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的物体是不是既可以求体积也可以求重力

第1篇:高中物理知识点之向心力

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向心力可能是*力、摩擦力或重力提供,也可能是几个力的合力,还可能是某个力的分力提供。

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只改变速度方向的力叫做向心力。

向心力最显著的特点是与速度方向垂直,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不断改变,合力一定与速度方向垂直,且合力指向轨迹弯曲一侧,正好指向圆心,所以,将改变速度方向的力称为向心力。

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合外力提供向心力;作非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来讲,一般将其所受的力沿着运动方向和与运动垂直的方向进行分解:沿运动方向的力(称为切向力)是改变速度大小;沿与运动方向垂直的力(称为法向力)是改变速度的方向。

1、向心力是改变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2、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总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所以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3、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因果关系是,两者方向恒一致:总是与速度垂直、沿半径指向圆心。

4、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全部作为向心力,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应是: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1、由公式a=ω2r与a=v2/r可知,在角速度一定的条件下,质点的向心加速度与半径

第2篇: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复习要点向心力的知识点

向心力是从力的效果来命名的,因为它产生指向圆心的加速度,所以称它为向心力。它不是具有确定*质的某种类型的力。相反,任何*质的力都可以作为向心力,实际上它可是某种*质的一个力,或某个力的分力,还可以是几个不同*质的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外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要改变,为了改变物体速度的方向需要一定大小的力,而向心力的大小恰好就等于所需要的力,因而它没有余力把物体拉向圆心。

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的外力(或外力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称为向心力,又称法向力。向心力公式:f向=mr(2)=mv(2)/r=4(2)mr/t(2)*(2)指的是前面一个字符的平方。

如果在光滑水平桌面的o点固定一根钉子,把绳的一端套在钉子上,另一端系一个小球,使小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之所以能绕着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因为绳对小球始终有一个拉力f,这个拉力的方向虽然不断变化,但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所以叫做向心力。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必定受到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合外力的作用。

匀速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必定也受到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合外力的作用。这个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向心力指向圆心,而物体运动的方向沿切线方向,所以向心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物

第3篇:物理向心力知识点

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向心力可能是*力、摩擦力或重力提供,也可能是几个力的合力,还可能是某个力的分力提供。

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只改变速度方向的力叫做向心力。

向心力最显著的特点是与速度方向垂直,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不断改变,合力一定与速度方向垂直,且合力指向轨迹弯曲一侧,正好指向圆心,所以,将改变速度方向的力称为向心力。

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合外力提供向心力;作非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来讲,一般将其所受的力沿着运动方向和与运动垂直的方向进行分解:沿运动方向的力(称为切向力)是改变速度大小;沿与运动方向垂直的力(称为法向力)是改变速度的方向。

(1)向心力是改变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2)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总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所以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3)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因果关系是,两者方向恒一致:总是与速度垂直、沿半径指向圆心.

(4)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全部作为向心力,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应是: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1)由公式a=2r与a=v2/r可知,在角速度一定的条件下,质点的向

第4篇:中考物理知识点之浮力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2.f浮g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

3.f浮=g悬浮或漂浮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第5篇:高中物理知识点之重力势能

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②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单位:焦耳(j)。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②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势能。

(3)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第6篇:高中物理重力的知识点

我们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必修1的51页)中有重力的定义: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表达式g=mg;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高一上学期刚接触重力学生可以跳过此段)实际上重力g只是万有引力f的一个分力(具体分析参看图所示)。

对地球表面上的物体,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是使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f。f比g小很多(f与g的比值不超过0.35%);因此高考说明中已经明确指出: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要给大家强调一点,只有在极轴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原因是,南北极轴点物体不随着地球旋转,向心力为零。

三者的运算关系满足矢量的三角形法则;也就是说重力加速度与质量的乘积等于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矢量差。

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来,重力的方向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所以我们从初中物理开始,就一直用“竖直向下”这一说法来说重力的方向。

什么物体在地球的两极重力大?

在这里,我们做一个分析,来深入理解为什么两极重力大?

首先,由于地球不是标准的球形,而是椭圆体;夸张一点来说,就像个椭球体的“橘子”。因此“距离地心近”的两极万有引力大一些,自然重力加速度也较大。

从天体学的相关知识(f向

第7篇:高中物理知识点

1.v-t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2.人们得出“重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结论主要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3.严格地讲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空气阻力影响较小时,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近似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4.自由落体实验实验记录自由落体轨迹时,对重物的要求是“质量大、体积小”,只强调“质量大”或“体积小”都是不确切的。

5.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g是已知的,但有时题目中不点明这一点,我们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隐含条件。

6.自由落体运动是无空气阻力的理想情况,实际物体的运动有时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过大,这时就不能忽略空气阻力了,如滴下落的最后阶段,阻力很大,不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7.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可取9.8m/s2或10m/s2,但并不是不变的,它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8.四个重要比例式都是从自由落体运动开始时,即初速度v0=0是成立条件,如果v0≠0则这四个比例式不成立。

