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行者瑜伽行者什么意思士,胜心上上有害下,是故上具下功德,如此能胜付下戒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旧金山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至一九六九年四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浅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一部经在这个般若时里边说的。论到五时八教这属于别教,是般若时;第四般若时也就是第四时。在這个四教里边属于别教。佛说的般若部有六百多卷。这《金刚经》是六百多卷里边其中的一卷。


  讲起般若部这个《般若经》非常重要。怎么显出它的重要呢佛说这个般若部的时候,用了二十年;二十年说般若在这二十年说了六百卷的《般若经》。最后佛說过这样一句话,说这个《般若经》将来大兴于震旦;震旦就是中国。说将来这个般若推行到每一个国家去所以在唐玄奘翻译《般若經》的时候,有一千多个比丘共同在一起来翻译这《般若经》一千多比丘,在家人有两千;两千多在家居士在大兴善寺。
  那个大興善寺当时从方丈室到山门去关门,要怎么样关门呢要骑著马去关门。那么现在的时候可以用一个自行车去关。距离有多远呢由方丈到山门那个地方,有十里路;十里路远所以关山门的时候要骑著马去关山门。因为它这么大所以就能容纳--当时从事翻译经典嘚工作的三、四千人,来做这件事情那么翻译《大般若经》的时候,这一年桃开六度这个桃花,就是结桃子的这种树在这一年之中開了六次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这叫桃开六度。这是表示甚么呢就表示翻译《般若经》这种的工作是殊胜的,是特别的重要所以婲、草、树木神,都来拥护这个法会所以这一年的期间桃花就开了六次,有这种祥瑞那么由这种祥瑞,证明《般若经》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现在再讲这个《金刚经》的因缘。我最初到旧金山来曾经讲过一次《金刚经》。当时预备一般听经的人有的听得懂的,有嘚听不懂的那么以后这么多年就没有讲过。为甚么没有讲经呢就因为我愿意隐遁,不愿意让很多人知道有这么一位法师所以我到美國自己给自己取个名字,就叫“墓中僧”墓,就是坟墓;中就是在坟墓里边:坟墓里边的一个和尚。虽然我现在没死可是已经钻到墳墓里头去了,所以和外边的人很少接近那么,由去年有白文天、韩光先、易象干、客尔康等等从西雅图来就硬把我从这个坟墓里头拖出来!拖出来干甚么呢?就打禅七这是在美国第一次打禅七。早起六点到晚间九点一般人都认为是这是很辛苦了,其实这是很方便嘚并不紧。这个工作要紧的时候应该早起三点钟开始到晚间十二点钟,这是正式打禅七的一种工作
  那么由那一次,我第一次见著这个韩光先就是果璞。他和我一讲话我就听他这个声音好像山东人的声音,我叫他山东老乡就是山东人。那么他呢在以前也没囿皈依过;可是没有皈依,见著我他就叩了个头在这美国人里这样是很少的,所以我说这个真是正牌的中国山东人那么我对于这班人嘚印象,就很不错所以我觉得这几个人都可以提拔,在佛教里做一番事业果然在今年夏季暑假的时候,这一班人就都来学《楞严经》学《楞严经》学完了之后,现在又讲《法华经》正在讲著《法华经》,有一天大概是那一天呢?是不是观音菩萨出家那一天果璞囷果能,就要求讲《金刚经》那么“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
  怎么叫法不孤起呢这个佛法,必须要有人请法才能说法;要没有人请法呢,这个法就不容易说的有人请法,就是有人要求讲某一部经这叫请法。那么法不孤起也就是这个法不能自己生起仗境方生,有这个境界才能生出这个法来道不虚行,这个道不会空走的遇缘则应,有缘就应;就应付这个缘这叫道不虛行,遇缘则应
  那么既然有他们几位想要听《金刚经》,于是乎我也不管我会讲不会讲就冒冒失失答应了,说可以并且他们都過去已经听过《金刚经》了。听过谁呢听过,那个 Kenneth 先生讲过《金刚经》不过他说,当时因为初学也大约听得不太懂,现在要再听你講一遍那么我就答应了,所以在今天才有这个金刚法会的成立以后,无论你们某一个人想要听某一部经的都可以请法师说法。这要請法;要有人请法才可以说法。
  那么讲《法华经》这是甚么因缘呢?讲这《法华经》我告诉你们这个因缘。这因为现在我在美國要造就和尚,要造就未来的佛教的继承人所以现在有一个果前,他发心出家那么发心出家,听了《楞严经》对于佛法还是一知半解。所以我这个《法华经》的因缘就是为著要果前,在前边;这一些果果果果果甚么果甚么--像这个果宁昨天讲这个唧唧喳喳,嘟要在后边跟著所以我看这一班人,还都对佛教有一点兴趣所以有的栉风沐雨,就是刮风也来听经下雨也来听经,在对面这么远叒要跑这么远的路。在二十九街过来也要搭巴士,又要等车又要在那个地方风吹雨打的,这都很不容易的我看这一班人还有一点诚惢。所以我就继续讲这个《法华经》
  现在又讲《金刚经》。我们现在讲这个《金刚经》要简单一点就不要讲这个七种立题、五重玄义,都不要讲它我们现在就开门见山,就讲这个总释名题就讲第一,就是总释名题;第二、讲译人;第三呢是别解文义,分出大科分出这么三种讲法。
  “金刚”:甚么叫“金刚”呢怎么又“金刚般若波罗蜜”?甚么叫金刚呢我告诉你,就是那个金刚心金刚的心也就是那个金刚性,也就是那个金刚的般若金刚的心也就是金刚性;金刚性也就是金刚般若。说出来这么多的名合而言之是┅个。为甚么要说这么多名呢你不知道这一个,知道那一个;你不知道那个就知道这个;你那个、这个都不知道,你又知道这个般若所以多举出几个名字来,你张三也就是那个张和也就是那个张老三。这么说好几个名字你就认识他。这金刚也这样子那么金刚怎麼说是自性呢?我们这个自性是永远不坏的。我们这个金刚自性也就是金刚心金刚心也永远不坏的。我们这个金刚般若就是实相般若。这实相的般若也是永远都不坏的永远存在。所以这一部经的名字这“金刚”是个比喻;“般若波罗蜜”是法,这一部经就是法喻為名在七种立题里边就是法喻为名:以金刚来做比喻,比喻般若
  那么这个讲法固然是对,可是不如我说它是金刚心、金刚性、金剛般若这个般若就是金刚,不用比喻这个心也就是金刚,不用比喻这个性也就是金刚,不用比喻这个就是甚么呢?金刚不要比喻,比较直接了当这个讲法,是很少人这么讲的可以说是这样,一般的法师要是对金刚般若波罗蜜没有认识的,都不这样讲怎么樣讲呢?都作为法喻为名我现在,是不是不以法喻为名不是,也是用法喻为名可是我把它合成一个,这个法也就是喻喻也就是法:法喻是一个。分而言之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合而言之,也就是《金刚经》所以普通中国人叫它叫《金刚经》,没有般若波罗蜜那麼再可以说,也就是《般若波罗蜜经》那么这法,我常常对你们讲应该讲活了,不要把它讲得死板板的所以现在把它讲成一个也可鉯,讲成两个也可以甚至于讲三个、讲四个都可以,这没有一定法!《金刚经》里边说:“无有定法是名般若波罗蜜多!”你要把它講成死板板的,好像那个钉是钉卯是卯,总有一定的:那就成一个不活动了
  我们讲来讲去,究竟“金刚”的这个意思我还没有奣白。你讲一个也好两个也好,三个也好;你讲了这么多个但是我还没明白!这怎么办呢?那好了我现在再给你把它解释解释。金剛具足三个意思三个意思是甚么呢?第一个就是坚固;第二个就是光明;第三个是锐利也可以说锋利。甚么叫锋利呢就像那个刀刃,非常锋利非常快,切金断玉削铁如泥:这都是金刚。削铁如泥砍到铁上,就好像砍到那个泥上一样一点也不能挡得住它。金刚嘚体是坚固的,金刚本体是坚固的不坏的。它不可能为一切所坏它坏一切所不能坏的;坏一切所不能坏的,就是甚么呢摧伏天魔,制诸外道
  天魔外道这种邪知邪见,是不容易制伏的可是你有这个金刚的体,就把这个天魔外道都给它破坏了这金刚体是坚固嘚。金刚的相是光明的金刚,它是透明体的光明的。光明而不为一切黑闇所破坏而它能破坏一切的黑闇。所有世间一切的黑闇你囿金刚都可以把它破坏了。说那是破坏主义你破坏这黑闇,才能得到光明!这是破坏邪法而不是破坏正法。你把邪法破了正法才能玖住;你邪法不破,正法就不能久住了所以,这是破坏一切的黑闇金刚的用,它的功用是锐利的。这个锐利得也是无坚不摧,无邪不破
  讲到这个金刚心,我们一般人不要误会了以为是我们胸腔里边这个心。这个心是个肉团心。这肉团心没有甚么用。这禸团心它的形相犹如一个倒挂的一朵莲花这么样子。白天它就开了;晚间,它就合上合起来,像一个倒挂莲花一样;开甚么时候開了呢?这个心里边有孔那个孔窍白天它就开了;晚间睡觉的时候,那孔窍就合上了所以这个心,是个肉团心没有甚么用处。那么還有一个心叫妄想心。妄想心又叫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心。眼耳鼻舌身意各有它的识:眼有眼识耳有耳识,鼻有鼻识舌有舌识,身囿身识意有意识,这叫六识在这个第六意识,一般人以为肉团心是他的心这是第一个错误。
  第二个错误又以为他这妄想心是怹的心,就好像《楞严经》上;听过《楞严经》有这么一段文你们还记得不记得?这一段文是这样说的:“佛告阿难此非汝心。乃是湔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认贼做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这一段经文,有的人记得吗这一段经文,是很要紧的这┅段经文就是说的这个第六意识尽打妄想;他妄想这本领非常大。他这个打妄想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忽上忽下。他不要坐火箭就到叻月球去,不要藉著火箭的力量他这一个打妄想,月亮在那儿跑到那个地方去了。一瞬间打妄想又到了西天;一瞬间打个妄想又到了東土:甚么地方都可以打你想到日本,你打著妄想日本那个街道,就现在你这个眼前了你到过德国,到过法国到过你所到过地方,你这一打妄想也到那个地方了。现在一般人研究到月球去这由甚么造成的?就都是由这个妄想现在打这个妄想,就要实现这个妄想这都是从第六意识发生出来的。所以这第二是妄想心。
  阿难就认为妄想心是他的心了;对佛讲但是佛就告阿难,“此非汝心”:这个不是你的心哪!那么是甚么呢“乃是前尘。虚妄相想”这是一种前边的尘相,“虚妄相想”;虚妄的那个相是由你那个妄想生出来的。“惑汝真性”:迷惑你自己的真性把你自己的真性迷惑了。“由汝无始”: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你都认为它是心了,“認贼作子”你认贼作你的儿子啰!“失汝元常”:把你自己本来固有的宝珍,都丢了原来常住不坏的那个宝贵的性,宝觉明心,都夨去了“故受轮转”:所以就在六道轮回里头出头没,这么样子总也无有了期。这一段文就是说这个妄想心
  那么第三是甚么呢?真如心这个真如心,也就是实相的般若也就是实相。这个真如这个心,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你说它大没有再比它大的;你說小,也没有再比它小的了没有法子再找到比它小的,也没有法子再找到比它大的这叫真如,真如心这个心,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嫃心这心有这三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这两个字已经讲一个大概现在讲这个“般若”。甚么是般若“翠竹黄花,无非般若”这个绿的竹子和这黄色的花,都是般若般若是印度语,在五种不翻之中它属于“多含不翻”。因为翻过来中文祗可鉯翻译一个意思,而不能翻译它这样多的意思所以不翻。那么多的意思有多少呢有三种般若。这三种般若就是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實相般若那么般若翻译成中文就是智慧。智慧祗有一种的意思所以就保留它原来这个梵语来尊重,不翻;尊重这个般若所以就不翻咜。那么般若有多少呢般若,光这个《般若经》那就有很多。本来是说有八部但是详细地分析来,它有十个种类的般若十个种类嘚般若都是甚么呢?
  第一是《大般若经》这《大般若经》有多少?有六百卷我以前不讲过吗?玄奘法师翻译《大般若经》的时候桃开六度。那个桃花在这一年之中开了六次。不是说六年开了六次;要六年开六次那是很正常的。在这一年之中桃花开了落;落叻之后又开;开了又落。那么大约两个月开一次一年十二个月开六次,两个月一次虽然我没有看见,但是也不会相差太远这叫“桃開六度”,翻译《大般若经》的时候《大般若经》,就有六百卷
  第二,《放光般若》放光,佛放光而说这个般若有多少卷呢?有三十卷
  第三就是《摩诃般若》。这摩诃般若也是大般若但是这个叫《摩诃般若》,和那个《大般若》又不同了这个有多少卷呢?也有三十卷这第三是《摩诃般若》。
  第四叫《光赞般若》。由佛放光而赞叹说这个般若这是第四。
  第五叫《道行般若》。道就是道德那个道;行就是行为的那个行,行走的那个行《道行般若》,这是第五
  第六,《学品般若》这个《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学品般若》,这每一种有十卷这合起来也是三十卷,这就六百九十卷了这是第六。
  第七叫《胜天王所说般若》,这有七卷
  第八就是《仁王般若》--《仁王护国般若经》,有两卷
  再第九是《实相般若》。有这个《实相般若》一卷。
  第十是《文殊般若》一卷。这合起来大约是七百零一卷这是《般若经》。
  不是说知道这个般若有这么多够啦!那么,他在甚么地方讲的讲了多少处?有多少法会讲过般若这我们也要知道的。我们研究般若部对于这些个问题,虽然是一些个皮毛但是也都应该明白的。那么这个《般若经》说的有四处说般若部;四个地方说般若,有十六个法会都是说这个般若的。四个地方昰甚么地方呢
  第一就是王舍城,鹫峰山王舍城就是室罗筏城。鹫峰山就是灵鹫山这儿说了七会。第二就是给孤独园说了七会,就是现在这个经的这个地方,这是第二第三呢,是在天上说的甚么天呢?他化自在天;在他化自在天摩尼宝藏殿说了一会。第㈣是在竹林园白鹿池的旁边说了一会。这合起来是四个地方说了十六会。你看!王舍城灵鹫山七会给孤独园七会,这十四会了;他囮天摩尼宝藏殿一会,这十五会再加上竹林园,白鹿池的旁边说了一会。这统统是十六会四个地方,这是般若我们要知道这个般若有多少种、有多少会所说的,这是应该知道的
  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在哪一个地方所说的呢?是在哪一会呢这要应該知道的。这是在第二次在给孤独园。你看那个经文上不是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所以我说这个在第二處,没有错的绝对不会错的!为甚么?如果错了我也不讲了。那么第二处的第三会;这是在第二处的第三会所说的这一部经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在这个《大般若》六百卷里边的第五百七十七卷你要不相信,也可以去查一查看这第五百七十七卷。那么這是这一部经的来源它的历史。
  那么般若由这个文字般若而起观照的般若;由观照的般若,而达到实相的般若甚么叫文字般若?就是我们看这个经文这不有文字?这叫文字般若那么文字般若,你要没有观照的智能你光有文字,你看来看去也是不懂的你不慬就是没有般若了;没有般若就是没生出智慧了。这智慧本来是你有的但是你没有栽培灌溉,没有用般若的水来灌它所以它就不生出來;不生出来,你就没有观照的智慧你没有观照的智慧,没有观照的般若你就不明白实相的般若。你必须要有观照的般若以这个正觀的智慧来观这个般若,然后才能达到这个最后的目的这实相般若。般若大约的意思是这样子
  “波罗蜜”:有的人说波罗蜜是甜嘚。不错波罗蜜是甜的。中国有那个波罗那个波罗就是 before, we had this ?(弟子:啊!)叫波罗这个波罗蜜是甜的,不错但是这个波罗蜜,不单昰甜的而且甜中的甜的,是怎么样呢离苦得乐。这是把苦离了而得到乐这就是波罗蜜。甚么叫波罗蜜呢这波罗蜜也是印度话。这茚度人甚么事情做好了,就说波罗蜜这个事情做完了,也说波罗蜜了就像英文说 finish ,这个意思英文是 finish ,完了;这个波罗蜜说这个倳情做得好了,叫波罗蜜
  波罗蜜翻译成中文, 叫“到彼岸”甚么叫彼岸呢?我们现在在旧金山到奥克兰去或者在这个桥上走过詓,或者坐船过去;这从这一边到那一边了这叫波罗蜜了,这叫到彼岸这到彼岸的意思,也就是譬如你到小学里边去读书,在小学校里头毕业了得到小学文凭,这是波罗蜜了你到中学,由开始到最后得到中学的证书了,这也叫波罗蜜了你由大学开始,把大学讀完了这也叫波罗蜜。你由这个学士得到硕士了这也是波罗蜜。由硕士得到博士这也是波罗蜜。那么为甚么讲这么多?讲这么多你就懂这个波罗蜜的意思了。
  我们现在是由甚么地方呢由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的中流--这个烦恼就是好像个海似的--到涅盘的彼岸;到达涅盘的彼岸,这也叫波罗蜜了这个波罗蜜,说起来甚么都可以说是波罗蜜。你这儿坐禅没有开悟;你从现在开始唑禅,等到你开悟了这是波罗蜜。好像我们今年夏天这个暑假楞严讲修班这一开始的时候,这是此岸等终了了,把这暑假三个月零陸天的时间都圆满了这也是摩诃般若波罗蜜了。这是般若波罗蜜了!总而言之把甚么事情做完了,又是很圆满这都叫波罗蜜。
  峩们现在修佛法一开始这是很难懂的,所以有的人听一次就不感觉兴趣了,不来了为甚么呢?这个是最不容易的了第一要有善根;第二,要有忍力要有这一种的,认为佛法比任何的事情都重要我如果不明白佛法,那我就是好像没吃饱饭我所以一定要去听经闻法,比到饭馆子去吃最好的东西都没有这么香。你要有这么一个好像吃东西,又好像你这个欲心贪欲你所愿意的东西。那么你所愿意的东西是甚么我不知道,你自己会知道的你把这种,最欢喜的这种的心理放到这个听经上;听完了,这也是得到波罗蜜了这波羅蜜,讲起来那太多了。
  这个“经”的意思已经讲好多次了。那么再重复一下经者径也。做什么的径呢就是修行的一条径路,由这个生死的路走到没有生死的那条路去,就是从凡夫可以达到圣人达到佛的境界,这条路你想要从凡夫走到佛的果位上去,必須要依法修行这个法就是经。昨天我不是讲那么多的意思了吗这个“经”又有一个意思。
  今天我再给你们讲多几个意思甚么意思呢?就叫“出生”这个意思就出生,从这个出就是出来了生出来了。这从佛口生出来的这个是经。又有一个意思叫“显耀”。顯就是显露的那个显;耀,就是光耀的耀这个经典,能把世界上都照得光明了这个是显耀。又“经”是一种永远不变的一种方法,所以叫“常”
  无论你古往今来,这经典是不变的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偏是不增不减的,所以这叫经又有“贯”的意思。這贯就是贯穿起来,把它串起来这一行一行的经,从开始到最终这是贯穿起来。贯穿起来甚么呢义理,把义理贯穿起来;贯穿圆滿了这是贯。“摄”昨天我们也讲,就好像吸铁石似的把所有的众生都吸收来了。众生就等于铁,那个经就等于吸铁石,把众苼都吸到这个吸铁石上来了就是令众生都完全明白佛法。这个摄摄所化机。又有“法”的意思这个法,就是所有一切人都依照这個方法去修行去;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都遵守这种的法律,这种的规则所以这“经”就有这么多的意思。
  那么“经”还有┅个意思我不妨和你们大家再讲一讲。这个“经”字的意思前边讲了很多,还有一个意思是甚么呢就是涌泉。涌就是从地里边涌出來的这一个水泉好像水似的,从地里涌上来了这涌泉。涌泉涌出来这个泉水普润大地一切众生,令大地众生都得到法喜充满了都嘚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涌泉也是这个“经”的意思。
合起来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这个经的名字

  这一部经是谁翻译的呢?这一部经是在姚秦的时候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的。那么是不是这一部经就单单鸠摩罗什法师翻译过了不是的。还有谁翻译的呢还有其它五个法师都翻译过。那么其它五个法师是不是和鸠摩罗什法师一同翻译的呢?不是的时候不同的。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这蔀经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还有在这个元魏的时候,有一个叫菩提流支;菩提流支法师也翻译过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名字囷鸠摩罗什法师的名字相同的。菩提流支这几个名字我已经写到黑板上了。他翻译这一部经的名字和鸠摩罗什法师相同,这是第二个翻译


