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

1951年,正值建国之初,党中央准备召开一场全国老军人、老烈属代表大会,表彰慰问那些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战士及其亲属。

发邀请函的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因为许多战士在战争结束后都选择回到家乡,默默无名地生活。其中最难找的要数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幸存者之一,宋学义。党中央把名单送到宋学义的家乡时,沁阳县县政府的官员们都大吃一惊,因为他们完全不知道当地居然有这样一位战斗英雄。


由于信息科技不发达,沁阳县政府费尽周折也没能查到宋学义目前的住所在哪里。不过他们了解到,宋学义将户籍存放在了妻子的故乡易县,于是便来到易县寻找宋学义的踪迹。虽然依旧没有结果,但成功找到了宋学义的岳父。

在宋学义岳父的帮助下,沁阳县的专员终于顺利在一个小村落里找到了宋学义。然而当他们见面后,专员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佝偻着背的人,居然是年仅三十多岁的宋学义。


那么宋学义究竟经历了什么才变得如此沧桑?战争后他又为何选择隐姓埋名呢?在进入正题之前,新进来的朋友可以点一点关注,既不错过未来精彩内容,又可回顾往期视频。

1918年,宋学义出生在河南省沁阳县。宋家三代都是贫农,祖父和父亲常年给地主打长工挣钱,为了补贴家用,宋学义从小就和哥哥一起当童工。一家老小没日没夜地在外干活,即使如此,家庭条件依然十分贫困,有时甚至无法维持生计。


一家人唯一的财产就是两亩保命田,但是在1937年,由于欠下了四十块银元的高利贷,就连这仅剩的两亩田都被地主趁机夺走了。一家人的生活更加艰辛,连饭都吃不上了,在这种情况下,宋学义只好背井离乡,逃荒要饭。

同年7月,日军向我国发起侵略战争。逃荒在外的宋学义得知自己的婶母和堂弟都惨遭日军杀害,悲痛不已。两年后,途经济源的宋学义恰好遇到了抗日游击队,想到侵略者给家人和国家带来的不幸,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部队。1940年,宋学义被分配到了晋察冀军区一军分区一团七连二排六班。


虽然此前没有任何作战经验,但加入部队后,宋学义苦练技术与本领,很快就有了巨大的进步。在连队举行的射击比赛中,宋学义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之后他跟随部队参加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战斗,每一次都表现突出,还曾经从日军手中夺了只大盖枪,全连队的战友都对他的机智勇敢,感到羡慕又敬佩。

1941年,日军对晋察冀军区发起围剿,日军数万精锐部队来势汹汹。为了保证党政机关人员和主力部队安全摆脱敌人,成功转移,团长将牵制日军的任务交给了宋学义所在的六班。日军部队不仅装备精良,人数也与六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相当于每一位六班战士要对付上百个日本士兵,任务相当艰巨。


为了让日军误以为留在狼牙山的就是晋察冀军区的主力部队,全连所有的地雷和手榴弹都留给了六班,还为他们调配了一个有三挺机枪的机枪组。当被围困的群众和干部成功脱离包围圈,其他团撤出战斗后,六班立即趁着夜色开始了紧张的部署。他们在日军可能经过的道路上都埋下了地雷,让日军的前进道路充满危险。

做好埋伏工作后,宋学义和战友胡福又主动申请站岗放哨,监视敌人。到了第二天凌晨,侦查经验丰富的宋学义敏感察觉到日本部队已经开始行动了,立刻将此事报告给了班长,叫醒了正在休息的战友们,战斗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趁着蒙蒙亮的天色,六班战士们看到,日军果然已经朝着他们据守的小山头进攻了。按照班长马宝玉的安排,宋学义和其他三位战友拉开距离,守住不同的机枪。此时,不少日军进入了他们提前埋伏好的地雷网,山下不断传来爆炸声。当然还是有许多日军没被地雷炸翻,端着刺刀冲了上来。

看着他们越来越近,马宝玉一声令下,战士们开始朝着敌人扔手榴弹,并发射机枪。盘山道上的日军就这样被卡在了中间,向上不得,向下不能。只有几个侥幸跑回,向山崖下的日军指挥官传达信息。当日军指挥官听说情况后,立即断定留在狼牙山上的就是我军的主力,六班的任务已经成功了一半。


紧接着,日军将几十门山炮一起朝着小山头轰击,开始了一番狂轰滥炸。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早在这之前,马宝玉就已经带领全班战士躲进了岩缝中,宋学义还和副班长一起下起了棋,丝毫没有被日军的炮火影响到。

炮声停止后,马宝玉立刻指挥大家寻找掩体,因为日军又要向山上开始第二轮进攻了。他们全神贯注地盯着敌人前进的方向,等到距离二十米的时候立即开火,一枪一个,弹无虚发。当日军朝他们扔来手榴弹的时候,他们立即随手捡起朝山下扔去,打得日军出进洋相。


打退了日军五次进攻后,马宝玉估算了一下时间,认为此时主力部队和机关人员、群众等应该都已经成功撤离了,于是也准备带着六班战士们撤退。一行人走向后山,到了三岔路口时,马宝玉准备带领大家向北走,此时宋学义提醒道,这是主力和群众转移的方向,万一追上他们后面,还有日军尾随,会带来威胁。

听到此话,马宝玉便带着战士们转而向地形更加复杂的南边转移。告别了机枪组后,整个部队就只剩下马宝玉、宋学义等五个人,他们很快就被日军追上了,双方展开交火,战士们都不幸负伤。他们不断引日军向山顶走,渐渐地手中已经完全没有弹药了,只好搬起旁边的石头做武器。


