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云市场份额在2022年云计算排行榜中位居第几名?

原标题:云计算拯救互联网巨头?

2022年,互联网大厂“卷”向云端。

面对外部监管不断加强,平台的流量红利消失、主营业务增长趋缓的困境,互联网大厂们正加速换挡,云计算成为关键的增量业务。

腾讯发布的2022年Q2财报显示,营收同比下滑3%,为史上首次下滑;净利润186亿元,同比下降56%。在分业务营收中,“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营收占比为31.5%,To B业务是唯一处于增长态势的业务板块,已经成为腾讯继增值服务之后的第二大营收支柱。不过,这份财报也显示,包含腾讯云的企业服务收入同比略有下滑,腾讯给出的理由是正在积极缩减亏损的业务。

除了腾讯,在阿里巴巴和百度的最新一季财报中,云计算业务同样不容忽视。根据阿里2023财年Q1财报,阿里云成为阿里第二大营收来源,其市场份额在中国云计算市场上已不容忽视。百度2022年Q1财报中,智能云业务的增速为4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此外,京东、字节跳动、快手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均在云计算领域动作不断。

云计算服务是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在疫情持续了将近三年的背景下,市场需求持续爆发。无数玩家前赴后继地涌入这个赛道,目前聚集了运营商、独立云厂商、外资云厂商等诸多类型的玩家。

原本以C端业务见长的互联网大厂们,进入云计算市场抢夺To B市场,有其生态、资源等优势,激烈竞争下,很快进入新赛段,纷纷抢夺政企大客户。

即便目前赚不了大钱,但互联网大厂们都很清楚,云计算是面向未来的赛道,这已经成为一场“不得不卷”的竞争。

大厂鏖战云计算,从争规模到求盈利

云计算成为大厂眼中的香饽饽,并不是新鲜事。阿里最先伸出了触手,早在2009年,也就是双11诞生的那一年,已经开始默默布局云计算。随后两三年里,腾讯、百度也开始入场云计算。

时至今日,中国云计算市场“四朵云”的格局已经显现 。Canalys2022年Q1中国云服务市场报告显示,在市场份额方面,阿里云为首 (36.7%) ,是第二名的两倍。华为云 (18%) 、腾讯云 (15.7%) 分别位列第二、第三,两家咬得很紧、市场份额接近,百度智能云 (8.4%) 位列第四。

Canalys2022年一季度云计算服务市场分析统计数据

从营收层面来看,阿里云在2022财年 (2.3) 营收突破千亿,达到1001.8亿元;2021年,华为云的营收为201亿元、百度智能云则为151亿元。腾讯云自2019年之后不再单独公布数据,2019年时的营收为170亿元。

除了这头部“四朵云”之外,美团也曾大举布局过云计算业务,不过,受成本开支、份额过小等因素影响,在2020年宣布停止商用。

近期,更多互联网大厂盯上了这个万亿市场,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京东以及字节跳动、快手都在云计算服务领域动作频频。据IDC预测,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预计于2025年达到1万亿人民币。

其中,京东云从十年前就开始“觉醒”,只是始终未能发展壮大。这一次,京东要以供应链能力为突破口,来补齐云业务版图,于7月13日推出了相关解决方案与技术产品。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强调,“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是各自供应链韧性的竞争。”

字节跳动和快手都是典型的后来者。字节跳动的火山引擎去年才进入云计算市场,在推出IaaS云基础产品后,今年7月再次加码,推出了覆盖金融、汽车、消费等六大行业的解决方案。快手则是在今年8月正式宣布进军To B领域做云服务,发布视频云品牌StreamLake。

后来者们是从自身的业务和长处出发,对外提供To B服务,还在拼落地、拼增速、拼规模的第一阶段。

不过,头部“四朵云”中,除了华为云,阿里、腾讯和百度,都已经将目标放到了盈利上。

只有2017年姗姗来迟进入市场的华为云,现阶段还在拼规模的前期阶段。今年6月,华为云CEO张平安在回应华为云盈利的问题时表示:“ (华为云) 业务仍然需要大量投入,盈利不是我们当前阶段关注的事情,也没有太大盈利压力。”

