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真道士的微信?我想修道了。

中华民族的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这个国度之上曾经诸多的文化以及流派,这些文化最终通过融合以及取长补短,最终形成了诸多的新流派,后来经过人们的不断完善,这些文化最终逐渐的流传了下来,并且也影响了诸多的后世。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我国诞生了诸多的流派,不过在这期间占据社会主流地位的一直都是佛家,道家和儒家,与佛教不同的是道教起源于我国本土,其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派系;在《道藏》就曾记载过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

在后来的1800年时间经历了诸多的灾难以及岁月摧残之后,最终成功的生存了下来成了现今世界宗教的核心宗教之一,当说到武当的时候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可能就是张三丰,而诸多的历史文化赋予了武当山一层神秘的面纱,作为道教的重要道观之一,它没有因为武当山的衰落而离去,亦没有因为武当山的成名而蹭热度,而是一直就存在于那里,并且武当山里面的道士除了日常采购以外,基本上很少与外界接触。

武当山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这里的古代建筑也让诸多古建筑爱好者趋之若鹜。1977年当时一个只有5岁的小女孩被武当山的一名道士带了进来,之后这个小女孩便在山里生活了35年在这期间她从未下过山,她叫焦道姑,源源不断的游客对于隐世的道教十分的好奇,当人们真的走进他们的生活便会发现,道士虽然生活在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山顶之上,然而他们却并不像小说一般炼丹修仙。并且焦道姑也会给那些比较好奇的游客解释着在武当山上的道士的生活起居,早上五六点钟起来到紫霄殿进行练功,一直到下午6:30的时候则是开始晚课。

在这个宁静的山顶之中,通过诵经而修身养性,并且即便他们不下山,也从来不会担心没有食物的困扰,在山上他们可以种一些自己喜欢的菜,甚至在闲暇之余可以自己挖点野菜吃,他们的生活与现代浮躁社会以及快节奏的当下截然不同的当下就如同《与王顺伯》说的一样:"从其教之所由起者观之,则儒释之辨,公私义利之别,判断截然,有不可民者矣。"与佛教不同的还有一点道教并非皆是吃素,道家内部有两个派系,一种是全真,一种是正一:全真和佛教一样只能吃素,正一则是在重要的节日才会吃素,其他时间饮食则是与正常人无异。

在武当山中,大部分游客都是慕名而来,焦道姑曾经表示他们修炼道士,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种文化的继承者,他们传承着千年的信仰以及千年的文化,只是如今来这里的游客大部分都是带着诸多浮躁以及功利心来的,许多人将这里当成了打卡圣地,真心对千年文化怀敬仰之情前来参观的游客少之又少。虽然作为世界重要的宗教之一,不过道教更多的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因此当浮躁的人群来到这里进行打卡之时,便于山上那些修身养性的道士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与如今过度商业化的佛教不同,武当山的游客在道观里却不会出现乱收费的情况,只是为了可以维持正常的开支,他们也会售卖一些护身符以及解签等一些小件。如果有时候一些游客碰上了一些难题,道观中的道士还会为这些人进行解答。并且为了可以将这个做得更好,焦道姑将人们的疑惑记录在了一个笔记本上,其字体还是繁体字。焦道姑从5岁开始便已开始隐世修道,只是她心中却依然还有一丝遗憾,这个遗憾便是他从未谈过恋爱,她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科技,如手机网络甚至游客之间的谈话来了解外界世界的诸多变化。

然修士之人坚决不能触碰的便是恋爱。其实修道者大隐隐于世对于红尘之事则是较为容易斩断,如果先修道然后再入世的话,那么红尘之事则就很难斩断。作为古人流传下来的一个极其庞大的宗派,道教向人们阐述的不仅仅是远离红尘,更多的还是要修身养性最后才能做到大隐隐于市。