9.匀变速运动的各公式都是矢量式,列方程解题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10.常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但这并不是一定的,也可取与v0相反的方向为正方向。

11.汽车刹车问题应先判断汽车何时停止运动,不要盲目套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

12.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

第8篇:知识点高中物理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习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学习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即时速度和加速度。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由于电源频率是50hz),因此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如图所示,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①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即根据s4-s1=s5-s2=s6-s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

②用v-t图法:即先根据vn=求出打第n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后作出v-t图线,图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

第9篇:高一物理向心加速度知识点讲解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方向时刻改变,不论加速度a的大小是否变化,a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所以圆周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可理解为做圆周运动物体加速度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分量。

向心加速度是矢量,因为它的方向无时无刻不在改变

所有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都有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反映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向心加速度又叫法向加速度,意思是指向曲线的法线方向的加速度。

当物体的速度大小也发生变化时,还有沿轨迹切线方向也有加速度,叫做切向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也就是说线速度始终沿曲线切线方向。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的思维误区

(1)在比较各种物理关系的问题中,通常要先找出明显的相同量或不同量,然后借关系式推导出其它量的关系。

(2)①误认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恒定不变,所以是匀变速运动,实际上,合力方向时刻指向圆心,加速度是时刻变化的。②据公式an=v/r,误认为an与v成正比,与半径r成反比;只有在半径r确定时才能判断an与v或an与w的关系。③误认为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一定指向圆心。只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才指向圆心,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存在一个切向加速度,所以不指向圆心

第10篇:高一物理关于向心加速度的知识点

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方向时刻改变,不论加速度a的大小是否变化,a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所以圆周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可理解为做圆周运动物体加速度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分量。

向心加速度是矢量,因为它的方向无时无刻不在改变

所有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都有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反映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向心加速度又叫法向加速度,意思是指向曲线的法线方向的加速度。

当物体的速度大小也发生变化时,还有沿轨迹切线方向也有加速度,叫做切向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也就是说线速度始终沿曲线切线方向。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的思维误区

(1)在比较各种物理关系的问题中,通常要先找出明显的相同量或不同量,然后借关系式推导出其它量的关系。

(2)①误认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恒定不变,所以是匀变速运动,实际上,合力方向时刻指向圆心,加速度是时刻变化的。②据公式an=v/r,误认为an与v成正比,与半径r成反比;只有在半径r确定时才能判断an与v或an与w的关系。③误认为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一定指向圆心。只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才指向圆心,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存在一个切向加速度,所以不指向圆心

六《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

1.知道利用浮力使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或漂浮的原理。

2.知道轮船、气球、气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演示:先让学生注意铁块、木块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然后把铁块、木块一同浸没水中,同时放手,让学生观察。

依次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回答。

1.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各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为什么一个浮起,一个沉下?

2.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受到的浮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

3.木块、铁块的体积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不相等?(引导学生认识是因为密度不相等)

1.思考:实心铁块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就下沉,钢船为什么可以浮在水

2.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潜水艇是如何沉到水底,又是如何浮到水面的?

3.气球、气艇采用了什么办法使它能够受到空气的浮力而升空呢?

(1)在河水中V排多大,

(2)在海水中V排多大,

它从河入海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一些?()

如果是从海驶入河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一些?()2.潜水艇靠改变_______________来实现浮沉。

1.胶体的稳定性:胶体颗粒保持悬浮分散状态的特征。主要是

由于胶体颗粒布朗运动强以及胶体粒子之间不能相互聚集的特性形成的。

2.助凝剂:混凝过程的辅助药剂,可提高混凝效果。助凝剂通常

是高分子物质。可以参加混凝,也可不参加混凝。一般可分为酸碱类、加大矾花的粒度和结实性类、氧化剂类。

3.乳化现象:当油和水相混,又有乳化剂存在,乳化剂会在油滴

与水滴表面上形成一层稳定的薄膜,这时油和水就不会分层,而呈一种不透明的乳状液。

4.反渗透:在高于渗透压的压力作用下,咸水中的纯水的化学位

升高并超过纯水的化学位,水分子从咸水一侧反向地通过膜透过到纯水一侧。海水淡化即基此原理。

5.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又称短时曝气法或不完全曝气活性污泥

法。其主要特点是有机负荷率高,曝气时间短,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较低;在系统和曝气池的构造等方面与传统法相同。

6.充氧能力:通过表面机械曝气装置在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混合液

中的氧量(kgO2/h)。

7.污泥比阻:单位干重滤饼的阻力,其值越大,越难过滤,其脱

8.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

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

9.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10.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

依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11.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

沉下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12.总硬度:水中Ca2+、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杠杆原理是谁发明的重力使物体悬浮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