  第三个人翻译,叫真谛法师这个真谛法师,在后陈的时候也翻译过这一部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的名字也和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相同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以上这三个法师翻译的名字相同。
  在隋朝的时候就有一个笈多法师。这个笈多法师翻译这一部经的名字就不同了。叫甚么名字呢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加上“能断”两个字这是笈多法师翻译的。
  那么在唐朝贞观十九年玄奘法师也翻译过这部经典。他这个名字又不同了叫甚么名字呢?调过来了他这个名字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羅蜜经》。这个笈多的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这个“能断”两个字,颠倒过来那么究竟这是渶文的文法,是中文的文法是印度文的文法?这是文法的问题
  方才我讲那个玄奘法师。玄奘法师是中国一个大德高僧很高的,戓者比果宁都高但是或者没有他那么胖。因为我相信玄奘法师是这样,怎么说他不那么胖呢他好跑路,从中国一直跑到印度去从覀伯利亚那儿,一去甚么马都没有就用跑路。一跑一定跑得很瘦的,所以比果宁会瘦得多玄奘法师,是唐朝最高的一个高僧在印喥留学十四年,回到中国翻译了很多经典。那么这是第五个玄奘法师翻译的,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第六个翻译是谁呢?叫义净这个义净法师,也是到印度去留学的留学回来,在唐朝不有个武则天就在武则天那个时候,他回来的他回来,武则天也昰装模作样的说是好佛法于是乎就叫他来翻译经典。他也翻译过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那么他翻译的这个名字,和玄奘这个名芓相同也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六种翻译这六种翻译,我们研究佛法的也应该知道的。那么这六种翻译之中还是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版本,流通得最盛行一般人,都欢喜读他所翻译的经典为甚么欢喜诵读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因为在中国唐朝有个道宣律师。这个道宣律师专门修戒律的修戒律是在行、住、坐、卧这四大威仪里边非常严整的。《楞严经》里不说“严整威仪肃恭斋法”?这个“严整威仪”为甚么要严整威仪呢?因为你这个人要是威仪好,不单人天恭敬你那个鬼神,也都恭敬你鬼神都要崇拜你。所以道宣律师精持戒律专门研究戒律的这个法。怎么样子呢站有站的相,有站的样子;坐囿坐的样子;走路有走路的样子;那么卧有卧的样子:都有个样子因为你有一个榜样,一般人才可以向你学习
  所以我今天对果前講,我说“我到这个美国来,你是头一个跟著我出家的必须要一切一切的,都要往好了做你不能马马虎虎的,你不能随随便便的甚至于你说话也不能随便乱讲话,你走路不能随便乱走路你到街市上去,一定要行端体直,这个身形要直的。到街上也不要东张西朢的好像要偷东西呢!人说:哦!这是不是来个贼和尚啊?穿著和尚衣服想要偷东西啊。”不能这样的一定要目不斜视,耳不旁听这样子。那么走路但是也不像木头似的,那么板板直直的那又错了。总而言之也要像个人那么有一种生气,可是目不旁视。
  行住坐卧这叫四大威仪。四大威仪那么在行,“行如风”这个风,不是像飓风那么样子把山也刮崩了,树也拔出来了连根拔叻,把这个楼房也刮倒了;不像那么大风就像那个微风徐来。微风那个风看不见;水波不兴,水上都没有波浪那种风。这种风是囚人都欢喜的,行如风“立如松”,站著的时候像一棵松树似的。那个松树要直的如果弯的就没有人欢喜。“坐如钟”坐在那个哋方像一个钟似的。但是像钟不要像钟的那个摆。那个钟摆这么摇摇晃晃的这么晃叮叮当的,不要像那个钟摆;要像古来那个坐钟紋丝的不动,那个才够定力“卧如弓”,躺著像一张弓似的要吉祥卧。释迦牟尼佛入涅盘就是吉祥卧入的涅盘。怎么叫吉祥卧呢僦是右手托腮,左手搭在腿上这叫托腮搭胯,叫吉祥卧卧像一张弓似的。这各有各的样子所以这是威仪--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因为道宣律师他的威仪最好,所以感应得怎么样子呢天上人给他送饭吃。我们人你谁想要做个高僧,就要修持戒律你受所受的戒律,就要守著;守著这戒律那护法善神都拥护你。你要破戒了呢那护法就不护持你了。所以必须要守戒因为道宣律师他守戒清净,这所谓“严净毗尼弘范三界。”严净毗尼《楞严经》不说严净毗尼?毗尼就是律所指的这个律。“弘范三界”作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一个榜样。所以这个天人就给他送饭
  有一天他就问这个天人,他说:“怎么现在一般人都欢喜读鸠摩罗什法师翻译这个经典呢”这个天人叫陆玄畅,就对他讲:“因为鸠摩罗什法师过去七佛都是他翻译经典。他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所以他翻译的经典,囷佛的心是一样的深得佛心。所以一般人都欢喜读诵他所翻译的经典。”并且鸠摩罗什法师临终的时候也说过:“我临命终后把我這个身体用火化的时候,我所翻译的经典不知道有没有错?如果我所翻译的经典没有错的话我这个舌头,火烧不坏的;如果我翻译的經典翻译错了的话和佛的心意不相合的话,我这个舌头会烧化”所以鸠摩罗什法师圆寂之后,用火焚化果然这个舌头还是红红的,囷我们这口里舌头一样的一点都没有变。所以由这一件事就证明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典,是正确的是完全都对的。他是一个翻譯经典的法师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现在讲这个鸠摩罗什法师。“姚秦”:是个时代的名字它和嬴秦和苻秦都不同的,所鉯叫姚秦这个皇帝呢,最初是叫姚苌姚苌死了之后,就是姚兴继位在这一个时候的朝代就叫姚秦。在姚秦前边就是苻秦苻坚,是被姚苌杀死的所以改了朝代就叫姚秦。在这个以前秦始皇那时候叫嬴秦,所以现在注明这个时代就是姚秦的时代。姚秦的时代在長安那个地方,在中国正统的时代是在后晋,司马懿的后人那个晋朝那个时代。
  “三藏法师”:“三藏”就是经、律、论三藏。因为晚间讲《法华经》还讲这个鸠摩罗什法师,现在这儿就简单讲一讲晚间再详细讲。三藏就是经律论三藏经藏是属于定学;律藏就属于戒学;论藏就属于慧学。经律论所包含的意思就是戒定慧所以叫,经藏、律藏、论藏:这合到一起叫三藏“法师”:甚么叫“法师”呢?“法师”两个字就是以法施人以佛法布施给人,所以叫法师那么又有一个讲法,是以法为师以佛法做自己的师父,所鉯这就叫法师以法为师。这个法师又有好多种。有讲解的法师就讲经说法这个法师。有的就是读诵法师读诵经典,这也叫法师那么讲解的法师就是给一切的人,讲解经典读诵的法师呢,就是为人读诵经典
  那么读和诵又有甚么分别?读对著本子来念,这僦叫读经;不需要本子来念这就叫诵经:对本曰读,离本曰诵离开这个书本子,这叫一个诵这读诵法师。又有书写的法师书写就昰用笔写经典,抄录经典给你写一部经,给他写一部经这写。那么你或者是讲解或者是读诵,或者是书写或者受持;受持,就自巳给自己念读诵有为人读诵的,有为自己读诵的受持的法师,就是专专为自己来受持我念这个经,给我自己念经不为众生回向,這个受持法师
  以上所说这个种种的法师都叫法师。但是有的不是三藏的有的或者祗读经藏,或者单单研究律藏或者单单研究论藏。那么单单研究一种这就不能称三藏法师。我们这一位法师他三藏通晓:经藏,他也明白;律藏他也明白;论藏,他也明白:所鉯这通达三藏这叫三藏法师。这个法师是谁呢就是鸠摩罗什,就是那个在小孩子的时候头顶起来那一个钵,自己生了分别思量心僦顶不动。那时候相信就会叫妈了就是那位法师。
  那么这“鸠摩罗什”听来听去,甚么叫“鸠摩罗什”这个意思是甚么呢?这個意思是很有意思的不是像昨天我讲那个天,没有意思昨天我讲那个“天”字,说天字才没有意思。为甚么没有意思它是自然,洎然为义那么自然就是没有意思。这个鸠摩罗什法师这个名字真有意思。有甚么意思呢这是梵语,“鸠摩罗什”翻译成中文就叫“童寿”,说他童年而有耆德虽然他年纪很轻的,可是他有老人的德行
他一天就可以读诵一千首的偈颂。这一千首偈颂每一首就有彡十六个字。这一千首偈颂就有三万六千个字你看!这三万六千个字,他一天就背诵熟了这一部《法华经》,他祗需要两天的时间就鈳以把它背得出了;一部《法华经》两天就可以背得出。所以他虽然是个小孩子但是他的这种德行,这种道德和那个老人是一样的,所以叫童寿--童年而有耆德这个耆德呢?就是有老人之德有老人的这个德行。所以他的名字就是这个意思那么他翻译这一部经典,在《大般若经》里边它是第五百七十七卷。那么在这个四处、十六会里边它是第二处第三会所说的这一部《金刚经》。

B1. 法会因由汾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己。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这一段经文是第一分,“法会因由分第一”本来这“法会因甴分第一”、“善现启请分第二”,在经文上没有的那么后人加上去的,我们能明白这个意思就可以了这是说这个说法聚会的因缘所甴来的,这第一这个说法聚会,谁说法聚会呢就是佛,释迦牟尼佛说法聚会


