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一道初三数学题

提高作业效益―初三数学学习方法

  提醒各位初三的同学们,数学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汇合,想学好数学就得勤练习。下面的小编就为大家分享的是提高数学作业的效率方法指导。

  提高做作业的效益,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把它们联系起来,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你今后的学习。当然没有一定量(老师布置的作业量)的练习就不能形成技能,也是不行的。

  另外,就是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上面为大家讲述的提高做作业的效益,完善初三数学学习方法的知识大家掌握了吗,其实除了上述介绍的方法外,还有更多的数学学习方法尽在。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之常用的公式

  对于常用的公式,如数学中的乘法公式、三角函数公式,常用的数字,如11~25的平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化学中常用元素的化学性质、化合价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等,都要熟记在心,需用时信手拈来,则对提高演算速度极为有利。

  总之,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解题只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你对学习的内容越熟悉,对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越熟悉,背熟的数字、公式越多,并能把局部与整体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形成了跳跃性思维,就可以大大加快解题速度。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之学会画图

  数学的解题中对于学会画图是有必要的,希望同学们很好的学会画图。

  画图是一个翻译的过程。读题时,若能根据题义,把对数学(或其他学科)语言的理解,画成分析图,就使题目变得形象、直观。这样就把解题时的抽象思维,变成了形象思维,从而降低了解题难度。有些题目,只要分析图一画出来,其中的关系就变得一目了然。尤其是对于几何题,包括解析几何题,若不会画图,有时简直是无从下手。所以,牢记各种题型的基本作图方法,牢记各种函数的图像和意义及演变过程和条件,对于提高解题速度非常重要。

  画图时应注意尽量画得准确。画图准确,有时能使你一眼就看出答案,再进一步去演算证实就可以了;反之,作图不准确,有时会将你引入歧途。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之审题

  对于一道具体的习题,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

  认真、仔细地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信息量和思考的过程。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涵义,并从中找出隐含条件。读题一旦结束,哪些是已知条件?求解的结论是什么?还缺少哪些条件,可否从已知条件中推出?在你的脑海里,这些信息就应该已经结成了一张网,并有了初步的思路和解题方案,然后就是根据自己的思路,演算一遍,加以验证。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读题、思考的习惯,心里着急,匆匆一看,就开始解题,结果常常是漏掉了一些信息,花了很长时间解不出来,还找不到原因,想快却慢了。很多时候学生来问问题,我和他一起读题,读到一半时,他说:“老师,我会了。”

  所以,在实际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审题要认真、仔细。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之增加习题的难度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由表及里地深入下去。

  应先易后难,逐步增加习题的难度。一个人的能力也是通过锻炼逐步增长起来的。若简单的问题解多了,从而使概念清晰了,对公式、定理以及解题步骤熟悉了,解题时就会形成跳跃性思维,解题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养成了习惯,遇到一般的难题,同样可以保持较高的解题速度。而我们有些学生不太重视这些基本的、简单的习题,认为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解这些简单的习题,结果是概念不清,公式、定理及解题步骤不熟,遇到稍难一些的题,就束手无策,解题速度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解简单容易的习题,并不一定比解一道复杂难题的劳动强度和效率低。比如,与一个人扛一大袋大米上五层楼相比,一个人拎一个小提包也上到五层楼当然要轻松得多。但是,如果扛米的人只上一次,而拎包的人要来回上下50次、甚至100次,那么,拎包人比扛米人的劳动强度大。所以在相同时间内,解50道、100道简单题,可能要比解一道难题的劳动强度大。再如,若这袋大米的重量为100千克,由于太重,超出了扛米人的能力,以至于扛米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没能扛到五楼,虽然劳动强度很大,却是劳而无功。而拎包人一次只拎10千克,15次就可以把150千克的大米拎到五楼,劳动强度也许并不很大,而效率之高却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见,去解一道难以解出的难题,不如去解30道稍微简单一些的习题,其收获也许会更大。

  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先去解那些看似简单,却很重要的习题,以不断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随着速度和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增加难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之归纳总结

  下面是对数学解题归纳总结的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在解过一定数量的习题之后,对所涉及到的知识、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使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类似的习题一目了然,可以节约大量的解题时间。

  以上对数学归纳总结知识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

【提高作业效益―初三数学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我们在形容一件事特别难的时候,有时会说:“xx简直比数学最后一道大题还难。”可见,这道压轴题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但其实,数学的秘诀就在于多练,刷的题足够多了自然就会了。

今天小唯唯分享3道“第24题”,建议大家先试做一下,然后再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本文题目选自万唯中考《试题研究》)

每天一道题,掌握一个知识点。参与每日打卡的小伙伴们,也可以尝试写出自己的答案哦~

每日一点 | 满分作文句子摘抄(文言文)

答案:示例:将涛声比作雷声,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壶口瀑布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景象,突出了黄河令人震憾的气势。(仅作参考)

答案解析 :下载“万唯中考网课”APP→搜索“每日一讲”即可查看


福利:本条推文,唯唯将随机挑选留言中的1位小伙伴,免费赠送《万唯中考满分作文》1本(截至4月1日中午12:00)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上期每日一题视频解析

题1.如图所示,给出下列条件:

2.如图,已知AB∥CD∥EF,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3.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DE是它的中位线,则下面四个结论:

(1)DE=1,(2)△CDE∽△CAB,(3)△CDE的面积与△CAB的面积之比为

1:4.其中正确的有:()

4.若△ABC∽△DEF,△ABC与△DEF的相似比为1∶2,则△ABC与△DEF的周长比为()

5.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和4及x,那么x的值()A.只有1个B.可以有2个C.有2个以上但有限D.有无数个

6.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M、N分别是边AB、AD的中

O M、ON、M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OM和△AON都是等边三角形

B.四边形MBON和四边形MODN都是菱形

C.四边形AMON与四边形ABCD是位似图形

D.四边形MBCO和四边形NDCO都是等腰梯形

7.如图,在55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三角形甲平移到图②

中所示的位置,与三角形乙拼成一个矩形,那么,下面的平

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格B.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

C.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D.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

8.在中华经典美文阅读中,小明同学发现自己的一本书的宽与长之比为黄

本书的长为20cm,则它的宽约

9.小明在一次军事夏令营活动中,进行打靶训练,在用

准目标点B时,要使眼睛O、准星A、目标B在同一条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三的题目数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