而阿里、腾讯、百度都已经在云计算领域有了十年的投入,现在已经走入“收获期”。

云计算行业观察人士刘彦对深燃提到,阿里云从去年开始,已经能够自负盈亏。而财报也显示,2022财年,阿里云首次实现了年度盈利。

腾讯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在财报中指出,企业服务板块在主动缩减亏损项目。面对主营业务增长放缓,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此前也指出要“乘机换挡”。而百度智能云今年则是将沈抖,这位李彦宏眼中“能打仗的高管”,调任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负责人。百度智能云相关人士此前曾对媒体表示,2022年目标是实现盈利。

无论是后来者们的突围战,还是头部选手的盈利战,都为原本就竞争激烈的云计算市场再添一把火。

战斗升级,抢夺政企大客户

云计算业务之于互联网大厂而言,战略地位不断上升,是因为各行各业都在拥抱数字化浪潮,加深数字化转型。

在刘彦看来,一方面,已经持续了三年的疫情,让企业明白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企业端对云计算服务的需求持续上升。需求端的“觉醒”,加速了大厂云计算业务的开拓。另一方面,政策的引导也正促使企业们积极上云、用云。“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不过,头部选手的盈利战中,要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云计算业务增速放缓。过去的云计算更多是落在泛互联网场景上,伴随着消费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这些场景的需求也在减弱,以往靠着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厂云计算业务,也面临着增量减少的困境。

艾媒咨询CEO张毅指出,互联网大厂起初做云计算,是为了满足自身业务的计算需要,之后才开始对外商用。比如,阿里起初是为了满足淘宝的业务需求,腾讯是为了满足当时QQ相关的业务需求。京东云、火山引擎以及快手提供云服务,都是在自身业务的基础上,再以自己的长处,到市场上开疆扩土。

也正是出于不同的业务基因,互联网大厂做云计算,最开始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据刘彦观察,阿里云的优势在零售电商、制造等赛道,腾讯云则在游戏、金融、音视频领域市占率较高,据悉,到2021年,腾讯云已经服务国内超过90%的音视频公司、超过80%的头部游戏公司以及绝大多数电商平台;百度则是将云服务与其擅长的AI能力相结合,通过其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断提高在制造业、供水和能源领域的采用率。

但在当下,互联网相关领域的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加上盈利导向,互联网大厂在云端的竞争,正在走向新的阶段。

在刘彦的感知中,尤其在各家擅长的领域,尽管市场激烈,但还是有一些“各自安好”的意味,可从去年开始,互联网大厂在云计算市场的战斗进一步升级,尤其阿里云和腾讯云,将政企大客户作为了重点攻克方向,大厂之间的业务竞争更加直接,也更加残酷。

政企大客户成为赛点,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在疫情及国家大政策的影响下,政企大客户的需求到了爆发的阶段,是云计算市场新的增长点。随着国家层面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政企大客户上云用云,已经成为大趋势。

另一方面,拿下政企大客户,意味着业务金额高、续订率高。“政企大客户的客户付费能力强,且复购意愿大。往往是一次突破成功,就能换来长期合作,投入的成本最终可以换回收入。”刘彦说道。

今年上半年,阿里云、腾讯云的人事变动和组织架构变革,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3月,阿里云请来了华为前E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担任阿里云智能全球销售总裁。这位新高管上任后,尤其关注阿里云的商业化进程。他在7月的2022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阿里云赚1块钱的同时,伙伴可以赚到2块、3块。

同在7月,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CSIG) 宣布成立政企业务线,腾讯公司副总裁李强出任政企业务线总裁,全面负责行业团队管理和区域业务拓展,据了解,此前李强在政企数字化销售方面有十几年的经验。外界的解读是,腾讯将在To B、To G政企市场上开启猛攻。