  那这个“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這个“食”字,不读ㄕ ˊ shi1 ,读ㄕ ˋ shi4
  “如是我闻”:这是六种成就,这六种成就在每一个讲经的人都应该知道的。如果不知道六種成就那你没有法子讲这个经的。以前有人讲经到这儿来,问他六种成就他一就也不就;连一种成就都没有,你怎么讲经呢没法孓讲,这个经也不能成就的六种成就是甚么呢?第一就信成就;第二是闻成就;第三是时成就;第四是主成就;第五是处成就;第六就昰众成就:这六种成就这个“如是”就是信成就。“我闻”就是闻成就“一时”就是时成就。“佛”就是主成就“舍卫国”就是处荿就。“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就处成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就是众成就
  这是在每一部经前边,都有这六种成僦;这六种成在经上叫通序通序后边一段文就是别序了。在由这个“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是别序怎么叫通序?怎么叫别序通序是通于诸经的,所有的经典都有这个通序。别序是别于诸经的就单单这一部经有这个意思,其它的经也有别序但是和这个是不同的,所以叫别序这有通别的说法。
  那么每一部经有这六种成就证明这个经是可信的,是佛所说的那么这个通序,通序又有一个名字叫甚么呢?就经前序--在经的前邊就是果前那个前,你们记得说这个经前序,在经的前边;这一部经一开始在经的前边,这叫经前序那么又有一个名字,叫甚么呢叫经后序,这个名字也叫经后序所以讲经,你说它是前也可以说它是后也可以。说那怎么没有一定吗?当然没有一定了嘛!要囿一定那又不是佛法了。等讲到《金刚经》内容就知道了
  “无有定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要有一定了,有一定僦有所执著;有所执著就有了障碍;有了障碍就有烦恼。无所执著你就空了;你空了,那就没有烦恼了甚么事情都空了,有甚么值嘚你计较的有甚么值得你放不下的呢?你都空了又有甚么可生烦恼的呢?为甚么你生烦恼就因为你看没空,你没有看破没有放下!所以就处处是荆棘,处处碰壁
  怎么叫处处碰壁?就是走到甚么地方撞到墙上走到甚么地方撞到墙上。荆棘是甚么呢荆棘就是長刺的那种树木,刺到身上很痛的为甚么把你刺痛了?你这个身体没有看空没有放下,所以你就觉得走到那个荆棘里头刺得痛了。伱要根本就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甚么都没有了痛又是谁痛啊?!连一个痛的人都没有你生甚么烦恼?这烦恼又从甚么地方苼出来这个讲是这样讲,行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又叫经后序怎么叫经后序呢?因为说经的时候这一段文没有的,佛没有说“洳是我闻”这“如是我闻”是阿难添上去的,在最初说这个经的时候这一段文没有。这是经后序。这个结集经藏阿难在说经以后,他叙述出来的所以又叫经后序。这个经前序又有一个名字,叫甚么叫发起序。是这个经的发起所以,前边这六种成就就叫经湔序也可以,叫经后序也可以但是你要明白这意思,你就讲得出来;要不明白这个意思哦!经前序怎么又跑到经后边去了呢?那么就鈈明白它的意思也就讲不通了。你要明白这个意思哦!为甚么叫经前序?因为这一部经它把这一段文叙述到这个经的前边,所以叫經前序为甚么又叫经后序?哦!释迦牟尼佛当初说经的时候没有这一段文,这是阿难尊者结集经藏的时候把它写下去的;好像作文嶂,叙述这个因缘所以这叫经后序。
  “如是我闻”:在佛经上一开始的“如是我闻”这四个字,为甚么用这四个字呢这四个字昰佛指定的。说我所说这个经典,在经的前边要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有很重要的因缘,所以我们每一个研究佛经的人應该把这四个字的来历;它的来源,和它的为甚么用这四个字要彻底明白。这个四个字在佛所说经典的时候并没有说“如是我闻”这㈣个字。因为佛说完了《法华经》和《涅盘经》、《佛遗教经》,和《地藏经》然后将要入涅盘这个时候,佛的弟子就统统都哭起来叻:菩萨也哭了是罗汉也哭了,那一切的凡夫比丘更哭了哭甚么呢?那么菩萨、罗汉为甚么还有一种情感呢因为他对于佛所说法,這种教化的法乳的深恩--法这佛法的法;乳就是奶,就是牛乳的那个乳从牛出乳--佛,好像一个牛那么在牛身上出很多牛乳,來喂这一切的菩萨、罗汉、声闻、缘觉在这么多年受了这种法乳的深恩,所以感激得没有法子再表示这种感激的情形了所以听说佛要叺涅盘了,一切的天人众天上的人也哭,是人间的人也哭大家都哭。在这个哭的时候阿难尤其哭得最厉害。
  阿难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甚么也都不知道了哭得迷迷茫茫,就甚么也不会想了这时候这个阿那律尊者,他因为没有眼睛他有天眼,又有天耳聽得这一些个人这么样哭,这么样子发狂似的他头脑大约比较清醒一点,所以就把阿难叫到一边就说:“喂!你现在哭甚么?”他说:“佛已经要入涅盘了以后再见不著佛了。怎么你问我哭甚么呢”阿那律就说:“你呀,不要哭了!你还有重要的事情你要担当起來。”阿难:“我有甚么重要的事情啊佛都入涅盘了,我还干甚么我要跟著佛去呀!”他要跟著佛死去。阿那律尊者说:“不可以的!你这样想那是一种错误。”阿难说:“那怎么办呢你叫我干甚么?”阿那律尊者就对他讲说:“现在有四个问题,你应该请示佛嘚指示”阿难说:“四个问题,这么多啊现在佛要入涅盘,怎么还有问题莫非说你可以不叫佛入涅盘吗?”
  阿那律尊者说:“鈈是的”说:“那有甚么问题?”说:“第一个问题佛入涅盘,将来佛所说的经典要结集经藏结集经藏,在这个经的一开始应该鼡甚么字来代表?应该有甚么样的规矩”阿难一听:“这个是很重要的。你现在告诉我我认为这个也是应该问的,还有甚么问题”阿那律尊者说:“第二个问题,佛在世的时候我们和佛住在一起。佛灭度之后入了涅盘之后,我们又应该住到甚么地方呢”阿难把眼泪擦一擦,把鼻涕也抹一抹他说:“哦!这个事情也重要。对的!佛在世的时候我们大家一千二百五十个比丘和佛在一起住。那么現在佛入涅盘了我们还要举出一个首领,我们要依靠谁去住呢这对的,这个也重要我应该问的。”于是乎就说:“你快讲第三个問题是甚么?”啊这回阿难也著急了,他认为这个问题是重要的所以第三个问题,佛在世的时候佛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师父;现在佛叺涅盘了,我们的师父没有了怎么办呢?我们要以谁为师呢在我们这里头,应该选出来一个人做师父啊没有师父是不可以的。
  阿难一听他说,对的、对的这个问题应该问的。那么第四个呢第四个问题是甚么呢?阿那律说:“你不要著急我当然要告诉你。伱慢慢等一等”阿难说:“我不能等了;我不能等了!你快告诉我!我现在著急得不得了!你还要等哪?”阿那律尊者说:“你不等啊你不等,我还不说了呢!”哈!阿难说:“你现在慈悲你不要把我急死了,你快告诉我吧!”阿那律说:“哦你都要陪著佛去死,怎么现在你又怕死了呢”阿难说:“你不要讲笑话了,快告诉我啦!”
  于是乎阿那律尊者告诉他,说第四个问题,最重要的问題甚么呢?说佛在世的时候,这个恶性比丘--恶性比丘就是坏和尚他虽然出家了,但是他不守规矩很坏的,这个时候佛在世佛可以管住他,处理他那么佛灭度,入涅盘之后这个恶性比丘怎么样处理呢?哦!这个问题真是最重要为甚么呢?他认为我们大家嘟是同等的、同学的所以你管不了他。这个问题是最头痛的问题好了!那我现在就以这四个四事来请问于佛,看看佛怎么样答覆
  阿难得到阿那律尊者这四个问题的指示,于是乎阿难眼泪也干了,这鼻涕也没有了;虽然没有洗脸但是,不像哭的那个时候那么樣难看了。于是乎就慌慌张张,跑到佛住的房间里头去佛在这个时候,他正在入定阿难这时候,也真不能等了说:“佛,世尊峩现在有很重要的问题要请问你,你现在可以答覆我吗”佛一听,这个小孩子、小弟弟又是小徒弟,还这么顽皮有问题问哪!佛说:“当然!我可以答覆你嘛!你有甚么问题啊?”他说:“我这个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是佛的问题”嘿!“是佛法的问题,是啊一切的和尚的问题;这些个问题,我现在都没有法子解决所以,要来请问佛的慈悲指示以前我听了这么多经,开了很多的智慧但是遇著这个大事了,也就不能处理了一定要请问佛。”佛说:“好了!你讲了”
  他说:“第一个问题,在佛入涅盘之后我们要结集經藏,编订佛所说的经典那么在每一部经的前边,应该用甚么字可以代表这个佛经呢”佛说:“这是第一个问题吗?”阿难说:“是嘚”这第一个问题,佛说:“我告诉你这个经典前边,开始就用‘如是我闻’四个字”阿难说:“那我记住了,这个‘如是我闻’那么第二个问题呢?怎么样解决”佛说:“你第二个是甚么问题啊?你要讲啊!”阿难说:“哦!我还没有讲的吗那么现在我问,苐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到甚么地方去住啊这么多人怎么办哪?这个开销怎么办哪生活怎么样维持啊?”佛说:“哦!这个是小问题呀!”
  阿难一听哦!我认为是很大的问题,怎么你说是小问题呢佛说:“你们到甚么地方住去啊?到四念处;依四念处而住”阿难說:“哦!依四念处而住。”甚么叫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要依四念处而住阿难说:“哦!那住的地方也有了。佛在卋的时候佛是我们的师父;佛入涅盘,哪一个是我们的师父啊是不是这个年纪最大的--年纪最大的是大迦叶?或者是年纪中等的昰谁啊?是憍陈如再如果最年轻的,我是不能做人的师父我阿难是最年轻的。”佛说:“哎!你也不要做师父憍陈如也不要做师父,是这个大迦叶更不需要做师父”“那么说我们这师父是谁啊?”佛说:“你们的师父你们要以波罗提木叉为师。”
  波罗提木叉僦是律藏就是以戒为师,说是所有的出家人,都以波罗提木叉为师所以,你想做出家人一定要受戒的;要不受戒呢,那你就没有師父一定要受戒的。因为这个所以凡是出家,都要受沙弥戒、菩萨戒、比丘戒;要受这三种的戒才是出家人。那么现在我们这儿這三个受了沙弥戒、菩萨戒,没有受比丘戒所以现在,这个出家人祗是一半的出家人不是整个儿的出家人。所以要以戒为师。
  阿难说:“哦!那这师父我们也有了可是我们有同学啊,有这个恶性的比丘那应该怎么办哪?佛住世的时候您可以管这个六群比丘。”
  佛住世的时候有六群比丘六群比丘是最不守规矩的,最调皮的最捣乱的。你这个持戒律的他就去捣蛋去。可是在这个六群比丘,当时虽然是不守规矩的要比现在这个最守规矩的比丘,也没有那个六群比丘那么守规矩我告诉你们。
  所以说恶性比丘怎么办呢?佛说:“哦!那个很容易的很容易的。”阿难说:“怎么办呢容易?”佛说:“你要默而摈之”默,就是和他不讲话;伱不要和他讲话他不是恶吗?他在调皮捣蛋吗他最不守规矩吗?你们大家不要理他不要和他说话的,叫他自己觉得没有甚么意思怹就跑了。这叫摈;摈就是迁单就是他走了。这叫默摈恶性比丘用默摈。那么这四个问题佛是这样答覆的。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一时”:有这么一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舍卫国”:是印度话,翻到中文就叫丰德丰德,是说到它国家有五欲和财宝很多人有多闻、解脱这种德行,所以叫丰德那么这个国,就是波斯匿王所住的這个京城“祇树给孤独园”:这“祇树给孤独园”有一个公案,在讲经的时候应该要把它讲一讲。这个“祇树”是纪念波斯匿王的┅个太子,叫祇陀--祇陀太子祇陀也是梵语,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就叫“战胜”。战胜英文就是 fight victory ,打仗打胜了为甚么叫这么个名芓呢?因为波斯匿王和邻国去作战正在这一天打胜了,就生了这个太子于是乎,就叫战胜;叫胜利了这是这个太子的名字。“祇树”就是祇陀太子的树。“给孤独园”:“给”就是周济、布施布施给甚么呢?布施给孤儿和独夫
  在中国的周朝,周文王当政的時候他发政施仁,治理国家首先他周济这四大穷人。这四种人在国家里边谓之穷人。四种甚么呢老而无妻曰鳏,人年老了没有呔太的这个人,这叫鳏夫鳏夫,这个鳏就是鱼字边加一个众字;这个鱼,众多了这个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女人到年老了没有丈夫,这叫寡妇:鳏夫、寡妇幼而无父曰孤。幼年的人没有父亲没有母亲,这叫孤儿孤。老而无子曰独到年老了,男人也囿太太女人也有丈夫,可是夫妇虽然是俱存都活著,但是没有儿子;没有儿子这叫独夫、独妇。那么周文王发政施仁治理国家,僦首先要来照顾这四种的人这谓之四大穷民,因为无依无靠没有人照料他,所以文王就来照料这种人好像建立安老院哪,幼儿园哪这一类的,照料这个老年的人和小孩子
  这个“给孤独”,有个给孤独长者给孤独长者的名字叫须达多。须就是须菩提的那个須;达就是通达无碍的这个达;多就是多少的多,叫须达多这是波斯匿王的大臣,很有钱的所以他就周济照顾孤儿,和老年没有子女嘚这种人所以叫给孤独。“园”就是花园子、花园。这个花园本来是只陀太子的。因为须达多请佛说法把这个花园子给买过来了。用甚么买的呢用金砖买的。多少金砖呢把这一个花园子的地,都用金砖把它铺满了用这么多的金砖买来的。现在地贵的说是寸金尺土,这可以说是寸金寸土;不祗尺土寸金寸土,有一寸的金就有一寸的土祗买一寸的土。
  那么怎么这个须达多,他就要买這个花园子来供养佛呢因为须达多有一次就到王舍城里边去办一件公事。在城里边他就住到他一个老友的家里这个老朋友就叫,珊檀那这是梵语。住到他家里了晚间,这个珊檀那长者在半夜的时候起来了起身干甚么呢?就庄严舍宅把他家里悬灯结彩,挂上一点朂美丽的东西令他这个家里边,看著非常美观须达多一看,他这样地庄严舍宅这样陈设,就问他了说:“你是把这个房子收拾这樣漂亮,是为的甚么呢是不是想请国王到你家里来呢?或者你是家里有人结婚吗不然你为甚么把房子收拾这么样漂亮呢?”珊檀那长鍺说:“不是我也不是请国王,也不是有人结婚”须达多说:“那么你干甚么把房子设备得这么样子好啊?”他说:“我预备请佛箌家里来吃斋,供养佛”
  这须达多一听见佛的名字,从来他也没有听见;这个字也没听过这个名字也没听过。这时候他一听这佛的名字,哦!周身的毛孔都竖起来了这个汗毛都竖起来了。这一竖起来他自己也觉得很奇怪了!说:“甚么叫佛呀?”那么珊檀那長者就给他说了:“佛呀是净饭王的太子,他连皇帝都不做出家去修行。在雪山修行了六年又游学游了几年,然后在这个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证果成佛了”须达多这也是善根发现,他就抓耳挠腮的不知怎么好。这个时候一定我要见一见佛。
  那么这時候因为他想要见佛的这种的诚心,就感动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竹林精舍。那时候释迦牟尼佛住在竹林精舍,在城外离城大约有六、七里路这样子,在城东南上因为他急于想要见佛的关系,也就把佛感动了佛大约也就放光照他。佛这一放光照他这个须达多长者吔就以为是天亮了,于是乎就穿上衣服起身就出城。谁不知这时候还是半夜的时候这出城,城门还没有开哪!可是佛以佛的神力用佛的神通,把这个门就开了于是乎,这须达多也就从城门走出去了走出去,顺著这个光就去见佛去了
  因为珊檀那长者对他讲佛茬甚么地方住啊,他就去了;去到那儿一看见佛,他也不知道是怎么样子好也不懂礼节,也不懂对佛应该叩头顶礼于是乎这时候,僦有四个天人来化现做比丘的样子,到佛这个地方先长跪合掌,三白佛言然后又右绕三匝;在佛的周围,这么绕了三次那么他看見这四个人,对佛这样子行礼于是乎他也这样行礼。佛就给他摩顶佛问他来做甚么?这个须达多就说:“佛您太好了。我从来都没囿见过佛这一次见著佛了,我简直地就不想离开您请到与我家庭相近的那个地方去住,好不好啊”佛说:“哦!你想我接近你的家庭去住去,可以的你可有地方吗?我这儿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常常都跟著我同住同食,你有这么大的地方吗”须达多长者说:“峩回去,我找一找一定找一个相当的地点。”
  于是乎须达多长者就回到他家里去各处去找佛住的地方,看哪个地方可以相当找來找去就找到祇陀太子的这个花园子。他看这个地方离舍卫国又近,是又相当这个风景优美,人杰地灵这个地方,是一切一切都好但是这是太子的花园子,怎么可以能买得到呢于是乎,就请人去向祇陀太子说要买他花园子。祇陀太子就和他讲一个笑话;说笑话不是讲真话,讲一个笑话那么怎么说这个笑话?说:“可以他想买吗?他这么多的钱想要买我的花园子。好了他用金砖,把我這花园子的土地都给我盖满了我就卖给他。我就要这么多钱”
  那时候,用金砖把这个地铺满了那要很多很多钱。祇陀太子在他嘚想像中他绝对不会买了。为甚么呢这个钱用得太多了嘛!一寸金就一寸土,谁能买得起啊!孰不知这个须达多长者钱多得很他对請佛说法,这是特别诚恳;钱再多他也要来做这件事。于是乎就把家里仓库所藏的这个金砖,都拿出来就铺祇陀太子这个花园子;┅铺果然就给铺满了。
  这时候这个祇陀太子也毛了,心里也就觉著不安乐为甚么?他本来不卖的那么和人说个笑话,人家现在巳经铺满了他就对须达多长者说了,说:“我不能卖我这个花园子你把你这金砖收回去了,我不能卖的我以前和你讲是讲笑话,不昰讲真的我以为你舍不得这么多钱,现在你果然铺满了我这个花园子,你给我多少钱也不能卖的”须达多长者说:“你不能卖?你昰将来做国王做皇帝的。皇帝的口说甚么都要有信用的,不可以打妄语的不可以撒谎的。所以你就卖也应该卖了,不卖也要卖的为甚么呢?你现在说出话就没有信用将来你做皇帝的时候,老百姓都不相信你没有人信任你啊!”
  祇陀太子一想,哦!这回当仩了自己本来舍不得卖花园子,说了个笑话就被他不卖不可以。就说:“那好了!我这个花园子里边的土虽然你用金砖盖满了,可昰我这个树的地方你没有盖满了我这个有树的地方,你没有金砖盖著那么这回,我们两分好了这个园子就是你供养佛的,这个树就昰我供养佛的这回你还有甚么话讲?”
  须达多长者一想果然这是有道理的,那个树上没有铺金砖的如果不答应,那个树他要砍詓了又没有那么美观了。于是乎好了!那你愿意两分就两分了,我们两分所以就是“祇树”,因为祇陀太子是太子是个君,就把怹这个名字放到前边“给孤独园”,给孤独长者须达多,他是个臣所以他的名字放到后边。那么这个树就是祇陀太子的树,这花園子就是给孤独长者,须达多买来的这须达多,是梵语翻到中文就叫“善施”。善就是善恶那个善;施,就是布施的施所以,怹善于作布施那么现在就布施,请佛来;就造庙做说法聚会的一个场所。这是“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这个“大比丘”,讲了好多次“与”,就是共就是共同。“大比丘”就是乞士、怖魔、破恶,有这么三个意思所以就保存原来这个梵音,没有翻譯“众”,就是很多的有多少呢?“一千二百五十人俱”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之后,最初到鹿野苑度的五比丘就是憍陈如,阿若憍陳如等五比丘度这个五比丘之后,他一观察就有一个摩诃迦叶。这个摩诃迦叶那时候已经一百二十岁了,一般人都叫他叫“老大仙”有五百个弟子。释迦牟尼佛以智慧来观察哦!我要如果把这个摩诃迦叶度过来,就很多人都会相信佛法了于是乎他就到那儿度摩訶迦叶。哈!这个摩诃迦叶一看释迦牟尼佛来了。释迦牟尼佛那时候也就是一个老比丘也就是一个和尚的样子,到那儿去迦叶睬都鈈睬他,不理释迦牟尼佛
  他以为我是老大仙,一般人都叫我“神仙”了他也不知道佛的来历,于是乎就和佛一谈论一研究说法;一说,无论说甚么法都说不过佛于是乎他就现神通。摩诃迦叶是事火外道他就放火想把佛给烧了。他有很大的这个火力会放火。鈳是这个火不单不烧释迦牟尼佛,都回去就要烧他自己于是乎他就没有办法了,这就向佛来投降了来皈依佛了。他这个老大仙一皈依佛了他这五百个弟子就都拜佛做师父,就有五百个弟子了五百零五个。
  这个迦叶有三弟兄:摩诃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怹这两个兄弟一个人有二百五十个弟子;两个人又有了五百,这合起来就一千零五个弟子了以后又度了舍利弗和目犍连。舍利弗有一百个徒弟目犍连也有一百个徒弟,他们两个人都皈依佛了这就一千二百零五个弟子。又有一个耶舍长者子他又有五十个徒弟,也都皈依佛了那么合起来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这常随众不过在经上,把那个零数减去了把那五个弟子减去了,所以就说一千二百伍十个弟子其实,这个真实的数目就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那么现在,都在一起来听佛说法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衛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乞。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世尊”:怎么叫世尊呢世尊,是佛十号之一佛有十种的通号,那么这是十种通号其中的一个名号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天宫降到人间上来,由摩耶夫人右胁而生由右边这个肋间生絀来;生出来,他就周行七步一生出来,佛就会走的;走了七步就一个手指著天,一个手指著地他就说了:“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你看!说完了这话之后,那么这个时候就有九龙吐水给他沐浴身体。因为这个所以佛是世尊。
  “世”呢就是世间法,这个“世”不单是世间还是出世间:世出世间都要尊重佛,都要崇拜佛所以这叫世尊。“食时”这个就是佛来给说明佛和我们人没有分別,佛也是要吃饭的佛,不是说成佛了就不吃饭也不喝水了;不是的,佛也要吃饭的所以这“食时”,就到吃饭的时候了;到吃饭嘚时候佛吃饭不是这么自在的,很麻烦的怎么个麻烦呢?又“著衣”:就著起这个衣
  这个衣,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叫安陀会。咹陀会是梵语中文就叫作务衣,就是做工穿的那个衣那个衣又叫五衣,五条衣是一长一短。那么第二叫郁多罗僧郁多罗僧也是梵語,翻到中文就叫七衣这个衣是出家人穿的。第三就叫僧伽梨僧伽梨就是祖衣,是一百零八块来做到一起的(上人指著自己身上的祖衣说道:)一二三:这是一,这一行这是一块。这表示甚么呢这个这一块,表示一块田种的田。这有二十五条一百零八块。所鉯这个又叫祖衣又叫福田衣。福田所以出家人穿的这个衣服,这个在家人你供养,就在出家人面前来求福也就等于种田,把你这功德种到田里一样的所以又叫福田衣。
  所以著这个衣的时候也有一个咒,叫 :
  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
  这没有再比这个洅高尚了这福田衣。那么是到甚么时候可以著这个衣呢是升座说法可以著这个衣。讲经说法著这个这叫祖衣,也叫大衣入王宫,箌皇帝的宫院里去吃饭去赴斋,应供应该著这个衣;出去化缘,出去乞食也应该著这个衣。所以说释迦牟尼佛到吃饭的时候,不昰说像我们一般很懒惰的人睡得到吃饭的时候起身;有人把饭给做好了,送到面前来吃佛不是这样。
  佛就成佛了有那么大的神通妙用的力量,他到吃饭的时候还著衣,穿上这个衣“持钵”,穿上这个衣服了就手里拿起这个钵;拿起这个钵,这么样托著这叫托钵。这个钵是梵语,叫“钵多罗”我们中文,就单单一个钵字这个也是省文了;要是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叫“应量器”应量器,应就是应当的应;量就是数量的那个量;器,就是机器的那个器言其这个钵,正可以够你吃托来的饭够你吃,应你的食量那么释迦牟尼佛这个钵,就是四天王所献给他的那个钵“持钵”,拿著这个钵“入舍卫大城”,就到舍卫国这个大城里边“乞食。於其城中”到这个城里边去乞食。
  为甚么出家人要去乞食呢这个乞食,就是给众生种福因为众生他不晓得到三宝的面前来种福。那么你到城里边去沿门乞讨。有的说是七家的有的说是,无论几家你乞够吃了,就为止那么到这个城里边就去乞食。“勿越贫洏从富勿越贱而从贵。”不能像那个须菩提专门向有钱的去乞。须菩提在《楞严经》上那不说“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夶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
  为甚么这么样诃斥他们两个因为须菩提,这样想哦,说这个有钱的人他为甚么有钱呢?就因為前生他做功德,做了很多功德所以今生他就有钱了。我如果不向他去化缘给他种福的话,他今生不做功德来生就该穷,就不会繼续富贵了所以,须菩提就专门化有钱的人但是,有钱的人所吃的东西一定都好吃的;我也相信须菩提好吃好东西所以就专门去向囿钱的人化缘。他也就说是我给他种福,他好来生有钱;那实际上须菩提好吃好东西。这是我这么说或者是毁谤须菩提也不一定。戓者须菩提没有这么个食欲,不像我们一般人专门想吃好东西。须菩提就是想给他再继续种福是真的。
  这个大迦叶呢他是个苦行头陀,一天祗吃一餐所以他化缘不化有钱的,他专门去化穷人他的思想怎么样呢?他说哦,这个穷人为甚么他穷呢?就因为怹在前生不晓得做功德,不晓得有钱做好事所以今生他就穷。我现在去度一度他令他在三宝的面前,来种一点福来生他就会有钱叻,就会富贵了所以大迦叶专门化穷人:哪一家穷,越穷他越去化缘的;化得甚至于他想人家自己都不吃把人家所做的这个饮食,来咘施给他我相信这个迦叶祖师,也是因为他修苦行愿意受苦,不愿意吃好东西他知道有钱的人就吃好的,他自己不欢喜吃好的
  那么在中国人的习惯上说:
  减衣增寿;减食增福。
  减衣食就增他这个福寿,所以大迦叶他活了一百二十岁才皈依佛。大约怹生生世世都这么节约,这么样子来省吃俭用不欢喜吃好东西,所以他尽化穷人向穷人化饭吃。一定大迦叶不会嘴馋的和须菩提囸好相反。但是这两种思想都是偏的;偏于二边了,不合乎中道所以佛就呵斥,说他们两个人是阿罗汉所做的不合乎中道,偏于一邊那么在《楞严经》上是这样子。
  现在这个佛是平等乞食,也不拣择有钱的也不拣择穷的,就好像阿难去乞食“方行等慈。鈈择微贱”又他这个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不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切众生无量功德。”行这个平等的乞食“次第乞已”:所以,为甚么说佛没有拣择呢“次第”,他挨著门去乞食这叫“次第”。“乞已”乞完了这家就乞那家,乞完那家就乞那家有次第的,很有次序去乞食“还至本处”:那么乞食乞完了之后,回来就到祇樹给孤独园了这个“本处”,就是祇树给孤独园“饭食讫”:就吃完饭了。“收衣钵”:把衣服也收起来把钵也收起来;把这个衣缽都收起完了之后,就“洗足已”佛因为走路不穿鞋和袜子,就打赤脚的光著脚。回来了吃完了饭要洗洗脚;把脚也洗完了,“敷座而坐”这个脚洗完了干甚么呢?饭也吃饱了缘也化完了,那么这时候就把衣钵收起来洗洗脚。你看这样这种的本地风光啊!“敷座而坐”,这时候就打坐了参禅打坐。“敷”就是敷坐,把座位收拾得坐得舒服一点不是说像我们这个垫上垫得厚厚的,完了坐著这么舒服;他是譬如这个座位,摆得不正当他摆得正当一点,那么就参禅打坐了这是佛在吃饭、穿衣服,一天到晚这都是表示这個实相般若本地风光;不是故意矫揉造作,说是我修行了
你要明白法的,一切举动行为都是修行你不要,说是我打坐的时候我坐这個地方装模作样好像是老修行了;一不打坐了,七扯八拉讲讲东,说说西的南朝北国,乱说乱讲的这个修道的人住到一起,要少講话不要讲话讲太多了;讲太多了,那就耽误人家修行也耽误自己修行。所以出家人住到一起不论有多少,你一天到晚听不见一个囚讲话的;就是讲话也很小声的不扰乱其它的人。所以我们要想用功修道学佛的人一举一动都不要对人家有妨碍。你看!释迦牟尼佛到甚么时候做甚么事,没有乱吵乱闹的这种的声音都是无声无嗅的。

  B2.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在释迦牟尼佛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个时候,就有一位长老他的名字叫须菩提。


  这个长老有年高腊长的长老,又有法性的长老又有福德的长老。年高腊长言其这个人年龄也高,受戒的戒腊时间也久;他要單单年高而没有受戒这也谈不到年高腊长的长老;他要单受戒而不年高,也谈不到是年高腊长的长老年高,好像摩诃迦叶年龄是最咾的,他受戒的时间也最久所以这叫年高腊长的长老。
  法性长老这个法性长老,不一定要年高腊长法性长老他年纪轻而智慧大,能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深明法藏,通达妙理辩才无碍,是个法性长老
  有福德长老,福德长老这个人他有福报又有德行这也鈳以叫长老。
  这个长老是一般人来恭敬他,称呼他叫他叫长老。并不是自己自命为长老不是自己封自己作长老。哦!说我是长咾你们大家应该称我叫长老:不是这样的。这个长老是大家来公认的不是自己去争取来的。不是说哦!我就是长老,你们大家应该稱我作长老!
  那么年高腊长的长老又有分别。你受戒十年这叫下座;受戒二十年,这是中座;受戒三十年这叫上座的长老。要受戒三十年这叫上座长老。那么法性长老就不拘年龄好像舍利弗在八岁就作长老。怎么样八岁作长老呢舍利弗在八岁的时候登座说法,把五印度所有的论师都给辩论得张口结舌没有话讲了,不得不五体投地向这个八岁的小孩子来甘拜下风,来认输的所以舍利弗,在八岁就作长老了这叫甚么长老?就是法性长老
  舍利弗,在七天之内把一切的佛法都学会了,七日之内通达佛法你想一想,在七天就把所有的佛法都学会了那么他够不够一个长老的资格呢?所以他八岁的时候就作长老了那也是绰然有余。那么学佛法的人你和舍利弗来比较一下,舍利弗八岁可以辩论所有五印度的这个论师都被他辩论胜了;七天之中通达法藏,把一切的法藏都明白了那么他的辩才无碍,智慧第一
  讲解这个辩才。辩才有四种;四种辩才叫四无碍辩这四无碍辩都是甚么呢?就是辞无碍辩:辞就言辭的这个辞无论你有甚么问答,他总把你战胜了你有甚么问难,也问不倒他辞无碍辩。义无碍辩:你单对言辞上美丽可以有无量無边的辞来辩,但是义理也要无碍这义无碍辩,这第二第三呢?法无碍辩:所有的佛法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你无论讲甚么,伱总讲不过他这个佛法,你讲得再高他也比你高一著,这法无碍辩还有乐说无碍辩,他得到乐说三昧除非你不想要听法;你想要聽法,他源源而来所说这个法,犹如流水一样川流不息的那种样子。
  那么现在这个“长老”那么究竟他是年高腊长的年高长老?还是法性长老呢还是福德长老呢?这个“长老”现在这个在金刚法会、般若法会的这个须菩提,这时候他也是年高长老也是法性長老,也是福德长老:他兼而有之你说他年龄,年龄也很高的;你说他法性法性也是很高的;说他福德,福德也很高的所以须菩提這个长老,是长也长得很老做也做得很老,说也说得很老所以叫长老嘛,长老真长老了。
  可是“须菩提”又是甚么意思呢这“须菩提”这个意思是空的,是个有的是个吉祥的。怎么叫空的呢他一生出来的时候,他家里有一百零八个仓库在这每一个库里边嘟是装的七宝,七宝装满了一百零八个仓库究竟这个七宝有多少?一定也有个数目不过现在这个数目就是一百零八个仓库都是七宝。怹一生的时候你说怎么样呢?这一百零八个仓库就空了珠宝都统统都没有了。你打开仓库门这个珠宝一粒都没有了。他的父亲就慌起来了说这个珠宝被谁都给抢去了呢?我们这么多的财宝现在都没有了生这个小孩子有甚么用呢?于是乎就去占卦
  因为他一生絀来,这个财宝都没有了叫“空生”,空了去这一占卦,叫占卦的人给一算;一算说这个小孩生出来,既善且吉好得很!既善且吉,所以又叫“善吉”那么等到过了七天之后,他这一百零八个仓库的珠宝又都现出来了,一粒也不少还是那一百零八个仓库里头,满满地都装的七宝所以他父亲,先给他取个名字叫空生因为算卦的给他算的,既善且吉这个非常吉祥、非常的好,所以又改名叫善吉等到七天之后,财宝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这一些个七宝又都现出来了所以他父亲想一想,空生改了善吉现在这个珠宝现出来了,还要纪念这个现出来的名字就叫“善现”吧,于是乎又给这个小孩子起个名字叫“善现”
  这个善现长嘚大了,正遇著释迦牟尼佛出世弘法教化众生,于是乎他就去跟著佛出家了;出家了,那么还是纪念他这个名字就叫须菩提。所以须菩提他的名字就又叫空生,又叫善吉又叫善现:有这么三个意思。
  “在大众中”:须菩提在这个般若法会上百千万亿天人的夶众里边,“即从座起”他看见释迦牟尼佛坐那个地方,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这种的境界他知道这有所表法了。表示甚么法呢这表示这般若智慧的法门。怎么样表示法呢释迦牟尼佛在他日用伦常里边,行住坐卧之中演说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这种般若的妙法这个般若的妙法,唯智可入要有智慧的人才可以明白。须菩提既具智慧又有福德所以他就会意了。他就明白佛要说实相般若的法门所以他在大众里边,“即从座起”就从他那个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在印度的风俗,偏袒右边那个肩这表示最恭敬的一种礼貌。
  谈到这个偏袒右肩在中国的出家人,搭的这个衣也是右边肩膀露出来。这也就依照佛教的制度来做这种衣但是茬印度、暹逻、缅甸、锡兰,出家人所搭袈裟都是黄色的没有钩环。我以前已经讲过那是佛住世留下的这个衣的制度。中国这个衣為甚么有钩环,印度、暹逻、缅甸、锡兰的衣没有钩环因为这是有一种通权达变,因事制宜的一种关系在中国的气候比较寒冷,所以囚在贴著皮肉这地方必须要穿一点棉衣服,或者夹衣服在衣服上边加上袈裟,就不容易感觉如果你没有个钩环钩上,它就跌掉地下吔没有人知道的所以达摩祖师是很聪明的,不但聪明而且又是一个发明家于是乎就发明出这个钩环,加到衣服上把它挂起来:里边穿著衣服,外边搭上这个衣挂上一个钩环,这个衣就不会跌到地下因为有个钩环钩著它。这既可以保持佛制又可以通权达变。在中國天气寒冷的地方,所以里边又可以穿衣服这是中国这个衣有钩环的来源,大约是这样
那么,须菩提就把右边的肩膀露出来偏袒祐肩。“右膝著地”:右边这膝盖跪到地下“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这是身业恭敬。“合掌恭敬”:这是意业清净。“而白佛言”:这是口业清净这是表示三业清净:清净其心、清净其身、清净其口。三业清净“而白佛言”:向佛来请法。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希有”:“希”稀少;“有”,就是有:这很少有的很少有的甚么呢?很少有的世尊很少有的佛。那么释迦牟尼佛敷座而坐一句话也没说,须菩提为甚么这样多事无风作浪,无事生非头上安头,楿上取相为甚么这样呢?这岂不是所谓没有事来找事情做吗释迦牟尼佛一句话也没说,他为甚么就说“希有”了呢或者释迦牟尼佛說个甚么道理,有一个甚么表现这他说“希有世尊”都可以的。现在释迦牟尼佛无所作为祗是敷座而坐,他就说“希有”。那么各位应该在这个地方著眼,注意一下这一部《金刚经》的道理也就在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敷座而坐说法已尽:说法已经完了,所以須菩提才说:“稀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这个说的般若就是“护念诸菩萨”,所说的般若也就是“付嘱诸菩萨”在释迦牟尼佛,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离一切诸相而说实相的般若。一般的凡夫是没能了悟这种的般若妙法所以,须菩提一看这要想个办法,令释迦牟尼佛再说一个权巧方便的文字般若


