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眼睛该向哪里看

与魔鬼交易的故事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最典型的一类是浮士德传说。在各种版本中,主人公都会面临某种他渴望得到的东西——权力,知识,或是击败洋基队的一记快球———而得到这一切,筹码都是放弃灵魂。

此前的故事是悲是喜,全看结局时魔鬼是否得逞。而在本剧中,主人公在心中跟魔鬼做了交易,但他反省自己,掂量要付出的真正代价,最终及时拒绝了魔鬼——也即林德纳先生——的提议。

骑士遭遇磨难,而且与对手实力悬殊。换句话说,他刚刚踏上追寻的旅程。

追寻包括什么?一位骑士,一段凶险的旅途,一只圣杯(不管它是什么样的),至少有一条恶龙,一位邪恶骑士,一位公主。

一场追寻包括五个因素∶

(1)一位追寻者,(2)目的地,(3)声称去那目的地的原因,(4)路上遇到的挑战和考验,(5)去目的地的真正原因。

他们去是为了声称的任务,而且误以为那就是真正的使命。可我们知道,他们追寻是为了接受教育。他们对唯一真正重要的问题还不够了解,而这个问题就是他们自身。追寻的真正原因总是认识自我。这就是为什么追寻者总是年轻人,未经世事,不成熟,一直在别人羽翼庇护下生活。

托马斯品钦《拍卖第四十九批》

随着故事进展,提到遗嘱和遗产的次数越来越少,就连代理人的任务和邮政阴谋的秘密最后也悬而未决。

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不关心答案是什么了。现在我们和女主人公一样清楚,发现男人靠不住也不是世界末日,她自己仍是完整独立的人,可以继续前行。

只要人们一起吃饭喝酒,就是举行圣餐礼。与某人共餐就是说∶"我和你是一伙的,我喜欢你,让我们互结盟好。"而这就算是一种形式的圣餐仪式。

《汤姆琼斯》吃饭:情色盛宴

它确实传达了一种共同的经历。在这一幕中,吃饭除了享用对方的肉体,还有什么呢?你可以把它看作吞噬的欲望,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将故事叙述人从最初几页那个充满偏见、心胸狭隘的讨厌鬼,变成结束时那个可以主动握住盲人手的人。

对盲人的反感崩塌,他发现他和这个陌生人有共同之处———吃饭是生活的精神要素————他们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传递大麻=传递圣饼和圣餐杯:

他们是在近乎仪式的经历中,一起将某种物质摄入体内。这种行为再一次表明∶"我和你在一起,我与你共享此刻,我感受到团体的纽带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可能在这一刻他们更加信任彼此。

一顿饭不欢而散:坏兆头

一顿饭,一个人想害死同桌一起吃饭的人,这人就坏了公认的规矩,即人不应该对同桌吃饭的人下手。

我们都应成为圣餐仪式的一部分。

加布里埃尔已迷失其中,所以我们比他还要早意识到,我们其实都身处其中,在共同经历一件事。

我们共同经历的这件事是死亡。

每个人都终有一死,不分高低贵贱,相对于此,人生中所有的不同都不过是表象,细枝末节而已。

大雪飘落,平等地覆盖在"所有的生者和死者的身上"。

在分享乔伊斯的盛宴后,我们已经准备好接受这场圣餐礼,不是分享死亡,而是分享死亡到来之前的生活。

本质∶一个代表堕落陈腐价值观的年长人物,一名白璧无瑕的年轻女子,年长的男性人物对女子青春、精力和美德的掠夺,自身生命力的延续,年轻女性的死亡或毁灭。

吸血鬼的罪恶,与性有关。自打蛇引诱夏娃堕落,邪恶就与性结下了不解之缘。结果是什么呢?身体的羞耻与不洁的肉欲,勾引、 诱惑、危险,各种罪恶纷至沓来。

此外,首先 是自私、剥削、拒绝尊重别人的人身自由。

文学中的鬼魂:表现人的两面性,提醒人们看到罪恶、道德教育课、另一个自我等等。

——鬼魂和吸血鬼的故事从来不只是讲鬼魂和吸血鬼。

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

一个家庭女教师,试图保护两个孩子不受某种想控制他们的恶鬼的毒害,结果以失败告终

男孩丢了性命,是家庭教师和"鬼魂"的拉锯战断送了他。有人可能会说,这故事讲的是缺失的父爱(两个无父无母的孩子应由叔叔照料,他却把一切丢给家庭教师,自己一走了之)和令人窒息的母爱。

——用真正的吸血鬼或缠人的鬼魅,来研究某种特定的心理失衡。

亨利詹姆斯《黛西米勒》

黛西是一位我行我素的年轻美国女郎,她极度渴望得到欧洲社会的认可,但她的特立独行却打乱了僵化的社会风俗。她期望博得温特博恩的青睐,但他既为她的青春美貌痴迷,又排斥她,最终因畏惧叶茂根深的美侨社会的反对而不再追求她。经过一连串不幸的波折,黛西死了,表面死因是午夜出游时感染疟疾,但你真正要了她命的是什么?

她生机勃勃,天真纯洁——这正是詹姆斯的高明之处———因为天真烂漫在别人看

来就是举止轻浮。他和他姑妈所处的圈子监视着她,对她说三道四,但这些人太渴望有嚼舌根的谈资,故而从没有和她完全断交。他们深知她巴望能进入他们的圈子,便借此拿她寻开心,消耗她的精力,直到她渐渐凋谢。温特博恩心中交织着对她的偷窥欲,对她美貌的痴迷,对她举止的反感,这一切情感在他发现她同一个(男性)朋友夜游古罗马斗兽场时达到顶峰,他决定不理睬她。

——他和他的小集团吞噬了她,耗尽了她的青春和生机,让她库位。

——用吸血鬼式的形象象征一种社会∶表面上彬彬有礼、一切正常,实质上却在戕害吞噬着受害者

具有毁灭精神或吸血鬼性格的人物——一种有用叙事方式

在《螺丝在拧紧》中,詹姆斯利用真正的吸血鬼或缠人的鬼魅来研究某种特定的心理失衡——某类功能紊乱,(詹姆斯很可能只是把它看作儿童教育方面的某种问题,或是被社会轻视和抛弃的年轻女性的一种心理需求)。

另一方面,在《黛西·米勒》中,作者用吸血鬼式的形象象征一种社会∶表面上彬彬有礼、一切正常,实质上却在戕害吞噬着受害者

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1891)

可怜的女主角在生活中遭遇满怀着截然不同欲望的男人们,并最终沦为他们餐桌上的美食

19世纪后期: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自然主义运动。——食人魔的小说影子

20世纪:社会吸血鬼和同类相残。

充满活力的形式,后者对传统的吸血鬼故事进行巧妙逆转,一群群旁观者眼睁睁看着艺术家绝食而死。

马尔克斯《纯真的埃伦蒂拉和她残忍的祖母》女主角被祖母剥削利用沦为娼妓。

dh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彼此爱慕一山不容二虎,互相毁灭。

——食人魔、吸血鬼、女妖、鬼魅,都靠削弱他人生命力而使自己强健。

将自己的欲望,尤其是丑恶的欲望置于别人的需求之上。这就是吸血鬼的行径。

只要人类还自私自利,剥削同类,吸血鬼就会一直与我们同在。

正方形;每行总是五步抑扬格(十个音节)

十四行诗不可能有史诗的规模,也不会像史诗那样主线之外又有副线,很难叙述一个情节复杂的故事。

我们可以把一首十四行诗看作两个意义单位,它们当然紧密相连,但中间发生了某种转折

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倾向于把诗分为四段∶第一个四行(或叫四行组),第二个四行,第三个四行,和最后只有两行的一组,叫对句或偶句。

