初中化学方程式归纳

  1. 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2. 高温煅烧石灰石:

  3. 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1)镁和稀盐酸:

  (2)铝和稀盐酸:

  (3)锌和稀盐酸:

  (4)铁和稀盐酸:

  (5)镁和稀硫酸:

  (6)铝和稀硫酸:

  (7)锌和稀硫酸:(实验室制取氢气)

  (8)铁和稀硫酸:

  (1)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2)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3)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4)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5)氧化亚铁和稀盐酸反应:

  (6)氧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

  (7)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8)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

  (9)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10)氧化钙和稀硫酸反应:

  (11)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

  (12)氧化铝和稀硫酸反应:

  (现象:(现象: )) )(现象:

  6. 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常常需要借助于指示剂指示反应的进行)

  (1)盐酸和烧碱反应:

  (2)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3)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

  (4)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5)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6)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7)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8)硫酸和烧碱反应:

  (9)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10)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

  (11)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12)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13)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14)硫酸和氢氧化铝反应:

  (15)硝酸和烧碱反应:

  (1)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3)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

  (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5)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

  (6)碳酸银与稀盐酸反应:

  (7)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8)碳酸钾与稀硫酸反应:

  (9)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

  (10)硫酸和氯化钡反应:

  (11)硫酸和硝酸钡反应:

  (12)碳酸银与硝酸反应:

  8.有关酸的通性化学方程式

  (4)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现象:固体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有气泡生成)

  (8)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现象:固体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有气泡生成)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扩展4)

——化学常用的物质的分离方法

化学常用的物质的分离方法

  化学常用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有那些?怎么样可以进行物质分离?看看下面的方法吧!

  1.溶解过滤法:一种物质易溶于水,另一种物质难溶于水,可以将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溶于水,然后过滤,就可以分离出这两种物质。

  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根据两种物质的在水中的溶解度有较大的差异。将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配制成混合溶液,然后突然降低温度,溶解度较小的那种物质就结晶析出了,因此,就将这两种物质分离出来了。

  3.物质溶解特性法(萃取法):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有一种物质不容于有机溶剂,而另一种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且这两种物质都不和有机溶剂反应,可根据这种特性,先将其中的一种物质溶解在这种有机溶剂中,产生分层的现象,然后分离出它们。

  4.气体沉淀法: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有一种物质能和其它的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沉淀或者是气体,而另一种物质不反应,利用这种性质,将这两种物质分离出来。

  物质的分离是把原混合物中各成份一一分开,并恢复原样品。物质的提纯(除杂)就是除去物质中混有的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某物质,其方法如下:

  化学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11.杂质气化法:使不同物质中的杂质转化为气体而除去。如(括号内的物质为所除去的杂质):氧化铜(碳粉),CaO(CaCO3)

  12,.洗涤法:使不溶性固体于可溶性固体分离(相对而言)如:NaCl含KCl可用NaCl饱和溶液洗涤;木炭粉含糖可用水洗涤。

  化学物质分离提纯的原则:

  物质分离提纯的原则在进行物质的分离提纯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措施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不增(不能引入新杂质)。

  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试剂)。

  2、固—液混合分离型:过滤、盐析、蒸发。

  3、液—液混合分离型:萃取、分液、蒸馏、渗析。

  4、气—气混合分离型:洗气。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提纯)从内容上看,它包含着常见酸、碱、盐及其他重要物质的性质及特殊化学反应的.知识;从过程上看,它是一个原理确定、试剂选择与实验方案确定、操作实施的过程。其考查点和趋势是:

  1、 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根据除杂质的原则,自选或从题给试剂中选出除杂试剂。判断题给试剂的正误等。

  2、 考查物质提纯的实验设计。根据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则设计正确的实验方案。

  3、 考查评价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方案。对题给试、步骤、操作、效果等进行评价、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4、 除去混合物中杂质,不仅要考虑反应原理正确可行,而且要考虑实际操作简便易行,同时还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和药品、能源的节约等其它问题。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扩展5)

——中考化学必背的化学方程式

中考化学必背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也称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客观事实。下面是小编在整理的中考化学必背的.化学方程式,欢迎阅览。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

  ————————————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4)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5)酸+碱——盐+水

  (6)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7)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8)盐+盐——两种新盐

  ————————————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扩展6)

  相对于高一的基础课来讲,高二各科无论从知识的广度还是深度上来讲,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那么针对新的高二年级的学*,我们该如何去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何学好化学呢,希望能帮到大家!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知识容量大,光是主要方程式就有300多个,有些化学方程式还繁复冗长。另外,高中化学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比如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困难的重点知识。面对高中化学的新情况,很多学生在高一的时候,学*化学,感觉比较吃力,学*效果不好,找不到好的学*方法。现在进入至关重要的高二阶段,如何学好化学,下面一些建议希望能给学生带来帮助。

  第一,熟记基本知识内容。在*时的学*中,比如看书,做练*等,有意识地记住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生活常识,物质的颜色、状态,部分方程式等。另外,注重口诀记忆或关键词记忆,如:化学反应*衡有4个关键字(等、定、动、变)。

