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会改变吗?可以重新发育吗?

  陈老师好,我家儿子五岁,喜欢女孩子的玩具,颜色和动画片,会不会有女性倾向?我真的好担心,怕影响他以后的心理发育另小儿情感很敏感,爱哭和发脾气,感情敏感,有时我训了他,他会说把自己打死之类的话,我很担心他有自虐倾向 请问有啥好的办法可以纠正下

光凭简单描述是无法判断孩子的个性及性取向的。例如敏感,究竟是天生敏感型还是后天成长环境及亲子互动方式造成他对事对人的过敏反应?对于5岁幼儿,除非有具体的性向特征,喜欢女孩玩具或某些颜色也都在正常范围。我推测,和孩子的互动、回应需求及不经意间的心理暗示,可能才是问题所在。

回答仅供参考,请在正规医院医师指导下就诊用药。

养生之道网导读:有关专家认为:三岁前入托不利于宝宝心理发育,易发展出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原因是什么呢,孩子几岁入托好呢,下面就来看看为什么三岁前入托不利于宝宝心理发育。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孩子成长,吃、穿、住、行等自不在话下,教育上也不遗余力地进行投资,从风靡全球的“胎教”热到少年大学生就可看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真是到了疯狂的地步。

在全世界范围内,由于许多妈妈忙于工作,在过去的十年里,入托儿所的孩子增加了四倍,有的孩子在学走路时就被送到了托儿所。许多儿童专家称托儿所是“监狱”,一些年仅6个月大的婴儿被送到那里,从早晨8点到下午6点,他们一直在那里呆到上学,这些孩子主要是城市孩子,数量成千上万,约占入托孩子的5%,而35%的父母在孩子两岁后就把他们交给托儿所。

但是,据英国报道,专家警告说,早教要有个尺度,一味强调对孩子的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就提出警告说,把年龄不足三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

由于现代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加,许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孩子,所以各国政府把增加托儿所和幼儿园作为解除父母后顾之忧的政策,仅在英国,就有25万名三岁以下的孩子入全托或者半托,甚至有5%的父母把从6个月大到3岁的孩子“扔进”托儿所,那些孩子大部分的时间在孤独中度过。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具有20年的儿童教育经验,他曾提倡早期教育,可是他现在发现,理想与现实总是很难相符,但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声称父母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老师,托儿所和幼儿园只不过是在做“二流”工作。

因为,最好的托儿所试图满足非常小的孩子的需求,但由于孩子太多,老师根本照顾不过来,所以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而那些差的托儿所根本无法照顾到孩子,只是给他们提供吃喝,完全让他们自己活动,这些遭到忽视的孩子往往有恐惧感,他们感到失去母爱的凄凉,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噩梦,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孤独感看了让人心碎。

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将3岁以下的幼儿送进幼儿园,因为对他们来说,一对一的照看是最为理想的。入园过早,淡了亲情,太早进入幼儿园确实不利于孩子的发育。

幼儿从出生后6、7个月起,就逐渐表现出明显的亲子依恋,到3岁后才能逐渐耐受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并习惯与同伴或陌生人交往。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专家曾指出,婴幼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地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地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因此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的是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去享受其乐融融的亲情。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孩子的入园年龄应满3周岁。因为3周岁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免疫力有所增强,具备了上幼儿园的身体条件;3岁年龄段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有一定的积累,且大多具备了简单的独立能力,可以帮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建立应有的自信心。相对来说,幼儿满3周岁入园更容易适应幼儿园新的环境。

三岁宝宝初入园,因环境和人员的变化,会产生分离焦虑,家长应帮助宝宝做好入园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

及时体检:首先带宝宝到指定医院做入园体检,持有合格的入园体检表方可办理入园手续

作息规律:家庭生活作息时间要逐渐与幼儿园同步,早睡早起养成午睡习惯,逐步让孩子学习简单的生活技能,独立进餐、解便、喝水等

熟悉环境:尽可能多带宝宝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并告诉宝宝,幼儿园有许多小朋友,这里是和小朋友快乐游戏的地方