当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道教传输的便是与世隔绝,修身养性。然而时代的快速发展,也迫使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因此与时俱进下的道教文化也让焦道姑开始玩着手机玩起了微信,她可以了解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变化。

现代社会下的道教,让我们看到了更多传统文化的一些出路,他们通过一些融合以及改变来更好地适应于现代社会,使得传统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作为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瑰宝,它是我们中华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亦是千年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是相辅相成的。在未来总有一天,我们生活当下生活的现代文明,终究也会变成传统文明。如今看到了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使得未来道教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道教可以真正地实现发扬光大。

修道之人保命护身的密码,《五岳真形图》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有人认为,五岳来源于中国的五行思想与山岳、以及对山神的崇拜。传说盘古死后,头和四肢化为五岳。虽然五岳不是中国最高的山,但由于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险峻。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修行和到访,留下遗迹,大大增添了五岳之名声。

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五岳一词始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礼记》“王制”记载:“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这里的五岳并没有列出具体山名。东汉的郑玄对《周礼》的注释说:“五岳,东曰岱宗、南岳曰衡山、西曰华山、北岳曰恒山、中岳曰嵩山。”

至于为什么是"五岳",而不是"四岳"或者"六岳",人们经过研究,认为我国五岳制度立始于汉朝,可能是当时的一些经学家根据殷商时的"五方"(东、南、西、北、中)和五色(青、赤、白、黑、黄)等观念,加以附会而成。

五岳具体山名见诸文字并得到官方确认,是在秦汉时期。《尔雅》“释山”和秦朝人伏生所做的《尚书?大传》都记载了五岳分别为“岱(泰)山、霍山、华山、恒山、嵩高(嵩山)”。其中的霍山,又称衡山。《汉书》的“郊祀志”载,汉宣帝在公元前61年(神爵元年)颁诏,正式确定东岳为泰山、西岳为华山、南岳为霍山(即衡山)、北岳为常山(即恒山)、中岳为嵩山。由此可见,确定这五山为五岳,可能早在《周礼》成书的春秋或战国时期,最晚也在西汉时期。

汉武帝之后中国历代皇帝都对五岳不断加封,唐代把五岳封为王,宋代加封为帝,元代继续加封为帝,到了明代更被加封为神。 道教创立以后,继续将五岳神话,认为五岳乃是神仙居住之地,把东岳称为蓬玄太空洞天,南岳称为朱陵太虚洞天,西岳称为太极总仙洞天,北岳称为太乙总玄洞天,中岳称为上圣司真洞天。晋朝的道士葛洪在《枕中书》中,融合了五行所代表的方位和颜色的说法(木代表东方,青色;火代表南方,赤色;金代表西方,白色,水代表北方,黑色,土代表中央,黄色),声称太昊为青帝,治东岳岱宗山(泰山),祝融为赤帝,治南岳衡霍山(即天柱山),金天氏为白帝,治西岳华阴山(即华山),颛顼为黑帝,治北岳太恒山(即恒山),轩辕氏为黄帝,治中岳嵩高山(即嵩山)。

但是,历史上所称的北岳恒山和南岳衡山,其所指的并不是如今的山西恒山和湖南衡山。其中北岳恒山在历史上长期都是指河北省曲阳的大茂山(古称恒山),直到1660年才由山西的恒山所取代。 而南岳衡山旧指安徽的天柱山(古称霍山、衡山),直到隋朝(公元589年)才改湖南衡山为南岳。