  第二,熟悉并理解化学实验和化学工艺流程,学会应用。书本中的实验、流程,都综合了多个知识点,是熟悉并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工艺流程非常好的学*材料,如:实验室制取氯气,工业制硫酸,制备乙酸乙酯等,以及各个化学仪器的作用和除杂、干燥、尾气处理的方法。同学们在做化学实验题往往失分严重,就是没有重视对课本里的实验准确理解和应用。在了解了书本的基本实验后,对于以后遇到的实验题、流程题,才能进行类比迁移。

  第三,及时总结,补缺补漏。适当做一些练*题,并做一本“错题集”,查漏补缺,将自己做错的,有价值的题目,记录下来,写明错因和正解,时时翻阅,理解透彻。另外,在练*中,要逐步总结,形成一定的化学思维方式,如:对于推断题,马上联想到相关知识点;对于工业流程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对于物构题,则注重理论分析和类比推理等等。

  第四,有意识的建立知识网。在高二阶段,每学*一个阶段后,梳理相应的知识点,建立知识网,对于不清楚的知识点,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不要留下知识缺漏。

  怎样学好化学的方法

  一、树立信心,激发学*化学兴趣

  化学一般安排在八、九年级学*(五四制在八年级开设),因为某些原因(内容抽象、老师严厉、没有实验、要背诵的太多等),可能有时候你不太喜欢化学,但它不仅是中考科目,也是我们衣食住行离不开的一门自然科学,因此不得不去学。既然非学不可,为什么不用心去学呢?要给自己一点信心,鼓励自己能学好,不要害怕困难。必须记忆的、该做的,怎么省也省不掉,不如早点背诵、早点练*,这样也就早点会了。

  学好化学,激发兴趣很关键,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化学很有意思,那形形色色的化学用语,造型美观的化学仪器,多姿多彩的化学实验,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疑惑等,这些都可以使你对化学产生好奇心。尤其是你用学到的化学知识攻克了一道难题,解决了身边的一个问题时,那该是多么惊喜。周围世界的神秘面纱慢慢被揭开,物质变化的规律跃然纸上,那时,学*化学便会成为我们的乐趣。

  二、辨析概念,不断发展理性思维

  化学基本概念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和骨架,在*时的化学学*中,要注重剖析概念的(概念的本质属性),明晰概念的外延(概念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只有抓住概念的和外延,才能正确认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不断提高我们的理性思维水*。

  例如,氧化物的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外延是“属于化合物”,这样你就知道高锰酸钾、氢氧化钙、硫酸等是含氧的化合物而不是氧化物,氧气、臭氧是单质而不是氧化物。

  还要重视对基本概念进行对比,这不仅能揭示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能进一步深化概念。

  例如,学*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时,要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单质(或化合物)和纯净物是从属关系,化合物与氧化物是包含关系等。这样你就明白了,硝酸钾溶液属于物质中的混合物,硝酸钾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也是化合物中的盐。

  三、多做实验,培养科学探究意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日常学*中,不仅要熟悉每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手段,还要重视对实验过程的体验,知道实验所包含的科学方法,了解实验有待改进的地方,尤其要注重利用化学实验探究身边的物质与现象。这样就能在实验学*和探究活动中,发展化学观念,丰富科学素养。

  例如,课本上“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硬件组成是广口瓶和配套的橡皮塞、长柄插入橡皮塞的燃烧匙、导管、止水夹、盛有水的烧杯等;涉及的化学原理是“磷在密闭体系内燃烧消耗其中的氧气,同时生成体积可以忽略不计的五氧化二磷固体”;蕴含的科学方法是等量替换法——以“外形可见、体积容易测量的水”等量替换“没有颜色、极易逸散的氧气”。由于课本上该实验是将磷引燃后再伸入广口瓶里,造成实验结果误差大,实验过程有污染,至此又可以引发对该实验改进方案的探讨——如果“先将磷封闭于广口瓶内,再设法引燃磷”,则可以圆满地回避上述不足。

  在化学实验中,还要注意分析疑难实验或常规实验中的疑难问题、异常现象等,以厘清实验的来龙去脉,澄清对实验的模糊认识。

  例如,设计“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一个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不能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化学反应,否则无法推出其中的某个化学反应在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是否保持不变;对于有气体放出的“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不能用气球封闭容器口,否则气球变大,浮力增加,托盘天*会失去*衡。

  四、联系实际,增强学以致用能力

  关注社会、联系实际,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化学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化学既源于社会、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时代主题。

  例如,烧烤店为什么用木炭而不用木柴作燃料呢?其实,答案就在“氧气的性质”中。仔细观察木炭、木柴燃烧的现象就会发现,木炭燃烧发光(没有明火、不冒烟),放出大量的热;木柴燃烧也放出大量的热,但会产生火焰、冒黑烟。因此,用木炭烧烤羊肉能使其受热均匀,不易被烧焦,也不会被熏黑。

