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除太阳系外,宇宙一片漆黑,没想到还有银河系,还有万亿个跟银河系相当甚至超出的星系?

宇宙浩瀚而神秘,相比于地球的局限,宇宙才是人类真正要探索的地方,只有搞清楚宇宙的奥秘,人类才算是真正成为一个伟大的文明。

探索宇宙的秘密,我们能够利用的就是科学的力量,在科学力量的帮助下,我们走出了地球能够初步观测宇宙。对于人类来说,浩瀚的宇宙尺度大到不可想象,我们要研究宇宙自然不可能像无头的苍蝇一样,没有章法。

虽然宇宙浩瀚广阔,看上去无边无际,但是组成宇宙的基本单元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广阔。那么组成宇宙的基本单元是什么?其实就是类似于银河系这样的星系,银河系相信大家都知道,它由数千亿个恒星系组成,而我们的太阳系就是其中之一。

站在太阳系的角度,我们认为它非常广阔,可是站在银河系的角度,太阳系是非常渺小的,直径只有一光年左右。而银河系的直径则达到了10万光年以上,其中有亿颗恒星存在,我们在夜晚地球的夜空中看到的星星,它们普遍来自于银河系深处,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也有4.2光年之远。

银河系相对于太阳系来说是一个庞大的星系,可是站在宇宙的角度,银河系也同样渺小如尘埃,是组成宇宙的基本单元星系。那么整个宇宙有多少类似于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存在?对此科学家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人类的观测能力还比较弱,137亿光年外的宇宙空间膨胀速度超越了光速,那里的情况我们是无法看到的,于是有了可观测宇宙的设定。

在可观测宇宙范围内,科学家认为类似于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大约有数万亿个。我们要研究宇宙的奥秘,首先就要探索组成宇宙基本单元的奥秘,也就是类似于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奥秘,只有揭开了银河系形成之谜,我们才能够更进一步探索宇宙的终极奥秘。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现在的宇宙起源于138亿年前的一次奇点大爆炸,诞生后的宇宙快速膨胀,在经历了一段混乱期之后,逐渐稳定下来,星际尘埃,气体云,暗物质,恒星等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星系。

刚刚诞生的星系必然是非常不稳定的,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碰撞融合才会最终稳定下来。我们的太阳系早期的时候,诞生于一片太阳星云中,刚刚诞生的太阳系有100颗行星,整个恒星系统非常不稳定,时刻都在发生碰撞融合,经过数亿年的演化,才最终稳定下来,并且留下了八颗行星。

银河系同样也是如此,它的早期是不稳定的,根据科学家提出的宇宙早期理论,银河系是宇宙最早出现的一批星系,时间大约是在120亿年前,那个时候,宇宙诞生才不过15亿年,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演化逐渐稳定了下来。

120亿年前的银河系是一个刚诞生的原始星系,整个星系系统是不稳定的,那么这个结论正确吗?去年的时候,科学家发表了一篇新的论文,称在距地球120亿光年外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类似于银河系的原始星系。

这个星系是人类目前发现的最遥远星系,有着一个闪烁的金色光环,看上去非常稳定。我们都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是光速,我们在宇宙观测发现的星系,其实都是过去星系的样子,而不是实时的星系模样。这个120亿光年外的星系,我们看到的同样是它120亿年前的样子,那个时候的它应该还是一个“婴儿星系”,是一个刚刚诞生没多久的星系。

根据我们目前的宇宙早期理论,这个星系应该是非常不稳定的,可是观测到的结果却是它看上去非常稳定,并没有显示混乱的状态,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星系的发现或许会颠覆我们现有的宇宙早期理论。

银河系作为宇宙的第一批星系之一,它诞生的早期同样是非常混乱的一种状态,而120亿光年外的这个星系诞生的时间应该跟银河系差不多,理论上应该处于一种混乱状态,而不是我们观测到的稳定状态。

根据科学家对宇宙的研究,认为星系的诞生是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由宇宙中的各类尘埃先形成大量的球状星团,然后再经过一段漫长的不稳定期之后,这些球状星团互相撞击毁灭,最终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星系。

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认为宇宙大爆炸10亿年后,宇宙第一批星系诞生,这个时候的星系刚刚形成,是非常不稳定的,需要经历至少数亿年的演化才能够稳定下来。理论上这样的一个分析是没有错的,因为早期的宇宙经历了暴涨,冷却等阶段。