建立联系:家长要提前与班级老师建立联系,让宝宝在家人的陪伴下提前认识老师,父母要如实给老师介绍宝宝的日常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性格特点

着装准备:为宝宝穿着简便、舒适、便于活动,便于穿脱,并准备一套换洗衣裤,以备更换

早送准备:早送时与宝宝来个甜蜜的拥抱,温柔地告诉他,会准时接他回家,然后坚定地离开

心理准备:宝宝会因为分离焦虑而出现种种不适,父母要信任老师,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责备老师或不让孩子入园,面对宝宝哭闹时要尽量安抚,不责备。

认知准备:经常利用接送孩子的机会或其他方式了解孩子在园生活、游戏、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及时给予宝宝鼓励与表扬,积极主动配合老师做好入园适应工作。

宝宝上幼儿园需要准备什么

有的幼儿园会要求统一购买被褥、洗漱用品,有的则要求自己准备。入园前,家长应打听好相关事宜,以免重复准备造成浪费。需要自行准备用品的,家长最好给宝宝准备好书包、衣裤、鞋子、手帕、玩具等可能会用到的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衣服:给宝宝准备一个书包,用来装上幼儿园需要的衣服和用品。家长应为宝宝准备几套得体的衣服,纯棉质地最好。不要太大、也不要太瘦,最好是有兜的,开身的,穿脱方便的。女孩的衣服不要有太多装饰物,男孩最好不穿带拉链的裤子。一定要给宝宝穿内裤,避免肚子受凉,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秋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准备一薄一厚两件小背心十分必要。给宝宝准备一套衣服,裤子最好备两条,宝宝在喝汤或者洗手的时候很容易弄脏衣服。

手帕:可以给宝宝用来擦嘴,可以让宝宝来挑,这样可以增强他对上幼儿园的兴趣。

鞋子:午睡时为了宝宝如厕方便,最好准备一双小拖鞋。鞋的大小要适宜,尽量选择底软、跟脚、轻便的布鞋或旅游鞋,适合跑跳活动。款式以松紧口或粘扣的为好,最好不要系鞋带。注意鞋底是否防滑。

玩具:如果宝宝依赖性较强,可以在最初一段时间,让他带1、2件喜欢的小玩具到幼儿园去,以减轻分离焦虑。

3岁半,送宝宝去幼儿园更适合

按照心理发展规律,宝宝到4岁时自我意识才会得到较好的发展。2~3岁这段时间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萌芽会出现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也是很多妈妈感觉这个阶段宝宝很不好带的原因。如果妈妈刚好在2~3岁这个阶段送宝宝去幼儿园,就需要做好同时处理“叛逆期亲子关系”和“入园分离焦虑”两个棘手问题的心理准备。而对于宝宝来说同时经历“自我意识发展”和“与妈妈分离”两大成长任务,内心的冲突也会更大,焦虑的指数也会更高。这对妈妈和宝宝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尽量让宝宝在家中度过2~3岁这段人生第一叛逆期,到3岁半左右,宝宝的自我意识有了一定发展,同时度过叛逆期后和妈妈的亲子关系也趋于稳定亲密,再送宝宝去幼儿园可能会更顺利一些。

过早强行送园,对宝宝性格不利

处在肛欲期这个第一叛逆期的宝宝,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起来,总在试探自己对事态的把控,喜欢说“不”,希望通过挑战“妈妈”这个权威,来尝试证明我是有力量的、我是独立的、我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在这个阶段,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妈妈给予宝宝更多自主的选择机会,能帮助宝宝自我意识的建立。但是,去幼儿园这件事,一旦确定下来,通常对妈妈来说,应该算是一件宝宝必须做和应该做的事,是没有很大弹性空间的。强行要宝宝入园,势必激起宝宝更强烈的反抗,将整个叛逆期的矛盾焦点集中到去幼儿园这件事上。

如果妈妈过于强势,就容易导致宝宝感觉自己是没有力量的、没有能力的,是必须依从于父母的,这会慢慢成为孩子心中的一种信念,从而导致成年后也表现为一个对他人过分顺从的人。他会认为如果我想要一份亲密关系得以维持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顺从于他人,不论自己的内心是否真的愿意。这样的亲密关系的质量一定是不高的。而另一种情况也可能是,妈妈的强势要求,使宝宝在“控制与反控制”的交锋中始终处于劣势,宝宝心中发展自我意识的愿望始终不能得到满足,愤怒越积越多,从而在亲子关系中始终呈现一种对抗的姿态。这样的宝宝成年后很容易表现得过分强硬,不合作,对别人的意见通通说“不”,是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

宝宝送幼儿园前要学会哪些技能?