大厂以云计算业务寻找新的增长点,显而易见,只是,做To B、To G,对它们来说,并非一件易事。

云计算赛道无疑是个竞争激烈的赛道。

从Canalys的报告来看,单是头部“四朵云”,就拿到了八成市场份额,这也就意味着,只留给云计算领域的其余大中小厂商们,京东、联想、网易以及字节、快手等后来者,仅20%左右的市场份额,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刘彦认为,能否拿下政企大客户的订单,更考验企业的服务能力,“可能需要强大的售后,来进行维护”。他以腾讯、阿里两家大厂分析,这两家已经有了多年行业经验,在全国各地搭建起了服务团队,拥有服务大客户的经验和能力,在发力政企大客户上,相较中小厂商而言,有很强的优势。

相比中小厂商,互联网大厂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丝毫不减。

阿里、腾讯在争抢的政企大客户领域,同样存在着很多强劲对手 。云计算市场的玩家中,除了互联网大厂之外,还有华为云,以及天翼云、联通云、移动云这些长期深扎政务市场的玩家,它们在云计算市场的营收,在过去一年里不断攀升。而且,今年以来“国资云”也正跑步进入云计算市场,他们在获取政企大客户时有更强的优势。

激烈的市场竞争之外,产品和服务的迭代方面难度也很大。云计算厂商们长期需要大量的研发和人员投入,这一现状并未改变。“不同于To C市场的赢家通吃,在To B市场上,规模并不等于盈利”,刘彦指出,“互联网大厂在To B云计算领域,还在堆人头的阶段”。

当目标转向盈利,运营走向精细化后,互联网大厂的云计算业务将会发展到哪一步?刘彦也很难给出答案。

不过,目前互联网已经整体进入守势。从游戏领域的版号限制,到在线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广告受限,以前以广告为营收增长核心驱动力之一的互联网大厂,正面临着增长瓶颈。以腾讯为例,其Q2财报显示,其包括游戏在内的增值服务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左右,而网络广告业务同比下滑了18%。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对于追逐盈利的互联网大厂而言,当下转向“纵深”发展已经势在必行。在云计算领域,各家瞄准政企大客户的同时,在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彦为化名。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14.5亿户,6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14.89GB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来,国人基本实现了普遍的”上网自由”。这种自由背后,与移动互联网几乎同步发展的云计算居功至伟。

研究报告显示,与传统信息技术模式相比,云计算在计算、网络、存储和运维管理等整体成本上降低了5~7倍。如果算上系统搭建、机房建设、采购流程等的时间成本,成本甚至降低达到10倍左右。我们现在几乎可以”无限”的在抖音、快手、微博、知乎、百度等应用上免费生产和上传内容,背后离不开数据存储成本的不断下降。

不过,到了2022年云计算行业进入了十字路口。原因很简单,消费互联网的增长空间见顶,用户规模、人均使用时长、流量消耗总量(VR、元宇宙等流量大户尚未成熟)都进入低增长阶段,过去十年云计算赖以快速成长的环境发生变化。

互联网行业是云计算诞生之地,也是云计算最早商用落地之处,它的触顶直接影响云计算未来十年的走向。

不过,随着国家层面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政企上云用云,成了”接班”互联网的新力量。这种变化在云厂商的竞争格局变动中也有所体现。

据(同induecourse)在适当时候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第三季度)跟踪报告》 显示,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和天翼云的市场份额分别占比39.01%、10.92%、10.74%和8.98%,共同占据了国内公有云计算市场近七成份额。不过,相比于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的两位数增长,运营商增速表现更好。

移动云收入同比增速达135%,市场份额排名再进一位至第七名。联通云市场份额和收入同比增速双第一,分别达到167.67%和296.35%。

这种变化很好理解,云计算作为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在厂商选择中天然会遵从”就近”原则。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作为互联网大厂,吃掉过去十年互联网行业大部分云市场在情理之中。而当下作为增量主力的政企客户,属性上天然有别于互联网客户,会更信任华为云、运营商云。

不过,大厂派相比运营商派有自己一大独特优势,就是在软件和应用的研发能力远胜于后者。而政企客户除了需要通过云计算降本增效,而自身数字化也极其依赖云计算提供的数字化能力。这个独特的变数,是互联网切入政企市场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意味着未来的到B云战争中,最终鹿死谁手还不好说。