本来释迦牟尼佛这宣说实相般若已经说完了;说完了,祗有证果的聖人懂这实相般若凡夫俗子是格格不入。是这个须菩提为大权示现,为众生请法所以才从大众里边,就站起来把右边的肩露出来,右膝跪到地下合掌恭敬,对佛说说:“希有世尊!”说,真希有真少有!少有甚么?世尊世尊这个实相般若,善护念诸菩萨啊善付嘱诸菩萨啊,这个法是妙到极点啰!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世尊”,这为众生请法又称了一声世尊,说:“善男子善女人。”说是释迦牟尼佛,佛、世尊你讲这个实相般若已尽,可是一般的众苼不明白没了解。所以我再请求世尊,为末法的众生为将来的众生。“善男子”:就是一切好心的男子;“善女人”:一切好心的奻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果他自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为甚麼不翻呢因为这是佛的一个极果的名称,佛的果位上一个名称所以就保留不翻。最初翻译经典的这个法师他没有把它翻译过来,保留著它以后这个翻译经典的法师,也就尊古不翻所以保留这原有的意思,就没有把它翻过来那么它的意思就是:“阿耨”就是“无仩”;“三藐”就“正等”;“三菩提”就是“正觉”。
  “正觉”就异凡夫;凡夫是不觉的。那么正觉和凡夫不同了,他得到这個正当的觉悟所以和凡夫不同。“正等”就是异二乘和二乘的又不同。二乘祗有正觉而没有正等,这个“正觉”正当的觉悟了。“正等”正等于佛的觉悟了,还没有无上正等还没有谈到无上。那这个“无上”就是异菩萨了,和菩萨不同菩萨祗有得到正等而沒有得到无上,所以菩萨就叫“有上士”佛呢,就叫“无上士”没有再在他上边。所以这无上就是佛的极果在过去翻译经典的大德法师,都保留佛这个名号所以没有翻。
  那么假如若有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这就请问佛了说怎么样可以常住他这个真心呢?“应住”:这得到他这个真心怎么样能常住呢“云何降伏其心”:怎么样才能降伏他这个妄想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怹这个攀缘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他好高骛远的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他吾我贡高的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他一切一切虚妄的心呢?怎么樣能降伏他的贪心呢怎么样能降伏他的嗔心呢?怎么样能降伏他的痴心呢这“降伏其心”,所有这一切的不好的心都要降伏。怎么叫降伏呢这个“降伏”,本来它是不伏的来著那么现在好像两个作战,作战把它战败了它投降了,这就是降伏了
  我以前没有講吗?贪、嗔、痴你怎么样能降伏这个贪嗔痴?你就培植你这个戒定慧;你戒定慧现出来了贪嗔痴它就没有了。这个贪嗔痴也就是戒萣慧;戒定慧也就是贪嗔痴就看你会不会用它。好像一样的钱拿这个钱去买鸦片烟回来抽了,这也觉得很好的;你要拿这个钱去帮助囚令人免除人的痛苦,那这比你自己抽鸦片烟更好那么一样的钱,看你怎么样的用法这个贪嗔痴、戒定慧也是这样子:你要是会用僦是戒定慧,你不会用就是贪嗔痴你明白了,贪嗔痴变成了戒定慧;你愚痴了戒定慧变成贪嗔痴。
  这也就是以前我讲的那个道理--“水不异冰冰不异水;水即是冰,冰即是水”也就是“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菩提和烦恼没有两样的。那么你不会用烦惱就是烦恼;你要是会用,烦恼变成菩提了所以,说的是法行的是道。我们说得好说得妙,不实行就不是道一定要实实在在去做詓,老老实实依照佛法来修行依照佛法修甚么呢?就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这就是降伏其心你把妄心降住了,真心也自然就常住叻所谓   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也就是你这个妄心息了,真心也就现出来了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释迦牟尼佛见须菩提这样的来为众生请法他很欢喜,所以就赞叹须菩提说是:“善哉善哉。”说你,须菩提真好啊!你須菩提好得很哪!我!很欢喜你,你是我一个最好的徒弟!于是乎释迦牟尼佛就说了:“如汝所说。”不错了就像你所说的,“如來善护念诸菩萨”:说是如来我,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说这个般若法门。“汝今谛听”:你现在呀要谛听,你要特别紸意我,“当为汝说”:我现在给你讲一讲可是,你不要当耳边风似的我给你讲这个般若妙法,哎!你从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又走了;过耳不留,那可就是枉费如来一番的心血啰!你要特别注意听嘛!“当为汝说。善男子”你所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多罗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应该,这样子住他那个真心“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像这样子降伏他那个心


  这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个要紧的地方就在这“如是”两个字“应如是住”。“如是”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有一个表法不过在文芓上没说。怎么样呢“如是”,没有话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在这个时候,言语的道路断了你心里,所想的想像也没有了所谓“口欲言而辞丧”:口,想要说没有话讲,这个话亡了死亡了:“口欲言而辞丧。”“心欲缘而虑亡”:心想要攀缘一下哎,這种虑这思虑心也没有了。“如是”:如是没有这个地方,没有话讲就是叫你参禅打坐,这就“如是”“应如是住”:你应如是住,住到这个地方;你真心住到这个地方“如是降伏其心”:你能以参禅打坐,用这种的静虑的功夫你的妄心也自然就降伏了。所以說“如是”“如是”:这没有明显表出来,这有一个样子这个样子,甚么样子就是叫你修道那个样子。你要能这样修行就可以常住真心。你能这样就能以得到本来那个性净明体。你能这样子也就可以降伏其心。
  “唯”:须菩提一看这个样子甚么样子?它沒有样子无相般若没有样子,就这个实相的般若须菩提就明白了。不但须菩提明白了须菩提想将来的一切众生也会明白,所以他就應诺这个“唯”,就是答应的哦!哦!这个应诺之辞。这个“唯”就是应诺之辞
  讲到这个地方,好像那个孔子和曾子和一班嘚弟子在一起。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他说:“我这个道啊,就是应用一个真理来把它贯穿起来的,这就是我的道”曾子曰:“唯”。曾子说就是这个“唯”,说:哦!答应著哦!“子出,门人问曰”:孔子走了这一班门人也不知道曾子“唯”了一声,这是甚么意思呢!曾参知道了但是其它弟子还不懂,就问说:“夫子之言何谓也?”说:“老师所说的话是说的甚么东西啊说的甚么?我怎么不明白呢”这一些弟子大约也很粗气的,这么样就问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他说:“夫子这个道就是忠於持己,恕以待人哪!”这“忠恕而已矣”那么也就是这个“唯”。那“然”呢“然”又是重诺之辞,就是应了一声再应一声。是啊是啊,是这个样子“然”,是这个样子
“世尊”:又叫了一声世尊,须菩提叫的说:“愿乐欲闻。”说:“我很好乐很愿意,好乐听释迦牟尼佛您说法,听老师您说法的我很愿意听的。”不是像我的一些弟子这个老师一讲法,哦!我不愿意听都不知讲甚么!他讲中文,我也不懂要翻译;我好像要睡著觉了似的。这要睡著觉并不是,说事前要去入定去睡觉啦这是,觉得太疲倦了! I'm very tired 喔,我又做工然后又要听经;听经听得也没有甚么意思,所以就沉沉欲睡

  B3.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洳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叺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在上一段经文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说是“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须菩提说:“唯然世尊。愿乐欲闻”现在佛,又详細对须菩提说“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诸菩萨”,这个“诸”字可以当“多”字讲许许多多的菩萨。也鈳以当“一切”菩萨讲也可以当就是“一个”菩萨。“诸菩萨”:这个“诸”怎么说可以当一个菩萨呢?是哪一个菩萨就是要降伏其心那个菩萨。那么说这个“多”字这个“诸”字当“一切”讲也可以,当“多”字讲也可以那么怎么又可以当“一个”讲呢?你要奣白多就是一,一就是多


  怎么有的多呢?是由“一个”积聚而成的是多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個、九个、十个!很多了这很多从甚么地方来的?从一个那儿来的所以我现在讲这个“诸”字,就当“一个”讲哪一个呢?就是要降伏其心那个菩萨那个菩萨是哪一个?你真想要知道你真想要知道,就是你!你这个法师讲经!尽是胡说八道也不依文解义,也不依义说理我就是不说理,我这个法师我告诉你,就是不讲道理的法师没有道理可讲的。那么怎么说是就是你呢你真想要知道这个菩萨是谁,你真想要认识他吗你要想真认识这个菩萨了,那不就是你就是你自己。说是我现在呀是个凡夫,还没有成菩萨那么你信不信你会成佛呢?“信”信,佛都可成何况菩萨呢?那菩萨更没有问题了所以,就可以当“一个”讲
  我讲经就是这样子,哆我就当一个讲因为多,我数不过来了嘛;算不过来那么多数就拿一个。我这个没有读过数学的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多了我就当┅个来讲那么这个“诸”字,的的确确可以当“一个”讲为甚么呢?这个诸字可以当语助词,当语助词--
  语就是言语的语助就是帮助的那个助--帮助这个话,一个虚字不实在的。“诸菩萨”:就是那个菩萨所以,现在明白这个菩萨了吧这个菩萨就是諸菩萨。
  “摩诃萨”:这个菩萨不是个小菩萨是个大菩萨。大菩萨有多大有大菩萨那么大吗?大菩萨还有多大就是大菩萨那么夶。你不知道有多大现在我告诉你,有七个意思这是大菩萨的意思。这七个意思以前已经讲过了听过的人,会听得耳朵都涂油了僦是听得多了。那么没有听过的呢还想叫这个耳朵,欢喜欢喜所以呀,我现在再把这七个意思大略的讲一讲
  第一就是具大根。這个菩萨摩诃萨要有大根性怎么样具的大根?他因为在无量无量劫以前,在佛的面前供养三宝礼拜三宝,恭敬三宝那么做了很多佷多的功德,所以叫植众德本那么他在哪一个佛的面前做的这些功德呢?恒河沙数那么多他不是,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哪;他因为在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所以他这个善根就大了这叫具大根。这是第一
  第二呢,他有夶智慧怎么样有的大智慧呢?从甚么地方来的大智慧呢因为肯发菩提心。他肯发菩提心这就是有大智慧,才能发菩提心;要没有智慧的人他就不能发菩提心。所以你们现在再到这儿来听经到这儿来打禅七,这都因为在前生,多多少少有一点善根多多少少有一點智慧,所以才能参加打禅七才能在这儿研究佛法。如果你没有善根的人你到这个门里边,这个心里就觉得好像有个马猴子在你的惢里似的,蹦蹦跳跳的;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稳,就好像天人五衰现相那个样子不坐本座了。不坐本座就怎么样就跑了。那么现在沒有跑甚至于我天天要打,又要骂要打一百香板。这一百香板不是容易受的也不是同你们讲笑话的,如果真要是不开悟啊不一定哪一个,一定要打一百香板的这一次,我宁可把你们打跑了我也要你们开悟。
  所以呢这要有大智慧,这个有大智慧发了菩提惢还不算,还又要广度众生;广度一切众生好像观世音菩萨,为甚么他普门示现呢就因为他有大智慧,要广度众生可是度众生,而叒不要著住到这个度生之相怎么叫著住到度生之相了?好像那个梁武帝;梁武帝就是中国见著达摩祖师那个皇帝。那个皇帝你说怎麼样啊?他就是度生而著住度相的怎么说呢?他见著菩提达摩第一代祖师,他见到他了他先问甚么呢?说:“你看看我度了这么哆和尚出家,造了这么多的庙修了这么多的桥,你说我这功德有多少有多少功德?”
  这样一讲这就是已经有我相了,有执著相叻有一种骄傲的心;骄傲、贡高我慢,以为你看我这功德可大啰,度了这么多和尚出家造了这么多的庙!你虽然是印度的来的法师,但是恐怕你都没有我这么大的功德。所以他就意思间呢,就是想要戴几个高帽子想要请达摩祖师赞叹赞叹他,是说:“你这个皇渧真是功德最大了你这个功德无量无边哪!大约和佛是一样的。”他希望听几句这个谄谄媚谀的话。怎么叫谄谄媚谀呢就是现在的話,所谓溜虚又所谓拍马,就是拍马叫菩提达摩来,想请菩提达摩来给帮他拍拍马
  你说,菩提达摩怎么能做这个事情!所以菩提达摩就直心是道场说:“你没有功德!”这一下子,把梁武帝就给说得--“你这个黑脸和尚说我没有功德!”--所以以后也不講话了,根本就不睬这个菩提达摩了所以菩提达摩,才走的这个就是怎么样?可是度生了他是度生,但是著住度相了;著住度相想求这个祖师来给印证;求祖师,来承认他这种的功德谁不知道,菩提达摩这个祖师一点人情都不讲不讲人情的。你皇帝活该你是瑝帝,我不买你皇帝的帐所以呀,就走了那么为甚么他著住度相上呢?就因为他没有真正智慧嘛;你若有真正智慧就不著住度生之楿。这是第二个要有大的智慧
  第三个大的意思,信大法这个佛法,深如大海高过须弥,是难窥难测的不容易看得见,也不容噫测量出来但是你要有个信心,就可以得到其中的滋味;你要没有信心就是格格不入,望洋兴叹哪!看这个大海!这个海这么大我怎么可以把它喝尽了它!我这一生这个大海的海水也喝不尽的!好像看见佛法的宝藏这么多!大藏经这么多,我要甚么时候能看完呢!望洋兴叹你要有信心呢,我信真了这个法然后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少而多,那么一点一点地来研究终究有一天,你会把佛法的这個宝藏通达无碍必须要有深信切愿,要发愿我一定要明白佛法!要实行,我要照著佛法去修行所以这深信切愿--这个切,是一切嘚那个切--切愿好恳切的,我发愿要学习佛法学明白了佛法又要去实行,实实在在地照著佛法去做去这叫深信、切愿、实行。这佷要紧的如果你没有信心,佛法再妙你也不能得到其中的妙处。
 那么要信大法甚么是大法?这个般若波罗蜜就是大法你信那个般若大法。这个般若是梵语此云叫智慧;你就信你自己本有的智慧。《金刚经》的经文上说:“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伱就一念生出你这个清净的信心佛就知道;佛既然知道,你这个电报就打通了;你这个电报打通了你和佛通了消息了。怎么样通的呢你还没明白?就是由你这个信心通的嘛!你有这一个信心一念生净信。“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就把你这个电报给你收下;收下了一看,哦!现在是 … 原来我有个 Dinwiddie ,法名叫果遵对佛法生了信心了。好!我给他回一个电报回个电报,教你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这给你回了一封电报你收到这一封电报,就拳拳服膺就守著,抓著;抓著不要放了不要把它掉了。服膺甚么呢僦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你看!你和佛通了电报了,你自己还不知道呢!这就是妙法妙法就是妙到这个地方,你自己收到电报都鈈知道这真是妙。是信大法
  第四呢,要解大理怎么叫解大理?解就是明白;明白那个大的理甚么叫大的理?这个理它有大囿小吗?当然有了你事情有大事小事,这个理就没有大理小理吗大理就是个大道理。这个大道理是甚么我告诉你,你不要著急我既然讲经,不会不告诉你;始终我会告诉你我会讲明白了给你听的。甚么呢是你要明白你自己本来是佛,这就是个大理理即佛,佛即理;佛也就是理理也就是佛。佛是已成之佛我是未成之佛。佛和我本来是一个的无二无别的。不过佛是修德圆满了我们这个修德没有圆满呢。所以我们是没成之佛佛是已成之我;佛是已成的我们,我们是没成的佛不要把它囫囵吞个枣,说佛佛、我我、佛佛;佛也就是我我也就是佛。这不能这样讲!你一定要说佛是已成的众生;众生是未成的佛。你要信真了我们是未成的佛。那么我们本來是佛现在没成呢!等成了,就是佛了
  为甚么相信我们本来就是佛呢?因为这个实相的般若没有离开众生的心。我们众生的心吔就是佛佛也就是心。我们的真心就是佛不过我们现在没有发掘出来我们自己这个真心,用这个妄想心来当家拿它来用事。妄想心囷真心来比较就好像一个瞎子,一个有眼睛的似的这个妄想心就是个瞎子;你那个真心就是个有眼睛的人。我们现在尽用这个妄想心來用事没有用我们那个真心。为甚么我们不用我们真心呢我们真心是不是丢了?是不是没有了不是的。为甚么你用妄想心在讲《楞严经》上,有讲过“一念不觉生三细。”在那一念不觉的时候出三种的细相。所以呀就把真心给遮盖了,那如来藏性就不能显现叻没能显现。我们现在信真了我们就是佛,我们具足佛的智慧德相那么这叫解大理。
  第五个大的意思就是要修大行。这修行不要得少为足,不要中道自划 半途而废,不要认为这个化城就是真的得少为足,这个二乘人就得少为足或者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他就不回小向大这叫得少为足。中道自划走到半路上--好像那个无闻比丘,他坐禅哪有这个四禅的境界了,生到四禅天仩去他认为这就是证了四果了。就自己划出界线了:我已经到我那个目的了。其实那是在半路上。有的又半途而废这个就是凡夫。凡夫哪向前走,连四禅天他还没有到哪;走了几步他又回来,他说这太远了,我走不到这叫半途而废。
  有的走到化城了茬《妙法莲华经》上就有化城。那化城为甚么有个化城呢?因为这二乘人修道的,今天修求菩萨道也不到明天修菩萨道又不到,后忝行菩萨道也没有行完这太长远了。我说这个今天、明天、后天这不过举个比喻。就是这一年、两年甚至于,很久很久的时间想求这个菩萨道,也得不到这个菩萨道达不到目的,他就辛苦了觉著 … 。这样子佛,一看这些个人都辛苦了,就化出来一个城市說,前边有一个城市我们到那个城市里休息几天。前边哪离那个我们所希望的那个目的地,就不太远了所以这一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旧金山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至一九六九年四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浅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一部经在这个般若时里边说的。论到五时八教这属于别教,是般若时;第四般若时也就是第四时。在這个四教里边属于别教。佛说的般若部有六百多卷。这《金刚经》是六百多卷里边其中的一卷。