学会自己吃饭、喝水:一般的幼儿园老师是不会喂小朋友吃饭的,所以上幼儿园前要锻炼宝宝自己吃饭。而且还要让宝宝自己学会喝水。

学会自己大小便:要上幼儿园了,不能再给宝宝把屎把尿了,因为在幼儿园他得自己解决大小便的问题,所以现在就要开始训练宝宝自己大小便的能力。

学会自己穿衣服: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多,老师顾及不到那么多孩子的需求,所以宝宝要不着凉,就要自己学会穿衣服了。

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为了让宝宝能够适应幼儿园上学放学时间,最好现在就开始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给宝宝制定一个新的作息规律。

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宝宝即将要进入集体生活了,小伙伴都和自己年龄差不多,要怎么样和小伙伴相处融洽,这就是宝宝的社交能力问题了,如果宝宝太内向、胆小,或者太霸道,都会让他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不愉快。所以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很重要。

培养宝宝对纪律规则的概念: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会有许多规矩纪律,例如上厕所要排队,外出要列队行走等,这些都是规则纪律。宝宝在家里一般都是集万千宠爱与一身,没有约束,也不懂什么是纪律和规则,所以现在开始要在家里给宝宝定一些小规则,例如吃饭前一定要洗手,起床后要自己叠好自己的被子等。

可以不送宝宝去幼儿园吗?

对于如今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宝宝来说,去幼儿园可以得到更多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如果不送宝宝去幼儿园,就最好能够让家中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多陪伴宝宝,或是与几个年龄相仿的小朋友的家庭结成一起玩耍的小团体,时常在一起。尽量给宝宝提供适合同伴交往的环境。

另外,研究表明,有节律的生活对小年龄宝宝意志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而在对宝宝生活节律的规范上,在幼儿园通常都会比在家里做得更好。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去幼儿园的宝宝,如果学前6年始终在妈妈身边,有可能造成与父母的分化不够。宝宝需要通过去幼儿园这样一种社会化的分离,来逐渐学习如何做一个独立的社会人,而不是永远做那个依附于妈妈的小婴儿。曾经遇到过一个小朋友,她的妈妈总是怪她不爱说话。后来我们慢慢发现,因为女孩长时间单独和妈妈在一起,母女之间已经有了很深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是固定的时间做什么,已经成为一种条件反射,根本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参与。所以,女孩的话就越来越少了。

和父母的分化不够,是会影响孩子未来成年生活的。有些伴侣间吵架,是因为一方总是期待另一方能够非常懂得自己,认为即使自己没有说出来,心中想的事情或某种感受,对方也应该明白。对伴侣有这种期待的人,很可能就是在幼年没有很好地完成与母亲的分化。还习惯于和妈妈之间的交流方式,不需要太多语言,我心里一想,妈妈就应该知道。当他把伴侣投射成母亲的时候,就会对伴侣有这样的期待和要求。

如何让宝宝尽快的适应幼儿园?