五、世界根本没有完全原创的文学作品

世间只有一个故事;我们看到的每个故事只是这唯一故事的组成部分。

艾略特:一部新作品创作出来,就被置于纪念碑之间, 进而增加或改变原有的秩序。

互文性,即小说或诗歌之间持续进行的互动。这种互文性对话丰富和加深了阅读体验,使文本产生多重意义,其中有些意义读者可能根本不曾留意。我们越多地意识到所读文本与别的文本之间对话的可能性,就越可能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对应性,文本就变得越鲜活生动。我们以后还会谈到这点,但现在我们只需要指出,新作品和老作品之间在进行一场对话,而它们通常是通过间接参照或大量引用等方式来援引旧作,以暗示对话的存在

T.S.艾略特在他的J.阿尔弗瑞 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17)中,让他那位神经过敏、腼腆胆小的主人公说,他根本不适合做哈姆雷特王子,顶多算个跑龙套的,在台上充个数,很可能会在情节急需时把他牺牲掉。诗人提到人物时没有笼统地说"我根本不适合做悲剧主角",而是提到最著名的悲剧主角哈姆雷特,于是立即将他的主人公置于一个可以辨认的情境,而且用寥寥数语加强了人物刻画的成分,比一页纸的描述更能体现他的自我定位。

——现在已非庄严的悲剧时代,而是优柔寡断的倒霉蛋的时代

是的,但是我们回想起哈姆雷特本人也是一个优柔寡断的倒霉蛋,

只是当时的环境将他从倒霉的处境中拯救出来,赋予他一些高贵

花园,蛇,瘟疫,洪水,分开海水,面包,鱼,四十天,背叛,否认,奴役,逃亡,肥牛,牛奶,蜂蜜。

《阿拉比》(1914),这是一个关于童真失落的故事,构思精巧,堪称艺术瑰宝。"童真失落",当然就是指"人的堕落"。亚当与夏娃,乐园,毒蛇,禁果。其实每一篇关于童真失落的故事都是个人对失去上帝恩宠的再次体验,因为我们的经历不

是集体的,而是个人和主观的。

他突然间明白,他的感情也并不比他们的更崇高,他一直在犯傻,在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跑腿,而她可能根本都没把他放在心上。

摊位旁边挺立着两个大罐子,如同东方卫士一般。而这样那些卫士就有些圣经色彩了∶"于是把他赶出去了。又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要把守生命树的道路。"这话出自《创世记》第3章第24节。众所周知,并没有

什么发火焰的剑把你和某种东西分开,在这个短篇中,这个某种东西就是曾有的童真,既可指伊甸园的无邪,也可指童年的纯真。关于童真失落的故事之所以如此震撼内心,是因为它如此决绝而无可逆转。你再也回不到过去。正是因此,泪水刺痛男孩的双眼,让他视线模糊————这就是那发火焰的剑。

《贝奥武甫》除了讲述英雄战胜恶棍,主要还讲古老的北方日耳曼异教社会皈依基督教的过程

《坎特伯雷故事集》(1384)中,虽然无论是那些朝圣客还是他们讲的故事都谈不上神圣,可别忘了,这些人都要在复活节期间到坎特伯雷大教堂去朝圣,而且他们的言谈和故事都会提及圣经和教义。

许多现代和后现代的文本基本上都有反讽意味,使用圣经典故不是为了强调宗教传统和当代的延续性,而是为了阐明它们之间的不一致与分裂。

"先行文本"这样的说法,因为一切都是文本)中的细节、结构等内容来增加你故事的深度和质感,揭示主题,使某种说法具有讽刺性,灵活运用读者对童话故 事根深蒂固的了解。

不论何时,只要童话和其中表达的简单化的世界观一与我们所处的复杂和道德模糊的世界相联系,几乎可以确定,反讽必会登场。

我们需要故事有陌生感,但也要有熟悉感。我们希望一部新小说不要和以前读过的东西雷同,但同时又在其中寻找与我们读过的作品的相似性,从而用那些以往的阅读经验帮助我们理解这部新作品。如果它能两者兼得,既陌生,又熟悉,作品就会产生出一种共鸣,一种伴随故事主旋律的弦外之音。有了这些弦外之音,作品就具有深度和完整性,就会产生共鸣。这些弦外之音有可能来自圣经,来自莎士比亚,来自但丁或弥尔顿,但也有可能来自一些更通俗、更亲切的文本。

三种神话:莎士比亚式、圣经式、传说/童话式

神话:塑造和维系故事和象征的力量。

圣经神话几乎涵盖人类大多数境遇∶人生的各个阶段,包括来世∶所有关系,不论是个人境遇还是政坛起伏; 人生的诸多体验——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精神探索

神话:故事,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能力,能对我们解释自己有用处。那些解释以故事形式呈现,这些故事深植于我们的集体记忆,塑造我们的文化,反过来被文化塑造,由此形成我们的观察方式。我们用这种方式解读世界,最终解读自己。

————神话是所有重要故事的总和。

托妮莫里森《所罗门之歌》

伊卡洛斯是个孩子,冒冒失失,不听爸爸的忠告,跌进海里死掉了。他的坠落一直令我们痴迷,也成为文学艺术永恒歌唱描绘的主题之一。

为父者拯救孩子的努力,失败后的伤痛,解药和病痛一样致命,年少气盛导致自我毁灭,成年人清醒的智慧与青春期鲁莽冲动之间的碰撞,当然还有对坠入大海的恐惧。

男孩,翅膀,未曾预料的坠落。

将自己的故事嫁接到关于敌对与暴力的更古老的股市上——这样的故事中,胜利者也难免一死,尽管人物偶尔有个人缺陷,却有毋庸置疑的高尚情操。

如,沃尔克特:《奥美罗斯》——加勒比史诗。(在当地方言中,是“荷马”)

荷马史诗中的传奇英雄们就是农夫和渔民。再者,难道我们不都是神的后裔吗?通过这种类比,沃尔科特提醒我们,无论我们社会地位如何卑微,每个人内心深处也都存在伟大的潜能。

古代英雄们的人生境遇与我们的大同小异,这大概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伊利亚特》的情节并非特别神圣或具有全局性。其实不是特洛伊战争,而是阿喀琉斯的愤怒。

阿喀琉斯的愤怒。阿喀琉斯不满统帅阿伽门农的无理做法,退出希腊军队,直到他的任性赌气导致挚友珀特洛克罗斯丧命,他才重披战甲,再次投入战斗。此时他的怒火转向特洛伊人,尤其是大英雄赫克托耳,并最终杀死他。他为什么如此愤怒呢?因为阿伽门农抢走了他的战利品。小事一桩?可这战利品是位姿色倾城的美貌女子,问题就严重了。阿伽门农迫于神的命令和公愤,把自己的爱妾归还给她父亲。为报复阿喀琉斯公然与他作对,阿伽门农抢走了他的女奴布里塞伊斯。这原因还不够微不足道吗?这算得上高尚吗?没有海伦,没有对帕里斯的评判,没有特洛伊木马。从根本上讲,故事是在战争大屠杀背景下讲一个男人的战争新娘被没收,因而冲冠一怒;而这一切之所以会发生又是因为另一个男人墨涅拉俄斯(阿伽门农的弟弟),他的妻子被赫克托耳的同父异母弟弟帕里斯拐走了。这就是为何拯救特洛伊的希望最终都落在赫克托耳的肩上。

从荷马后,就开始效仿这种为了女人的决斗。《埃涅阿斯纪》仿效的就是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们。比如去某地、游地府、杀死敌营的巨人。

赫克托耳为保家卫国而战,阿喀琉斯为维护尊严而战,佩涅罗佩为婚姻忠贞不渝地守候,奥德修斯为重返故乡而奋争。荷马为我们描述了人类的四种伟大斗争∶与天斗,与神斗,与人斗,与己斗。

现代世界的类比,可能是讽刺化的。

《逃狱三王》三个逃犯的喜剧,是对奥德修斯漂泊的类比。

《尤利西斯》——每一章都与《奥德赛》中的事件相对应

比如 在报社——奥德修斯拜见风神埃俄罗斯。——讽刺性的

奥维德《变形记》出现在卡夫卡小说种

受伤的女人因伤心愤怒变得狂暴:埃涅阿斯和狄多;伊阿宋和美狄亚

季节更替:德墨忒尔;泊尔塞福涅;哈德斯

夜莺歌声凄凉:菲洛墨拉和忒瑞尔斯

10、风雨交加的夜晚:留意天气!

