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四年级上册数学1单元?

四年级数学周记100字【三篇】 【篇一】 我和妈妈去商场买衣服,可是,我觉得那里的价钱很惊奇:说“买100送100”,就等于不用钱了吗? 妈妈说:“傻女儿,怎么会不用钱呢?” 我说:“因为上面写着买100送100,就是100-100=0,所以就不用钱啦!” 妈妈说:“原来你是这样算的,假如是这样,那么商场的东西就不用钱了,就会来许多客人,这商场就会亏本很大了。” 妈妈又说买100送100只是要50元就可以了,你知道吗? 听了妈妈的解析,我还是似懂非懂,究竟为什么呢?看来我还要再去商场仔细调查或去请教曾老师了,看看她有什么高招,因为我知道这里还有许多我还未明白的数学学问。 我带着开心的心情,来到学校问曾老师数学问题,曾老师说:“其实有些都是满过100的,比如:满100的有109、200、189……” 老师又说:“满100元的是送100元的券,顾客还是要先拿出钱用够100元后,才有得送赠券的,并不是象你说的那样不用钱。”曾老师对我这种有问题肯问的做法赐予表扬,也欢迎我今后多问问题。 【篇二】 今日,我统计了《自由拘束游泰国》这本书的页数和字数。我觉得这本书的字数很不好统计,因为这本书的每一页都有至少一张图片,而且有些还是整页都是图片呢。我大致翻了一下全本书,估量平均一页有500字。我任凭数了10页,然后根据10页的厚度估量出50页的厚度,再估量全本书约有3个多50页的厚度,应当是150页多一些,就算是多20页吧,那么,这本书的总共页数应当是50×3+20=170页,总共字数大约是170×500=85000个字。页数和字数我都估算出来了。我翻到最终一页,果真,这本书是160页,我算的还是比较精确 的。 【篇三】 0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它像宇宙中的神秘一样,让人捉摸不透。0也是一个重要的数字,假如你一不当心,多添了一个0或少加了一个0的话,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这次的数学考试,让我真正领会了0的重要性。当考卷发下来的时候,99分!我马上查找错误点。结果令我目瞪口呆。原来是45000÷90这道题。“怎么可能这么简洁的题我也会出错?”我心里嘀咕道。想起当时在口算45000÷90这道题时,我轻而易举地写下50,还非常自信,可到头来一计算原来得500,差了一个0。这是多少不应当的呀!不该错的也错了,想必0是多么重要呀! 假如我以后当了公司的财务总经理,别人来提钱,原来要提10000元,我却多加了一个0——100000,在帐单上仍旧记了10000元。那这90000元我向谁来要呀!这一切后果都得我担当啊!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在工作上、学习上都要一丝不苟,要不然后果特别严峻。 3

  蚂蚁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解方程一》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解方程一》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解方程(一) 教学反思本课秉承“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来进行教学设计,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设计注重探究与交流,让学生经过讨论、 实践、探索等方式与伙伴一起归纳、 推理、总结得出结论。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探索并理解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教学重点;二是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简便方程,这是教学难点。对于“方程”这个名称,在教授新课前,对学生进行前测, 95%的学生都听说过, 但解方程却是学生刚接触的新鲜知识, 学生在知识经验的储备上明显不足,因此教

2、学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领学生经历将现实、 具体的问题加以数学化,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应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关键。一、在自学交流中发现等式的性质上课开始, 通过创设喜羊羊和美羊羊玩跷跷板的情景, 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跷跷板的原理与天平的原理相同, 让学生形象的理解,学生带着如何才能使跷跷板再一次平衡的问题进入本课。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小研究(一) 。交流自学情况,其他小组质疑、补充并完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介入,充分体现

3、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从而,初步发现等式的基本性质。二、在自学观察中理解等式的性质在交流自学的基础上,老师出示 PPT 天平演示,天平原理的直观演示与抽象的方程解法相对应。 形象具体的展示天平变化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等量关系表示,结合自学交流“我的发现” “我的例子”为学生探究问题, 寻找结论提供了真实的情境, 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发现并获得知识, 更加透彻的理解等式的性质,为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接方程做准备。三、在充分的理解中应用发现了等式的性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应用这一性质去解方程,学生第一次去解方程, 心理上难免会有些准备不足。 原教材中是利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方程, 新教材要求利用等式的性质, 思路更统一,走的更长远,能更好的与中学学习接轨。但由于孩子一贯的思维方式, 容易想到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来求未知数, 因此在学习小研究(二)中,我给出了两种解题方法的要求,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对比应用。 学生在自学中就想到了把等式跟天平类比, 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发现 “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 x”,这样就求出了未知数 x,部分学生通过画图形象的展示了这一思维过程。

四年级数学《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烙饼问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让学生感悟统筹思想,初步了解统筹的含义,掌握烙饼问题的统筹方法,并能实际应用。

  2、在问题探究中,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规律探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化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能够用优化思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在烙饼优化的过程中三张饼的烙法。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若干。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1、出示情境图(条件中只出示: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师问:“从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学生口答。

  2、研究烙一张饼需要的时间。

  师问“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口答说想法。

  3、研究烙两张饼需要的时间。

  师问:“烙两张饼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口答说想法。

  [设计意图:在烙三张饼前铺垫烙一张饼和两张饼的方法,利于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为新知的探究奠定基础。]

  4、对比烙一张饼和烙两张饼需要的时间。

  师问:“为什么烙两张饼和烙一张饼所需要的时间相同呢?”

  生口答可能有:烙1张饼时,锅里空出1个位置,烙两张饼时,锅里没有空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烙1张饼和烙2张饼的.最短时间,旨在让学生明白“同时烙”的优势在于节省时间,从而为下一步的继续探究提供思维支撑。]

  5、研究烙三张饼所需要的时间

  师问:“烙三张饼需要多长时间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三个圆片代替三张饼来烙一烙,想一想。”

  [设计意图:学生先自主尝试烙,不但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利于学生暴露自已的真实想法,为教师进一步调控课堂提供了依据。]

  学生借助手中的圆片摆、思考、小组交流、汇报,可能有:先同时烙两张需6分钟,再烙1张需6分,6+6=12分。师对此启发引导:“第二次烙1张饼时锅里有空位置,这样会浪费时间,怎样才能做到每次都烙两个面,不让锅闲着?”学生再次摆、思考、交流,得到最节省时间的烙法。

  学生先演示,师再示范摆。

  小结并强调:每次总烙两张饼,别让锅闲着,这样最节省时间。

  [设计意图:三张饼的最佳烙法是本节课的重点。重点问题重点处理,学生有了透彻清晰的理解才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扫清障碍。]

  6、研究烙四――七张饼所需要的时间。

  教师依次提出问题,生或口算或演示。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前面的学习方法的“扶”,四――七张饼的烙法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认真观察上面的表格,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有:除了一张饼,无论饼的个数是双数还是单数,所需的时间都等于烙饼的张数*烙一面饼所需的时间。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烙饼问题(板书课题)

  1、求烙40张饼和41张饼所需的时间。

  2、把上面烙一面饼的时间“3分钟”,改为“4分钟”、“5分钟”,学生解答。

  [设计意图:变式练习更有利学生思维的深入理解。]

  3、课本105页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同种类型的习题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开动脑筋,寻找最佳方案,合理安排时间,这样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勤于思考、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四年级数学《烙饼问题》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年级周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