从目前获得的信息推测,云未来十年的战争,将在四个局部发生较大的较量。无论大厂派还是运营商派,谁胜的牌局越多,谁的最终体量也就越大。这四个局部是:1、硬件成本战争;2、服务网络战争;3、PaaS之争;4、SaaS之争。

01 硬件成本战争在这里必须强调一个事实,云计算这项生意最大的魅力就是复购率。它就像发电厂,生活中电从来不愁卖。作为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作为信息时代的基座,云计算的需求是持续并逐年上涨。也就说,可以参考过去几十年电力市场的发展,云计算将遵循相似的路径。

电力市场中,煤电为何占比达到七成?煤电缺点这里不展开谈了,它之所以占到绝对比例,因为它是各种发电模式中最低的一种。

所以说,未来哪家云厂商是市场主力军?当然是那个能将成本降到最低的玩家,目前阿里云做到市场第一,就和它入局最早,在基础设施成本压缩上做的较好相关。

成本是云计算发展命门;在成本问题上,云计算相比传统信息技术模式实现了数倍甚至十倍的节省。站在云计算客户角度来看,云虽然省钱,可这项开支是每月、每年必须的投入项,当中小企业或政企客户感觉某家云成本过高,会去选择更便宜的平台,甚至可以”弃”云计算而走。目前,各大云计算平台之间是允许客户自由转移,长时间尺度来看,能把基础设施即服务服务定价保持最低的玩家话语权更强。

假设未来云计算成本”万一”突然变高,客户还有自建服务器机房的备选项。

从产业角度来看,按照商业模式,云计算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三大类,基本可以全面替代传统信息技术模式,以巨大的成本优势逐步将各类客户转移到云计算上。

这其中,又以公有云占比较大。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3102亿元,增速48.4%。从细分市场来看,公有云市场占比逐年提升,2021年我国公有云市场占比最高,达59.7%。

而从服务内容来看,云计算又有三种形式,1、IaaS,基础设施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2、PaaS,平台服务、平台即服务;3、SaaS,软件服务软件即服务.

从这个维度来看,目前,海外软件服务市场占主导,国内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占主导,最终还将是软件服务主导。

中国云计算市场中基础设施即服务占比达到70%,SaaS则只有21%, 而全球云计算市场中软件服务占比高达55%,IaaS占比为26%。这种结构的差异因为,无论国内还是海外云计算市场,皆经历先基础设施即服务层级后软件服务层级的升级。中国云计算发展相对滞后,IaaS市场基本成熟后才开始向软件服务市场过渡。

毫无疑问,在今后几年里,IaaS服务将是云厂商竞争的重要领域,并逐步将战火引到PaaS,SaaS .

而且,从服务链条来看,占据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的领军者,将更容易发展PaaS,SaaS .而在基础设施即服务的选择上,成本是最关键的一环。这里可以模拟一个发展链路,低成本基础设施即服务进行引流,并以聚丙烯酸钠模式和软件服务模式作为利润主要来源。

目前来看,大中小云厂商为了竞争市场,都采取着激烈的价格战争夺客户。相比补贴的短期性,运营成本压缩才具备长期价值。那云计算的主要成本来源是什么呢?数据中心是云计算产业的底层核心基础设施,服务器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CPU、GPU决定了服务器的算力。

据信通院数据显示,服务器在数据中心硬件成本中占比70%左右。进一步的,芯片成本则占据服务器成本的绝大部分。根据(同induecourse)在适当时候的研究数据、CPU、GPU、DRAM三个模块中的芯片成本在基础型服务器中占比约30%,在更高性能的服务器中,占比高达50%-80%。

短期战争,大小云厂商可以靠疯狂补贴来获取和蚕食份额,将时间尺度拉长,只有那些将硬件成本压缩到极致的云计算平台,才能维持长期的低价,并源源不断留存旧客户和吸引其他平台客户青睐,做大做强,成为行业最终的最大玩家。