洪水周期性到来,试图把我们重新拉回水中,把我们正在加高的建筑设施冲毁。你知道诺亚的故事∶阴雨连绵,大洪水,方舟,肘长⑧,鸽子,橄榄枝,彩虹。

上帝用彩虹告诉诺亚,无论他多么生气,都不会把我们从地球上完全消灭,这一定让人大感宽慰。

——诺亚的故事象征了人类的命运,有关水的故事就是人类生存的故事。

《未婚少女与吉卜赛人》(1930)中,D.H.劳伦斯让洪水冲垮家园,他想到的当然就是诺亚的洪水,那个毁灭万物但又给一切一个全新开始的巨大橡皮擦。

《三个陌生人》托马斯·哈代

一个逃犯、一个刽子手和逃犯的哥哥在一个牧羊人家里的受洗宴会上相聚。刽子手没有认出他的猎物(出席仪式的其他人也没有),但是逃犯的哥哥认出他来,而且逃跑了,于是引发了一场搜捕,大家一片欢闹。

雨水浇在倒霉的旅人身上,逼得他们到处找地方避雨,于是才有三位绅士登门拜访。

1. 情节 雨水迫使人们处在一个难堪的处境中

2. 气氛 雨天更神秘、阴郁、让人孤立

3. 雨有民主性。雨一视同仁,既落在公正者头上,也落在不公者头上。将罪犯和刽子手抛入某种结合中,让他们寻找避雨处

4. 净化。雨干净,自相矛盾,下降时那么清澈,可一落到地上,又让地面变得泥泞。——人物得到象征性的洗礼,冒雨走,达到目的地时就已经洗心革面,他身上的污点就可以清楚;而如果他跌倒,则会比以前更脏。

净化的问题:想要什么或净化什么,有时候反而事与愿违。

被抛弃的夏甲在挥霍、着装后遭遇了暴雨,只剩下让自己厌弃的黑头发,还有对自己的憎恶。——雨水不是冲去她的污点,而是冲洗掉她的错觉和对美的虚假理想。

当然这一经历毁了她,不 久她死于伤心和雨淋。

1. 雨水有复原的作用——与春天、诺亚像关系。可以让世界恢复生机,重新生长,披上绿色。

· 《永别了,武器》海明威:

弗雷德里克·亨利的恋人死于分娩,然后打发悲伤的主人公离开旅馆,你猜得没错,让他走进雨中。——我们顺理成章指望雨水赋予生命。

格雷塔康罗伊的情人,为了看她曾在雨中伫立,一周后趋势。乔伊斯认为我们以为雨水是新生与复兴的媒介,所以故意耍花招。

——雨水的另一种想象:着凉、感冒、 肺炎和死亡的祸根。——青春,死亡,充实,荒芜

1. 雨:春天的主要成分,四月阵雨崔凯五月花。然而,现代主义离不开讽刺。

艾略特《荒原》: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

利用我们对春天、雨和繁殖的文化期待戏弄我们∶更妙的是,读者根本无须问他是否有意为之,因为他十分体贴地加了注释,告诉我们他确实是故意的。

· 韦斯顿:From ritual to romance《从仪式到传奇》讲渔王的神话:社会礼崩乐坏,无可救药,英雄横空出世力挽狂澜。因为自然繁衍与庄稼丰收对我们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韦斯顿讲到的很多材料涉及荒原意象以及恢复失去的生机的努力。

· 艾略特:强调干旱少雨;雨也是混杂污浊的手段:泰晤士河遭到污染,腐败景象

雨水从未真正到来——雨水匮乏

彩虹:象征神明的许诺,圣经功能

· 劳伦斯《虹》:洪水意象

· 毕肖普《雨》:一切都是彩虹,彩虹,彩虹——人与自然、与上帝之间的神圣盟约

· 狄更斯《荒凉山庄》

用瘴气描绘大法官法庭,象征当时英国司法体制的嗣预、邪恶和无能

· 亨利格林《结伴出游》

浓雾造成交通堵塞。雾气既是环境,也是心境,也象征道德的堕落与混乱

雪:冰冷僵硬严厉;又像厚毛毯一样温暖。拒人千里却又诱人靠近, 既戏谑滑稽又令人窒息。刚下落结晶,过段时间又肮脏污浊。

· 《佩德尔森家的孩子》:死亡随狂风暴雪接踵而至

· 《雪人》华莱士史蒂文斯:雪来指代不仅人情的抽象思想,关于虚无的念头。

∶"不在那里的一切,以及在那里的空无。"

大学让布里埃尔顿悟:他自恃高人一等,但那一晚上,一个个打击将他的自负一点点击垮。恍然大悟,雪如同死亡,不偏不倚,——飘落在所有生者和死者的身上。

10.5 作者真是这意思?是的

—詹姆斯·乔伊斯,T.S.艾略特,还有我们可以称之为"意向论者"的作家,他们总试图控制作品的方方面面,试图在作品中预定每一种效果

· 艾略特:《尤利西斯》, 秩序与神话"(1923):

先前作家依赖“叙事方式”,而现代作家可以仿效乔伊斯“神话方式”

1904年6月16日一整天内发生在都柏林的一个很长的故事,它的结构仿效荷马史诗《奥德赛》(尤利西斯是荷马史诗中主人公奥德修斯的拉丁文名字)。小说的结构利用这部古代史诗的不同章节,尽管是反讽的用法,比如奥德修斯的冥府之游变成了去墓地;他与喀耳刻——一个可以把男人变成猪的女巫——的艳遇变成两位主角去逛一座声名狼藉的妓院。

艾略特借这篇论乔伊斯的文章含蓄地替自己的杰作《荒原》进行辩护,因为《荒原》也是建立在古代神话基础上,用的是关于渔王的繁殖神话。

埃兹拉·庞德在《诗章》中借鉴了希腊语、拉丁语、汉语、英语、意大利语和法语的诗歌传统。

D.H.劳伦斯曾就埃及与墨西哥神话、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启示录》中的问题以及欧美小说史等议题著文论述。

这些作家以及与他们同时代的任何作家,像弗吉尼亚·伍尔夫、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欧内斯特·海明威和威廉·福克纳

· 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

书名出自圣经∶押沙龙是大卫王造反的儿子,后来为部下所杀∶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则借用希腊神话。福克纳在小说中改写了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亚》:特洛伊归来的将士回国后遭遇的报复与灭顶之灾。特洛伊战争变成美国内战,发生在家门口的谋杀也不是凯旋的丈夫(阿伽门农)被不忠的妻子 (克吕泰涅斯特拉)杀害,而是一个混血私生子(查尔斯·邦)被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亨利·萨德本)杀害,而克吕泰涅斯特拉则以混血女奴克吕泰的形象在这部小说中借尸还魂。作者把亨利·萨德本塑造成一个为父报仇的俄瑞斯忒斯,被复仇女神追赶,最终葬身于毁灭家族宅邸的大火之中;他还把亨利的妹妹朱迪丝塑造成一个厄勒克特拉③,在悲伤和哀悼中抑郁而终的女儿。