砸到最后,山顶已经没有一块能搬起的石头了。日军指挥官不断叫嚣着要活捉他们,但宋学义等人坚决不愿意做俘虏,甚至连一点武器都不愿意被日军缴获。他们将自己的枪用力摔断,扔下悬崖,口中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一起跳下了万丈悬崖。

五位战士跳崖时都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情,但幸运的是,宋学义和战友葛振林被半山腰的树枝绊倒。随后,河北易县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发现并救助了他们,两人得以生还。第二天,二人返回部队,受到了聂荣臻司令员的嘉奖。


当大家邀请宋学义做报告时,他只是简单和大家讲述了狼牙山战斗的经历和跳下山崖以后的情况。宋学义说道,自己能够侥幸活下来,完全是因为运气。相比起其他三位牺牲的战友,自己无疑是幸运的,但这同时也让他觉得十分羞愧,因为五人立下了同生共死的誓言,但自己却活了下来。

正是因为怀着这样的心理负担,当组织提出要给他申请战功时,宋学义极力拒绝。虽然他个人坚持不受战功,但连队还是将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都汇报给了上级,并一层层汇报给了党中央。党中央对此事非常重视,还将狼牙山战斗的事迹编制成小册子,供大家学习。


伤势痊愈之后,组织将宋学义安排到抗日军政大学读书,但他从小没有接受过教育,感觉自己与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不久后,宋学义就请求回到部队继续作战,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党中央多次驳回了他的请求。宋学义深知这是因为自己腰伤过重,不可能再上战场了,不愿意给组织增添麻烦与负担,于是选择脱下军装离开部队。

1943年,宋学义向组织上提出转业申请,首长们实在拗不过他,挽留了几次都没有结果后,同意让他以转业军人的身份回到了河北易县,并在这儿落户。在易县务农的宋学义与妻子相知相识,组建了新的家庭,并于四年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沁阳县北孔村。


此时宋学义的亲人们大都已经不在了,家中只剩三间连瓦都没有的破房子。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他把房子修好,与妻子一起开始了新生活。回家之后,他从未向身边人提起自己是“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就连孩子们对此事也一无所知。

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种地,宋学义的腰伤很严重,但还是坚持每天下地干活。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给他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每天晚上回到家,他都会腰疼得连饭都吃不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戴上了特制的护腰钢卡,再苦也没有抱怨过一句。就连政府要给他发放补贴都被他拒绝了,一家人的日子过得非常清贫。


1951年,党中央邀请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之一的宋学义参加代表大会,历经波折,终于找到了居住在沁阳县小山村里的他。当沁阳县专员来到宋学义家时,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脸上全是皱纹,佝偻着背的人居然是宋学义,因为根据资料显示,他才三十多岁而已。多年来的辛苦劳作和反复发作的伤痛,将他折磨得竟然已经像个老人了。

当县里大力宣传宋学义在狼牙山上战斗的事迹,村里人才知道原来身边居然藏着一位这么伟大的战斗英雄。村民们都很崇拜他,带着鸡蛋粮食来家里拜访,但对于这些心意宋学义全都婉言拒绝了。在他看来自己并不是什么英雄,只是完成了作为军人的本职与义务而已。


1959年,毛主席还邀请宋学义来到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的庆典。毛主席亲自接见了宋学义,还请他吃了一顿饭,虽然吃的都是普通的家常菜,主食也只是常见的烧饼和小米粥,但这次会面令宋学义印象深刻。

身份被确认之后,宋学义开始频繁参加各种活动,如全国劳模大会、全国民兵大会等,还被邀请做报告和演讲,不过他本人却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当他被任命为北孔村支部书记后,心中想的也是如何改善村民们的生活条件。


当时村里最大的问题就是自然条件太差。夏秋汛期一到,村里的地都会被大水淹没,洪水退后,地里又会泛起白茫茫的盐碱,这时候连井里的水都是苦的。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宋学义决定在北孔村实行盐碱改造。

开工时是冬季,宋学义带头跳到结冰的河水里挖泥。那时他的身体情况并不乐观,一到阴天下雨的时候,腰疼得根本直不起来。每次白天带领村民们挖河排涝后,晚上回到家他都会偷偷躲在屋里痛苦地呻吟。但等到第二天,他又会带上特制的护腰钢卡准时出现在地里。


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宋学义努力克服着腰伤带来的痛苦,倔强地挺起自己那明明直不起来的腰。无论是挖河排涝,打井机,调整水渠,规划道路还是平整土地,宋学义永远都冲在最前面。

经过三年的努力,宋学义带领村民们给全村打了三十多眼机井,成功修通了六七条沟渠,保证村里将近二百亩的耕地都能够用井水灌溉。北孔村的盐碱地就这样成为了良田,产量由过去的不足百斤提高到了七百多斤。作为村干部,宋学义不仅带头干活,还主动把自己的军人伤残补贴金拿出来救济贫苦村民,每年逢年过节都会到这些村民家中走访。


在大家眼中,宋学义是一位战斗英雄,但他自己却只把自己当做农民。被确认身份之前,他隐姓埋名默默生活,忍着腰痛下地干活。被发现之后,他把全部精力都用于改善村民生活,改变家乡面貌。

长期的革命斗争和辛勤工作,使得宋学义身体承受的负担与压力越来越大,最终患上了肝癌。1971年6月,宋学义因肝癌医治无效去世。在父亲的影响下,宋学义的六个孩子先后参军,在他的孙辈一代中也走出了五位共和国军人。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在群山环抱的狼牙山广场上,五勇士的雕像巍然矗立,每当看到他们,人们都会重新回忆起八十年前那些气壮山河的画面。宋学义留给时代的不仅是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更是默默无闻艰苦朴素的奉献与奋斗精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小朋友们,听了范读以后,这里有一个小挑战在等着你哦。快和小伙伴一起来挑战一下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神贯注词语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