  可能有人会说,有时候看到烤肉的木炭中也冒出了明火,那可能是因为肉比较肥,里面的'脂肪熔化滴到木炭上,脂肪燃烧产生火焰(用来烧烤的肉一定要挑选脂肪少的);也可能是因为木炭在氧气不足时燃烧产生CO,CO燃烧产生火焰(烧烤时常借助于鼓风机向炉内吹风);还可能是因为木炭没烧透就出窑了,里面含有较多的有机杂质(烧烤店一定要挑选上等质量的木炭作燃料)。

  从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联系社会,就能不断地提高我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学会归纳,构建化学知识网络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多而散,若采用归纳法,则可使复杂内容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主干化,从而减轻记忆负担,提高学*效率。常用的归纳方法有缩略归纳、韵律归纳、谐音归纳、对比归纳、网络归纳等。

  例如,“粉末状药品的取用”可以使用缩略归纳的方法归纳为“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或大颗粒状药品的取用”则归纳为“一横、二放、三慢竖”。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可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收集氧气;将导气管移离水槽;熄灭酒精灯。

  六、掌握方法,提高学*化学效率

  学*任何一门课,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熟练掌握一些学*方法和解题技巧,因为方法常常比知识更重要。

  学*化学离不开解题(特别是在复*阶段),解题是化学学*的重要组成,要学会根据题型和题意选择解题方法,从而形成娴熟的解题技巧。

  如做选择题时,有直选法、排除法、估算法、逆向法等,如果运用恰当,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解答计算题时常用的*均值法,在解答涉及混合物组成的问题时,能使思路清晰、过程简单。

  当然,学好化学还有很多方法和途径,比如认真听课、重温“错题”、反思总结等。总之,方法是比困难多的,只要我们努力,学好化学便是必然的结果。

  学好化学的方法三大要点

  1、注重双基知识,突出重点。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全面掌握基础知识,不能留有明显的知识、技能缺陷和漏洞,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在学*过程中,不少学生不能脚踏实地,好高骛远,认为不会考课本上的内容或者课本上的内容太简单了,因此在对课本基础知识还没有能真正搞懂吃透的情况下,一味地追求偏题、难题,搞题海战术,实际上这是得不偿失的。

  在强调“双基”的同时突出重点,其中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学*时,一定要花力气通过记忆、强化训练等方法来熟练掌握好常见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只有这样才能为继续学*化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教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首先,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 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

  亲自做实验,不要袖手旁观。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多问、多想,从而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时时处处都与化学紧密相关。如:钢铁生锈、食物的腐烂、水的污染、人的呼吸是缓慢氧化,雪碧是碳酸饮料……要学好化学,必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化学。

  学*化学,不能只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还必须注意优化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注重化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聚焦于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化学科技前沿。将化学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环保知识、时事政策、能源和有关经济方面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用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化学现象或解决一些化学问题,从而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学会关注生活、关心社会。

  初中化学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而且缺少简单的规律。因此,常常学了后面的,忘记前面的。所以我们在学*中,要不断地进行整理、归纳,把新学*的知识和原来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注意它们的共同之处和区别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变,使知识形成网络结构,更加系统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真正学好化学。

初三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氧有关

1.红磷与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实验现象:生成大量白烟。

2.硫粉与氧气中燃烧:S+O2SO2,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实验现象:生成无色无味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5.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2CuO,实验现象: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固体。

7.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2Al2O3,实验现象:光亮的表面变成白色(氧化铝膜)。

8.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9.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2H2O,实验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10.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实验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实验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2H2↑+O2↑,实验现象:氢气、氧气体积比为2:1

14.氧化汞加热分解:2HgO2Hg+O2↑,实验现象:红色固体变成银白色汞液体。

15.双氧水分解制备氧气:2H2O22H2O+O2↑,实验现象: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放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放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有雾生成

 7、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0、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

11、加热试管中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银溶液

15、向含有硫酸根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16、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

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7、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18、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19、在生石灰上加少量水

20、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1、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

22、向盛有石灰的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2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入水

 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4、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和氯和气体

 迅速反就肆生爆炸,有雾生成

25、红磷在氯气中燃烧

 有白色烟雾生成

26、氯气遇到湿的有色条

 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7、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

 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28、给氯化钠定(固)与硫酸(浓)的和混合物加强热

 有雾生成有刺少许性的气味

29、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硝酸

30、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

31、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

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2、铁粉与硫粉混和后加热到红热

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33、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

火焰呈淡蓝色(蒸发四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4、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

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5、在集气瓶中混和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36、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

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37、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浓液冷却后加水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蓝色

38、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

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1、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

42、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43、氨气与氯化氢相遇

44、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和物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48、铜与稀硝酸反应(反应在试管中进行)

试管下端产生无生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为红棕色

49、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50、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

51、加热氢氧化铁胶体

52、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  气瓶中

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3、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54、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白色絮状沉淀产生,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为红褐色沉淀

55、向含铁离子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56、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

57、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皂液

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58、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

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59、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和气体

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0、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和物,并使产生的气全通入溴水

61、在空气中点燃乙烯

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2、在空气中点燃乙炔

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66、苯与液溴、铁粉反应

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67、将少量甲苯倒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并振荡

68、将金属钠投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

69、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

70、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并振荡

71、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

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银的物质

72、在加热至沸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73、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

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酸和硫化钠反应方程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