创作一部作品,作家脑子会经历良久的横向思维。

11、暴力,不只会伤害你

暴力是人与人之间最私人甚至最私密的行为。文学上,是隐喻,有象征意义:表达主题;存在于圣经、莎士比亚戏剧、浪漫主义、宗教语言、超验主义作品中。

· 罗伯特弗罗斯特《熄灭吧,熄灭——》

农村孩子用电锯时听到家人喊自己吃饭,就锯掉了自己的受。

诗中充满对日常劳作的细节观察,逼真地捕捉到那些潜藏的无处不在的死亡危险。

文学暴力更广阔的的观点:

世界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基本是敌对的,或至少是冷漠的。

我们的生死对于宇宙来说无足轻重,漠不关心,甚至很热衷于置我们于死地。

——以暴力凸显人类的孤儿处境∶ 无父无母,担惊受怕,在这冰冷而沉寂的宇宙中,独自面对我们终 有一死的命运。

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不仅暗示了这个十多

岁男孩的夭折,还有整个人类生命之短促,由整个宇宙观之尤其如

· 约翰弥尔顿《利息达斯》

1、作者让人物之间实施的暴力以及某些人物的自残自杀。第一类包括常见的各种伤害行为——枪击、刺伤、勒死、淹死、投毒、棒打、爆炸、饿死、肇事逃逸,应有尽有。

2、作者的暴力:所有人物都承受的陈述暴力。作者出于情节发展或主题发展的考虑而引人作品中的死亡和痛苦,这些行为由作者而非人物负责。

目的:让行动发生,使情节复杂化,结束复杂情节,让其他人物承受压力。

悬疑小说的死亡,缺乏庄重感。通过探案,提供情感的满足,凶手被惩罚。

死亡的分量:暴力是象征性行为。

· 《宠儿》塞斯 杀死女儿

——当作一个种族对它的某种可怕历史遭遇的诉说。她的杀女行为,如同她背上树形的鞭痕,是解释她悲惨过去的手势,如同我们伟大神话故事中那些走投无路的女人疯狂选择的产物——某位伊俄卡斯忒",某位狄多",某位美狄亚"才会被追做出这样的事。

· DH劳伦斯:人物相互施暴

古迪兰·布朗文和杰拉德· 克里奇相遇之前,两人分别展现了性格中的暴力倾向,相遇到最后都是暴力。

他不但将古迪兰和杰拉德的冲突同两人个性的缺陷联系起来,也同资本主义社会体制与现代价值观的缺陷联系起来;杰拉德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一个被工业社会价值观毁掉的人,而古迪兰则因为与那种"堕落"的现 代艺术家交往而失去原始的人本主义。

班福德和玛奇两个女人一起经营农场,作者差点儿没把她们写成公开的同性恋,唯一原因可能是顾忌到审查制度,当时他的书被查禁得已经够多了。农场新来了一个叫亨利·哥伦菲尔的士兵,在她们这种微妙的关系中横插了一杠子。因为在农场干活,他和玛奇互生情愫。当三人间的争风吃醋使他们的关系难以为继时,亨利砍倒一棵树,那棵树扭曲着倒下,砸在可怜的班福德身上。问题解决了。

——紧张的性关系以及现代社会中性别角色的混乱。现代社会强调科技需求,重理智, 轻直觉,结果导致男不男,女不女。

——神话:荒原和各种繁殖崇拜的神话。为使那个衰落农场的小荒原恢复生机,强健的男性和丰饶的女性必须成双结对,任何妨碍因素,包括争宠的女性,都必须牺牲。

阶级斗争,种族歧视,奴役的延续((阿伯曾说,德·斯班少校一定是觉得奴隶的汗水还没把他的府邸洗刷得足够白,所以显然还需要白人——也就是他——的汗水来洗刷),因内战失败而产生的无奈的愤怒,

自杀,反射出奴隶制的可怖之处,以及一个人被完全剥夺自决能力时的绝望

奴隶制不允许受害者对自己生活的任何方面拥有决定权,包括生存权。唯一的例外是他们可以选择去死,这也是他们唯一的权利。

万一摩西没能出现,那就只能靠被奴役的种族自己解放自己

· 人物优雅坠落(坠机后)

在原本是堕落的成人世界中,韦尔登小说中的小女孩可算是获得上帝的恩宠;而机尾缓缓下落,正是孩子可爱、温柔天性的必然结果。

相反,拉什迪的撒旦诗篇,不是从纯真堕入经验,而是从本已堕落的生活跌入邪恶的万丈深渊。

如果只有一个含义,就不是象征,而是寓言

约翰班杨 “天路历程”

讲述虔诚基督徒奔赴天国的旅程。象征符号——代表事物,一一对应。

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庄》

告诉我们∶革命必定会失败,因为那些掌权者会被权力腐蚀,摒弃他们最初信奉的价值观和原则。

EM福斯特《印度之行》

小说核心,疑似性侵事件设置在洞穴。

1、洞穴暗示它与我们天性中最基本最原始的因素相联系。

2、柏拉图 洞穴隐喻:洞穴作为意识与直觉的意象

3、新石器时代的记忆暗示:洞穴——安全感/庇护感

——也许山洞中的经历使阿德拉接触到自己最深层的意识,是她在那里发现的东西吓坏了她

她大老远跑到这里,却仍然摆脱不了生活,摆脱不了英国,摆脱不了人和死亡,

山洞仿佛强迫她去接触自己最深刻的个人恐惧和焦虑∶他人,无法驾驭的感觉,孩童和繁殖力。这一部分同时还有种暗示,印度本身会对她产生威胁,因为除了她和阿德拉之外,周围都是印度人。虽然她曾努力成为印度人,想和 "本地人"打成一片,理解他们,这些都是其他英国统治者做不到的,可她对印度生活几乎没有切身体验。因此,她在黑暗中发现的,可能是她"成为印度人"的尝试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4、一种虚无感,而非死亡

山洞可能触动或强调了各种各样非真实体验(又是一个存在主义概念)——也就是说,阿德拉在山洞中遭遇了她人生虚伪的一面∶她来印度,或者同意嫁给未婚夫朗尼,都不是出于本心,只是因为她没能为自己的生存承担责任。按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密西西比河:河流既安全又危险,一方面因为与陆地相对隔绝,不会被人发现,而另一方面,乘坐那么简陋的木筏在河上航行要冒很大的风险,结果利弊两相抵消。

河流也是道路,乘坐木筏航行也是追寻

密西西比河代指美国所有河流

泰晤士河:河流的庄严、优雅、神圣已被剥去。它象征的东西与现代生活的堕落和西方文明的崩溃有关。

历史语境的角度,不能离开刚发生世界大战和后遗症。

诗歌形式/传记分析:认为反映了作者个人生活和婚姻生活的重大变故。

割草:普遍的体力劳动,或是指生活这件孤独的差事, 或其他割草之外的东西。

私人道德剧。实际上借此抨击当时很多人相信的政治观念,隐藏在守财奴音鬼魂出现而良心发现得到拯救的故事里

讽刺马尔萨斯主义:认为帮助穷人或增加粮食产量养活更多人,实际上会鼓励贫困人口增加,结果穷人只会越生越多,瓜分掉额外的食物

《恋爱中的女人》劳伦斯

将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与根深蒂固的体制置于冲突之中

劳伦斯的作品:人物拒绝循规蹈矩,他们从不按别人的期望行事,哪怕是标新立异者的期望。

爱伦坡《红死魔的面具》《厄舍府的倒塌》

批判欧洲阶级制度将特权赋予一些不配得到它的不健全的人,整个气氛堕落衰败,其结果必是疯狂和死亡。

欧洲代表的是堕落和衰败(证据不光是那两个故事)。

腐朽的社会组织无可避免甚至合理的下场

《瑞普·凡·温克尔》《睡谷的传说》华盛顿·欧文

1)凡·温克尔太太死了,这意味着什么?