过去的宇宙早期理论认为,宇宙早期的星系都是混乱不堪,非常不稳定,可是这个120亿光年的“婴儿星系”的发现,却让科学家有了新的认知,这个发殃无疑是非常惊人的,它告诉我们,即使是在宇宙早期,宇宙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样混乱。

或者星系出现的时间可能远比我们原来猜想的想早得多,有可能在宇宙诞生5亿年后,第一批星系就出现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观测到的这个遥远星系的稳定就可以很好理解了,当然我们现在还没有观测到比这个更遥远的星系,还无法确定宇宙第一批星系诞生的时间。

科学家表示,在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个遥远星系的进一步研究,来揭开宇宙早期的一些真相。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观测能力,期望能够发现更早的星系,发现更多的“婴儿星系”。只有发现的更多,我们才能够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宇宙早期理论,从而揭开宇宙的冰山一角。

近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天体元素丰度与星系化学演化研究团组邢千帆博士与赵刚研究员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光谱巡天数据,在银河系厚盘中确认了吸积成分的存在,为富气体并合模型描述的厚盘形成机制提供了观测上的支持。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厚盘的形成是个谜 夏季晴朗的夜晚,仰天望去,银河横跨星空,玉带一般悬于天际,壮阔而美丽。但正所谓“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银河系之中的我们,很难认清银河系的全貌。 与其他旋涡星系一样,银河系盘结构也被认为是一个包括薄盘和厚盘在内的结构。其中,厚盘的标高较大,由较为年老的恒星组成。 对银河系而言,厚盘结构的发现由来已久,但厚盘的形成机制一直悬而未决。关于厚盘的形成机制,出现了不少模型,其中最经典的有4种——径向迁移模型、加热模型、吸积模型、富气体并合模型。 径向迁移模型认为,银盘恒星会在径向发生向内或向外的迁移,在迁移过程中导致银盘增厚,从而形成厚盘;加热模型......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可居住的类地行星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更近,低质量恒星周围存在的行星数量相当庞大,根据“开普勒”系外行星探测器的数据(如图),黄颜色表示小于1.4倍地球半径,绿色表示行星半径介于1.4至2.0倍地球半径,暗示了银河系中可居住星球距离我们不仅较

  据英国《独立报》近日报到,美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发表两篇论文称,他们借助高倍望远镜传回的高清图像,并利用新技术,在银河系的漫天繁星中发现了三颗婴儿行星。这“三兄弟”位于一颗距太阳比较近的年轻恒星周围,是有史以来人类观测到的最年轻行星,有助科学家揭示行星形成的奥秘。  目前,科学家已借助美国国家航空

  研究人员不断发展宇宙模型,并借此发现新的宇宙理论。图片来源:TNG COLLABORATION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家Philip Hopkins喜欢跟他的同事恶作剧。作为模拟星系形成的专家,Hopkins有时会在演讲中,把他的作品投射到真实星系照片旁边,让观众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9日报道,暗物质是宇宙中最为神秘的物质之一,我们无法通过肉眼看到暗物质,但其是宇宙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澳大利亚科学家最新对银河系内的暗物质进行的测量表明,银河系被大量暗物质占据,几乎占所有暗物质的一半。  借用英国天文学家詹姆斯·简恩斯于1915年(数十年后人们才发现暗物质

北京时间8月7日凌晨,《自然·天文》在线发表了一项重大发现,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为首的科研团队依托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了一颗奇特天体,其锂元素含量约是同类天体的3000倍,这是目前人类已知锂元素含量最高的恒星。锂是元素周期表中的3号元素,很轻,它引领了一场能源革命,并且广泛用于国防、军工等

名古屋大学理学研究科的芝井广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通过红外线天文卫星“光明号”观测,发现距地球约2400万光年的系外银河“M101银河”的边缘部分正在活跃形成新星系。这一发现有别于已有的天文常识。 迄今为止,科学家一直认为,M101系外银河与地球所在的蜗旋形银河一样,银河中心部分是星

最新天文观测到海蛾鱼星云隐藏着巨大恒星簇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海蛾鱼是深海一种可怕凶猛的掠食鱼类,它长着巨大的嘴和突出的眼睛,通常倾向猎食荧光海洋生物。目前,天文学家最新观测发现“海蛾鱼星云”,在其腹部位置可能是银河系中最大质量的年轻恒星簇。  2010年,加拿