在宝宝上幼儿园前,家长要给宝宝先上一堂心理课。家长可以和宝宝多讲讲幼儿园的事情,带宝宝到幼儿园走一走熟悉一下环境,并提前让宝宝结识一些将要一同入园的小伙伴,这样能让宝宝对幼儿园有初步的了解,降低对幼儿园的排斥感,能帮助宝宝更好地适应入园生活。

和宝宝多讲讲幼儿园的事情:宝宝可能还不清楚幼儿园是什么,你可以给宝宝讲解,也可以说说自己上幼儿园的事情,尽量讲些温馨的,不要给宝宝压力。

带宝宝到幼儿园走走:平时可以带宝宝到他即将要上的幼儿园走一走,让他熟悉下环境,听听里面孩子们的欢笑声。

培养宝宝的独立性:上幼儿园是宝宝第一次离开家庭,所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很重要,因为在幼儿园的时间他是相对独立的,没有一对一的照顾。

多结识新伙伴:多带宝宝出去,让他结识多一些新的小伙伴,还可以让他带小伙伴到家了做客,让他当个小主人,这对于他以后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很有帮助。

今天,我们来看点儿不一样的心理学知识:

为什么一到冬天,总觉得“生无可恋”?

生活脏乱,喜欢囤积,可能患有这种心理疾病

“白痴”和天才,真的有可能只有一墙之隔吗?

“颅内高潮”比啪啪啪更兴奋?说说智性恋

如果你知道更有趣冷门的心理学知识,一定要在留言板里分享给我们喔~~

一些人一到秋冬季节总会觉得情绪莫名的低落,觉得生活沉闷无聊,甚至无法振作;

而美国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北半球约有15%的人口在冬季感到情绪低落、忧郁、或想到死亡。

这可能与“季节性情感障碍”有关。

“季节性情感障碍”也可以称为“季节性抑郁症”,指的是发生于每年特定季节的抑郁症状,大多发作于秋冬,缓解于春季;女性患者约是男性患者的两倍。

“季节性抑郁症”症状与抑郁症的一般症状一致,包括:心情沮丧、提不起精神、对感兴趣的事丧失兴趣、睡眠增加、躯体沉重、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心情烦躁等;

此外,“季节性抑郁症”也有导致已患抑郁症患者病情加重的可能性。

大量研究显示,“季节性抑郁症”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最新研究表明,日照可促使脑内血清素(血清张力素、5-羟色胺)分泌,当秋冬季节人体接触的阳光照射量减少,可能引起人们心境低落、焦虑抑郁

而秋冬季节昼短夜长,也可能改变人体分泌褪黑素的量和时间规律,有概率干扰人体对睡眠模式和情绪的调节。

一项调查显示,冬季的新罕布什尔州有将近10%的人可能足以被诊断为季节性情感障碍,而在阳光灿烂的佛罗里达州只有约1%的人可能表现出此症状。

此外,秋冬季日光时间较少,大脑会产生比其他季节更多的松果体激素(一种能使人们进入睡眠状态的激素);相比于正常人,季节性抑郁症患者会更容易出现倦怠、犯困、嗜睡,甚至产生轻到中度的抑郁症状。

冬季天气寒冷,人们会减少室外活动的时间和强度,继而引起人体分泌的血清素、多巴胺、肾上腺素等激素减少。

阳光照射量减少,引起维生素D合成量下降;人在冬季往往会增多肉类摄入,减少服食新鲜蔬菜,造成叶酸和色氨酸摄入量下降

所以,如果你有一些季节性抑郁症状的话,可以试着晴天到户外走动、进行运动,或者通过食物或补充剂来摄入维生素D、叶酸、色氨酸等营养素。

如果你感觉这些症状严重影响到了你的生活和工作,可以寻求相关的心理治疗哦~

你知道第欧根尼综合症吗?

相传,第欧根尼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他以酒桶为家,崇尚“像狗一样快乐生活”,是犬儒主义的代表人物。

当亚历山大大帝问第欧根尼他需要些什么时,这位形如乞丐的哲学家傲然回答:“不要挡着我晒太阳!”