2)老婆死了,旅馆招牌上的乔治像变了、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自由以及自由带来的问题:

生活水平下降。但是,制度和绝对统治都已寿终正寝。换句话说,这群聚在一起衣衫不太整齐的人正要重新定义何为美国人,何为自由。所以,并非事事都变好了,但真正关键的东西——自由和自决权——这些确实更好了

华盛顿·欧文 奉献出一批唯有美国人才能创作的作品,突出并歌颂它由殖民统治手中获得的自由。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在克罗诺斯》

想表达:我们真该起用一位忒修斯这样的领袖,也许他可以带领我们摆脱混乱,避免雅典全面覆亡。这样的话,外来者(戏中的克瑞翁,现实中的斯巴达人)就会打消侵犯我们的念头;这样我们就会依然强大、公正、明智。

大多数作品在描述他们特定的领域时所用的方法可以称作政治性的。

权力结构,阶级关系,正义与权利,不同种族之间、性别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

欧洲早起殖民者文化影响,自从他们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们遇到的"蒙昧"(这个说法来自古英语,原意为"比我自己黑的人")的文化,这些价值观就占了上

1)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手、脚、肋旁和头部有伤

5)会用面包、鱼、水和酒变戏法

8)以使用简陋的交通方式而著称,喜欢步行或骑驴

9)据信曾在水面上行走

10)在画像中常伸展双臂

11)据说曾独处荒野之中

12)据信曾经与魔鬼交锋,可能被引诱过

13)最后一次出现时和小偷在一起

14)创造过许多警句和寓言故事

15)被埋葬,但第三天又起死复生

16)有信徒,最初十二个,大多数忠诚、有一个出卖了他

18)来到世间拯救一个不值得拯救的世界

圣地亚哥:基督式的人物

3)疯子(跳台滑雪本身就是疯子干的事)

5)马戏表演,从大炮炮筒里打出来的

工巧匠代达罗斯奉暴君之命,建造一座精巧的迷宫,不料暴君却将他和儿子伊卡洛斯囚禁在其中;为重获自由,代达罗斯制造了两对巧夺天工的翅膀,决定带儿子飞越大海重返故乡;飞行中,少年气盛的儿子不顾父亲谆谆告诫,越飞越高,结果翅膀被太阳烤化,伊卡洛斯坠海而死,徒留父亲独自痛不欲生,追悔莫及。

圣经:飞翔是对基督的一种诱惑。

撒旦让基督从高处跳下,以展示他的神性。

《所罗门之歌》托尼莫里森

奶娃的曾祖父所罗门飞往非洲时,没有抱住最小的儿子杰克,使他跌落到地上,重陷奴役之中。

飞走:1、抛弃奴役的枷锁;2、回到“故乡”(对所罗门是非洲,对奶娃是弗吉尼亚)

彼拉多:精神飞翔。唯独她的灵魂可以高飞,而其他人物做不到。

——由、逃离、还乡、博大的精神、爱

飞飞的天赋使自己身陷笼中∶她的飞翔被局限于室内,她的世界是舞台,就连她和观众之间无形的第四堵墙也是一道藩篱

飞飞的飞翔是一种反自由。她用一种最能象征自由的能力剥夺了自由。

飞飞:世俗情欲与飞行能力

季风雨中从天而降的无名老人。他的翅膀巨大无朋。 在他着陆的那座哥伦比亚海滨小城,一些穷人把他当作天使,可就 算他是,也是个十分怪异的天使。他脏兮兮、臭烘烘,破破烂烂的 翅膀中隐藏着寄生虫。有一些奇迹,但是有帮助的时候人们并不感激,甚至把她用来展览。

他那长翅膀的人物真的被关进笼子里;而且他还肮脏、蓬乱、生了虱子,——不符合我们对潜在天使的期待。

若基督降临,我们能否认出他来?

· 半路掉下来的人呢?

侥幸坠落是活了下来。逃离死亡?大难不死后实际上并非过得更好。

拉什迪:人生在世,堕落是否在所难免?

·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小男孩成长为一名作家。

他发现,要想获得成为作家所需的经验和远见卓识、他必须离开家乡。可问题是∶家乡是一座岛屿,离开它的唯一方式是渡海,这可说是最激动人心也最决绝的一种离家方式,对一个怕水的年轻人来说尤其如此。

不过,代达罗斯是他的姓,不想爱尔兰姓。

——斯蒂芬感到为爱尔兰生活所限制,家庭、政治、教育、宗教和狭隘观念束缚着他,我们现在知道,限制和桎梏的解药就是自由。

后半部分:鸟儿、羽毛、飞翔

斯蒂芬看到一个涉水而行的女孩,产生一种顿悟;体验到美、和谐和光辉的奇妙感觉,那一刻坚定自己注定成为艺术家。

她描绘为一只小鸟儿,从她衬裤镶着的羽绒边缘,到她如同"羽色凝重的鸽子"般的胸脯,都宛若一只轻灵柔软的海鸟。

之后,斯蒂芬琢磨与自己同姓的神话人物:

为逃离另一座岛屿而制作翅膀的工匠,想象他"鹰一般"在空中翱翔。

最终他宣布,他必须破网高飞,摆脱陈规陋习和狭隘思想,不然他也会像每个都柏林人一样, 终将被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所禁锢。他对飞翔的理解纯属象征性的, 但他对逃离的需求却极为真实。要成为创作者,他的精神必须高飞, 他必须获得自由。

叶芝《库尔的野天鹅》描写天鹅,与自己中年沉重对比。

他经常写宙斯化身天鹅与丽达交欢生下(特洛伊的)海伦的故事;在描写天使向童贞女玛利亚报喜的故事时, 天使也被刻画成肋生双翅的鸟儿形象。

· 灵魂的离去——拍打翅膀飞离肉体

许多西方文化认为灵魂是轻盈的。

哈姆雷特叔叔克劳迪斯:我的言语高高飞起,我的思想滞留地下。

——谋杀的罪行没有坦白,精神便会受到拖累,是无法飞升的

这位骑士成为纯洁、未经考验的男性象征,他去寻找圣杯,而圣杯曾经被看成女性象征∶一只空空的容器,等待填满。

俄狄浦斯情结的儿子想讨妈妈欢心,然而妈妈只在乎钱。他骑木马。

孩子忙于一种极为隐秘的疯狂的有节奏的行为,最后在兴奋的高潮中丧失意识

审查制度;含蓄的描写比直白的更强烈。

《我们共同的朋友》假腿向前翘

性描写是象征行为,是为向习俗争取个人自由、向审查制度争取创作自由。

掩饰间谍活动,表达个人牺牲,慰藉难耐的孤独,操纵别人的权力欲望。

安东尼·伯吉斯的《发条橙》(1962)和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1958)都以糟糕的性行为而著称。

阿里克斯:讨厌大于性的邪恶

亨伯特:牵引人金罪恶的勾当

安吉拉卡特:性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性可以是愉悦、牺牲、屈服、反抗、无奈、恳求、操纵、启蒙……包罗万象

讲一对身份悬殊的男女,一位贵夫人

和她丈夫的守林人之间的性与爱,这守林人毫不隐晦地用大白话谈论身体部位和做爱。

18、若没淹死,成功受到洗礼

(2)驱除原始的恐惧,

(3)探索可能性,而不只是

(4)为快刀斩乱麻地解决掉混乱的情节

朱迪思盖斯特《普通人》

哥哥淹死弟弟没死。康拉德,不仅是活着更是重生。然而不是所有人都理解他。

——一个年轻人从他熟悉的世界扬帆而去,从一种生活中死去,作为新人重新回来,于是得到重生。

洗礼:在水这种媒介中死亡, 然后获得重生。

出生很痛苦,无论是出生还是重生,都一样痛苦。

《爱药》路易斯·厄德里克

那些北方草原曾经都是一片汪洋。于是我们意识到所有戏剧性事件一直都在那片海的遗迹上展开。有一年复活节,天降大雪,他妈妈琼在穿过"水一样"的暴风雪时死去。他舅舅内斯特·喀什帕反复冒出这样的念头∶游到马奇马尼图湖水底,永远待在那里——这是一个将死亡与逃避合二为一的意象。