科技日报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11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天文学家在观测14颗炙热的年轻恒星系统原行星盘时,发现了宇宙异常微波辐射(AME), 并确定恒星周围纳米大小的旋转金刚石,正是异常微波辐射的来源。这是首次清晰地探测到来自原行星盘的异常微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近日报道,科学家利用NASA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提供的数据,证实了银河系中迄今已知最年轻脉冲星的“身份”,这一结果可为天文学家提供有关某些恒星如何走向生命终点的新信息。  一些巨大恒星耗尽核燃料后,会以超新星的形式坍塌和爆炸,留下被称为中子星的密集恒星块。快速旋

  记者7月1日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国家天文台和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一项历时十年的合作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科学家们利用我国新疆天文台25米射电望远镜完成了对银河系的巡天观测,测量了银河系弥漫的偏振辐射和一大批天体的物理性质,并发现了两个大的超新星遗迹。  据介绍,国家天文台和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

  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刊登了过去一周的最佳太空图片,包括太阳海啸、狼蛛星云以及“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内的精彩图片纷纷榜上有名。1.太阳海啸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拍摄,展现了太阳左侧喷出的巨大等离子体环。这

针对2012末日论的陈词滥调,美国宇航局近期再次进行澄清:完全子虚乌有,根本不用担心   北京时间12月21日消息,2012世界末日的预言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随着2012年的邻近,末日论也跟着愈发甚嚣尘上,有末日预言家们声称在那一年将会有一次恒星大爆炸,这次巨大的爆炸将摧毁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李广伟等人在LAMOST DR5数据中发现了6颗Oe星。为目前世界上仅发现的13颗Oe星样本扩充了50% 的成员。  光谱中具有电离氦吸收线的恒星称之为O型星,O型星是赫罗图2上位于主星序左上端的大质量主序星。它们是宇宙中温度最高、质量最大的主序星。而Oe星则是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2日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发现了一颗潜在宜居的超级类地行星,该行星环绕在临近地球的恒星周围,轨道周期约为28天,下限质量至少为地球的4.5倍。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   这颗行星名为GJ667Cc,围绕在主恒星GJ667C的宜居带,温度不会太热或是

天文学家萨塞罗夫在TED大会公布开普勒的最新观测结果   萨塞罗夫正在演讲过程中,他正在解释开普勒望远镜如何利用掩星观测法发现隐藏的行星。  北京时间9月21日消息,根据公布的消息显示,在过去短短几周内,人们新发现了100多颗大小和地球相仿的行星。这些发现要归功于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科学家发现,一个处于银河系中央的黑洞,正在喷射两个外形似沙漏的伽玛射线巨泡,跨度达6.5万光年。  这一发现来自于科学家通过费米伽玛射线太空望远镜发回的数据制作的最新地图。从2008年6月以来,费米伽玛射线太空望远镜一直在对整个天空进行扫描。气泡的来源目前

  科学界对于黑洞行为一直有一个争论:光子从黑洞的冕传播到吸积盘所需要的时间缩短,究竟是由于冕的收缩,还是吸积盘的内半径变小?  近日,一个由美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黑洞行为最新观测结果的文章。研究者采用放置在空间站上的中子星内部组成探测器(NICER),观测了

  封面故事: Hadza布须曼人的合作关系   坦桑尼亚北部的Hadza布须曼人与现代社会几乎是完全隔绝的,为人类学家提供了研究早期以狩猎—采集为主的社会的一个有用模型。对Hadza社会网络所做的一项新的研究工作(将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及他们合作的倾向性进行量化)表明,现代化社会网

  锂元素是宇宙大爆炸以及星际物质和恒星起源的关键元素之一。已有研究显示,大约有1%的巨星其大气中具有异常高的锂丰度,这与标准恒星演化模型的预测结果存在直接的矛盾,使得科学家们对宇宙中锂元素的产生和演化产生了很大的研究兴趣。但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富锂巨星的起源仍然存在争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建荣研

  美国研究人员5日报告说,他们利用位于智利的阿塔卡玛大型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在银河系中心黑洞边缘处首次观测到恒星形成的迹象。   银河系中心巨大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约400万倍,通常认为这颗黑洞所产生的强大引力足以“扯碎”黑洞外相当大距离内的尘埃云,阻止它们聚集孕育成恒星。   来自美国西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4月19日报道,在迄今最大型的同类调查中,在太阳系周围彻底搜寻暗物质踪迹的宇宙学家们空手而归。科学家们认为,最新研究将颠覆传统的暗物质理论,但也有研究人员对该研究方法和结论提出了质疑。   暗物质是一种假定中的不可见物质,据信其占据了宇宙总物质的80%。宇宙理论学家