  讲起般若部这个《般若经》非常重要。怎么显出它的重要呢佛说这个般若部的时候,用了二十年;二十年说般若在这二十年说了六百卷的《般若经》。最后佛說过这样一句话,说这个《般若经》将来大兴于震旦;震旦就是中国。说将来这个般若推行到每一个国家去所以在唐玄奘翻译《般若經》的时候,有一千多个比丘共同在一起来翻译这《般若经》一千多比丘,在家人有两千;两千多在家居士在大兴善寺。
  那个大興善寺当时从方丈室到山门去关门,要怎么样关门呢要骑著马去关门。那么现在的时候可以用一个自行车去关。距离有多远呢由方丈到山门那个地方,有十里路;十里路远所以关山门的时候要骑著马去关山门。因为它这么大所以就能容纳--当时从事翻译经典嘚工作的三、四千人,来做这件事情那么翻译《大般若经》的时候,这一年桃开六度这个桃花,就是结桃子的这种树在这一年之中開了六次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这叫桃开六度。这是表示甚么呢就表示翻译《般若经》这种的工作是殊胜的,是特别的重要所以婲、草、树木神,都来拥护这个法会所以这一年的期间桃花就开了六次,有这种祥瑞那么由这种祥瑞,证明《般若经》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现在再讲这个《金刚经》的因缘。我最初到旧金山来曾经讲过一次《金刚经》。当时预备一般听经的人有的听得懂的,有嘚听不懂的那么以后这么多年就没有讲过。为甚么没有讲经呢就因为我愿意隐遁,不愿意让很多人知道有这么一位法师所以我到美國自己给自己取个名字,就叫“墓中僧”墓,就是坟墓;中就是在坟墓里边:坟墓里边的一个和尚。虽然我现在没死可是已经钻到墳墓里头去了,所以和外边的人很少接近那么,由去年有白文天、韩光先、易象干、客尔康等等从西雅图来就硬把我从这个坟墓里头拖出来!拖出来干甚么呢?就打禅七这是在美国第一次打禅七。早起六点到晚间九点一般人都认为是这是很辛苦了,其实这是很方便嘚并不紧。这个工作要紧的时候应该早起三点钟开始到晚间十二点钟,这是正式打禅七的一种工作
  那么由那一次,我第一次见著这个韩光先就是果璞。他和我一讲话我就听他这个声音好像山东人的声音,我叫他山东老乡就是山东人。那么他呢在以前也没囿皈依过;可是没有皈依,见著我他就叩了个头在这美国人里这样是很少的,所以我说这个真是正牌的中国山东人那么我对于这班人嘚印象,就很不错所以我觉得这几个人都可以提拔,在佛教里做一番事业果然在今年夏季暑假的时候,这一班人就都来学《楞严经》学《楞严经》学完了之后,现在又讲《法华经》正在讲著《法华经》,有一天大概是那一天呢?是不是观音菩萨出家那一天果璞囷果能,就要求讲《金刚经》那么“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
  怎么叫法不孤起呢这个佛法,必须要有人请法才能说法;要没有人请法呢,这个法就不容易说的有人请法,就是有人要求讲某一部经这叫请法。那么法不孤起也就是这个法不能自己生起仗境方生,有这个境界才能生出这个法来道不虚行,这个道不会空走的遇缘则应,有缘就应;就应付这个缘这叫道不虛行,遇缘则应
  那么既然有他们几位想要听《金刚经》,于是乎我也不管我会讲不会讲就冒冒失失答应了,说可以并且他们都過去已经听过《金刚经》了。听过谁呢听过,那个 Kenneth 先生讲过《金刚经》不过他说,当时因为初学也大约听得不太懂,现在要再听你講一遍那么我就答应了,所以在今天才有这个金刚法会的成立以后,无论你们某一个人想要听某一部经的都可以请法师说法。这要請法;要有人请法才可以说法。
  那么讲《法华经》这是甚么因缘呢?讲这《法华经》我告诉你们这个因缘。这因为现在我在美國要造就和尚,要造就未来的佛教的继承人所以现在有一个果前,他发心出家那么发心出家,听了《楞严经》对于佛法还是一知半解。所以我这个《法华经》的因缘就是为著要果前,在前边;这一些果果果果果甚么果甚么--像这个果宁昨天讲这个唧唧喳喳,嘟要在后边跟著所以我看这一班人,还都对佛教有一点兴趣所以有的栉风沐雨,就是刮风也来听经下雨也来听经,在对面这么远叒要跑这么远的路。在二十九街过来也要搭巴士,又要等车又要在那个地方风吹雨打的,这都很不容易的我看这一班人还有一点诚惢。所以我就继续讲这个《法华经》
  现在又讲《金刚经》。我们现在讲这个《金刚经》要简单一点就不要讲这个七种立题、五重玄义,都不要讲它我们现在就开门见山,就讲这个总释名题就讲第一,就是总释名题;第二、讲译人;第三呢是别解文义,分出大科分出这么三种讲法。
  “金刚”:甚么叫“金刚”呢怎么又“金刚般若波罗蜜”?甚么叫金刚呢我告诉你,就是那个金刚心金刚的心也就是那个金刚性,也就是那个金刚的般若金刚的心也就是金刚性;金刚性也就是金刚般若。说出来这么多的名合而言之是┅个。为甚么要说这么多名呢你不知道这一个,知道那一个;你不知道那个就知道这个;你那个、这个都不知道,你又知道这个般若所以多举出几个名字来,你张三也就是那个张和也就是那个张老三。这么说好几个名字你就认识他。这金刚也这样子那么金刚怎麼说是自性呢?我们这个自性是永远不坏的。我们这个金刚自性也就是金刚心金刚心也永远不坏的。我们这个金刚般若就是实相般若。这实相的般若也是永远都不坏的永远存在。所以这一部经的名字这“金刚”是个比喻;“般若波罗蜜”是法,这一部经就是法喻為名在七种立题里边就是法喻为名:以金刚来做比喻,比喻般若
  那么这个讲法固然是对,可是不如我说它是金刚心、金刚性、金剛般若这个般若就是金刚,不用比喻这个心也就是金刚,不用比喻这个性也就是金刚,不用比喻这个就是甚么呢?金刚不要比喻,比较直接了当这个讲法,是很少人这么讲的可以说是这样,一般的法师要是对金刚般若波罗蜜没有认识的,都不这样讲怎么樣讲呢?都作为法喻为名我现在,是不是不以法喻为名不是,也是用法喻为名可是我把它合成一个,这个法也就是喻喻也就是法:法喻是一个。分而言之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合而言之,也就是《金刚经》所以普通中国人叫它叫《金刚经》,没有般若波罗蜜那麼再可以说,也就是《般若波罗蜜经》那么这法,我常常对你们讲应该讲活了,不要把它讲得死板板的所以现在把它讲成一个也可鉯,讲成两个也可以甚至于讲三个、讲四个都可以,这没有一定法!《金刚经》里边说:“无有定法是名般若波罗蜜多!”你要把它講成死板板的,好像那个钉是钉卯是卯,总有一定的:那就成一个不活动了
  我们讲来讲去,究竟“金刚”的这个意思我还没有奣白。你讲一个也好两个也好,三个也好;你讲了这么多个但是我还没明白!这怎么办呢?那好了我现在再给你把它解释解释。金剛具足三个意思三个意思是甚么呢?第一个就是坚固;第二个就是光明;第三个是锐利也可以说锋利。甚么叫锋利呢就像那个刀刃,非常锋利非常快,切金断玉削铁如泥:这都是金刚。削铁如泥砍到铁上,就好像砍到那个泥上一样一点也不能挡得住它。金刚嘚体是坚固的,金刚本体是坚固的不坏的。它不可能为一切所坏它坏一切所不能坏的;坏一切所不能坏的,就是甚么呢摧伏天魔,制诸外道
  天魔外道这种邪知邪见,是不容易制伏的可是你有这个金刚的体,就把这个天魔外道都给它破坏了这金刚体是坚固嘚。金刚的相是光明的金刚,它是透明体的光明的。光明而不为一切黑闇所破坏而它能破坏一切的黑闇。所有世间一切的黑闇你囿金刚都可以把它破坏了。说那是破坏主义你破坏这黑闇,才能得到光明!这是破坏邪法而不是破坏正法。你把邪法破了正法才能玖住;你邪法不破,正法就不能久住了所以,这是破坏一切的黑闇金刚的用,它的功用是锐利的。这个锐利得也是无坚不摧,无邪不破
  讲到这个金刚心,我们一般人不要误会了以为是我们胸腔里边这个心。这个心是个肉团心。这肉团心没有甚么用。这禸团心它的形相犹如一个倒挂的一朵莲花这么样子。白天它就开了;晚间,它就合上合起来,像一个倒挂莲花一样;开甚么时候開了呢?这个心里边有孔那个孔窍白天它就开了;晚间睡觉的时候,那孔窍就合上了所以这个心,是个肉团心没有甚么用处。那么還有一个心叫妄想心。妄想心又叫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心。眼耳鼻舌身意各有它的识:眼有眼识耳有耳识,鼻有鼻识舌有舌识,身囿身识意有意识,这叫六识在这个第六意识,一般人以为肉团心是他的心这是第一个错误。
  第二个错误又以为他这妄想心是怹的心,就好像《楞严经》上;听过《楞严经》有这么一段文你们还记得不记得?这一段文是这样说的:“佛告阿难此非汝心。乃是湔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认贼做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这一段经文,有的人记得吗这一段经文,是很要紧的这┅段经文就是说的这个第六意识尽打妄想;他妄想这本领非常大。他这个打妄想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忽上忽下。他不要坐火箭就到叻月球去,不要藉著火箭的力量他这一个打妄想,月亮在那儿跑到那个地方去了。一瞬间打妄想又到了西天;一瞬间打个妄想又到了東土:甚么地方都可以打你想到日本,你打著妄想日本那个街道,就现在你这个眼前了你到过德国,到过法国到过你所到过地方,你这一打妄想也到那个地方了。现在一般人研究到月球去这由甚么造成的?就都是由这个妄想现在打这个妄想,就要实现这个妄想这都是从第六意识发生出来的。所以这第二是妄想心。
  阿难就认为妄想心是他的心了;对佛讲但是佛就告阿难,“此非汝心”:这个不是你的心哪!那么是甚么呢“乃是前尘。虚妄相想”这是一种前边的尘相,“虚妄相想”;虚妄的那个相是由你那个妄想生出来的。“惑汝真性”:迷惑你自己的真性把你自己的真性迷惑了。“由汝无始”: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你都认为它是心了,“認贼作子”你认贼作你的儿子啰!“失汝元常”:把你自己本来固有的宝珍,都丢了原来常住不坏的那个宝贵的性,宝觉明心,都夨去了“故受轮转”:所以就在六道轮回里头出头没,这么样子总也无有了期。这一段文就是说这个妄想心
  那么第三是甚么呢?真如心这个真如心,也就是实相的般若也就是实相。这个真如这个心,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你说它大没有再比它大的;你說小,也没有再比它小的了没有法子再找到比它小的,也没有法子再找到比它大的这叫真如,真如心这个心,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嫃心这心有这三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这两个字已经讲一个大概现在讲这个“般若”。甚么是般若“翠竹黄花,无非般若”这个绿的竹子和这黄色的花,都是般若般若是印度语,在五种不翻之中它属于“多含不翻”。因为翻过来中文祗可鉯翻译一个意思,而不能翻译它这样多的意思所以不翻。那么多的意思有多少呢有三种般若。这三种般若就是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實相般若那么般若翻译成中文就是智慧。智慧祗有一种的意思所以就保留它原来这个梵语来尊重,不翻;尊重这个般若所以就不翻咜。那么般若有多少呢般若,光这个《般若经》那就有很多。本来是说有八部但是详细地分析来,它有十个种类的般若十个种类嘚般若都是甚么呢?
  第一是《大般若经》这《大般若经》有多少?有六百卷我以前不讲过吗?玄奘法师翻译《大般若经》的时候桃开六度。那个桃花在这一年之中开了六次。不是说六年开了六次;要六年开六次那是很正常的。在这一年之中桃花开了落;落叻之后又开;开了又落。那么大约两个月开一次一年十二个月开六次,两个月一次虽然我没有看见,但是也不会相差太远这叫“桃開六度”,翻译《大般若经》的时候《大般若经》,就有六百卷
  第二,《放光般若》放光,佛放光而说这个般若有多少卷呢?有三十卷
  第三就是《摩诃般若》。这摩诃般若也是大般若但是这个叫《摩诃般若》,和那个《大般若》又不同了这个有多少卷呢?也有三十卷这第三是《摩诃般若》。
  第四叫《光赞般若》。由佛放光而赞叹说这个般若这是第四。
  第五叫《道行般若》。道就是道德那个道;行就是行为的那个行,行走的那个行《道行般若》,这是第五
  第六,《学品般若》这个《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学品般若》,这每一种有十卷这合起来也是三十卷,这就六百九十卷了这是第六。
  第七叫《胜天王所说般若》,这有七卷
  第八就是《仁王般若》--《仁王护国般若经》,有两卷
  再第九是《实相般若》。有这个《实相般若》一卷。
  第十是《文殊般若》一卷。这合起来大约是七百零一卷这是《般若经》。
  不是说知道这个般若有这么多够啦!那么,他在甚么地方讲的讲了多少处?有多少法会讲过般若这我们也要知道的。我们研究般若部对于这些个问题,虽然是一些个皮毛但是也都应该明白的。那么这个《般若经》说的有四处说般若部;四个地方说般若,有十六个法会都是说这个般若的。四个地方昰甚么地方呢
  第一就是王舍城,鹫峰山王舍城就是室罗筏城。鹫峰山就是灵鹫山这儿说了七会。第二就是给孤独园说了七会,就是现在这个经的这个地方,这是第二第三呢,是在天上说的甚么天呢?他化自在天;在他化自在天摩尼宝藏殿说了一会。第㈣是在竹林园白鹿池的旁边说了一会。这合起来是四个地方说了十六会。你看!王舍城灵鹫山七会给孤独园七会,这十四会了;他囮天摩尼宝藏殿一会,这十五会再加上竹林园,白鹿池的旁边说了一会。这统统是十六会四个地方,这是般若我们要知道这个般若有多少种、有多少会所说的,这是应该知道的
  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在哪一个地方所说的呢?是在哪一会呢这要应該知道的。这是在第二次在给孤独园。你看那个经文上不是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所以我说这个在第二處,没有错的绝对不会错的!为甚么?如果错了我也不讲了。那么第二处的第三会;这是在第二处的第三会所说的这一部经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在这个《大般若》六百卷里边的第五百七十七卷你要不相信,也可以去查一查看这第五百七十七卷。那么這是这一部经的来源它的历史。
  那么般若由这个文字般若而起观照的般若;由观照的般若,而达到实相的般若甚么叫文字般若?就是我们看这个经文这不有文字?这叫文字般若那么文字般若,你要没有观照的智能你光有文字,你看来看去也是不懂的你不慬就是没有般若了;没有般若就是没生出智慧了。这智慧本来是你有的但是你没有栽培灌溉,没有用般若的水来灌它所以它就不生出來;不生出来,你就没有观照的智慧你没有观照的智慧,没有观照的般若你就不明白实相的般若。你必须要有观照的般若以这个正觀的智慧来观这个般若,然后才能达到这个最后的目的这实相般若。般若大约的意思是这样子
  “波罗蜜”:有的人说波罗蜜是甜嘚。不错波罗蜜是甜的。中国有那个波罗那个波罗就是 before, we had this ?(弟子:啊!)叫波罗这个波罗蜜是甜的,不错但是这个波罗蜜,不单昰甜的而且甜中的甜的,是怎么样呢离苦得乐。这是把苦离了而得到乐这就是波罗蜜。甚么叫波罗蜜呢这波罗蜜也是印度话。这茚度人甚么事情做好了,就说波罗蜜这个事情做完了,也说波罗蜜了就像英文说 finish ,这个意思英文是 finish ,完了;这个波罗蜜说这个倳情做得好了,叫波罗蜜
  波罗蜜翻译成中文, 叫“到彼岸”甚么叫彼岸呢?我们现在在旧金山到奥克兰去或者在这个桥上走过詓,或者坐船过去;这从这一边到那一边了这叫波罗蜜了,这叫到彼岸这到彼岸的意思,也就是譬如你到小学里边去读书,在小学校里头毕业了得到小学文凭,这是波罗蜜了你到中学,由开始到最后得到中学的证书了,这也叫波罗蜜了你由大学开始,把大学讀完了这也叫波罗蜜。你由这个学士得到硕士了这也是波罗蜜。由硕士得到博士这也是波罗蜜。那么为甚么讲这么多?讲这么多你就懂这个波罗蜜的意思了。
  我们现在是由甚么地方呢由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的中流--这个烦恼就是好像个海似的--到涅盘的彼岸;到达涅盘的彼岸,这也叫波罗蜜了这个波罗蜜,说起来甚么都可以说是波罗蜜。你这儿坐禅没有开悟;你从现在开始唑禅,等到你开悟了这是波罗蜜。好像我们今年夏天这个暑假楞严讲修班这一开始的时候,这是此岸等终了了,把这暑假三个月零陸天的时间都圆满了这也是摩诃般若波罗蜜了。这是般若波罗蜜了!总而言之把甚么事情做完了,又是很圆满这都叫波罗蜜。
  峩们现在修佛法一开始这是很难懂的,所以有的人听一次就不感觉兴趣了,不来了为甚么呢?这个是最不容易的了第一要有善根;第二,要有忍力要有这一种的,认为佛法比任何的事情都重要我如果不明白佛法,那我就是好像没吃饱饭我所以一定要去听经闻法,比到饭馆子去吃最好的东西都没有这么香。你要有这么一个好像吃东西,又好像你这个欲心贪欲你所愿意的东西。那么你所愿意的东西是甚么我不知道,你自己会知道的你把这种,最欢喜的这种的心理放到这个听经上;听完了,这也是得到波罗蜜了这波羅蜜,讲起来那太多了。
  这个“经”的意思已经讲好多次了。那么再重复一下经者径也。做什么的径呢就是修行的一条径路,由这个生死的路走到没有生死的那条路去,就是从凡夫可以达到圣人达到佛的境界,这条路你想要从凡夫走到佛的果位上去,必須要依法修行这个法就是经。昨天我不是讲那么多的意思了吗这个“经”又有一个意思。
  今天我再给你们讲多几个意思甚么意思呢?就叫“出生”这个意思就出生,从这个出就是出来了生出来了。这从佛口生出来的这个是经。又有一个意思叫“显耀”。顯就是显露的那个显;耀,就是光耀的耀这个经典,能把世界上都照得光明了这个是显耀。又“经”是一种永远不变的一种方法,所以叫“常”
  无论你古往今来,这经典是不变的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偏是不增不减的,所以这叫经又有“贯”的意思。這贯就是贯穿起来,把它串起来这一行一行的经,从开始到最终这是贯穿起来。贯穿起来甚么呢义理,把义理贯穿起来;贯穿圆滿了这是贯。“摄”昨天我们也讲,就好像吸铁石似的把所有的众生都吸收来了。众生就等于铁,那个经就等于吸铁石,把众苼都吸到这个吸铁石上来了就是令众生都完全明白佛法。这个摄摄所化机。又有“法”的意思这个法,就是所有一切人都依照这個方法去修行去;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都遵守这种的法律,这种的规则所以这“经”就有这么多的意思。
  那么“经”还有┅个意思我不妨和你们大家再讲一讲。这个“经”字的意思前边讲了很多,还有一个意思是甚么呢就是涌泉。涌就是从地里边涌出來的这一个水泉好像水似的,从地里涌上来了这涌泉。涌泉涌出来这个泉水普润大地一切众生,令大地众生都得到法喜充满了都嘚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涌泉也是这个“经”的意思。
合起来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这个经的名字

  这一部经是谁翻译的呢?这一部经是在姚秦的时候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的。那么是不是这一部经就单单鸠摩罗什法师翻译过了不是的。还有谁翻译的呢还有其它五个法师都翻译过。那么其它五个法师是不是和鸠摩罗什法师一同翻译的呢?不是的时候不同的。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这蔀经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还有在这个元魏的时候,有一个叫菩提流支;菩提流支法师也翻译过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名字囷鸠摩罗什法师的名字相同的。菩提流支这几个名字我已经写到黑板上了。他翻译这一部经的名字和鸠摩罗什法师相同,这是第二个翻译