小亨利:越战退伍兵,患上了战后创伤性应激障碍。

和弟弟在洪水泛滥的河边野餐。说笑着,就冲进了浊浪翻滚的河心。弟弟就把哥哥修好的车子推进河里。

小亨利选择了的不仅是和世界的关系(死亡),还有离开世界的方式。

自打从战场上归来,他就已经淹死在 生活中了——他无法调整,无法与周围人建立关系,无法忘记噩梦般的过去。不妨说,他早就死了,而小说家的问题是如何让他的身体同灵魂一起退场。

人物的死亡是一种选择形式,一种在剥夺了他们控制权的社会中行使控制权的方式。小亨利决定自己离开的方式,并且提供象征性行为——被洪水冲走。

《所罗门之歌》托尼莫里森

奶娃·戴德 身上湿掉了三次:

同某些教派的洗礼相似,信徒们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被三次浸入水中。

Vs. 夏甲被大雨淋湿:雨水可以恢复/清洁,但是与浸入水中的洗礼不同。奶娃最终全身投入水中。

洗礼的要点:你得作好接受它的准备。

奶娃为此所作的准备工作是逐步剥离。确实如此。当他踏上探索的旅途时,他丢弃了部分外壳∶他的雪佛兰半路抛锚, 他的鞋子穿坏了,他的西装扯破了,他的手表也丢了。

——要成为新人,他必须失去残存的所有外在服饰,所有他作为父亲的儿子而获得的东西。然后他准备好成为一个新人,浸人水中经历洗礼。

在仪式中将新皈依的信徒完全没入水中,使他旧的自我死去,以基督追随者的新身份重生。

诺亚洪水的文化记忆,整个世界被水淹没,幸存者重新生活,洗净洪水之前玷污人类生活的罪孽和堕落。洗礼只是对那场溺水和恢复生命活动的小规模重演

不过,洗礼本身只是象征行为。不会让你更虔诚、让上帝更关注你。

重生/洗礼有许多共同的思路,但每一次溺水却要达到各自的目的∶

揭示人物,发展暴力,表达失败或负疚的主题,增加情节复杂性,或提供结局。

流、峰峦、山谷、小丘、草原、冰川、湿地、 高山、平原、峡谷、海洋、岛屿、人。

背景:心理、态度、 商业、工业——任何可以塑造生活在那里的人的东西

只能发生在加勒比海地区,更严格地说在古巴及附近的海域。这个地方让人联想到它的历史,与美国的相互影响,古巴的文化,它的腐败、贫穷,它的渔业,当

对奴隶来说,被卖到河下游是极大的威胁,因为越往南情况越糟,而他竟然直接漂进魔鬼的牙齿之间。

一是俄罗斯严酷的冬季,二是与严冬同样无情的俄罗斯人,他们以与大自然相匹敌的强悍和坚韧来保家卫国

· 地理奠定了气氛情绪,如《厄舍古屋的倒塌》;

· 定义人物,甚至使得人物得到发展,

她从一个封闭的环境进人一个开阔的环境,她抓住这一成长和发展的契机。

奶娃·戴德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是谁,直到他离开他在密歇根的家,回到他在东部宾夕法尼亚和弗吉尼亚的祖籍,在峰峦山谷(与泰勒·格里尔因无法呼吸而逃离的地方不无相似之处)之中,他有了一种找到根的感觉,一种责任感、正义感,一种赎罪的能力,一种从未有过的宽宏大量。

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与现代世界的联系(汽车、衣服手表)这些不过是收买他真正价值的货币。

· 地理也算小说中的角色

《追寻卡西艾托》越战经典

主人公成人美国兵不了解这片土地,并不明白他们要对抗的是什么。

这是一 片禁地∶无论阴晴,总是酷热难当,水中细菌滋生,蚂蝗长得跟蛇一样长,稻田连着稻田,高山连着高山,地上弹坑密布,地下是纵横交错的地道。

地道使这片土地本身成为美国兵的敌人,因为土地 中隐藏着越共战士,他们无处不在,随时发动突袭,瞬间置人于死地。 这种恐怖的结果就是,在年轻的美军大兵心目中,土地呈现出凶险的面孔。当他们中的一个士兵被狙击手打死的时候,他们下令毁掉 附近的村庄。

——村庄变为军事目标。

他们真正的目标,是这个村子本身作为一个“地方”,作为神秘和威胁的中心,作为异己的环境,作为潜在敌人与不可靠的朋友的家乡。

小分队将他们对那片土地的恐惧和愤怒倾泻到代表那里的弹丸之地上∶如果他们不能战 胜这片国土,至少可以对这小村子发泄愤怒。

· 地理决定具体的情节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EM福斯特

《印度之行》EM福斯特

英国人引起的另一种混乱———作为印度的统治者他们行为失检;作为次大陆的新来者,他们对此地感情纠结,并为此深感困扰。他似乎想表达,哪怕用意再好,也可能会给这片陌生的土地带来灾难性后果。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

为像他 那样前卫急进,在压抑保守的英国国内就能让人物陷入麻烦的性关系。相反,他的旅行者在南方发现的是阳光,同时也遭遇新奇的、 偶尔还危险的政治和哲学观点。

· 劳伦斯:用地理作为心灵的隐喻——当他的人物往南方去的时候,实际上是通过深入那种充满最黑暗的恐惧和欲望的宗教,越来越深地挖掘自己的潜意识。

《魂断威尼斯》托马斯曼

在威尼斯看到自己的恋童和自恋

《黑暗之心》(1899)

故事叙述者马洛沿刚果河逆流而上,在库兹身上看到几乎完全崩溃的欧洲精神——他在非洲滞留太久,已经面目全非,无法辨认。

· 作者把人物送到南方去、为的是让他们能够胡作非为。其效果可以悲,也可以喜,但通常会遵循相同的模式。

——是因为他们正与自己的潜意识进行痛苦的短兵相接。

直接抨击关于壮美的假说

· 低处∶水洼、人群、雾气、黑暗、田野、暑热、不悦、人、生命、死亡。

高处∶雪、冰、纯洁、稀薄的空气、清晰的视野、孤立、生命、死亡。

《乞力马扎罗的雪》(1936),

一头已经死去、封存在山顶积雪中的美洲豹和山下平原上因坏疽而气息奄奄的作家进行对照。豹子的死干净、冰冷、纯洁,而作家的死却丑陋、可怕、令人不快。虽说最后都是死,但死也有高下之分,洁净与污浊之别。

亨利詹姆斯《黛西米勒》夏天;冬天

奥登《悼念叶芝》冬季,悼念暮年叶芝,“哀歌季节”

夏天是温暖、富饶、解放,还是炎热难耐、尘土飞扬、令人窒息?

秋天时我们是大获丰收还是走下坡路,获得智慧和安宁还是在十一月的寒风中颤抖?