但今天我们所说的第欧根尼综合征,虽然是以“第欧根尼”命名,说的却是一种忽视自我,逃避交往,喜欢囤积大量物品的,主要存在于老年人群中的行为。

第欧根尼综合症(Diogenes)又名肮脏混乱综合症或众议院综合征。症状包括以下特点: 

以老年人为主,可能伴随老年痴呆症

有强迫性的囤积行为,无法舍弃财物

有研究显示,这种行为可能是大脑的前额叶受损所致,这个部位是负责推理、决策等高级认知活动的。一些精神病患者也可以有第欧根尼综合征的表现。

有学者认为,第欧根尼综合征不是具体的一种病,却可能是老年痴呆症的前期表现。

在治疗上,虽然可以用抗精神病药物或治疗强迫症的药物改善一些症状,但脑衰退的趋势很难改变。

电影《雨人》中的雷蒙是这样一个角色:自闭症患者,医学定义上的“雨人”,但同时却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有心算速度不输计算器的本事。

其实,电影原型Kim Peek在现实中就是这样一个“天才”,熟记超过9000本书,可以说出经过的美国每个都市、城镇或是郡县的高速公路编号、电话、邮政区域号码、电视台代号,及当地电话网络公司名称…

在心理学中,确实有一种类似“白痴天才”的自闭症:学者症候群(Savant-Syndrome)

学者症候群是指有认知障碍,但在某一方面,如对某种艺术或学术,却有超乎常人能力的人。自闭患者中有10%是学者症候群。

最初提出“学者症候群”的人是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的精神科医生Darold Treffert。

他认为,在学者症候群的患者中,有50%的人都会受到自闭症的困扰,而另外的50%则具有智障或其他脑损伤的特征。

关于“学者症候群”的成因至今也没有定论,比较主流的一种说法是“左脑损伤假说”

即患者大脑“负责”进行社交的的左半球遭受损伤,会引起“处理”信息的右脑半球异常发达。

此外,在“学者症候群”患者中,男性的比例要远高于女性。

对于这个现象,美国哈佛大学的神经科医师Geschwind认为,由于大脑的左半球发育的比右半球较慢,所以在孕期也就会有更多的可能受损。而对于男性胎儿来说,血液中的睾丸酮会延缓神经生长,并有很大机会损伤左半球。

这样看来,“白痴”和天才好像真的是一墙之隔啊~~~

“ 我不太在乎高潮,我想要一个精辟,好奇,有见地,不敬的头脑。我想要一个哲学讨论是前戏的人。”

智性恋(sapiosexual )是指,相比于外表,更容易被智商和精神特质吸引(专指性吸引力)的一种恋爱取向;

2014年,美国著名约会网站OKcupid把它列为跟异性恋、同性恋、无性恋并列为性取向,于是,这个概念开始被广泛使用。

对于智性恋者来说,相比于啪啪啪,“颅内高潮”才是他们真正的快乐之源;一段好的亲密关系,“精神交合”是最重要的标准。

那么,关于智力和性吸引力的关系,有没有相关研究呢?

2018年-2019年,心理学家吉尔斯·吉尼亚克、乔伊·达比郡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要求参与实验者评估包括性伴侣和长期关系在内的不同智商水平的潜在伴侣,并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来评估“智力”对于整体吸引力的影响程度。

这份调查问卷的问题包括:

我的性伴侣必须比我聪明

比我聪明的人对我来说更有性魅力

充满智慧博弈的对话会让我「性奋」

不如我聪明的人对我来说更有性魅力

听聪明的人讲话会让我觉得 TA 很有性吸引力

如果一个人只是足够聪明,就可以让我产生性冲动

我不能想象我和一个高智商工作环境中的人成为性伴侣

一个外貌出众但是智商一般的人对我来说没有性吸引力

研究结果发现:智性恋可能并不仅仅是人们的主观感受,人群中确实有一部分人是智性恋。

不过,“智性恋”这个词虽火到经常被“认领”,但也可能只是人们在这个词里获得了归属感而已。


在2021年来临之际,壹心理学院为你们献上这份年末大礼:「专业好课年度榜单TOP10」

与13万+学员一起,更全面深入了解自己;希望你通过更全面、更深度地自我探索和提升,接近那个更通透、更本真的自己。

壹心理10年特别策划——

看看你都在壹心理学院经历了什么?

2020 年要过去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怀念它,

这是生命中非常特别的一年……

戳下方图片获取你的2020年度学习报告!

让我们继续不断冒险一起迎接2021,也迎接下一个十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后天形成的性取向可以改变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