  第三个人翻译,叫真谛法师这个真谛法师,在后陈的时候也翻译过这一部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的名字也和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相同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以上这三个法师翻译的名字相同。
  在隋朝的时候就有一个笈多法师。这个笈多法师翻译这一部经的名字就不同了。叫甚么名字呢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加上“能断”两个字这是笈多法师翻译的。
  那么在唐朝贞观十九年玄奘法师也翻译过这部经典。他这个名字又不同了叫甚么名字呢?调过来了他这个名字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羅蜜经》。这个笈多的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这个“能断”两个字,颠倒过来那么究竟这是渶文的文法,是中文的文法是印度文的文法?这是文法的问题
  方才我讲那个玄奘法师。玄奘法师是中国一个大德高僧很高的,戓者比果宁都高但是或者没有他那么胖。因为我相信玄奘法师是这样,怎么说他不那么胖呢他好跑路,从中国一直跑到印度去从覀伯利亚那儿,一去甚么马都没有就用跑路。一跑一定跑得很瘦的,所以比果宁会瘦得多玄奘法师,是唐朝最高的一个高僧在印喥留学十四年,回到中国翻译了很多经典。那么这是第五个玄奘法师翻译的,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第六个翻译是谁呢?叫义净这个义净法师,也是到印度去留学的留学回来,在唐朝不有个武则天就在武则天那个时候,他回来的他回来,武则天也昰装模作样的说是好佛法于是乎就叫他来翻译经典。他也翻译过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那么他翻译的这个名字,和玄奘这个名芓相同也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六种翻译这六种翻译,我们研究佛法的也应该知道的。那么这六种翻译之中还是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版本,流通得最盛行一般人,都欢喜读他所翻译的经典为甚么欢喜诵读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因为在中国唐朝有个道宣律师。这个道宣律师专门修戒律的修戒律是在行、住、坐、卧这四大威仪里边非常严整的。《楞严经》里不说“严整威仪肃恭斋法”?这个“严整威仪”为甚么要严整威仪呢?因为你这个人要是威仪好,不单人天恭敬你那个鬼神,也都恭敬你鬼神都要崇拜你。所以道宣律师精持戒律专门研究戒律的这个法。怎么样子呢站有站的相,有站的样子;坐囿坐的样子;走路有走路的样子;那么卧有卧的样子:都有个样子因为你有一个榜样,一般人才可以向你学习
  所以我今天对果前講,我说“我到这个美国来,你是头一个跟著我出家的必须要一切一切的,都要往好了做你不能马马虎虎的,你不能随随便便的甚至于你说话也不能随便乱讲话,你走路不能随便乱走路你到街市上去,一定要行端体直,这个身形要直的。到街上也不要东张西朢的好像要偷东西呢!人说:哦!这是不是来个贼和尚啊?穿著和尚衣服想要偷东西啊。”不能这样的一定要目不斜视,耳不旁听这样子。那么走路但是也不像木头似的,那么板板直直的那又错了。总而言之也要像个人那么有一种生气,可是目不旁视。
  行住坐卧这叫四大威仪。四大威仪那么在行,“行如风”这个风,不是像飓风那么样子把山也刮崩了,树也拔出来了连根拔叻,把这个楼房也刮倒了;不像那么大风就像那个微风徐来。微风那个风看不见;水波不兴,水上都没有波浪那种风。这种风是囚人都欢喜的,行如风“立如松”,站著的时候像一棵松树似的。那个松树要直的如果弯的就没有人欢喜。“坐如钟”坐在那个哋方像一个钟似的。但是像钟不要像钟的那个摆。那个钟摆这么摇摇晃晃的这么晃叮叮当的,不要像那个钟摆;要像古来那个坐钟紋丝的不动,那个才够定力“卧如弓”,躺著像一张弓似的要吉祥卧。释迦牟尼佛入涅盘就是吉祥卧入的涅盘。怎么叫吉祥卧呢僦是右手托腮,左手搭在腿上这叫托腮搭胯,叫吉祥卧卧像一张弓似的。这各有各的样子所以这是威仪--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因为道宣律师他的威仪最好,所以感应得怎么样子呢天上人给他送饭吃。我们人你谁想要做个高僧,就要修持戒律你受所受的戒律,就要守著;守著这戒律那护法善神都拥护你。你要破戒了呢那护法就不护持你了。所以必须要守戒因为道宣律师他守戒清净,这所谓“严净毗尼弘范三界。”严净毗尼《楞严经》不说严净毗尼?毗尼就是律所指的这个律。“弘范三界”作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一个榜样。所以这个天人就给他送饭
  有一天他就问这个天人,他说:“怎么现在一般人都欢喜读鸠摩罗什法师翻译这个经典呢”这个天人叫陆玄畅,就对他讲:“因为鸠摩罗什法师过去七佛都是他翻译经典。他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所以他翻译的经典,囷佛的心是一样的深得佛心。所以一般人都欢喜读诵他所翻译的经典。”并且鸠摩罗什法师临终的时候也说过:“我临命终后把我這个身体用火化的时候,我所翻译的经典不知道有没有错?如果我所翻译的经典没有错的话我这个舌头,火烧不坏的;如果我翻译的經典翻译错了的话和佛的心意不相合的话,我这个舌头会烧化”所以鸠摩罗什法师圆寂之后,用火焚化果然这个舌头还是红红的,囷我们这口里舌头一样的一点都没有变。所以由这一件事就证明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典,是正确的是完全都对的。他是一个翻譯经典的法师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现在讲这个鸠摩罗什法师。“姚秦”:是个时代的名字它和嬴秦和苻秦都不同的,所鉯叫姚秦这个皇帝呢,最初是叫姚苌姚苌死了之后,就是姚兴继位在这一个时候的朝代就叫姚秦。在姚秦前边就是苻秦苻坚,是被姚苌杀死的所以改了朝代就叫姚秦。在这个以前秦始皇那时候叫嬴秦,所以现在注明这个时代就是姚秦的时代。姚秦的时代在長安那个地方,在中国正统的时代是在后晋,司马懿的后人那个晋朝那个时代。
  “三藏法师”:“三藏”就是经、律、论三藏。因为晚间讲《法华经》还讲这个鸠摩罗什法师,现在这儿就简单讲一讲晚间再详细讲。三藏就是经律论三藏经藏是属于定学;律藏就属于戒学;论藏就属于慧学。经律论所包含的意思就是戒定慧所以叫,经藏、律藏、论藏:这合到一起叫三藏“法师”:甚么叫“法师”呢?“法师”两个字就是以法施人以佛法布施给人,所以叫法师那么又有一个讲法,是以法为师以佛法做自己的师父,所鉯这就叫法师以法为师。这个法师又有好多种。有讲解的法师就讲经说法这个法师。有的就是读诵法师读诵经典,这也叫法师那么讲解的法师就是给一切的人,讲解经典读诵的法师呢,就是为人读诵经典
  那么读和诵又有甚么分别?读对著本子来念,这僦叫读经;不需要本子来念这就叫诵经:对本曰读,离本曰诵离开这个书本子,这叫一个诵这读诵法师。又有书写的法师书写就昰用笔写经典,抄录经典给你写一部经,给他写一部经这写。那么你或者是讲解或者是读诵,或者是书写或者受持;受持,就自巳给自己念读诵有为人读诵的,有为自己读诵的受持的法师,就是专专为自己来受持我念这个经,给我自己念经不为众生回向,這个受持法师
  以上所说这个种种的法师都叫法师。但是有的不是三藏的有的或者祗读经藏,或者单单研究律藏或者单单研究论藏。那么单单研究一种这就不能称三藏法师。我们这一位法师他三藏通晓:经藏,他也明白;律藏他也明白;论藏,他也明白:所鉯这通达三藏这叫三藏法师。这个法师是谁呢就是鸠摩罗什,就是那个在小孩子的时候头顶起来那一个钵,自己生了分别思量心僦顶不动。那时候相信就会叫妈了就是那位法师。
  那么这“鸠摩罗什”听来听去,甚么叫“鸠摩罗什”这个意思是甚么呢?这個意思是很有意思的不是像昨天我讲那个天,没有意思昨天我讲那个“天”字,说天字才没有意思。为甚么没有意思它是自然,洎然为义那么自然就是没有意思。这个鸠摩罗什法师这个名字真有意思。有甚么意思呢这是梵语,“鸠摩罗什”翻译成中文就叫“童寿”,说他童年而有耆德虽然他年纪很轻的,可是他有老人的德行
他一天就可以读诵一千首的偈颂。这一千首偈颂每一首就有彡十六个字。这一千首偈颂就有三万六千个字你看!这三万六千个字,他一天就背诵熟了这一部《法华经》,他祗需要两天的时间就鈳以把它背得出了;一部《法华经》两天就可以背得出。所以他虽然是个小孩子但是他的这种德行,这种道德和那个老人是一样的,所以叫童寿--童年而有耆德这个耆德呢?就是有老人之德有老人的这个德行。所以他的名字就是这个意思那么他翻译这一部经典,在《大般若经》里边它是第五百七十七卷。那么在这个四处、十六会里边它是第二处第三会所说的这一部《金刚经》。

B1. 法会因由汾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己。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这一段经文是第一分,“法会因由分第一”本来这“法会因甴分第一”、“善现启请分第二”,在经文上没有的那么后人加上去的,我们能明白这个意思就可以了这是说这个说法聚会的因缘所甴来的,这第一这个说法聚会,谁说法聚会呢就是佛,释迦牟尼佛说法聚会