喜剧是秋天的题材,收获结束,庆祝和欢笑是相宜的。

耶稣出生的故事,也是希望的故事,几乎安排在一年中 最短因而也是没有电的时代最阴暗的一天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和他的复活是在接近春分的时候,正是冬天的死亡和新生命的开始

耶稣受难确实发生在春分时节

T.S.艾略特知道我们对春天的普遍看法,于是他把四月写成"最残忍的一个月"

· 那个“单一神话”讲的是我们自己,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单一神话是美国著名比较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在他的专著《千面英雄》中提出的一个观念。他探讨人类文化中宗教信仰的共同点和神话的共性作用,仔细研究了世界各地文学和民间传说中的神话原型,提出不同文化中出现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表面上千差万别,但核心都是相似的。

诗人和讲故事的人做的就是向我们这些世人,或说生活于世间的 我们,解释人生这个故事。

以神话模型为基础产出的模式

一次追寻,一种形式的牺牲,飞行,跃入水中,

任何可以引起共鸣、抓住我们的想象、在我们集体意识深处引发震动、召唤我们、警醒我们、激起我们的梦想或梦魇、使我们想再次听到它的东西。

当故事还是口头文学(或是用图画描述,如果算上岩画的话)时,一套神话就已经成形。

到底是先有一套独立存在的神话,我们后来的故事都由它衍生出来的呢,还是我们先有各种各样解释世界和人生的故事,然后从中繁衍出那些神话层面?

神话确实存在某种主要的原创故事,而后来的故事——苍白的模仿——都是它的"置换变形"呢,还是说神话是在漫长的时间中随着讲述和重述不同版本的故事,经过缓慢生长渐渐成形的?

故事:神话、原型、宗教故事、文学整体

21、长相特殊者与众不同

伊丽莎白时代,身体畸形等同于性格或道德扭曲,不可避免。

莎士比亚用外貌的美与丑表达人物与上帝距离的远近。

之后,清教徒将经济萧条看成上帝不愉悦的证明,来说明他们道德有缺陷。

拉基米尔·普罗普《故事形态学》

他将民间故事中的追寻者故事分为大约三十个步骤。

第一步,主人公身上带有某种印记,可能是伤疤,或跛足,或受伤,或浓妆艳抹,或生来一腿长一腿短,而这些印记使他与众不同。

《所罗门之歌》奶娃戴德,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

《宠儿》赛丝遭遇毒打,后背上有如树的疤痕。

印记:标志着生活对她们的蹂躏、伤害。塞丝和宠儿遭受奴役,她们身上的暴力痕迹是遭受奴役的印记。其他人身上也有生活磨难留下的印记。

2、将某个人物与其他人物区分开。

《俄狄浦斯王》国王刺瞎双眼:赎罪、愧疚、悔罪之意

续篇《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带着杀手绑脚留下的印记,跛脚国王。

A 伤疤透露了他的过去,证明他就是带来厄运的婴儿。

B 透露了父母的个性,尤其是伊俄卡斯忒想逃避 诅咒的个性,还有俄狄浦斯的个性,他好像从不想想这伤疤是怎么来的。他缺乏探究真相的欲望,这一特点反映了他的性格,因为他覆灭的根源就在于他缺乏认识自己的能力。

《太阳照常升起》02海明威

写节课巴恩斯在西班牙的潘普洛纳过着破罐子破摔、 寻欢作乐的生活。

——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残得遍体鳞伤的那代人,是对荒原母题的讽刺性再创作。

小说展现了一个惨遭战争蹂躏, 以至于精神、道德、智力、性能力各方面都荒芜贫瘠的社会。青壮年男子在战争中非死即伤。

A 渔王(荒原神话):传统意义上的荒原神话与搏斗、追寻、恢复生机有关。追寻是由渔王本人或由别人代表他完成的,许多版本中的渔王是一个受过创伤的人物。

B 海明威:杰克·巴恩斯,一个新闻记者,受伤的退伍兵。四处钓鱼。游踪颇广,这对他也具有疗伤作用,而且极具象征意义。伤害:阳痿

作用:区分人物。类似荒原神话,外加埃及繁殖神话(伊西斯和奥西里斯的埃及神话传说中,奥西里斯被分尸,女神伊西斯将他的身体重新拼凑起来, 但少了一块,正是少的这一块使他和杰克·巴恩斯相似)

伤残:象征战争对潜在能力造成的毁灭,不光是生殖力的毁灭,还有精神方面的毁灭(巨大的智力、创造力和艺术资源)——战争是文化的灭亡

《大双心河》01海明威

尼克亚当斯独自钓鱼,先是去密歇根,后来又去遥远的上部半岛,为的是修复因经历战争恐怖而崩溃的心理

《永别了,武器》03海明威

弗雷德里克亨利与战争独自和解,而这和解却因恋人死于难产而破灭。

——心理创伤、精神绝望和希望的死亡。

既是个人的,又是历史的、文化的和神话的。

《亚历山大四重奏》劳伦斯达雷尔

达雷尔的人物就是形形色色的奇形怪状。 但是整体来看,他们也表达某种其他含义∶达雷尔似乎在说,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伤残,无论你似乎多么当心,运气多好,这辈子总免不了要带上点经历的印记。

而缺陷没有对人物造成大碍。

《弗兰肯斯坦》 玛丽雪莱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与隐秘知识结成邪恶 联盟的科学巫师弗兰肯斯坦)

拼凑他的超凡怪物时,用的人体零部件不只是盗自坟墓,还来自特定的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刚刚起步,人们在启蒙时代熟悉的一切都受到新世界的威胁。同时,在19世纪初叶,新科学兴旺发达,人们对包括解剖学在内的科学充满信心,这也极大威胁到英国社会的许多宗教和哲学信条。

——怪物还代表人类不该拥有的知识,代表与魔鬼签订的现代契约,代表科学无视伦理道德的恶果。

知识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离“美丽新世界”更进一步。

美丽新世界: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到那时人的"人"性被机械剥夺殆尽,科学高度发达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幸福,反而带来毁灭的威胁

浮士德博士——浮士德——魔鬼和丹尼尔韦伯斯特——该死的北佬——神鬼愿望——星球大战

《弗兰肯斯坦》并没有一个魔鬼的化身提出导致毁灭的交易, 所以故事警示我们∶危险在于怪物本身,而不是这一邪恶行为的来源,也就是魔鬼。他的畸形反映的是人类企图自封上帝而带来的危险,这种危险,正如其他类似的悲剧故事中表现的那样,反过来会毁掉追求这种力量的人。

——小说的怪物:维克多:制造怪物的人:天性多善良修养多高,内心也有个“异己”的魔鬼。

《王子与贫儿》(1882)、《巴伦特雷少爷》《道连·格雷的画像》(1891)和《化身博士》:邪恶的异己

Vs.《钟楼怪人》《美女与野兽》:畸形下美好的内心

作者想通过身体上的记号来引起我们的注意,以表达某种心理或主题。

22、失明总是有原因的

《俄狄浦斯王》盲人先知;

显然,作者想强调的不是眼睛的失明,而是其他层面的视力和盲目。而且,如果作品中讨论的是洞察力和盲目的问题,也会反复提到失明。

如果你想让观众(读者)知道某件事对人物(或对整部作品)很重要,就要在用到之前早早介绍。

23、心脏病 不是普通的病

心脏除了是维持我们生命的压力泵,自古以来还象征着人类各种情感的源泉。

意志 坚强、坚定果断,甚至于铁石心肠—

将"心病"当作描写人物的符号,达到以简胜繁的效果,也可以用它影射社会问题

——中风 瘫痪;买卖圣职罪;磬折形

这个牧师早在中风前,情感和精神就已经瘫痪。

乔伊斯的瘫痪麻痹:都柏林人为教会、国家、陈规所禁锢,从而瘫痪麻痹

瘫痪,包括身体的、道德的、社会的、精神的、智力的、政治的各种瘫痪,

年轻姑娘伊芙琳本可以和恋人坐上船远走高飞,可最后关头她死死抓住栏杆不肯松开;男人们明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却做不到,因为他们陷于恶习无力自拔,眼睁睁往火坑里跳;一个男人醉酒后跌倒在酒吧洗手间,从此卧床不起;在爱尔兰民族运动的伟大领袖查尔斯·斯图尔特·帕内尔死了十多年后,那些政治活动家们依然只能坐而论道,无力采取行动。