基于降成本考虑,无论美国云巨头亚马逊AWS、谷歌云,还是国内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都将自研芯片和其他硬件设施作为实现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自动警报系统开创了云厂商自研芯片的先河。从2013年推出首颗硝基1芯片至今,已经有9年自研芯片历史,已拥有网络芯片、服务器芯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研芯片三条产品线。

国内厂商中,阿里和华为也正在布局手臂服务器芯片。

2019年,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推出了基于手臂架构的服务器芯片鲲鹏920。2021年10月,阿里巴巴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发布自研云芯片倚天710。今年6月13日,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峰会上正式发布CIPU(云基础设施处理单元)、这是阿里为新型云数据中心设计的专用处理器,替代中央处理器成为云计算的管控和加速中心的下一代芯片。

腾讯则在2021年11月公布了自研芯片进展,分别是人工智能推理芯片”紫霄”、视频转码芯片”沧海”和智能网卡芯片”玄灵”,性能相较业内产品均有明显提升。同时,自研的腾讯云星星海服务器,也帮助腾讯云全面提升了性价比。

从早期的去IOE,到现在自研芯片的推进,云计算厂商实现着硬件成本的降低。可以说,未来云计算竞争,谁能够在综合成本上大幅度跑赢对手,它就具备了绝对的话语权。

另外,我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也全面启动。简单说,就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我们知道,西部是不发达地区,地广物博各项成本占据巨大优势。三大电信运营商与华为、腾讯、阿里、百度、字节跳动等纷纷官宣了有关”东数西算”的各自布局。多位专家指出,”东数西算”工程预计每年将带动超千亿元规模的云计算相关投资。

即使在海外,成本也是云计算竞争的核心。亚马逊的贝索斯就提出了一个贝索斯定律。按照贝索斯定律,在云计算的发展过程中,单位计算能力的价格大约每隔3年会降低50%。有分析机构统计,亚马逊自动警报系统在市场拓荒期,累计降价42次,重新诠释了”价格屠夫”这个词。

就目前来看,中国云厂商之间价格普遍相差不大,相对而言国内市场获得政策红利更少一点的亚马逊AWS、微软云等价格稍高。

在疯狂的价格战中,已有大量中等体量的云厂商”掉队”。这个厮杀将是长期现象,未来十年中还会有现在表现不错的玩家掉队。

02 服务网络之争在云服务上,目前各大云厂商维持一个稳定的状态,虽然具体服务内容、价格与折扣随时间呈现着动态的变化,除了个别业务,大部分相似服务的各自价格差别并不明显。

基础设施即服务厂商的云计算收入构成主要为基础服务(计算、存储、CDN)以及增值服务,基础服务属性简单,毛利率相对增值服务的毛利率较低。据未来智库2020年底的一次统计显示,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金山云四家厂商普通云盘价格的包月、小时计费,价格相差都不算大;高性能云硬盘的价格差别与普通云盘类似;(同solid-statedisk)固态(磁)盘云硬盘无论是包月还是按小时计费,按照包月对比金山云最便宜,按照小时计费阿里云和华为云价格最低。

(图片来源:根据公开内容制作)

现阶段,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几大玩家主要分为五大流派:

互联网云厂商: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金山云等

通信运营商:移动云、天翼云、联通云

独立云厂商:优刻得、青云

外资云厂商:亚马逊AWS、微软azure、IBM

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云厂商:华为云、紫光云、浪潮云

巨头背景的云厂商,在技术实力、品牌价值、服务价格上相差不大,重要的是比拼服务网络的构建。

服务网络有多重要呢?我看看当下各大云厂商客户的构成。

阿里云起步于电商行业,后将客户群扩展到消费互联网企业,包括字节跳动、B站、爱奇艺、小红书等。2021年Q4,阿里云来自消费互联网客户的营收占比48%。今年3月,华为前眼睑电图中国区总裁蔡英华空降阿里云M7(资深副总裁),负责阿里云全球销售业务。蔡英华曾当过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总裁,而华为在政企客户上的影响力就无需赘言。