五岳的形图,各有特点,彼此形象表明什么,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五岳图是表示五岳形状的,东岳泰山形体庞大,如巨人端坐,老态龙钟,肃穆威严,因有“泰山如人坐”之说;西岳华山形体陡峭奇险,壁立如削,因有“华山如壁立”之说,南岳衡山形体如鸟翼,光泽秀美,腾空而飞,因有“衡山如鸟飞”之说;北岳恒山,高峻谷深,飞岭纵横,如猿攀跃,因有“恒山如猿行”之说;中岳嵩山形体如人卧,外观奇伟,内含奥妙,因有“嵩山如人卧”之说。也有人说,五岳真形图是代表“五行”演化而来的五个方位和五种物化。东岳图表示“木”,西岳图表示“金”,南岳图表示“火”,北岳图表示“水”,中岳图表示“土”,木、金、火、水、土,大地上“五行”俱全,况且古代“五行”说对五岳观念的产生稳定都起过重要的作用。还有人说,五岳真形图是“四象”和土神的形象表示。东岳图绘的是青龙,西岳图绘的是白虎,南岳图绘的是朱雀,北岳图绘的是玄武(龟蛇),中岳图绘的是庙内住土神。如此等等,众说纷纭。但究意是什么?有待行家研究。

这幅图,或者说其中的符号,是目前我国道教文化研究重要文献和道教经典集合《道藏》中,仍然流传于世的古人作品。因为这五个符号,不仅见于书目抄绘,更见于诸器,如饰物(日常穿戴用具)、鼎器(礼器)、砚台(文房用具)、石碑(用途不明)等等中,历经近两千年,长久不衰,故没有被滚滚历史所湮没。

五岳真形之图起源颇早,据记载,“西王母与上元夫人降汉武帝,帝视其巾器中有小书,乞瞻览。母曰: 此五岳真形图也,乃三天太上所出,岂汝所宜佩乎? 帝乞不已,与之,藏柏梁台”。此外在《汉武帝内传》里面也有记载,称“五岳真形图”是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最早测绘的山岳地图。

《五岳真形图》,是道教真形灵图中的重要部分。东晋葛洪祖师在《抱朴子·遐览》篇就曾有过描述:“道书之重者,莫过於三皇文,五岳真形图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这时的五岳真形图,主要作用是护身保命之用,“能辟兵凶逆,人欲害之者,皆还反受其殃”。主要使用者是山中修行的道士:“道士欲求长生,持此书入山,辟虎狼山精,五毒百邪,皆不敢近人”。“故世人能佩此图渡江海、入山谷、夜行郊野、偶宿凶房,一切邪魔魑魅魍魉水怪山精,悉皆隐遁,不敢加害。家居供奉,横恶不起祯祥永集云。故此图不独用为佩轴,家居裱成画图,安奉亦可……”。东晋末年,上清派的《汉武帝内传》则进一步介绍了五岳真形图的神奇妙用,称“因山源之规矩,睹河岳之盘曲,陵回阜转,山高垅长,周旋委蛇,形似书字。是故因象制名,定实之号,画形秘于玄台,而出为灵真之信。诸仙佩之,皆如传章”,成为神真的信物,传道的神物。

五岳真形图的主要两种类型

《道藏》洞玄部灵图类的《洞玄灵宝古本五岳真形图》同时收录这两类五岳真形图,一名“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为正方形图,主图无注记文字,一名“洞元灵宝五岳真形图”,属长方形图,主图有注记文字。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序》称:“黑者山形,赤者水源,白者是室穴口也。画小则丘陵微,画大则陇岫壮,葛洪谓:高下随形,长短取象,其源画神草及石室之处,自是后来仙人辈,于其图处,画识之耳。”正方形的图式中并无注记,而长方形的图式中则标注了上山下山的路径、山上的水源、灵药产地、洞天福地所在甚至仙圣所到之处及具体里程等,可以说就是一幅古代的导游地图。从作用来看,这时期的五岳真形图可以“家有蓄图者,善神守护其家,众邪恶鬼、灾患疾病,皆自消灭也。若上士佩之,则万神皆为朝礼矣。山蹠泉脉,源流上下。