19世纪,路易巴斯德:细菌导致疾病

1、疾病不是生而平等。

20世纪现代卫生医疗和封闭供水出现前,霍乱、结核病(痨病)同样普遍,更严重。

文学中,肺结核>霍乱:

霍乱丑陋可怕,痛苦难当、气味难闻、样子可怖。

淋病、梅毒(后期手脚颤抖,用汞剂, 但汞会把牙龈和唾液变黑,本身也有毒性)——婚外性关系和道德败坏

患肺掳的人经常会有种奇异的病态美。

患者皮肤白净剔透,眼窝发暗,呈现出中世纪绘画中殉道者般的超凡脱俗的美。

痨病:家人传染- 勃朗特姐妹;约翰济慈

4、病应富含象征或隐喻

肺结核——消耗性疾病,可以指患者日渐憔悴消瘦,也可以指英年早逝所导致的对生命的浪费。

19-20th:肺结核,癌症 文学想象

劳伦斯作品中,同病相怜

一种隐喻只要足够吸引人,就可以促使作者在作品中引入一种原本令人反感的疾病。

瘟疫——鼠疫(黑死病)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忒拜遭受瘟疫

存在主义:个人如何面对疾病带来的大规模灾难:疾病引起的孤立和不安,传染本质的荒谬性和随机性,医生面对不可阻挡的传染病感到的绝望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愿望。

亨利詹姆斯《黛西弥勒》罗马热:疟疾

黛西滞留罗马期间,始终受到象征性的肮脏空气的危害——恶毒的流言和恶意的舆论。

她过分热衷于跻身上流社会,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她朝气蓬勃,未经世事,与古老世界中最古老城市的腐朽气息发生冲突,终至凋零

得到了从父亲继承而来的结核病——控诉父辈的劣行。

劳伦斯·达雷尔的《亚历山大四重奏》

梅丽莎患上结核——生活和男人将她消耗殆尽。消耗性疾病:生活境遇的具体表达

莉拉·霍斯纳尼 患上天花:事件和生活在每个人身上留下的摧残的痕迹

导致悲惨与绝望,还激起人们的勇气、坚韧和同情;政治角度

观念相对保守的人士立即将这种病与神明的惩罚联系起来,而艾滋病活动家们看到的则是政府反应迟钝,并以此说明官员对饱受艾滋病打击的少数族裔和同性恋人群心存敌意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一名在一战中患上炮弹休克症的退伍兵因精神崩溃而自杀。

二战和朝鲜战争中的战斗疲劳症,

越南战争中的创伤后压力综合征

发烧:有效的制造死亡疾病

发烧可以代表命运无常,人生冷酷,上帝意志深不可测,剧作家想象枯竭,可能性五花八门,随你挑选。

25、不要只用自己的眼睛

她们要通过这次宴会,牢牢抓住日渐消逝的风雅生活,以表达对往昔更优裕舒适的中产阶级生活的怀恋。

《桑尼的布鲁斯》詹姆斯鲍德温

20世纪50年代哈莱姆的一位相当保守的数学老师, 他弟弟因为拥有海洛因蹲了一段时间的监狱。结尾那位数学老师,破天荒第一次去听弟弟的演奏。

他不懂爵士乐,古板,可是后来他在音乐中感到痛苦、深情、快乐,然后表达了理解和手足之情。

那杯酒闪着微光,"恰如使人战兢之杯"。 ——讲的是 救赎;而不是治疗(戒瘾者不该给他喝酒)

就得力图按它们本打算表达的样子来接受它。

解构:将怀疑论和疑心推到极致,分析者几乎怀疑小说和诗歌中的一切,从而使作品分崩离析,以证明作者对他的材料并不真正了解。解构性阅读的目的是要展示作品是被它所处时代的价值观和偏见所控制,其价值也因为这些偏见而降低。

故事主角岁数不小了,有过一些成长、改过自新和纠正错误的机会,当然他都错过了。眼下他又有一次机会,好让他在一直做得很差的重要领域有些长进(至于什么领域依故事而定),而且这可是最后的机会了。为什么人物年纪要大一些,这就和追寻者通常要年轻是一样的道理∶来日无多,他成长的空间很有限。

他所处的环境也对主角有压力

萨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

人物比我们自己拥有更差的自主性、自决能力或自由意志

反讽作品中,有些力量我们都可以战胜,作品中的人物却只能作徒劳的挣扎。

《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主人公弗雷德里克·亨利刚刚经

历双重打击∶恋人凯瑟琳死于分娩,孩子刚出生便夭折,他悲痛欲绝,走进雨中。

∶婴儿因为脐带绕颈窒息而死,母亲则死于一系列的产后大出血。紧跟在虚假的春天之后,寒冬依旧,弗雷德里克·亨利就在这样的时节走入雨中。雨水在此完全没有清洁或恢复生机的意味。

虽然能指本身意义稳定,但其使用方式却不必拘泥,它的含义可以偏离预期的意义。

关于安全带的指示牌,致命的晚餐, 失败的基督式人物,海明威的雨,贝克特的路。

符号都带有传统的意义,但这不能保证它们一定会传达被普遍接受的意义。

反讽主要是对期待的偏离。

反语形成反讽的意义基础

结构性和戏剧性的反讽。

EM福斯特《霍华德庄园》

叫伦纳德·巴斯特,他属于劳动阶层,但决心要提升自己。为此,他阅读约翰· 拉斯金"论艺术和文化的书,去听演讲和音乐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努力确实见效了,他结识了更高阶层的人,比如属于资产阶级的莱格尔姐妹,并通过她们认识了贵族出身的威尔科克斯家族。我们也许会期望这样的情形会持续下去,引导他向上,摆脱凄惨的生活境况。相反,他发现自己的生活越发悲惨,本期望灵魂得到升华,

亨利·威尔科克斯通过海伦·施莱格尔建议伦纳德辞去银行的职位,找个更保险的公司,但这建议大错特错,因为他原先就职的银行蒸蒸日上,新谋的职位却被裁掉。在绝望之中他与海伦发生一夜情,使她怀了身孕。查尔斯·威尔科克斯得知真相图谋报复,结果使伦纳德死于心脏病。

退伍兵害怕医生来抓他。医生治疗。

艾丽丝·默多克《独角兽》

神话中,独角兽与基督联系。

阿历克斯是个基督式的人

他的继任者叫皮特(这一事实有点麻烦,因为这个皮特也是叛徒,这和圣经中的彼得不同)。魔鬼提出要同他作交易(他放弃自己的灵魂,即精神自主,通过参与厌恶疗法来交换自由)。从监狱获释后他在荒野中游荡,然后从高处跳了下去(基督经受的诱惑之一)。他好像死了,但又苏醒过来,最终他的故事产生了深刻的宗教意味。

作者要表达深刻的宗教和精神信息: 没有自由意志,就没有善。没有自由选择或拒绝善的能力,个人就没有对自己心灵的控制权,没有这种控制权,就没有获得上帝恩典的可能性。

按基督教的说法,一个信徒不会得到拯救,除非他可以自由选择追随上帝,除非不追随上帝的选择真正存在。强迫的信仰根本不是信仰。

要想使善具有意义,不仅需要恶的存在,而且对恶的选择也必须存在。

阿历克斯开开心心自由自在地选择了恶(尽管在最后一章他放弃了这样的选择)。当他的选择能力被剥夺时,恶并没有被善代替,而是被空洞的伪善所取代。因为他依然想选择恶,根本没有改过自新。

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 反而剥夺了他的自由意志对他犯下更严重的罪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徒不可忘的三件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