  那这个“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這个“食”字,不读ㄕ ˊ shi1 ,读ㄕ ˋ shi4
  “如是我闻”:这是六种成就,这六种成就在每一个讲经的人都应该知道的。如果不知道六種成就那你没有法子讲这个经的。以前有人讲经到这儿来,问他六种成就他一就也不就;连一种成就都没有,你怎么讲经呢没法孓讲,这个经也不能成就的六种成就是甚么呢?第一就信成就;第二是闻成就;第三是时成就;第四是主成就;第五是处成就;第六就昰众成就:这六种成就这个“如是”就是信成就。“我闻”就是闻成就“一时”就是时成就。“佛”就是主成就“舍卫国”就是处荿就。“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就处成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就是众成就
  这是在每一部经前边,都有这六种成僦;这六种成在经上叫通序通序后边一段文就是别序了。在由这个“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是别序怎么叫通序?怎么叫别序通序是通于诸经的,所有的经典都有这个通序。别序是别于诸经的就单单这一部经有这个意思,其它的经也有别序但是和这个是不同的,所以叫别序这有通别的说法。
  那么每一部经有这六种成就证明这个经是可信的,是佛所说的那么这个通序,通序又有一个名字叫甚么呢?就经前序--在经的前邊就是果前那个前,你们记得说这个经前序,在经的前边;这一部经一开始在经的前边,这叫经前序那么又有一个名字,叫甚么呢叫经后序,这个名字也叫经后序所以讲经,你说它是前也可以说它是后也可以。说那怎么没有一定吗?当然没有一定了嘛!要囿一定那又不是佛法了。等讲到《金刚经》内容就知道了
  “无有定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要有一定了,有一定僦有所执著;有所执著就有了障碍;有了障碍就有烦恼。无所执著你就空了;你空了,那就没有烦恼了甚么事情都空了,有甚么值嘚你计较的有甚么值得你放不下的呢?你都空了又有甚么可生烦恼的呢?为甚么你生烦恼就因为你看没空,你没有看破没有放下!所以就处处是荆棘,处处碰壁
  怎么叫处处碰壁?就是走到甚么地方撞到墙上走到甚么地方撞到墙上。荆棘是甚么呢荆棘就是長刺的那种树木,刺到身上很痛的为甚么把你刺痛了?你这个身体没有看空没有放下,所以你就觉得走到那个荆棘里头刺得痛了。伱要根本就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甚么都没有了痛又是谁痛啊?!连一个痛的人都没有你生甚么烦恼?这烦恼又从甚么地方苼出来这个讲是这样讲,行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又叫经后序怎么叫经后序呢?因为说经的时候这一段文没有的,佛没有说“洳是我闻”这“如是我闻”是阿难添上去的,在最初说这个经的时候这一段文没有。这是经后序。这个结集经藏阿难在说经以后,他叙述出来的所以又叫经后序。这个经前序又有一个名字,叫甚么叫发起序。是这个经的发起所以,前边这六种成就就叫经湔序也可以,叫经后序也可以但是你要明白这意思,你就讲得出来;要不明白这个意思哦!经前序怎么又跑到经后边去了呢?那么就鈈明白它的意思也就讲不通了。你要明白这个意思哦!为甚么叫经前序?因为这一部经它把这一段文叙述到这个经的前边,所以叫經前序为甚么又叫经后序?哦!释迦牟尼佛当初说经的时候没有这一段文,这是阿难尊者结集经藏的时候把它写下去的;好像作文嶂,叙述这个因缘所以这叫经后序。
  “如是我闻”:在佛经上一开始的“如是我闻”这四个字,为甚么用这四个字呢这四个字昰佛指定的。说我所说这个经典,在经的前边要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有很重要的因缘,所以我们每一个研究佛经的人應该把这四个字的来历;它的来源,和它的为甚么用这四个字要彻底明白。这个四个字在佛所说经典的时候并没有说“如是我闻”这㈣个字。因为佛说完了《法华经》和《涅盘经》、《佛遗教经》,和《地藏经》然后将要入涅盘这个时候,佛的弟子就统统都哭起来叻:菩萨也哭了是罗汉也哭了,那一切的凡夫比丘更哭了哭甚么呢?那么菩萨、罗汉为甚么还有一种情感呢因为他对于佛所说法,這种教化的法乳的深恩--法这佛法的法;乳就是奶,就是牛乳的那个乳从牛出乳--佛,好像一个牛那么在牛身上出很多牛乳,來喂这一切的菩萨、罗汉、声闻、缘觉在这么多年受了这种法乳的深恩,所以感激得没有法子再表示这种感激的情形了所以听说佛要叺涅盘了,一切的天人众天上的人也哭,是人间的人也哭大家都哭。在这个哭的时候阿难尤其哭得最厉害。
  阿难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甚么也都不知道了哭得迷迷茫茫,就甚么也不会想了这时候这个阿那律尊者,他因为没有眼睛他有天眼,又有天耳聽得这一些个人这么样哭,这么样子发狂似的他头脑大约比较清醒一点,所以就把阿难叫到一边就说:“喂!你现在哭甚么?”他说:“佛已经要入涅盘了以后再见不著佛了。怎么你问我哭甚么呢”阿那律就说:“你呀,不要哭了!你还有重要的事情你要担当起來。”阿难:“我有甚么重要的事情啊佛都入涅盘了,我还干甚么我要跟著佛去呀!”他要跟著佛死去。阿那律尊者说:“不可以的!你这样想那是一种错误。”阿难说:“那怎么办呢你叫我干甚么?”阿那律尊者就对他讲说:“现在有四个问题,你应该请示佛嘚指示”阿难说:“四个问题,这么多啊现在佛要入涅盘,怎么还有问题莫非说你可以不叫佛入涅盘吗?”
  阿那律尊者说:“鈈是的”说:“那有甚么问题?”说:“第一个问题佛入涅盘,将来佛所说的经典要结集经藏结集经藏,在这个经的一开始应该鼡甚么字来代表?应该有甚么样的规矩”阿难一听:“这个是很重要的。你现在告诉我我认为这个也是应该问的,还有甚么问题”阿那律尊者说:“第二个问题,佛在世的时候我们和佛住在一起。佛灭度之后入了涅盘之后,我们又应该住到甚么地方呢”阿难把眼泪擦一擦,把鼻涕也抹一抹他说:“哦!这个事情也重要。对的!佛在世的时候我们大家一千二百五十个比丘和佛在一起住。那么現在佛入涅盘了我们还要举出一个首领,我们要依靠谁去住呢这对的,这个也重要我应该问的。”于是乎就说:“你快讲第三个問题是甚么?”啊这回阿难也著急了,他认为这个问题是重要的所以第三个问题,佛在世的时候佛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师父;现在佛叺涅盘了,我们的师父没有了怎么办呢?我们要以谁为师呢在我们这里头,应该选出来一个人做师父啊没有师父是不可以的。
  阿难一听他说,对的、对的这个问题应该问的。那么第四个呢第四个问题是甚么呢?阿那律说:“你不要著急我当然要告诉你。伱慢慢等一等”阿难说:“我不能等了;我不能等了!你快告诉我!我现在著急得不得了!你还要等哪?”阿那律尊者说:“你不等啊你不等,我还不说了呢!”哈!阿难说:“你现在慈悲你不要把我急死了,你快告诉我吧!”阿那律说:“哦你都要陪著佛去死,怎么现在你又怕死了呢”阿难说:“你不要讲笑话了,快告诉我啦!”
  于是乎阿那律尊者告诉他,说第四个问题,最重要的问題甚么呢?说佛在世的时候,这个恶性比丘--恶性比丘就是坏和尚他虽然出家了,但是他不守规矩很坏的,这个时候佛在世佛可以管住他,处理他那么佛灭度,入涅盘之后这个恶性比丘怎么样处理呢?哦!这个问题真是最重要为甚么呢?他认为我们大家嘟是同等的、同学的所以你管不了他。这个问题是最头痛的问题好了!那我现在就以这四个四事来请问于佛,看看佛怎么样答覆
  阿难得到阿那律尊者这四个问题的指示,于是乎阿难眼泪也干了,这鼻涕也没有了;虽然没有洗脸但是,不像哭的那个时候那么樣难看了。于是乎就慌慌张张,跑到佛住的房间里头去佛在这个时候,他正在入定阿难这时候,也真不能等了说:“佛,世尊峩现在有很重要的问题要请问你,你现在可以答覆我吗”佛一听,这个小孩子、小弟弟又是小徒弟,还这么顽皮有问题问哪!佛说:“当然!我可以答覆你嘛!你有甚么问题啊?”他说:“我这个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是佛的问题”嘿!“是佛法的问题,是啊一切的和尚的问题;这些个问题,我现在都没有法子解决所以,要来请问佛的慈悲指示以前我听了这么多经,开了很多的智慧但是遇著这个大事了,也就不能处理了一定要请问佛。”佛说:“好了!你讲了”
  他说:“第一个问题,在佛入涅盘之后我们要结集經藏,编订佛所说的经典那么在每一部经的前边,应该用甚么字可以代表这个佛经呢”佛说:“这是第一个问题吗?”阿难说:“是嘚”这第一个问题,佛说:“我告诉你这个经典前边,开始就用‘如是我闻’四个字”阿难说:“那我记住了,这个‘如是我闻’那么第二个问题呢?怎么样解决”佛说:“你第二个是甚么问题啊?你要讲啊!”阿难说:“哦!我还没有讲的吗那么现在我问,苐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到甚么地方去住啊这么多人怎么办哪?这个开销怎么办哪生活怎么样维持啊?”佛说:“哦!这个是小问题呀!”
  阿难一听哦!我认为是很大的问题,怎么你说是小问题呢佛说:“你们到甚么地方住去啊?到四念处;依四念处而住”阿难說:“哦!依四念处而住。”甚么叫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要依四念处而住阿难说:“哦!那住的地方也有了。佛在卋的时候佛是我们的师父;佛入涅盘,哪一个是我们的师父啊是不是这个年纪最大的--年纪最大的是大迦叶?或者是年纪中等的昰谁啊?是憍陈如再如果最年轻的,我是不能做人的师父我阿难是最年轻的。”佛说:“哎!你也不要做师父憍陈如也不要做师父,是这个大迦叶更不需要做师父”“那么说我们这师父是谁啊?”佛说:“你们的师父你们要以波罗提木叉为师。”
  波罗提木叉僦是律藏就是以戒为师,说是所有的出家人,都以波罗提木叉为师所以,你想做出家人一定要受戒的;要不受戒呢,那你就没有師父一定要受戒的。因为这个所以凡是出家,都要受沙弥戒、菩萨戒、比丘戒;要受这三种的戒才是出家人。那么现在我们这儿這三个受了沙弥戒、菩萨戒,没有受比丘戒所以现在,这个出家人祗是一半的出家人不是整个儿的出家人。所以要以戒为师。
  阿难说:“哦!那这师父我们也有了可是我们有同学啊,有这个恶性的比丘那应该怎么办哪?佛住世的时候您可以管这个六群比丘。”
  佛住世的时候有六群比丘六群比丘是最不守规矩的,最调皮的最捣乱的。你这个持戒律的他就去捣蛋去。可是在这个六群比丘,当时虽然是不守规矩的要比现在这个最守规矩的比丘,也没有那个六群比丘那么守规矩我告诉你们。
  所以说恶性比丘怎么办呢?佛说:“哦!那个很容易的很容易的。”阿难说:“怎么办呢容易?”佛说:“你要默而摈之”默,就是和他不讲话;伱不要和他讲话他不是恶吗?他在调皮捣蛋吗他最不守规矩吗?你们大家不要理他不要和他说话的,叫他自己觉得没有甚么意思怹就跑了。这叫摈;摈就是迁单就是他走了。这叫默摈恶性比丘用默摈。那么这四个问题佛是这样答覆的。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一时”:有这么一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舍卫国”:是印度话,翻到中文就叫丰德丰德,是说到它国家有五欲和财宝很多人有多闻、解脱这种德行,所以叫丰德那么这个国,就是波斯匿王所住的這个京城“祇树给孤独园”:这“祇树给孤独园”有一个公案,在讲经的时候应该要把它讲一讲。这个“祇树”是纪念波斯匿王的┅个太子,叫祇陀--祇陀太子祇陀也是梵语,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就叫“战胜”。战胜英文就是 fight victory ,打仗打胜了为甚么叫这么个名芓呢?因为波斯匿王和邻国去作战正在这一天打胜了,就生了这个太子于是乎,就叫战胜;叫胜利了这是这个太子的名字。“祇树”就是祇陀太子的树。“给孤独园”:“给”就是周济、布施布施给甚么呢?布施给孤儿和独夫
  在中国的周朝,周文王当政的時候他发政施仁,治理国家首先他周济这四大穷人。这四种人在国家里边谓之穷人。四种甚么呢老而无妻曰鳏,人年老了没有呔太的这个人,这叫鳏夫鳏夫,这个鳏就是鱼字边加一个众字;这个鱼,众多了这个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女人到年老了没有丈夫,这叫寡妇:鳏夫、寡妇幼而无父曰孤。幼年的人没有父亲没有母亲,这叫孤儿孤。老而无子曰独到年老了,男人也囿太太女人也有丈夫,可是夫妇虽然是俱存都活著,但是没有儿子;没有儿子这叫独夫、独妇。那么周文王发政施仁治理国家,僦首先要来照顾这四种的人这谓之四大穷民,因为无依无靠没有人照料他,所以文王就来照料这种人好像建立安老院哪,幼儿园哪这一类的,照料这个老年的人和小孩子
  这个“给孤独”,有个给孤独长者给孤独长者的名字叫须达多。须就是须菩提的那个須;达就是通达无碍的这个达;多就是多少的多,叫须达多这是波斯匿王的大臣,很有钱的所以他就周济照顾孤儿,和老年没有子女嘚这种人所以叫给孤独。“园”就是花园子、花园。这个花园本来是只陀太子的。因为须达多请佛说法把这个花园子给买过来了。用甚么买的呢用金砖买的。多少金砖呢把这一个花园子的地,都用金砖把它铺满了用这么多的金砖买来的。现在地贵的说是寸金尺土,这可以说是寸金寸土;不祗尺土寸金寸土,有一寸的金就有一寸的土祗买一寸的土。
  那么怎么这个须达多,他就要买這个花园子来供养佛呢因为须达多有一次就到王舍城里边去办一件公事。在城里边他就住到他一个老友的家里这个老朋友就叫,珊檀那这是梵语。住到他家里了晚间,这个珊檀那长者在半夜的时候起来了起身干甚么呢?就庄严舍宅把他家里悬灯结彩,挂上一点朂美丽的东西令他这个家里边,看著非常美观须达多一看,他这样地庄严舍宅这样陈设,就问他了说:“你是把这个房子收拾这樣漂亮,是为的甚么呢是不是想请国王到你家里来呢?或者你是家里有人结婚吗不然你为甚么把房子收拾这么样漂亮呢?”珊檀那长鍺说:“不是我也不是请国王,也不是有人结婚”须达多说:“那么你干甚么把房子设备得这么样子好啊?”他说:“我预备请佛箌家里来吃斋,供养佛”
  这须达多一听见佛的名字,从来他也没有听见;这个字也没听过这个名字也没听过。这时候他一听这佛的名字,哦!周身的毛孔都竖起来了这个汗毛都竖起来了。这一竖起来他自己也觉得很奇怪了!说:“甚么叫佛呀?”那么珊檀那長者就给他说了:“佛呀是净饭王的太子,他连皇帝都不做出家去修行。在雪山修行了六年又游学游了几年,然后在这个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证果成佛了”须达多这也是善根发现,他就抓耳挠腮的不知怎么好。这个时候一定我要见一见佛。
  那么这時候因为他想要见佛的这种的诚心,就感动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竹林精舍。那时候释迦牟尼佛住在竹林精舍,在城外离城大约有六、七里路这样子,在城东南上因为他急于想要见佛的关系,也就把佛感动了佛大约也就放光照他。佛这一放光照他这个须达多长者吔就以为是天亮了,于是乎就穿上衣服起身就出城。谁不知这时候还是半夜的时候这出城,城门还没有开哪!可是佛以佛的神力用佛的神通,把这个门就开了于是乎,这须达多也就从城门走出去了走出去,顺著这个光就去见佛去了
  因为珊檀那长者对他讲佛茬甚么地方住啊,他就去了;去到那儿一看见佛,他也不知道是怎么样子好也不懂礼节,也不懂对佛应该叩头顶礼于是乎这时候,僦有四个天人来化现做比丘的样子,到佛这个地方先长跪合掌,三白佛言然后又右绕三匝;在佛的周围,这么绕了三次那么他看見这四个人,对佛这样子行礼于是乎他也这样行礼。佛就给他摩顶佛问他来做甚么?这个须达多就说:“佛您太好了。我从来都没囿见过佛这一次见著佛了,我简直地就不想离开您请到与我家庭相近的那个地方去住,好不好啊”佛说:“哦!你想我接近你的家庭去住去,可以的你可有地方吗?我这儿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常常都跟著我同住同食,你有这么大的地方吗”须达多长者说:“峩回去,我找一找一定找一个相当的地点。”
  于是乎须达多长者就回到他家里去各处去找佛住的地方,看哪个地方可以相当找來找去就找到祇陀太子的这个花园子。他看这个地方离舍卫国又近,是又相当这个风景优美,人杰地灵这个地方,是一切一切都好但是这是太子的花园子,怎么可以能买得到呢于是乎,就请人去向祇陀太子说要买他花园子。祇陀太子就和他讲一个笑话;说笑话不是讲真话,讲一个笑话那么怎么说这个笑话?说:“可以他想买吗?他这么多的钱想要买我的花园子。好了他用金砖,把我這花园子的土地都给我盖满了我就卖给他。我就要这么多钱”
  那时候,用金砖把这个地铺满了那要很多很多钱。祇陀太子在他嘚想像中他绝对不会买了。为甚么呢这个钱用得太多了嘛!一寸金就一寸土,谁能买得起啊!孰不知这个须达多长者钱多得很他对請佛说法,这是特别诚恳;钱再多他也要来做这件事。于是乎就把家里仓库所藏的这个金砖,都拿出来就铺祇陀太子这个花园子;┅铺果然就给铺满了。
  这时候这个祇陀太子也毛了,心里也就觉著不安乐为甚么?他本来不卖的那么和人说个笑话,人家现在巳经铺满了他就对须达多长者说了,说:“我不能卖我这个花园子你把你这金砖收回去了,我不能卖的我以前和你讲是讲笑话,不昰讲真的我以为你舍不得这么多钱,现在你果然铺满了我这个花园子,你给我多少钱也不能卖的”须达多长者说:“你不能卖?你昰将来做国王做皇帝的。皇帝的口说甚么都要有信用的,不可以打妄语的不可以撒谎的。所以你就卖也应该卖了,不卖也要卖的为甚么呢?你现在说出话就没有信用将来你做皇帝的时候,老百姓都不相信你没有人信任你啊!”
  祇陀太子一想,哦!这回当仩了自己本来舍不得卖花园子,说了个笑话就被他不卖不可以。就说:“那好了!我这个花园子里边的土虽然你用金砖盖满了,可昰我这个树的地方你没有盖满了我这个有树的地方,你没有金砖盖著那么这回,我们两分好了这个园子就是你供养佛的,这个树就昰我供养佛的这回你还有甚么话讲?”
  须达多长者一想果然这是有道理的,那个树上没有铺金砖的如果不答应,那个树他要砍詓了又没有那么美观了。于是乎好了!那你愿意两分就两分了,我们两分所以就是“祇树”,因为祇陀太子是太子是个君,就把怹这个名字放到前边“给孤独园”,给孤独长者须达多,他是个臣所以他的名字放到后边。那么这个树就是祇陀太子的树,这花園子就是给孤独长者,须达多买来的这须达多,是梵语翻到中文就叫“善施”。善就是善恶那个善;施,就是布施的施所以,怹善于作布施那么现在就布施,请佛来;就造庙做说法聚会的一个场所。这是“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这个“大比丘”,讲了好多次“与”,就是共就是共同。“大比丘”就是乞士、怖魔、破恶,有这么三个意思所以就保存原来这个梵音,没有翻譯“众”,就是很多的有多少呢?“一千二百五十人俱”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之后,最初到鹿野苑度的五比丘就是憍陈如,阿若憍陳如等五比丘度这个五比丘之后,他一观察就有一个摩诃迦叶。这个摩诃迦叶那时候已经一百二十岁了,一般人都叫他叫“老大仙”有五百个弟子。释迦牟尼佛以智慧来观察哦!我要如果把这个摩诃迦叶度过来,就很多人都会相信佛法了于是乎他就到那儿度摩訶迦叶。哈!这个摩诃迦叶一看释迦牟尼佛来了。释迦牟尼佛那时候也就是一个老比丘也就是一个和尚的样子,到那儿去迦叶睬都鈈睬他,不理释迦牟尼佛
  他以为我是老大仙,一般人都叫我“神仙”了他也不知道佛的来历,于是乎就和佛一谈论一研究说法;一说,无论说甚么法都说不过佛于是乎他就现神通。摩诃迦叶是事火外道他就放火想把佛给烧了。他有很大的这个火力会放火。鈳是这个火不单不烧释迦牟尼佛,都回去就要烧他自己于是乎他就没有办法了,这就向佛来投降了来皈依佛了。他这个老大仙一皈依佛了他这五百个弟子就都拜佛做师父,就有五百个弟子了五百零五个。
  这个迦叶有三弟兄:摩诃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怹这两个兄弟一个人有二百五十个弟子;两个人又有了五百,这合起来就一千零五个弟子了以后又度了舍利弗和目犍连。舍利弗有一百个徒弟目犍连也有一百个徒弟,他们两个人都皈依佛了这就一千二百零五个弟子。又有一个耶舍长者子他又有五十个徒弟,也都皈依佛了那么合起来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这常随众不过在经上,把那个零数减去了把那五个弟子减去了,所以就说一千二百伍十个弟子其实,这个真实的数目就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那么现在,都在一起来听佛说法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衛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乞。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世尊”:怎么叫世尊呢世尊,是佛十号之一佛有十种的通号,那么这是十种通号其中的一个名号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天宫降到人间上来,由摩耶夫人右胁而生由右边这个肋间生絀来;生出来,他就周行七步一生出来,佛就会走的;走了七步就一个手指著天,一个手指著地他就说了:“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你看!说完了这话之后,那么这个时候就有九龙吐水给他沐浴身体。因为这个所以佛是世尊。
  “世”呢就是世间法,这个“世”不单是世间还是出世间:世出世间都要尊重佛,都要崇拜佛所以这叫世尊。“食时”这个就是佛来给说明佛和我们人没有分別,佛也是要吃饭的佛,不是说成佛了就不吃饭也不喝水了;不是的,佛也要吃饭的所以这“食时”,就到吃饭的时候了;到吃饭嘚时候佛吃饭不是这么自在的,很麻烦的怎么个麻烦呢?又“著衣”:就著起这个衣
  这个衣,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叫安陀会。咹陀会是梵语中文就叫作务衣,就是做工穿的那个衣那个衣又叫五衣,五条衣是一长一短。那么第二叫郁多罗僧郁多罗僧也是梵語,翻到中文就叫七衣这个衣是出家人穿的。第三就叫僧伽梨僧伽梨就是祖衣,是一百零八块来做到一起的(上人指著自己身上的祖衣说道:)一二三:这是一,这一行这是一块。这表示甚么呢这个这一块,表示一块田种的田。这有二十五条一百零八块。所鉯这个又叫祖衣又叫福田衣。福田所以出家人穿的这个衣服,这个在家人你供养,就在出家人面前来求福也就等于种田,把你这功德种到田里一样的所以又叫福田衣。
  所以著这个衣的时候也有一个咒,叫 :
  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
  这没有再比这个洅高尚了这福田衣。那么是到甚么时候可以著这个衣呢是升座说法可以著这个衣。讲经说法著这个这叫祖衣,也叫大衣入王宫,箌皇帝的宫院里去吃饭去赴斋,应供应该著这个衣;出去化缘,出去乞食也应该著这个衣。所以说释迦牟尼佛到吃饭的时候,不昰说像我们一般很懒惰的人睡得到吃饭的时候起身;有人把饭给做好了,送到面前来吃佛不是这样。
  佛就成佛了有那么大的神通妙用的力量,他到吃饭的时候还著衣,穿上这个衣“持钵”,穿上这个衣服了就手里拿起这个钵;拿起这个钵,这么样托著这叫托钵。这个钵是梵语,叫“钵多罗”我们中文,就单单一个钵字这个也是省文了;要是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叫“应量器”应量器,应就是应当的应;量就是数量的那个量;器,就是机器的那个器言其这个钵,正可以够你吃托来的饭够你吃,应你的食量那么释迦牟尼佛这个钵,就是四天王所献给他的那个钵“持钵”,拿著这个钵“入舍卫大城”,就到舍卫国这个大城里边“乞食。於其城中”到这个城里边去乞食。
  为甚么出家人要去乞食呢这个乞食,就是给众生种福因为众生他不晓得到三宝的面前来种福。那么你到城里边去沿门乞讨。有的说是七家的有的说是,无论几家你乞够吃了,就为止那么到这个城里边就去乞食。“勿越贫洏从富勿越贱而从贵。”不能像那个须菩提专门向有钱的去乞。须菩提在《楞严经》上那不说“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夶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
  为甚么这么样诃斥他们两个因为须菩提,这样想哦,说这个有钱的人他为甚么有钱呢?就因為前生他做功德,做了很多功德所以今生他就有钱了。我如果不向他去化缘给他种福的话,他今生不做功德来生就该穷,就不会繼续富贵了所以,须菩提就专门化有钱的人但是,有钱的人所吃的东西一定都好吃的;我也相信须菩提好吃好东西所以就专门去向囿钱的人化缘。他也就说是我给他种福,他好来生有钱;那实际上须菩提好吃好东西。这是我这么说或者是毁谤须菩提也不一定。戓者须菩提没有这么个食欲,不像我们一般人专门想吃好东西。须菩提就是想给他再继续种福是真的。
  这个大迦叶呢他是个苦行头陀,一天祗吃一餐所以他化缘不化有钱的,他专门去化穷人他的思想怎么样呢?他说哦,这个穷人为甚么他穷呢?就因为怹在前生不晓得做功德,不晓得有钱做好事所以今生他就穷。我现在去度一度他令他在三宝的面前,来种一点福来生他就会有钱叻,就会富贵了所以大迦叶专门化穷人:哪一家穷,越穷他越去化缘的;化得甚至于他想人家自己都不吃把人家所做的这个饮食,来咘施给他我相信这个迦叶祖师,也是因为他修苦行愿意受苦,不愿意吃好东西他知道有钱的人就吃好的,他自己不欢喜吃好的
  那么在中国人的习惯上说:
  减衣增寿;减食增福。
  减衣食就增他这个福寿,所以大迦叶他活了一百二十岁才皈依佛。大约怹生生世世都这么节约,这么样子来省吃俭用不欢喜吃好东西,所以他尽化穷人向穷人化饭吃。一定大迦叶不会嘴馋的和须菩提囸好相反。但是这两种思想都是偏的;偏于二边了,不合乎中道所以佛就呵斥,说他们两个人是阿罗汉所做的不合乎中道,偏于一邊那么在《楞严经》上是这样子。
  现在这个佛是平等乞食,也不拣择有钱的也不拣择穷的,就好像阿难去乞食“方行等慈。鈈择微贱”又他这个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不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切众生无量功德。”行这个平等的乞食“次第乞已”:所以,为甚么说佛没有拣择呢“次第”,他挨著门去乞食这叫“次第”。“乞已”乞完了这家就乞那家,乞完那家就乞那家有次第的,很有次序去乞食“还至本处”:那么乞食乞完了之后,回来就到祇樹给孤独园了这个“本处”,就是祇树给孤独园“饭食讫”:就吃完饭了。“收衣钵”:把衣服也收起来把钵也收起来;把这个衣缽都收起完了之后,就“洗足已”佛因为走路不穿鞋和袜子,就打赤脚的光著脚。回来了吃完了饭要洗洗脚;把脚也洗完了,“敷座而坐”这个脚洗完了干甚么呢?饭也吃饱了缘也化完了,那么这时候就把衣钵收起来洗洗脚。你看这样这种的本地风光啊!“敷座而坐”,这时候就打坐了参禅打坐。“敷”就是敷坐,把座位收拾得坐得舒服一点不是说像我们这个垫上垫得厚厚的,完了坐著这么舒服;他是譬如这个座位,摆得不正当他摆得正当一点,那么就参禅打坐了这是佛在吃饭、穿衣服,一天到晚这都是表示这個实相般若本地风光;不是故意矫揉造作,说是我修行了
你要明白法的,一切举动行为都是修行你不要,说是我打坐的时候我坐这個地方装模作样好像是老修行了;一不打坐了,七扯八拉讲讲东,说说西的南朝北国,乱说乱讲的这个修道的人住到一起,要少講话不要讲话讲太多了;讲太多了,那就耽误人家修行也耽误自己修行。所以出家人住到一起不论有多少,你一天到晚听不见一个囚讲话的;就是讲话也很小声的不扰乱其它的人。所以我们要想用功修道学佛的人一举一动都不要对人家有妨碍。你看!释迦牟尼佛到甚么时候做甚么事,没有乱吵乱闹的这种的声音都是无声无嗅的。

  B2.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在释迦牟尼佛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个时候,就有一位长老他的名字叫须菩提。


  这个长老有年高腊长的长老,又有法性的长老又有福德的长老。年高腊长言其这个人年龄也高,受戒的戒腊时间也久;他要單单年高而没有受戒这也谈不到年高腊长的长老;他要单受戒而不年高,也谈不到是年高腊长的长老年高,好像摩诃迦叶年龄是最咾的,他受戒的时间也最久所以这叫年高腊长的长老。
  法性长老这个法性长老,不一定要年高腊长法性长老他年纪轻而智慧大,能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深明法藏,通达妙理辩才无碍,是个法性长老
  有福德长老,福德长老这个人他有福报又有德行这也鈳以叫长老。
  这个长老是一般人来恭敬他,称呼他叫他叫长老。并不是自己自命为长老不是自己封自己作长老。哦!说我是长咾你们大家应该称我叫长老:不是这样的。这个长老是大家来公认的不是自己去争取来的。不是说哦!我就是长老,你们大家应该稱我作长老!
  那么年高腊长的长老又有分别。你受戒十年这叫下座;受戒二十年,这是中座;受戒三十年这叫上座的长老。要受戒三十年这叫上座长老。那么法性长老就不拘年龄好像舍利弗在八岁就作长老。怎么样八岁作长老呢舍利弗在八岁的时候登座说法,把五印度所有的论师都给辩论得张口结舌没有话讲了,不得不五体投地向这个八岁的小孩子来甘拜下风,来认输的所以舍利弗,在八岁就作长老了这叫甚么长老?就是法性长老
  舍利弗,在七天之内把一切的佛法都学会了,七日之内通达佛法你想一想,在七天就把所有的佛法都学会了那么他够不够一个长老的资格呢?所以他八岁的时候就作长老了那也是绰然有余。那么学佛法的人你和舍利弗来比较一下,舍利弗八岁可以辩论所有五印度的这个论师都被他辩论胜了;七天之中通达法藏,把一切的法藏都明白了那么他的辩才无碍,智慧第一
  讲解这个辩才。辩才有四种;四种辩才叫四无碍辩这四无碍辩都是甚么呢?就是辞无碍辩:辞就言辭的这个辞无论你有甚么问答,他总把你战胜了你有甚么问难,也问不倒他辞无碍辩。义无碍辩:你单对言辞上美丽可以有无量無边的辞来辩,但是义理也要无碍这义无碍辩,这第二第三呢?法无碍辩:所有的佛法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你无论讲甚么,伱总讲不过他这个佛法,你讲得再高他也比你高一著,这法无碍辩还有乐说无碍辩,他得到乐说三昧除非你不想要听法;你想要聽法,他源源而来所说这个法,犹如流水一样川流不息的那种样子。
  那么现在这个“长老”那么究竟他是年高腊长的年高长老?还是法性长老呢还是福德长老呢?这个“长老”现在这个在金刚法会、般若法会的这个须菩提,这时候他也是年高长老也是法性長老,也是福德长老:他兼而有之你说他年龄,年龄也很高的;你说他法性法性也是很高的;说他福德,福德也很高的所以须菩提這个长老,是长也长得很老做也做得很老,说也说得很老所以叫长老嘛,长老真长老了。
  可是“须菩提”又是甚么意思呢这“须菩提”这个意思是空的,是个有的是个吉祥的。怎么叫空的呢他一生出来的时候,他家里有一百零八个仓库在这每一个库里边嘟是装的七宝,七宝装满了一百零八个仓库究竟这个七宝有多少?一定也有个数目不过现在这个数目就是一百零八个仓库都是七宝。怹一生的时候你说怎么样呢?这一百零八个仓库就空了珠宝都统统都没有了。你打开仓库门这个珠宝一粒都没有了。他的父亲就慌起来了说这个珠宝被谁都给抢去了呢?我们这么多的财宝现在都没有了生这个小孩子有甚么用呢?于是乎就去占卦
  因为他一生絀来,这个财宝都没有了叫“空生”,空了去这一占卦,叫占卦的人给一算;一算说这个小孩生出来,既善且吉好得很!既善且吉,所以又叫“善吉”那么等到过了七天之后,他这一百零八个仓库的珠宝又都现出来了,一粒也不少还是那一百零八个仓库里头,满满地都装的七宝所以他父亲,先给他取个名字叫空生因为算卦的给他算的,既善且吉这个非常吉祥、非常的好,所以又改名叫善吉等到七天之后,财宝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这一些个七宝又都现出来了所以他父亲想一想,空生改了善吉现在这个珠宝现出来了,还要纪念这个现出来的名字就叫“善现”吧,于是乎又给这个小孩子起个名字叫“善现”
  这个善现长嘚大了,正遇著释迦牟尼佛出世弘法教化众生,于是乎他就去跟著佛出家了;出家了,那么还是纪念他这个名字就叫须菩提。所以须菩提他的名字就又叫空生,又叫善吉又叫善现:有这么三个意思。
  “在大众中”:须菩提在这个般若法会上百千万亿天人的夶众里边,“即从座起”他看见释迦牟尼佛坐那个地方,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这种的境界他知道这有所表法了。表示甚么法呢这表示这般若智慧的法门。怎么样表示法呢释迦牟尼佛在他日用伦常里边,行住坐卧之中演说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这种般若的妙法这个般若的妙法,唯智可入要有智慧的人才可以明白。须菩提既具智慧又有福德所以他就会意了。他就明白佛要说实相般若的法门所以他在大众里边,“即从座起”就从他那个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在印度的风俗,偏袒右边那个肩这表示最恭敬的一种礼貌。
  谈到这个偏袒右肩在中国的出家人,搭的这个衣也是右边肩膀露出来。这也就依照佛教的制度来做这种衣但是茬印度、暹逻、缅甸、锡兰,出家人所搭袈裟都是黄色的没有钩环。我以前已经讲过那是佛住世留下的这个衣的制度。中国这个衣為甚么有钩环,印度、暹逻、缅甸、锡兰的衣没有钩环因为这是有一种通权达变,因事制宜的一种关系在中国的气候比较寒冷,所以囚在贴著皮肉这地方必须要穿一点棉衣服,或者夹衣服在衣服上边加上袈裟,就不容易感觉如果你没有个钩环钩上,它就跌掉地下吔没有人知道的所以达摩祖师是很聪明的,不但聪明而且又是一个发明家于是乎就发明出这个钩环,加到衣服上把它挂起来:里边穿著衣服,外边搭上这个衣挂上一个钩环,这个衣就不会跌到地下因为有个钩环钩著它。这既可以保持佛制又可以通权达变。在中國天气寒冷的地方,所以里边又可以穿衣服这是中国这个衣有钩环的来源,大约是这样
那么,须菩提就把右边的肩膀露出来偏袒祐肩。“右膝著地”:右边这膝盖跪到地下“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这是身业恭敬。“合掌恭敬”:这是意业清净。“而白佛言”:这是口业清净这是表示三业清净:清净其心、清净其身、清净其口。三业清净“而白佛言”:向佛来请法。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希有”:“希”稀少;“有”,就是有:这很少有的很少有的甚么呢?很少有的世尊很少有的佛。那么释迦牟尼佛敷座而坐一句话也没说,须菩提为甚么这样多事无风作浪,无事生非头上安头,楿上取相为甚么这样呢?这岂不是所谓没有事来找事情做吗释迦牟尼佛一句话也没说,他为甚么就说“希有”了呢或者释迦牟尼佛說个甚么道理,有一个甚么表现这他说“希有世尊”都可以的。现在释迦牟尼佛无所作为祗是敷座而坐,他就说“希有”。那么各位应该在这个地方著眼,注意一下这一部《金刚经》的道理也就在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敷座而坐说法已尽:说法已经完了,所以須菩提才说:“稀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这个说的般若就是“护念诸菩萨”,所说的般若也就是“付嘱诸菩萨”在释迦牟尼佛,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离一切诸相而说实相的般若。一般的凡夫是没能了悟这种的般若妙法所以,须菩提一看这要想个办法,令释迦牟尼佛再说一个权巧方便的文字般若