正统道藏正一部,《五岳真形序论》

五岳真形者,山水之象也。盘曲回转陵阜,形势高下参差,长短卷舒,波流似於奋笔,锋芒畅乎岭崿。云林玄黄,有如书字之状。是以天真道君,下观规矩,拟纵趣向,因如字韵,随形而名山。子有东岳形,令人神安命延,存身长久,入山履川,百芝自聚。子有南岳形,五温不加,辟除火光,谋恶我者,反还自伤。子有中岳形,所向唯利,致财巨亿,愿愿克合,不劳身力。子有西岳形,消辟五兵,入刃不伤,山川名神,尊奉司迎。子有北岳形,入水却灾,百毒灭伏,役使蛟龙,长享福禄。子尽有五岳形,横天纵地,弥纶四方,见我欢悦,人神攸同。昔黄帝征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擒之。诸侯咸宗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从而征之,破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太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蝉粥金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有常处。察四岳并有佐命之山,而南岳独孤峙而无辅。乃章祠三天太上道君,命霍山、潜山为储君。奏可。帝乃自造山,躬写形像,连五图之后。又命拜青城为丈人,署庐山为使者。形皆以次相续,此适始於黄帝耳。

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祠,宗伯者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诸得佩五岳形,入经山林,及诣泰山,君及诸山川百神,皆出境迎拜子也。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朔之印,乘青龙,从群官来迎子。

南岳衡山君,领仙官七万七百人。入诸南岳,所部山川神皆出迎。南岳君服朱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赤龙,从群官来迎子。

中岳嵩山君,领仙官玉女三万人。入诸山,是中岳所部名灵,皆来迎。中岳君服黄素之袍,戴黄玉太乙之冠,佩神宗阳和之印,乘黄龙,从群官而迎也。中岳是五土之主,善敬之。太上常用三天真人有德望者以居之。

西岳华山君,领仙人玉女四千一百人。道士入其所部之山川,神并来迎。华山君身服白素之袍,冠太初九流之冠,佩开天通真之印,乘白龙而来迎子。

北岳恒山君,领仙人玉女七千人。其入所部之山川,神皆来迎。北岳君服玄流之袍,冠太真冥灵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而来迎子。

青城丈人,黄帝所命也,主地仙人,是五岳之上司,以总群官也。丈人领仙官万人,道士入其山者,丈人服朱光之袍,戴盖天之冠,佩三庭之印,乘科车,从众灵而来迎子。

庐山使者,黄帝所命,秩比御史,主总仙官之位,盖五岳之监司。道士入其山者,使者服朱绯之猓戴平华之冠,佩三天真形之印,而来迎子。亦乘科车,从以众灵。

霍山南岳储君,黄帝所命,衡岳之副主也。领群灵三万人,上调和气,下拯黎民,关校众仙,制命水神,是峻验之府,而为诸灵之所顺也。道士入其境,储君服青锦之袍,戴启明之冠,佩道君之玉策,而来迎子。或乘科车,或驾龙虎。

潜山储君,黄帝所命,为衡岳储贰,时参政事,令职似辅佐者也。入其山,潜君服紫光绣衣,戴参灵之冠,佩朱官之印,乘赤虬之车,而来迎子。诸佐命山君,并辅弼岳君,预於位政。道士入其山,佐命服朱袍,戴仙华之冠,佩太上真形之章,而来迎子,所乘无常。

东方朔言:古画五岳真形首目者,乃是神农前世,太上八会群方飞天之书法,殆鸟迹之先代也。自不得仙人译注显出,终不可知也。凡道士欲佩图进取山象,及书古文卷毕,以此题外面,然后盛之带符。当得正月建寅,斋七日。斋中写白讫,醮如传授法,但易章中自说辞旨,随人也。凡写书,皆烧香於左右。

盖闻,乾坤之内,五岳者谓之神。五岳之中,岱岳为其祖,莫不应其造化。生于混沌之初,立自阴阳,镇乎乾坤之位。且五岳者,古经云“分掌世界人间等事”。

东岱岳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也,在兖州奉符县,是成兴公真人得道之处,长白、梁父二山为副。岳神姓岁讳崇,封号“天齐仁圣帝”。岱岳者,主于世界人民官职及定生死之期,兼注贵贱之分、长短之事也。