这次任命外界解读阿里云将打造新的服务网络,未来业务重点将是政企大客户。

腾讯云很多客户来自泛互联网行业,比如游戏、视频和电商。其服务的客户包括快手、小红书、美团等,几乎覆盖了国内70%的游戏厂商,90%音视频客户和绝大多数主流电商平台。此外,在金融、政务、工业、能源等领域,腾讯云也在持续深耕。

华为云则更偏重于需求复杂、痛点多的大型政企类的业务关键型客户。根据(同induecourse)在适当时候发布的《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 2020》 报告,华为云在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32.2%,已经连续四年蝉联第一。

未来十年,是政企客户集体上云的十年。相比过去互联网公司的灵活和主动,它们更依赖云厂商的线下服务网络提供具体服务。

根据此前麦肯锡的一份研究数据显示,在2018年,美国企业上云率已经达到85%以上,欧盟企业上云率在70%左右,而中国企业的上云率只有40%左右。

政企客户上云的速度在增加,云厂商是否拥有完备的线下服务网络重要性愈发凸显。三大运营商近两年来增速跑过行业,很大一个原因,运营商在不同地域上拥有广泛的客户群和客户拓展渠道,并有着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市场营销、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的策略。

以天翼云为例,其在云和大数据布局方面,有超过300多个本地节点、1000多个边缘节点,以及超万个客户节点;移动云在四大热点区域建设资源池,并基于500多个边缘云节点推进算力下沉,打造了一朵全域全场景覆盖的分布式云;联通云则通过5大算力区域、4大核心节点和31省份骨干云池,在全国有450个边缘节点,打造云算网立体化布局。

其实,就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平台层和软件层发展,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等互联网大厂玩家做的更好。

面临着增长压力,未来如何在线下组建一个可以抗衡运营商的服务网络生态,是它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中国云计算市场已从最初的十几亿增长至目前的千亿规模,行业发展迅速。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年期间,我国云计算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均在30%以上,呈高速增长态势。

为了应对新形势,老巨头玩家已经开始出手。

今年6月在华为伙伴暨开发者大会2022上,华为云宣布已成立煤矿、政务一网通军团等20个军团。华为云首席执行官张平安还发布15大创新服务,其中包括工业、政务、供热、煤矿、教育5个行业平台服务。

七月12日,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则成立了政企业务线,持续深耕政务、工业、能源、文旅、农业、地产、体育、运营商等领域,这是时隔一年后,腾讯细胞衰老抑制基因的又一次组织进化。去年5月,腾讯细胞衰老抑制基因确定了”扎根行业、深耕区域、提升效率”三大战略。

蔡英华空降阿里,今年,阿里云按照分销伙伴、集成伙伴、咨询伙伴、解决方案独立软件厂商伙伴、产品独立软件厂商伙伴等能力标签,成立了相对应的生态团队,来专项服务合作伙伴。这背后最大的转变是,基于伙伴的能力模型,阿里云去适配伙伴,而不是让伙伴来适配阿里云。

如果说,硬件成本的压缩是长期价值的体现。而服务网络的战场,就是和时间赛跑,中国政企客户数字化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谁能高效率触达并转化它们,就赢跑一小段。

03 PaaS之争基础设施即服务虽是基础,但云计算大战最终落脚点,必然是聚丙烯酸钠和下面要提到软件服务之争。

原因非常简单,IaaS是数字社会的刚需,只要是数字业务就需要一个”桶”装着,IaaS层是整个云计算产业链中的关键基础设施。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会令云大厂主动的降低基础设施即服务服务的价格。另一方面,就像水电一样,IaaS云厂商很难联合起来拉高价格(会引来监管)。答案就肯定了,IaaS的利润率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很低。

国内外市场,都呈现着这一现象。

先说海外,19财年亚马逊云服务自动警报系统以亚马逊12%的总营收占比,却贡献了63%的总营业利润,可以说自动警报系统已是亚马逊一颗的非常稳定而健康的摇钱树。三大业务中,PaaS利润率就超过IaaS .

