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与工程力学 ?

、说明科里奥利加速度产生的原因。

时,致使质点在活动参考系中的位置发生变化,

从而改变了速度的大小;

)质点跟随活动参考系转动时,相对速度方向的变化。

试推导出质点在非惯性系中的动力学方程,并说明方程中各项的含义。

是由非惯性系的加速转动引起的,与非惯性系的角加速度有关;

试举两例说明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力学效应

如物体的重力随地理纬度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地球自转产生惯性离心力

自由落体的偏东。地球上物体的运动方程为:

的正方向竖直向上。自由落体的运动方向

小于零,从运动方程知,物体向东方向受到附加的科里

奥利力的作用,即自由落体的偏东。

地球上物体的运动方程为:

应该是哈密顿方程及其数学结构。

理论力学里,广义坐标,哈密顿量,泊松括号等概念很不直观。并不像牛顿力学里,位置,速度,能量,动量那样可以由观察实验直接产生这些概念。引入这些抽象物理量的目的在于,它们更能反映经典力学系统中的数学结构,让守恒量的判据尽可能直接的表现在动力学方程中。

为了挖掘力学系统的数学结构,我们要使用很高级的数学语言。学习理论力学没有必要刻意寻找物理量的直觉意义。要先掌握其中的数学基础。强烈建议你学习微分几何与辛几何,然后再看理论力学,用数学语言重新表述一遍,你就会知道那些物理量的必要性了。比如广义坐标就是李群或者流形的参数化,广义速度是个切向量,广义动量是余切向量,泊松括号定义了一个相空间上的泊松代数(同时也是一个李代数)等等。

又看了几位同学的回答,都在谈最小作用量原理。这与我的答案互为补充,角度不同。最小作用量原理是理论力学乃至理论物理的基本假设,各种形式系统都是这一原理应用于在不同对象(质点,刚体,流体,场等)的情况下,按必要地数学语言(前两个是有穷维流形,后两个是无穷维流形)和合理的对称性假设,而构造出来的。

我的答案中强调哈密顿方程的数学结构,说的是在默认最小作用量原理情况下,如何选择最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动力学方程。其实f=ma完全可以体现最小作用量原理,但是不直接,也没有直接呈现守恒量。

~~~~~~~~~~~~~~~~~~~~~~~~~~~~~~~~~~~~~~~~~~

最近觉得对哈密顿-雅可比方程(HJE)理解不够深刻。我只看到了哈密顿方程的辛结构而没联系到其中的least-actio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论力学与工程力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