西岳华山,在华州华阴县,是黄庐子真人得道之处。终南、太白二山为副。岳神姓姜讳垒,封号“金天顺圣帝”。西岳者,主世界金银铜铁,兼羽翼飞禽之事也。

南岳衡山,在衡州衡山县,是太处真人得道之处,潜山、霍山为副。岳神姓崇讳覃,封号“司天昭圣帝”。南岳者,主世界星象分野,兼水族鱼龙之事也。

北岳恒山,在定州曲阳县,是长桑公真人得道之处,天涯、崆峒二山为副。岳神姓晨讳咢,封号“安天元圣帝”。北岳者,主世界江河淮济,兼四足负荷之类,管此事也。

中岳蒿山,在西京河南府登封县,是寇谦之真人得道之处。女几、少室二山为副。岳神姓恽讳樊,封号“中天崇圣帝”。中岳者,主世界土地山川谷峪,兼牛羊食稻之种,管此事也。

东岳太灵苍光司命真君。

南岳庆华紫光注生真君。

中岳黄元大光合真真君。

西岳素元耀魄大明真君。

北岳郁微洞渊无极真君。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快速关注或添加

青山道长 个人微信 查看以下内容需先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点本文标题下方“ 道教天下”一键关注
回复"0":道德经全文及注释
回复"1":道教知识及特征
回复"2":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
回复"3":道教神像供养礼仪
回复"4":道教常识一百八十问
回复"5":道教长寿之法十诀大公开
回复"6":道德真经全文
回复"7":道家“三魂七魄”说
回复"8":在家之人能修道吗
回复"9":当今世界道教流派
回复"10":什么是道与德
回复"11":道教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回复"12":参观道教宫观礼仪有哪些
回复"13":道士可以结婚吗
回复"14":道教神仙谱系是怎样的
回复"15":什么是戊不朝真
回复"16":关圣帝君的事迹如何
回复"17":城隍爷是何神灵
回复"18":土地公与财神爷是何神
回复"19":纯阳祖师圣迹如何
回复"20":道教八仙何仙姑是何出处
回复"21":道教里对龙怎么解释
回复"22":道教部分经典语录
回复"23":七种情况千万不能杀生
24:传说中几种有灵性的动物,不可食25:姜子牙所推算的万年之中国很准很震惊
26:这是一场百年大骗局,请急转给亲朋
27: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善恶自有记功坊)
28:天安门前有玄机,国人不知的惊天秘密
29:精美财神像(见者得财,转发有福)
30:每当时代无可救药 总是道家拨乱反正!
31:震惊中国的四大风水事件,你不动我,我不动你
32:通灵者,淫荡好色之人没有好命
33:你还记得老祖宗是怎么过年吗
34: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35:你手上有几个簸箕几个斗,你是富贵命吗
37:鬼压床,你信科学还是信道士?38:鬼上身的九种灵异症状39:通灵术 及 通神术 的区别40:中国急需确立道教为国教!41:人死后去阴间的全过程42:通灵传承常见的几种形式43:善恶功果福报及转化44:鬼不找无缘之人,看了终身受益。45:轮回转世的正确认识46:米碗收惊法 —— 民间法术详解47:七种做了必遭报应的事情48:成仙不容易!修道中的十魔九难49:自古神仙皆忠孝50:道 教 十 层 境 界!51:当开车时遇到喜丧事,如何化煞!52:不要欠“神灵”任何东西!53:如果有轮回54:祖坟对后世子孙的影响55:学道一定要看破红尘吗?56: 敬告想学法术的朋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从足球场到科技公司,频频出现的“道士下山”,反映出了道教和民间社会的何种历史渊源?