去年6月,伯恩斯坦分析师曾做了一份估计,他认为2015年自动警报系统收入的14%来自利润率较高的”平台即服务“PaaS产品,其余收入来自较低利润率水平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产品。而在2020年上半年,分析师估计聚丙烯酸钠的比例已经上升到18%。

今年,国海证券也做过一个统计,阿里云聚丙烯酸钠及软件服务收入中,PaaS及软件服务毛利率高于IaaS .具体数值尚未公开,不过可以确定,PaaS能给云厂商带来更高的利润。

在云行业,IaaS底层标准化程度高,毛利率为10-15%。相比而言,PaaS与软件服务的毛利率可高达50%-70%。因为、PaaS、SaaS是基于基础设施即服务底层基础设施衍生出的系统级和应用级服务,更凸显定制化的商业服务和产品技术等能力。

简单来说、PaaS、SaaS是企业有需求才会选用的服务,相比之下基础设施即服务就是强刚需服务需求了。因此,IaaS引流、PaaS、SaaS进行盈利提升。

企业为何会主动为聚丙烯酸钠付出更多的溢价?整体来说,云大厂们的PaaS,大多通过采用艾,数据湖、微服务化、容器服务等关键技术提供云原生应用的平台能力,促使企业信息技术在支撑业务敏捷化、智能化和资源利用率上迈入新台阶。

七月28日,在2022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的开幕式上,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首席执行官汤道生透露,从2007年开始,腾讯就开始自研金融级的分布式数据库TDSQL .如今,腾讯云数据库已经在张家港农商银行、昆山农商银行等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投产上线,支撑国内超20家金融机构换上”国产心”。我们(腾讯)也已经将TDSQL PG版全面开源,共建国产数据库开源生态,助力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程度已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中重要组成项,IaaS只是提供基础的数据算力服务,只有购买了聚丙烯酸钠服务,企业才可以更多的”借用”的大厂技术优势,完成更深程度的数字化。

插播个案例,广西灵山是”中国荔枝之乡”,当地与阿里共建了”未来果园”,通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24小时监控土壤、气象等生产信息,防灾抗病、提质增效,从传统种植转向标准化生产。基于菜鸟智能产地仓,农产品的加工、仓储、包装、运输实现数字化,对接淘宝天猫、淘菜菜、饿了么等渠道,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通过统仓集配等公共服务,当地商家整体供应成本降低15%~20%。

聚丙烯酸钠方面,互联网大厂无论技术经验、产研深度和生态触角,都要远胜运营商。

近年来,各大云厂商先后将触角伸到PaaS、SaaS领域。今年一季报中,腾讯表示,将不再聚焦于规模增长,而是更看重企业服务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增长,将资源集中于聚丙烯酸钠领域,包括视频云及网络安全等。

为了加强聚丙烯酸钠和软件服务的联动,早在2019年腾讯推出”千帆计划”,孵化一系列连接器,比如IDaaS、iPaaS、EIAM、低代码等等,提供账号、数据层面的连接能力,在财务、人力资源、工业等赛道,基于这些连接器和商业伙伴建立合作。

阿里云方面,钉钉把自己定位成数字化新生产力工具,是一个开放的聚丙烯酸钠平台,来帮助企业和生态合作伙伴,将小时系统、生产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研发系统等业务管理系统集成到钉钉上,阿里云通过推动云钉一体提升聚丙烯酸钠能力。

2022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钉钉总裁叶军曾强调:”云钉一体提供了聚丙烯酸钠能力底座。有了云,神龙计算、盘古存储、洛神网络、云安全、云原生应用这些基础能力得到保障。云也有很强的PaaS,像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计算等等,已经有一套非常好的聚丙烯酸钠了。钉钉补全了协同类的PaaS,是一个业务性的中台。”

2020年6月,字节跳动旗下企业技术服务平台火山引擎正式上线。去年底火山引擎被列为六大核心业务板块,升级为独立但是,发布全系云服务产品,字节跳动开始全面进入公有云市场。在最初阶段,字节云也把中心放在了聚丙烯酸钠与软件服务领域。

据(同induecourse)在适当时候近期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上半年)跟踪》 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23.1亿美元(787.6亿人民币)。其中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同比增长47.5%,市场规模为78.26亿美元(500.7亿人民币)。聚丙烯酸钠市场同比增长53.9%,市场规模为17.2亿美元(110亿人民币)。