美国航空航天局2008年成功发射的星际边界探测器(IBEX)近日发现有外来物质正从星际空间闯入太阳系。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星际边界探测器(IBEX)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星际边界探测器(IBEX)自2008年成功发射以来,为科学家的研究带来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近日星际边界探测器又有了新的发现,目前有外

  3月10日电 综合报道,日前,天文学家表示,他们透过涵盖暗物质重量的新资料,首度精确算出银河系的质量,称其约是太阳质量的1.5万亿倍。  近日,科学家们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欧州航天局盖亚任务的观测数据来对银河系质量进行估计,得出的结果是约为1.5万亿太阳质量。(资料图片)  

  图片说明:这是4月16日由美国航天局公布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拍摄的银河系照片的一小部分。在这张照片中,可以看见距离地球13000光年的80亿“岁”的星群NGC 6791。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3月6日,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是世界上首个专门用于搜寻太

  10颗位于宜居带内 其表面或有液态水美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又发现了219颗新的候选行星,其中10颗位于各自恒星的“宜居带”内,其表面有可能存在生命必需的液态水  银河系充满了像地球一样的世界。这是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给我们上的一课——作为美国宇航局(NASA)大型太阳系外行星搜寻项目,该望远镜又发现了2

  在银河系中心辐射着伽马射线的巨大泡泡是什么?迄今没人能予以解释。科学家曾观测到银河系中央存在神秘巨大的气泡,其被称为“费米气泡”。这两个对称的气泡为何物?依据天体物理学理论,这些放射伽马射线的泡沫其实不应该存在。而科学家基于费米伽马射线望远镜过去四年的数据,为巨大气泡建立出“肖像”后,依然对这一

河北兴隆,一个宁静的小县城。县城境内,燕山主峰的南麓上,一组巨大的白色建筑静静伫立。在那雄伟的建筑里,藏着一双仰望星空的明眸——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 8月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由其管理和运行的LAMOST已经圆满完成了一期光谱巡天观测。 1997

  去年6月,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道异常明亮的光,这让天文学家陷入了疯狂。经过几个月的研究,他们仍然不确定这个闪光到底是什么——官方称其为“AT2018cow”,但在全球它被戏称为“奶牛”。如今,科学家在1月11日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提出了一些想法。然而无论它是什么,卢波克市得克

   自1978年美国天文学家Vera Rubin通过旋转曲线第一次提供了暗物质存在的证据以来,在过去的40年间,天文学观测为暗物质的存在积累了丰富证据。然而,暗物质的本质仍晦暗不明,不过黑洞作为暗物质的一种选择,尽管有可能所占比例极小,但并未完全排除。  近日,在太空游荡了41年的“旅行者1号”无

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最古老的遥远星系,其释放的光线需要传播132亿年才能抵达地球。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前,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最古老的遥远星系,其释放的光线需要传播132亿年才能抵达地球。  美国宇航局哈勃望远镜在环绕地球运行时观测到这个星系中的星团、灰尘和气体云,这个星系非常

我们都知道,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悬臂上。那么,银河系又位于哪里呢?

经过10年的研究,科学家公布了一张比银河系尺度还大一个数量级的惊人图片——“宇宙路线图”,展示了巨大的超星系团——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Laniakea,夏威夷语,意为无尽的天堂)。

我们的银河系就位于这张宇宙之网的一条“流苏”上。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包含10万个星系,范围约5亿光年,质量相当于太阳的10^17倍。

▲银河系位于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一条“流苏”上。

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们记录了银河系周围8000多个星系的位置和剔除宇宙学红移之后的相对运动。在下图中,朝向我们而来的星系标为蓝色,远离我们而去的星系标为红色。

这样,他们建立起一个“宇宙流”的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中心,距离地球1.5亿~2.5亿光年的地方,有一个神秘的区域,相当于数万星系质量的引力中心,所有星系都朝向它而去。我们称它为“巨引源”(Great Attractor)。在大约几亿光年外的数百万个星系都受到巨引源的影响。

宇宙目前已知的最大结构是大尺度纤维状结构——就像一张巨大的网,而这些纤维组成了宇宙中空洞的边界。宇宙的空洞中,几乎空无一物。“纤维”则是由超星系团所组成。

▲以地球为中心,十亿光年尺度的宇宙,中心圆圈内是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位置。

所以,银河系就是一个位于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郊区的小村庄。

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对这个“宇宙路线图”的介绍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辈子一定摧毁了银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