5月28日,道教圣地河南洛阳老君山举行一年一度的端午送槲包祈福活动。

在上个月足球中超联赛河南建业对阵山东鲁能队比赛的前两天,建业主场发生了一件看上去匪夷所思的事:一群道士搭了台做法,扯起三面旗帜,上书“天意建业必胜”等口号,为建业队驱邪祈福。

无独有偶,前不久视频网站哔哩哔哩“搬家”时,也在新办公大楼的大厅当中摆放了供桌等,请道士施法保佑“搬家大吉”。

充满着多神崇拜的道教长期流传于中国社会。而比起其他宗教(如佛教和基督教),民间的道教显得更加“实用”,无论是驱鬼辟邪还是祈福求安,“服务项目”都更加全面。手拿桃木剑,捻符做法的民间道士虽然看上去不过是荒诞不经的迷信,却深刻体现了民众对道教的集体想象与功利的宗教渴望,其背后更彰显着道教发展过程中关于“出世”和“入世”的挣扎。

在文化日益多元的今天,该如何理解这类“道士下山”呢?这要从道教的历史说起。

道教的民间性和“功能化”源于其历史传统:道教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广泛融合了儒、墨、道、法、阴阳、神仙诸家的学说和大量民间宗教体系。

早在战国时代,原始道教便萌发雏形。到两汉到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日益加剧,人们对自身生命的思考也随之而深入,以追求个体的长生不死、自由愉悦为宗旨的神仙说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子被神化、误读,变成长寿养身修仙的象征。

历史上的老子并不以长寿见称,但由于老子多有摄生之说,民间学者以及民众遂误以老子为长寿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证明官方也接受了这一谬论,竟称“盖老子百有六十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说得活灵活现,令人莫辨其伪。于是,彼时不少养生家受老子的启发创造出种种秘方,《道德经》也被用于探讨养生之术。至于庄子,其众多哲学寓言则被改造为各类宗教巫术雏形,其中最著名的是飞升神话。《论衡·道虚》说汉初淮南王刘安得道之后“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由此,飞行术逐渐成为神仙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葛洪著作《抱朴子》言:“有所谓乘术,若能乘者,可以周流天下,不拘山河”,塑造了潇洒飞行的道家人形象。

但道家思想并非是完全的鬼神巫术和神秘传说的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刘仲宇曾在《道教对民间信仰的收容和改造》一文中阐明:道教的确是从民间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历史上的道教也参与过对民间迷信的改造,例如禁淫祀,对民间信仰中那些被认为是不正、不雅的神祀作过清理,或者在自己的科仪中表明对其批评、否定的态度。在收容、改造、整顿民间仪式的基础上,道家最终形成比较有体系的教义和理论,成为正统宗教之一。

道教的教义清肃和整理从东晋时期便已出现。为了影响力和统一性,从东晋中叶到南北朝初年,也就是公元四世纪后半期到五世纪前半期的百来年间,从南方到北方,都掀起了一股自上而下的统治者发动的道教改革浪潮。 南方的改革从杨羲等人制作《上清经》开始,北方的改革则以寇谦之“清整道教”为标志。

道教改革,主要表现在教义教理和充实发展上: 一方面是大量引进佛教教义,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吸取儒家学说,特别是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并把它订入教规,作为道教徒必须遵守的行动准则,例如《洞玄智慧定志通微经》说道士必须“ 与人君言则惠于国, 人父亩则慈于子, 人兄言则佛于行, 人臣言则忠于上, 人子言则孝于亲”;《洞玄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表明学道需以忠孝为先等等。这来自于儒家的观念加强了道教的纪律性,同时迎合了统治需求。

经过道教中人的不断推广和努力,到了隋唐时期,道教发展成为皇族宗教,各种道教神的信仰和祭祀使道教渗透入生活方方面面,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于是,主张修仙问道,脱离尘世的正统道教进一步壮大,其理论水平和艺术形式也随之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贵族们广建道观、度道士、设道场、优待道士女冠,道教斋醮仪式的规范化和经戒发箓传授由此更为制度化。