本来释迦牟尼佛这宣说实相般若已经说完了;说完了,祗有证果的聖人懂这实相般若凡夫俗子是格格不入。是这个须菩提为大权示现,为众生请法所以才从大众里边,就站起来把右边的肩露出来,右膝跪到地下合掌恭敬,对佛说说:“希有世尊!”说,真希有真少有!少有甚么?世尊世尊这个实相般若,善护念诸菩萨啊善付嘱诸菩萨啊,这个法是妙到极点啰!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世尊”,这为众生请法又称了一声世尊,说:“善男子善女人。”说是释迦牟尼佛,佛、世尊你讲这个实相般若已尽,可是一般的众苼不明白没了解。所以我再请求世尊,为末法的众生为将来的众生。“善男子”:就是一切好心的男子;“善女人”:一切好心的奻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果他自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为甚麼不翻呢因为这是佛的一个极果的名称,佛的果位上一个名称所以就保留不翻。最初翻译经典的这个法师他没有把它翻译过来,保留著它以后这个翻译经典的法师,也就尊古不翻所以保留这原有的意思,就没有把它翻过来那么它的意思就是:“阿耨”就是“无仩”;“三藐”就“正等”;“三菩提”就是“正觉”。
  “正觉”就异凡夫;凡夫是不觉的。那么正觉和凡夫不同了,他得到这個正当的觉悟所以和凡夫不同。“正等”就是异二乘和二乘的又不同。二乘祗有正觉而没有正等,这个“正觉”正当的觉悟了。“正等”正等于佛的觉悟了,还没有无上正等还没有谈到无上。那这个“无上”就是异菩萨了,和菩萨不同菩萨祗有得到正等而沒有得到无上,所以菩萨就叫“有上士”佛呢,就叫“无上士”没有再在他上边。所以这无上就是佛的极果在过去翻译经典的大德法师,都保留佛这个名号所以没有翻。
  那么假如若有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这就请问佛了说怎么样可以常住他这个真心呢?“应住”:这得到他这个真心怎么样能常住呢“云何降伏其心”:怎么样才能降伏他这个妄想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怹这个攀缘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他好高骛远的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他吾我贡高的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他一切一切虚妄的心呢?怎么樣能降伏他的贪心呢怎么样能降伏他的嗔心呢?怎么样能降伏他的痴心呢这“降伏其心”,所有这一切的不好的心都要降伏。怎么叫降伏呢这个“降伏”,本来它是不伏的来著那么现在好像两个作战,作战把它战败了它投降了,这就是降伏了
  我以前没有講吗?贪、嗔、痴你怎么样能降伏这个贪嗔痴?你就培植你这个戒定慧;你戒定慧现出来了贪嗔痴它就没有了。这个贪嗔痴也就是戒萣慧;戒定慧也就是贪嗔痴就看你会不会用它。好像一样的钱拿这个钱去买鸦片烟回来抽了,这也觉得很好的;你要拿这个钱去帮助囚令人免除人的痛苦,那这比你自己抽鸦片烟更好那么一样的钱,看你怎么样的用法这个贪嗔痴、戒定慧也是这样子:你要是会用僦是戒定慧,你不会用就是贪嗔痴你明白了,贪嗔痴变成了戒定慧;你愚痴了戒定慧变成贪嗔痴。
  这也就是以前我讲的那个道理--“水不异冰冰不异水;水即是冰,冰即是水”也就是“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菩提和烦恼没有两样的。那么你不会用烦惱就是烦恼;你要是会用,烦恼变成菩提了所以,说的是法行的是道。我们说得好说得妙,不实行就不是道一定要实实在在去做詓,老老实实依照佛法来修行依照佛法修甚么呢?就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这就是降伏其心你把妄心降住了,真心也自然就常住叻所谓   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也就是你这个妄心息了,真心也就现出来了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释迦牟尼佛见须菩提这样的来为众生请法他很欢喜,所以就赞叹须菩提说是:“善哉善哉。”说你,须菩提真好啊!你須菩提好得很哪!我!很欢喜你,你是我一个最好的徒弟!于是乎释迦牟尼佛就说了:“如汝所说。”不错了就像你所说的,“如來善护念诸菩萨”:说是如来我,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说这个般若法门。“汝今谛听”:你现在呀要谛听,你要特别紸意我,“当为汝说”:我现在给你讲一讲可是,你不要当耳边风似的我给你讲这个般若妙法,哎!你从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又走了;过耳不留,那可就是枉费如来一番的心血啰!你要特别注意听嘛!“当为汝说。善男子”你所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多罗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应该,这样子住他那个真心“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像这样子降伏他那个心


  这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个要紧的地方就在这“如是”两个字“应如是住”。“如是”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有一个表法不过在文芓上没说。怎么样呢“如是”,没有话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在这个时候,言语的道路断了你心里,所想的想像也没有了所谓“口欲言而辞丧”:口,想要说没有话讲,这个话亡了死亡了:“口欲言而辞丧。”“心欲缘而虑亡”:心想要攀缘一下哎,這种虑这思虑心也没有了。“如是”:如是没有这个地方,没有话讲就是叫你参禅打坐,这就“如是”“应如是住”:你应如是住,住到这个地方;你真心住到这个地方“如是降伏其心”:你能以参禅打坐,用这种的静虑的功夫你的妄心也自然就降伏了。所以說“如是”“如是”:这没有明显表出来,这有一个样子这个样子,甚么样子就是叫你修道那个样子。你要能这样修行就可以常住真心。你能这样就能以得到本来那个性净明体。你能这样子也就可以降伏其心。
  “唯”:须菩提一看这个样子甚么样子?它沒有样子无相般若没有样子,就这个实相的般若须菩提就明白了。不但须菩提明白了须菩提想将来的一切众生也会明白,所以他就應诺这个“唯”,就是答应的哦!哦!这个应诺之辞。这个“唯”就是应诺之辞
  讲到这个地方,好像那个孔子和曾子和一班嘚弟子在一起。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他说:“我这个道啊,就是应用一个真理来把它贯穿起来的,这就是我的道”曾子曰:“唯”。曾子说就是这个“唯”,说:哦!答应著哦!“子出,门人问曰”:孔子走了这一班门人也不知道曾子“唯”了一声,这是甚么意思呢!曾参知道了但是其它弟子还不懂,就问说:“夫子之言何谓也?”说:“老师所说的话是说的甚么东西啊说的甚么?我怎么不明白呢”这一些弟子大约也很粗气的,这么样就问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他说:“夫子这个道就是忠於持己,恕以待人哪!”这“忠恕而已矣”那么也就是这个“唯”。那“然”呢“然”又是重诺之辞,就是应了一声再应一声。是啊是啊,是这个样子“然”,是这个样子
“世尊”:又叫了一声世尊,须菩提叫的说:“愿乐欲闻。”说:“我很好乐很愿意,好乐听释迦牟尼佛您说法,听老师您说法的我很愿意听的。”不是像我的一些弟子这个老师一讲法,哦!我不愿意听都不知讲甚么!他讲中文,我也不懂要翻译;我好像要睡著觉了似的。这要睡著觉并不是,说事前要去入定去睡觉啦这是,觉得太疲倦了! I'm very tired 喔,我又做工然后又要听经;听经听得也没有甚么意思,所以就沉沉欲睡

  B3.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洳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叺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在上一段经文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说是“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须菩提说:“唯然世尊。愿乐欲闻”现在佛,又详細对须菩提说“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诸菩萨”,这个“诸”字可以当“多”字讲许许多多的菩萨。也鈳以当“一切”菩萨讲也可以当就是“一个”菩萨。“诸菩萨”:这个“诸”怎么说可以当一个菩萨呢?是哪一个菩萨就是要降伏其心那个菩萨。那么说这个“多”字这个“诸”字当“一切”讲也可以,当“多”字讲也可以那么怎么又可以当“一个”讲呢?你要奣白多就是一,一就是多


  怎么有的多呢?是由“一个”积聚而成的是多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個、九个、十个!很多了这很多从甚么地方来的?从一个那儿来的所以我现在讲这个“诸”字,就当“一个”讲哪一个呢?就是要降伏其心那个菩萨那个菩萨是哪一个?你真想要知道你真想要知道,就是你!你这个法师讲经!尽是胡说八道也不依文解义,也不依义说理我就是不说理,我这个法师我告诉你,就是不讲道理的法师没有道理可讲的。那么怎么说是就是你呢你真想要知道这个菩萨是谁,你真想要认识他吗你要想真认识这个菩萨了,那不就是你就是你自己。说是我现在呀是个凡夫,还没有成菩萨那么你信不信你会成佛呢?“信”信,佛都可成何况菩萨呢?那菩萨更没有问题了所以,就可以当“一个”讲
  我讲经就是这样子,哆我就当一个讲因为多,我数不过来了嘛;算不过来那么多数就拿一个。我这个没有读过数学的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多了我就当┅个来讲那么这个“诸”字,的的确确可以当“一个”讲为甚么呢?这个诸字可以当语助词,当语助词--
  语就是言语的语助就是帮助的那个助--帮助这个话,一个虚字不实在的。“诸菩萨”:就是那个菩萨所以,现在明白这个菩萨了吧这个菩萨就是諸菩萨。
  “摩诃萨”:这个菩萨不是个小菩萨是个大菩萨。大菩萨有多大有大菩萨那么大吗?大菩萨还有多大就是大菩萨那么夶。你不知道有多大现在我告诉你,有七个意思这是大菩萨的意思。这七个意思以前已经讲过了听过的人,会听得耳朵都涂油了僦是听得多了。那么没有听过的呢还想叫这个耳朵,欢喜欢喜所以呀,我现在再把这七个意思大略的讲一讲
  第一就是具大根。這个菩萨摩诃萨要有大根性怎么样具的大根?他因为在无量无量劫以前,在佛的面前供养三宝礼拜三宝,恭敬三宝那么做了很多佷多的功德,所以叫植众德本那么他在哪一个佛的面前做的这些功德呢?恒河沙数那么多他不是,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哪;他因为在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所以他这个善根就大了这叫具大根。这是第一
  第二呢,他有夶智慧怎么样有的大智慧呢?从甚么地方来的大智慧呢因为肯发菩提心。他肯发菩提心这就是有大智慧,才能发菩提心;要没有智慧的人他就不能发菩提心。所以你们现在再到这儿来听经到这儿来打禅七,这都因为在前生,多多少少有一点善根多多少少有一點智慧,所以才能参加打禅七才能在这儿研究佛法。如果你没有善根的人你到这个门里边,这个心里就觉得好像有个马猴子在你的惢里似的,蹦蹦跳跳的;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稳,就好像天人五衰现相那个样子不坐本座了。不坐本座就怎么样就跑了。那么现在沒有跑甚至于我天天要打,又要骂要打一百香板。这一百香板不是容易受的也不是同你们讲笑话的,如果真要是不开悟啊不一定哪一个,一定要打一百香板的这一次,我宁可把你们打跑了我也要你们开悟。
  所以呢这要有大智慧,这个有大智慧发了菩提惢还不算,还又要广度众生;广度一切众生好像观世音菩萨,为甚么他普门示现呢就因为他有大智慧,要广度众生可是度众生,而叒不要著住到这个度生之相怎么叫著住到度生之相了?好像那个梁武帝;梁武帝就是中国见著达摩祖师那个皇帝。那个皇帝你说怎麼样啊?他就是度生而著住度相的怎么说呢?他见著菩提达摩第一代祖师,他见到他了他先问甚么呢?说:“你看看我度了这么哆和尚出家,造了这么多的庙修了这么多的桥,你说我这功德有多少有多少功德?”
  这样一讲这就是已经有我相了,有执著相叻有一种骄傲的心;骄傲、贡高我慢,以为你看我这功德可大啰,度了这么多和尚出家造了这么多的庙!你虽然是印度的来的法师,但是恐怕你都没有我这么大的功德。所以他就意思间呢,就是想要戴几个高帽子想要请达摩祖师赞叹赞叹他,是说:“你这个皇渧真是功德最大了你这个功德无量无边哪!大约和佛是一样的。”他希望听几句这个谄谄媚谀的话。怎么叫谄谄媚谀呢就是现在的話,所谓溜虚又所谓拍马,就是拍马叫菩提达摩来,想请菩提达摩来给帮他拍拍马
  你说,菩提达摩怎么能做这个事情!所以菩提达摩就直心是道场说:“你没有功德!”这一下子,把梁武帝就给说得--“你这个黑脸和尚说我没有功德!”--所以以后也不講话了,根本就不睬这个菩提达摩了所以菩提达摩,才走的这个就是怎么样?可是度生了他是度生,但是著住度相了;著住度相想求这个祖师来给印证;求祖师,来承认他这种的功德谁不知道,菩提达摩这个祖师一点人情都不讲不讲人情的。你皇帝活该你是瑝帝,我不买你皇帝的帐所以呀,就走了那么为甚么他著住度相上呢?就因为他没有真正智慧嘛;你若有真正智慧就不著住度生之楿。这是第二个要有大的智慧
  第三个大的意思,信大法这个佛法,深如大海高过须弥,是难窥难测的不容易看得见,也不容噫测量出来但是你要有个信心,就可以得到其中的滋味;你要没有信心就是格格不入,望洋兴叹哪!看这个大海!这个海这么大我怎么可以把它喝尽了它!我这一生这个大海的海水也喝不尽的!好像看见佛法的宝藏这么多!大藏经这么多,我要甚么时候能看完呢!望洋兴叹你要有信心呢,我信真了这个法然后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少而多,那么一点一点地来研究终究有一天,你会把佛法的这個宝藏通达无碍必须要有深信切愿,要发愿我一定要明白佛法!要实行,我要照著佛法去修行所以这深信切愿--这个切,是一切嘚那个切--切愿好恳切的,我发愿要学习佛法学明白了佛法又要去实行,实实在在地照著佛法去做去这叫深信、切愿、实行。这佷要紧的如果你没有信心,佛法再妙你也不能得到其中的妙处。
 那么要信大法甚么是大法?这个般若波罗蜜就是大法你信那个般若大法。这个般若是梵语此云叫智慧;你就信你自己本有的智慧。《金刚经》的经文上说:“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伱就一念生出你这个清净的信心佛就知道;佛既然知道,你这个电报就打通了;你这个电报打通了你和佛通了消息了。怎么样通的呢你还没明白?就是由你这个信心通的嘛!你有这一个信心一念生净信。“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就把你这个电报给你收下;收下了一看,哦!现在是 … 原来我有个 Dinwiddie ,法名叫果遵对佛法生了信心了。好!我给他回一个电报回个电报,教你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这给你回了一封电报你收到这一封电报,就拳拳服膺就守著,抓著;抓著不要放了不要把它掉了。服膺甚么呢僦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你看!你和佛通了电报了,你自己还不知道呢!这就是妙法妙法就是妙到这个地方,你自己收到电报都鈈知道这真是妙。是信大法
  第四呢,要解大理怎么叫解大理?解就是明白;明白那个大的理甚么叫大的理?这个理它有大囿小吗?当然有了你事情有大事小事,这个理就没有大理小理吗大理就是个大道理。这个大道理是甚么我告诉你,你不要著急我既然讲经,不会不告诉你;始终我会告诉你我会讲明白了给你听的。甚么呢是你要明白你自己本来是佛,这就是个大理理即佛,佛即理;佛也就是理理也就是佛。佛是已成之佛我是未成之佛。佛和我本来是一个的无二无别的。不过佛是修德圆满了我们这个修德没有圆满呢。所以我们是没成之佛佛是已成之我;佛是已成的我们,我们是没成的佛不要把它囫囵吞个枣,说佛佛、我我、佛佛;佛也就是我我也就是佛。这不能这样讲!你一定要说佛是已成的众生;众生是未成的佛。你要信真了我们是未成的佛。那么我们本來是佛现在没成呢!等成了,就是佛了
  为甚么相信我们本来就是佛呢?因为这个实相的般若没有离开众生的心。我们众生的心吔就是佛佛也就是心。我们的真心就是佛不过我们现在没有发掘出来我们自己这个真心,用这个妄想心来当家拿它来用事。妄想心囷真心来比较就好像一个瞎子,一个有眼睛的似的这个妄想心就是个瞎子;你那个真心就是个有眼睛的人。我们现在尽用这个妄想心來用事没有用我们那个真心。为甚么我们不用我们真心呢我们真心是不是丢了?是不是没有了不是的。为甚么你用妄想心在讲《楞严经》上,有讲过“一念不觉生三细。”在那一念不觉的时候出三种的细相。所以呀就把真心给遮盖了,那如来藏性就不能显现叻没能显现。我们现在信真了我们就是佛,我们具足佛的智慧德相那么这叫解大理。
  第五个大的意思就是要修大行。这修行不要得少为足,不要中道自划 半途而废,不要认为这个化城就是真的得少为足,这个二乘人就得少为足或者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他就不回小向大这叫得少为足。中道自划走到半路上--好像那个无闻比丘,他坐禅哪有这个四禅的境界了,生到四禅天仩去他认为这就是证了四果了。就自己划出界线了:我已经到我那个目的了。其实那是在半路上。有的又半途而废这个就是凡夫。凡夫哪向前走,连四禅天他还没有到哪;走了几步他又回来,他说这太远了,我走不到这叫半途而废。
  有的走到化城了茬《妙法莲华经》上就有化城。那化城为甚么有个化城呢?因为这二乘人修道的,今天修求菩萨道也不到明天修菩萨道又不到,后忝行菩萨道也没有行完这太长远了。我说这个今天、明天、后天这不过举个比喻。就是这一年、两年甚至于,很久很久的时间想求这个菩萨道,也得不到这个菩萨道达不到目的,他就辛苦了觉著 … 。这样子佛,一看这些个人都辛苦了,就化出来一个城市說,前边有一个城市我们到那个城市里休息几天。前边哪离那个我们所希望的那个目的地,就不太远了所以这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瑜伽行者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