2021年氕阿里云基础设施即服务收入193.3亿元;华为云56.1亿元;腾讯云55.6亿元;天翼云48.1亿元;亚马逊32.5亿元;其他115.2亿元100 . PaaS市场同比增长53.9%,市场规模为17.2亿美元(110亿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1.18亿美元(71.5亿人民币)。

2021年氕阿里云聚丙烯酸钠收入38.2亿元;亚马逊13.3亿元;腾讯云12.9亿元;华为云10.5亿元。

聚丙烯酸钠拥有的在线办公协同、低代码、云原生、分布式等开放、开源的云服务能力,能解决超过4000万数目的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问题。但聚丙烯酸钠对云大厂的软件研发能力、生态建设能力都提出极高的考验,它正成为各大云厂商发力的技术方向。

随着云业务的深入发展,头部云厂商竞争的主力点将落在聚丙烯酸钠和软件服务市场。

SaaS之争作为上上层,SaaS对于云厂商而言,是建设大生态的最关键一环。

2021年,华为云发布了开天aPaaS(应用程序平台即服务),将自身30多年及全球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变成可被调用的服务开放出来,让开发者面向行业创新,不必重复”造轮子”。

对比全球软件服务产业历史同期,SaaS市场渗透率演进路径基本一致,我国软件服务产业发展滞后约5年左右,预计未来5~10年将成为国内软件服务市场发展的关键时期。相比海外软件服务的上云,中国将呈现不同的表现,云计算或是推动软件服务渗透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力量。

所以,早在去年四月26日,腾讯就在北京举行”2021 腾讯千帆战略发布会”,解读其软件服务生态战略,面向行业和客户发布”企业应用连接器”。据透露,未来三年,腾讯千帆将助力10万家客户和一万个软件服务应用实现高效连接,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企业应用连接器。

而百度智能云也推出了碳数智化平台-度能,全新推出软件服务服务。截至目前,度能已和数十家生态合作企业,联合打造近百款能源应用及终端,服务客户的数量有上万家。领域覆盖产能、供能、用能全链条,行业场景囊括化工、制造、食品加工、轻工等多个领域。

我国的软件服务行业起步较晚,在2010年左右正式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经营管理类软件服务开始进入稳定发展的成熟期。

过去,SaaS服务都是服务商单独向中小企业售卖。而云软件服务则会加速产业发展进程,各大云厂商开始打造自己的软件服务平台,生态的繁荣会提升各自云服务的吸引力,尤其利好软件服务厂商,云计算将是它们触达企业客户最佳渠道之一。云厂商们自然很注重对第三方服务商的扶持力度,而包括阿里云,曾一度提出”不做SaaS .

很显然,数字化并非简单的将大数据、应用放在云上跑,它还需要一系列数字化工具作为支撑转型。对于各大云厂商来说,SaaS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必须依赖更多的第三方服务商,构建生态打造共赢模式是共同选择。

在这方面,互联网大厂与万千软件服务服务提供商的”关系”,显然远胜运营商云,未来这也是互联网大厂发挥自身优势的方向。

数字化浪潮下,中小企业和政企大客户已成了云计算市场增量的新蓝海。它们需求相比消费互联网公司更垂直、细分和专业化,这给予云大厂们更多施展技术实力的空间。从增速上看,运营商去年确实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就未来竞争趋势预测,互联网大厂玩家的综合实力仍旧更强。

无论如何,云计算的未来十年开始了,大厂派对运营商派谁实力更强?只能说拭目以待。

半导体产业纵横- 《跨界造芯“卷”上云,云计算厂商角逐服务器芯片》 ;节点财经- 《华为云,身负重担》 ;节点财经- 《华为来的蔡英华,能帮阿里云搞定政企大客户?》 ;中国电子报- 《三朵运营商云:静待花开》 ;科技云报道- 《云巨头的中场战事:PaaS、SaaS成为关键破局点?》 中国经营报- 《互联网云巨头增速放缓 SaaS生态决胜未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云市场份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