与此同时,其世俗化和功能化倾向也愈加凸显出来,得道却“贪慕人间”的道士们也开始提供诸多服务,其中一派注重炼丹修仙,主要伺候帝王富贵;一派注重画符捉妖,主要接触平民百姓。

长生成仙的道家,主要服务统治者。在科学和医学都不甚发达的年代,长生不老的巨大的渴求浓缩成一颗颗饱满圆润的小药丸,吃进达官贵族肚子里。唐代《太平广记》卷三十二就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颜真卿十八九岁之时突然卧病百日,众人束手无策。这时,一位道士出现了,称颜在名册之上,可位列仙班。于是授之以丹药,将其治愈。而传说颜真卿死后,众人观其棺椁,只留衣物,不见尸身。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可以一窥唐代上层阶级的修仙渴望。

唐代以降,种种志怪小说中的道士,往往有高超法术,可以驱邪避鬼,惩恶扬善。我们可以想见,在这些符箓术、驱邪术的市场需求与文字记载背后,古代社会必定活跃着以此谋生的道团与道士。

至此,道教既不问世事专心修仙,又走街串巷深入民间的双面形象基本形成,追求统一,自然和洁净的正统道教与纷繁复杂的民间道教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从未平息。

南宋初年诞生了著名的三大道派: 太一道、 真大道和全真道,各道派在义理及具体修持方法上各有偏重,但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突出了三教合一这一时代趋势。尤其是势力强大、影响久远的全真道,其教主王重阳以儒释道三教一家为立教之宗。不过,更广大民众的追求和渴望,大概要算是民间道教之中才凝结得最为活跃。

散居道士:迷信背后的社会意义

散居道士,在南方主要被称为火居道士,是最显著的民间道教代言人。散居道士们主要通过“做道场”赢利,多为个人、家庭、村中的庙宇组织提供禳灾、辟邪、醮仪等仪式服务。他们作为道士的身份不被政府承认,因为他们往往既不是道协的成员,也不挂靠于任何宫观,所以不能进行公众科仪。

不过,由散居道士们所体现的商业性道教,深植在俗民社会当中,已达数世纪之久,比宫观道教更为普及,其生命力也旺盛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这些成天举办看似奇葩的迷信仪式的道士们,体现了民间道教的真实面貌。

散居道士的主要职责是主持各种各样的民间仪式,大到婚丧嫁娶,小到搬迁祈福。道士们支撑着地方社会的宗教生活,并为民众提供科仪服务。金泽、陈进国主编的《宗教人类学》中这样阐述正一派道士:“(他们)是以‘仪式专家’(ritual specialist)的身份存在于社区中,不是其生活方式,而是其仪式功能和仪式专家的角色,定义了道士的地位。”

中国历史上历来有仪式宗教的传统,祭祀仪式、驱邪仪式、诵经仪式、普度仪式、丧葬仪式在传统文化生活中尤为重要。在民间,道士或者僧人是仪式专职人员,他们提供各种复杂、标准的程序来塑造整个仪式的权威感——例如咏唱背诵向神灵表意的文本等等。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黎志添在深圳宝安县农村做田野调查时观察到:祖先祠堂重修之后的开光仪式、庙宇中天后诞仪式、洪文清醮仪式、送瘟逐疫仪式、以及最经常的为死者举行度亡的斋仪等等,都由散居道士——即当地人口中的“南无佬”所主持。他发现“作为地方普通民众宗教生活一部分的仪式总是由道士施演的”。而这些看似繁复枯燥的仪式,可以构成一种“文化粘合剂”,把复杂和多元的民间社会关系维系起来,增加了人们的交流和互动。

黎志添主编《十九世纪以来中国地方道教变迁》香港三联书店 2013年

但在这样民间道教中,与封建迷信的纠葛问题延续了下来,不少民间的散居道士被赋予了更神秘又充满迷信色彩的当代“巫师”角色。中国道教协会原副会长、中国道教协会顾问陈莲笙曾经指出:“常有人把‘道教’扩大到整个中国民间信仰,并且把所有民间信仰习俗都看作道教的内容和价值。这种看法是强加于道教的。”但道教产生时,其思想源头中也包括原始鬼神信仰,早期道教方术中也有巫术的成分。这些关联很容易造成社会上对道教与封建迷信的界限定义模糊。

此外,在中国民间社会之中,一些由传统沿袭下来的民间信仰可谓盘根错节,道教、佛道元素在其中难以区别。就一般信众而言,他们见神拜神,见佛拜佛,往往不加区分。再加上散居道士们多年以来都一直秉承着一种类家族制的生存模式,通过父子相传或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获得从事道教科仪的专业训练、知识和技能,他们生活于社区的人际网络之中,熟谙本地的信仰习俗与人情世故,所以很容易被有信仰的社区民众赋予’通神达圣’的中介者角色。正因如此,不少道士不仅会像古代某些民间相传的一样帮助民众扶鸾请乩(请神明鬼魂上身),算卦占卜,有时还会结合民俗担任一些传统道教中没有出现的巫师角色。

这些现象,既说明了民间信仰在基层社会的强大生命力,也彰显出了不少道士们奇特又模糊的身份定位,更重要的是,这些介乎宗教和迷信之间的定位,为民间道士们带来了足以维生的财富。

和从前不同,在当代社会,道教面临着世俗化的问题。对于大部分道教信徒来说,道教本身的经济收入并不足以支持他们的生活,因此他们不能全职修道。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1962年在政协全国委员会议上的发言对此就有详细的描述:“全国道教徒现在情况,其中百分之九十几都有正当职业;他们散居在乡村的,就参加人民公社和农民一样的劳动,若道众比较集中的地方,自己还组成农业生产队;住在名山道现的,就从事于育护森林及种植果树;住在城市的,多参加手工业或小工厂……”

50余年过去,现今道教从业者的处境并没有变好多少。据近年来多位学者针对中国不同地区的道观/道宫道士群体统计,目前道士已经正式步入“老龄化”,五十岁以上的从业者占了接近一半的数量,这说明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把这看成是一项有前途的事业。

为了生存下去,一些道教从业者开始努力推动旅游产业。由于许多道教宫观地处名山大川、风景秀丽之处,或者坐落繁华闹市,闹中取静。因此宫观就自然而然就成为旅游业的绝佳资源。

道教界中的敏锐者已经提出了“有机整合道观”的建议,试图促进宫观与地方社会“共存共荣”的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迎合地方政府文化资产的运营方向和旅游资源布局发展。在这种思路下,不少文化活动和文化展览成为了道观发展的首选。而在香港台湾等地,道教组织经营了不少文化、教育、赈灾、丧葬等公益事业,在民众之中扩展影响。

但在目前,依靠旅游和香火收入的道教有其限制和发展难处。其主要旅游资源,如武当山、青城山、武夷山、华山、庐山等名山大川,有种种文物保护和产权归属上的限制,不可能通过市场进行产业化。这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必然结果。而按照规定,省/市道教委员会下辖宫观不得举行包含迷信、暴力等成分的仪式。这些规则,规范了道观的经营范畴和仪式内容,但也将便于获利的民众所偏好的封建迷信活动排除在外。尽管有不少道观打“擦边球”,用发放护身符、求签占卜等方式征得了一些香火钱,但要论“赚钱”,更受欢迎是那些散落在民间各处,资质参差却有求必应的散居道士,他们能在更多场合,提供更“多元”的服务,因而,“道士下山”出现在足球场与科技公司,也就并非那么出奇了。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道士的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